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紡織面料克重.成本.怎麼核算
這個是用公式計算的,我們是江陰雪蓮毛紡廠的,從原料到成品都需要計算的,客人需要1000米成品布,克重600克,成份是50毛50滌的,那需要算出紗線用量,紗支粗細,投原料重量的,這些公式請從下面看: 我們作為紡織面料業務員,一般的情況是這樣,客人給了一塊樣布或者給了詳細的規格,需要我們分析報價。關於面料的分析,這方面的文章已經有很多很詳細了,我在這里就不再多說。面料的成本核算,總的思路是:
面料成本=原料成本+織造費用+染色印花後整理加工費+檢驗打卷包裝費用+稅+各個環節的損耗
一、原料成本
原料成本=每米用紗量X紗價
怎樣計算每米用紗量?
我們把所有的面料分為沒有彈力的面料,緯彈面料,四面彈面料來一一說明。
1.
沒有彈力的面料
客人給我們的樣布或者規格大都是成品,已經染色好了,我們就需要把成品規格還原到坯布規格。
坯布經向密度=成品經向密度X成品門幅/坯布門幅
坯布緯向密度=成品緯向密度X(1—染色縮率)
註:染色縮率,大概全棉的2-5% ,滌棉的3-8%,全滌的8-15%,布越薄染色縮率越大,機缸染色比長車染色縮率要大,成品面料蒸燙縮水率要求越小,染色的縮率越大。
我們來舉例說明,比如常規品種全棉紗卡 坯布規格是21s*16s/128*60門幅63英寸(注意規格的紗支單位都是英支支數,密度的單位都是英寸,門幅的單位也是英寸,有些規格不是這個單位的,可以換算過來,比如化纖的單位是D,那麼D數X英支支數=5314,150D=5314/150=35.4支)
公式:經紗用紗量=(經密X門幅X0.65)/經向紗支 即:128X63X0.65/21=249.6克
緯紗用紗量=(緯密X門幅X0.65)/緯紗紗支 即:60X63X0.65/16=153.6克
0.65是一個系數,很粗糙的一個系數,這里有很多因素影響這個系數的大小,比如織縮率,經向因為有張力的伸長,損耗等等。
這里的每米布的用紗量並不等於成品面料的每米克重,也有一個系數,一般用0.88,我們計算出用紗量是249.6+153.6=403.2克/米,成品的克重大概是403.2X0.88=355克米,平方米克重是355/1.5(門幅)=237g/m2,不同的面料這個系數相差很大,在染色的時候,有很多因素影響這個系數,比如縮率,鹼減量,前處理等等,很多時候要靠經驗去總結這個系數。
假設21支棉紗的價格是20000元/噸=0.02元/克,那麼經向用紗成本是:
249.6X0.02=4.992元每米
同樣,假設16支的棉紗價格是18000元/噸,那麼緯向的用紗成本是
153.6X0.018=2.76元每米
這個規格的面料原料成本就是4.992+2.76=7.75元每米。
原料的價格可以在各大紡織網站的紡織原料市場行情裡面可以找到,也可以打電話問相應的生產工廠,有些紗線比較特殊,比如有些竹節紗,特殊混紡比例的紗,特殊用途的紗,市場上面沒有現貨,需要定紡的,價格比常規紗都要貴一些,也要影響成本和交貨時間。
面料成本核算最新最詳細版本(二)
2.緯彈面料
常規的緯彈面料都有相對應的坯布,比如:
全棉彈力府綢成品40X40+40D/133X72 57/58英寸對應的坯布是 96X72 上機門幅84英寸
全棉彈力紗卡成品16X16+70D/120X40 48/50英寸對應的坯布是 90X40 上機門幅72英寸
全棉彈力直貢成品 32X32+40D/190X80 57/58英寸對應的坯布是 130X80 上機門幅84英寸
其他的不是常規的緯彈面料門幅的縮率就按這個比例計算,一般的門幅縮率是30%左右,把成品的規格還原成坯布的規格,然後再按沒有彈力的面料的用紗量的計算公式,計算出用紗量,原料成本。
3.四面彈面料
方法是一樣的,也要把成品的面料規格還原到坯布的上機規格,再按沒有彈力的計算方式計算。
