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鄭和曾經航海哪兩個大洋之間的關闊海域他最員到達哪個大洲
沒錯。是印度洋和太平洋 。
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
鄭和下西洋
主條目:鄭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龐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組成的船隊遠航,訪問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系。每次都有蘇洲劉家港出發,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遠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時,在船上因病過逝。民間故事《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將他的旅行探險稱之為三寶太監下西洋。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 彭亨、真臘、古里、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
鄭和在公元1414年(永樂十二年)由非洲帶來的長頸鹿。沈度《瑞應麒麟頌》的附圖,由明宮廷畫師所繪。
航程
下『西洋』的定義
明朝初期以婆羅(Borneo)/汶萊為界,以東稱為東洋,以西稱為西洋,故過去所稱南海、西南海之處,明朝稱為東洋、西洋,且暹羅灣之海,稱為漲海。
第一次下西洋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從南京龍江港啟航,經太倉出海,永樂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國。
第一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發,到達汶萊、泰國、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錫蘭山迎請佛牙,隨船帶回,永樂七年夏(1409年)回國。
第二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000人。
第三次下西洋
永樂七年九月(1409年10月)從太倉劉家港啟航,姚廣孝、費信、馬歡等人會同前往,到達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地,回國途中訪錫蘭山,永樂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國。
第四次下西洋
永樂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發,隨行有通譯馬歡,繞過阿拉伯半島,首次航行東非麻林迪,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國。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來中國進獻「麒麟」(即長頸鹿)。
第四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670人。
第五次下西洋
永樂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發,隨行有蒲壽庚的後代蒲日和,途經泉州,到占城、爪哇,最遠到達東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國家,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國。
第六次下西洋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發,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載「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畢,……風恬浪靜」,中道返回,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國。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熾即位,以經濟空虛,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
