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鋼瓶溫度計演算法

鋼瓶溫度計演算法

發布時間:2022-05-14 21:44:25

㈠ 如何測定液體燃燒熱

有機物的燃燒焓△cHm是指1摩爾的有機物在P時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通常稱燃燒熱.燃燒產物指定該化合物中C變為CO2 (g),H 變為H2O(l),S變為SO2 (g),N變為N2 (g),Cl變為HCl(aq),金屬都成為游離狀態.
燃燒熱的測定,除了有其實際應用價值外,還可用來求算化合物的生成熱,
化學
反應的 反應熱和鍵能等.?
量熱方法是熱力學的一個基本實驗方法.熱量有 Qp 和 Qv 之 分.用氧彈熱量計測得的是恆容燃燒熱Qv;從手冊上查到的燃燒熱數值都是在298.15K,10 1.325kPa條件下,即標准摩爾燃燒焓,屬於恆壓燃燒熱Qp.由熱力學第一定律可知,Qv=△U;Qp=△H.若把參加反應的氣體和反應生成的氣體都作為理想氣體處理,則它們之間存在 以下關系:
△H=△U+△(PV) Qp=Qv+△nRT
式中,△n為反 應前後反應物和生成物中氣體的物質的量之差;R為氣體常數;T為反應的熱力學溫度.
在本實驗中,設有mg物質在氧彈中燃燒,可使Wg水及量熱器本身由T1升高到T2 , 令Cm代表量熱器的熱容,Qv為該有機物的恆容摩爾燃燒熱,則:
|Qv|=(Cm+W)(T2 - T1)·M / m
式中,M為該有機物的摩爾質量.
該有機物的燃燒熱則為:?
△cHm =△rHm=Qp=Qv+△nRT
= -M (Cm+W)(T2 - T1)/ m+△nRT
由上式,我們可先用已知燃燒熱值的苯甲酸,求出量熱體系的總熱容 量(Cm+W)後,再用相同方法對其它物質進行測定,測出溫升△T=T2 - T1,代入上式,即可 求得其燃燒熱.
3 儀器 試劑
GR3500型氧彈熱量計 1套 直尺 1把 精密電子溫差測量儀 1台 剪刀 1把氧氣鋼瓶 1個 萬用電表 1個氧氣減壓閥 1個 台秤 1台壓片機 1台 引燃專用絲
容量瓶(1000mL,500mL)各 1個 苯甲酸(分析純)
萘(分析純)
4 實驗步驟
測定熱量計的水當量(即總熱容量)
① 壓片
用台秤預稱取0.9g~1.1g的苯甲酸,在壓片機上壓成圓片.樣片壓得太緊,點火時不易全部燃燒;壓得太松,樣品容易脫落.將壓片製成的樣品放在干凈的濾紙上,小心除掉有污染和易脫落部分,然後在分析天平上精確稱量.
裝氧彈
a 截取20 cm的鎳鉻燃燒絲,在直徑約3mm的玻璃棒上,將其中段繞成螺旋形5圈~6圈.
b 將氧彈蓋取下放在專用的彈頭座上,用濾紙擦凈電極及不銹鋼坩堝.先放好坩堝,然後用鑷子將樣品放在坩堝正中央.將准備好的燃燒絲兩端固定在電極上,並將螺旋部分緊貼在樣品的上表面,然後小心旋緊氧彈蓋.用萬用表檢查兩電極間的電阻值,一般不應大於20Ω.
充氧氣
充氣前先用扳手輕輕擰緊氧彈上的放氣閥.
第二,用手擰掉氧彈上的充氣閥螺絲,將氧氣鋼瓶上的充氣管螺絲擰入充氣閥,用扳 手輕輕擰緊.檢查氧氣鋼瓶上的減壓閥,使其處於關閉狀態,再打開氧氣鋼瓶上的總開關. 然後輕輕擰緊減壓閥螺桿(擰緊即是打開減壓閥),使氧氣緩慢進入氧彈內.待減壓閥上的減壓表壓力指到1.8MPa~2.0MPa之間時停止,使氧彈和鋼瓶之間的氣路斷開.這時再從氧彈上取下充氣螺絲,並將原來氧彈上的充氣閥螺絲擰回原處.充氣完畢關閉氧氣鋼瓶總開關,並 擰松壓閥螺桿.
安裝熱量計:熱量計包括外筒,攪拌馬達,內筒和控制台等.
先放好內筒,調整好攪拌,注意不要碰壁.將氧彈放在內筒正中央,接好點火插 頭,加入3000mL自來水.插入精密電子溫差測量儀上的測溫探頭,注意既不要和氧彈接觸,又不要和內筒壁接觸,使導線從蓋孔中出來,安裝完畢.再次用萬用表檢查電路是否暢通.