比如全棉四面彈,成品的規格是32s/2+70Dx32s/2+70d 密度是100X60/英寸, 門幅是46英寸,還原成坯布的上機規格應該是密度為65x46 門幅是72英寸,(緯向縮率為35%,經向縮率為23%,一般是長車扎染),按照前面的計算公式就可以計算出用紗量:(65+46)x72x0.65/16=325g/m(經緯向的紗支是一樣的就把經緯密度相加),即每米的用紗量是325克。
再比如全滌四面彈,常見的成品規格200d+40dX200d+40 密度是118x80/英寸 門幅是57/58,還原成坯布的上機規格應該是經緯密度是82x56 (全滌四面彈一般都是用溢流缸染色,縮率經緯向都是30%左右)上機門幅是84英寸,200d換算成支數應該是5314/200=26.6支,按照用紗量的計算公式計算出用紗量:(82+56)x84x0.65/26.6=283g/m。
其他的T/R四面彈,T/C四面彈,都是一樣的道理,只是經緯向的縮率大小有所不同,具體的縮率數據要咨詢有相關生產經驗的人。
還有一些特殊的面料,比如經彈羅緞,高收縮面料,起皺面料,等等,我接觸的比較少,沒有這方面的實際經驗,希望知道的朋友給我補充。我的MSN:[email protected],QQ:602933321。
根據坯布的用紗量,再考慮到染色的經向縮率,鹼減量等等因素,可以大致計算出成品的克重,這個理論計算出來的克重和實際的克重相差很大,一般誤差在正負20克每米左右,只能做為參考。
二、織造費用
織造費主要與緯密有關,其次與織布機有關。
比如一般全棉的用噴氣織布機,通常說"一毛錢一梭"即:緯密除以2.54,再乘以0.1,就是織造費用,例如常規品種全棉府綢40x40 133x72/英寸 ,緯密是72, 算下來的織造費就是72/2.54X0.1=2.83元每米。如果是全化纖長絲的,不用漿紗,織造費可以按8分算。
有些品種織造難度比較大的,織造費又要高一些,門幅較大的,織造費又要高一點,織布機越高檔,織造費越貴,有梭織布機的織造費最便宜,片梭織布機,大提花織布機的織造費用最貴。
淡季比旺季的加工費便宜,上半年是淡季,下半年是旺季。大工廠,上規模的工廠,管理規范的工廠比起小廠的質量有保證一些,加工費也要貴一些,要根據不同客人的質量要求選擇合適的工廠。
三、染色印花後整理加工費
一般全棉的用長車扎染,全工藝活性染色,春夏面料的染費在1.5元每米左右,秋冬面料的染費在2.8元左右。
普通的全滌面料用機缸染色,春夏面料在1元每米左右,秋冬面料在2元左右 。
普通的印花根據有幾套色,門幅的寬窄,加工費從2元到5元不等。
綉花加工費是以每米的針數計算,一般是普通小機平綉是0.03元/千針,大機綉,亮片綉,毛巾綉,水溶綉,鏈條綉,貼布綉,多色綉花,加工費有或多或少的增加。
總之,質量要求越高,相應的加工費越貴。
在計算這些加工費的同時,不要忘了算上縮率,加上損耗。比如全棉四面彈面料,經向縮率23%,染費4.5元每米,如果坯布是15元每米,那麼染色好成本是:15/(1-23%)+4.5=23.98元/米,再加上損耗2%(生產過程中的縫頭等等),23.98X1.02=24.46元/米。
其他特殊面料,比如錦綸面料,天絲,莫代爾,等等,或者特別的加工費,比如特富龍三防處理,綉花加工費,塗層,復合,等等,需要詳細咨詢相應的生產加工企業,得出准確的費用。
四、其他費用
檢驗打卷包裝的費用一般是0.1元/米,增值稅是17%,比如利潤是1元/米,那麼要交0.17元/米的稅,如果客人不需要發票,一般可以便宜3%。
化纖的和棉的計算方式是一樣的,只是要注意兩點
1.單位要換算過來,化纖的單位丹尼而和棉的支數的乘積是5314這個常數
2.化纖的染色縮率比棉的大 ,一般在15-20%
坯布成本核算方法匯總
要計算首先要弄清兩個公式:
1、紗支(英支)也就是我們通常用S表示的,與旦尼爾(用D表示)的換算公式:S=5315/D
2、旦尼爾數表示9000米紗線的克數,比如我們經常說的100D就表示9000米紗線的重量為100克。
知道這兩點,理解公式就很容易了。
舉例:40S*40S/133*7263",133*72表示的就是每英寸經紗和緯紗的根數,63"表示面料的門幅為63英寸。
計算公式:
