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歷代名將事略北洋陸軍編譯局

歷代名將事略北洋陸軍編譯局

發布時間:2022-09-25 08:53:48

① 歷史上的名族英雄和 他們的主要事跡

精忠報國——岳飛
岳飛,字鵬舉,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於相州湯陰縣永和鄉(今河南省湯陰縣程崗村)。紹興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毀和約南侵,岳飛奮起抗戰,岳家軍神勇無比,令金兵聞風喪膽。其大破金兵於蔡州、陳州、潁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郾城、潁昌府等地,並在郾城大捷、潁昌府大決戰中粉碎了「拐子馬」、「鐵浮圖」不可戰勝的神話,朱仙鎮大捷更是威振敵膽、金兀術嘆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正當岳飛所向披靡,抗金取得節節勝利之際,宋高宗於紹興十年七月十七日連下十二道金牌, 強令岳飛班師。 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 秦檜為剪除和談障礙,指使萬俟萵上章誣篾一貫主戰的岳飛「謀反」,收買王俊作假證,十月將岳飛父子和部將張憲關進杭州大理寺。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和張憲誣害,岳飛寧死不屈,臨刑前揮筆寫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英勇獻身,義無反顧——宋末三傑
張世傑(?——1279年),宋朝大將,民族英雄。父親因犯金國法律而逃到宋地。德祐二年(1276年),臨安淪陷時,5歲的小皇帝宋恭帝被俘,他與陸秀夫帶著宋朝二王(益王趙昰、衛王趙昺)出逃。後來剛滿7歲趙昰即位為皇帝,是為宋端宗,定年號「景炎」。端宗即位後對張世傑甚是重用。張世傑並沒有辜負端宗皇帝的希望,多次指揮宋軍抵禦元朝軍隊的猛攻,景炎三年(1278年)10歲的端宗溺水而死,他的弟弟衛王趙昺登基做皇帝,改元「祥興」。趙昺下詔讓張世傑做太傅(皇帝的老師)。張世傑奉命死守帝都厓山,另外還下令百姓大興土木,為太後、皇帝修建行宮,還利用打仗空餘的機會教趙昺識字。趙昺也很聽話,張世傑說什麼他就做什麼。祥興二年(1279年),元軍大舉進攻趙昺小朝廷,張世傑率軍抵抗,大敗。眼看國家就要滅亡,他准備接回趙昺組織突圍。不想丞相陸秀夫早已背負8歲的幼帝昺跳海而死。張世傑知道後哭曰:「吾先立一君,不想身亡;復立一君,此君亦亡,這可如何是好!」不久,他就因浪大被淹死了。 文天祥(1236—1283),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雲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民族英雄。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氣歌》《過零丁洋》。宋理宗寶佑時進士。官至丞相,封信國公。臨安危急時,他在家鄉招集義軍,堅決抵抗元兵的入侵。後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義凜然,終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詩詞,反映了他堅貞的民族氣節和頑強的戰斗精神。風格慷慨激昂,蒼涼悲壯,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樂府》。 陸秀夫(1236—1279)南宋抗元名臣,民族英雄。漢族,字君實,楚州鹽城長建里(今屬江蘇建湖)人。寶佑進士。初為李庭芝幕僚,後官禮部侍郎等職。臨安失守後至福州,與張世傑等立趙昰為帝。昰死,又擁趙昺,奉帝居厓山(今廣東新會南),任左相,繼續組織抗元。祥興二年(1279年)為元軍所敗,負帝投海而亡。有《陸忠烈公遺集》。 李庭芝任淮東制置使,又辟任他做參議官。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沿江東下,揚州形勢緊張,僚屬大多逃散,陸秀夫等數人堅守本職,毫不動搖。李庭芝把他推薦給朝廷,乃調往臨安。德祐二年,任禮部侍郎。太皇太後率宋恭帝投降後,他和將領蘇劉義等退至溫州。不久,與陳宜中、張世傑等在福州立益王為帝,重建宋廷,任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元兵入福建,宋君臣乘海船南走廣東。次年,廣州降元,宋廷遷至井澳(今廣東中山縣南大橫琴島下),陳宜中逃往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景炎三年(1278)初,趙昰死,群臣多欲散去,陸秀夫勉勵群臣,再立八歲的衛王趙昺為帝,改元祥興,遷居崖山(今廣東新會南海中)。陸秀夫任左丞相,與張世傑同執朝政。祥興二年(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元張弘范攻崖山,宋軍大敗。陸秀夫對趙昺說:「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毅然負帝跳海犧牲。有《陸忠烈集》傳世。

