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擬態化演算法

擬態化演算法

發布時間:2022-10-03 16:29:42

『壹』 怎麼設計運動會會徽

確定基本構圖基礎
01
運動會的會徽都是有著一定的設計理念的。而設計理念的有效達成,在於對基本構圖基礎的藝術加工。所以說,確定會徽的基本構圖基礎,一般都是以地區的首字母組成。比如說"北京",就是"B"和"J"。確定了基本構圖基礎,後面才有藝術的再加工。



基礎聯想構思
01
這是在基本構圖基礎上的進一步藝術加工,就是將你確定的首字母或者是代表字進行一定的擬態化,使其具備一定的藝術表現力效果。比如說,北京奧運會的"京"字,擬態化成了一個運動的具備活力的運動員,就是基礎構圖元素的再加工。



基本組合搭配設計
01
當你上一步對基礎構圖元素進行了再加工之後,接下來就是將你擬態化的各種元素進行有機的組合搭配(可以搭配相關的地域文化特色),確定會徽的主題構圖元素,有了搭配的主幹,後續的設計才可以繼續進行。



主題寓意構化
01
運動會,是運動健兒競相競技的比賽,同時也是對全民運動的有力號召,所以說主題寓意是相當肯定的,就是活力以及運動熱情。這個時候就需要調諧構圖顏色,冷色調還是暖色調,亦或是冷暖色調結合來表現(注意盡量簡潔一點兒,更有表現張力)。



注意主題表現
01
對於整個運動會會徽的設計,一定要注意整體的表現效果,圖案的表現效果一定要有集中性(假若有多組運動搭配設計,不能搞單方面突出)。對於形狀效果,盡量要走圓潤路線,稜角狀圖案謹慎選擇。



具體實操軟體
01
當然,原則上支持手動策劃稿,但是相關的圖形設計軟體還是需要的,他們可以技術處理一些細節問題。經常用的軟體比如說PS和CDR 等處理軟體。

『貳』 優於現有量子計算機性能 日本量子退火機真有這么牛

日前,據日媒報道,日本國立情報學研究所等機構證實,其開發的、採用新計算方式的高速計算機,擁有超過現有量子計算機的性能。這台計算機名為「Coherent Ising Machine」,其設計目的是為快速解決組合優化問題。

「准確地說,這台計算機是日本科研人員用光學器件構成的量子退火機,和加拿大D-Wave公司用超導器件構成的量子退火機放在一起比較,日本的量子退火機在某些指標上相對優越。」韓正甫說。

新研高速計算機實為量子退火機

量子計算機是利用量子力學原理進行運算的計算機,其被視作計算速度遠超現有計算機的「夢幻設備」。「當前,量子計算業界的目標是,打造一款通用的量子計算機:它不僅能解決任何運算問題,其運算速度還能超越當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韓正甫介紹道。

實際上,量子計算的概念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被提出,其基礎理論也在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得到突破,但真正意義上的通用量子計算機卻遲遲沒有問世。

「研發通用量子計算機的難度非常大,目前仍未有重大突破。」韓正甫說,所以一部分科學家另闢蹊徑,研發技術難度相對較低的專用量子計算機,即量子退火機。

退火的概念源於金屬加工領域,是指給金屬升溫,使其溫度高於再結晶溫度並維持一段時間,再將其緩慢冷卻。所謂量子退火,就是當緩慢地調控量子的微觀體系時,量子狀態也會隨之發生細微的變化,最後趨於能量最低的基態。這與金屬退火現象很類似,故相關量子計算機被稱為量子退火機。

受到加拿大D-Wave公司成功經驗的啟發,原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山本(Y. Yamamoto)回到日本,與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和日本國立情報學研究所的日本同事一起研發日本的量子退火機。

「與加拿大D-Wave公司採用超導器件不同,日本的研究組採用了他們熟悉的光學技術。」韓正甫說。

日本山本課題組於2016年在《科學》雜志以《全聯通、可編程的100個自旋的Coherent Ising Machine》為題,報道了他們的100個自旋的量子退火機。接著近年來不斷發表相關文章,其量子退火機的自旋數目,也從100個增加到5萬個。

日前,山本課題組在《科學》子刊《科學進展》雜志以《實驗比較Coherent Ising Machine和量子退火機的性能》為題,報道了他們的5萬個自旋的Coherent Ising Machine,並與加拿大D-Wave公司的2000個自旋的量子退火機進行比較,指出前者性能在某些指標上更優秀。

