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gsm演算法研究高校

gsm演算法研究高校

發布時間:2022-05-17 10:54:08

① 誰能提供一些關於gsm技術的參考文獻

[1]張寅;基於GPRS的遠程無線監控系統[D];燕山大學;2006年.
[2]竇文君;基於GSM網路的接地線監測系統的設計[D];沈陽工業大學;2007年.
[3]儲浩,張雨,吳文兵;汽車狀態遠程監測技術[J];長沙交通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4]向懷坤,劉小明;GPS/GIS/GSM車輛動態監控調度系統的設計與開發[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4期.
[5]趙文浩,劉建業,何秀鳳;GPS車輛監控系統中短消息通信技術研究[J];工業控制計算機;2002年.
[6]袁慧彬;感測器在汽車上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7]徐國章,李宏海,陳閩生,李建華;基於GPRS的遠程監控系統設計[J];河北省科學院學報;2004年.

② gsm手機有哪些常用的加密演算法

GSM常用的加密演算法有A3、A5、A8。
1、A3 Algorithm(A3 演算法)
A3演算法(A3 Algorithm)是用於對全球移動通訊系統(GSM)蜂窩通信進行加密的一種演算法。實際上,A3 和 A8 演算法通常被同時執行(也叫做 A3/A8)。一個 A3/A8 演算法在用戶識別(SIM)卡和在 GSM 網路認證中心中執行。它被用於鑒別用戶和產生加密語音和數據通信的密鑰,正如在 3GPP TS 43.020(Rel-4 前的 03.20)定義的一樣。盡管實例執行是可行的,但 A3 和 A8 演算法被認為是個人 GSM 網路操作者的事情。
A3/A8
A3/A8 是指兩個演算法,A3 和 A8,是用於對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蜂窩通信進行加密的演算法。因為 A3 和 A8 演算法通常同時執行,因此,它們通常被叫做 A3/A8,一個 A3/A8 演算法在用戶識別(SIM)卡和在 GSM 網路認證中心中被執行。正如在 3GPP TS 43.020(Rel-4 前的 03.20)中定義的一樣,它通常用於認證這個用戶和產生一個加密語音和數據通信的密碼。盡管實例執行是可行的,但 A3 和 A8 演算法被認為是個人 GSM 網路操作者的事情。
2、A5 Algorithm(A5 演算法)
A5 演算法(A5 Algorithm)被用於加密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蜂窩通信。一個 A5 加密演算法在電話聽筒和基站之間攪亂用戶語音和數據傳輸來提供私密。一個 A5 演算法被在電話聽筒和基站子系統(BSS)兩者中執行。
3、A8 Algorithm(A8 演算法)
A8演算法(A8 Algorithm)通常被用於全球信息系統(GSM) 蜂窩通信的加密。在實踐中,A3 和A8 演算法,也叫做 A3/A8,一般被同時執行。一個 A3/A8 演算法在用戶識別(SIM)卡和在 GSM 網路認證中心中被執行。它通常用於認證這個用戶和產生一個加密語音和數據通信的密鑰,正如在 3GPP TS 43.020(Rel-4 前的 03.20)中定義的一樣。盡管實例執行是可行的,但 A3 和 A8 演算法被認為是個人 GSM 網路操作者的事情。

③ 2g到3g的演算法的科學家是誰

李世鶴。

在2G和3G之前的演算法被打通之前,運營商要維護、建設多套移動通信系統時,比如GSM和WCDMA,運營商需要建設GSM基站,再建設一套WCDMA基站,這樣不但要花比較多的設備成本,而且維護成本也比較高,維護起來也很麻煩。