每米經紗用量:133×63×(5315÷40)÷9000×1.1(織縮)=136克,其中織縮根據緯紗粗細及密度不同而有差別,緯紗越粗、越密,織縮也越高。
每米緯紗用理:72×63×(5315÷40)÷9000=70克
然後再用每米用紗量乘以紗價,比如40S的精梳紗是25元/公斤,則該面料紗的成本為(136+70)÷1000×25=5.15元
然後再加上織造費用,一般箭桿機是3分一緯,即:72*0.03=2.16元
該面料的總價則為:5.15+2.16=7.31,其中有的地方就可以四捨五入了。
再說一下彈力面料:
一般彈力面料坯布做到72",染色成品門幅僅有48"/50"。
舉例說明:40S*40S+40D/133*7248"/50",此為成品的門幅和經緯密,坯布門幅則要做到72"。
每米經紗用量:133×50×(5315÷40)÷9000×1.1=108克
每米緯紗用量:72(緯密)×72(門幅)×(5315÷40)÷9000*1.1=84克
72(緯密)×72(門幅)×12(旦數)÷9000=7克,註:40D的氨綸一般換算成12D,70D的氨綸一般換算成25D
每米緯紗用量為:84+7=91克
後面的演算法嘛,同上。
另外在告訴大家一個經驗公式:用紗量=0.63*門幅(英制)*密度(英制)/紗支(英制) 系數0.63根據每家工廠實際情況可調整;對於彈力紗40D的紗支減0.5,如32S+40D算做31.5,70D的減0.9即可;
緯向彈力的成品和上機的門幅經緯密關系:坯布門幅/上機門幅=1.4左右,成品經密/上機經密=1.4左右;具體根據後整理情況有波動;
面料米重公式的演算過程_致新手
以21S*140D/104*6657/58門幅為例
經紗21S代表454克紗所具有的840碼的個數是21個
那麼就是21*840*0.9144米
經紗每米重量(G/M)=454/21/840/0.9144克
現在算經紗的根數:經密104代表每英寸有104根
58英寸的經紗根數=104*58(根)
我們要求的是米克重那麼每根經紗的米數就是1米
58英寸內經紗的總長度就是104*58米
經紗的總重量/米=454/21/840/0.9144*104*58
總結公式每米面料經紗重量=454/英支數/840/0.9144*經密(每英寸)*門幅(英寸)
我手邊沒有計算機簡化以後就是:0.59*經密*門幅/英支!!
緯紗140D代表9000米絲的重量是140克
那麼緯紗每米的重量=140/9000克
現在算緯紗的根數:緯密66代表每英寸有66根
我們求的是每米面料所以是1米里緯紗的根數=1/0.0254(英寸)*66
1/0.0254是1米換算成英寸等於39.74
現在算每根緯紗的長度=58*0.0254米
緯紗的總米數=39.74*66*58*0.0254米
每米面料緯紗的重量=140/9000*39.74*66*58*0.0254克
簡化以後就是旦數/9000*緯密(每英寸)*門幅(英寸)
其實這兩個公式的演算主要要求我們理解旦數和支數的定義
我剛接觸面料的時候也看了一些帖子沒有演算過程很難理解啊
後來經過朋友點撥才懂才去理解旦支數
呵呵有點笨自己演算了就懂了
根據以上的公式還可以算出面料平方米的克重這就讓大家自己去算吧
如果是全棉的話也一樣算的啦
如果是錦棉滌棉等經向用旦數表示的那就倒一下啦
如果經向或者緯向是2根紗或絲的那麼旦數或支數取平均數啊
這樣演算法是不是麻煩了一點,我有一種方法:
每平方米=583/紗支SX( 經密+緯密)X39.6X0.001
"百米用紗量=(經密/經紗支數+緯密/緯紗支數)*門幅*系數
這個公式適用於快速計算,一般估算。
系數根據不同原料而分,如果是棉:系數為0.064--0.068"
以下是我對於該公式的回復:
作者:naturetex 時間:2004-05-10 12:14:30 閱讀數:117 等級:
我來補充一下吧!steven781123說的公式一般只用於纖維素纖維(棉,麻,或者T/C,T/R),而且很重要的一點,這個公式主要針對短纖維的,中長纖維(比如:T/R仿毛)用這個公式計算會有比較大的誤差。而且,這是一個素色坯布(也就是染色布)的計算公式(色織不能用)!
