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MPPT工作流程及演算法和硬體的選擇
MPPT的工作流程、演算法及硬體選擇如下:
工作流程: 監控和調整:MPPT系統持續監控光伏電池的輸出電壓和電流,根據日照和溫度的變化進行調整,以保持最大功率輸出。 確定MPP電壓:通過演算法計算或預設規則,確定光伏電池的MPP電壓,即輸出電壓的最佳點。
演算法選擇: 開路電壓比率法:基於經典但低精度的固定電壓,設計簡單但效率不高,易受陰影影響,能量損失較大。 短路電流比率法:需要高頻開關和DSP,設計復雜,追蹤性能受限於光照強度。 觀察調節法:廣泛應用於主流逆變器,追蹤效率高,但輸出功率穩定性稍遜。採用爬山邏輯和試錯法,通過不斷調整電壓來逼近最大功率點。 極限追蹤控製法:通過電壓增量和功率增減判斷追蹤方向,對光照突變反應敏感,但實際操作中常用,通過收集電壓和電流數據,調整電壓目標。 ESC演算法:繼承了P&O的優點,但對陡變光照反應強烈,可能導致追蹤精度問題。
硬體選擇: 中間環節:為穩定輸出並減小波動,通常在光伏電池和DC/AC之間加入中間環節,如BOOST電路,能有效提高光伏電池板的使用效率。 控制硬體:MPPT程序的實現需要依賴ADC進行電壓和電流的採集,以及PWM進行電壓的調整。此外,還需要微控制器或DSP等處理單元進行演算法的計算和控制信號的輸出。
注意事項: 在MPPT程序實現上,需考慮控制步長、擾動步長和判斷精度問題,如調整預充電時間、電壓調整步長,以及設置誤差閾值,以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追蹤精度。 硬體的選擇和設計應考慮到系統的整體性能、成本、可靠性以及維護便捷性等因素。
㈡ 光伏逆變器規格中含有1個MPPT或者含有多個MPPT有什麼區別每個MPPT可以接多少串是什麼意思謝謝!
光伏組件的MPPT跟蹤,而在實際工程中,一個500kW的逆變器,往往要接80~90個光伏組串。
MPPT,即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的簡稱,中文為「最大功率點跟蹤」,即:逆變器根據外界不同的環境溫度、光照強度等特性來調節光伏陣列的輸出功率,使得光伏陣列始終輸出最大功率。
假設MPPT還沒開始跟蹤,這時組件輸出電壓是500V,然後MPPT開始跟蹤之後,就開始通過內部的電路結構調節迴路上的電阻,以改變組件輸出電壓,同時改變輸出電流,一直到輸出功率最大(假設是550V最大),此後就不斷得跟蹤,這樣一來也就是說在太陽輻射不變的情況下,組件在550V的輸出電壓情況,輸出功率會比500V時要高,這就是MPPT的作用所在。
由於遮擋不一致、組件功率偏差等原因,不同的組串間必然存在輸出功率偏差。因此,每個逆變器接入的光伏組串的輸出特性曲線變得復雜,呈多極值點,如圖所示。
光伏方陣的輸出功率曲線出現了多個功率的峰值。如何找到圖3中最高的那個點,就需要進行MPPT計算了!
如何對MPPT進行計算:
單峰值功率輸出的MPPT的演算法。
目前,在無遮擋條件下,光伏陣列的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的控制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恆電壓跟蹤法(Constant Voltage Tracking 簡稱CVT)。
干擾觀察法(Perturbation And Observation method簡稱P&O)。
增量電導法(Incremental Conctance method簡稱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