計算性能排名學界尚無定論

組合優化問題是指,給定一些約束條件,尋找某個多變數目標函數的極小值,這個極小值也被稱為全局最優解。通常情況下,找到全局最優解非常困難,往往只能找到局部最優解。組合優化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如貨物運輸時要尋找最優路徑、或分配大量人員時尋求最優調度等。

「從計算科學角度來講,尋找全局最優解的計算難度,隨著問題規模增大而提升。」塗濤說,問題規模變大後,組合優化問題就會出現更多變數,這時目標函數也會變得更復雜,可能會出現大量局部極小值點,使找到全局極小值變得異常困難。

對於日媒提出的「採用新計算方式的高速計算機擁有超過現有量子計算機的性能」這一說法,天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曲日表示,在理論上,目前學界還未證明量子計算、經典計算、Coherent Ising machines,哪一個就一定比其他兩個更有優勢。「只能說,以一般的學術觀點來看,日本科研人員在Coherent Ising machines量子計算模型上,針對特定問題,發現了比經典計算機現有演算法更優秀的演算法,即計算復雜度更小的演算法。」曲日說。

量子計算強大僅是理論預測

那麼,同樣是用量子退火的方式,相比加拿大D-Wave公司的量子退火機,日本研製出的機器,其性能領先在哪兒?

目前,加拿大D-Wave公司構建量子退火機所利用的超導器件,其可控的量子位數目為2000個。與之相比,日本所用的光學器件,其可控的量子位數目已達5萬個。由於後者量子位數目更大,因而可解決更復雜的問題;同時,後者底層器件是光學器件,與加拿大D-Wave公司的超導器件相比,機器無需低溫環境存放,穩定性高、可控性好。

例如,超導磁通器件,其可取代傳統的半導體器件來構成超導計算機。它的優勢在於低能耗,有望應用在超級計算機等高能耗領域。再如,非線性光學器件,其可取代傳統的半導體器件,來構成光計算機。它的優勢在於光學模式數較多,有望應用於並行計算領域。除此之外,還有被譽為「變形金剛」的擬態計算機,以及以生物形式打造的DNA計算機等。

「在傳統計算機的基礎上,下一代計算機逐漸向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等方向發展,這些構成了我們目前計算技術的主流發展方向,相關技術有的甚至已經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曲日表示,還有一些新的計算方式,目前還處在實驗室研究階段,離人們的現實生活有很長的距離。

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量子計算機,但世界各國科學家正以極大的熱情,努力實現這個夢想。

「量子計算機使計算的概念煥然一新,這是量子計算機與其他計算機,如光計算機、生物計算機等的不同之處,其作用遠不止是解決一些經典計算機無法解決的問題。」韓正甫表示,「我們說量子計算機計算能力強大,目前還只是從理論上給出的預測。至於量子計算機究竟能跑出怎樣的成績,目前還不得而知。」

『叄』 模擬機器人為什麼要有嗅覺

因為嗅覺是人類的重要獲得信息的感官,既然的模擬人類嗅覺能幫助機器人獲得更多信息。

這個人工智慧嗅覺方案,採用的是一款正在研發中的人工智慧晶元(稱為Loihi晶元),這是一種神經擬態研究晶元類似於大腦晶元。 而後經過化學感測器——也就是把檢測到的分子信號轉變成准確定量的電信號——經過處理後發送給人工智慧晶元,讓後者對人類嗅覺背後的大腦電路進行模仿。

而這個AI晶元,就是學習了人類大腦中負責嗅覺的器官內的神經元細胞,然後知道了對不同的氣味分子產生的不同反應。 這次研究使用到的氣體主要來自丙酮、氨、甲烷、乙烯、一氧化碳、苯、二甲苯等比較常見有著強烈氣味的化學物質。

最初在研發這個人工智慧晶元(Loihi晶元)時,英特爾公司是想讓晶元模擬人類真實的神經行為,因此被設計成了擁有十三萬個神經元(neuron)。 這些神經元之間,又被多達一億三千萬個「神經突觸」(Synapse)相互連接。

神經突觸之間信息相互的傳達,神經突觸的數目更是增加到了十億個! 到了現在的2020年,AI晶元又一次升級,擁有一億個神經元的超級大腦(英特爾稱它為神經擬態計算系統)。 到現在,它已經超過了小鼠腦部神經元(7000萬個)的總數!

