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AMI編、解碼器的VHDL建模及程序設計
AMI編碼VHDL程序
libraryieee;
use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amiis
port(clk:inbit;
input:inbit;
output1:outbit;
output2:outbit);
endami;
architectureaofamiis
begin
process(clk)
variablec:bit:='0';
begin
ifclk'eventandclk='1『then
ifinput='1『then
ifc='0『then
output1<='1';
output2<='0';
c:=notc;
else
output1<='0';
output2<='1';
c:=notc;
endif;
else
output1<='0';
output2<='0';
endif;
endif;
endprocess;
enda;
AMI解碼程序
libraryieee;
use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amiymis
port(clk:inbit;
input1,input2:inbit;
output:outbit);
endamiym;
architectureaofamiymis
begin
process(clk)
begin
ifclk'eventandclk='0'then
output<=input1orinput2;
endif;
endprocess;
enda;
ps:因為只能傳一張圖片,我就傳了編碼的模擬圖,解碼的簡單一點,你自己試試。
❷ 基於圖結構應用《編碼,解碼器》的設計與實現 這個畢業設計應該從什麼思路下手啊~~計算機專高手請指點
兄弟你這個論文有點難度了。不是隨便拉拉就行了。得找專業書籍慢慢找和高人指導了。
我查到點不指導有沒有用。
Turbo卷積碼(TCC)是3G無線系統中所採用的前向錯誤校正(FEC)機制的整體部分。然而,Turbo解碼器所帶來的計算負擔非常重,並不太適合採用傳統DSP或RISC處理器實現。由於現場可編程邏輯陣列(FPGA)內在的並行結構,FPGA為解決3G基站收發器中所需要的符號速率FEC和其它計算密集的任務提供了一個高性能信號處理平台基礎。
Turbo 編碼
級聯碼方案(Concatenated coding schemes)是為了通過結合兩個或更多相對簡單的分量或構造模塊碼來獲得較高的編碼增益。Turbo碼認為是對級聯碼結構的一種改進,其中採用迭代演算法對相關的碼序列進行解碼。Turbo碼是通過將兩個或更多分量碼應用到同一數據序列的不同交織版本上構成的。對於任何傳統單分量編碼,解碼器的最後一級生成的都是硬判決解碼數據位。為了使象Turbo碼這樣的級聯碼方案工作得更好,解碼演算法不應被限制為只能在解碼器間傳遞硬判決。為最好地利用每個解碼器獲得的信息,解碼演算法必須可以實現軟判決交換,而不是採用硬判決。對於採用兩個分量碼的系統,解碼的概念是指將來自一個解碼器的軟判決輸入到另一個解碼器的輸入,並將此過程重復幾次以獲得更好的判決,如圖1所示 。
3GPP Turbo 編碼器
圖2為3GPP編碼器。
輸入數據流輸入到RSC1,它為每個輸入比特生成一個對等比特(Parity Bit)。輸入數據還經過交織後由RSC2處理生成第二個對等比特流。
3GPP標準定義,輸入塊的長度在40至5114 位之間。編碼器生成一個速率為1/3的包括原始輸入位和兩個對等位的系統碼。通過打孔方法可以獲得1/2編碼速度的編碼。遞歸系統編碼器的實現比較直接,然而交織器則不那麼簡單,要比標準的卷積或塊交織器復雜。
一旦將輸入數據塊長度K 提供給編碼器以後,編碼器將計算交織矩陣行數R和列數 C,並創建相應的交織數據結構。R 和 C 是數據塊長度K的函數。在輸入符號被載入到交織矩陣以後,那麼將根據一定的順序進行行間交換和列間交換。交換模式是根據塊長度K選擇的(即依賴於K)。行和列交換完成後,通過逐列讀出交織矩陣數據就可以得到最終的交織序列。在數據讀出時需要進行刪減操作,以保證在輸出中只有正確的輸入符號,請注意,交織陣列包含的數據位通常比K個原始輸入符號要多 ,因為R C>K。然後,新的序列經過RSC2編碼生成第二個對等位流。
實現交織器的一種方法是在存儲器中存儲完整的交換序列。即,一旦K 給定,即調用一個初始化常式(運行在處理器上的軟體常式或利用FPGA中的功能單元)生成相應的交換序列,然後將這一信息存儲在存儲器中。然而,這一方法需要大量的存儲器。利用Virtex -E FPGA 技術提供的 4096位每塊的片上存儲器,將需要[5114 13/4096]=17個存儲器塊。
在我們的方法中,採用一個預處理引擎生成一個序列值(存儲),這一序列值被存儲起來,交織器地址發生器將使用這些序列值。這一硬體單元採用幾個小型數據結構(素數表)來計算所需要的序列。這一準備過程需要的時鍾周期數與信息塊的長度成比例。例如,對於K=40的塊需要280時鍾周期,而對於最大塊長度K=5114,則需要 5290個時鍾周期。該過程只需要在塊長度變化時進行。地址發生器利用這些更為緊湊的數據結構來實時生成交織地址。
3GPP Turbo 解碼器
解碼器包括兩個MAP(最大後驗概率)解碼器和幾個交織器。Turbo演算法的優良的性能源於可以在兩個MAP解碼器間共享可靠性信息(extrinsic data,外數據,或稱先驗數據)。
在我們的設計中,MAP解碼器採用的是Bahl, Cocke, Jelinek 和 Rajiv (BCJR) 演算法。BCJR演算法計算每個符號的最大後驗對數似然率,並且是一種真正的軟判決演算法。考慮到數據是以塊的形式傳輸的,因此可以在時間維中前向或反向搜索一個符號序列。對於任一序列,其出現概率都是單獨符號出現概率的乘積。由於問題是線性的,因此序列概述可以利用概率的對數和來代替。
為了與一般文獻中的習慣一致,我們將解碼迭代的前向和反向狀態概率分別利用 和 來表示。通常,BCJR演算法要求在接收到整個信息後才開始解碼。對於實時應用,這一限制可能太嚴格了。例如,3GPP Turbo解碼器將需要大量存儲器存儲一個5114符號信息塊的完全狀態結構(state trellis)。對於單片FPGA設計來說,這需要的存儲資源太多了。與維特比(Vitebi)演算法類似,我們可以先從全零向量 O和數據{yk}(k 從 n 到 n-L) 開始反向迭代。L次反向迭代可獲得非常好的 n-L近似值。只要L選擇合適,最終的狀態標志(state metric)就是正確的。可以利用這一性質在信息結束前就開始進行有效的位解碼。
L 被稱為收斂長度。其典型值大約是解碼器約束長度的數倍(通常為5至10倍),並隨著信噪比的降低而增加。
通常,Turbo解碼演算法將計算所有的 (對整塊信息),將這些數值存儲起來,然後在反向迭代中與反向狀態概率一起用來計算新的外信息(extrinsic information,或稱先驗信息)。我們的設計中採用了窗口化方法。
解碼過程以一個前向迭代開始,計算包含L 個接收符號的塊i的 值。同時,對未來(i+1)塊進行一個反向迭代(標號 )。對塊i+1的反向迭代結束時,就獲得了開始對塊i 進行反向迭代所需要的正確的 初始向量。 與此同時對數似然函數(Lall)也在進行。 每一 和 處理過程都需要8個max* 操作 - 每個針對狀態結構(tellis)中的8個結點之一。最終的對數似然計算需要14個並行max* 運算符。為了提供可接受的解碼速率,在設計中採用了38個max* 功能單元。
從 C描述到FPGA設計
FPGA Turbo 編碼解碼器設計是利用基於C的設計和驗證方法進行的,如圖3所示。
演算法開發階段採用具有定點C類型的Art Library 來對定點計算的位真(bit-true)效應進行准確建模。在這一階段考察了幾種可能演算法的定點性能。一旦選定正確的量化演算法,就可利用A|rtDesignerPro創建一個專用DSP架構。A|rtDesignerPro的一個最強大的功能之一是可以插入和利用專用的數據通道核心(稱為專用單元,ASU)。利用這些ASU加速器核心可以使我們處理Turbo解碼器演算法內在的計算復雜性。
A|rtDesignerPro可自動完成寄存器分配、調度和控制器生成。在Turbo編碼解碼器設計中, A|rtDesignerr的自動循環合並可獲得最佳的;任務調度,MAP解碼步驟的內部循環都只有一個周期長。
A|rtDesignerPro生成的最終結果是可綜合的寄存器級(RT-level) VHDL或Verilog 描述。基於C的工具流支持FPGA專用功能。例如,可利用BlockRAM自動構造RAM,而寄存器文件也可利用分布式存儲器而不是觸發器來實現 。
最後,邏輯綜合和Xilinx實施工具套件將RTL HDL 轉換為 FPGA 配置位流。
FPGA Turbo 編碼解碼器實現
A|rtDesigner創建的Turbo編碼器和解碼器核心硬體結構包含許多專用ASU加速器。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加速器完成max* 操作。max* 運算符根據下式計算兩個冪值a 和 b:
max* (a,b)=ln(expc(a)+expc(b))。
如 圖4所示, max* 運算是通過選擇(a,b)最大值,並應用一個存儲在查找表(LUT)中的校正因子近似進行的。這一近似演算法非常適合利用Xilinx FPGA 實現,其中LUT是其最終基本構造單元。
結果
Turbo解碼演算法硬體字長的選擇極大地影響總體性能。利用C-to-FPGA設計流程,這一定點分析是完全在C環境中完成的。結果示於圖 5。
上圖顯示出了我們的浮點Turbo解碼器演算法和對應的定點演算法之間的性能差別。模擬是在5114塊長度、5次解碼迭代和AWGN信道模型情況下進行的。結果清晰明顯出性能的損失是非常小的。
我們的Turbo解碼器的定點性能做為解碼器迭代次數的函數 ,對於1.5 dB SNR,位錯率為10-6。
解碼器功能的實現非常具有挑戰性,我們同時針對Virtex-E和 Virtex-II 器件進行了適配。Virtex-II 器件實施是採用運行在1.85 speedfile資料庫上的Xilinx 4.1i 實施工具集完成的。利用XC2V1000BG575-5 FPGA實現的最終設計,達到了66 MHz 的時鍾性能,消耗了3,060個邏輯片 和 16個塊RAM。對於從40至 5114符號長度的塊,採用5次解碼迭代循環的情況下,解碼器達到了2 至6.5 百萬符號每秒(Msym/s)的吞吐量。編碼器佔用了903個邏輯片、3個塊RAM並支持83 MHz時鍾頻率。對於從40至5114位的塊長度,速率可達到9 至20 Msym/s。
能用上就好了,用不上別怪我。對不起哈~祝福你~
❸ 電腦開機相關問題~~~~
什麼是POST上電自檢?