另外要注意一點,公式裡面的門幅是坯布門幅,不是成品的門幅。舉例說:43/4"(成品)--47「(坯布);57/8/9"(成品)--63」(坯布),這些都是常規,無彈力的。彈力品種又分四面彈(經緯向都有氨綸);緯向彈力。用緯向彈力舉例說明,72"的坯布,成品通常只有48/50"了。門幅變化很大。因此,現在做彈力的品種通常要說明成分。含棉多少,氨綸多少。總之一句話,紡織品千變萬化,不能一概而論。
我現在用上面的公式通過常規品種舉例說明:
44」全棉染色布20×16 128×60 要知道它的百米用紗量
百米用紗量=47×(128/20+60/16)×0.059054=28.17(KG)
相當於281.7G/M
呵呵,再羅嗦一句:其實百米用紗量對於面料的價格計算意義不大,因為這個數值只是得出了原料的用量,坯布的價格還牽涉到人工,機構損耗等多項因素。而且,原料的價格最近兩年由於市場放開以後上浮很大,不要說去年和今年的價格完全不同,就是上個月和本月的價格也不盡相同。所以,我認為百米用紗量的結果對於計算面料的理論克重還有一定的意義。
還那上面一個結果來說吧:44」全棉染色布20×16 128×60 每米用紗281.7G,那麼染色以後的成品克重會是多少哪?
我也提供一個公式僅供參考:每米用紗量×退漿率(通常為0.9左右,根據品種不同還有所變化)/成品門幅(要換算成米制)。因此44」全棉染色布20×16 128×60 成品克重=281.7×0.9/1.12=226.3G/SQM(平方米)。看到這里大家也許會有兩個疑問。1)為什麼染化料不計入總量?這是由於染料對於織物的影響非常小。通常增加總量也在2~5克(根據織物厚薄)。相對於總體總量影響很小。當然,上漿或者塗層整理會明顯增加克重,就不能忽略。而一旦生產出現問題,比如返絲光,返還原不僅會使織物手感有明顯變差,強力降低,也會使總量下降。2)為什麼在實際當中128×60的紗卡只能達到220~225克呢?這就得從我國紡織業的現狀說起。由於紡織業這個傳統行業性質,決定了我國紡織業除極少一部分企業以外,大家都是採用價格競爭的。互相壓價到了瞠目結舌的地步。俗話說「一分價,一分貨」,價格降低不可避免會出現偷工減料的現象。事實上,幾乎不存在不偷工減料的企業。有些企業由於年代久遠,工藝純熟。在配棉上下功夫,採用低一個標號的原料,甚至有低兩個標號的原料。一樣可以正常生產。一些年輕的企業他沒有這樣的技術,就用掛羊頭賣狗肉的方法。就拿128×60紗卡來說吧。其實熟悉面料的人都知道,市面上幾乎就沒有正宗的20S的紗線。通常都是21S,甚至是21.5S的紗代替的。這樣自然克重達不到理論總量了。還有就是,密度尤其是緯密能否達到60根的要求。事實上,多數坯布廠採用降緯密的方法降低成本。因此,購買坯布時一定要在合同中定明經向縮率。是3%還是5%。
綜上所述,我要提醒大家的一點就是。理論數據僅供參考。絕大多數情況是要打折扣的。不能盲目迷信!
不知不覺說了這么多,希望我的體會能給大家一定的幫助。如有不同意見希望能與大家交流。謝謝!