④ 一、GSM中,A3、A5、A8演算法的原理是什麼

GSM 的加密系統裡面大致涉及三種演算法,A3A5A8,這些並不特定指代什麼演算法,只是給出演算法的輸入和輸出規范,以及對演算法的要求,GSM 對於每種演算法各有一個範例實現,理論上並沒有限制大家使用哪種演算法。但是世界上的設備商和運營商都是很懶得溝通的,看到既然有了範例實現,就都拿來用了,於是全世界的 SIM卡被 XX 了都一樣拷法。說到這里就不能不簡單介紹一下 SIM 卡 SIM 卡是一種智能卡片,裡面有個非常簡單的 CPU 和一點 NVRAM,可以存儲和讀出數據,還可以進行一些運算。卡裡面有很多內容,不過我只介紹和加密相關的。每張 SIM 卡裡面一般都存著一個全球唯一的標志號,叫做 IMSI,這個是用來唯一標識你 SIM 卡的,手機在開機時候會從卡裡面讀出這個號發給移動網路,移動那裡有一個很大的資料庫,描述了 IMSI 和手機號的對應關系,於是網路就知道你的手機號是多少了(如果你手機卡/B丟了去補,新補來的卡 IMSI 和原有的不同,而移動資料庫那裡將你原來的手機號指向新的 IMSI, 舊的卡就再也不能用了)除了 IMSI ,還有 16 個位元組的密鑰數據,這個數據是無法通過 SIM 卡的介面讀出的, 通常稱為 Ki, Ki在移動網路那邊也保存了一份。在手機登錄移動網路的時候,移動網路會產生一個 16 位元組的隨機數據通常稱為 RAND發給手機,手機將這個數據發給 SIM 卡, SIM 卡用自己的密鑰 Ki 和RAND 做運算以後,生成一個 4 位元組的應答SRES發回給手機,並轉發給移動網路,與此同時,移動網路也進行了相同演算法的運算,移動網路會比較一下這兩個結果是否相同,相同就表明這個卡是我發出來的,允許其登錄。這個驗證演算法在GSM 規范裡面叫做 A3,m 128 bit k 128 bit c32 bit,很顯然,這個演算法要求已知 m 和 k 可以很簡單的算出 c ,但是已知 m 和 c 卻很難算出k 。A3 演算法是做在 SIM 卡裡面的,因此如果運營商想更換加密演算法,他只要發行自己的 SIM 卡,讓自己的基站和 SIM 卡都使用相同的演算法就可以了,手機完全不用換。在移動網路發送 RAND 過來的時候,手機還會讓 SIM 卡對 RAND 和 Ki 計算出另一個密鑰以供全程通信加密使用,這個密鑰的長度是 64 bits 通常叫做 Kc生成 Kc 的演算法是 A8 ,因為 A3 和 A8 接受的輸入完全相同,所以實現者偷了個懶,用一個演算法同時生成 SRES 和 Kc 。在通信過程中的加密就是用 Kc 了,這個演算法叫做 A5 ,因為 A5 的加密量很巨大,而且 SIM 卡的速度很慢,因此所有通信過程中的加密都是在手機上面完成的,這樣一來,除非天下所有 GSM 手機都至少支持一種相同的 A5 演算法,否則就沒法漫遊了,這時候運營商和設備商的懶惰又體現出來了,全世界目前只有一種通用的 A5 演算法,沒有其他的,這個演算法就是和 Kc 的 8 位元組序列進行簡單的循環 XOR,再和報文序號做個減法。上面只是簡單的介紹 GSM 的加密通信過程,實際上 GSM 的操作比這個還要復雜一些,比如除了第一次登錄時候用真正的 IMSI ,之後都是用商定的臨時標識TMSI ,不過這個不是今天討論的重點。下面就來說說為啥手機卡/B可以被復制。從前面的介紹裡面我們知道,要完成一次登錄過程,IMSI 和 Ki 是必不可少的,A3 演算法也需要知道,這其中 IMSI 是直接可讀的,但是 A3 演算法和存在你的卡裡面的數據,都是不知道的,手機只是簡單的把 RAND 給 SIM 卡 SIM 卡把算好的數據返回。實際設備中使用的 A3 演算法被作為高級商業機密保護起來。但是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在 1998 還是 1999 年的時候,有人從哪裡偷到了幾頁紙的相關文檔,然後把這文檔輸入了電腦。後來這個文檔落到了加州伯克力幾個教授手裡面。這個文檔裡面缺少一些東西,而且還有寫錯的地方,這幾個牛教授們拿一個 SIM 卡比對了一陣子,把缺的補上了,錯的也給修正了,於是這個演算法就成為了世人皆知的秘密。這個演算法又被叫做 Comp128 ,他同時生成 SRES 和Kc ,代碼在這個文件裡面。光有了演算法還是不能夠得到在 SIM 卡裡面保存的 Ki 理論上面是可以把 SIM卡拆了,然後把晶元接到特殊設備上面來讀出 Ki ,但是這個聽起來就像用小刀在硬碟上面刻操作系統一樣不靠譜。於是很多有志之士就開始了對 Comp128 演算法的攻擊,在一開始大家想到的肯定是窮舉,不過這個 GSM 的設計者也想到了,SIM 卡裡面有個邏輯是一共只能查詢 216 次左右,之後卡會自殺,讓 XX 者啥都得不到。因此研究者們試圖在可以接受的次數之內通過構造特定明文和分析輸出秘文來分析出 Ki 的值,結果還真被大家發現出來了一些。在下面這個 pdf 裡面有一些相關的內容介紹,IBM 的一個小組甚至用 6 次查詢就可以徹底解出Ki,當然現在外面賣的那種拷卡器肯定沒有這么牛,但是看錶現似乎都可以在幾分鍾之內 XX 。隨著時間的推移,針對 Comp128 的 XX 演算法越來越成熟,商用的卡復制設備也越來越多,運營商們終於坐不住了。很多運營商都開始發行 Comp128 v2 加密演算法的卡了。這其中就包括中國移動,我看了一下論壇上面的帖子,大部分都是在反映 05 年的新卡基本都沒法用 simscan 之類軟體讀出 Ki 。Comp128 v2 演算法是GSM 協會在 v1 被攻破以後,迅速在 v1 上面修改得來的結果,據說比較好的解決了 v1 演算法中的弱點,當然,這個演算法像 v1 一樣,還是不公布於眾。。而且到現在也沒有人公布出來。這樣一來,基本就沒法解了。現在網上面很多拷卡設備廠商說的正在研發 v2 解碼,我覺得基本是扯淡,這個既要有足夠內線,能從設備商那裡盜竊到 v2 的演算法庫或者從其他位置盜竊到文檔, 還要有足夠數學實力,能夠找出演算法漏洞