第七次下西洋
寶船從龍江關出水
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從龍江關(今南京下關)啟航,返航後,鄭和因勞累過度於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隊由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
第七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550人
發展海外貿易
鄭和下西洋發展的海外貿易包括朝貢貿易,官方貿易和民間貿易。
航海技術和裝備
寶船
據《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航海寶船共63艘,最大的長44丈4尺,寬18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摺合現今長度為151.18米,寬61.6米。船有四層,船上9桅可掛12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百人才能啟航,一艘船可容納有千人。 《明史·兵志》又記:「寶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可容千人」
肯定派:認為明史基本上正確,因為
南京靜海寺鄭和殘碑所記「兩千料海船」,不是「寶船」,而是較小的「戰座船」。
對南京鄭和造船廠的考古,發掘出一根約15米長的舵,和明史所述寶船大小相符。
南京鄭和造船廠的船塢寬可容20丈。
伊本·白圖泰(ibn Battuta)(1304-1377)游記中早已紀錄中國巨大的12張帆可載千人的海船。白圖泰的紀錄可作為12帆載千人的寶船的旁證。
質疑派:
認為木材強度有限,過大的船體無法保證水密性,難以做長時間的航行。
根據南京靜海寺鄭和所立殘碑記載,鄭和首次出海寶船為「兩千料」,根據他們推論,摺合長約為長十五到二十丈,寬六到八丈左右。載重量約為五千噸。
至今未有人復制能夠實際航行的44丈「寶船」。目前復制中的寶船多採用質疑派的說法。
即便採用質疑派的說法,鄭和寶船仍是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巨型船舶。
航海技術
根據《鄭和航海圖》,鄭和使用海道針經(24/48 方位指南針導航)結合過洋牽星術(天文導航),在當時是最先進的航海導航技術。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蠟、古里、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這些記載都代表了中國的航海探險的高峰,比西方探險家達伽馬哥倫布等人早80幾年。當時明朝在航海技術,船隊規模、航程之遠、持續時間、涉及領域等均領先於同一時期的西方。
在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還有有許多超出於航海之外的解讀。「鄭和時代的中國,則是真正承擔了一個文明大國的責任:強大卻不稱霸,播仁愛於友邦,宣昭頒賞,厚往薄來。
鄭和檔案被毀之謎
據《殊域周咨錄》記載,鄭和下西洋的檔案《鄭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憲宗成化年間,皇上下詔命兵部查三保舊檔案,兵部尚書項忠派官員查了三天都查不到,已被車駕朗中劉大夏事先藏起來。項忠追問官員,庫中檔案,怎麼能夠失去?當時在場的劉大夏說「三保下西洋,費錢幾十萬,軍民死者萬計,就算取得珍寶有什麼益處?舊檔案雖在,也當銷毀,怎麼還來追問?」。
《鄭和出使水程》應當包括大量原始資料,如皇帝敕書、鄭和船隊的編制、名單、航海日誌,帳目等。大批鄭和檔案究竟有沒有被劉大夏銷毀,至今仍然是個謎。大批鄭和檔案失蹤,給鄭和研究帶來很大的困難和限制。
鄭和發現美洲論
在2002年出版的暢銷書《1421年:中國發現世界》中,前英國皇家海軍潛水艇指揮官加文·孟席斯提出鄭和船隊的分隊曾經實現環球航行,並早在西方大航海時代之前便已發現美洲和大洋洲的論點。
2006年1月16日,北京和倫敦的格林威治國家海事博物館同時展出一張1763年繪制的附註有永樂16年(1418年)的中國航海地圖。該中國航海地圖有詳細的航海區域,以及繪畫美洲、歐洲、非洲的的輪廓。除此以外,該圖更附有對美洲土著(膚色黑紅、頭和腰戴羽毛),以及澳洲土著(膚色黝黑、赤身、腰部戴有骨製品)的描術。唯一缺憾是該航海地圖中沒有不列顛島的記載。 根據該地圖的收藏家中國律師劉剛稱,他是在2001年以500美元從一個上海商人處購得該地圖,並且因為讀過上文提到的《1421年:中國發現世界》而得知該航海地圖的歷史重要性及意義。