數據測量:打開攪拌,穩定後打開精密電子溫差測量儀,監視內筒溫度. 待溫度基本穩定後開始記錄數據,整個數據記錄分為三個階段:
a 初期:這是樣品燃燒以前的階段.在這一階段觀測和記錄周圍環境和量熱體系在試驗開始溫度下的熱交換關系.每隔1分鍾讀取溫度1次,共讀取6次.
b 主期:從點火開始至傳熱平衡稱為主期.
在讀取初期最末1次數值的同時,旋轉點火旋鈕即進入主期.此時每0 .5min讀取溫度1次,直到溫度不再上升而開始下降的第1次溫度為止.
c 末期:這一階段的目的與初期相同,是觀察在試驗後期的熱交換關系.此階段仍是每0.5min讀取溫度1次,直至溫度停止下降為止(約共讀取10次).
停止觀測溫度後,從熱量計中取出氧彈,緩緩旋開放氣閥,在5min左右放盡氣體,擰開並取下氧彈蓋,氧彈中如有煙黑 或未燃盡的試樣殘余,試驗失敗,應重做.實驗結束,用干布將氧彈內外表面和彈蓋擦凈,最好用熱風將彈蓋及零件吹乾或風干.
萘的燃燒熱的測定:稱取0.8g~1g 萘,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測定.
5 數據處理
(1) 用雷諾法校正溫差.具體方法為:將燃燒前後觀察所得的一系列水溫和時間關系作圖,得一曲線,如圖Ⅱ-1-1所示.
圖Ⅱ-1-1 雷諾溫度校正圖 圖Ⅱ- 1-2 絕熱良好情況下的雷諾校正圖
圖中H點意味著燃燒開始,熱傳入介質;D點為觀察到的最高溫度值;從相當於室溫的J點作水平線交曲線與I,過I點作垂線ab,再將FH線和GD線延長並交ab線於A,C兩點,其間的溫度差值即為經過校正的△T.圖中Ⅱ-1-1A A′為開始燃燒到溫度上升至室溫這一段時間△t1內,由環境輻射和攪拌引進的能量所造成的升溫,故應予扣除.CC′為由室溫升到最高點D這一段時間△t2內,熱量計向環境的熱漏造成的溫度降低,計算時必須考慮在內,故可認為,AC兩點的差值較客觀地表示了樣品燃燒引起的升溫數值.
在某些情況下,熱量計的絕熱性能良好,熱漏很小,而攪拌器功率較大,不斷引進的能量使得曲線不出現極高溫度點,如圖Ⅱ-1-2.校正方法相似.
用公式法校正溫差:
①量結果按下列公式計算:
K=(Q·a+gb) / 〔(T-T.)+△t〕
式中 K——量熱體系的熱容量;
Q——苯甲酸的熱值( J·g-1);
a——苯甲酸的重量(g);
g——燃燒絲的熱值(J·g-1);
b——實際消耗的引火絲重量(g );
T——直接觀測到的主期的最終溫度;
T0——直接觀測到的主期的最初溫度;
t——熱量計熱交換校正值.
② 熱量計熱交換校正值△t,用奔特公式計算:
△t=m(v+v1) / 2+v1r
式中: v——初期溫度變率;
v1——末期溫度變率;
m——在主期中每0.5min溫度上升不小於0.3℃的間隔數,第一間隔不管溫度升高多少度都計入m中;
r:在主期每半分鍾溫度上升小於0.3℃的間隔數;
③記錄及計算示例:
室 溫 :22.3℃;
外筒溫度:22.5℃;
內筒溫度:21.8℃;
苯甲酸熱值:26465J·g-1
6 注意事項
(1) 試樣在氧彈中燃燒產生的壓力可達14MPa. 因此在使用後應將氧彈內部擦乾凈,以免引起彈壁腐蝕,減少其強度.
(2) 氧彈,量熱容器,攪拌器在使用完畢後,應用干布擦去水跡,保持表面清潔乾燥.
(3) 氧氣遇油脂會爆炸.因此氧氣減壓器,氧彈以及氧氣通過的各個部件,各連接部分不允許有油污,更不允許使用潤滑油.如發現油垢,應用乙醚或其它有機溶劑清洗干凈.
坩堝在每次使用後,必須清洗和除去碳化物,並用紗布清除粘著的污點.
7.思考題
(1) 固體樣品為什麼要壓成片狀 如何測定液體樣品的燃燒熱
(2) 根據誤差分析,指出本實驗的最大測量誤差所在.
(3) 如何用萘的燃燒熱數據來計算萘的標准生成熱