而在這個人工智慧嗅覺方面的訓練過程,很像是人類嬰兒用鼻子去感觸學習不同氣味的過程:人類的大腦中會留下氣味的記憶,而AI晶元就會留下AI模型。 然後用這個AI模型,就可以去檢測新的氣體分子。 這預示著人類新的文明裡程。

這盡管只是機器學習,並且機器學習是人工智慧的一個子領域。 這一研究的積極意義比較的多, 但是這也客觀的預示著,像這樣越來越智能的AI晶元和演算法的機器人,又進一步的像真實的人類了,而此後隨著其他比方觸感新材料等科技的進步,集成的機器人就會愈來愈像真的人類了,科技的進步也許會讓絕大多數的人不寒而慄。

『肆』 名詞解釋 演算法

演算法(Algorithm)是指解題方案的准確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清晰指令,演算法代表著用系統的方法描述解決問題的策略機制。也就是說,能夠對一定規范的輸入,在有限時間內獲得所要求的輸出。如果一個演算法有缺陷,或不適合於某個問題,執行這個演算法將不會解決這個問題。不同的演算法可能用不同的時間、空間或效率來完成同樣的任務。一個演算法的優劣可以用空間復雜度與時間復雜度來衡量。

『伍』 ios14.4對比14.5如何

區別如下:

一、續航方面

測試條件:待機一晚上,大概7個小時,初始電量非100%。

測試結果:iOS 14.4正式版消耗10%,iOS 14.5 Beta 1消耗10%。

測試方法:Geekbench 4跑3個小時,100%電量開始測試。

測試結果:前兩個版本消耗48%,現測得iOS 14.5 Beta 1同樣消耗48%。

二、跑分方面

測試方法:Geekbench 4直接進行跑分測試。

測試結果:iOS 14.5 Beta 1單核為4817,多核為11416。

蘋果iOS14.5.1、iOS14.6、iOS15優缺點之對比

眾所周知,蘋果的iOS14.5以及緊急升級的iOS14.5.1雖然解決了用戶歡迎的廣告隱私問題,但是隨之也再次帶來了降頻門:性能降低,盡管續航得到了提升卻無法打消消費者的憤怒。

於是蘋果很快就推出了iOS14.6betax版本,後面又發布了iOS14.6正式版,然而iOS14.6提升了性能,其續航又大幅縮水。不過,蘋果即將在6月8日發布iOS15,可能會解決性能與續航的平衡問題,然而,有部分老機型將被拋棄。

iOS14.5.1:降頻門:性能降低、續航提升;已關閉簽名驗證,阻止用戶降級。

iOS14.5.1的降頻門事件再發,在此不再累述。

6月2日上午消息,蘋果悄然關閉了iOS14.5.1系統的驗證通道。該更新上月初推送,主要帶來關鍵性的安全修復,同時也解決了部分iPhone機型性能下降的問題。iOS14.5.1關閉驗證意味著,已經升級到iOS14.6或者iOS14.7Beta的用戶,將無法降級到該版本了。

這對部分用戶來說可能有些糟糕,因為iOS14.6並非一套盡善盡美的系統,無論是自媒體Up主的評測還是普通消費者在蘋果支持論壇的反饋,似乎都提到該版本續航優化不佳、發熱加劇的問題。

當然,6月7日(周一,北京時間6月8日凌晨),蘋果WWDC大會將召開,不出意外的話,iOS15系統將隆重登場,這意味著,iOS14很快就要成為過去式,並很可能成為iPhoneSE/6S等機型的養老系統。

iOS14.6:續航大幅縮水。

iOS14.6正式發布後,不少用戶反饋系統中的一些優化做的實在是太不到位了,比如續航退步明顯,而實際上是怎麼樣的呢?在蘋果官方支持論壇上,一位iPhone11Pro用戶表示,升級前正常使用一天,電池會降至20%,升級後使用模式沒有太大改變,電量會降至2%。