POST上電自檢:是微機接通電源後,系統進行的一個自我檢查的例行程序。這個過程通常稱為POST上電自檢(Power On Self Test)。對系統的幾乎所有的硬體進行檢測。
POST是如何進行自檢測的?
主板在接通電源後,系統首先由(Power On Self Test,上電自檢)程序來對內部各個設備進行檢查。在我們按下起動鍵(電源開關)時,系統的控制權就交由BIOS來完成,由於此時電壓還不穩定,主板控制晶元組會向CPU發出並保持一個RESET(重置)信號,讓CPU初始化,同時等待電源發出的POWER GOOD信號(電源准備好信號)。當電源開始穩定供電後(當然從不穩定到穩定的過程也只是短暫的瞬間),晶元組便撤去RESET信號(如果是手動按下計算機面板上的Reset按鈕來重啟機器,那麼松開該按鈕時晶元組就會撤去RESET信號),CPU馬上就從地址FFFF0H處開始執行指令,這個地址在系統BIOS的地址范圍內,無論是Award BIOS還是AMI BIOS,放在這里的只是一條跳轉指令,跳到系統BIOS中真正的啟動代碼處。系統BIOS的啟動代碼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進行POST(Power On Self Test,加電自檢),由於電腦的硬體設備很多(包括存儲器、中斷、擴展卡),因此要檢測這些設備的工作狀態是否正常。
這一過程是逐一進行的,BIOS廠商對每一個設備都給出了一個檢測代碼(稱為POST CODE即開機自我檢測代碼),在對某個設置進行檢測時,首先將對應的POST CODE寫入80H(地址)診斷埠,當該設備檢測通過,則接著送另一個設置的POST CODE,對此設置進行測試。如果某個設備測試沒有通過,則此POST CODE會在80H處保留下來,檢測程序也會中止,並根據已定的報警聲進行報警(BIOS廠商對報警聲也分別作了定義,不同的設置出現故障,其報警聲也是不同的,我們可以根據報警聲的不同,分辨出故障所在。
POST自檢是按什麼順序進行檢測的?
POST自檢測過程大致為:加電-CPU-ROM-BIOS-System Clock-DMA-64KB RAM-IRQ-顯卡等。檢測顯卡以前的過程稱過關鍵部件測試,如果關鍵部件有問題,計算機會處於掛起狀態,習慣上稱為核心故障。另一類故障稱為非關鍵性故障,檢測完顯卡後,計算機將對64KB以上內存、I/O口、軟硬碟驅動器、鍵盤、即插即用設備、CMOS設置等進行檢測,並在屏幕上顯示各種信息和出錯報告。在正常情況下,POST過程進行得非常快,我們幾乎無法感覺到這個過程。
POST自檢測代碼含義是什麼?
當系統檢測到相應的錯誤時,會以兩種方式進行報告,即在屏幕上顯示出錯信息或以報警聲響次數的方式來指出檢測到的故障。
CMOS battery failed(CMOS 電池失效)。
原因:說明CMOS 電池的電力已經不足,請更換新的電池。
CMOS check sum error-Defaults loaded(CMOS 執行全部檢查時發現錯誤,因此載入預設的系統設定值)。
原因:通常發生這種狀況都是因為電池電力不足所造成,所以不妨先換個電池試試看。如果問題依然存在的話,那就說明 CMOS RAM 可能有問題,最好送回原廠處理。
Display switch is set incorrectly(顯示開關配置錯誤)。
原因:較舊型的主板上有跳線可設定顯示器為單色或彩色,而這個錯誤提示表示主板上的設定和 BIOS 里的設定不一致,重新設定即可。
Press ESC to skip memory test(內存檢查,可按ESC鍵跳過)。
原因:如果在 BIOS 內並沒有設定快速加電自檢的話,那麼開機就會執行內存的測試,如果你不想等待,可按 ESC 鍵跳過或到 BIOS 內開啟 Quick Power On Self Test。
HARD DISK initializing【Please wait a moment...】(硬碟正在初始化 請等待片刻)。
原因:這種問題在較新的硬碟上根本看不到。但在較舊的硬碟上,其啟動較慢,所以就會出現這個問題。
HARD DISK INSTALL FAILURE (硬碟安裝失敗)。
原因:硬碟的電源線、數據線可能未接好或者硬碟跳線不當出錯誤 ( 例如一根數據線上的兩個硬碟都設為 Master 或 Slave。)
Secondary slave hard fail (檢測從盤失敗)。
原因:1 CMOS 設置不當(例如沒有從盤但在CMOS里設有從盤) 2 硬碟的電源線、數據線可能未接好或者硬碟跳線設置不當。
Hard disk(s) diagnosis fail (執行硬碟診斷時發生錯誤)。
原因:這通常代表硬碟本身的故障。你可以先把硬碟接到另一台電腦上試一下,如果問題一樣,那隻好送修了。
Floppy Disk(s) fail 或 Floppy Disk(s) fail(80) 或Floppy Disk(s) fail(40)(無法驅動軟碟機)。
原因:軟碟機的排線是否接錯或松脫?電源線有沒有接好?如果這些都沒問題,那買個新的吧。
Keyboard error or no keyboard present(鍵盤錯誤或者未接鍵盤)
原因:鍵盤連接線是否插好?連接線是否損壞?
Memory test fail (內存檢測失敗)
原因:通常是因為內存不兼容或故障所導致。
Override enable-Defaults loaded ( 當前CMOS設定無法啟動系統,載入 BIOS 預設值以啟動系統)。
原因:可能是你在BIOS內的設定並不適合你的電腦( 像你的內存只能跑100MHz但你讓它跑133MHz ),這時進入 BIOS 設定重新調整即可。
Press TAB to show POST screen (按 TAB 鍵 可以切換屏幕顯示)
原因:有一些 OEM 廠商會以自己設計的顯示畫面來取代 BIOS 預設的開機顯示畫面,而此提示就是要告訴使用者可以按TAB來把廠商的自定義畫面和BIOS預設的開機畫面進行切換。
Resuming from disk,Press TAB to show POST screen(從硬碟恢復開機,按TAB顯示開機自檢畫面)。
原因:某些主板的BIOS 提供了 Suspend to disk(掛起到硬碟)的功能,當使用者以 Suspend to disk 的方式來關機時,那麼在下次開機時就會顯示此提示消息。
BIOS ROM checksum error-System halted(BIOS 程序代碼在進行總和檢查 ( checksum ) 時發現錯誤,因此無法開機)
原因:遇到這種問題通常是因為 BIOS 程序代碼更新不完全所造成的,解決辦法重新刷寫燒壞主板 BIOS。
HARD DISK initizlizing 【Please wait a moment...】(正在對硬碟做起始化 ( Initizlize ) 動作)
原因:這種訊息在較新的硬碟上根本看不到。但在較舊型的硬碟上,其動作因為較慢,所以就會看到這個訊息。
POST自檢響鈴次數是如何定義的?