㈡ 鉛彈以速度v=200m/s 射入木塊後停在木塊中,木塊沒有移動.增加的內能的80%使鉛彈的溫度升高,鉛彈溫度升

由題意可知鉛彈的動能完全轉化為木塊和鉛彈的內能,可得:
Ek=

1
2
mv2=U,
又知增加的內能的80%使鉛彈溫度升高,可得:
0.8U=Cm△t,
可得:
△t=
0.8U
Cm
0.8×
1
2
mv2
Cm
0.8×
1
2
×2002
1.3×102
=123℃,
即鉛彈溫度升高了123℃.
答:鉛彈溫度升高了123℃.

㈢ 液化石油氣瓶在多高溫度下會引起爆炸

液化石油氣鋼瓶多高溫度下爆炸取決於鋼瓶的型號和裡面的液量。以最常見的15Kg氣瓶為例。當正常充裝時,裡面液大約是14.5(+或-0.5)Kg,氣瓶設計溫度是60度,60攝氏度時頂部還有大約5%的氣相空間。隨著溫度的升高液體膨脹大於壓縮,最後達到滿液,即瓶內完全是液相。此時隨著溫度的升高每升一度大約氣瓶拉應力增加1到3MPa,而鋼瓶的爆破極限大約是10MPa左右(取決於鋼材的批次和廠家,不同的廠家出廠的板材厚度負偏差略有不同,即使是同批鋼材,不同的製造廠家採用的設備和熱處理溫度不同,也會有差別)。
綜上所述氣瓶爆破主要取決於充裝量。
正常充裝的氣瓶超過60度就存在著爆破的危險。此爆炸先是氣體的強度失效,局部出現裂紋,即氣瓶爆破,液相氣體瞬間大量氣化即物理爆炸。好象目前還沒有人進行過類似的試驗,具體多少度因為太復雜很難說。我估計應該是100度(整瓶溫度,不是局部溫度)左右。
現實生活中由於過量充裝,發生過在39度(環境溫度)就爆炸的案例,當場炸死1人。

㈣ CO2在鋼瓶里是氣態還是液態

一直以來,對co2氣瓶沖裝存在疑問,有說不能灌入液態co2,有說沖裝系數是0.6kg/L,有說co2臨界溫度是31度的,小弟一直對此不解,如果灌入都是氣態co2,那在31度以下時,一升的空間內能存在0.6kg的氣態co2嗎?
問:二氧化碳氣瓶公稱工作壓力為15Mpa,充裝結束時的壓力也不過是7~8Mpa,遠低於公稱工作壓力,為什麼強調「嚴禁超裝」,必須按0.6kg/L標准充裝?
答:在瓶裝氣體中屬於高壓液化氣體,其臨界溫度為31℃,當溫度低於31℃時加壓即可液化,當溫度等於或高於31℃,瓶內液態二氧化碳就轉化為氣態二氧化碳。

按0.6kg/L標准充裝二氧化碳時,在溫度接近31℃時,瓶內呈現的壓力是氣—液共存狀態下, 液體界面上的飽和蒸汽壓力為7.39Mpa。當溫度達到或超過31℃時,則發生液體向氣體的相變,瓶內壓力不再是二氧化碳飽和蒸汽壓的延伸,而是液態二氧化碳大量汽化而驟然上升的壓力。此時表徵瓶內的壓力狀況,實質上和永久氣體一樣。當溫度繼續升到54℃時,瓶內壓力約增至15Mpa,與氣瓶公稱工作壓力相當。由於瓶內二氧化碳具有這些特點,為保證氣瓶在充裝、儲存、運輸和使用時的安全,應嚴格按規定的充裝系數進行充裝。

氣瓶是一個獨立的無絕熱層的薄壁密閉容器,瓶內二氧化碳的壓力不僅與溫度有關,而且與充裝量有關。氣瓶的公稱工作壓力,對於永久氣體氣瓶是指20℃時所充裝氣體的限定充裝壓力,充裝量是以壓力計量;對於盛裝二氧化碳等高壓液化氣體的氣瓶是指溫度為60℃時瓶內氣體壓力的限定值,充裝量是以重量計量。若不按0.6kg/L標准充裝,而採取超量充裝,瓶內的氣相空間相應減小,隨著溫度的升高,液態二氧化碳的體積相應膨脹,氣相空間繼續減小,最終造成瓶內「滿液」和氣相空間消失。

CO2氣瓶沖裝知識

瓶內出現滿液現象,其壓力不再是飽和蒸汽壓,而是液態二氧化碳體積膨脹的脹力。此脹力遠大於飽和蒸汽壓。液態二氧化碳的體積膨脹系數較大,在-5~35℃范圍內,溫度每升高1℃,瓶內壓力相應升高0.314~0.834Mpa,所以超裝很容易使氣瓶超壓爆炸。

㈤ 鋼瓶內液態液化石油氣的飽和蒸汽壓按絕對壓力計一般為

鋼瓶內液態液化石油氣的飽和蒸汽壓按絕對壓力計一般為70~800kPa。

在密閉條件中,在一定溫度下,與固體或液體處於相平衡的蒸汽所具有的壓強稱為飽和蒸氣壓。同一物質在不同溫度下有不同的飽和蒸氣壓,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純溶劑的飽和蒸氣壓大於溶液的飽和蒸氣壓;對於同一物質,固態的飽和蒸氣壓小於液態的飽和蒸氣壓。



(5)鋼瓶溫度計演算法擴展閱讀

液化石油氣主要是碳氫化合物所組成的,其主要成分為丙烷、丁烷以及其他的烷烴等。當然,液化石油氣的成分組成也是有標準的,並不是該成分組成的所有物質都可以稱為液化石油氣,只有氣體組成成分丙烷加丁烷百分之比超過百分之六十才可以被稱為液化石油氣。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標准都是一樣的,在國外,他們對於液化石油氣的規定就比較講究,它的定義需要根據季節的變化來對丙烷和丁烷的成分進行調整。

但是我國的液化石油氣只要是對家庭進行使用,由此便沒有那麼多的講究,如果是要將其運用到工業上來,就需要對液化石油氣的組成標准制定進一步更加細化的配比規則了。

㈥ 生物質燃料的發熱量怎麼檢測

生物質燃料發熱量的檢測方法: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生物質燃料的高位發熱量的測定方法和低位發熱量的計算方法