虎門銷煙——林則徐
林則徐(1785—1850年),漢族,字元撫,又字少穆、石磷,溢號文忠,福建福州人。早年家境貧寒,受過良好的教育。嘉慶十六年賜進士。在為官40年中,他「經世自勵」,廉潔奉公;又重視水利事業,救災賑民。他最大的功績是領導了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虎門銷煙,指揮了抗英斗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的尊嚴,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愛國者。同時,他編譯《四洲志》等外文書籍、資料,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是中國近代維新思想的先驅。在福州等地建有林則徐紀念館。
海疆英魂——鄧世昌
鄧世昌(1849~1894)中國清末海軍愛國將領。字正卿。原籍廣東東莞,生於番禺(今廣州市海珠區)。中日甲午戰爭時為致遠艦管帶,在1894年9月17日海戰中捐軀報國。 鄧世昌18歲考入福州船政學堂,為駕駛班第一屆畢業生。187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任命為「琛航」運船幫帶。次年任「海東雲」炮艦管帶,1880年李鴻章為建設北洋水師而搜集人才,因鄧世昌「熟悉管駕事宜,為水師中不易得之才」而將其調至北洋屬下,這一年冬天北洋在英國定購的「揚威」、「超勇」兩艘巡洋艦完工,丁汝昌水師官兵200餘人赴英國接艦,鄧世昌隨往。1881年11月安然抵達大沽口,這是中國海軍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線,大大增強了中國的國際影響,鄧世昌因駕艦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圖魯」勇名,並被任命為「揚威」艦管帶。 1887年春,鄧世昌率隊赴英國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訂造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艘巡洋艦,年底回國。歸途中,鄧世昌沿途安排艦隊操演練習。因接艦有功,升副將,任「致遠」艦管帶。1888年10月,北洋海軍正式組建成軍,鄧世昌升至中軍中營副將。 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於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不幸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後,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並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所養的愛犬「太陽」亦游至身旁,用嘴銜住他的胳膊不放,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也沉沒於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 鄧世昌犧牲後舉國震動,光緒帝垂淚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並賜予鄧世昌「壯節公」謚號,御筆親撰祭文、碑文各一篇。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於1899年在成山上為鄧世昌塑像建祠,以表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命名新式遠洋綜合訓練艦為「世昌艦」,以示紀念。

抗倭名將——戚繼光
戚繼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出身將門。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歲襲父職為登州衛指揮僉事。三十四年(1555年)調浙江都司僉事,次年升參將,鎮守寧波、紹興、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進掠龍山所,戚繼光等即率10倍於敵的明軍前往阻擊。倭寇分3路沖殺,1萬多明軍竟不堪一擊,陣漸大亂,紛紛潰退。戚繼光看到形勢危急,縱身跳上一塊高石,連發3箭,3個倭寇頭目應聲而倒,倭寇群龍無首,倉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亂頻繁,百姓深受其害。數千名倭寇包圍桃渚千戶所,戚繼光從寧波率兵連夜馳援台州,解桃渚之圍,殲入侵海門倭寇。接著,親去金華、義烏等地招募精壯農民和礦工3000餘人,以岳家軍為榜樣進行編練,終成聞名天下的戚家軍。戚繼光針對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戰特點,創造了長短兵器配合,因敵因地變換隊形、攻防兼宜的「鴛鴦陣」,使用飛刀、飛槍、飛箭的火箭等,屢次打敗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華)、嚴(州)參將,駐守台州。在沿海造烽堠,修城牆,訓練守軍。四十年(1561年),數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陸。戚繼光率軍出擊,在寧海健跳(今屬三門),臨海花街、上峰嶺、白水洋和太平(今溫嶺)新河、長沙等地,連續9次挫敗倭寇的進犯,救出數千名被擄難民。史稱台州大捷,亦稱台州九戰九捷。次年夏援閩,搗破倭寇在橫嶼的老巢,並乘勝破牛田、興化的倭寇,連克60餘營。四十二年(1565年)與俞大猷剿平廣東倭寇,解除東南倭患。後戚繼光在薊州鎮守16年,邊備修飭,外敵不敢輕易進犯。因受排擠,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調廣東戍守。後遭誣陷,奪職回鄉。戚繼光對練兵、治械、陣圖等都有創見,他的優秀軍事理論著作《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視。
收復台灣——鄭成功