POST上電自檢還會通過報警聲響次數的方式來指出檢測到的故障。但需要注意:由於目前主板BIOS類型大致可分為AWARD公司、AMI公司、PHOENIX公司(AWARD已與PHOENIX合並),因此不同類型的BIOS,其自檢響鈴次數所定義的自檢錯誤是不一致的,因此一定要分清。
POST自檢發現錯誤後如何提示?
POST自檢如發現有錯誤,將按兩種情況處理:對於嚴重故障(致命性故障)則停機,此時由於各種初始化操作還沒完成,不能給出任何提示或信號;對於非嚴重故障則給出提示或聲音報警信號(以上介紹),等待用戶處理。通過BIOS自檢功能(POST自檢),我們就可以方便的偵測出主板的故障所在,以便正確的解決。
如我們按下電源鍵後,只有電源指示燈亮,電腦屏幕沒有任何反映,也沒有報警聲;那麼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又應如何解決呢?
屏幕沒有顯示,也沒有報警聲,我們就無法從POST自檢功能得到相應的信息;大家都知道,計算機是一個復雜而且精密的產品組合,因此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可能都無法啟動機器(我們主要談硬體方面)。因此,如出現黑屏,無報警聲響的故障現象,我們就應根據電腦的啟動過程來分析問題所在了。
電腦的啟動過程是什麼?
我們在按下啟動鍵時,首先啟動的應是電源(因為如果沒有電源供電,那麼主板上所有的配件都是無法工作的)。但是為了保證安全使用,電源部分採取了一系列安全保護措施;因此開關電源從起振到穩定之間會有一段時間的延遲,等待各組電壓都穩定下來後,電源各部分會輸出一個檢測信號,這個信號為高電平時表示該部分電壓正常,這些部分包括輸入電壓和各組輸出電壓。這些信號總和的結果就是一個POWER GOOD信號(也稱為POWER OK或PWR OK信號);如果主板接受不到這個信號,那麼時鍾晶元會持續向CPU發送復位(RESET)信號(與我們按下RESER鍵相當),CPU就不會工作。
當CPU接受到正常的POWER GOOD信號,主板和CPU就啟動了嗎?其實主板此時,還要根據CPU的VID0-VID3引腳的定義組合,將CPU所提供的VID0-VID3信號送到電源管理模塊的相應的埠;如果主板BIOS具有可設定CPU電壓的功能,主板會按時設定的電壓與VID的對應關系產生新的VID信號並送到電源管理模塊晶元,電源管理模塊將根據設定並通過DAC電壓將其轉換為基準電壓,再經過場效應管輪流導通和關閉,將能量通過電感線圈送到CPU,最後再經過調節電路使用輸出電壓與設定電壓值相當。
由於CPU還要根據自己所需要的頻率,通過IC匯流排來檢測主板頻率發生器所設置的頻率是否支持;因為電腦要進行正確的數據傳送以及正常的運行,沒有時鍾信號是不行的,時鍾信號在電路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同步;因為在數據傳送過程中,對時序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數據在傳輸過程不出差錯。時鍾信號首先設定了一個基準,我們可以用它來確定其它信號的寬度,另外時鍾信號能夠保證收發數據雙方的同步。對於CPU而言,時鍾信號作為基準,CPU內部的所有信號處理都要以它作為標尺,這樣它就確定CPU指令的執行速度;如CPU本身的頻率無法適應頻率發生器所提供的高頻率,也是無法正常工作的。因此只有當接受到POWER GOOD信號,和相應的得到CPU工作的電壓時以及相應的時鍾頻率後,CPU才能正常的工作,也就是開始執行BIOS程序。
如何判斷、解決故障所在?
因為如接受不到POWER GOOD信號,系統就一直處理RESET(復位)循環中,因此主板也就無法啟動,相應的其它硬體,如顯卡也無法工作,顯示器由於接受不到顯卡傳出的信號,因此也就沒有顯示,一直處於待機狀態。此時,我們應檢測電源,不要以為電源燈亮,就表明電正常,因為只要有一路信號有故障(該部分電路不正常或還未穩定),輸入出的POWER GOOD信號都為低電平,即表示電源部分有故障或還未進入穩定狀狀;雖然電源指示燈亮,但由於主板接受不到正常的POWER GOOD信號,也無法啟動。我們檢測電源的方法是,使用可正常工作的電源測試。如電源為ATX型我們可用導線將13與14腳短接,如電源風扇能正常運行,則表明電源是完好的,則故障應在主板上。
更換正常電源後,如系統還是沒有工作的顯象,應按以上主板啟動過程,測試CPU的電源管理模塊和頻率發生器。但由於我們不可能有完善的設備來測試主板上的電源和頻率模塊(大多數電腦愛好者不可能有此類設置,和具有相應的檢測能力)。因此我們對此還要採用排除法,即在其它正常主板上測試CPU。測試排除CPU的故障外,還應檢測主板頻率設置問題。電腦愛好者為使用或測試CPU的超頻能力,會通過調整主板外頻的方式(目前CPU已經鎖頻,只能設置外頻,而無法設置倍頻),來調高CPU的工作頻率。如果CPU無法適應高工作頻率,雖然電源供電正常,主板也是無法啟動的。
排除了其它硬體的問題,為會么系統仍不可啟動?
如果硬體一切正常(經測試),那麼在POST上電自檢測後,CPU會從地址FFFF0H處開始執行指令,這個地址在系統BIOS的地址范圍內,無論是Award BIOS還是AMI BIOS,放在這里的只是一條跳轉指令,跳到系統BIOS中真正的啟動代碼處。由於BIOS是連接操作系統和硬體之間的橋梁,為計算機提供最低級的、最直接的硬體控制,計算機的原始操作都是依照固化在BIOS里的內容(指令)來完成的。因此如BIOS文件破壞或BIOS晶元損壞,都會直接的影響主板的啟動。
如何判斷BIOS已經損壞?
判斷BIOS是否正常比較困難,因為如沒有編程器等測試工具;是無法通過感官來判斷BIOS文件或晶元是否正常的,對於普通用戶而言,只有尋找維修商來解決了。
如果屏幕顯示BIOS ROM checksum error-System halted(BIOS 程序代碼在進行總和檢查 ( checksum ) 時發現錯誤)的提示時,應是讀取BIOS時,校驗總和出錯,因此無法啟機器。這種問題通常是因為 BIOS 程序代碼更新不完全所造成的,解決辦法重新刷寫燒壞主板 BIOS。
什麼是BIOS checksum校驗總和?
Checksum(校驗總和)是在數據處理和數據通信領域中一個簡單易行的完整性控制方法。通過一系列算術或邏輯操作將數據的所有位元組組合起來,得到一個校驗和值。以後可以通過相同的方法計算出校驗和值並與上次計算出的值進行比較。若相等,說明數據沒有改變;若不等,說明數據已經被修改了。
其它使系統無法啟動的原因?
通常情況下在調入BIOS後,對電腦開啟時的檢測、初始化系統設備、裝入操作系統並調度操作系統向硬體發出的指令都是由BIOS來完成的,而且一些硬體檢測也可通過POST自檢來顯示工作是否正常,是否一些開機前的問題都可解決了。其實不然,因為在CPU調入BIOS後,但還需要檢測640K基本內存以及各插槽的中斷;雖然如內存錯誤POST可以通過報警聲來提示我們,但如內存內部損壞或短路,會造成主板局部短路,還是不能啟動機器的;因此對於系統無顯示、無報警聲的處理,除了基本上排除方式外,還需要平時的經驗積累。
由於超頻,機器無法啟動,應如何解決?
對於超頻無法啟動機器,清除頻率設置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清除CMOS設置(針對可在CMOS中設置CPU工作頻率的方式);只要在主板上找到CMOS清除跳線(一般情況下在主板電池旁邊,為一三針跳線),將CMOS清除後,重新恢復跳線位置,即可解決。另外一種方式是重新設置頻率設置跳線(針對通過主板頻率跳線設置CPU頻率的方式),只要按說明書重新設置正常的頻率即可。
主板偵錯卡是一種什麼檢測工具?
主板偵錯卡是一種專業硬體故障檢測設備,利用其自身的硬體電路讀取80H地址內的POST CODE,並經解碼器解碼,最後由數碼LED指示燈將代碼一一顯示出來,其原理與POST自檢是一致。這樣就可以通過DEBUG卡上顯示的16進制代碼判斷問題出在硬體的那一部分,而不用僅依靠計算機主板那幾聲單調的警告聲來粗略判斷硬體錯誤了。而且由於偵錯卡是利用自身的BIOS POST程序,來讀取診斷埠的POST代碼,因此不受主板BIOS晶元限制,可以在主板BIOS損壞的情況下,正常診斷;並且利用偵錯卡自身的發光二級管,來顯示各組電壓工作狀態。通過它可知道硬體檢測沒有通過的是內存還是CPU,或者是其他硬體,方便直觀地解決棘手的主板問題。
目前的主板偵錯卡通常帶有ISA和PCI兩種介面,可以方便的使用在任何一種主板,而且插反後不會燒毀主板或偵錯卡(非常適合於初級用戶);卡上有兩位數字LDE提示燈;倘若電腦無法啟動時將其插入故障主板的相應插槽中,接通電源後,根據LED指示燈最後停滯的數字,參照隨卡附帶的故障列表手冊,就能知道主板故障所在。而且最新的偵錯卡,可以通過偵錯卡的主板運行檢測燈,方便的檢測出是主板本身的故障,還是主板上其它硬體的故障。
如何使用主板偵錯卡?