⑤ GSM的加密演算法是什麼啊

A3 演算法(A3 Algorithm)是用於對全球移動通訊系統(GSM)蜂窩通信進行加密的一種演算法。實際上,A3 和 A8 演算法通常被同時執行(也叫做 A3/A8)。一個 A3/A8 演算法在用戶識別(SIM)卡和在 GSM 網路認證中心中執行。它被用於鑒別用戶和產生加密語音和數據通信的密鑰,正如在 3GPP TS 43.020(Rel-4 前的 03.20)定義的一樣。盡管實例執行是可行的,但 A3 和 A8 演算法被認為是個人 GSM 網路操作者的事情。

⑥ GSM鑒權管理的安全性演算法

GSM系統使用三種演算法用於鑒權和加密的目的,這些處演算法是A3,A5和A8。A3被用於鑒權,A8用於產生加密密鑰以及A5用於加密。
演算法A3和A8位於SIM卡模塊和鑒權中心中,A5位於移動台和BTS中。
運營者開始使用安全功能之前,移動用戶已經在鑒權中心被創建。以下是創建用戶所需要的信息:
(1)用戶的IMSI
(2)用戶的Ki
(3)使用的演算法版本
同樣的信息也存儲在移動用戶的SIM卡中。GSM安全功能的基本原理是比較存儲在網路中的數據和存儲在用SIM卡中的數據。IMSI號碼是移動用戶的唯一識別碼,Ki 是一個長度為32位十六進制數的鑒權密鑰,A3和A8演算法使用這些數字作為鑒權的基本參數。鑒權中心產生能用於一個事務處理期間、所有的安全性目的的信息。這個信息稱為鑒權數據組。
鑒權數據組由三個數字組成:
(1)RAND
(2)SRES
(3)KC.
RAND是一個隨機數,SRES(簽字應答)是演算法A3在一定源信息基礎上產生的結果,KC 是A8在一定源信息的基礎上產生的加密密鑰。
鑒權數據組中的三個值彼此相互聯系,即某個RAND和KC 通過某種演算法總是產生某個SRES和一個KC 。
當VLR 擁有這類三個值的組合時,就可以啟動移動用戶的鑒權過程,VLR通過BSS以送隨機數RAND至移動台中的SIM卡。由於SIM擁有和網路方產生數組使用的完全相同的演算法,SIM收到的隨機數通過演算法應該產生與網路方產生的SRES值完全相同。如果鑒權數據中的SRES與移動如計算和發送的SRES一樣的話,那麼鑒權過程就成功了。

