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二維核密度演算法地形圖

二維核密度演算法地形圖

發布時間:2022-04-23 19:16:58

❶ 理論力學自鎖的理解(不利用二力平衡),如圖物體

平面與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點到平面、平面曲線的弧長和旋轉體的體積。
1.4無窮級數
數項級數的斂散性概念;收斂級數的和;解離常數;同離子效應;緩沖溶液。
3.2溶液
溶液的濃度;非電解質稀溶液通性;滲透壓;弱電解質溶液的解離平衡;分壓定律;任意項級數的絕對收斂與條件收斂;幾何級數與p級數及其收斂性;晶體類型與物質性質、催化加氫、聚合反應;熱力學第一定律及其對理想氣體等值過程的應用:高分子化
合物、塑料、工程塑料。
四.理論力學
4.1靜力學
平衡;剛體;波的衍射;波的干涉、直線的距離;合同矩陣的概念和性質;二次型的秩;慣性定理;隨機變數函數的數學期望;線性方程組求解;函數間斷點及其類型、 烯烴、炔烴,波線;波的能量;隨機變數;隨機變數的分布函數;離散型隨機變數的概率分布;有理函數、三角函數的有理式和簡單無理函數的積分;洛必達法則;可降階的高階微分方程;線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質及解的結構定理;二階常系數齊次線性微分方程。
1.6線性代數
行列式的性質及計算;陣面,波前;定積分的基本概念和性質(包括定積分中值定理);積分上限的函數及其導數;牛頓一菜布尼茲公式;不定積分和定積分的換元積分法與分部積分法。
1.2微分學
函數的有界性、單調性、周期性和奇偶性;數列極限與函數極限的定義及其性質;統計量;函數連續的概念;事件的關系與運算;概率的基本性質;古典型概率;條件概率;直線方程;平面方程;兩個正態總體的均值差和方差比的區間估計;自由度;行列式按行展開定理的應用;矩陣的運算;逆矩陣的概念:加成、取代;相似矩陣的概念和性質;矩陣的相似對角化;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周期族;元素性質及氧化物及其酸鹼性。離子鍵的特徵;平面曲線的切線和法線;導數和微分的四則運算;喇格公式;自然光和偏振光;布儒斯特定律、相關系數及其性質;總體、標准差及其性質。
三.化學
3.1物質的結構和物質狀態
原子結構的近代概念;原子軌道和電子雲;顯著性檢驗;溶度積規則;馬呂斯定律;二次型及其矩陣的正定性、分類及命名;級數的基本性質與級數收斂的必要條件;雙折射現象;等價矩陣的概念和性質;向量的線性表示;向量組的線性相關和線性無關;線性方程組存解的判定;多元函數的極值和條件極值;多元函數的最大、最小值及其簡單應用。
1.3積分學
原函數與不定積分的概念;不定積分的基本性質;基本積分公式;最概然速率;概率的基本公式、消除、氧化、直線與直線、協方差;雜化軌道與分子空間構型、性質及求法;矩陣的初等變換和初等矩陣;矩陣的秩、合成橡膠、合成纖維、性質、計算和應用;兩類曲線積分的概念、性質和計算;求平面圖形的面積;絕熱過程;氣體的摩爾熱容量;摩擦力;共價鍵的特徵和類型;質點的直線振動;質心;動量定理及質心運動定理;動量及質心運動守恆;動量矩;動量矩定理;動量矩守恆;剛體定軸轉動微分方程;轉動慣量;回轉半徑;平行軸定理;功;動能;勢能;動能定理及機械能守恆;達朗貝原理;慣性力;剛體作平動和繞定軸轉動(轉軸垂直於剛體的對稱面)時慣性力系的簡化;動靜法。
五.材料力學
5.1材料在拉伸、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低碳鋼、鑄鐵拉伸、壓縮實驗的應力一應變曲線;力學性能指標。
5.2拉伸和壓縮
軸力和軸力圖;桿件橫截面和斜截面上的應力;強度條件;虎克定律;變形計算。
5.3剪切和擠壓
剪切和擠壓的實用計算;剪切面;擠壓面;剪切強度;擠壓強度。
5.4扭轉
扭矩和扭矩圖;圓軸扭轉切應力;切應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律;圓軸扭轉的強度條件;扭轉角計算及剛度條件。
5.5截面幾何性質
靜矩和形心;慣性矩和慣性積;平行軸公式;形心主軸及形心主慣性矩概念。
5.6彎曲
梁的內力方程;剪力圖和彎矩圖;分布載荷、剪力、彎矩之間的微分關系;正應力強度條件;切應力強度條件;梁的合理截面;彎曲中心概念;求梁變形的積分法、疊加法。 』
5.7應力狀態
平面應力狀態分析的解析法和應力圓法;主應力和最大切應力;廣義虎克定律;四個常用的強度理論。
5.8組合變形
拉/壓一彎組合、彎一扭組合情況下桿件的強度校核;斜彎曲。
5.9壓桿穩定
壓桿的臨界載荷;歐拉公式;柔度;臨界應力總圖;壓桿的穩定校
核。
六、流體力學
6.1流體的主要物性與流體靜力學
流體的壓縮性與膨脹性;流體的粘性與牛頓內磨檫定律;流體靜壓強及其特性;重力作用下靜水壓強的分布規律;作用於平面的液體總壓力的計算。
6.2流體動力學基礎
以流場為對象描述流動的概念;流體運動的總流分析;恆定總流連續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動量方程的運用。
6.3流動阻力和能量損失
沿程阻力損失和局部阻力損失;實際流體的兩種流態一層流和紊流;圓管中層流運動;紊流運動的特徵;減小阻力的措施。
6.4孔口管嘴管道流動
孔口自由出流、孔口淹沒出流;管嘴出流;有壓管道恆定流;管道的串聯和並聯。
6.5明渠恆定流
明渠均勻水流特性;產生均勻流的條件;明渠恆定非均勻流的流動狀態;明渠恆定均勻流的水平力計算。
6.6滲流、井和集水廊道
土壤的滲流特性;達西定律;井和集水廊道。
6.7相似原理和量綱分析
力學相似原理;相似准數;量綱分析法。
I I.現代技術基礎
七.電氣與信息
7.1電磁學概念
電荷與電場;庫侖定律;高斯定理;電流與磁場;安培環路定律;電磁感應定律;洛侖茲力。
7.2電路知識
7.3電路組成;電路的基在物理過程;理想電路元件及其約束關系;電路模型;歐姆定律;基爾霍夫定律;支路電流法;等效電源定理;迭加原理;正弦交流電的時間函數描述;阻抗;正弦交流電的相量描述;復數阻抗;交流電路穩態分析的相量法;交流電路功率;功率因數;
三相配電電路及用電安全;電路暫態;R-C、R-L電路暫態特性;電路頻率特性;R-C、R-L電路頻率特性。
7.3電動機與變壓器
理想變壓器;變壓器的電壓變換、電流變換和阻抗變換原理;三相非同步電動機接線、啟動、反轉及調速方法;三相非同步電動機運行特性;簡單繼電一接觸控制電路。
7.4信號與信息
信號;信息;信號的分類;模擬信號與信息;模擬信號描述方法;模 擬信號的頻譜;模擬信號增強;模擬信號濾波;模擬信號變換;數字信號與信息;數字信號的邏輯編碼與邏輯演算;數字信號的數值編碼
與數值運算
7.5模擬電子技術
晶體二極體;極型晶體三極體;共射極放大電路;輸入阻抗與輸出阻抗;射極跟隨器與阻抗變換;運算放大器;反相運算放大電路;同相運算放大電路;基於運算放大器的比較器電路;二極體單相半波整流電路;二極體單相橋式整流電路。
7.6數字電子技術
與、或、非門的邏輯功能;簡單組合邏輯電路;D觸發器;JK觸發器數字寄存器;脈沖計數器。
7.7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系統組成;計算機的發展;計算機的分類;計算機系統特點;計算機硬體系統組成;ePu;存儲器;輸/k/輸出設備及控制系統;匯流排;數模/模數轉換;計算機軟體系統組成;系統軟體;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定義;操作系統特徵;操作系統功能;操作系統分類;支撐軟體;應用軟體;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
7.8信息表示
信息在計算機內的表示;二進制編碼;數據單位;計算機內數值數據的表示;計算機內非數值數據的表示;信息及其主要特徵。
7.9常用操作系統
Windows發展;進程和處理器管理;存儲管理;文件管理;輸入/輸出管理;設備管理;網路服務。
7.10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與計算機網路;網路概念;網路功能;網路組成;網路分類;區域網;廣域網;網際網路;網路管理;網路安全;Windows系統中的網路應用;信息安全;信息保密。
Ⅲ、工程管理基礎
八、法律法規
8.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
總則;建築許可;建築工程發包與承包;建築工程監理;建築安全生 產管理;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法律責任。 8.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總則;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保障;從業人員的權利和義務;安全 生產的監督管理;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與調查處理。
8.3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總則;招標;投標;開標;評標和中標;法律責任。
8.4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一般規定;合同的訂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變更和轉讓;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違約責任;其他規定。
8.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總則;行政許可的設定;行政許可的實施機關;行政許可的實施程序; 行政許可的費用。
8.6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總則;節能管理;合理使用與節約能源;節能技術進步;激勵措施;
法律責任。
8.7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總則;環境監督管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法律責任。
8.8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
總則;資質資格管理;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發包與承包;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文件的編制與實施;監督管理。
8.9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一總則;建設單位的質量責任和義務;勘察設計單位的質量責任和義務;施工單位的質量責任和義務;工程監理單位的質量責任和義務;建設工程質量保修。
8.10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總則;建設單位的安全責任;勘察設計工程監理及其他有關單位的安全責任;施工單位的安全責任;監督管理;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 。
九.工程經濟
9.1資金的時間價值
資金時間價值的概念;息及計算;實際利率和名義利率;現金流量及現金流量圖;資金等值計算的常用公式及應用;復利系數表的應用。
9.2財務效益與費用估算
項目的分類;項目計算期;財務效益與費用;營業收入;補貼收入;建設投資;建設期利息;流動資金;總成本費用;經營成本;項目評價涉及的稅費;總投資形成的資產。
9.3資金來源與融資方案
資金籌措的主要方式;資金成本;債務償還的主要方式。
9.4財務分析
財務評價的內容;盈利能力分析(財務凈現值、財務內部收益率、項目投資回收期、總投資收益率、項目資本金凈利潤率);償債能力分析(利息備付率、償債備付率、資產負債率);財務生存能力分析;財務分析報表(項目投資現金流量表、項目資本金現金流量表、利潤
與利潤分配表、財務計劃現金流量表);基準收益率。
9.5經濟費用效益分析
經濟費用和效益;社會折現率;影子價格;影子匯率;影子工資;經濟凈現值;經濟內部收益率;經濟效益費用比。
9.6不確定性分析
盈虧平衡分析(盈虧平衡點、盈虧平衡分析圖);敏感性分析(敏感
度系數、臨界點、敏感性分析圖)。
9.7方案經濟比選
方案比選的類型;方案經濟比選的方法(效益比選法、費用}匕選法、
最低價格法);計算期不同的互斥方案的比選。
9.8改擴建項目經濟評價特點
改擴建項目經濟評價特點。
9.9價值工程
價值工程原理;實施步驟。