首先把DEBUG卡插到故障主板上,CPU、內存、擴充卡都不插,只插上主板的電源,此時,主振燈應亮,否則主板不起振;復位信號燈應亮半秒種後熄滅,若不亮,則主板無復位信號而不能用,如果常亮,則主板總處於復位狀態,無法向下進行,初學者常把加速開關線當成復位線插到了復位插針上,導致復位燈常亮,復位電路損壞也會導致此故障;分頻信號燈應亮,否則說明分頻部分有故障;+5V、-5V、+12V、-12V(新式卡多了+3V、-3V)四個(六個)電源指示燈應足夠亮,不亮或亮度不夠,說明開關電源輸出不正常,或者是主板對電源短路或開路;BIOS信號燈因無CPU不亮是正常的,但若插上完好的CPU後,BIOS燈應無規則的閃亮,否則說明CPU壞或跳線不正確或主板損壞。DEBUG 2000的這一功能相當有效,象-5V、-12V的電壓值在PC組件中極少用到,新攢的或使用已久的PC電源,其-5V和-12V可能已經損壞,平時雖相安無事,出了問題卻會讓你頭疼,現在,通過DEBUG卡上的批示燈就可方便地解決這個問題。排除了以上簡單的故障後,把有關的擴展卡插上(一般是只組成最小系統),根據開機後顯示的代碼,就可以直接找到有問題的配件,從而方便地解決裝機時出現的硬體錯誤,比如內存、顯卡、CPU等硬體的接觸錯誤,BIOS,CPU緩存的功能錯誤等。
我的新主板為何找不到IDE設置,應如何解決?
這是由於當前的硬碟的容量和速度不斷提升,無論功耗還是對供電電流的要求都大大的增加了,而且硬碟從關機(POWER OFF)到啟動(POWER ON)到初始化完成,需要的時間也增加了,但是主板BIOS執行時從開機到檢測到IDE設備的時間並沒有增加,這便導致了主板無法檢測到硬碟或因為檢測硬碟耗時太長而延遲了檢測其它IDE設備的時間,特別是在連接有兩塊或更多的硬碟系統上,這種問題更加明顯,此時倘若按下RESET 復位鍵,由由於各IDE設備均已經完成初始化工作,因此該故障不再出現。 對此,只要開機時進入CMOS SETUP界面,找到「Boot Delay Time」選項(註:有些廠商的BIOS為「IDE Delay Time」),將其延遲時間適當延長即可。對於沒有此選項的主板BIOS,也可以在CMOS SETUP選項中將內存自檢次數設為三次並開啟Flooy Seek,增加IDE初始化時間。
電腦經常重啟,而且多發生在讀盤的時候,與BIOS有關嗎?
應與BIOS設置無關的,這主要是由於電源功率不足,造成電壓波動而引起的;因為一些質量較差的電源在空載時電壓正常,但由於電源不足,一加負載(讀取硬碟時,需要很大的工作電流),電壓即會下降,因而引起重啟。更換一個高質量、大功率電源即可解決。
為什麼顯示「Dimm 3&4 Conflict.Turn off power and remove DIMM 4」提示?
一般是在升級內存後出現這種提示的,主要是由於主板的第3和第4內存插槽共享BANK的緣故。對於這種情況,只有更換內存條(單面內存條)才可解決。
❹ 詳細介紹一下有關硬體術語的全稱
計算機英文術語完全介紹
1、CPU
3DNow!(3D no waiting)
ALU(Arithmetic Logic Unit,算術邏輯單元)
AGU(Address Generation Units,地址產成單元)
BGA(Ball Grid Array,球狀矩陣排列)
BHT(branch prediction table,分支預測表)
BPU(Branch Processing Unit,分支處理單元)
Brach Pediction(分支預測)
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ctor,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
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復雜指令集計算機)
CLK(Clock Cycle,時鍾周期)
COB(Cache on board,板上集成緩存)
COD(Cache on Die,晶元內集成緩存)
CPGA(Ceramic Pin Grid Array,陶瓷針型柵格數組)
CPU(Center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
Data Forwarding(數據前送)
Decode(指令解碼)
DIB(Dual Independent Bus,雙獨立匯流排)
EC(Embedded Controller,嵌入式控制器)
Embedded Chips(嵌入式處理器)
EPIC(explicitly parallel instruction code,並行指令代碼)
FADD(Floationg Point Addition,浮點加)
FCPGA(Flip Chip Pin Grid Array,反轉晶元針腳柵格數組)
FDIV(Floationg Point Divide,浮點除)
FEMMS(Fast Entry/Exit Multimedia State,快速進入/退出多媒體狀態)
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熱奧姆轉換)
FID(FID:Frequency identify,頻率鑒別號碼)
FIFO(First Input First Output,先入先出隊列)
flip-chip(晶元反轉)
FLOP(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浮點操作/秒)
FMUL(Floationg Point Multiplication,浮點乘)
FPU(Float Point Unit,浮點運算單元)
FSUB(Floationg Point Subtraction,浮點減)
HL-PBGA(表面黏著,高耐熱、輕薄型塑料球狀矩陣封裝)
IA(Intel Architecture,英特爾架構)
ICU(Instruction Control Unit,指令控制單元)
ID(identify,鑒別號碼)
IDF(Intel Developer Forum,英特爾開發者論壇)
IEU(Integer Execution Units,整數執行單元)
IMM(Intel Mobile Mole,英特爾移動模塊)
Instructions Cache(指令緩存)
Instruction Coloring(指令分類)
IPC(Instructions Per Clock Cycle,指令/時鍾周期)
ISA(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指令集架構)
KNI(Katmai New Instructions,Katmai新指令集,即SSE)
Latency(潛伏期)
LDT(Lightning Data Transport,閃電數據傳輸匯流排)
Local Interconnect(局域互連)
MESI(Modified,Exclusive,Shared,Invalid:修改、排除、共享、廢棄)
MMX(MultiMedia Extensions,多媒體擴展指令集)
MMU(Multimedia Unit,多媒體單元)
MFLOPS(Million Floationg Point/Second,每秒百萬個浮點操作)
MHz(Million Hertz,兆赫茲)
MP(Multi-Processing,多重處理器架構)
MPS(MultiProcessor Specification,多重處理器規范)
MSRs(Model-Specific Registers,特別模塊寄存器)
NAOC(no-account OverClock,無效超頻)
NI(Non-Intel,非英特爾)
OLGA(Organic Land Grid Array,基板柵格數組)
OoO(Out of Order,亂序執行)
PGA(Pin-Grid Array,引腳網格數組,耗電大)
PR(Performance Rate,性能比率)
PSN(Processor Serial numbers,處理器序列號)
PIB(Processor In a Box,盒裝處理器)
PPGA(Plastic Pin Grid Array,塑料針狀矩陣封裝)
PQFP(Plastic Quad Flat Package,塑料方塊平面封裝)
RAW(Read after Write,寫後讀)
Register Contention(搶占寄存器)
Register Pressure(寄存器不足)
Register Renaming(寄存器重命名)
Remark(晶元頻率重標識)
Resource contention(資源沖突)
Retirement(指令引退)
RISC(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精簡指令集計算機)
SEC(Single Edge Connector,單邊連接器)
Shallow-trench isolation(淺槽隔離)
SIMD(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單指令多數據流)
SiO2F(Fluorided Silicon Oxide,二氧氟化硅)
SMI(System Management Interrupt,系統管理中斷)
SMM(System Management Mode,系統管理模式)
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對稱式多重處理架構)
SOI(Silicon-on-insulator,絕緣體矽片)
SONC(System on a chip,系統集成晶元)
SPEC(Syste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rporation,系統性能評估測試)
SQRT(Square Root Calculations,平方根計算)
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單一指令多數據流擴展)
Superscalar(超標量體系結構)
TCP(Tape Carrier Package,薄膜封裝,發熱小)
Throughput(吞吐量)
TLB(Translate Look side Buffers,翻譯旁視緩沖器)
USWC(Uncacheabled Speculative Write Combination,無緩沖隨機聯合寫操作)
VALU(Vector Arithmetic Logic Unit,向量算術邏輯單元)
VLIW(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超長指令字)
VPU(Vector Permutate Unit,向量排列單元)
VPU(vector processing units,向量處理單元,即處理MMX、SSE等SIMD指令的地方)
2、主板
ADIMM(advanced Dual In-line Memory Moles,高級雙重內嵌式內存模塊)
AMR(Audio/Modem Riser;音效/數據機主機板附加直立插卡)
AHA(Accelerated Hub Architecture,加速中心架構)
ASK IR(Amplitude Shift Keyed Infra-Red,長波形可移動輸入紅外線)
ATX(AT Extend,擴展型AT)
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CSE(Configuration Space Enable,可分配空間)
DB(Device Bay,設備插架)
DMI(Desktop Management Interface,桌面管理介面)