鄭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際民族英雄。漢族。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人。公元1624年8月27日誕生於日本長崎縣平戶千里濱,史書記載他「少年聰敏,英勇有為」。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祖籍河南省固始縣汪棚鄉鄧大廟村。弘光時監生,隆武帝賜姓朱、並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俗稱「國姓爺」的由來。清兵入閩,其父鄭芝龍迎降,他哭諫不聽,起兵抗清。後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將士數萬人,自廈門出發,於台灣禾寮港登陸,擊敗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更使他彪炳千古,青史留名。鄭成功在1662年末得病逝世,在世38年。

抗日英雄——楊靖宇

楊靖宇(1905~1940),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原名馬尚德,字驥生。1905年2月2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於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父親馬錫齡是一窮苦農民。楊靖宇八歲時進私塾讀書。1918年入確山縣高等小學讀書。1923年進開封紡織染料工業學校,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3月,為迎接北伐軍勝利北進,領導了確山農民起義。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初調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陽、開封等地先後三次被捕入獄。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東北,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同年秋被捕,在獄中堅持斗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出獄,任哈爾濱市委書記,滿洲省委委員、代軍委書記等職,積極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1933年任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委。1934年任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等職。1937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基本隊伍有六千餘人,分布南滿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盧溝橋事變後,楊靖宇發動西征,經常出擊日軍,支援關內的斗爭。1938年5月,召集南滿黨和軍隊幹部開會,討論堅持游擊戰爭策略。會後,在通化、臨江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給敵偽軍以沉重打擊。同年冬,日寇實施慘無人道的歸屯並戶政策,並勾結日本武裝屯田移民,加強對南滿抗日根據地的摧殘,抗日聯軍的處境更加艱難。楊靖宇率第一路軍一部一千四百多人,進入長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縣境與敵人戰斗中受重大損失,隊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為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命部隊主力北上,自己帶領一支小部隊東進。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縣(今靖宇縣)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遭遇幾位村民,其中一人回大屯泄密給日偽當局;關東軍討伐隊包圍了將軍,並緊急召集由抗聯叛徒組成的偽滿特工隊參戰;經過數小時激戰,將軍被叛徒機槍點射命中要害,壯烈殉國。

② 保定軍校是誰創建的出過哪些名將

曾就讀保定的名將(包括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及其前身):熊秉琦、吳佩孚、齊燮元、孫岳、李景林、王都慶、孫傳芳、王承斌、蔣介石、張群、楊傑、陳調元、李濟深、商震、季方、葉挺、趙博生、董振堂、邊章五、季振同、張克俠、鄧演達、蔣光鼐、陳銘樞、熊式輝、陳寶倉、黃紹竑、黃琪翔、張治中、傅作義、何基灃、余漢謀、劉文輝、陶峙岳、唐生智、李樹春、楊愛源、李品仙、郝夢齡、喬明禮、羅卓英、周至柔、秦德純、顧祝同、陳誠、白崇禧、錢大鈞、劉峙、上官雲相、薛岳、陶鈞、胡宗鐸……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 簡稱保定軍校)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規陸軍軍校,位於河北保定市郊,前身為清朝北洋速成武備學堂、北洋陸軍的陸軍速成學堂,陸軍軍官學堂。1912年至1923年期間,保定軍校辦過九期,畢業生有6000餘人,當中不少人後來成為黃埔軍校教官。在國民黨及共產黨內都有保定學生。若然從北洋軍學堂算起,保定訓練了接近一萬名軍官,當中超過一千六百人獲得將軍的銜頭。