B. 形容漁船出海捕魚的句子 形容漁船出海捕魚的優美句子
1、海水滿盈盈的,照在夕陽之下,浪濤像頑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躍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2、數葉白帆,在這水天一色金光閃閃的海面上,就像幾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輕悠悠地漂動著,漂動著。
3、浪花是海上的奇景,可她更像一位舞蹈家,她能使人拋開煩惱,盡情地欣賞。
4、海水那麼藍,使人感到翡翠的顏色太淺,藍寶石的顏色又太深,縱是名師高手,也難以描摹。
5、屹立在岸邊的沙灘上,向遠處望去,只看見白茫茫的一片。
6、難忘那清爽的潮濕的帶著談談的海腥味的海風,吹拂著人的頭發、面頰、身體的每一處的感覺。就像艷麗豐盈的女人一樣的誘人。
7、海水,輕輕地撫摸著細軟的沙灘,發出溫柔的「刷刷」聲,晚來的海風,清新而又涼爽,我的心裡,有說不出的興奮和愉快。
8、大海霎時間變成了無邊無際的戰場,海風吹著尖厲的「號角」,海浪似乎是千百個英勇的戰士,向海岸猛烈地進攻著,發出隆隆呼喊。
9、看那片藍與遠天銜接,猶如一塊緩緩隆起的藍色大陸,閃著遠古洪荒般的琉璃瓦的光澤,拓寬者茫茫無限的空間。
10、海,真的海,同北方高原那片蒼茫的土地一樣,凝聚著一種無法言說的神秘的生命力,給人一種超越自然的深刻。
11、這壯觀的海潮,使我感到,在浩瀚無邊的大海里,蘊藏著多少力量,這茫茫的海水引起多少詩人無限的遐想。
C. 出海必備!細數《海賊王》中的五大「最傳奇」海賊船分別是誰
這也是羅傑從前的海賊船,是史上唯一取得成功出航全世界海賊船,是由傳說中船匠「湯姆」應用寶樹亞當而推出的。它伴隨羅傑變成「航海王」,在其中自然也就是承載著羅傑一生的追求與夢想。可以這么說它是一艘史詩的船,但是如今已失蹤。
D. 通達信編輯蛟龍出海選股源代碼是什麼開盤價不一定要在三根均線之下的。謝謝
AA:=CROSS(C,MA(C,5)) AND CROSS(C,MA(C,10)) AND CROSS(C,MA(C,20)) AND CROSS(C,MA(C,30));
BB:=MA(C,60)>MA(C,120);
xg:AA AND BB;
網上搜索就有。
E. 中國品牌出海都有哪些好的平台
亞馬遜公司(Amazon)是一家美國跨國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公司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西雅圖。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線零售商。起初,亞馬遜只是一個網上書店,但是很快就開始多元化發展,業務覆蓋:銷售DVD、光碟、視頻、MP3下載/流媒體、軟體、電視游戲、電子產品、服裝、傢具、食品、玩具、珠寶
F. 素材:有個漁夫出海捕魚,從海撈到一顆大珍珠,這顆珍珠晶瑩圓潤,美麗無比,價值連城,漁夫愛不釋手,美
過分的苛求完美反而會一無所獲。
世上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完美的。
珍珠上的黑點不過是白璧微瑕,這正是其渾然天成、不著痕跡的可貴之處,猶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美的自然,美 的朴實,美的真切。而漁夫想得到的是美的極致,在他消除了所謂的不足時,美也消失在他追求過於完美的過程中了。事實上,美真正的價值往往不在於它的完整,而在於那一點點的殘缺,就如同缺失雙臂的維納斯,它能給人無限的遐思,美麗也在這樣一種遺憾和遐想中成為極致了。
G. 出海用什麼導航好
摘要 一般航海的船上都用專業導航和衛星定位以及專用的衛星電話船上還會有接收的電台可以通過公用頻道的電台聯系出海的船隻也可以用衛星電話進行聯系
H. DTC出海有沒有用Facebook品宣寶引流的
我在用傲途出品的Facebook品宣寶,軟體功能是挺強大的,可以對群組、公共主頁、活躍用戶、商場小B、社交關系進行數據採集,只要你利用好軟體的功能引流還是挺容易的。 有不明白的可以繼續追問或者網路搜索。
I. 青龍出海是什麼游戲
青龍出海是電子游戲,類似於街機電子。不過無論是哪一種游戲,玩家都必須要有對的游戲心態,這類機率性的更是如此,千萬不要因為 輸了賭氣,可能意氣用事的結果只會更糟,更不要小贏就沾沾自喜,太過偏激的游戲態度,對游 戲本身是沒有幫助的!最好要以平常心來對待每一次的輸贏結果,良好的心態才能夠在長時間游 戲下來,對你有所幫助,而每一次的輸贏得失,千萬不要看得太重,長遠的計劃才是你要追求的 利益。
J. 支付寶東南亞出海之路