EB(Expansion Bus,擴展匯流排)
EISA(Enhanced In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增強形工業標准架構)
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電磁干擾)
ESCD(Extended System Configuration Data,可擴展系統配置數據)
FBC(Frame Buffer Cache,幀緩沖緩存)
FireWire(火線,即IEEE1394標准)
FSB(Front Side Bus,前置匯流排,即外部匯流排)
FWH( Firmware Hub,固件中心)
GMCH(Graphics & Memory Controller Hub,圖形和內存控制中心)
GPIs(General Purpose Inputs,普通操作輸入)
ICH(Input/Output Controller Hub,輸入/輸出控制中心)
IR(infrared ray,紅外線)
IrDA(infrared ray,紅外線通信介面可進行區域網存取和檔共享)
ISA(In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業標准架構)
ISA(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工業設置架構)
MDC(Mobile Daughter Card,移動式子卡)
MRH-R(Memory Repeater Hub,內存數據處理中心)
MRH-S(SDRAM Repeater Hub,SDRAM數據處理中心)
MTH(Memory Transfer Hub,內存轉換中心)
NGIO(Next Generation Input/Output,新一代輸入/輸出標准)
P64H(64-bit PCI Controller Hub,64位PCI控制中心)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電路板)
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印刷電路板裝配)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互連外圍設備)
PCI SIG(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Special Interest Group,互連外圍設備專業組)
POST(Power On Self Test,加電自測試)
RNG(Random number Generator,隨機數字發生器)
RTC(Real Time Clock,實時時鍾)
KBC(KeyBroad Control,鍵盤控制器)
SBA(Side Band Addressing,邊帶定址)
SMA(Share Memory Architecture,共享內存結構)
STD(Suspend To Disk,磁碟喚醒)
STR(Suspend To RAM,內存喚醒)
SVR(Switching Voltage Regulator,交換式電壓調節)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
USDM(Unified System Diagnostic Manager,統一系統監測管理器)
VID(Voltage Identification Definition,電壓識別認證)
VRM (Voltage Regulator Mole,電壓調整模塊)
ZIF(Zero Insertion Force,零插力)
主板技術
技嘉
ACOPS: Automatic CPU OverHeat Prevention System(CPU過熱預防系統)
SIV: System Information Viewer(系統信息觀察)
盤英
ESDJ(Easy Setting Dual Jumper,簡化CPU雙重跳線法)
浩鑫
UPT(USB、PANEL、LINK、TV-OUT四重界面)
晶元組
ACPI(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先進設置和電源管理)
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圖形加速介面)
I/O(Input/Output,輸入/輸出)
MIOC(Memory and I/O Bridge Controller,內存和I/O橋控制器)
NBC(North Bridge Chip,北橋晶元)
PIIX(PCI ISA/IDE Accelerator,加速器)
PSE36(Page Size Extension 36-bit,36位頁面尺寸擴展模式)
PXB(PCI Expander Bridge,PCI增強橋)
RCG(RAS/CAS Generator,RAS/CAS發生器)
SBC(South Bridge Chip,南橋晶元)
SMB(System Management Bus,全系統管理匯流排)
SPD(Serial Presence Detect,內存內部序號檢測裝置)
SSB(Super South Bridge,超級南橋晶元)
TDP(Triton Data Path,數據路徑)
TSC(Triton System Controller,系統控制器)
QPA(Quad Port Acceleration,四界面加速)
3、顯示設備
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殊應用集成電路)
ASC(Auto-Sizing and Centering,自動調效屏幕尺寸和中心位置)
BLA(Bearn Landing Area,電子束落區)
CRC(Cyclical Rendancy Check,循環冗餘檢查)
CRT(Cathode Ray Tube,陰極射線管)
DDC(Display Data Channel,顯示數據信道)
DFL(Dynamic Focus Lens,動態聚焦)
DFS(Digital Flex Scan,數字伸縮掃描)
DIC(Digital Image Control,數字圖像控制)
Digital Multiscan II(數字式智能多頻追蹤)
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數字光處理)
DOSD(Digital On Screen Display,同屏數字化顯示)
DPMS(Display Power Management Signalling,顯示能源管理信號)
DQL(Dynamic Quadrapole Lens,動態四極鏡)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數字信號處理)
EFEAL(Extended Field Elliptical Aperture Lens,可擴展掃描橢圓孔鏡頭)
FRC(Frame Rate Control,幀比率控制)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屏)
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硅上液晶)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光學二級管)
L-SAGIC(Low Power-Small Aperture G1 wiht Impregnated Cathode,低電壓光圈陰極管)
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低電壓差動信號)
MALS(Multi Astigmatism Lens System,多重散光聚焦系統)
MDA(Monochrome Adapter,單色設備)
MS(Magnetic Sensors,磁場感應器)
Porous Tungsten(活性鎢)
RSDS(Reced Swing Differential Signal,小幅度擺動差動信號)
Shadow Mask(陰罩式)
TDT(Timeing Detection Table,資料測定表)
TICRG(Tungsten Impregnated Cathode Ray Gun,鎢傳輸陰級射線槍)
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體管)
VAGP(Variable Aperature Grille Pitch,可變間距光柵)
VBI(Vertical Blanking Interval,垂直空白間隙)
VDT(Video Display Terminals,視頻顯示終端)
VRR(Vertical Refresh Rate,垂直掃描頻率)
4、視頻
3D(Three Dimensional,三維)
3DS(3D SubSystem,三維子系統)
AE(Atmospheric Effects,霧化效果)
AFR(Alternate Frame Rendering,交替渲染技術)
Anisotropic Filtering(各向異性過濾)
APPE(Advanced Packet Parsing Engine,增強形幀解析引擎)
AV(Analog Video,模擬視頻)
Back Buffer(後置緩沖)
Backface culling(隱面消除)
Battle for Eyeballs(眼球大戰,各3D圖形晶元公司為了爭奪用戶而作的競爭)
Bilinear Filtering(雙線性過濾)
CG(Computer Graphics,計算機生成圖像)
Clipping(剪貼紋理)
Clock Synthesizer(時鍾合成器)
compressed textures(壓縮紋理)
Concurrent Command Engine(協作命令引擎)
Center Processing Unit Utilization(中央處理器佔用率)
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數模傳換器)
Decal(印花法,用於生成一些半透明效果,如:鮮血飛濺的場面)
DFP(Digital Flat Panel,數字式平面顯示器)
DFS: Dynamic Flat Shading(動態平面描影,可用作加速)
Dithering(抖動)
Directional Light(方向性光源)
DME: Direct Memory Execute(直接內存執行)
DOF(Depth of Field,多重境深)
dot texture blending(點型紋理混和)
Double Buffering(雙緩沖區)
DIR(Direct Rendering Infrastructure,基層直接渲染)
DVI(Digital Video Interface,數字視頻介面)
DxR(DynamicXTended Resolution,動態可擴展解析度)
DXTC(Direct X Texture Compress,DirectX紋理壓縮,以S3TC為基礎)
Dynamic Z-buffering(動態Z軸緩沖區),顯示物體遠近,可用作遠景
E-DDC(Enhanced Display Data Channel,增強形視頻數據信道協議,定義了顯示輸出與主系統之間的通訊信道,能提高顯示輸出的畫面質量)
Edge Anti-aliasing(邊緣抗鋸齒失真)
E-EDID(Enhanced Extended Identification Data,增強形擴充身份辨識數據,定義了計算機通訊視頻主系統的數據格式)