保定軍校主要功能為訓練初級軍官。學習期為兩年,分步、騎兵、炮、工、輜重五科,學制章程參照日本士官學校,教官亦以日本士官學校畢業者居多。保定軍校先後任職共八位校長,其中第二任校長為民國最著名的軍事家蔣方震(字:百里)。

軍校歷史

· 1901年11月 李鴻章病逝,袁世凱到保定接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小站的練兵教員跟據《辛丑條約》不準駐扎天津附近,於是亦移至保定。

· 1902年5月 於保定開辦「北洋行營將弁學堂」。

· 1903年2月 袁世凱奏請開辦陸軍小學堂、中學堂、大學堂,進行正規軍事教育訓練。之後於保定建成」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即為保定軍校前身。

· 1906年 分別在保定校址開辦:北洋陸軍部陸軍速成學堂、陸軍軍官學堂、陸軍預備大學堂。

· 1912年 袁世凱任中華民國總統後,把陸軍預備大學堂搬至北京,並更名為陸軍大學。10月,於保定原址開辦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 1920年暑假 駐扎在軍校的軍人因未得薪餉發生嘩變,搶劫軍校,之後校舍被放火燒毀。

· 1923年8月 保定軍校停辦 。

曾就讀保定的名將(包括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及其前身):熊秉琦、吳佩孚、齊燮元、孫岳、李景林、王都慶、孫傳芳、王承斌、蔣介石、張群、楊傑、陳調元、李濟深、商震、季方、葉挺、趙博生、董振堂、邊章五、季振同、張克俠、鄧演達、蔣光鼐、陳銘樞、熊式輝、陳寶倉、黃紹竑、黃琪翔、張治中、傅作義、何基灃、余漢謀、劉文輝、陶峙岳、唐生智、李樹春、楊愛源、李品仙、郝夢齡、喬明禮、羅卓英、周至柔、秦德純、顧祝同、陳誠、白崇禧、錢大鈞、劉峙、上官雲相、薛岳、陶鈞、胡宗鐸……

大事記

● 1993年6月成立了保定軍校紀念館籌建處;

● 1995年又在軍校遺址上建成了仿原軍校建築風格的紀念館第一期工程;

● 2002年,擴建為12畝,修復了檢閱台;

● 2003年10月保定軍校紀念館正式開館;

● 投資1.4億元建成了華北最大的保定軍校廣場,現已對外開放。

-------------------------------------------------------------------------------------------------------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習稱 「 保定軍校 」)前身為清朝北洋陸軍的陸軍速成學堂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所正規化高等軍事學府。1912年至1923年期間,保定軍校辦過九期,畢業生有6000餘人,當中不少人後來成為黃埔軍校教官。在國民黨及共產黨內都有保定學生。若然從北洋軍學堂算起,保定訓練了接近一萬名軍官,當中超過一千六百人獲得將軍的銜頭。造就了大批軍事人材,在我國近代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位於保定舊城東北5華里,總面積約一千五百餘畝。東西長兩公里多 , 南越今衛生路,北跨今合作路兩側,南北長一公里有餘。是我國近代史上一所規模較大的正規化高等軍事學府。

③ 中國歷代名將(包括帝王)

不明白為什麼那些不真實的人都能選入(孫武,吳起,這都是歷史不能證實其存在過的,又哪兒來的什麼孫殯)

④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民族英雄,請寫出他們的姓名和主要事跡。

1.鄧世昌

虎門銷煙(1839年6月)指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

此事後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南京條約》也是那次戰爭時清政府簽訂的。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

虎門銷煙成為打擊毒品的歷史事件。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民國時被定為不放假的禁煙節,而銷煙結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國際禁毒日。