⑦ gsm有幾種基本的通信演算法大體的流程是什麼

ETSI關於GSM的規范,主要是:GSM0408,GSM0808,GSM0902。

GSM MoU組(Memoranm ofUnderstanding Group)認為,安全的技術特性只是安全要求的一小部分,最大的威脅來自較簡單的攻擊如加密密鑰的泄漏、不安全的計費系統或貪污腐敗。

(7)gsm演算法研究高校擴展閱讀:

系統組成:

GSM系統主要由移動台(MS)、移動網子系統(NSS)、基站子系統(BSS)和操作維護中心(OMC)四部分組成。

移動台的類型不僅包括手持台,還包括車載台和攜帶型台。隨著GSM標準的數字式手持台進一步小型、輕巧和增加功能的發展趨勢,手持台的用戶將占整個用戶的極大部分。

⑧ 無線通信接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研究領域

作為科技部於2007年批准籌建的首批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該實驗室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為依託,結合華為公司現有研發體系,以突破創新技術的產業化瓶頸為目標,開展移動通信前瞻性基礎研究和工程應用研究。實驗室研究主要圍繞無線傳送技術領域、中射頻、測試、無線通信軟體、產品工程、專用晶元等六大技術方向,緊緊圍繞國際技術發展前沿趨勢,深入研究通訊產業中存在的瓶頸問題和關鍵技術,推動無線通訊接入技術和通信產業的深入發展,滿足國家產業對無線通訊接入技術的發展需求。
無線傳送技術領域
無線傳送技術領域主要研究方向為各種移動通信系統的接入關鍵技術研究,包括GSM(GPRS、EDGE、GERAN)、WCDMA(R99、HSDPA、HSUPA、HSPA+、LTE等)、CDMA(1X、DO等)和WiMAX(802.16d、802.16e、 802.16m )等系統的RTT和RRM關鍵技術。
RTT(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y)方面,包括各種調制解調、信道編解碼、鏈路自適應技術、干擾抑制和消除、OFDM以及多天線發送接收等空口物理層技術。
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方面,包括一些傳統的RRM技術(如功率控制、切換、調度、擁塞控制、准入等),以及RRM的未來技術,比如公共無線資源管理,自適應RRM,以及利用跨層設計來提升網路整體性能和用戶QoS感受等。
同時,進行無線通信RTT演算法的鏈路模擬驗證和RMM演算法的系統模擬驗證,以及相關產品的實驗室和外場性能測試驗證,包括演算法原型機驗證、演算法優化驗證、版本性能評估等。
目前華為公司的無線通信系統產品的接入技術演算法由通信接入技術實驗室提供,包括GSM晶元演算法、WCDMA R99晶元演算法、HSDPA晶元演算法、HSUPA晶元演算法、WiMAX和LTE基帶演算法、G/C/W/WiMAX的RRM演算法等,完成專利300餘篇。目前該實驗室的演算法的性能和競爭力都達到業界一流水平,並隨著華為無線產品在國際上幾十個國家成功規模商用。進入的運營商不但包括新興市場移動運營商,而且還成功進入了西班牙、香港、荷蘭、葡萄牙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客戶包括全球領先的移動運營商(如Vodafone、Orange、KPN)以及區域領先的移動運營商(如阿聯酋的Etisalat、馬來電信、香港Sunday等)。
中射頻領域
華為的所有無線通信產品的中射頻模塊全部由中射頻實驗室提供,目前中射頻模塊的性能和競爭力都達到業界一流水平,部分產品已經在業界領先。領域主要研究方向為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基站相關射頻技術,以功放、濾波器、小型化為重點研究方向。實驗室在中射頻領域持續投入,對TT、ET、EER、Class X、開關類功放等進行深入的研究,先後和國內國外的高校、顧問咨詢公司、業界頂級的供應商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合作和聯合開發。
測試領域
性能測試領域
實驗室/外場性能測試負責華為的所有無線通信產品RTT/RRM 演算法實驗室/外場性能驗證、產品無線性能評估。目前已成為業界一流的無線性能外場驗證實驗室,擁有業界首個高速磁懸浮外場。華為公司的通信接入技術完全達到 430km/h 的高速磁懸浮要求,經過磁懸浮驗證的WCDMA產品,在西班牙Vodafone高速鐵路項目一次成功,網路性能指標遠超過友商。
工程測試領域
工程測試方面,實驗室針對由通信接入技術成果轉化的初始產品開展各種可靠性試驗和工程外場研究。試驗內容包括電磁兼容、安全與環境可靠性檢測、工程實現方案研究等。
電磁兼容試驗包括EMI電磁干擾和EMS電磁敏感度兩個方面;安全性是驗證產品在壽命周期內不發生事故的能力,避免造成人員傷亡、職業病、設備損壞或財產損失;環境可靠性試驗主要模擬產品在工作、貯存、運輸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環境條件,用以驗證或改進產品的環境適應能力,內容包括低溫、高溫、溫度變化、濕熱、溫度沖擊、熱測試、機械振動等等;工程外場研究涉及工程外場可安裝性、安裝能力基線,華為無線通信接入實驗室的可靠性試驗已獲國際多個權威機構的認可,並與多家國際認證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
無線通信軟體領域