Execute Buffers(執行緩沖區)
environment mapped bump mapping(環境凹凸映射)
Extended Burst Transactions(增強式突發處理)
Front Buffer(前置緩沖)
Flat(平面描影)
Frames rate is King(幀數為王)
FSAA(Full Scene Anti-aliasing,全景抗鋸齒失真)
Fog(霧化效果)
flip double buffered(反轉雙緩存)
fog table quality(霧化表畫質)
GART(Graphic Address Remappng Table,圖形地址重繪表)
Gouraud Shading(高洛德描影,也稱為內插法均勻塗色)
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器)
GTF(Generalized Timing Formula,一般程序時間,定義了產生畫面所需要的時間,包括了諸如畫面刷新率等)
HAL(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硬體抽像化層)
hardware motion compensation(硬體運動補償)
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高清晰度電視)
HEL: Hardware Emulation Layer(硬體模擬層)
high triangle count(復雜三角形計數)
5、音頻
3DPA(3D Positional Audio,3D定位音頻)
AC(Audio Codec,音頻多媒體數字信號編譯碼器)
Auxiliary Input(輔助輸入介面)
CS(Channel Separation,聲道分離)
DS3D(DirectSound 3D Streams)
DSD(Direct Stream Digital,直接數字信號流)
DSL(Down Loadable Sample,可下載的取樣音色)
DLS-2(Downloadable Sounds Level 2,第二代可下載音色)
EAX(Environmental Audio Extensions,環境音效擴展技術)
FM(Frequency Molation,頻率調制)
FR(Frequence Response,頻率響應)
FSE(Frequency Shifter Effect,頻率轉換效果)
HRTF(Head 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頭部關聯傳輸功能)
IAS(Interactive Around-Sound,互動式環繞聲)
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樂器數字介面)
NDA(non-DWORD-aligned ,非DWORD排列)
Raw PCM: Raw Pulse Code Molated(元脈碼調制)
RMA(RealMedia Architecture,實媒體架構)
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實時流協議)
SACD(Super Audio CD,超級音樂CD)
SNR(Signal to Noise Ratio,信噪比)
S/PDIF(Sony/Phillips Digital Interface,索尼/飛利普數字介面)
SRS(Sound Retrieval System,聲音修復系統)
Super Intelligent Sound ASIC(超級智慧音頻集成電路)
THD+N(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plus Noise,總諧波失真加噪音)
QEM(QSound Environmental Modeling,QSound環境建模)
WG(Wave Guide,波導合成)
WT(Wave Table,波表合成)
6、RAM&ROM
ABP(Address Bit Permuting,地址位序列改變)
ATC(Access Time from Clock,時鍾存取時間)
BSRAM(Burst pipelined synchronous static RAM,突發式管道同步靜態內存)
CAS(Column Address Strobe,列地址控制器)
CCT(Clock Cycle Time,時鍾周期)
DB(Deep Buffer,深度緩沖)
DDR SDRAM(Double Date Rate,雙數據率SDRAM)
DIL(al-in-line)
DIMM(Dual In-line Memory Moles,雙重內嵌式內存模塊)
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動態隨機內存)
DRDRAM(Direct RAMbus DRAM,直接RAMbus內存)
ECC(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on,錯誤檢查修正)
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電擦寫可編程只讀存儲器)
FM(Flash Memory,快閃記憶體)
FMD ROM (Fluorescent Material Read Only Memory,熒光質只讀存儲器)
PIROM(Processor Information ROM,處理器信息ROM)
PLEDM(Phase-state Low Electron(hole)-number Drive Memory)
RAC(Rambus Asic Cell,Rambus集成電路單元)
RAS(Row Address Strobe,行地址控制器)
RDRAM(Rambus Direct RAM,直接型RambusRAM)
DIMM(RAMBUS In-line Memory Moles,RAMBUS內嵌式內存模塊)
SDR SDRAM(Single Date Rate,單數據率SDRAM)
SGRAM(synchronous graphics RAM,同步圖形隨機儲存器)
SO-DIMM(Small Outline Dual In-line Memory Moles,小型雙重內嵌式內存模塊)
SPD(Serial Presence Detect,串列存在檢查)
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靜態隨機內存)
SSTL-2(Stub Series Terminated Logic-2)
TSOPs(thin small outline packages,超小型封裝)
USWV(Uncacheable,Speculative,Write-Combining非緩沖隨機混合寫入)
VCMA(Virtual Channel Memory architecture,虛擬信道內存結構)
7、磁碟
AAT(Average access time,平均存取時間)
ABS(Auto Balance System,自動平衡系統)
ASMO(Advanced Storage Magneto-Optical,增強形光學內存)
AST(Average Seek time,平均尋道時間)
ATA(AT Attachment,AT擴展型)
ATOMM(Advanced super Thin-layer and high-Output Metal Media,增強形超薄高速金屬媒體)
bps(bit per second,位/秒)
CSS(Common Command Set,通用指令集)
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內存存取)
DVD(Digital Video Disk,數字視頻光碟)
EIDE(enhanced 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增強形電子集成驅動器)
FAT(File Allocation Tables,文件分配表)
FDBM(Fluid dynamic bearing motors,液態軸承馬達)
FDC(Floppy Disk Controller,軟盤驅動器控制裝置)
FDD(Floppy Disk Driver,軟盤驅動器)
GMR(giant magnetoresistive,巨型磁阻)
HDA(head disk assembly,磁頭集合)
HiFD(high-capacity floppy disk,高容量軟盤)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電子集成驅動器)
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邏輯塊定址)
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導記錄)
MTBF(Mean Time Before Failure,平均故障時間)
PIO(Programmed Input Output,可編程輸入輸出模式)
PRML(Partial Response Maximum Likelihood,最大可能部分反應,用於提高磁碟讀寫傳輸率)
RPM(Rotation Per Minute,轉/分)
RSD(Removable Storage Device,移動式存儲設備)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
SCMA(SCSI Configured Auto Magically,SCSI自動配置)
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自動監測、分析和報告技術)
SPS(Shock Protection System,抗震保護系統)
Ultra DMA(Ultra Direct Memory Access,超高速直接內存存取)
LVD(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eagate硬碟技術
DiscWizard(磁碟控制軟體)
DST(Drive Self Test,磁碟自檢程序)
SeaShield(防靜電防撞擊外殼)
8、光碟機
ATAPI(AT Attachment Packet Interface)
BCF(Boot Catalog File,啟動目錄文件)
BIF(Boot Image File,啟動映射檔)
CDR(CD Recordable,可記錄光碟)
CD-ROM/XA(CD-ROM eXtended Architecture,只讀光碟增強形架構)
CDRW(CD-Rewritable,可重復刻錄光碟)
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恆定線速度)
DAE(digital Audio Extraction,資料音頻抓取)
DDSS(Double Dynamic Suspension System,雙懸浮動態減震系統)
DDSS II(Double Dynamic Suspension System II,第二代雙層動力懸吊系統)
PCAV(Part 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部分恆定角速度)
VCD(Video CD,視頻CD)
9、列印機
AAS(Automatic Area Seagment?)