2 單位和定義
2.1 熱量單位
熱量的單位為焦耳(J)
1焦耳(J)=1牛頓(N)×1米(m)=1牛·米(N·m)
發熱量測定結果以兆焦每千克(MJ/kg)或焦耳每克(J/g)表示。
2.2 彈筒發熱量
單位質量的固體生物質燃料在充有過量氧氣的氧彈內燃燒,其燃燒產物組成為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硝酸和硫酸、液態水以及固態灰時放出的熱量稱為彈筒發熱量。
2.3 恆容高位發熱量
單位質量的固體生物質燃料在充有過量氧氣的氧彈內燃燒,其燃燒產物組成為氧氣、氮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態水和固態灰,且所有產物都在標准溫度下所放出的熱量。
恆容高位發熱量即由彈筒發熱量減去硝酸生成熱和硫酸校正熱後得到的發熱量。
2.4 恆容低位發熱量
單位質量的固體生物質燃料在恆容條件下燃燒,在燃燒產物中所有的水都保持氣態水的形態(0.1MPa),其它產物與恆容高位發熱量相同,並都在標准溫度下的固體生物質燃料的發熱量。
2.5 恆壓低位發熱量
單位質量的固體生物質燃料在恆壓條件下燃燒,在燃燒產物中所有的水都保持氣態水的形態(0.1MPa),其它產物與恆壓高位發熱量相同,並都在標准溫度下的固體生物質燃料的發熱量。
2.6 熱量計的有效熱容量
量熱系統產生單位溫度變化所需的熱量(簡稱熱容量)。通常以焦耳每開爾文(J/K)表示。

3 原理
3.1 高位發熱量
生物質的發熱量在氧彈熱量計中進行測定。一定量的分析試樣在氧彈熱量計中,進行過量氧氣燃燒,氧彈熱量計的熱容量通過在相近條件下燃燒一定量的基準量熱物苯甲酸來確定,根據試樣燃燒前後量熱系統產生的溫升,並對點火熱等附加熱進行校正後即可求得試樣的彈筒發熱量。
從彈筒發熱量中扣除硝酸生成熱和硫酸校正熱(硫酸與二氧化硫形成熱之差)即得高位發熱量。
3.2 低位發熱量
生物質的恆容低位發熱量和恆壓低位發熱量可以通過分析試樣的高位發熱量計算。計算恆容低位發熱量需要知道固體生物質樣中水分和氫的含量。原則上計算恆壓低位發熱量還需知道固體生物質燃料樣中氧和氮的含量。

4 實驗室條件
4.1 進行發熱量測定的實驗室,應為單獨房間,不得在同一房間內同時進行其他試驗項目。
4.2 室溫應保持相對穩定,每次測定室溫變化不超過1℃,室溫以不超過15℃~30℃范圍為宜。
4.3 室內應無強烈的空氣對流,因此不應有強烈的熱源、冷源和風扇等,試驗過程中應避免開啟門窗。
4.4 實驗室最好朝北,以避免陽光照射,否則熱量計應放在不受陽光直射的地方。

5 試劑和材料
5.1 氧氣(GB 3863): 99.5%純度,不含可燃成分,不允許使用電解氧。
5.2 苯甲酸: 基準量熱物質,二等或二等以上,經權威計量機關檢定或授權檢定並標明標准熱值。
5.3 點火絲: 直徑0.1mm左右的鉑、銅、鎳絲或其他已知熱值的金屬絲或棉線,如使用棉線,則應選用粗細均勻,不塗臘的白棉線。各種點火絲點火時放出的熱量如下:
鐵絲:6700 J/g
鎳鉻絲:6000 J/g
銅絲:2500 J/g
棉線:17500 J/g
5.4 擦鏡紙 :使用前先測出燃燒熱:抽取3張~4張紙,團緊,稱准質量,放入燃燒皿中,然後按常規方法測定發熱量。取3次結果的平均值作為擦鏡紙熱值。