在無線通信接入網的可靠性方面,除網元設備本身正常運行的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等可靠性指標外,越來越受關注的是網元級的容災、網路平滑升級和的傳輸網路的可靠性指標。目前在A-FLEX、BSC POOL、主備倒換、負荷分擔和軟體自動升級等技術上有了一定積累,可以作為網元容災、平滑升級等研究的工作基礎
在設備高集成度、高性能方面,CPU晶元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自高登.摩爾在1965 年提出摩爾定律以來,CPU的發展基本都遵循摩爾定律。但是隨著晶體管尺寸越來越小,到90nm以下時候,漏電增加,晶體管功耗急劇增大。隨著頻率提升越來越困難,許多廠家把CPU的發展轉到多核方向上來 。Intel、AMD、FreeScale、IBM等主流廠商推出的多核處理器全部基於64位架構,MIPS陣營更是多核的先驅。
多核是處理器技術的重大轉折點,多核將導致單板性價比成倍提高,將帶來集成度和成本競爭力的大幅提升。業界在數通、安全等領域已經在廣泛展開多核的研究與應用。目前華為在無線接入系統應用多核方面也展開部分研究。在多核應用到HSPA+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能在硬體不變的情況下適應未來的HSPA速率不斷增長的處理需求:14.44Mbps、4×14.44Mbps甚至到100Mbps以上。
產品工程領域
電磁兼容(EMC)、安全與防雷、環境可靠性技術
EMC技術
通信產品的低成本需求和快速交付是未來的必然需求,要解決這些問題,在EMC設計中就必須進行精細的設計,以及設計過程中的模擬評估技術,EMC模擬技術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作為EMC的基本技術研究,IC EMC設計、電源完整性(PI)/信號完整性(SI) 方面都需要深入開展。
在IC EMC方面IEC/IEEE 都發布了相關的技術標准,EMC問題在IC設計階段就進行控制,是未來產品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特別是終端產品,如果選擇IC EMC性能良好的解決方案,後期產品設計會節省很多資源。在ASIC、FPGA設計中需要關注EMC 設計。
隨著多種無線系統的共存和無線接入系統中大量應用高速互連應用,使無線接入系統間的兼容性問題以及系統內部的電磁干擾成為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系統內部的電磁兼容性問題直接影響到無線接入系統的性能。
華為公司多年前就投入巨資,建造了國內通信設備製造商領域的第一個電波暗室和EMC測試系統,在EMC設計方便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實驗室獲得國內外十多個機構的認可。同時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研究領域包括EMC模擬評估技術、高速IC的EMC設計和測試技術、PCB的PI/SI技術、電磁干擾分析和抑制技術等。
環境可靠性技術
在通信領域,傳統的可靠性試驗技術正在受到挑戰,由於製造成本的原因,很多成熟的方法往往不能被採用。業界更多的採用高加速壽命實驗(HALT)/高加速應力篩選(HASS)/高加速抽樣篩選(HASA)等方法,以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在環境應力篩選方面,根據產品環境應力剖面,進行應力裁減,動態篩選技術得到發展應用。
在腐蝕防護法方面,如在濕熱、高溫、鹽霧、以及有害氣體對產品壽命的影響分析方面,加速壽命驗證技術提供了一個在短時間,用更小的成本代價,對產品的預計壽命進行驗證的方法。
安全與防雷技術
據資料分析,歐洲很多國家街邊機櫃取電費用要比中心機房電費貴很多。由於這個原因,以及有些地方當地供電不方便等原因,電源遠供技術有一定的的應用市場。由於傳輸損耗的原因,遠供技術會向更高的供電電壓方向發展,例如高壓直流供電技術,這對雷擊防護、安全防護提出新的挑戰。
華為在通信設備防雷接地設計上,有多年成功應用經驗,防雷測試能力達到通信領域先進水平。通過參加國際和國內標準的制定活動,以及與國際主要電信運營商技術專家廣泛的合作交流,在通信設備雷擊防護方面已經跨入業界先進行列,保證了無線接入產品安全運行。
高效散熱技術節能型高效散熱技術 為適應極端高溫和極端低溫等惡劣環境,戶外型基站(包括戶外櫃、方艙、簡易機房)主要採用空調散熱技術,空調的能耗高,占據運營成本的30%以上。本技術研究採用直接風冷、高效熱交換、復合液冷及高效相變散熱等技術,研究戶外基站的低能耗、低成本和高效率散熱技術,實現產品化應用。
新型材料應用 研究導熱/電性能好、重量輕、無毒環保,可回收可再生、低成本的新型材料應用,應對第四代通信系統小型化技術要求和多場景應用需求,易於運輸和安裝,解決通信產品的散熱和屏蔽問題。
工藝可靠性技術
隨著通訊產品向小型化、高密化、低成本的不斷發展,板級組裝工藝及其可靠性技術在產品競爭中佔有越來越重的地位。
華為於2000年組建了研究單板組裝工藝、PCB技術、可靠性&失效分析技術的工藝實驗室,致力於在高密組裝、PCB、射頻等領域實現關鍵技術ready,為產品構築低成本、差異化、斷裂性的競爭力。
目前實驗室擁有整套的SMT和微組裝試驗線、完備的板級可靠性測試與模擬平台、材料物理失效分析設備,可進行:一級/二級組裝工藝,PCB可靠性試驗,材料微觀形貌觀察、成分鑒定、性能測試,板極互聯的可靠性試驗/模擬/失效分析等技術研究。
晶元領域
移動通信設備晶元實驗室,從1998年開始啟動移動通信設備晶元開發,至今已經成功交付了多款GSM晶元、WCDMA晶元等;開發的晶元規模從原來的幾十萬門,到現在已經達到數千萬門;工藝從350nm到65nm;從原來的單一邏輯晶元,到引入SOC技術等,積累了深厚的晶元研發基礎。