dpi(dot per inch,每英寸的列印像素)
ECP(Extended Capabilities Port,延長能力埠)
EPP(Enhanced Parallel Port,增強形並行介面)
IPP(Internet Printing Protocol,網際網路列印協議)
ppm(paper per minute,頁/分)
SPP(Standard Parallel Port,標准並行口)
TET(Text Enhanced Technology,文本增強技術)
USBDCDPD(Universal Serial Bus Device Class Definition for Printing Devices,列印設備的通用串列匯流排級標准)
VD(Variable Dot,變點式列印)
10、掃描儀
TWAIN(Toolkit Without An Interesting Name,協議)
❺ OLT 通過AC連接BRAS的方式適合哪些
Ad:advertisement 廣告 Auto:automobile 汽車 Biz:business 商業 Cig:cigarette 香煙 Coke:cocacola 可口可樂 co-op:co-operative store 合作商店 delt:delicatessen 熟食 disco:discotheque 迪斯科 dorm:dormitary 宿舍 flu:influenza 流感 exam:examination 考試 grad:graate 畢業生 lab:laboratory 實驗室 hosp:hospital 醫院 kilo:kilogram 千克 mike:microphone 揚聲器 medic:medical personnel 醫護人員 mod:modern 現代 nuke:nuclear 核 pc:percent 百分比 perm:permanent wave 燙發 ped:pedestrian 行人 photo:photograph 相片 pic:picture 電影 pix:pictures 電影 porn:pornography 黃色書刊 pro:professional 職業的 phone:telephone 電話 sec:secretary 秘書 tele:television 電視 uni:university 大學 vet:veterinary surgeon 獸醫 atomomb:atom bomb 原子彈 blacketeer:black marketeer 黑市商人 cinemanufacturer:cinema manufacturer 電影製片人 fruice:fruit juice 果汁 slanguage:slang language 方言俗語 teleceiver:television receiver 電視接收機 3C Computer Communication Control 計算機,通訊和控制 3C Control Communication Creation 控制,通訊和創新 3G 3 Generation 第三代移動通信 3R Regenration Reshaping Retiming 再生、重整形和重定時 3W Worle Wide Web 萬維網 4-level FM 4-level frequency molation 四電平調頻 A/D Analogue to Digital Converter 模數轉換 AA Auto-Answer 自動應答 AA Adaptive Antenna 自適應天線,一種天線提供直接指向目標的波束,能夠隨目標移動自動調整功率等因素,也稱為智能天線 AA Assert Acknowledge 斷言應答 AAA 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 認證、授權和計費 AAD Address Adder 地址加法器 AB Arithmetic Bus 運算匯流排 AB Address Bus 地址匯流排 ABC Automation of Bibliography through Computerzation 計算機化自動編目 ABR Available Bit Rate 可用比特率 AC Address Carry 地址進位 AC Access Cycle 存儲周期 AC Authentication Centre 鑒權中心 AC the Atlantic Cable 大西洋海底電纜 AC Add Carry 加法進位 AC Access Code 存儲碼 AC Access Control 存儲控制 ACCH Associated Control Channel 隨路控制信道 ACD Automatic Call Distribution 自動呼叫分配 A-CDMA A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非同步碼分多址 ACI Adjacent-Channel Interference 鄰頻干擾 ACIR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Ratio 鄰信道干擾比 ACK ACKnowledgement 確認 ACL Asynchronous Connectionless Link 非同步無連接 ACLR 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Ratio 鄰信道泄漏比 ACLR 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Power Ratio 鄰信道泄漏功率比 acoustic amplitude logger acoustic amplitude logger 聲波幅度測井儀 ACP Adjacent Channel Power 鄰道功率 acquisition time acquisition time 取數據時間 ACR Allowed Cell Rate 允許的信元率 ACR Average Cell Rate 平均信元率 ACU Antenna Combining Unit 天線組合單元 ACU Acknowledgement Signal Unit 證實信號單元 表示正確地或錯誤地接收到一個或幾個信號單元或信號消息的信號單元。 ACU Antenna Control Unit 天線控制器 ADC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摸數轉換器 ADC;DAMPS North America digital cellular system 北美數字蜂窩系統 ADFE Automatic Decree Feedback Equalizer 自適應判決反饋均衡器 一種利用判決後的信號作為後向抽頭的輸入信號,可以消除雜訊對後向抽頭信號的影響的均衡器技術。 ADM Add Drop Multiplexer 分插復用器,一種新型的網路單元,將同步復用單元和數字交叉連接功能綜合一體。 ADM Add-Drop Multiplexer 上/下路復用器 ADPCM Adaptive 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lation 自適應差分脈沖編碼調制 ADR Analogue-Digital Recorder 模擬-數字記錄器 ADR Address Digit Receiver 數字地址接收器 ADR Advisory Route 建議路由 ADR Analogue Data Recognition 模擬數據識別 ADRC Automatic Call Distribution Remote Capture 自動呼叫分配(分布)遠程截獲 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不對稱數字用戶線 ADSL Asy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oop 非對稱數字用戶環路技術 ADSS All Dielectric self-support 全介質自承式光纜 主要應用在強電場合,其中抗張力的加強元不是金屬而是芳綸紗和玻璃纖維增強塑料(FRP)。 AEB Analog Expansion Bus 模擬擴展匯流排 AEIR Application Entity Installer and Remover 應用實體安裝和拆除 AFC 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 自動頻率控制 AFT Automatic Frequency Tune 自動頻率調諧 AG Audio Gateway 語音網關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自動增益控制 AGCH Access Grant Channel 允許接續信道 AIS Alarm Indication Signal 告警指示信號 AIUR Air Interface User Rate 空中介面用戶速率 AJ Anti-Jamming 抗干擾 AKA Authentication and Key Agreement 鑒權和密鑰同意 alarm summery panel alarm summery panel 報警匯總畫面 ALC Auto Level Control 自動電平控制 ALS Automatic Laser Shutdown 自動激光關閉 在再生段光纜斷開的情況下,光纜線路系統上的ALS功能能夠自動關閉激光器。 ALT Automatic Link Transfer 自動鏈路轉移 AM Amplitude Molation 振幅調制 AM/CM Administration Mole/Communication Mole 管理/通信模塊 AM-ADDR Active Member Address 活動的成員地址 AMI Aliernate Mark Inversion Code 交替傳號反轉碼 AMI Alternate Mark Inversion 信號交替反轉碼 一種數字傳輸中常用的編碼技術,邏輯0由空電平表示,而邏輯1由交替反轉的正負電壓表示。 AMPS A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高極行動電話系統 AMPS Advanced Mobile Phone Institute 先進行動電話業務 AMR Automatic Meter Reading 自動抄表 AMR Adaptive Multi Rate 自適應多速率 AMRC Adaptive Multirate Codec 自適應多碼率編解碼器 AN Access Node 接入節點 ANSI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 美國國家標准局 AN-SMF AN system management function 接入網系統管理功能 AN-SMF Access Network System Management Function 接入網系統管理功能 ANT Antenna 天線 AON Active Optical Network 有源光網路,屬於一點對多點的光通信網路,由ONU、OLT和光纖傳輸線路組成 AON All Optical Net 全光網 就是網中直到端用戶節點之間的信號通道仍然保持著光的形式,即端到端的全光路,中間沒有光電轉換器。這樣,網內光信號的流動就沒有光電轉換的障礙,信息傳遞過程無需面對電子器件處理信息速率難以提高的困難。 AON All Optical Network 全光纖網路 AOWC All Optical Wave Converter 全光波長轉換器是指不經過電域處理,直接把信息從一個光波長轉換到另一個波長的器件。 AP Access Point 接入點 APD Avalanche Diode 雪崩光電二極體 利用雪崩倍增效應使光電流得到倍增的高靈敏度的探測器。 APD Avalanche Photo Detector 雪崩光電探測器 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應用編程介面 APOC Advanced Paging Operator Code 先進尋呼操作碼 APON ATM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無源光網路,一種結合ATM多業務多比特率支持能力和無源光網路透明寬頻傳輸能力的理想長遠解決方案。 APON ATM-Based PON ATM無源光網路 APP A Posteriori Probability 後驗概率 APR Automatic Programming and Recording 自動程序設計與記錄 APR Automatic Position Reporting 自動位置報告 APS 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 自動保護倒換 APSK Absolute Phase Shift Keying 絕對相移鍵控 AR Alternative Routing 迂迴路由選擇 AR Agent Request 代理請求 AR Access Rate 接入率 ARA Average Response Amplitude 平均響應幅度 AR-ADDR Access Request Address 訪問請求地址 ARB All Routes Busy 路由全忙 ARC Alternative Route Cancel 消除迂迴路由 ARC Automatic Remote Control 自動遙控 ARDT Automatic Remote Data Terminal 自動遠端數據終端 ARF Access to the Resources Function 資源訪問功能 ARFCN 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 完全的無線頻率信道號碼 ARFCN Absolute RF Channel Number 絕對頻道號 以整數表示的絕對射頻信道號。 ARI Access Rights Identity 存取權識別 ARIB Association of Radio Instry Businesses 無線行業企業協會 ARL Acceptable Reliability Level 合格的可靠性(標准) ARM Asynchronous Response Mode 非同步應答方式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地址解析協議 ARPA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美)高級研究計劃署 ARPANET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 (美)高級研究計劃署網路,阿帕網 ARPANET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規劃局網路 ARPS Advanced Real-Time Processing System 高級實時處理系統 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自動重復請求 ARS Address Resolution Server 地址解析伺服器 ART Alarm Reporting Telephone 報警電話 ART Average Restoration Time 平均恢復時間 AS Anti-Spoofing 反電子欺騙 通過對P碼進行加密處理,防止非授權用戶干擾或使用P碼進行高精度定位。 ASCI Advanced Speed Call GSM phaseII+ 標准指定的新業務,其中包括優先順序業務(eMLPP)、話音廣播呼叫業務(VBS)和語音組呼叫業務(VGCS)等專用移動通信的基本業務 ASE Application Service Element 應用服務單元 在單個應用聯繫上對一指定目的,為應用實體啟用的互通提供能力的一組功能。