6 儀器設備
6.1 熱量計
6.1.1 總則
熱量計是由燃燒氧彈、內筒、外筒、攪拌器、溫度感測器和試樣點火裝置、溫度測量和控制系統以及水構成
熱量計的精密度和准確度要求為,測試精密度:5次苯甲酸測試結果的相對標准差不大於0.20%;准確度:標准煤樣測試結果與標准值之差都在不確定度范圍內,或者用苯甲酸作為樣品進行5次發熱量測定,其平均值與標准熱值之差不超過50J/g。
註:除燃燒不完全的結果外,所有的測試結果不能隨意舍棄。
6.1.2 氧彈
由耐熱、耐腐蝕的鎳鉻合金鋼製成,需要具備3個主要性能:
a) 不受燃燒過程中出現的高溫和腐蝕性產物的影響而產生熱效應;
b) 能承受充氧壓力和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瞬時高壓;
c) 試驗過程中能保持完全氣密。
彈筒容積為250mL~350 mL,彈頭上應裝有供充氧和排氣的閥門以及點火熱源的接線電極。
新氧彈和新換部件(彈桶、彈頭、連接環)的氧彈應經20.0MPa的水壓試驗,證明無問題後方能使用。此外,應經常注意觀察與氧彈強度有關的結構,如彈筒和連接環的螺紋、進氣閥、出氣閥和電極與彈頭的連接處等,如發現顯著磨損或松動,應進行修理,並經水壓試驗合格後再用。
氧彈還應定期進行水壓試驗,每次水壓試驗後,氧彈的使用時間一般不應超過2年。
當使用多個設計製作相同的氧彈時,每一個氧彈都必須作為一個完整的單元使用。氧彈部件的交換使用可能導致發生嚴重事故。
6.1.3 內筒
用紫銅、黃銅或不銹鋼製成,斷面可為橢圓形、菱形或其他適當形狀。筒內裝水2000 mL~3000 mL,以能浸沒氧彈(進、出氣閥和電極除外)為准。
內筒外面應高度拋光,以減少與外筒間的輻射作用。
壓力表通過內徑1mm~2mm的無縫銅管與氧彈連接,或通過高強度尼龍管與充氧裝置連接,以便導入氧氣。
壓力表和各連接部分禁止與油脂接觸或使用潤滑油。如不慎沾污,必須依次用苯和酒精清洗,待風干後再用。
6.2 分析天平:感量 0.1mg 。
6.3 工業天平:載量 4 kg~5 kg,感量1g。

7 測定步驟
7.1 概述
發熱量的測定由兩個獨立的實驗組成,即在規定的條件下基準量熱物質的燃燒實驗(熱容量標定)和試樣的燃燒試驗。為了消除未受控制的熱交換引起的系統誤差,要求兩種試驗的條件盡量相近。
試驗包括定量進行燃燒反應到定義的產物和測量整個燃燒過程引起的溫度變化。
試驗過程分為初期、主期(反應期)和末期。對於絕熱式熱量計,初期和末期是為了確定開始點火的溫度和終點溫度;對於恆溫式熱量計,初期和末期的作用是確定熱量計的熱交換性,以便在燃燒反應期間內對熱量計內筒和外筒間的熱交換進行校正。初期和末期的時間應足夠長。
7.2 恆溫式熱量計法
7.2.1按使用說明書安裝調試熱量計
7.2.2 在燃燒皿中稱取粒度小於0.2 mm的空氣乾燥生物質燃料樣0.9~1.1 g(稱准到0.0002 g)。
燃燒時易於飛濺的試樣,可用已知質量的擦鏡紙包緊再進行測試,或先在壓餅機中壓餅並切成2 mm~4 mm的小塊使用。不易燃燒完全的試樣,可先在燃燒皿底部鋪上一個石棉網,或用石棉絨做襯墊(先在皿底鋪上一層石棉絨,然後以手壓實)。石英燃燒皿不需任何襯墊。如加襯墊仍燃燒不完全,可提高充氧壓力至3.2MPa,或用已知質量和熱值的擦鏡紙包裹稱好的試樣並用手壓緊,然後放入燃燒皿中。
7.2.3 取一段已知質量的點火絲,把兩端分別接在兩個電極柱上,彎曲點火絲接近試樣,注意與試樣保持良好接觸或保持微小的距離(對易飛濺和易燃的樣品);並注意勿使點火絲接觸燃燒皿,以免形成短路而導致點火失敗,甚至燒毀燃燒皿。同時還應注意防止兩電極間以及燃燒皿與另一電極之間的短路。
往氧彈中加入10 ml蒸餾水。小心擰緊氧彈蓋,注意避免燃燒皿和點火絲的位置因受震動而改變,往氧彈中緩緩充入氧氣,直至壓力到2.8MPa~3.0 MPa,充氧時間不得少於15s;如果不小心充氧壓力超過3.3 MPa,停止實驗,放掉氧氣後,重新充氧至3.2 MPa以下。當鋼瓶中氧氣壓力降到5.0 MPa以下時,充氧時間應酌量延長,壓力降至4.0 MPa以下時,應更換新的氧氣瓶。
7.2.4 往內筒中加入足夠的蒸餾水,使氧彈蓋的頂面(不包括突出的進、出氣壓力閥和電極)淹沒在水面下10mm~20mm。每次實驗時用水量應與標定熱容量時一致(相差1g以內)。
水量最好用稱量法測定。如用容量法,則需對溫度變化進行修正。注意恰當調節內筒水溫,使終點時內筒比外筒溫度高1K左右,以使終點時內筒溫度出現明顯下降。外筒溫度應盡量靠近室溫,相差不得超過1.5K。
7.2.5把氧彈放入裝好水的內筒中,如氧彈中無氣泡漏出,則表明氣密性良好,即可把內筒放在外筒的絕緣架上;如有氣泡出現,則表明漏氣,應找出原因,加以糾正,重新充氧。然後接上點火電極插頭,裝上攪拌器和量熱溫度計,並蓋上外筒的蓋子。
注 :一 般 熱量計由點火到終點的時間為8min-10min。對一台具體熱量計,可根據經驗恰當掌握。
7.2.6 實驗結束,取出內筒和氧彈,開啟放氣閥,放出燃燒廢氣,打開氧彈,仔細觀察彈筒和燃燒皿內部,如果有試樣燃燒不完全的跡象或有炭黑存在,試驗應作廢。
量出未燒完的點火絲長度,以便計算實際消耗量。
用蒸餾水充分沖洗氧彈內各部分、放氣閥,燃燒皿內外和燃燒殘渣。把全部洗液(共約100m L)收集在一個燒杯中供測硫使用。