勘察設計注冊工程師資格考試
公共基礎試題配置說明

上午段
I. 工程科學基礎(共7 8題)
數學基礎 2 4題 理論力學基礎 1 2題
物理基礎 1 2題 材料力學基礎 1 2題
化學基礎 1 0題 流體力學基礎 8題
Ⅱ.現代技術基礎(共28題)
電氣技術基礎 1 2題
信號與信息基礎 6題
Ⅲ.工程管理基礎(共1 4題)
工程經濟基礎 8題
計算機基礎 1 O題
法律法規 6題
註:試卷題目數量合計1 2 0題,每題1分,滿分為1 2 0分。考試時間為4小時。

注冊結構工程師(房屋結構)職業資格考試
專業基礎考試大綱

十、土木工程材料
10.1材料科學與物質結構基礎知識
材料的組成:化學組成 太物組成及其對材料性質的影響 材料的微觀結構及其對材料性質的影響:原子結構 離子鍵、金屬鍵、共價鍵和范德華力 晶體與無定形體(玻璃體)材料的宏觀結構及其對材料性質的影響 建築材料的基本性質:密度 表觀密度與堆積密度 孔隙與孔隙率
特徵: 親水性與增水性 吸水性吸濕性 耐水性 抗水性 抗滲性 抗凍性 導熱性 強度與變形性能 脆性與韌性
10.2材料的性能與應用
無機膠凝材料:氣硬性膠凝材料 石膏和石灰技術性質與應用 水硬性膠凝材料 :水泥的組成 水化與凝結硬化機理 性能與應用 混凝土:原材料技術要求
拌合物的和易性及其影響因素
強度性能與變形性能 耐久性一抗滲性 抗凍性 鹼--骨料反應 混凝土外加劑與配合比設計 瀝青及改性瀝表:組成 、性質和應用
建築鋼材:組成、組織與性能的關系 加工處理及其對鋼材性能的影響 建築鋼材的種類與選用
木材:組成、性能與應用
石材和粘土:組成、性能與應用
十一、工程測量
11.1測量基本概念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面點位的確定 測量工作基本概念
11.2水準測量
水準測量原理 水準儀的構造、使用和檢驗校正 水準測量方法及成果整理
11.3角度測量
經緯儀的構造、使用和檢驗校正 水平角觀測 垂直觀測
11.4距離測量
捲尺量距 視距測量 光電測距
11.5測量誤差基本知識
測量誤差分類與特性 評定精度的標准 觀測的精度評定誤差傳播定律
11.6控制測量
平面控制網的定位與定向 導線測量 交會定點 高程式控制制
測量
11.7地形圖測繪
地形圖基本知識 地物平圖測繪 等高線一形圖測繪
11.8地形圖應用
地形圖應用的基本知識 建築設計中的地形圖應用城市規劃中的地形圖應用
11.9建築工程測量
建築工程式控制制測量方程式放樣測量 建築安裝測量 建築工程變形觀測
十二、職業法規
12.1我國有關基本建設、建築、房地產、城市規劃、環保等面 的法律法規
12.2工程設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與行國准則
十三、建築施工與管理
13.1土石方工程 樁基礎工程
土方工程的准備與輔助工作 機械化施工 爆破工程 預制樁、灌注樁施工 地基加固處理技術
13.2鋼筋混凝土工程與預應力混凝土工程
鋼筋工程模板工程 混凝土工程 鋼筋 混凝土預制構件製作
混凝土冬、雨季施工 預應力混凝土施工
13.3結構吊裝工程與砌體工程
起重安裝機械與液壓提升工藝 單廠與多層房屋結構吊裝砌體工程與砌塊牆的施工
13.4防水工程
地下室防水 屋面防水
13.5裝飾工程
抹灰、飾面工程 鋁金及幕牆工程 油漆刷漿和裱糊工程
13.6施工組織設計
施工組織設計分類 施工方案 進度計劃 平面圖 措施
13.7流水施工原理
節奏專業流水 非節奏專業流水 一般的搭接施工
13.8網路計劃技術
雙代號網路圖 單代號網路圖 網路計劃優化
13.9施工管理
現場施工管理的內容用組織形式 進度、技術、全面質量管理 竣工驗收
十四、結構設計
14.1鋼筋混凝土結構
材料性能:鋼筋 混凝土 粘結
基本設計原則:結構功能 極限狀態及萁 設計表達式 可靠度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計算:受彎構件受構件 受壓構件 受拉構件 沖切 局壓 疲勞為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驗算:抗裂 裂縫 撓度
預應力 混凝土:軸拉構件受彎構件
構造要求
梁板結構:塑性內力重分布 單向板肋梁樓蓋 雙向板肋梁
樓蓋 無梁樓蓋
單層廠房:組成與布置 排架計算 柱 牛腿 吊車梁 屋架 基礎
多層用高層房屋:結構體系及布置 框架近似計算 疊合梁剪力牆結構 框--剪結構設計要點 基礎
抗震設計要點:一般規定 構造要求
14.2鋼結構
鋼材性能:基本性能影響 鋼材性能的因素 結構鋼種類 鋼材的選用
構件:軸心受力構件 受彎構件(梁)拉彎和壓彎構件的計算和構造
連接:焊縫連接 普通螺栓和高強度螺栓連接 構件間的連接
鋼屋蓋:組成 布置 鋼屋架設計
14.3砌體結構
材料性能:塊材 砂漿 砌體
基本設計原則:設計表達式
承載力:受壓 局壓
混合結構房屋設計:結構布置 靜力計算 構造 房屋部件:圈樑 過梁 牆梁 挑梁
抗震設計要求 :一般規定 構造要求
十五、結構力學
15.1平面體系的幾何組成
名詞定義 幾何不變體系的組成規律及其應用
15.2靜定結構受力分析與特性
靜定結構受力分析方法 反力、內力的計算與內力圖的繪制靜定結構特性及其應用
15.3靜定結構的位移
廣義與廣義位移 虛功原理 單位荷載法 荷載下靜定結構的位移計算 圖乘法 支卒位移和溫度變化引起的位移互等定理及其應用
15.4超靜定結構受力分析及特性
超靜定次數 力法基本體系 力法方程及其意義 等截面直桿剛度方程 位移法基本未知量 基本體系 基本方程及其意義 等截面直桿的轉動剛度 力矩分配系數與傳遞系統數單結點的力矩分配 對稱性利用 半結構法 超靜結構位移 超靜定結構特性
15.5影響線及應用
影響線概念 簡支梁、靜定多跨梁、靜定桁架反力及內力影響線 連續梁影響線形狀 影響線應用最不利荷載位置內力包絡概念
15.6結構動力特性與動力反應
單自由度系周期、頻率、簡諧荷載與突加荷載作用下簡單結構的動力系數、振幅與最大動力 阻尼對振動的影響多自由度體系自振頻率與主振型 主振型正交性
十六、結構試驗
16.1結構試驗的試件設計、荷載設計、觀測設計、材料的力學性能試驗的關系
16.2結構試驗的載入設備和量的測儀器
16.3結構靜力(單調)載入試驗
16.4結構低周反復載入試驗(偽靜力試驗)
16.5結構動力試驗
結構動力特性量測方法、結構動力響應量測的方法
16.6模型試驗
模型試驗的相似原理 模型設計與模型材料
16.7結構試驗的非破損檢測技術
十七、土力學與地基基礎
17.1土的物理性質及工程分類
土的生成和組成 土的物理性質 土的工程分類
17.2土中應力
自重應力 附加應力
17.3地基變形
土的壓縮性 基礎沉降 地基變形與時間關系
17.4土的抗剪強度
抗剪強度的測定方法 土的抗剪強度理論
17.5土壓力、地基承載力和邊坡穩定
土壓力計算 擋土牆設計、地基承載力理論 邊坡穩定
17.6 地基勘察
工程地質勘察方法 勘察報告分析與應用
17.7淺基礎
淺基礎類型 地基承載力設計值 淺基礎設計 減少不均勻沉降損害的措施 地基、基礎與上部結構共同工作概念
17.8 深基礎
深基礎類開 樁與樁基礎的分類 單樁承載力 群樁承載力樁基礎設計
17.9地基處理
地基處方法 地基處理原則 地基處理方法選擇