(ISO 9545) ASEAT Autoregressive Spectral Estimation Acquisition Technique 自回歸頻譜估計捕獲技術 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專用集成電路 ASK Amplitude Shift Keying 振幅鍵控(幅移鍵控) ASK Amplitude Shift Keying,Amplitude Shift molation 幅移鍵控 ASN.1 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 抽象語法定義,在採用開放系統OSI通信協議中用來描述抽象語意的一種語言。 ASON Automatic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自動交換光網路 ASP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 應用服務提供商 ASR Automatic Send-Receiver 自動收發機 ASR Automatic Send and Receive 自動收發 ASR 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 自動語音識別 ASR Answer Seizure Ratio 應答佔用率 ASR Access Service Request 訪問業務請求 ASRTE Alternative Select Route 迂迴選擇路由 ASTN Automatic Switched Transport Network 自動交換傳送網 ATI Automatic Transmitter Identification 自動發射機識別 ATM Alternative Test Method (光纖、光纜)替代測試法(ATM) ATM asynachronous transfer model 同步傳輸模式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非同步傳輸模式 ATM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measuring and signalling testing equipment 自動傳輸測量和信令測試設備 ATPC Automatic Transfer Power Control 自動發信功率控制 技術的要點是微波發信機的輸出功率在ATPC控制范圍內自動跟蹤接手段接收電平的變化而變化。它的優點有可減少對相鄰系統的干擾、減少上衰減問題、減低直流功率消耗、改善剩餘誤碼特性、在衰落條件下使輸出功率額外增加2dB。 ATR Asynchronous Transfer Region 非同步轉移(傳遞)區 ATR Answer To Reset 回答到復位 ATR Answering Time Recorder 應答時間記錄器 ATR Automatic Traffic Recorder 自動話務量記錄器 ATU Adapter Unit 適配單元 ATU-C ADSL transceiver unit,central office end ADSL局端發送接收單元 位於本地交換局一側的ADSL設備。 ATU-T ADSL transceiver unit,remote terminal end ADSL遠端發送接收單元 位於用戶一側的ADSL設備。 ATU-T ADSL transceiver unit,remote terminal end ADSL遠端發送接收單元 ATX AteXternal 是由Intel 公司首創以提升微機主板整體性能的新技術,是一種背後的電腦機箱,主板,電源的結構規范。 AU Access Unit 訪問單元 AU Administrative Unit 管理單元,提供高階通道層和復用段層之間適配功能的信息結構,它由高階VC和AUPTR組成。 AUC Authentication Center 鑒權中心 AUG Administrative Unit Group 管理單元組 AUL Average Useful Life 平均使用壽命 AU-n Administrative Unit-n 管理單元 AVL Average Voice Level 平均話音電平 AVL Automatic Vehicle Location system 自動車輛定位系統 車隊的某一車輛在規定區域內活動時,可以自動確定其位置並顯示其活動路線的系統。它通常由定位分系統、數據傳輸分系統、控制和數據處理分系統等組成。 AWF All Wave Fiber 全波光纖 消除了光纖1383nm的水峰,這樣就在1350-1450nm波段能增加120多個新的波長(間隔100GHZ)。對於城市接入網的用戶十分有利。 AWG Array Waveguide Grating 陣列波導光柵 AWG array wave guide 陣列式波導光柵 AWGN 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 加性高斯白雜訊 BA Booster(power) Amplifier 光功率放大器 可補償光復用器的損耗,提高入纖功率的光放大器。 BA Booster Amplifier 光功率放大器,可補償光復用器的損耗,提高入纖功率的光放大器。 BAIC Barring of All Incoming Calls supplementary service 限制所有呼入呼叫的補充服務 BAOC Barring of All Outgoing Calls supplementary service 限制所有呼出呼叫的補充服務 BB Baseband 基帶 BBER Background Block Error Ratio 背景誤塊比 對於一個確定的測試時間而言,在可用時間出現的BBE數與扣除不可用時間和SES期間所有塊數的總塊數之比。 BBS Bulletion Board System 電子公告欄 BC Billing Center 計費中心 BCC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TS) Colour Code 基站代碼 BCCH 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廣播控制信道 BCD Binary Coded Decimal 二進制編碼的十進制 BCH Bose,Chaudhuri&Hocquenghem Type of code 博斯-喬赫里-霍克文黑姆碼 BCH Broadcast Channel 廣播信道 BCJR Bahl-Cocke-Jelinek-Raviv 演算法 BCP BTS Control Processor BTS控制處理器 BDPSK Binary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 二相差分相移鍵控 BER BIT ERROR RATIO 誤比特率 二值信號的差錯比值。註:過去慣稱為誤碼率。 BER Bit Error Rate 誤碼率 BFSK Binary Frequency Shift Keying 二進制頻移鍵控 BF或 BPF Band-pass Filter 帶通濾波器 BG Border Gateway 邊緣網關 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邊緣網關協議 BGRAN Broadband Generalized Radio Access Network 通用寬頻無線接入網路 BH Bury Heterogeneous 掩埋異質結 BHCA Busy Hour call atternpt 忙時呼叫 BHCA Busy hour call attempts 一天中容納的最大話務量的一小時里,用戶試圖發起呼叫的平均次數。 BIC-Roam Barring of Incoming Calls when Roaming Outside the Home PLMN Country 當漫遊出歸屬PLMN國家時,閉鎖入呼叫 BITEs Backward Interworking Telephone Events 後向互通電話事件 BLADES Buffalo Laboratories Application of Digitally Exact Spectra 數字化精確譜Buffalo實驗室應用(系統),一種獨立跳頻系統 BLER Block Error Ratio 塊誤碼率,誤塊率 BLER Block Error Rates 塊誤碼率 Bluetooth Bluetooth 藍牙(一種無線區域網)標准 由設備製造商聯合制定的一種覆蓋范圍10M,工作頻段在2.4G,傳輸速率大約1M的無線區域網標准。 BMU Basic Measurement Unit 基本測量單位 BOIC-exHC Barring of Outgoing International Calls except those directed to the Home PLMN Country 除至歸屬PLMN國家外,閉鎖國際出呼叫 bps bits per second 位每秒 Bps bytes per second 比特每秒 BPSK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二進制相移鍵控 BPT British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 英國郵政與電信標准 BR Basic Rate 基本速率,ITU-T定義為窄帶ISDN的一種速率,也稱為2B+D。 BR Binding Request 綁定請求 BRA Basic Rate Access 基群速率 BRAS Broadband Remote Acces Server 寬頻接入伺服器 BRAS 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 寬頻遠程接入伺服器 Brew Binary Runtime Environment for Wireless 無線應用下載 BRI Basic Rate Interface 基群速率介面(北美和日本) BS Base Station 基站 BSC Binary Symmetric Channel 二進制對稱信道 BSC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基站控制器 BSC Base Site Controller 基站控制器 BSID Base Station Identity Code 基站識別碼 BSMAP BS Mobile Application Part 基站移動應用部分 BSR Bootstrap Router 引導路由器 BSS Broadcasting Satellite Service 廣播衛星業務 BSS Base Station System 基站子系統 BSSAP Base Station System Application Part 基站子系統應用部分 BSSGP Base Station System GPRS Protocol 基站子系統GPRS協議 BSSMAP Base Station System Management Application Part 基站子系統管理應用部分 BT Bandwidth Time 帶寬時間 BTC block turbo codes 分組turbo碼,是turbo碼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BTO Blocking-Tube Oscillator 電子管間歇振盪器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基站收發信機 C Band 4 GHz to 6 GHz C波段(4GHz到6GHz) C Band C Band C波帶 即工作波長在1525~1560nm范圍內,帶寬約35nm。 C Container C Container C 容器 裝載各種速率業務信號的信息結構,表示為C-n(11,12,2,3,4),我國僅涉及C-12,C-3,C-4。容器的基本功能是完成適配,即碼速調整。 C/Ku-Band Compatible C/Ku-Band Compatible C/K波段兼容 CA Cell Allocation 小區分配 CA0 Computer assisted ordering 基於庫存和客戶需求信息,利用計算機進行自動訂貨管理的系統。 CAC Channel Access Code 信道訪問碼 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 計算機輔助設計 CAE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計算機輔助工程 CAI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計算機輔助教學 CAM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計算機輔助製造 CAMEL Customized Applications for Mobile network Enhanced Logic 移動網路增強邏輯的客戶化應用 CAP Carrierless Amplitude and Phase Molation 無線波調幅與調相 CAS Channel Associated Signaling 隨路信令 CAS Conditional Access System 條件接收系統 CATV Cable Antenna Television 有線電視 利用通信線路向用戶提供電視節目等信息的系統。 CATV "Cable Television" OR "Community Antenna Television" 有線電視 CB Cell Broadcast 小區廣播 CBR Constant Bit Rate 固定比特率 CBSR Candidate BSR 後選BSR CC Copper Cable 銅線電纜 CC Country Code 國家碼 CC Call Control 呼叫控制 CCBS Completion of Call to Busy Subscribers 對忙時用戶的再呼叫 CCCH Common Control Channel 公用控制信道 CCH Control Channel 控制信道 CCIR International Radio Consultative Committee 國際無線電咨詢委員會 CCITT 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nsultative Committee 國際/電報咨詢委員會 CCITT Consultative Committee, 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 CCP Call Control Processor 呼叫控制處理器 CCR Continuity-check--request signal 請求導通檢驗信號 CCS Common Channel Signaling 共路信令 還有很多: 如果回答對您有用,請及時採納。
❻ 電腦中常說的「系統文件」意思
WINDOWS與其自帶的工具、服務、軟體、支持庫等都為系統文件。刪除了某項功能就不能用了。
❼ 大神 可以發一份AMI解碼器的VHDL程序設計給我嗎 謝謝啦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amiym is
port(clk:in bit;
input1,input2:in bit;
output: out bit);
end amiym;
architecture a of amiym is
begin
process(clk)
begin
if clk'event and clk='0'then
output<=input1 or input2;
end if;
end process;
end a;
網路上找到的,希望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