另外一位iPhone12Pro用戶表示,不僅電量消耗的快,手機還在瀏覽Safari時發熱,同樣的問題不少iPhone12系列用戶也都有反饋,應該不是特例。

在iOS14.5中,蘋果新增了全新電池健康校準功能。

適用於iPhone11、iPhone11Pro和iPhone11ProMax,新系統允許用戶重新校準設備電池健康,解決電池健康百分比顯示不準確的問題。

每次iOS升級後,似乎都有用戶表示電量消耗驟增,可能是因為系統重新索引搜索或者完成其他任務。不過iOS14.6到現在已經發布一周多,還是有很多用戶抱怨電量消耗過快問題。

目前,蘋果正在測試iOS14.7,可能會解決電池問題。

iOS15下周發布適配機型名單曝光:iPhone6S用戶被拋棄。

上周,蘋果官方正式宣布,將於北京時間6月8日凌晨正式召開WWDC21全球開發者大會,此次大會將正式帶來iOS15、iPadOS15等全新系統的前瞻。其中,最受人期待的當數用戶量最為龐大的iOS15系統。

近日,有海外媒體曝光了iOS15的適配機型名單,其中包括iPhone12全系、iPhone11全系、iPhoneXS全系iPhone11,iPhoneXR、iPhoneX、iPhone8全系、iPhone7全系以及2020款的iPhoneSE2機型。

而此前被稱為一代神機的iPhone6s、iPhone6sPlus機型和iPhoneSE(第一代)都將被徹底拋棄。

據此前消息,iOS15可能會在外觀上帶來多項改變,包括更加簡潔的桌面,同時桌面圖標也將迎來改動,消息稱蘋果將會把icon重新設計為「半擬物化」的風格,整體介於擬物和扁平化之間,可能會被稱之為「擬態化」。

此外,iOS15還有望加入安卓端已經應用多年的息屏顯示功能。

消息稱蘋果可能只會為iPhone12/13系列適配這項功能,但理論上來說只要搭載OLED屏幕的機型都能實現這一功能,具體還要等待蘋果在發布會上正式揭曉。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WWDC大會歷來的重頭戲都是系統更新,但近年來蘋果也曾在該大會上推出過全新一代的硬體產品,根據目前已知消息來看,iPadmini、AirPods3、新款MacBookPro14/16都有希望亮相。

『陸』 vivo新系統originos升級名單是什麼

vivo下一代x旗艦機型將首發OriginOs,此後將會有34款vivo機型分成3批升級OriginOs。


第一批將在2021年1月31日開啟公測,適配機型有:NEX 3S、vivo X50 Pro、vivo S7、iQOO 5 Pro、iQOO 3、iQOO、vivo X50 Pro+、vivo X50、iQOO 5、iQOO Pro、iQ0O Neo3。


第二批將在2021年春節前開啟公測,適配機型有:NEX 3、NEX 35G、iQOO Neo、vivo X30、vivo X30 Pro、iQOO Neo855E5版。


第三批將在2021年第二季度陸續開啟公測,適配機型有:vivo X27、vivo X27 Pro、vivo X27 8G+128G、vivo S5、vivo S1、vivo Z5x、vivo Z5、iQOO Z1x、NEX雙屏版、NEX/NEX屏幕指紋版、vivo S6、vivo S1 Pro、vivo Z6、vivo Z5、iQOO Z1、NEX S。

vivo 全新系統 OriginOS正式定檔 11 月 18日發布這次主打擬態化設計,並且想要帶來一種新體驗,這次的發布會將在深圳舉辦。

根據了解此前官方也發布過 OriginOS的宣傳物料,這次應該會採用擬態化的設計語言,色彩偏向於年輕時尚。 按照通俗一點來說就有點小清新有很有工匠格調。

並且根據體驗過的博主的原話來看,除了UI重繪和豐富提升過渡動畫以外,全局app小窗也有了。操作邏輯往主流方向靠,左下拉呼出通知,右下拉呼出快捷控制中心等等,具體的細節vivo的用戶們還得等待18號的OTA通知。

『柒』 福大團隊提出晶體管多神經形態功能器件,將硬體網路速度提高200%


開發高效的神經形態硬體網路對於實現復雜的人工智慧至關重要。受限於馮諾依曼架構,傳統計算機的計算效率難以提升。


現今,出現了可模仿生物大腦結構和操作的神經形態晶元,其能夠高效且節能地運行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演算法等復雜計算機任務。然而,目前已提出的神經形態晶元需要大規模的設備才能構成復雜的網路結構。


