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述差額替代法的概念及其實施程序。
概念:差額替代法是連環替代法的一種簡化形式。它是利用各個因素的實際數與基數之間的差額,計算出各個因素變動對綜合經濟指標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實施程序:第一,計算各因素實際數與基數的差額;第二,某個因素的差額乘以函數關系式中排列在該因素前各因素的實際數和後面各因素的基數,的到該因素的影響程度;第三,將個因素的影響數值相加,其代數和就是綜合指標的實際數與基數之間的差額。
B. 差額計演算法是怎麼樣的
差額計演算法是,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種簡化形式,它利用各個因素的目標值與實際值的差額來計算其對成本的影響程度,差額計演算法作為連環替代法的簡化形式,其因素分析的原理與連環替代法是相同的。
區別只在於分析程度上,差額計演算法比連環替代法簡單,即它可直接利用各影響因素的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額,在其他因素不變的假設條件下,計算各因素對分析指標的影響程度,或者說差額計演算法是將連環替代法的第三步驟和第四步驟合並為一個步驟進行。
差額計演算法簡介:
差額分析法亦稱差額計演算法,經濟活動分析中,確定引起某個經濟指標變動的各個因素的影響程度的一種計算方法,與連續替代法內容相同,在幾個相互聯系的因素共同影響著某一個經濟指標的情況下,可應用這一方法計算各個因素對該經濟指標發生變動的影響程度。
計算方法是,在衡量某一因素對於一個經濟指標的影響時,假定只有這一因素變動,而其餘因素不變,確定各個因素替代順序,然後按照這一順序進行替代計算,將該指標與該因素替代前的指標相比較,確定該因素變動所造成的影響。
這種方法是假定各個因素,依照一定的順序發生變動而進行替代計算的,因此分析出來的結果具有一定程度的假定性,差額分析法也稱絕對分析法,就是直接利用各因素的預算計劃與實際的差異來按順序計算,確定其變動對分析對象的影響程度。
C. 差額分析法的公式原理
公式原理:差額分析法是連環替代法的簡化方法。 對於連環替代法和差額分析法的理解。
連環替代法
設某一分析指標R是由相互聯系的A、B、C三個因素相乘得到,報告期(實際)指標和基期(計劃)指標為: 報告期(實際)指標R1=A1×B1×C1
基期(計劃)指標R0=A0×B0×C0
在測定各因素變動對指標R的影響程度時可按順序進行:
基期(計劃)指標R0=A0×B0×C0 (1)
第一次替代 A1×B0×C0 (2)
第二次替代 A1×B1×C0 (3)
第三次替代 R1=A1×B1×C1 (4)
(2)-(1)→A變動對R的影響。
(3)-(2)→B變動對R的影響。
(4)-(3)→C變動對R的影響。
把各因素變動綜合起來,總影響:△R=R1-R0
方法
用下面公式直接計算各因素變動對R的影響。
(A1-A0)×B0×C0 → A變動對R的影響。
A1×(B1-B0)×C0 →B變動對R的影響。
A1×B1×(C1-C0)→C變動對R的影響。
連環替代法和差額分析法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
說明
(1)各因素的排列順序:數量指標在前,質量指標在後;基礎指標在前,派生指標在後;實物指標在前,貨幣指標在後。如凈利潤可分解為銷售量×單價×銷售凈利率。關於替代順序的確定問題,一般來說在題目條件中會有說明。
(2)固定時期:按先後順序分析,分析過的固定在報告期或用實際數,未分析過的固定在基期或用計劃數。如分析銷售量、單價、銷售凈利率對凈利潤的影響:
分析銷售量變動對凈利潤的影響時,應把其他兩個未分析過的指標固定在基期或者計劃數;分析單價變動對凈利潤的影響時,分析過的銷售量固定在報告期或者實際數,未分析過的銷售凈利率應固定在基期或計劃數;分析銷售凈利率對凈利潤的影響時,已分析過的銷售量和單價應固定在報告期或者實際數。
(3)差額計演算法的計算程序需要啥擴展閱讀:
在財務分析中,主要是分析下列數值的大小:
1.凈值=帳面價值=股東權益=資本總資產-總負債
2.營運資產=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長期負債+資本)-固定資產
3.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預付費用)=現金+銀行存款+應收帳款+應收票據+有價證券
4.發放股利=(本年收益+累積盈餘)-(保留盈利+已撥用的保留盈餘)
5.普通股股利=發放股利-優先股股利
6.銷售毛利=銷售收入-銷售成本
7.營業純利=銷售毛利-營業費用=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營業費用)