注冊結構工程師(房屋結構)職業資格考試
專業基礎考試試題配置說明

下午段
土木工程材料 7題 結構設計 1 2題
結構力學 15題 土木工程施工與管理 5題
土力學與地基基礎 7題 結構試驗 5題
工程測量 5題 職業法規 4題
註:試卷題目數量合計60題,每題2分,滿分為120分。考試時間為四小時。;平面與平面;估計量與估計值;函數的切線及法平面和切平面及切法線;光學儀器分辨本領;射光柵與光譜分析、拐點;偏導數與全微分的概念;角速度;矩估計法;最大似然估計法;估計量的評選標准;水的離子積及溶液的pH值;鹽類的水解及溶液的酸鹼性;矩陣的特徵值和特徵向量的概念與性質。
二.物理學
2.1熱學
氣體狀態參量;平衡態;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2.2波動學』
機械波的產生和傳播;一維簡諧波表達式;速度;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平動和繞定軸轉動;高階導數;微分中值定理;循環過程;卡諾循環;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理想氣體內能;熱量;內能;兩向量垂直;同分異構;有機物的重要反應;二階偏導數;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原電池的組成和符號;電極反應與電池反應;標准電極電勢。
1.5常微分方程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變數可分離的微分方程;冪級數及其收斂半徑;區間估計的概念、能流、能流密度;z;官能團及分子構造式;x射線衍射;力;熱機效率;凈功;多普勒效應、收斂區間和收斂域;冪級數的和函數;函數的泰勒級數展開;函數的傅里葉系數與傅里葉級數;化學反應速率;溫度和反應物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連續型隨機變數的概率密度;常見隨機變數的分布;隨機變數的數學期望、方差;平均碰撞頻率和平均自由程;麥克斯韋速率分布律;方均根速率;平均速率;光密介質;邁克爾遜干涉儀;惠更斯一菲涅爾原理;單縫衍射。分布;r分布;F分布;點估計的概念。
2.3光學
相干光的獲得。
4.2運動學
點的運動方程;軌跡;薄膜干涉;光疏介質;溶度積常數;致冷系數;熱力學第二定律及其統計意義;可逆過程和不可逆過程;活化能的物理意義;催化劑;化學反應方向的判斷;化學平衡的特徵;化學平衡移動原理;角加速度;剛體內任一點的速度和加速度。
4.3動力學
牛頓定律;二次型及其矩陣表示;共振;動力學普遍定理;動量;電極電勢的影響因素及應用;金屬腐蝕與防護。
3.5有機化學
有機物特點;正項級數斂散性的判別法;力的平移定理;平面力系的簡化;主矢;矩、芳烴、鹵代烴、醇、苯酚;力偶及力偶矩;力系的等效和簡化;摩擦定律;摩擦角;摩擦自鎖;約束及約束力}受力圖;力矩;功;單個正態總體的均值和方差的區間估計;全微分方程;自由振動微分方程;固有頻率;單個正態總體的均值和
方差的假設檢驗;原子核外電子分布;原子和離子的電子結構;受迫振動頻率;幅頻特性;齊次微分方程;一階線性微分方程、加聚與縮聚;分子結構式。
3.4氧化還原反應與電化學
氧化還原的概念;氧化劑與還原劑;氧化還原電對;無窮小和無窮大的概念及其關系;無窮小的性質及無窮小的比較極限的四則運算;函數單調性的判別;函數的極值;函數曲線的凹凸性;描述波的特徵量;事件的獨立性;獨立重復試驗。
3.3化學反應速率及化學平衡 。
反應熱與熱化學方程式;理想氣體的壓強和溫度的統計解釋、醛和酮;衰減振動;阻尼對自由振動振幅的影響一振幅衰減曲線;受迫振動;駐波;自由端反射與固定端反射;聲波、羧酸、酯;合成材料;周期;振幅;個體;簡單隨機樣本。
1.7概率與數理統計
隨機事件與樣本空間;廣義積分;二重積分與三重積分的概念;楊氏雙縫干涉;光程和光程差;主矩;平面力系的平衡條件和平衡方程式;物體系統(含平面靜定桁架)的平衡;基本有機物的結構、基本性質及用途:烷烴;樣本均值;樣本方差和樣本矩資格考試
公共基礎考試大綱

I.工程科學基礎
一. 數學
1.1空間解析幾何 .
向量的線性運算;向量的數量積、向量積及混合積、平行的條件;導數與微分的概念;導數的幾何意義和物理意義;球面、母線平行於坐標軸的柱面、旋轉軸為坐標軸的旋轉曲面的方程;常用的二次曲面方程;空間曲線在坐標面上的投影曲線方程;聲強級;鍵的極性和分子的極性;分子間力與氫鍵;晶體與非晶體

❷ 地圖是如何畫成的

定義

地圖是按照一定的法則,有選擇地以二維或多維形式與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現象的圖形或圖像,它具有嚴格的數學基礎、符號系統、文字注記,並能用地圖概括原則,科學地反映出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分布特徵及其相互關系。

簡史

在史前時代,古人就知道用符號來記載或說明自己生活的環境、走過的路線等。現在人們能找到的最早的地圖實物是刻在陶片上的古巴比倫地圖(如圖01-01) 據考這是4500多年前的古巴比倫城及其周圍環境的地圖,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發源於北方山地,流向南方的沼澤,古巴比倫城位於兩條山脈之間。
留存至今的古地圖還有公元前1500年繪制的《尼普爾城邑圖》,它存於由美國賓州大學於19世紀末在尼普爾遺址(今伊拉克的尼法爾)發掘出土的泥片中(如圖01-02)。圖的中心是用蘇 美爾文標注的尼普爾城的名稱,西南部有幼發拉底河,西北為嫩比爾杜渠,城中渠將尼普爾 分成東西兩半,三面都有城牆,東面由於泥板缺損不可知。城牆上都繪有城門並有名稱注記 ,城牆外北面和南面均有護城壕溝並有名稱標注,西面有幼發拉底河作為屏障。城中繪有神 廟、公園,但對居住區沒有表示。該圖比例尺大約為1∶12萬。
留存有實物的還有古埃及人於公元前1330~前1317年在蘆葦上繪制的金礦山圖。
� 我國關於地圖的記載和傳說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左傳》上就記載有夏代的《九鼎圖 》。古經《周易》有「河圖」的記載,還有「洛書圖」,表明我國圖書之起源。傳世文獻《周 禮》中有17處關於圖的記載,圖又與周官中14種官職相關聯,如「天官冢宰·司書」「掌邦 中之版,土地之圖」;「地官司徒·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 安 撫邦國。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 物 ,而辨其邦國都鄙之數,制其畿疆而溝封之,設其社稷之�而樹之田主」;「地官司徒 ·小司徒」「凡民訟,以地比正之,地訟,以圖正之」;「地官司徒·土訓」「掌通地圖,以 詔地事」;「春官宗伯·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為之圖」;「夏官司馬·司險 」 「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而達其道路」;「夏官司馬·職方氏」「掌天下 之 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八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與其財用,九 谷六畜之數要」。1954年6月,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江蘇丹徒縣煙墩山出土的西周初青銅器「 宜侯矢�」底內刻鑄的120字銘文有兩處談到地圖,即「武王、成王伐商圖」和「東國圖 」。該 文記載周康王根據這兩幅地圖到了宜地,舉行納土封侯的冊命儀式。曰:「唯四月辰在丁未 ,王者武王遂省、成王伐商圖,遂省東或(國)圖。王立(位)於宜,內(納)土,南鄉(向)。王 令虞侯曰:『繇,侯於宜。』」據考證,該圖成於公元前1027年或稍晚。這些記載足以說明 ,我國西周時期已有土地圖、軍事圖、政區圖等多種地圖,並在戰爭、行管、交通、稅 賦 、工程等多方面得到應用。這些地圖顯然已經脫離了原始地圖的階段,具有了確切的科學概 念。只可惜我國至今還沒有見到過這些地圖實物,有待地下考古的發現。

類型

(1)按其區域范圍分為:世界圖、半球圖、大洲圖、大洋圖、大海圖、國家(地區)圖、省區圖、市縣圖等。
(2)按其專題學科分為:自然地圖、人口圖、經濟圖、政治圖、文化圖、歷史圖。
(3)按其具體應用分為:參考圖、教學圖、地形圖、航空圖、海圖、海岸圖、天文圖、交通圖、旅遊圖等。
(4)按其使用形式分為:掛圖、桌面圖、地圖集(冊)等。
(5)按其表現形式分為:縮微地圖、數字地圖、電子地圖、影像地圖等。

按照地圖的內容,地圖可分為普通地圖、地形圖和專題地圖三種。普通地理圖(General Map)是以同等詳細程度來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地圖,能比較全面地反映出制圖區域的地理特徵,包括水系、地形、土質、植被、居民地、交通網、境界線以及主要的社會經濟要素等。它和地形圖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地圖投影、分幅、比例尺和表示方法等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表示的內容比同比例尺地形圖概括,幾何精度較地形圖低。地形圖(Topographic Map)是指國家幾種基本比例尺(1:5千,1:1萬,1:2.5萬,1:5萬,1:10萬,1:25萬,1:50萬,1:100萬)的全要素地圖。它是按照統一的規范和符號系統測(或編)制的,全面而詳盡地表示各種地理事物,有較高的幾何精度,能滿足多方面用圖的需要,是國家各項建設的基礎資料,也是編制其它地圖的原始資料。專題地圖(Thematic Map)是著重表示一種或幾種自然或社會經濟現象的地理分布,或強調表示這些現象的某一方面特徵的地圖。專題地圖的主題多種多樣,服務對象也很廣泛。可進一步分為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

地圖名詞解釋

比例尺

地圖上某線段的長度與實地相應線段的水平長度之比,稱為地圖的比例尺。其表現形式有數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和圖解比例尺。比例尺大於和等於1:10萬的地圖,如1:10萬、1:5萬、1:2.5萬、1:1萬、1:5千等的地圖可稱為大比例尺地圖。比例尺小於1:10萬並大於1:100萬的地圖,如1:25萬、1:50萬等的地圖可稱為中比例尺地圖。比例尺小於和等於1:100萬的地圖,如1:100萬、1:250萬、1:600萬、1:2000萬等的地圖可稱為小比例尺地圖。

柵格圖

柵格圖是基於一套行列組成的方格數據模型,使用一組方格描述地理要素,每一個方格的值代表一個現實的地理要素。
柵格數據適合於做空間分析和圖象數據格式的存儲,不適合做不連續的數據處理。

矢量圖

矢量圖是基於直角坐標系統,用點、線、多邊形描述地理要素的數據模型或數據結構。每一個地理要素由一系列有順序的的x、y坐標描述,這些要素與屬性相結合。
大地測量與地圖制圖的基本原理
地球是一個自然表面極其復雜與不規則的橢球體,而地圖是在平面上描述各種制圖現象,如何建立地球表面與地圖平面的對應關系?為解決這一問題,人們引入大地體的概念。大地體是由大地水準麵包圍而成。大地水準面是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靜止時的平均水面,並設想此面穿過大陸與島嶼,連續擴展形成處處與鉛垂線成正交的閉合曲面。由於地殼內部物質密度分布不均勻,大地水準面也有高低起伏。雖然此高低起伏已經不大,比地球自然表面規則得多,但仍不能用簡單的數學公式表示。為了測量成果的計算和制圖的需要,人們選用一個同大地體相近的可以用數學方法來表達的旋轉橢球體來代替,簡稱地球橢球體。它是一個規則的曲面,是測量和制圖的基礎。地球自然表面點位坐標系的確定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地面點在地球橢球體面上的投影位置,採用地理坐標系;二是地面點至大地水準面上的垂直距離,採用高程系。
什麼是大地坐標系?
大地坐標系是大地測量中以參考橢球面為基準面建立起來的坐標系。地面點的位置用大地經度、大地緯度和大地高度表示。大地坐標系的確立包括選擇一個橢球、對橢球進行定位和確定大地起算數據。一個形狀、大小和定位、定向都已確定的地球橢球叫參考橢球。參考橢球一旦確定,則標志著大地坐標系已經建立。
什麼是54北京坐標系?
新中國成立後,很長一段時間採用1954年北京坐標系統,它與蘇聯1942年建立的以普爾科夫天文台為原點的大地坐標系統相聯系,相應的橢球為克拉索夫斯基橢球。到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已基本完成了天文大地測量,經計算表明,54坐標系統普遍低於我國的大地水準面,平均誤差為29米左右。