6月8日紐交所開盤後,阿里巴巴股價一度漲逾13.5%,總市值超過3600億美元,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2017財年,阿里巴巴生態里的國內活躍用戶4.57億,海外8300萬,CEO張勇表示希望到2036年可以服務20億消費者。面對海外市場巨大潛力,阿里系如何破局?
在手機支付領域,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兩大巨頭已經利用龐大的用戶體量和數據積累占據了世界領先的地位。隨著中國人的出國旅遊,讀書與國際交流機會日益增多,走出國門的中國人又把熟悉的支付習慣帶到國外,潛移默化地影響甚至改變著當地的支付習慣。
而中國的支付巨頭,深耕本土的過程中也逐漸意識到本土天花板已到,一切中國互聯網業務都會全球化發展。 隨著本土市場人口和流量紅利消失,互聯網公司必須去海外尋找新大陸,出海成為互聯網下半場大趨勢。同時,由於中國的移動支付模式具有很強的領先性,而東南亞地區因發展處於初級階段,且人口構成偏年輕化,市場規模大,華人分布廣,加上智能手機普及率增速快等眾多因素,成為有利於中國企業出海搶占市場的第一站。
近年來,支付企業逐漸加緊東南亞布局,大舉進軍當地市場,其中最活躍的當屬支付寶。今天筆者帶你來看支付寶及螞蟻金服的東南亞拓展之路:
16年4月,阿里宣布斥資10億美元拿下Lazada的控股權。Lazada素有「東南亞亞馬遜」之稱,當時已是東南亞最大電子商務購物網站,在東南亞6個國家電商市場均有布局。據報道,阿里巴巴與Lazada達成協議,總共花費約10億美元獲得後者控股權。這一舉動幫助了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商家進入東南亞消費市場。正如阿里巴巴總裁Michael Evans說:「通過對Lazada的投資,阿里巴巴獲得了海外市場的入口,未來將有更大的增長。」 阿里巴巴收購Lazada的行動也為螞蟻金服的拓展鋪平道路。在獲得巨額投資後, Lazada宣布收購零售快遞服務初創公司Redmart。 這家位於新加坡的名叫Redmart的公司,從食品速遞業務起家,主營生鮮產品速遞服務。截止當時,Redmart 已從投資者那裡募集超過 5500 萬美元,Facebook 聯合創始人 Eardo Saverin 和網路游戲巨頭 Garena 都參與其中。Redmart 在一份新聞稿中強調,與 Lazada 的收購交易達成後 Redmart 仍將繼續獨立運行。據消息人士稱,這項交易中Lazada 大概花費 3000 到 4000 萬美元將 Remart 收入囊下。 不過此次交易有助於Lazada 進一步拓展業務,特別是加強生鮮速遞領域的市場份額。
16年11月,螞蟻金服又與正大集團旗下的支付企業Ascend money開展合作。Ascend money是泰國領先的數字支付公司。根據協議,螞蟻金服將協助Ascend money發展線上和線下支付以及構建金融服務生態系統。預計螞蟻金服與Ascend Money聯手打造的電子錢包,在未來可以服務泰國一半以上的互聯網用戶。在華人較多的泰國,支付寶的使用率僅次於中國和韓國。正大在泰國開設的約9000家「7-11」便利店也已經開通支付寶服務。通過與正大合作,阿里巴巴預計能以泰國為起點,在其他東南亞各國加速支付寶的普及。支付作為目前螞蟻金融的核心業務,在獲取一定用戶量之後,螞蟻金服將來還可提供個人消費貸款和保險商品銷售等其他金融服務。另一方面,用戶通過支付寶產生的大數據可以用於消費分析,幫助泰國的合作企業加強商品供應鏈和銷售戰略。
17年2月,菲律賓移動電信運營商宣布,螞蟻金服已經注資隸屬Globe Telecom的數字金融公司Mynt,並結成了戰略夥伴關系,以加快升級菲律賓的支付服務系統。Mynt公司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旗下擁有菲律賓最大的電子錢包GCash,主要用於為手機充值、轉賬、線上購物和繳費,目前有300多萬用戶。Mynt旗下還有Fuse Lending平台,主要面向個人和小微企業發放貸款。注資後,螞蟻金服將把在中國開展普惠金融的經驗和技術輸出給Mynt,為當地的消費者和小微企業提供普惠金融服務。
而17年3月,馬雲在出席全球轉型論壇時,又正式宣布把支付寶引進馬來西亞。Maybank及CIMB和阿里巴巴已簽署落實支付寶的諒解備忘錄。代表中國遊客能在馬來西亞使用支付寶,而馬來西亞人則可使用支付寶進駐中國市場。據悉,Alipay支付寶已於17年5月在全馬來西亞Maybank卡適用商家陸續開通,包括 Parkson、Royal Selangor、免稅商店、雲頂以及7-11等等。