⑨ GSM是什麼

1、GSM全名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為全球移動通訊系統,由歐洲開發的數字行動電話網路標准。
2、GSM採用的是數字調制技術,其關鍵技術之一是TDMA時分多址(每個用戶在某一時隙上佔用頻載且只能在特定時間下收信息)。
3、GSM系統包括 GSM 900:900MHz、GSM1800:1800MHz 及 GSM-1900、1900MHz等幾個頻段。

閱讀全文

與gsm演算法研究高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小壓縮機拆解 瀏覽:825
雲桌面卡是因為伺服器的原因嗎 瀏覽:377
qd123壓縮機 瀏覽:969
pn532讀取加密門禁卡 瀏覽:85
win10文件夾屬性里無法加密 瀏覽:34
比特幣加密的條件 瀏覽:848
求購現成影視app源碼 瀏覽:572
wdsecurity加密版 瀏覽:813
雲伺服器和雲豐雲 瀏覽:188
伺服器如何設置獨立ip 瀏覽:857
tar命令打包文件夾 瀏覽:1000
刪除linux用戶和組 瀏覽:548
小米的程序員都用什麼筆記本 瀏覽:703
位元組三面演算法題 瀏覽:971
伺服器保護有什麼好處 瀏覽:894
全部下載完後進行統一解壓 瀏覽:393
遠嫁的程序員媽媽 瀏覽:555
1024程序員節安全攻防挑戰賽 瀏覽:786
怎麼解除txt加密 瀏覽:772
javahttp流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