⑤ 求北洋舊軍閥(陸軍)混戰資料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資本主義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強烈要求對外擴張。而此時的中國正處在清王朝的統治之下,腐朽沒落的清王朝驕傲自大、閉關自守,中國越來越落後於世界。腐朽落後的中國在帝國主義列強的眼中就如同一隻肥美的羔羊,任人宰割。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使中華民族面臨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機。在危機面前,中國社會的各個階級都做出了不同形式的反應:洋務派的洋務運動,維新派的戊戌變法,革命派的辛亥革命……在這眾多的反應之中,產生了一種非常特殊的勢力——軍閥——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代表。它適應了當時中國的內外環境,並在其中成長起來。
軍閥作為近代中國歷史上一支特殊的而又舉足輕重的政治、軍事力量,它的產生具有深刻的社會和歷史原因。
首先,軍閥產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近代中國社會的社會性質,即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是說中國國家主權部分喪失,帝國主義的勢力深入進來,但是中國人民的頑強反抗使他們認識到,要想徹底征服中國,直接控制中國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們就要在清政府中扶植他們的代理人,然而清政府在辛亥革命的風暴中很快就崩潰了,袁世凱便成了他們新的代表。帝國主義的支持,使袁世凱勢力膨脹,他利用軟硬兼施的手段篡奪了革命果實,建立了北洋軍閥的統治。而後,帝國主義為了搶奪在華利益,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劃分勢力范圍,各自尋找代理人,扶植地方軍閥,使中國出現了軍閥割據的局面,軍閥間的混戰使人民飽受戰爭之苦。半封建是說中國的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發展,已經不是完全的封建社會,但是中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十分有限,資產階級十分軟弱,封建勢力及其經濟基礎——自然經濟仍然存在,而且仍然具有相當大的實力。封建自然經濟具有自給自足性,同時它又具有封閉性,這就為軍閥的產生准備了經濟基礎,這也是軍閥具有割據性的原因。這種單一的自給自足的封建農業經濟,使大大小小的軍閥均可自給自足地獨立存在,也為它提供了充足的兵源。他們在一省或一地區,閉關自守,稱王稱霸,成為獨立王國,將其統治的地盤,視作個人私產,甚至形成世襲封建家族式的統治,如奉系在東三省的統治和閻錫山在山西的統治。
其次,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軍閥的產生准備了經濟條件。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夾縫中產生並發展的中國資產階級,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迫切需要在政治上取得地位。軍閥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這正符合了資產階級的要求,特別是大資產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的要求。反過來,他們向軍閥提供經濟上的支持,使軍閥能夠不斷擴充實力。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軍閥背後是一種很復雜的勢力的支持,既包括封建勢力,也包括資產階級的勢力,特別是大資產階級的勢力。因而軍閥產生的因素中既包括封建主義因素,又包括資本主義因素。
再次,清末地方勢力的崛起和中央王朝皇權的喪失是軍閥產生的政治條件。清王朝腐朽沒落,對外無力抵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對內無力鎮壓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中央王朝的衰弱可見一斑。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中央王朝只好允許地方練兵以應付內憂外患。在此前提下,地方勢力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先有曾國藩的湘軍,後有李鴻章的淮軍。他們的存在和發展,實際上是確立了一種軍事分權原則,皇權部分喪失,地方勢力增強。雖然,這兩人還都有忠君思想的控制,沒有自己做大,最終又將權力交還中央王朝。但是他們卻開了地方勢力擴張的先例,以致後來權力難以收回。後來的袁世凱就是利用清政府為了應付內憂外患而編練新軍的機會,利用各種關系大肆擴張自己的軍事勢力,同時利用其所擔任的要職謀取經濟權力,攫取經濟利益,奠定了北洋軍閥的經濟基礎。最終利用辛亥革命,清政府即將崩潰的時機,取代清政府、篡奪革命果實,建立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成為帝國主義在中國新的代表。
最後,傳統秩序的瓦解是軍閥產生的又一個原因。面對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和國內風起雲涌的革命沖擊,腐朽沒落的清王朝走向了崩潰的邊緣,原有的封建統治秩序,隨著封建經濟的瓦解而一同瓦解。原有的忠君愛國思想徹底崩潰,重武輕文的思想盛行,這就為軍閥的產生掃清了思想上的障礙。
總之,軍閥作為中國近代史上一支極其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政治、軍事力量,對中國近代史乃至現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而,對軍閥產生的社會基礎和土壤的研究,對我們更加全面地認識軍閥的歷史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⑥ 日本二戰名將

日本二戰名將有: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岡村寧次、南雲忠一、山下奉文等。

1、山本五十六

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國海軍將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是偷襲美軍珍珠港和發動中途島海戰的謀劃者。