17年4月, 螞蟻金服和Lazada旗下在線支付公司HelloPay合並。合並之後,東南亞的在線支付平台HelloPay將統一改名為Alipay(即支付寶),旗下分支有Alipay Singapore(支付寶新加坡)、Alipay Malaysia(支付寶馬來西亞)、Alipay Philippines(支付寶菲律賓)和Alipay Indonesia(支付寶印尼)。據悉,HelloPay 團隊將加入螞蟻金服設立在新加坡的office,螞蟻金服將控制HelloPay支付業務的營運,但會維持HelloPay現有功能和服務不變。
螞蟻金服目前已在美國、新加坡、韓國、英國、盧森堡和澳大利亞六個國家設立了分支機構。在東南亞, 以新加坡為中心,螞蟻金服已陸續拓展了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 總結螞蟻金服的國際化之路,主要依靠以下四大策略:
策略一:海外戰略投資
螞蟻金服14年正式成立不久,便踏上了國際化征途,最先使出的策略便是海外投資。14年11月,螞蟻金服向新加坡移動安全和加密技術公司V-Key 投了數千萬美元,意在加強螞蟻金服自身產品的安全性,16年11月,V-Key開始為跨境電商平台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交易提供安全解決方案。另外,為了拿下印度市場這個關鍵一站,螞蟻金服在15年戰略投資了印度的支付平台Paytm,這也是第一家獲得印度央行支付牌照的互聯網支付公司。目前,Paytm已有2.2億用戶,成為僅次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世界第三大電子錢包。通過此次投資,螞蟻金服及阿里巴巴有望進一步搶佔印度市場電商和普惠金融的先機。
策略二:海外技術合作
支付寶及螞蟻金服成長於中國,在中國龐大的市場里積累了豐富的數據和技術經驗,這也成為它進行海外拓展中的一筆寶貴無形的財富。15年11月,螞蟻金服以技術入股的方式聯手韓國公司發起設立的互聯網銀行——KBank獲得韓國政府批准,這是韓國政府時隔23年之後首次發放銀行牌照。韓國政府希望通過引進"互聯網銀行"制度,並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優惠的普惠金融服務。而螞蟻金服發起設立的網商銀行在14年便獲得了中國首批民營銀行牌照,其技術和實踐經驗正好與韓國政府的需求契合。對於印度市場的Paytm,螞蟻金服不僅投入資金,也嘗試把支付寶的經驗輸入到印度,支付寶的團隊在印度幫助Paytm完善產品,同時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正是基於這些寶貴技術和經驗,螞蟻金服開始贏得更多海外政府和機構的信任,通過合作打開海外市場的可能性也越大。
策略三:支付場景搭建
從支付寶跟從未間斷過和東南亞國家商家合作的機會,並在各國推廣支付寶的宣傳,其最終願景便是打造無縫支付場景,讓用戶輕易的使用服務。16年支付寶與Uber在全球范圍內展開合作就是很好的例證,不僅是中國遊客,只要擁有支付寶賬號,便可在世界任何地方用支付寶進行Uber打車交易。 16年7月,支付寶在新加坡宣布啟動「Alipay+」計劃。「Alipay+」計劃即「支付寶+海外夥伴」計劃,例如,一個中國遊客到了新加坡樟宜機場,如果打開搜索附近商家功能,就能搜到入駐支付寶的商家信息。支付寶希望吸引海外服務商,進一步釋放商家的服務能力和中國出境遊客的消費能力,從而鼓勵海外消費。
策略四:用戶使用習慣培養
做了無數的B端合作最終都是要服務於C端的客戶,而用戶使用習慣的培養決定了後續的使用頻率。 每年的雙十二,支付寶便會聯合海外幾萬家商家門店推跨境O2O大促,打造國際版「雙12」。而在春節期間,用戶在泰國、新加坡地區使用支付寶錢包,或支付寶錢包購買的海外交通卡付款,均可打5折。在80多億紅包資源佔領春節檔期的同時,海外用戶也成為培養O2O習慣的目標人群。在各個地區的購物季,支付寶也會順勢給與用戶消費紅包獎勵,鼓勵客戶在其打造的消費場景內使用其服務。 目前,支付寶為廣大的中國出境遊客提供海外移動支付和退稅服務,包括境外掃碼付、境外退稅服務、境外交通卡、境外打車、全球商戶共享平台等,給中國境外遊客實現以人民幣支付的無縫體驗,有效幫助其打開了海外市場。
國際化是中國互聯網進入下半場後各個巨頭的必然選擇,但國際化之路離不開合適的策略,網路在日本市場遭遇的滑鐵盧,微信在東南亞的推廣瓶頸都有各自策略上的失誤。出海過程中,每走一步都需要結合當地情況,因地制宜地調整策略,不斷試錯與完善,最終在國際市場的復雜和不確定中殺出一條有少有人走過的路。
這兩天,阿里的股價暴力上漲13%,一躍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成為互聯網上沸沸揚揚議論的話題。不過,未來的路,對於包括阿里在內的每一個中國出海企業,都充滿著巨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