近日,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陳惠鵬教授團隊首次提出一種基於二維材料MXene的多神經形態功能器件——可切換神經元突觸晶體管(switchable neuronal-synaptic transistor,簡稱 SNST ),打破了神經元模塊與神經元之間的物理界限。




研究人員表示,SNST 是一種自上而下、兼具高精度和高效率的可轉換神經形態器件,在製造工藝、資源利用率和運算速度等方面,對實現高效、准確神經擬態硬體系統有重要意義。


6 月 24 日,相關論文以《用於高效神經形態硬體網路的可編程神經元突觸晶體管》(Programmable Neuronal-Synaptic Transistors Based on 2D MXene for High Efficiency Neuromorphic Hardware Network)為題在 Matter 上發表,陳惠鵬教授擔任通訊作者,第一作者為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博士生張翔鴻。




據了解,神經形態晶元的基本單元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經元器件和突觸器件兩方面,它們是構成生物大腦中神經網路的兩個基本單元。據了解,SNST 由 Ag 和 2D MXene (Ti3C2Tx ) 摻雜的聚乙烯醇/氧化銦錫組成,其具有兩種不同的電阻切換模式和記憶模式,可以在單個設備上構建人工神經元和突觸。


研究中,該團隊首先測量了 SNST 的突觸功能。其具體機制為,對於金屬-絕緣體-半導體結構,當柵電極施加足夠大的正電壓時,半導體/介質界面處有源層的能帶向下彎曲,尾態接近費米能級,大量電子積累形成導電通道;若在源極接地的情況下對 SNST 的漏極施加正電壓,則大部分電子將通過導電溝道不斷地從源極流向漏極。


而在富含羥基的 PVA 聚合物中會出現質子傳導現象。當施加正 VG 時,正質子 (H+) 向 ITO 通道遷移,負羥基遷移朝向柵電極形成雙電層。去除外加電壓後,這些帶電粒子由於濃度梯度不同,會向與原路徑相反的方向擴散,但擴散速度比外加電場引起的漂移速度慢。


因此,當施加一系列正電壓脈沖時,帶電粒子會在 ITO 通道和柵電極的界面處聚集,導致通道中的電流增加。


當對 SNST 施加固定電壓時,其漏極和源極之間的電流 (以下簡稱為 ID ) 是由柵極電壓脈沖控制。在施加柵極電壓脈沖之前,ID 在正電壓脈沖期間保持穩定並處於高電平,隨著柵極電壓脈沖的施加,ID 會突然增加,隨後又緩慢恢復到穩定狀態,其衰減的速度與柵極電壓脈沖的幅度有關,這種行為類似於生物大腦中的興奮性突觸後電流。相應地,抑制性突觸後電流的行為也可以通過 SNST 通過向柵電極施加負電壓脈沖來模擬。




此外,當向 SNST 的柵極施加一系列電壓脈沖時,ID 的響應類似於從短期記憶到長期記憶,且 ID 的響應隨著正脈沖數的增加而增強,脈沖後的穩定狀態也增強。這些都表明 SNST 具有穩定的突觸特性,可勝任神經形態晶元中的人工突觸角色。


除了突觸,神經元是神經形態晶元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通過模擬神經元膜上受體接收神經遞質,並電位差放電的過程實現累計-爆發的計算。


據了解,SNST 的神經元模型類似於一個帶有漏極的兩端憶阻器,當僅施加一個輸入信號時,SNST 可以執行時間積分,並在施加幾個脈沖後觸發輸出尖峰;當產生輸出尖峰時,其輸出波形的幅度會突然增加到 4 倍以上。而且,SNST 的神經元特性由四個不同的維度控制,這大大提高了其在實際電路中的適用性。




具體來說,SNST 的神經元功能機制是,其含有的 Ag +可以吸附在摻雜的 MXene 表面上,促進導電細絲的形成,從而使得 SNST 從高阻切換到低阻;但由於形成的導電絲較脆,脈沖後會被自然溶解和斷裂,而在導電絲完全溶解之前下一個導電絲會更加容易形成,反復多次電壓脈沖刺激後會導致電流突然增加,致使 SNST 具有神經元的特徵。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員表示,在器件數量相同的情況下,基於 SNST 陣列的神經擬態晶元可以改變神經元和突觸的比例,再通過對神經元和突觸的比例進行編程,可解決硬體資源配置與演算法任務要求不匹配的問題,資源利用率提高到近 100%。