8 測定結果的計算
8.1點火熱校正
在熔斷式點火法中,應由點火絲的實際消耗量(原用量減掉殘餘量)和點火絲的燃燒熱計算試驗中點火絲放出的熱量。
在棉線點火法中,首先算出所用一根棉線的燃燒熱(剪下一定數量適當長度的棉線,稱出它們的質量,然後算出一根棉線的質量,再乘以棉線的單位熱值),然後確定每次消耗的電能熱。
註:電能產生的熱量(J)=電壓(V)× 電流(A)× 時間(S).
二者放出的總熱量即為點火熱。
8.2 高位發熱量的計算
8.2.1 試驗結束後,空氣乾燥生物質燃料樣的彈筒發熱量Qb,ad儀器會自動顯示在相應表格內。
8.2.2 按式(2)計算空氣乾燥生物質燃料樣的恆容高位發熱量Qgr,ad
Qgr。ad =Qb,ad -(94.1Sb,ad+aQb,ad) ---------(2)
式中 :
Qgr,ad—空氣乾燥生物質燃料樣的恆容高位發熱量,單位為焦耳每克(J/g);
Qb,ad— 空氣乾燥生物質燃料樣的彈筒發熱量,單位為焦耳每克(J/g);
Sb,ad— 由彈筒洗液測得的生物質燃料的含硫量,單位為百分數(%);當全硫含量低於4.00%時,或發熱量大於 14 .60 M J/ kg 時 , 用 全硫代替Sb,ad ;
94. 1— 空氣乾燥生物質燃料樣中每1.00%硫的校正值,單位為焦耳(J);
a— 硝酸生成熱校正系數:
當 Qb ≤16 .7 0M J /kg a= 0. 0010 ;
當 16 .7 0M J /kg < Q b< 25 .1 0 M J/kg,a=0.00 12 ;
當Q b > 25 .10 M J/ kg ,a= 0. 0016 。
加助燃劑後,應按總釋熱量考慮。
在需要測定彈筒洗液中硫Sb,ad的情況下,把洗液煮沸2 -3m in,取下稍冷後,以甲基紅 (或相應的混合指示劑)為指示劑,用氫氧化鈉標准溶液滴定,以求出洗液中的總酸量,然後按式(3)計算出彈筒洗液硫Sb,ad (%) :
Sb,ad=(c×V/ m-aQb,ad/60)×1.6 ---------(3)
式中 :
c— 氫氧化鈉標准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單位mol/L;
V— 滴定用去的氫氧化鈉溶液體積,單位為毫升(mL);
60— 相當1m mol硝酸的生成熱,單位為焦耳(J);
m— 稱取的試樣質量,單位為克(g);
1.6 —將每摩爾硫酸1/2(H2SO4)轉換為硫的質量分數的轉換因子;
註:這里規定的對硫的校正方法中,略去了對生物質燃料樣中硫酸鹽的考慮。這對絕大多數生物質燃料來說影響不大,因生物質燃料的硫酸鹽硫含量一般很低。但有些特殊生物質燃料樣,硫酸鹽硫的質量分數可達0.5%以上。根據實際經驗,生物質燃料樣燃燒後,由於灰的飛濺,一部分硫酸鹽硫也隨之落入彈筒,因此無法利用彈筒洗液來分別測定硫酸鹽硫和其他硫。遇此情況,為求高位發熱量的准確,只有另行測定生物質燃料中的硫酸鹽硫或可燃硫,然後做相應的校正。關於發熱量大於14. 60 M J /k g的規定,在用擦鏡紙或摻苯甲酸的情況下,應按擦鏡紙或摻添加物後放出的總熱量來掌握。

9 熱容量和儀器常數標定
9.1 在不加襯墊的燃燒皿中稱取經過乾燥和壓片的苯甲酸,苯甲酸片的質量以0.9~1.1 g左右為宜。
苯甲酸應預先研細並在盛有濃硫酸的乾燥器中乾燥3天或在60℃~ 70℃烘箱中乾燥3h~4h 。
9.2 苯甲酸也可以在燃燒皿中熔融後使用。熔融可在121℃~126℃的烘箱中放置1h,或在酒精燈的小火焰上進行,放入乾燥器中冷卻後使用。熔體表面出現的針狀結晶,應用小刷刷掉,以防燃燒不完全。
9.3 試驗結束後,打開氧彈,注意檢查內部,如發現有炭黑存在,試驗應作廢。
9.4 熱容量標定中硝酸生成可按式(4)求得:
qn=Q×m×0.001 5 ··················(4)
式中:
qn——硝酸的生成熱,單位為焦耳(J);
Q——苯甲酸的標准熱值,單位焦耳每克(J/g);
m——苯甲酸的用量,單位為克(g);
0.0015——苯甲酸燃燒時的硝酸生成熱校系數。