80西安坐標系

1978年4月在西安召開全國天文大地網平差會議,確定重新定位,建立我國新的坐標系。為此有了1980年國家大地坐標系。1980年國家大地坐標系採用地球橢球基本參數為1975年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聯合會第十六屆大會推薦的數據。該坐標系的大地原點設在我國中部的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位於西安市西北方向約60公里,故稱1980年西安坐標系,又簡稱西安大地原點。基準面採用青島大港驗潮站1952-1979年確定的黃海平均海水面(即1985國家高程基準)。
什麼是地心坐標系?
以地球的質心作為坐標原點的坐標系稱之為地心坐標系,即要求橢球體的中心與地心重合。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運行時,軌道平面時時通過地球的質心,同樣對於遠程武器和各種宇宙飛行器的跟蹤觀測也是以地球的質心作為坐標系的原點,參考坐標系已不能滿足精確推算軌道與跟蹤觀測的要求。因此建立精確的地心坐標系對於衛星大地測量、全球性導航和地球動態研究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WGS-84坐標系

WGS-84坐標系是一種國際上採用的地心坐標系。坐標原點為地球質心,其地心空間直角坐標系的Z軸指向國際時間局(BIH)1984.0定義的協議地極(CTP)方向,X軸指向BIH1984.0的協議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點,Y軸與Z軸、X軸垂直構成右手坐標系,稱為1984年世界大地坐標系。這是一個國際協議地球參考系統(ITRS),是目前國際上統一採用的大地坐標系。

地圖投影

地圖投影是研究把地球橢球體面上的經緯網按照一定的數學法則轉繪到平面上的方法及其變形問題。地圖投影的方法有幾何法和解析法。幾何法是以平面、圓柱面、圓錐面為承影面,將曲面(地球橢球面)轉繪到平面(地圖)上的一種古老方法,這種直觀的透視投影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解析法是確定球面上的地理坐標與平面上對應點的直角坐標之間的函數關系。我國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採用1:100萬地形圖,20世紀70年代以前一直採用國際百萬分之一投影(又稱改良都圓錐投影),現在改用正軸等角割圓錐投影。我國1:50萬和更大比例尺地形圖,統一採用高斯-克呂格投影。高斯-克呂格投影是橫軸等角橢圓柱投影。其原理是:假設用一空心圓柱橫套在地球橢球體上,使橢圓柱軸通過地心,橢圓柱面與橢圓體面某一經線相切;然後,用解析法使地球橢球體面上經緯網保持角度相等的關系,並投影到橢圓柱面上;最後,將橢圓柱面切開展成平面,就得到投影後的圖形。此投影由德國科學家高斯首創,後經克呂格補充,簡稱高斯投影。

地圖最大精度

視力正常的人的肉眼能分辨的圖上最短距離是0.1毫米。因此,相當於圖上0.1毫米的實地水平長度就是地圖上所能表示的最精密限度,稱為比例尺的最大精度。
下表為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最大精度: 比例尺 1:1萬 1:2.5萬 1:5萬 1:10萬 1:25萬 1:50萬 1:100萬
最大精度(m) 1 2.5 5 10 25 50 100

數字地圖

數字地圖是存儲在計算機的硬碟、軟盤、光碟或磁帶等介質上的,地圖內容是通過數字來表示的,需要通過專用的計算機軟體對這些數字進行顯示、讀取、檢索、分析。

柵格地圖(DRG)

數字柵格地圖(DRG)是紙質地圖的柵格數字化產品。每幅圖經掃描、集合糾正、圖幅處理與數據的壓縮處理,形成在內容、精度和色彩上與地圖保持一致 的柵格文件。

什麼是數字線劃地圖(DLG)

數字線劃地圖(DLG)是以矢量數據格式形成的數字地圖。這種地圖能進行空間信息的分層與疊加,提取屬性數據,根據矢量對象查詢屬性或根據屬性查詢矢量對象,數據易於更新與編輯和創建專題屬性和繪制專題地圖等。

數字高程模型(DEM)

數字高程模型(DEM)是區域地面高程的數字表示,是建立在地圖投影平面上規則格網點的平面坐標(x,y)及其高程(z)數據集,是地理信息系統賴以進行分析的核心數據系統。DEM的水平間隔可隨地貌類型的不同而改變,根據 不同的高程精度,可分為不同等級產品。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建立了覆蓋本國的數字高程模型系

數字正射影像(DOM)

數字正射影像(DOM)是利用數字高程模型對掃描處理的數字化的航空相片或遙感圖像(單色或彩色),經逐個像元糾正,再進行影像鑲嵌,根據圖幅范圍剪綵生成的影像數據。一般帶有公里格網、圖廓整飾和注記的平面圖。

地圖的重要性

相鄰國家之間,常有不斷的矛盾,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國土邊界的爭議。為了保持國與國之間的長期和睦平等關系,必需嚴格劃定國家之間的界線。劃定國界需要有憑證,這就是國與國之間簽訂邊界條約的重要附件——邊界地圖。邊界地圖以精確的大比例尺地圖為基礎,圖上標明沿邊界上每一個界樁的精確經緯度,達到「秒」數,並以連接界樁之間的界線,確定為邊界法定線。在實際地面上,有的界樁之間並無阻攔,如鐵絲網、壕溝之類;有的則是阻隔嚴峻,有寬而高的筒狀鐵絲網,還在內側建有公路,用於巡查越境者;有的則以天然的河流或山脊為界。在簽訂了邊界條約並有邊界地圖作為版圖憑證以後,國家的國土完整性、庄嚴性有了保障,然後就能依照國際法行事,邊界國雙方人員不得越雷池一步,並可對越境者繩之以法。雙方往來必須通過指定的通道口,不能隨意穿越邊界。
國家之間有邊界地圖。在國內行政區轄以及不同單位、部門所屬的土地也有境界圖和地籍圖。城市裡寸土寸金,需要建「土地檔案,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都要劃定屬主。在社會主義國家,土地雖屬國家所有,但使用者對使用的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仍需交納土地使用費。因此,土地管理部門要編制土地地籍圖,掌握土地使用對象的使用面積。遇有變動,就要進行調整,重新劃定使用面積和使用者;遇有土地爭議,則以地籍圖為憑證。這種地籍圖,我國古已有之,當時稱魚鱗圖。在春秋時代,孔子就曾任過土地管理員。今天,土地管理部門責任重大,對國家每平方土地的使用和構成都要進行嚴格監督。

附:我國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如何分幅與編號

為了保管和使用方便,我國對每一種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圖廓大小都做了規定,每一幅地形圖給出了相應的號碼標志,這就是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地形圖分幅有兩種方法:一是矩形分幅,一是經緯線分幅,我國採用經緯線分幅。
1991年前我國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與編號系統是一1:100萬地形圖為基礎,延伸出1:50萬、1:25萬、1:10萬三種比例尺;在1:10萬地形圖基礎上又延伸出兩支:第一支為1:5萬及1:2.5萬比例尺;第二支為1:1萬比例尺。1:100萬地形圖採用行列式編號,其它六種比例尺的地形圖都是在1:100萬地形圖的圖號後面增加一個或數個自然序數(字元或數字)編號標志而成。
1:100萬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是國際上統一規定的,從赤道起向兩極緯差每40為一列,將南北半球分別分成22列,依次以字母A、B、C、D……V表示;由經度180o起,從西向東,每經差6o為一行,將全球分成60行,依次用數字1、2、3、4……60表示,採用「橫列號-行號」編號表示。
1991年我國制定了《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的國家標准,自1991年起新測和更新的地形圖,照此標准進行分幅和編號。

地圖起源和古代地圖
約公元前2500年製作在粘土片上的古巴比倫地圖(用簡單方法表示山脈、四個城鎮、入海河道及地形特徵),是現存最古老的地圖。
中國夏禹時鑄造了九鼎圖;《周禮》中有「天下地圖」、「土地地圖」、「金玉錫石之圖」等記載。公元前168年繪在帛上的地形圖、駐軍圖和城邑圖是我國現存最早實測地圖。
希臘的托勒密(公元90--168年)是第一個用普通圓錐投影繪制地圖的人。
中國西晉裴秀(公元223--271年)編制了《禹貢地域圖》和《地形方丈圖》,並總結了「制圖六體」。唐賈耽(公元729--805年)用朱墨二色分示古今地名編制的《海內華夷圖》傳世500年。北宋沈括(公元1031--1095年)編制「二寸折百里」的《天下州縣圖》二十幅,是當時最佳全國地圖。元代朱思本(公元1273--1333年)繪制了長寬各7尺的全國地圖《輿地圖》二卷。

電子地圖的興起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地圖已經從紙上走到了互聯網和個人電腦甚至手持設備裡面。如今,人們可以很容易的在電子地圖裡面搜索感興趣的地點,行車線路和公交線路等,大大方便了地圖使用者。除了傳統的地理信息服務,各大地圖和內容提供商還研發了基於電子地圖的許多有趣應用。如今,電子地圖已經越來越多的成為人們一個常用工具。
可以預計在將來,電子地圖將集成更多的應用,並且更多的應用3D技術和衛星技術,讓人們的出行和日常生活更方便。
最新版本電子地圖下載地址:http://www.dzditu.com.cn/

❸ 水星的地殼到底有多薄

在NASA的水星表面、太空環境和地球化學測距(MESSENGER)任務於2015年結束後,人們認為太陽系最裡面那顆行星的外殼大約有22英里(35公里)厚。然而一位科學家現在卻不這么認為。亞利桑那大學月球和行星實驗室的Michael Sori認為,水星的地殼只有16英里(26公里)厚,密度比鋁還大,新估計支持了地殼主要是由火山活動形成的理論。Sori試圖確定在水星上的「地殼均衡說」是什麼類型。重力總是試圖把行星表面拉成一個光滑的球體,所以一定有什麼東西可以抵消這種拉力,以防止世界的高峰和低谷融化,Isostasy描述了「某物」背後的過程。

然而,由來自月球和行星實驗室的Isamu Matsuyama和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道格拉斯·海明威共同開發的一個公式,確實適用於像行星這樣的球形天體。它沒有平衡地殼和地幔的質量,而是平衡地殼對地幔施加的壓力,提供了更准確的地殼厚度估計值。Sori用他的密度估計值和matsuyama -海明威模型來計算他新的地殼厚度。Sori在《地球與行星科學快報》(Earth and planet Science Letters)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水星的薄而緻密的外殼》(A Thin, density Crust for Mercury)的論文。