2、井上成美

1889年12月9日 -1975年12月15日,帝國海軍最後一個大將,與米內光政和山本五十六組成鐵三角,強烈反對三國同盟和對英美開戰,太平洋戰爭開始的第四艦隊司令,因為戰果不理想,被譏為日本的趙括,45年後以一個教師的身份渡過余年。

3、岡村寧次

1884年5月15日——1966年9月2日,侵華日軍戰犯,百團大戰後調任華北方面最高司令長官,指揮日軍對八路軍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盪。抗日戰爭末期任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昭和軍閥的三羽烏的第三位。

4、南雲忠一

1887年3月25日-1944年7月6日,日本海軍大將(死後追晉)。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時的聯合艦隊第一航空艦隊司令長官,率領艦隊參與偷襲珍珠港及中途島海戰而聞名於世。

5、山下奉文

1885年11月8日-1946年2月23日,日本陸軍大將,甲級戰犯。他是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最著名的陸軍高級將領。太平洋戰爭爆發時任第25集團軍司令,指揮所部進行馬來亞戰役,攻佔英國遠東海軍基地新加坡,在戰場上此人勇猛狡詐,被稱為「馬來之虎」,是盟國遇到的最危險的對手。

(6)歷代名將事略北洋陸軍編譯局擴展閱讀:

1、山下奉文和參謀長鈴木宗作中將、參謀主任杉田大佐等人一起在新加坡策劃了對新加坡華人的「肅清行動」,他們判定出敵對分子後,當即處置(死刑),這便是著名的新加坡大屠殺。山下奉文多次對平民進行屠殺,戰後1946年在馬尼拉被處以絞刑。

2、彭德懷曾對八路軍的將領們作過關於對岡村寧次的評價:「這個傢伙,是很厲害的一個人,他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山田醫生告訴我,20年代初期,他和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被稱為天皇黨羽集團的三羽烏;後來在對華戰爭中,他是日本軍界的三傑之一,另外兩個是合區川和東條英機

所以一定要注意他。他有很多本事,能實事求是,細致周密。每次進攻,他都要調查半年之久,做准備工作。沒有內線發動配合維持,他不進行蠶食。他不出風頭,不多講話,不粗暴;

你從他的講話里看不出他的動向來。他經常廣泛搜集我們的東西,研究我們的東西。他是日本侵略朝鮮和東北三省的副參謀長,老練得很,是歷來華北駐屯軍司令官中最厲害的一個。」