9.5按照本標准第8.1條的方法進行必要的校正。
9.6 熱容量標定一般應進行5次重復試驗,計算5次重復試驗結果的平均值和標准差S,其相對標准差不應超過0.20%,再補做一次試驗,取符合要求的5次結果的平均值(修約至1J/K)作為該儀器的熱容量,若任何5次結果的相對標准差都超過0.20%,則應對試驗條件和操作技術仔細檢查並糾正存在問題後,重新進行標定,舍棄已有的全部結果。
9.7 在使用新型熱量計前,需確定其熱容量的有效工作范圍。方法是:用苯甲酸至少進行8次熱容量標定試驗,苯甲酸片的質量一般從0.7g至1.3g,或根據被測樣品可能涉及的熱值范圍(溫升)確定苯甲酸片的質量。
9.8 熱容量標定值的有效期為3個月,超過此期限時應重新標定。但有下列情況時,應立即重測:
9.8.1更換量熱溫度計;
9.8.2更換熱量計大部件如氧彈頭、連接環(由廠家供給的或自製
的相同規格的小部件如氧彈的密封圈、電極柱、螺母等不在此列);
9.8.3標定熱容量和測定發熱量時的內筒溫度相差超過5K;
9.8.4熱量計經過較大的搬動之後。
如果熱量計量熱系統沒有顯著改變,重新標定的熱容量值與前一次的熱容量值相差不應大於0.25%,否則,應檢查試驗程序,解決問題後再重新進行標定。

10 結果的表述
彈筒發熱量和高位發熱量的結果計算到1J/g,取高位發熱量的兩次重復測定的平均值,按GB/T 483數字修約到最接近的10J/g的倍數,按J/g或MJ/kg的形式報出。

11方法的精密度
發熱量測定的重復性和再現性如表2規定:

12 低位發熱量的計算
12.1 恆容低位發熱量
工業上是根據生物質燃料的收到基低位發熱量進行計算和設計,生物質燃料的收到基恆容低位發熱量的計算方法如式(13):

式中:
Qnet,v,ar——生物質燃料的收到基恆容低位發熱量,單位為焦耳每克(J/g);
Qgr,v,ad——生物質燃料的空氣乾燥基恆容高位發熱量,單位為焦耳每克(J/g);
Mt——生物質燃料的收到基全水分,單位為百分數(%);
Mad——生物質燃料的空氣乾燥基水分,單位為百分數(%);
Had——生物質燃料的空氣乾燥基氫含量,單位為百分數(%)。
12.2 恆壓低位發熱量
由彈筒發熱量算出的高位發熱量和低位發熱量都屬恆容狀態,在實際工業燃燒中則是恆壓狀態,嚴格地講,工業計算中應使用恆壓低位發熱量。如有必要,恆壓低位發熱量可按式(14)計算:

式中:
Qnet,p,ar——生物質燃料的收到基恆壓低位發熱量,單位為焦耳每克(J/g);
Oad——生物質燃料的空氣乾燥基氧含量,單位為百分數(%);
Nad——生物質燃料的空氣乾燥基氮含量,單位為百分數(%)。
其餘符號意義同前

13 各種不同基的生物質燃料的發熱量換算
13.1 高位發熱量基的換算
生物質燃料的各種不同基的高位發熱量按式(16)、式(17)、式(18)換算:

式中:
Qgr——高位發熱量,單位為焦耳每克(J/g);
Aad——空氣乾燥基生物質燃料樣的灰分,單位為百分數(%);ar,ad,d,daf——分別代表收到基、空氣乾燥基、乾燥基和乾燥無灰基。
其餘符號意義同前。
13.2 低位發熱量基的換算
生物質燃料的各種不同水分基的恆容低位發熱量按式(19)換算:

式中:
Qnet,v,m——水分為M的生物質燃料的恆容低位發熱量,單位為焦耳每克(J/g);
M——生物質燃料樣的水分,單位為百分數(%);
乾燥基時M=0,空氣乾燥基時M=Mad,收到基時,M=Mt。
其餘符號意義同前。

14 試驗報告
試驗結果報告應包括以下信息:
a)試樣編號;
b)依據標准;
c)試驗結果;
d)與標準的任何偏離;
e)試驗中出現的異常現象;
f)試驗日期;