據悉,研究中,該團隊還運用 SNST 開發並演示了可用於真實性數據識別的神經網路,將突觸資源和神經元資源的利用率提高近 100%。並且,與傳統的神經形態設備相比,其硬體網路的訓練速度優化了約 200% 。此外,研究人員基於 SNST 進一步開發了用於人臉識別的硬體系統,准確率高達 80%。



參考鏈接:

1.XianghongZhang et al. Programmable Neuronal-Synaptic Transistors Based on 2D MXene for High Efficiency Neuromorphic Hardware Network. Matter (2022)https://doi.org/10.1016/j.matt.2022.06.009

『捌』 擬態轉化邪蟲要多少級

45級
擬態魂環 不決定於你的級別 ,決定於他本身能開出什麼來 ,你41意味著獵魂開了邪蟲, 但是不意味著41得到的擬態就一定有邪蟲 在那段時間的確有幾個個例。 不重要的 41之後就差不多都能開邪蟲了。

『玖』 動物的信息傳播方式有哪些

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地生活在自然界中,它們總是組成一個小的生活群體,盡管有一些喜歡獨來獨往,但至少它們在交配時需要與異性接觸在接觸過程中,它們的鳴叫,彼此間互相的觸摸,甚至一些化學物質的釋放,使得它們聲息相通,行動一致,無論是在捕食活動中,還是在對配偶的爭奪上都井然有序。這些都是與動物之間存在的通訊行為分不開的。

1、視覺通訊
視覺通訊的形式是比較廣泛的,雄性馴鹿頭上碩大的犄角,草原上雄性獅子頸部漂亮的長鬃毛,這些動物的外表特徵都是向雌性同類發出的視覺信號。青蛙在草叢中呈現碧綠的體色,其保護色往往是通過散布錯誤的視覺信息來迷惑天敵或獵物的。
視覺通訊的形式還包括動物的肢體語言。落葉蝶擬態化作一片枯葉,欺騙了鳥類的雙眼。獵狗面對對手時,頭部前伸、前肢前趴、身體下伏、後肢蹬地、露出牙齒、兩耳豎起以示對對方的威嚇。而在主人面前,獵狗便會俯首貼耳、搖動尾巴,一副順從的模樣。
視覺通訊在動物界是十分普遍的一種通訊方式,具有簡單、准確、迅速等優點。但是這種通訊方式也有很多的局限性。在自然界僅僅以視覺通訊作為主要通訊手段的動物是很少的,它們往往以視覺通訊方式和其他通訊方式共同使用,發送或獲取准確的信息。

2、聽覺通訊
鳥類為吸引異性排斥同性,宣告領地佔有的歌聲以及警告捕食者來到的尖叫聲都是聽覺通訊。
由於動物的發音機制不同,產生的種種奇妙的聲音也大相徑庭。哺乳動物依靠喉管,鳥類依靠鳴管,昆蟲往往依靠翅膀的振動,而青蛙卻依賴於聲囊發聲。因為聲波可以繞過障礙物傳播,發聲的頻率多樣組合又為各種信息的傳遞奠定了基礎。同樣的發聲器官只要做出略微的調整就能產生一系列的聲音,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所以聲音的傳播不受白天黑夜的限制。然而,聲音的傳播又具有瞬間性,稍縱即逝。
當然,在動物世界裡有一些動物是依靠超聲波來進行通訊與捕食的,如人們熟悉的編幅和海豚,就是利用超聲波通訊的。

3、化學通訊
化學通訊就是動物通過釋放一些化學物質來影響或控制其他動物的行為。化學通訊有時會影響整個動物群體的活動甚至調節整個種群。這些化學物質稱為外激素。有文獻報道,外激素可能是最為原始的通訊信號,在藍藻、細菌和其他原核生物之間是惟一的通訊方式。動物釋放化學物質,不僅影響其他個體的行為,還能影響到生理。如蜂後會分泌一種稱為「蜂王漿」物質的化合物,能抑制工蜂卵巢的發育。另外,化學通訊還是維持群體秩序的重要手段。在螞蟻群中,蟻後不能養活自己,但它可以分泌一種外激素,來引誘工蟻,使工蟻積極喂養蟻後。螞蟻的卵和幼蟲也能分泌一種物質。螞蟻幼蟲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條件,當濕度變小,它們便停止分泌外激素,而工蟻會很快的將其轉移到潮濕的地方,這樣幼蟲便能重新分泌對工蟻來說堪稱「美味佳餚」的化學物質了。