❹ 地形測量設計書如何寫,範文有嗎我測區是學校

看看這個是否可以幫助你啊。
XXGPS控制測量技術設計書
一、 任務概述
本次GPS控制測量任務和作業內容是位於玉溪市元江縣境內,為配合元江縣的城市總體規劃,需要在元江縣測繪大比例尺地形圖。需要在元江縣城20km2的測區范圍內建立D級GPS網。
2.測區概況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中南部,地處元江中上游,介於北緯23°19′至23°55′,東經101°39′至102°22′之間。東與石屏縣接壤,南與紅河縣相連,西與墨江縣毗鄰,北緊靠新平縣。縣人民政府駐澧江鎮,距玉溪市所在地130公里,距省會昆明210公里。
3.測區范圍
測區地理坐標為東徑101°39′,北緯23°19′′至23°55。
測區位置及面積
X:718.0km—724.0km; Y: 20483995.600—62.5km。
施測范圍呈不規則形狀,范圍面積約22.0km2。
4.測量技術設計依據
(1)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
(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程》
(3)CH 1002-95《測繪產品檢查驗收規定》
(4)CH 1003-95《測繪產品質量評定標准》
(5)CJJ 8-85《城市測量規范》
5.測區已有資料成果情況
測區現有資料較少,沒有可利用的成果圖以及地藉圖。
二、 GPS控制網設計方案
1.技術要求與布網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行業標准《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程》和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具體情況,確定該測區可建立D級GPS網,GPS網中相鄰點之間的距離滿足下表要求

根據規程規范,D級GPS網的精度要求如下表:
項目 技術要求
平均邊長(km) 5~10
固定誤差a(mm) ≤10
比例誤差b(mm) ≤10
最弱邊相對中誤差 1/45000

在實際布網設計時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Ⅰ GPS網一般應採用獨立觀測邊構成閉合圖形,如三角形、多邊形或附合線路,以增加檢核條件,提高網的可靠性。
Ⅱ GPS網作為測量控制網,其相鄰點間基線向量的精度,應分布均勻。
Ⅲ GPS網點應盡量與原有地面控制點相結合。重合點一般不少於3個(不足時應聯測),且在網中分布均勻,以可靠地確定GPS網與地面之間的轉換參數。
Ⅳ GPS網點應考慮與水準點重合,而非重合點,一般應根據要求以水準測量(或相當精度的測量方法)進行聯測,或在網中布設一定密度的水準聯測點。
Ⅴ 為了便於GPS的測量觀測和水準聯測,減少多路徑影響,GPS網點一般應設在視野開闊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Ⅵ 為了便於用經典方法聯測或擴展,可在GPS網點附近布設一通視良好的方位點以建立聯測方向,方向點與觀測站距離一般應大於300米。
2.GPS網型網型方案設計
GPS網的圖形布設通常有點連式、邊連式、網連式及邊點混合連接、三角鎖連接、導線網連接、星形連接等幾種基本方式。本次主要採用邊連接式,每次用至少三台接收機,組成GPS網,能保證網的幾何強度,提高網的可靠指標。
1、選點與埋標
①選點
由於GPS測量觀測站之間不一定要求相互通視,而且網的圖形結構也比較靈活,所以選點工作比常規控制測量的選點要簡便。但由於點位的選擇對於保證觀測工作的順利進行和保證測量結果的可靠性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選點工作還應遵守以下原則:
Ⅰ 應設在易於安裝接受設備、視野開闊的較高點上;
Ⅱ 目標要顯著,視場周圍15?以上不應有障礙物,以減小GPS信號被遮擋或被障礙物吸收;
Ⅲ 應遠離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如電台、微波站等),其距離不小於200m;遠離高壓輸電線和微波無線電信號傳送通道,其距離不得小於50m。以避免電磁場對GPS信號的干擾;
Ⅳ 附近不應有大面積水域或不應有強烈干擾衛星信號接受的物體,以減弱多路徑效應的影響;
Ⅴ 應選在交通方便,有利於其他觀測手段擴展與聯測的地方;
Ⅵ 基礎穩定,易於點的保存;
Ⅶ 人員應按技術設計進行踏勘;在實地按要求選定點位。當利用舊點時,應對舊點的穩定性、完好性,以及覘標是否安全、可用性進行檢查,符合要求方可利用。
②標志埋設
GPS點應埋設具有中心標志的標石,以精確確定點位,點的標石和標志必須穩定、堅固長久保存和利用。
每個點位標石埋設結束後,應按下表填寫點的記錄, 並提交以下資料:
(1)點的記錄。
(2)GPS網的選點網圖。
(3)土地佔用批准文件與測量標志委託保管書。
(4)選點與埋石工作技術總結。
2.作業原則與要求
GPS外業工作一方面,要有較多的多餘觀測,以提高觀測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各待測點的點位精度的均勻性和各觀測時段的獨立性。因此,GPS外業工作的原則是:
① GPS網中各待測點的設站次數應相同;
② 優先測量點間距離較近的點,同時沿最短距離欠站;
③ 應該聯測相距較遠的高等級已知點;
④ GPS網中各待測點每次重復設站都使用不同的接受機。
確定觀測時段時,需要分析最新的星歷預報並與實地結合的原理選定,選擇合適的PDOP值以保證觀測精度,確保工作順利進行,減少作業返工量。
各級GPS外業測量均有技術要求,本次控制測量採用D級GPS網,按照規程規范,其基本技術要求按下表中相應規定執行:

四等GPS相對定位測量的主要技術規定
同時觀測有效衛星數 ≥4
衛星截止高度角 15?
有效觀測衛星總數 ≥4
觀測時間段 ≥1.6
觀測時段長度/min ≥10
數據采樣間隔 5~15
時段中任一衛星有效觀測時間/min ≥3
點位幾何圖形強度因子/PDOP <8
3.GPS觀測及數據記錄
天線安置完成後,在離開天線適當位置的地面上安放GPS接收機,接通接收機與電源、天線、控制器的連接電纜,即可啟動接收機進行觀測。
接收機鎖定衛星並開始記錄數據後,觀測員可按照儀器隨機提供的操作手冊進行輸入和查詢操作。
通常來說,在外業觀測工作中,儀器操作人員應注意以下事項:
Ⅰ 當確認外接電源電纜及天線等各項連接完全無誤後,方可接通電源,啟動接收機。
Ⅱ 開機後接收機有關指示顯示正常並通過自檢後,方能輸入有關測站和時段控制信息。
Ⅲ 接收機在開始記錄數據後,應注意查看有關觀測衛星數量、衛星號、相位測量殘差、實時定位結果及其變化、存儲介質記錄等情況。
Ⅳ 一個時段觀測過程中,不允許進行以下操作:關閉又重新啟動;進行自測試(發現故障除外);改變衛星高度角;改變天線位置;改變數據采樣間隔;按動關閉文件和刪除文件等功能鍵。
Ⅴ 每一觀測時段中,氣象元素一般應在始、中、末各觀測記錄一次,當時段較長時可適當增加觀測次數。
Ⅵ 在觀測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供電情況,除在出測前認真檢查電池容量是否充足外,作業中觀測人員不要遠離接收機,聽到儀器的低電壓報警要及時予以處理,否則可能會造成儀器內部數據的破壞或丟失。對觀測時段較長的觀測工作,建議盡量採用太陽能電池板或汽車電瓶進行供電。
Ⅶ 儀器高一定要按規定始、末各量測一次,並及時輸入儀器及記入測量手簿之中。
Ⅷ 接收機在觀測過程中不要靠近接收機使用對講機;雷雨季節架設天線要防止雷擊,雷雨過境時應關機停測,並卸下天線。
Ⅸ 觀測站的全部預定作業項目,經檢查均已按規定完成,且記錄與資料完整無誤後方可遷站。
Ⅹ 觀測過程中要隨時查看儀器內存或硬碟容量,每日觀測結束後,應及時將數據轉存至計算機硬、軟盤上,確保觀測數據不丟失。
四、數據處理方案
1.數據預處理
為了獲得GPS觀測基線向量並對觀測成果進行質量檢核,首先要進行GPS數據的預處理,根據預處理結果對觀測數據的質量進行分析並做出評價,以確保觀測成果和定位結果的預期精度。GPS網數據處理分基線向量解算和網平差兩個階段。各階段數據處理軟體均採用隨機所帶軟體。處理的主要內容有:GPS衛星軌道方程的標准化、時鍾多項式的擬合和標准化。
2.基線解算及GPS網平差
Ⅰ 基線解算
基線數據解算採用隨機軟體包GPPS(Ver 5.2)或S olution(Ver 2.1)軟體求解,基線解算採用消電離層的雙差浮點解或加點離層改正的雙差整數解(固定解),其主要技術參數如下:
衛星截止高度角≥150
電離層模型為:Standard模型
對流層模型為Hopfiled或Computed模型。
星歷為廣播星歷或精密星歷
採用L1頻率或L1L2兩個頻率
Ⅱ GPS網平差
GPS網的平差計算應用Solution2.6軟體在WGS-84空間直角坐標系下 進行三維無約束平差,以檢查本次GPS網的內符合精度。同時為將WGS-84坐標系 下的GPS基線觀測值投影到高斯平面上,並轉換到 1980西安坐標系或1954北京坐標系中(或地方獨立坐標系),採用GPSADJ(Ver 2.0)軟體包或Solution(ver 2.1)軟體包進行二維約束平差。
五、提交的成果資料
GPS測量任務完成後,上交如下資料:
⒈ 測量任務書與專業設計書;
⒉ 點之記、環視圖和測量標志委託保管書;
⒊ 外業觀測記錄(包括原始記錄的存儲介質及其備份)、測量手簿及其它記錄(包括偏心觀測);
⒋ 接收設備、氣象及其它儀器的檢驗資料;
⒌ 外業觀測數據質量分析及野外檢核計算資料;
⒍ 數據加工處理中生成的文件(含磁碟文件)、資料和成果表;
⒎ GPS網展點圖;
⒏ 技術總結和成果檢查報告。

❺ 處理遙感圖像時,需要進行投影轉換,則投影轉換的目的是

投影轉換的目的就是把影像轉換到你想要的投影方式下,比如你有一副影像,是蘭伯特投影,但我國使用的是高斯克里格投影方式,這時你需要把影像轉換成高斯克里格投影。有時你有多幅影像,當每幅影像的投影都不一樣,這時你就無法對影像做疊加的相關處理,也無法接拼,就要以其中一副影像的投影作為標准,把其他所有影像都轉換到這一投影下。ENVI ERDAS ARCGIS中都有投影轉換功能,自己可以試一下。

❻ 地面控制測量與控制點的建立

地面控制測量分為首級控制點加密和礦區控制點的測量。

(一)建立控制網的方法

建立控制網的方法主要有下列幾種:

(1)三角測量方法。控制網構成三角形狀,觀測方向需要通視,三角網的觀測量是網中所有通視方向的方向值。一二級三角點,按經緯度布設,採用線形鎖觀測計算,以後逐級加密。通過觀測角度,推算各點坐標。在有了測距儀以後很少使用此方法了。

(2)導線測量法。選定相鄰通視的一系列控制點,構成導線,直接測定相鄰各邊的邊長和方向值,其最少條件是利用一個已知點的坐標和一條邊的方位角,推算其他各點的坐標。導線可以有多種形式如:附合導線、閉合導線、單端定向導線、無定向導線等。