⑦ 歷史上有哪些名人是另一個名人的

歷史名人:
付(傅)毅:(公元47~92年),字武仲,扶風茂陵人(今陝西興平),著名東漢文學家。
朝廷求賢不誠,士多隱居,遂作《七激》、《迪志》詩,諷世明志,後被召為蘭台今史,以文顯於朝廷。著有《舞賦》等作品。付(傅)寬:(生卒年待考),北地人(今甘肅慶陽),漢高祖時開國功臣。
被封陽陵侯,曾任漢丞相,顯赫非常。在楚漢戰爭時隨韓信、曹參平定齊地。漢高祖得天下後曾定元功十八人,付(傅)寬列第九位。付(傅)玄:(公元217~279年),字休奕,北地泥陽人(今陝西耀縣),著名西晉哲學家、文學家。
他可算是付(傅)氏族人有史以來最有學問的名人。其學問淵博,精通單律,於詩擅長樂府。在哲學上,把自然和人類歷史都看作一種純粹的自然過程,批判了有神論的世界觀和玄學空談。著有《付(傅)子》等集傳世,在晉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卒後被追封為清泉侯。付(傅)咸:(公元239~294年),字長虞,北地泥陽人(今陝西耀縣)。付(傅)玄之子。
西晉初,任冀州刺史,後轉御史中丞、尚書左丞。曾上疏議以載並冗官,靜事息役,發展農桑,並指斥當時統治集團奢華靡費之風,謂「奢侈之費,甚於天災」。兼任司隸校尉時,狠狠打擊恣行京都一帶的門閥士族。終卒於官。明人輯有《付(傅)中丞集》。付(傅)琰:(生卒年待考),字季珪,北地靈州人(今寧夏靈武)。
自其先祖南下以後,世代僑居南方。從其父開始,付(傅)氏祖孫四代都曾擔任過南朝的縣令,並著聲名。付(傅)琰歷任縣令、廣威軍將郡丞、尚書右丞、督軍、建威將軍、刺史職。為官明察事理,處事果斷,特別是辦案重視實物證據,廉正有才,勤於職守,其父子成為廉吏世家。付(傅)亮:(生卒年待考),字季友,南朝宋國人。著名漢朝政治家。
佐劉裕篡位,被封城建縣公,後廢少帝,迎立宋文帝,官至散騎侍郎、尚書令。編著有《光世音應驗記》等。付(傅)奕:(生卒年待考),相州鄴人(今河北臨漳),著名唐朝學者、自然科學家和無神論者。
曾做過隋朝禮部的屬官。唐初任太使丞,又升太史令。在自然科學方面,精天文歷數,極力反對佛教對民眾的危害,建議皇帝把十萬僧尼配成夫婦,繁育後代,益國足兵。後來,他又上書十二論,揭露寺院「剝削民財,割截國貯」,「寺多僧眾,損費為甚」,「軍民逃役,剃發隱中」等流弊。他還指使兒子用羚羊角擊碎婆羅門僧的假佛牙,當眾揭穿佛徒的騙局,表現了他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反佛教神學的斗爭精神。其著作有《老子注》,又集魏晉以來反對佛教思想的言行為《高識傳》共十卷。付(傅)寅:(生卒年待考),字同叔,著名唐朝學者。
從唐仲友學。對天文、地理、井田、學校、郊廟、律歷、軍制等類研究精深,號曰群書百考,所著《禹貢說斷》,有獨到見解。付(傅)霖:(生卒年待考),著名南朝宋國音律學家。
為齊、梁、陳、隋兵部尚書兼宏文館學士付(傅)蕎之子,歷官翰林學士、婺州太守。《宋刑統》頒行之後,為了便於記憶誦讀,用韻文進行注釋,著有《刑統賦》二卷。付(傅)霖:(生卒年待考),明朝太原人。
十三歲做秀才、二十歲中舉人、三十歲中進士的付(傅)霖付(傅)霖宦海沉浮十七載,官至山東布政司參議,但是,就在他三次擊敗後金軍隊的侵擾之後,卻以「擁兵拒調」的罪名被彈劾,解甲歸田。
幾年之後,明廷讓他官復原職,早已厭倦官場傾軋的付(傅)霖以一身傲骨拒不受命,他那個高山仰止的孫子付(傅)山在這一點上與他是何其相似。付(傅)霖回鄉後,以急公好義的善舉而受到太原士民的推崇。
明萬曆十四年,太原大荒,甚至發生人相食的慘劇,付(傅)霖慷慨解囊,施粥賑災。
付(傅)霖去世前的明萬曆二十九年,太原再次發生飢荒,他又賑濟災民,直到第二年糧食收獲。付(傅)山:(生卒年待考),初名鼎臣,字青竹,後改為青主,別號公之它、石道人、嗇廬、朱衣道人等,山西陽曲人(今山西太原),著名明末清初反清義士、學者。
他不但博通經史諸子和佛道之學。並兼工詩文、書畫、金石、又精醫學。其思想破儒家正統之見,開清朝子學研究的風氣。其著作有《霜紅龕集》、《荀子評注》等,醫學上有《付(傅)青主女科》和《付(傅)青主男科》等書。付(傅)介子:(生卒年待考),西漢北地人(今甘肅慶陽),北地付(傅)氏開基始祖。
漢昭帝時,用計斬殺樓蘭王,因功被封義陽(治所在今河南省信陽西北)侯。付(傅)游藝:(生卒年待考),唐朝人,著名唐朝宰相。
曾任武周宰相,是付(傅)氏為相者第一人,為武則天寵臣,一年中四次提升,時人號為「四時任宦」。付(傅)友德:(生卒年待考),安徽宿縣人,著名明朝開國名將。
少驍勇,善騎射,元末參加農民起義,先從劉福通部李喜喜入蜀,後歸明玉珍,再從陳友諒,均無所成就。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年),朱元璋攻江州(今江西九江),付(傅)友德率眾降。朱元璋奇其才,因功封潁國公,曾為明朝一統天下,尤其是明對西南地區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付(傅)以漸:(公元1608~1665年),字於磐,號星岩,祖籍江西永豐縣,東昌府人(今山東聊城)。著名清朝開國狀元、一代名相。
付(傅)善祥:(生卒年待考),女,金陵(今南京)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狀元
付(傅)抱石:(公元1904~1965年),江西新餘人,為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
付(傅)雷:(公元1908~1966年),一代翻譯巨匠。
付(傅)鍾:(公元1900~1989年),四川敘永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上將。
付(傅)秋濤:(公元1907~1981年),湖南平江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上將。
付(傅)連暲:(公元1894~1968年),原名付(傅)日新,福建長汀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將。
付(傅)傳作:(公元1914~1982年),湖北石首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少將。