4、觸覺通訊
觸覺通訊也是一種相當普遍的通訊方式。對於視覺能力有限或者生活在無法利用視覺通訊環境中的動物來說,觸覺通訊往往是一種重要的傳遞信息的方式。
某些生活在深海區域中的魚類,由於光線很弱,視力退化了,但它們往往具有非常發達的鰭刺和觸須,上面布滿了敏感的神經,在水中游動時,它們可以感知水流的變化,尋覓與捕捉獵物和接收性信號。
觸覺通訊也可以通過其他物體作為媒介,以振動或者波動的形式來傳播信息。雄蜘蛛想要進行交配必須到網上尋找對象,上網前雄蜘蛛會做出一種類似「撥弦」的動作,撥動網絲發出一定的振動,據此雌蜘蛛可以判斷出是獵物,還是求愛對象。
不僅低等動物依靠觸覺作為通訊方式,在高等動物中觸覺通訊也相當普遍與重要。在猴子的社會群體中,猴兒們常會彼此相互梳理毛發,這其中既有母猴出於對幼猴的憐愛,又有出於對猴王的奉承,當然還有猴王囂張的戲弄。這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如果將剛剛出生的小猴從它的母親身邊抱走,由專門的機器人來撫養,那麼即便身體健康,它的反應能力和智力與正常的小猴相比,也顯得比較低下。如果人們經常撫摸或者抱抱它,情況則會有很大的改觀。從這里不難看出,幼年時,對小猴的經常撫摸、摟抱,可以使它的反應提高,更具有生氣。

5、電通訊
在熱帶混濁的水塘中,生活著依靠體表放電來進行彼此交流和捕食的特殊魚類——電鰻。它們施放出的電壓往往可以達到600伏特。自然界中不僅有電鰻、電路利用身體發電器官產生很強的電流獵取食物,深水中的鯰魚、鱷魚也可以依靠體表電感器進行個體之間的信息交流。

動物的通訊行為是通過自然選擇演化而來的,每一類通訊行為往往有著特殊的功能與進化過程。這一過程歷經了許多艱辛,在不同的環境下,因物制宜,形成了適應自己的交流方式。
可以說通訊方式、環境以及某些器官之間是一個相互影響、共同促進的關聯網,相互作用下,使得彼此達到協調的狀態。往往越是高等的動物,越具有較多的通訊方式,這樣就可以在環境發生劇烈變化時,仍可以交流信息,與同伴共同渡過難關。而那些依靠單一通訊行為進行交流的生物,此時則會與外界完全失去聯系,等待它們的只有死亡。

通訊行為不僅是發生在個體之間或群體之間的事,細胞之間也具有相互通訊的方式,化學通訊與觸覺通訊可能是其中最主要的兩種。在細胞的不斷分裂過程中,當彼此相互接觸時,正常的細胞將會停止分裂,即所謂的接觸抑制,這其中好像完成了某種信息的傳達。癌細胞似乎不受這種通訊的影響,仍然不斷地瘋長,對於它的控制及其通訊行為有待深入研究。當然,細胞之間的通訊行為屬於細胞社會學研究的范疇,這正是當前細胞生物學領域的研究熱點。

閱讀全文

與擬態化演算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天才app怎麼升級v242 瀏覽:544
簡單手工解壓玩具製作大全 瀏覽:925
免費編程電子書 瀏覽:869
想玩游戲什麼app最合適 瀏覽:560
安卓手機如何用airportspro 瀏覽:448
怎麼清理idea編譯緩存 瀏覽:951
鏡頭app怎麼推廣 瀏覽:437
什麼app隨便看電視劇 瀏覽:307
2021程序員薪酬 瀏覽:708
糖豆廣場怎麼下載app 瀏覽:213
qtvs2019選哪個編譯器 瀏覽:124
壓縮空氣管能焊嗎 瀏覽:284
linux中yum命令 瀏覽:397
在職演算法工程師 瀏覽:706
電碼加密函數方法有幾種 瀏覽:802
後綴是pdf 瀏覽:720
pr導出壓縮 瀏覽:32
命令語氣 瀏覽:245
脊柱解剖pdf 瀏覽:714
plc入門編程題目及答案 瀏覽: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