(3)三邊測量和邊角網測量。三邊測量的觀測量是三角形的所有邊長,利用邊長解三角形求得各點坐標。邊角網則是觀測部分邊長和方向,利用已知點的坐標解算未知點的坐標。圖形可以有中心多邊形,大地四邊形,線形鎖等。全站儀出現後,單獨的三邊測量已經很少使用。

(4)衛星定位技術。在一定的觀測時間內,利用兩台或幾台接收機固定在已知點上,其他多台定位在未知點上,一直保持跟蹤觀測衛星,利用已知點坐標和觀測數據解求未知點的坐標。目前常用的衛星定位系統有美國的GPS系統、俄羅斯的GLO NASS系統、歐洲的伽利略衛星系統。

GPS是指美國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簡稱GPS),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陸海空三軍聯合研製的新一代空間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其主要目的是為陸、海、空三大領域提供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經過20餘年的研究實驗,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GPS衛星己布設完成,均勻分布在6個軌道平面上,軌道傾角為550,各軌道平面相距60°,運行周期11小時58分,軌道高度20000千米。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均可收到至少4顆以上衛星信號。GPS衛星用L波段的兩個無線電載波(L1=19厘米,L2=24厘米)向廣大用戶連續不斷地發送導航定位信號(簡稱GPS信號)。每個載波用導航電文和測距碼進行雙相調制。導航電文包括衛星星歷、時間、時鍾改正、電離層延時改正和衛星工作狀態信息等,是導航定位的數據基礎,也稱數據碼(D碼)。由導航電文可知該衛星當前的位置和衛星工作情況。測距碼是偽隨機碼(PR N),分為粗碼(C/A碼)和精碼(P碼)。粗碼用於捕獲信號及粗略定位。精碼用於精密定位,但由於美國的SA 政策,P碼是保密的,禁止非特許用戶使用。衛星飛越注入站上空時,接收由地面注入站用S波段(10厘米波段)發送到衛星的導航電文和其他有關信息,並通過GPS信號電路,適時地發送給用戶。接收地面主控站通過注入站發送到衛星的調度命令,適時地改正運行偏差或啟用備用時鍾等。GPS衛星的核心部件是高精度的時鍾(原子鍾)、導航電文存儲器、雙頻發射和接收機以及微處理機。GPS定位成功的關鍵在於高穩定度的頻率標准。GPS信號接收機能夠捕獲到按一定衛星高度截止角所選擇的待測衛星的信號,並跟蹤這些衛星的運行,對所收到的GPS信號進行變換,放大和處理。以便測出GPS信號從衛星到接收機天線的時間,解釋出GPS衛星所發射的導航電文,實時計算出測站的三維位置。

俄羅斯的「格洛納斯」(GLO NASS)系統由27顆工作星和3顆備份星組成。27顆星均勻地分布在3個近圓形的軌道平面上,這三個軌道平面兩兩相隔1200,每個軌道面有8顆衛星,同平面內的衛星之間相隔450,軌道高度23600千米,運行周期11小時15分,軌道傾角56°。

歐洲的伽利略(Galileo)衛星,空間段由分布在3個軌道上的30顆中等高度軌道衛星(MEO)構成,每個軌道面上有10顆衛星,9顆正常工作,1顆運行備用;軌道面傾角56度,衛星高度24126千米。我國積極參與伽利略衛星的建設,2004年10月9日,雙方簽署了此項目的技術合作協議。地面段包括全球地面控制段、全球地面任務段、全球域網、導航管理中心、地面支持設施、地面管理機構。用戶端主要就是用戶接收機及其等同產品,伽利略系統考慮將與GPS、GLO NASS的導航信號一起組成復合型衛星導航系統,因此用戶接收機將是多用途星。

此外,我國還有自己北斗星衛星系統,可用於導航,目前還不能用於高精度的測繪工作上。

衛星定位技術由於觀測簡便、精度高、速度快、費用省、觀測點間不需要通視、氣候影響小的特點,不需要爬高山、架設建造覘標,在全世界得到了廣泛運用。本次礦業權實地核查控制的測量方法的出發點是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

(二)首級控制點的加密

核查承擔單位在劃分測區的基礎上,首先進行首級控制點的布測。測區首級地面控制網採用GPS全面網布設。

1.資料收集

核查承擔單位收集1∶50000地形圖作為計劃用圖,在沒有1∶50000地形圖的地方,可以使用1∶100000甚至1∶200000地形圖。使用該圖,查看道路交通情況、礦業權分布情況、控制點布設情況。控制點的收集主要是C級GPS點和一、二等三角點3~5個,最好帶有1954年北京坐標、1980西安坐標和1985國家高程基準。使用3個已知點可以防止已知點錯誤,因為GPS從WGS-84坐標到地方坐標,兩個起始點是沒有辦法發現已知點錯誤的。

2.點位密度的選擇

首級加密的控制點級別應該是四等、D、E級GPS點。由於四等點邊長放寬,密度掌握在每100平方千米一個點。這樣根據礦業權的分布,每個測區很容易計算出需要的控制點數。有條件的地方盡量與礦區控制點公用。

3.選點和埋石

點位選擇應考慮下列條件:點位應符合技術設計要求,有利於其他測量手段進行擴展與聯測;點位的基礎應堅實穩定,易於長期保存,有利於安全作業;點位應便於安置接收設備和操作,視野開闊,地平15°范圍內不應有高大建築物,點位應遠離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遠離高壓輸電線50米;附近不應有強烈干擾接收衛星信號的物體,交通方便;原有標石和控制點應盡量利用。

綜合考慮國家GPS規范、城建GPS規程、公路勘測規范等的要求,二等點的標石,宜埋設磐石和柱石,兩層標石中心偏離小於2毫米,上層標石丟失後不影響平面的使用;GPS點埋設所佔用土地,應經土地使用者或管理部門同意,盡量少佔用耕地,必要時依法辦理征地手續和測量標志委託書;點名應選取村名、地名、山名、單位名,無名稱時可用GPS+流水號命名。點位確定後應現場做好點之記。點之記格式見附錄A、控制測量樁規格及埋設示意圖見附錄B。

特殊情況:引入礦業權范圍的控制點、加密點其等級、控制量樁規格大小、布點位置不做具體規定,各地可因地制宜,以利於觀測和長期保存為前提,根據具體情況布設。

4.儀器設備的技術要求

GPS接收機的選擇應符合表4-12的要求。

表4-12 GPS接收機選擇要求

GPS接收機的檢驗包括下列內容:一般檢視、通電檢驗、實測檢驗。

一般檢視:接收機及天線型號應正確,主機與配件應齊全。接收機及天線外觀應良好,各部件及附件應完好,緊固部件不得松動和脫落。設備使用手冊及後處理軟體手冊應齊全。

通電檢驗:電源信號燈應工作正常,利用自測試命令進行測試,檢驗接收機鎖定衛星時間快慢,接收信號強弱和失鎖情況。

實測檢驗:接收機內部雜訊水平測試。接收機天線相位中心穩定性的檢驗。接收機不同精度指標的測試,應在不同長度的標准基線或標准檢定場上進行。高溫、低溫測試。天線基座的光學對點器在作業中應經常檢驗,確保對中的正確性。實測檢驗可交由測繪儀器鑒定機構進行,確保儀器的使用在有效試用期內。

5.GPS觀測

GPS觀測應符合表4-13要求。GPS各等級的點位幾何圖形強度因子PDO P值應小於6。有些儀器是不可見的,傳輸數據後,如果達不到要求,不能進行基線解算。

GPS觀測儀器操作要求如下:天線對中誤差≤3毫米,天線整平,圓氣泡應居中;天線定向標志指向正北,誤差不超過±5°;需要在覘標基板上安置天線時,需將標志中心投影到基板上,按投影點中心安置天線;接收機電源電纜和天線電纜應連接無誤,接收機初始化正確可啟動接收機進行作業;每段開機前,量取天線高,及時輸入測站名,關機後應再量天線高作為校核,互差大於3毫米,取兩次平均值作為最後結果;進入作業後,應查看接收衛星號,信噪比,實時定位結果;作業期間,作業員不得離開現場,不得在接收機旁使用對講機,防止其他人和物體靠近天線,遮擋信號,雷雨過境關機停測;一個時段中不得改變數據采樣間隔,不得改變天線位置,不得刪除文件。

表4-13 GPS觀測要求

在GPS觀測時,要進行觀測記錄。記錄內容包括測站點及編號、接收設備、觀測時間、時段號、近似位置、天線高。接收設備包括接收機類型及號碼;觀測時間包括開始與結束記錄;近似位置包括近似經度、緯度、大地高;天線高包括測前、測後的高度平均值;觀測狀況包括電池電壓、接收衛星號碼、信噪比。在記錄時,原始觀測值現場記錄,字跡清楚、不得塗改,對於現場不可見內容允許後補;在數據傳輸後,應將記錄內容寫入數據中;接收機內存文件,卸到外存介質。記錄表格式見附錄C。考慮到很多單位使用國產接收機,一些條目無法在現場填上,在這種情況下可採用表4-14格式。

表4-14 GPS外業觀測記錄手簿

6.網平差

(1)基線解算

使用隨機商業軟體進行基線解算,可採用雙差相位觀測值,對於邊長超過30千米的基線,也可採用三差相位觀測值。基線解算中的起算點坐標,按以下順序優先採用:國家C級以上GPS網的WGS-84坐標;國家或其他高級控制點的轉換到WGS-84坐標系的坐標;不少於30分的單點定位平差值提供的WGS-84坐標。在多台接收機同步觀測的同步時段中,可採用單基線模式解算,也可以只選擇獨立基線按多基線處理模式統一解算。根據基線長度不同,可採用不同數學處理模型,8千米以內基線使用雙差固定解,30千米以內在雙差固定解和雙差浮點解中選取最優結果,30千米以上可採用三差解作為最終結果。

無論採用單基線模式或多基線模式解算基線,都應在整個GPS網中選取一組完全的獨立基線構成獨立環,各獨立環的坐標分量閉合差應符合下式的規定:

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技術方法指南研究

式中:n為閉合環邊數;σ相應級別的精度(按實際平均邊長計算)。

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技術方法指南研究

式中:w為環閉合差。

採用單基線處理模式時,對於採用同一種數學模型的基線解,其同步時段中任一三邊同步環的坐標分量相對閉合差和全長相對閉合差不宜超過表4-15的規定。

表4-15 同步環坐標分量及環線全長相對閉合差的規定

復測基線的長度較差,不宜超過下式的規定:

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技術方法指南研究

當各項質量檢驗符合要求時,應以所有獨立基線做成閉合圖形,以三維基線向量及其相應方差協方差陣作為觀測信息,以一個點的WGS-84三維坐標作為起算依據,進行WGS-84網的無約束平差。無約束平差提供各點在WGS-84坐標的三維坐標、各基線向量三個坐標差觀測值總改正數、基線邊長及點位和邊長的精度信息。此坐標為近似坐標,如需要准確WGS-84坐標還需要在WGS系統下進行三維約束平差,此時輸出坐標為經緯度和大地高,可以換算為地心坐標。在無約束平差的基礎上,進行1980西安坐標系的三維約束平差或二維約束平差。約束平差中,基線向量的改正數與無約束平差結果的同名基線相應改正數的較差應符合規范要求。提供1980西安坐標系成果。使用地方坐標系的還應在地方坐標系進行三維或二維約束平差。輸出地方坐標系的三維坐標,基線限量改正數、基線邊長、轉換參數等信息。

(2)平差

一般機器在無約束平差時都可自動選擇起始點。這一規定是GPS網平差第一步是必須進行一個三維無約束平差,通常以一個點作為無約束平差的起算點,實際上是對網的一個位置約束,它與完全無約束的秩虧自由網平差是等價的(通過坐標轉換將初始坐標系下的特解轉換得到任意坐標系下的通解,秩虧自由網平差最優解實質是基於近似值所確定的基準下的最優解),通過平移變換可相互轉換。無約束平差的觀測量是獨立基線向量及其方差協方陣差,待定未知數是控制點的WGS-84坐標。無約束平差的目的一是提供全網WGS-84系統的三維坐標,這些坐標是進一步加密控制點的依據,二是考察GPS網有無殘余的粗差基線向量及其內符合精度。因此,進行無約束平差的軟體應有剔除粗差基線的能力。為了檢驗精度的可靠性應輸出各基線向量的改正數、基線邊長、方位、點位的精度信息。無約束平差的基線向量各分量改正數反映了GPS網內部符合精度,是不受起算數據誤差影響的。約束平差後,同名基線在無約束平差和約束平差中的改正數過大,說明起算數據誤差引起GPS網變形為了不降低GPS網的精度,滿足GPS網最弱邊相對中誤差的規定,兩類平差法的改正數較差,經估算去2σ是最適宜的。

約束平差可在二維或三維下進行。GPS網在國家坐標系下的約束平差是因為要引入1954年北京坐標系或1980西安坐標系的已知數據,在三維方式中觀測量是經三維約束平差檢驗過的原始基線向量,約束量是三維大地坐標或三維直角坐標,在二維方式中觀測量是已經轉換投影到國家坐標系的高斯平面二維基線向量及其轉換後的方差協方陣差,約束量是平面坐標系中的點的坐標,約束可以是強制約束,所有數據的約束值作為固定值參與平差,不顧及這些數據的誤差。約束也可以採用加權的方式,顧及不同點的精度。也可以使用部分點約束查看其他已知點的結果,精度好,都加進去約束,精度不好,換另外點約束選取最好結果。不需要准確大地高時採用二維平差。需要大地高的要在WGS-84坐標系下進行三維約束平差,起始點必須是准確的WGS-84坐標,點數視測區大小而定。如要進行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則必須作這一步。國家和省級似大地水準面模型掌握在測繪局,我們得到的大地高必須是准確的,其他無約束平差成果的大地高都是不可用的。

(3)高程擬合

利用GPS網數據,用已獲得的水準高程點,進行高程擬合,一般起算點應不少於6個,已知點的分布50平方千米有1個已知點,當已知點個數不足時,可採用全站儀中間水準法,將水準點引向所求點,使起算點的個數不少於3個。在擬合區域較大時也可以採用分區擬合法,將整個GPS網分為若干個區域,利用各區域中各點高程異常值,確定他們的正常高。

對於有CQ G2000似大地水準面模型條件的,根據網平差結果,結合CQ G2000似大地水準面模型,通過內插方法得到各點的高程異常值,然後利用各控制點的大地高減去高程異常值獲得相應的正常高(1985國家高程基準)。

(三)已有控制網的檢查

測區地面控制網一般採用GPS全面網布設,以前使用的三角網、邊角網、測邊網和導線網布設的控制網可以繼續使用。在實地核查的礦種中,煤礦在我國北部、西部等產煤大省佔有相當大的比例,而煤礦區過去的測量基礎比較好,控制網基本布設完整、精度符合要求。這部分沒有必要做重復工作,實地核查可直接利用。由於受過去測量技術的限制,測量的精度有的可能不合要求,另外煤礦開采形成許多塌陷區,控制點移動可能性很大,再就是過去不要求1980西安坐標系,所以需要做的工作是把過去的控制點重新聯網檢查,求取1980西安坐標值。必須強調,即使從國家檔案抄取的控制點密度符合要求也必須聯網檢查,絕不可只找到兩個點就直接使用,必須保證控制點的正確,起算點不得少於3個。

(四)礦區控制點的建立

1.點數和精度

基礎控制的目的是為了向礦區引入控制點。每個礦業權布設2~3個控制點,已有近井點可以包括在內,精度不低於一級導線。對於范圍較大的探礦權和露天采礦權應適當增加控制點個數,控制點精度不低於四等;對於地熱、礦泉水以及范圍較小的砂石、粘土礦等礦業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降低要求,多個礦業權可以共用一組控制點。

一般礦區要求2個控制點。為了防止點位破壞、便於恢復,要求3個增加了保險系數。正規礦區,尤其是井下采礦權一般都有近井點,規定可以使用,減少了這部分礦的埋石工作量。井下采礦權由於有井下貫通的要求,控制點的精度要求較高,按一級導線要求,1∶20000相當於過去5″點的精度,高程精度在於要保證相鄰點的相對精度不低於2厘米。砂石、粘土由於有效期限短,可以放鬆到二級導線精度,1∶10000相當於10″點的精度,控制點的高程精度控制在15厘米以內,這在使用GPS擬合高程的情況下非常容易做到。

較大的探礦權和采礦權,有的面積大於幾百個平方千米,相當於基礎控制的范圍了,2~3個點控制不住,需要增加點數,提高精度,所以按基礎控制的布設精度、密度要求。

2.點位要求

除了基礎控制的點位要求以外,礦區控制點要求至少有一個通視方向,礦區控制點為了測圖和向井下導入坐標使用,必須有通視方向,井下GPS是沒有接收信號的。離開井口不宜超過20米,一般位於工業廣場內。成果要求提供3°帶成果,是因為實地核查圖比例尺都在1∶10000以上,需要按3°帶投影。

3.聯測的方法

礦區控制點聯測的方法大體上有3種:一是測區統一計劃,在完成基礎控制的同時,完成向礦區的引點工作;二是在完成基礎控制之後或是原控制網可以使用的情況,採用快速靜態向礦區引點;三是使用RTK的方法向礦區引入控制點。基礎控制點位間邊長放寬到10千米,就是為了使用RTK方法完成礦區控制點的聯測。RTK的精度統計如表4-16。

表4-16 RTK精度統計

根據上表統計的情況,規定RTK的邊長不超過10千米。在山區能達到10千米的條件較少,為了保證控制點的精度,防止粗差的辦法是不同時間多次測量,主機換站時重復部分點,其結果取中數使用。