8.稅前盈利=營業純利+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9.稅後盈利=稅前盈利-所得稅=本年凈收益 通過對上述數值的差額分析,投資者便可以獲得對一個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效果的初步認識。
例如,營運資金又叫運轉資金,乃是一個公司日常循環的資金,表示公司在短期內可運用的流動性的凈額,即一年內可變現的流動資金減去一年內將到期的流動負債的差額。營運資金的大小,不僅關繫到公司的經營活動能否正常運行,而且關繫到公司的短期償還能力。
所得的數字大於流動負債,從而初步了解到該公司的短期清算能力是有保證的。然而,差額分析法有很大的局發性,它無法解釋求出的數值大或小至什麼程度,也無法說明數值以多大或多小為宜。
而許多數值如營運資金和流動資產等,並不是越大越好,所以,不能僅僅滿足於差額分析法,要結合其他分析方法,才能達到財務分析的目的。
D. 差額計算
正常的理解,差額是指實際完成數減去預算數的余額除以預算數的百分比,
所以3月差額為
-3.06%
但從你1月的差額看,他直接用實際完成數除以預算數了,
那麼就應該寫96.94%
本質成了完成率,而不是差額
E. 什麼是差額分析法寫出使用差額分析各因素變動對費用總額變動的影響程度的程序。
公式原理:差額分析法是連環替代法的簡化方法。 對於連環替代法和差額分析法的理解。
連環替代法
設某一分析指標R是由相互聯系的A、B、C三個因素相乘得到,報告期(實際)指標和基期(計劃)指標為: 報告期(實際)指標R1=A1×B1×C1
基期(計劃)指標R0=A0×B0×C0
在測定各因素變動對指標R的影響程度時可按順序進行:
基期(計劃)指標R0=A0×B0×C0 (1)
第一次替代 A1×B0×C0 (2)
第二次替代 A1×B1×C0 (3)
第三次替代 R1=A1×B1×C1 (4)
(2)-(1)→A變動對R的影響。
(3)-(2)→B變動對R的影響。
(4)-(3)→C變動對R的影響。
把各因素變動綜合起來,總影響:△R=R1-R0
方法
用下面公式直接計算各因素變動對R的影響。
(A1-A0)×B0×C0 → A變動對R的影響。
A1×(B1-B0)×C0 →B變動對R的影響。
A1×B1×(C1-C0)→C變動對R的影響。
連環替代法和差額分析法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
說明
(1)各因素的排列順序:數量指標在前,質量指標在後;基礎指標在前,派生指標在後;實物指標在前,貨幣指標在後。如凈利潤可分解為銷售量×單價×銷售凈利率。關於替代順序的確定問題,一般來說在題目條件中會有說明。
(2)固定時期:按先後順序分析,分析過的固定在報告期或用實際數,未分析過的固定在基期或用計劃數。如分析銷售量、單價、銷售凈利率對凈利潤的影響:
分析銷售量變動對凈利潤的影響時,應把其他兩個未分析過的指標固定在基期或者計劃數;分析單價變動對凈利潤的影響時,分析過的銷售量固定在報告期或者實際數,未分析過的銷售凈利率應固定在基期或計劃數;分析銷售凈利率對凈利潤的影響時,已分析過的銷售量和單價應固定在報告期或者實際數。
F. 差額目標怎麼算
差額目標計算可參考表格公式:=SUM(F2:N2)-COUNTA(F2:N2)*E2
差額計演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種簡化形式,它利用各個因素的目標值與實際值的差額來計算其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G. 差額計演算法
額分析法也稱絕對分析法,是連環替代法的特殊形式,是利用各個因素的比較值與基準值之間的差額,來計算各因素對分析指標的影響。。它通過分析財務報表中有關科目的絕對數值的大小,據此判斷發行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H. 差額計演算法是什麼
財務差額分析法是連環替代法的一種簡化形式,是利用各個因素的比較值與基準值之間的差額,來計算各因素對分析指標的影響。
基本原理:
設F=A×B×C
基數F0=A0×B0×C0
實際F1=A1×B1×C1
A因素變動對F指標的影響:(A1-A0)×B0×C0
B因素變動對F指標的影響:A1×(B1-B0)×C0
C因素變動對F指標的影響:A1×B1×(C1-C0)
因素分析法是依據分析指標與其影響因素的關系,從數量上確定各因素對分析指標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包括連環替代法和差額分析法。
採用因素分析法時應注意問題:
1、因素分解的關聯性。
2、因素替代的順序性。
3、順序替代的連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