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宮八卦步的具體走法
八卦掌穿九宮練習法是:在地上按九宮位置放置紅磚或畫上記號,在其間穿繞。
九宮分布的間距需隨著練習水平的提高而逐漸縮小。初練時,間距要大些,如果有條件間距一般設在二米左右,然後再逐步減小,直到能容身體穿繞過為好。
練習時如穿九宮路線圖:從一宮開始左旋繞走至二宮處變右轉;繞走到三宮處變換左旋;繞走到四宮處變右轉;繞走到中央五宮處變左旋,此時要在五宮轉走一小圈變左旋到七宮處;七宮變右轉到八宮處變左旋;再繞走到九宮。
然後從九宮左旋,右轉交替繞走返回一宮,如此周而復始地循環練習數遍,於一宮處收勢。
初練時以下沉掌為主,上肢不換勢,腳走八卦步,待熟練之後再換掌換勢,可以任取一掌或多掌在穿繞過程中變換掌勢。
在練習樊氏八卦掌穿九宮時,始終要把邊走邊穿、手隨步開、腰隨步活作為手眼身法步配合原則,在穿繞九宮時還要做到行雲流水般的流暢。
總之穿九宮有較高的技擊價值。通過穿九宮的練習提高了閃躲的靈活性,進退自如的敏感反應。並提高了手眼身法步的協調配合和健身效果。
穿走九宮的方法分為三個階段,前兩個階段都是沿九宮路線自一宮順序穿踏九宮後在逆行返回一宮。第一階段是踩踏九宮八面支撐,用白灰點出九宮位置,這個階段是九宮為「虛」我為「實」,練習者以破進沖撞之勢沿九宮路線進行踩踏,當面對群敵圍攻時,我以強勢進逼攻擊對方。達到支撐九宮八面的效果。
第二階段是穿走九宮八方繞轉,根據九宮方位樹立木樁,長寬度為身高的兩倍,練習者九宮路線在九宮樁空隙中首先運用鷂子穿林式穿走閃避木樁,待完全熟練後再進行鹿步以及趟拉步的訓練,這個階段是九宮為「實」我為「虛」,當面對群敵圍攻時就需要閃避穿走對方人與人之間空隙進行避讓對方的強勢。
第三階段是脫化九宮隨心所欲,也就是活九宮,在九宮樁里或者一定的虛空場地內任意穿走演練打破九宮順序隨意穿走。
穿踩五行九宮樁
洛書梅花五行生,陰陽九宮樁內行。
八卦步法多奇變,鷂子穿林矮身形。
左躲右閃避其實,虛空閃進勢如龍。
鷂子翻身折返式,順逆九宮走不停。
趟拉步法最玄妙,踩踏八方轉如風。
前趟後拉擦地走,急速進身有奇功。
步法帶動身法變,手法相隨周身應。
脫化九宮皆隨意,漸進勤修玄奧通。
2. 九宮演算法怎麼算
參考網路 http://ke..com/link?url=GTseW4Ar-_-_87MGMoTZDuBaaLMrXtoJYVm-0gMq
3. 九宮陣的九宮演算法
1.術數家所指的九個方位。《易》中有九宮之說,一宮坎(北),二宮坤(西南),三宮震(東),四宮巽(東南),五宮中(寄於坤),六宮乾(西北),七宮兌(西),八宮艮(東北),九宮離(南)。(即由八卦衍生出的八宮加上中央宮,中央宮指上面所說五宮中)
2.古代演算法名。
3.道家語。三光、三寶、三生的合稱。
4.指 唐 時的九宮神壇。 玄宗 天寶 三年置。其名為: 太一 、 天一 、 招搖 、 軒轅 、 咸池 、 青龍 、 太陰 、 天符 、 攝提 。參閱《舊唐書·禮儀志四》。
5.舞曲名。
6.曲調名。黃鍾宮、仙呂宮、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五宮雙調、大石調、越調、商調,合稱九宮調。通稱九宮或南北九宮。
7.九宮格的簡稱。
8.中國象棋術語。指棋盤上由斜交叉線構成的「米」字形方格。是「將」、「帥」和「士」活動的地區。
4. 九宮八卦步
九宮即八卦圖中的八個方位加上中央,合稱為九宮。
那就是八卦圖中的
四正方:坎北、離南、震東、兌西
四偶角:西北乾、西南坤、東南巽、東北艮
中央:陰陽魚。
這四正方、四偶角加上中央即是九宮。
傳統武技中有「手到步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步也到,打人如撥草」的諺語,這說明了步法在技擊中的重要性。震宮代表人體的足,功能是行走,因此九宮連環步與震宮龍形穿掌相匹配。
練習九宮步時,先假設地面有一個九宮八卦圖(或者在地面畫一個九宮八卦圖),方位為「正南背北,左東右西」,與地圖的方位一致
那麼順時針方向的第一步就是第一宮西北乾宮是第一宮以此類推二宮是正北,三宮是東北,變換左旋為逆時針方向走到南方離宮,等等最好是畫出八卦圖來練習,字面上解釋肯定一頭霧水了~~
5. 什麼是九宮算數
九宮算起源於《周易》,古稱九宮算(龜文),乃是我國最先進的一個著名組合算題。《周易》算之於九宮,識之以天象,在古代天文、歷法、農牧生產與社會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易十數為體,八九為用,八九不離十。
九宮算是世界上唯一的動態組合算具(包括河圖、洛書、八卦)。 九宮算神奇的數理變化不囿於一招一法,其幾何形體亦無常於一制一式,因此應盡可能採取多種多樣的方法。發現新方法是很重要的,但各種方法的具體操作與用法創新、絕技的應用等,有時比方法本身更為重要。
九宮格,一款數字游戲,起源於河圖洛書,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歷來被認為是河洛文化的濫觴,中華文明的源頭,被譽為"宇宙魔方"。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後為《周易》來源。又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範》。《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就是指這兩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