付(傅)紹甫:(公元1908~1993年),安徽金寨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付(傅)春早:(公元1911~1996年),安徽六安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付(傅)家選:(公元1909~1995年),河南光山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付(傅)繼澤:(公元1918~1991年),河北博野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少將。
付(傅)崇碧:(公元1916-2003年),四川通江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付(傅)全有:(公元1930~今),山西崞縣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上將。
付(傅)秉耀:(公元1940~今),黑龍江巴彥臨城鄉後韃子營屯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將。
付(傅)奎清:(公元1920~今),湖北英山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將。
付(傅)庚辰:(公元1935~今),滿族,黑龍江雙城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少將。
付(傅)作義:(公元1894~1974年),字宜生,山西榮河人,妻:劉芸生。著名國民革命軍二級陸軍上將。
付(傅)正模:(公元1904~1968年),字鏡磨,湖南醴陵人。著名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先為國民黨員,後為民革成員。
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徐向前元帥的同學。
第一兵團副司令官兼第二軍軍長。付(傅)鯤翼:(公元1901~1927年),字作師,湖南醴陵人,國民黨員。
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陳賡大將的同學。
新編第三師政治部主任,中央教導一師團長。付(傅)彪:(公元1963~2005年),山東人,從小生活在北京總後勤部的軍隊大院里。著名影視演員。
付(傅)玉春:(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少將,空軍指揮學院副院長。1990年晉升。
付(傅)鴻群:(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少將,空軍武漢基地司令員。1990年晉升。
付(傅)雲書:(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少將,海軍南海艦隊航空兵部政治部主任。1990年晉升。
付(傅)渤海:(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少將,海軍湛江基地政治委員,北海艦隊政治部主任。1990年晉升。
付(傅)慰孤:(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國防部」參謀次長。
付(傅)仲芳:(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台灣省濱湖警備區副總司令。
付(傅)翼:(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台灣省第七十二軍軍長。
付(傅)鏡芳:(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台灣省第四十四軍副軍長。
付(傅)應川:(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局長。
付(傅)丙仁:(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台灣省軍管區及海防部台北師管區司令。
付(傅)立賢:(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第一二四軍參謀長。
付(傅)錫章:(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湖南綏靖第一師師長。
付(傅)永利:(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國防部」物力司處長。
付(傅)忠毅:(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台灣省三軍大學戰爭學院空略組主任教官。

閱讀全文

與歷代名將事略北洋陸軍編譯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excel能編程嗎 瀏覽:929
android系統框架的介紹 瀏覽:945
無盤系統伺服器如何配置 瀏覽:836
背負貸款如何緩解壓力 瀏覽:82
linux獲取日期時間 瀏覽:881
搬磚問題最合適的演算法 瀏覽:446
小米安卓機密碼忘記了如何解鎖 瀏覽:910
產電plc編程手冊 瀏覽:761
vscodephp 瀏覽:535
阿里雲linux桌面 瀏覽:754
php二維數組搜索 瀏覽:116
ps快捷命令工具箱 瀏覽:253
c4d教程pdf 瀏覽:462
linux集群安裝配置 瀏覽:154
stc單片機介紹 瀏覽:901
如何解壓失戀的人 瀏覽:493
安卓微信滯後怎麼辦 瀏覽:942
手機編程跟電腦編程一樣嗎 瀏覽:624
android代碼規範文檔 瀏覽:99
word如何加密批註 瀏覽: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