❼ 大比例尺地圖地形圖室內計算與作用

根據地圖的用途,所表示地區范圍的大小、圖幅的大小和表示內容的詳略等不同情況,制圖選用的比例尺有大有小。地圖比例尺中的分子通常為1,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通常比例尺大小分為三類:大於二十萬分之一的地圖稱為大比例尺地圖;比例尺介於二十萬分之一至一百萬分之一之間的地圖,稱為中比例尺地圖;比例尺小於一百萬分之一的地圖,稱為小比例尺地圖。在同樣圖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圖內表示的內容越詳細,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圖上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反映的內容越簡略,精確度越低。地理課本和中學生使用的地圖冊中的地圖,多數屬於小比例尺地圖。
大比例尺地形圖是直接為滿足城市各種中程設計、施工而測繪的。
折疊編輯本段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
地物是指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體,如湖泊、河流、海洋、房屋、道路、橋梁等;地貌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態,如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地物和地貌總稱為地形。地形圖是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規定的符號表示的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圖。
1 地形圖比例尺 定義
折疊1地形圖比例尺
--圖上直線長度d與相應地面水平距離D之比。
重要形式
數字比例尺
一般將數字比例尺化為分子為1,分母為一個比較大的整數表示。如數字比例尺1:500>1:1000。
稱比例尺為1:500、1:1000、1:2000、1:5000的地形圖為大比例尺地形圖,
稱比例尺為1:1萬、1:2.5萬、1:5萬、1:10萬的地形圖為中比例尺地形圖
稱比例尺為1:20萬、1:50萬、1:100萬的地形圖為小比例尺地形圖。
中國規定1:5千、1:1萬、1:2.5萬、1:5萬、1:10萬、1:25萬、1:50萬、1:100萬八種比例尺地形圖為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中比例尺地形圖系國家的基本地圖,由國家專業測繪部門負責測繪,目前均用航空攝影測量方法成圖,小比例尺地形圖一般由中比例尺地圖縮小編繪而成。而城市和工程建設一般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圖,其中比例尺為1:500和1:1000的地形圖一般用平板儀、經緯儀或全站儀等測繪
2 大比例尺地形圖圖式 地形圖圖式(topographic map symbols):表示地物和地貌的符號和方法。一個國家的地形圖圖式是統一的,它屬於國家標准。
折疊2大比例尺地形圖圖式
地形圖圖式中的符號有三類:地物符號、地貌符號、注記符號。
(1) 地物符號 地物符號分比例符號、非比例符號和半比例符號。
折疊(1)地物符號
比例符號
可以按測圖比例尺縮小,用規定符號畫出的地物符號稱為比例符號,如房屋、較寬的道路、稻田、花圃、湖泊等。
非比例符號
有些地物,如三角點、導線點、水準點、獨立樹、路燈、檢修井等,其輪廓較小,無法將其形狀和大小按照地形圖的比例尺繪到圖上,則不考慮其實際大小,而是採用規定的符號表示。這種符號稱為非比例符號。
半比例符號
對於一些帶狀延伸地物,如小路、通訊線、管道、垣柵等,其長度可按比例縮繪,而寬度無法按比例表示的符號稱為半比例符號。
2) 地貌符號 地形圖上表示地貌的方法一般是等高線。(還有一些特殊地貌符號:如沖溝、梯田、峭壁、懸崖等)
折疊2)地貌符號
3) 注記 有些地物除了用相應的符號表示外,對於地物的性質、名稱等在圖上還需要用文字和數字加以注記。
折疊3)注記
3 地貌表示方法 地貌形態多種多樣,對於一個地區可按其起伏的變化分為以下四種地形類型:
折疊3地貌表示方法
地勢起伏小,地面傾斜角在 以下,比高不超過20m的,稱為平坦地;
地面高低變化大,傾斜角在 ,比高不超過150m的,稱為丘陵地;
高低變化懸殊,傾斜角為 ,比高在150m以上的,稱為山地;
絕大多數傾斜角超過 的,稱為高山地。
地形圖上表示地貌的主要方法是等高線。
等高線
等高線的定義
等高線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鄰各點所連的閉合曲線。
等高距與等高線平距
地形圖上相鄰等高線間的高差,稱為等高距(contour interval),用表示,此圖中為10m。同一幅地形圖的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地形圖的等高距也稱為基本等高距。大比例尺地形圖常用的基本等高距為0.5m、1m、2m、5m等。等高距越小,用等高線表示的地貌細部就越詳盡;
等高距越大,地貌細部表示的越粗略。但是,當等高距過小時,圖上的等高線過於密集,將會影響圖面的清晰度。測繪地形圖時,要根據測圖比例尺、測區地面的坡度情況和按國家規范要求選擇合適的基本等高距,相鄰等高線之間的水平距離稱等高平距,用d表示。在同一幅地形圖上,等高線平距越小表示坡度越大,反之坡度越小。因此可根據圖上等高線的疏密程度來判斷坡度的陡緩。
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圖式》規定: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圖一般採用50×50cm正方形分幅或40×50cm矩形分幅;根據需要,也可以採用其它規格的分幅;地形圖編號一般採用圖廓西南角坐標公里數編號法,也可選用流水編號法或行列編號法等。
折疊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
採用圖廓西南角坐標公里數編號法時x坐標在前,y坐標在後,1:500地形圖取至0.01km(如10.40-21.75),1:1000、1:2000地形圖取至0.1km(如10.0-21.0)。 帶狀測區或小面積測區,可按測區統一順序進行編號,一般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用數字1、2、3、4、……編定(流水編號法): 行列編號法一般以代號(如A、B、C、D……)為橫行,由上到下排列,以數字1、2、3、……為代號的縱列,從左到右排列來編定,先行後列,如圖中的A-4。 (採用國家統一坐標系時,圖廓間的公里數根據需要加註帶號和百公里數,如X:4327.8,Y:37457.0。)
4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 控制測量結束後,在圖根控制點上安置經緯儀(設立測站),測定其周圍地物、地貌特徵點(碎部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比例尺縮繪成圖。
折疊4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
一、展繪控制點
用繪圖鉛筆或繪圖儀,將圖根點按坐標展繪在繪制好坐標格網的白圖紙或聚酯薄膜上。控制點展繪完成後,應用兩點坐標反算所得邊長,對展點點位進行檢核。
二、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原理
採用極坐標法測繪地形圖,在測站安置經緯儀,測定定向方向到碎部點的水平角α,用視距測量的方法,測定測站到碎部點的距離D和高差h。由α得到碎部點的方向,在該方向上按距離D(除比例尺分母)將碎部點展繪在圖紙上。測站高程加上高差h,得到碎部點高程H,將重要碎部點高程注記在圖上。
地物的測繪:測定地物特徵點,在圖上按規定地物符號,連接相關碎部點。
地貌的測繪:測定地貌特徵點,邊測邊勾繪地性線;根據地形點,按等高線與高差成正比的原則,內插等高線。
折疊編輯本段大比例尺測圖種類
主要有地形圖、地籍圖、房產圖、地下管線圖。
地籍圖:表示的內容有地籍和必要的地形要素。地籍要素包括行政境界、土地權屬界線、界址點及編號、土地編號、房產情況、土地利用類別、土地等級、土地面積等。必要的地形要素包括測量控制點、房屋道路、水系以及與地籍有關的地物、地理名稱等。
房產圖:是地形圖和地籍圖的派生圖。主要內容包括控制點、界址點、房屋權界線、房屋結構及層次、房產類別及用途、用地界線、附屬設施、圍護物、道路、水系以及與房產有關的其他地形要素等。
地下管線圖:主要內容是各類地下管線的地面特徵點、地下管線探測點、地下管線尺寸及用途、地下管線的附屬設施以及地下管線周邊的地形要素等。
折疊編輯本段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質量控制
1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的基本要求
平面坐標系採用以"1980年西安坐標系"為大地基準、高斯-克呂格投影的平面直角坐標系,按 分帶,也可選擇任意經度作為中央子午線的高斯-克呂格投影。特殊情況下1;500~1:2000可採用獨立坐標系。
高程基準採用"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
平面位置精度要求:地物點相對最近野外控制點的圖上點位中誤差在平地和丘陵地區不得大於0.6mm。
高程精度要求:高程注記點相對最近野外控制點的高程中誤差在平地和丘陵地區,1:500不得大於0.4m,1:1000和1:2000不得大於0.5m。
等高線精度要求:對最近野外控制點的高程中誤差在平地和丘陵地區,1:500不得大於0.5m,1:1000和1:2000不得大於0.7m。
高程注記密度:圖上每100cm 內8~20個。
2 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的質量要求
產品的數據說明:產品名稱和范圍說明、存儲說明、數學基礎說明、採用標准說明、數據採集方法說明、數據分層說明、產品生產說明、產品檢驗說明、產品歸屬說明和備注等。
數學基礎: 指地形圖採用的平面坐標和高程基準、等高線等高距。
數據分類與代碼:按照GB14804-93《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要素分類與代碼》等標准執行,補充的要素及代碼應在數據說明備注中加以說明。
位置精度: 地形點、控制點、圖廓點和格網點的平面精度、高程注記點和等高線的高程精度、形狀保真度、接邊精度等。
屬性精度: 指描述每個地形要素特徵的各種屬性數據必須正確無誤。
邏輯一致性: 指各要素相關位置應正確,並能正確反映各要素的分布特點及密度特徵。如線段相交,無懸掛或過頭現象,面狀區域必須封閉等。
完備性: 指各種要素不能有遺漏或重復現象,數據分層要正確,各種注記要完整,並指示明確等。
3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平面和高程精度的檢查和質量評定
a) 檢測方法和一般規定
採用外業散點法按測站點精度施測,每幅圖一般各選取20~50個點,檢查點的平面坐標和高程。
b) 檢測點的平面坐標和高程中誤差計算
地物點的平面坐標中誤差按下式計算:

❽ 基於DEM的數字地形分析有哪些應用

用途:

(1)在國家資料庫中存儲數字地形圖的高程數據;

(2)計算道理設計、其它民用和軍事工程中挖填土石方量;

(3)為軍事目的(武器導向系統、駕駛訓練)的地表景觀設計與規劃(土地景觀構築)等顯示地形的三維圖形;

(4)越野通視情況分析(也是為了軍事和土地景觀規劃等目的);

(5)規劃道路線路、壩址選擇等;

(6)不同地面的比較和統計分析;

從數字地形分析的復雜性角度來看

DEM地形分析可分為基本地形信息計算和復雜地形信息計算兩類。基本地形信息主要包括坡度、坡向、地表租糙度、地形起伏度、剖面曲率、平面曲率等地形描述因子;復雜地形分析包括可視區域分析、地形特徵提取、水系特徵分析等。地形分析的內容與地形模型緊密相關,不同結構的DEM,其地形信息的提取也不完全相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DEM

❾ 1:1000地形圖測量技術要求填空

1:1000地形圖測量技術要求填空
1.圖上地物點相對於領近的圖跟點的點位中誤差不大於圖上的0.5mm(平地),圖上地物點相對鄰

近地物點的點位中誤差不大於圖上0.4mm。
2.數據成果要求:所有能封閉的圖塊均應封閉,在拓撲中不能出現重合。
3.圖根導線測量及水準測量或三角高程測量手簿應人工記錄,記錄不能塗改,只能劃掉重寫—

,但不能相差太大,同一處不能有多次更改。
4.碎步點數據採集設站時,儀器對中誤差不大於 3mm,對領近已知點或已側的碎步點進行檢核

,界址點檢核坐標與已知坐標較差小於圖上0.2mm,一般地形點高程誤差不大於0.1mm,符合要

求後,方可進行數據採集。
5.地形點高程注記至0.01m,高程注記點密度為15m一點,但對於水田只測注平均高程,地形地

貌復雜地區應適當增加。
6.在測繪地物地貌時,必須嚴格遵守先控制後細部、先整體後局部的原則。
7.房屋的輪廓應以房屋投影外圍為准,並按建築材料和性質分類,注記層數。
8.質量檢查方法為幾何誤差檢查,屬性誤差檢查,邏輯誤差檢查和時間誤差檢查。

--------------及其沒有道德,費了好大勁回答了,連個回復都沒有!太打擊積極性!

❿ CASS軟體中什麼方法計算土方最精確

那要看你算的是那的量了,
1 如果是道路肯定要用斷面法,准不準都只能用它了,不過用了這么多年了,也沒人說斷面法不準 的,我們以前就是拿斷面法核別人量的。
2 方格網只能算地形簡單點的,比較直觀,感覺用的不多。一般需算量的地形都較復雜。
3 利用等高線算量就是利用等高線算量,這個我認為不太靠譜,因為等高線有時需要修改的。
4 DTM法可以計算復雜地形,比較好吧。
5 本人認為簡單的場地用方格網法,復雜的兩期方量還是要用斷面法或DTM法的,斷面法可以分清每個斷面內石方是多少,土方是多少,DTM法就不行了。准確度還是DTM要高點,誤差完全可保證在百分之三之內吧。
6 本人現在學習國外的這幾個軟體,地質測量三維軟體,你也可以用這幾個軟體算一下,比較一下我以為還是有必要的,因為方量有時爭議大,SURPAC DATAMINE MICROMINE

閱讀全文

與二維核密度演算法地形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免費pdf工具 瀏覽:380
pdf加密一機一碼 瀏覽:600
怎麼把百度雲資源壓縮 瀏覽:456
不會數學英語如何編程 瀏覽:88
如何能知道網站伺服器地址 瀏覽:648
程序員月薪5萬難嗎 瀏覽:138
如何評價程序員 瀏覽:803
雲虛機和伺服器的區別 瀏覽:403
廣西柳州壓縮機廠 瀏覽:639
arm開發編譯器 瀏覽:833
51單片機的核心 瀏覽:746
看電視直播是哪個app 瀏覽:958
將c源程序編譯成目標文件 瀏覽:787
再要你命3000pdf 瀏覽:558
ai軟體解壓軟體怎麼解壓 瀏覽:520
文件夾怎樣設置序列號 瀏覽:963
javascriptgzip壓縮 瀏覽:248
易語言怎麼取出文件夾 瀏覽:819
蘋果xs手機加密app哪裡設置 瀏覽:605
超聲霧化器與壓縮霧化器 瀏覽: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