㈦ 怎麼計算製冷劑加註量的

1.定量加氟:在三通截止閥工藝口連接好三通閥、壓力表、加氟軟管、氟瓶或真空泵等。放氟抽真空後,開始慢慢加氟。用台秤等較精確的計量工具稱重,當氟瓶內氟的減少量等於空調銘牌上的標准加氟量時,關閉氟瓶閥門。
2.測電流:將空調設置於製冷或制熱高速風狀態(變頻空調設置於試運轉狀態)下運轉,在低壓截止閥工藝口處,邊加氟邊觀察鉗形電流表變化,當接近空調銘牌標定的額定工作電流值時,關閉氟瓶閥門。此時,讓空調繼續運轉一段時間,當製冷狀態下室溫接近27℃或制熱狀態下室溫接近20℃時,再考慮室外機空氣溫度、電網電壓高低等影響額定工作電流的因素,同時微調加氟的量使之達到額定工作電流值,做到准確加氟。要進行微調的原因是因為空調銘牌標定的額定工作電流值是空調廠家在以下工況條件測試的數據:製冷狀態,電源電壓220V或380V時風扇高速風,室內空氣溫度27℃,室外機空氣溫度35℃;制熱狀態,電源電壓220V或380V時風扇高速風,室內空氣溫度20℃,室外機空氣溫度7℃。
實踐總結的微調數據是:製冷狀態下,以室外機空氣溫度35℃為標准,室外溫度每升高或降低1℃,增加或減少額定工作電流值的1.4%;制熱狀態下,以室外機空氣溫度7℃為標准,室外溫度每升高或降低1℃,增加或減少額定工作電流值的1%;製冷或制熱狀態下,以額定電源電壓220V或380V為標准,電源電壓每升高或降低1V,減少或增加額定工作電流值:單相1匹0.025A,1.5匹0.025A×1.5,2匹0.025A×2,3匹0.025A×3;三相3匹0.025A×3/3,5匹0.025A×5/3,10匹0.025A×10/3。
3.測壓力法:將空調置於製冷高速風狀態(冬天,制熱需要加氟時,將空調設置於強制製冷狀態或將室溫感測器置於27℃左右的溫水中,模擬夏天溫度讓空調處於製冷狀態)下運轉,在低壓截止閥工藝口,邊加氟邊觀察真空壓力表的低壓壓力,當低壓在0.49MPa(夏天)或0.25MPa(冬天),關閉氟瓶閥門。再考慮室外機空氣溫度高低、室內冷負荷大小等影響低壓壓力的因素,微調氟利昂的量和表壓力,做到准確加氟。進行微調的原因是因為低壓力與室內冷負荷成正比,即冷負荷越大,壓力越高,反之越低;加氟工藝口及附近管道,因安裝在室外,其壓力及蒸發溫度受外界氣溫影響很大,室內熱交換器實際壓力及蒸發溫度夏天要偏高一些,冬天要偏低一些。實踐中總結的在風扇高速風,室內溫度為27℃的情況下,低壓壓力數據如附表所示。
4.觀察法:將空調設置在製冷或制熱高速風狀態下運轉,加氟量准確時室內熱交換器進、出風口處10cm的溫差是:製冷時大於12℃,制熱時大於16℃;製冷時,室內熱交換器全部結露 、蒸發聲均勻低沉、室外截止閥處結露、夏季冷凝滴水連續不斷、室內熱交換器與毛細管的連接處無霜有露 等;制熱時,室內熱交換器壁溫大於40℃。
在實際維修中,變頻空調因對加氟量的准確性要求相當高,或定頻空調因製冷管路系統需抽真空時,宜採用定量加氟方法。若管路系統需補充氟時,宜採用以測電流為主、測表壓為輔,兼顧觀察的方法

㈧ 液氮面以上3cm、4cm、5cm的液氮蒸氣的溫度是多少急!!!!

我以為液氮在封閉的鋼瓶中很快就會變成常溫。我也不知道有多快。
如果是在絕熱狀態中,在瞬間鋼瓶內各處壓力就會達到平衡。不會再有氣化、液化等現象發生。也就不會有放熱、吸熱現象發生。
通常不可能是處於絕熱狀態,因而在於外界熱交換的過程中上述現象會小有發生。
熱交換速度(由內外溫差、鋼瓶厚度、鋼材熱阻、內外物質的比熱、鋼瓶外的風速等因素決定)越快,重新到達新的熱平衡所需的時間就越短。堆放規模也由關系。
憑我的常識想像,理想的灌裝工藝結束後。鋼瓶內溫度應該遠高於-196攝氏度,甚至只有零下幾十度。鋼瓶灌裝的越滿,這個溫度會越高。因為最後灌入的液氮可能溫度相對比較高。
至於十分鍾之後的各點情況可能也只有幾度或十幾度。這也是想像,確切的必須測試。但由於不確定因素太多,測試結果可能相差甚遠,因此也沒有意義。

閱讀全文

與鋼瓶溫度計演算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京解壓車要帶什麼 瀏覽:562
天堂2編譯視頻教程 瀏覽:392
伺服器沒有進程怎麼辦 瀏覽:784
阿里雲發布新物種神龍雲伺服器 瀏覽:59
數據結構遞歸演算法統計二叉樹節點 瀏覽:666
ev3怎麼編程 瀏覽:702
gzip壓縮教程 瀏覽:349
解壓模擬例子 瀏覽:984
流媒體伺服器如何實現視頻轉發 瀏覽:57
linux字元串md5 瀏覽:302
支撐突破選股源碼怎麼設置 瀏覽:934
湖南戴爾伺服器維修雲主機 瀏覽:494
解壓到文件夾的視頻都自動隱藏了 瀏覽:569
閱讀器支持php 瀏覽:222
人生需求怎麼解壓 瀏覽:795
pdf列印機找不到 瀏覽:1001
如何同時使用兩個apache伺服器 瀏覽:723
國外php論壇 瀏覽:966
災難是命令 瀏覽:604
linux火狐瀏覽器安裝 瀏覽: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