今天我再補充一點:「面料700701」和「azhangzhonggu」i兩位關於英制支數的解答都有這樣的問題。大家可以在教科書上查到這樣的內容:公制支數是指在公定回潮率10%的條件下,1000米的紗線的總量。而英制支數是指在公定回潮率9.89%的條件下,1磅紗線,其長度是840碼的倍數。大家應當主意這兩個公式的回潮率條件是不一樣的。
所以,撇開回潮率不談,那麼公制和英制換算,其系數是583.7左右(SORRY,一下子想不具體),但是考慮到兩者的回潮率差別,其系數實際應為590.54(絕對正確)。也許很多朋友從紡織廠里得來的系數可能為6XX.XX,這通常將漿料的重量也算進去了。這是不正確的。有虛高之嫌。
❷ 牛仔布成本核算公式。請詳細點,高分請教。。。
坯布成本核算方法匯總
要計算首先要弄清兩個公式:
1、紗支(英支)也就是我們通常用S表示的,與旦尼爾(用D表示)的換算公式:S=5315/D
2、旦尼爾數表示9000米紗線的克數,比如我們經常說的100D就表示9000米紗線的重量為100克。
知道這兩點,理解公式就很容易了。
舉例:40S*40S/133*7263",133*72表示的就是每英寸經紗和緯紗的根數,63"表示面料的門幅為63英寸。
計算公式:
每米經紗用量:133×63×(5315÷40)÷9000×1.1(織縮)=136克,其中織縮根據緯紗粗細及密度不同而有差別,緯紗越粗、越密,織縮也越高。
每米緯紗用理:72×63×(5315÷40)÷9000=67克
然後再用每米用紗量乘以紗價,比如40S的精梳紗是25元/公斤,則該面料紗的成本為(136+67)÷1000×25=5.08元
然後再加上織造費用,一般箭桿機是3分一緯,即:72*0.03=2.16元
該面料的總價則為:5.08+2.16=7.24,其中有的地方就可以四捨五入了。
再說一下彈力面料:
一般彈力面料坯布做到72",染色成品門幅僅有48"/50"。
舉例說明:40S*40S+40D/133*7248"/50",此為成品的門幅和經緯密,坯布門幅則要做到72"。
每米經紗用量:133×50×(5315÷40)÷9000×1.1=108克
每米緯紗用量:72(緯密)×72(門幅)×(5315÷40)÷9000*1.1=84克
72(緯密)×72(門幅)×12(旦數)÷9000=7克,註:40D的氨綸一般換算成12D,70D的氨綸一般換算成25D
每米緯紗用量為:84+7=91克
後面的演算法嘛,同上。
另外在告訴大家一個經驗公式:用紗量=0.63*門幅(英制)*密度(英制)/紗支(英制) 系數0.63根據每家工廠實際情況可調整;對於彈力紗40D的紗支減0.5,如32S+40D算做31.5,70D的減0.9即可;
緯向彈力的成品和上機的門幅經緯密關系:坯布門幅/上機門幅=1.4左右,成品經密/上機經密=1.4左右;具體根據後整理情況有波動;
面料米重公式的演算過程_致新手
以21S*140D/104*6657/58門幅為例
經紗21S代表454克紗所具有的840碼的個數是21個
那麼就是21*840*0.9144米
經紗每米重量(G/M)=454/21/840/0.9144克
現在算經紗的根數:經密104代表每英寸有104根
58英寸的經紗根數=104*58(根)
我們要求的是米克重那麼每根經紗的米數就是1米
58英寸內經紗的總長度就是104*58米
經紗的總重量/米=454/21/840/0.9144*104*58
總結公式每米面料經紗重量=454/英支數/840/0.9144*經密(每英寸)*門幅(英寸)
我手邊沒有計算機簡化以後就是:
每米面料經紗重量=0.59055/英支*經密*門幅
緯紗140D代表9000米絲的重量是140克
那麼緯紗每米的重量=140/9000克
現在算緯紗的根數:緯密66代表每英寸有66根
我們求的是每米面料所以是1米里緯紗的根數=1/0.0254(英寸)*66
1/0.0254是1米換算成英寸等於39.74
現在算每根緯紗的長度=58*0.0254米
緯紗的總米數=39.74*66*58*0.0254米
每米面料緯紗的重量=140/9000*39.74*66*58*0.0254克
簡化以後就是
每米面料緯紗的重量=旦數/9000*緯密*門幅
其實這兩個公式的演算主要要求我們理解旦數和支數的定義
每米用紗量=每米克重*密度*幅寬
英支計數每米克重=0.59055/Ne
丹尼爾計數每米克重=D/9000
如果是全棉的話也一樣算的啦
如果是錦棉滌棉等經向用旦數表示的那就倒一下啦
如果經向或者緯向是2根紗或絲的那麼旦數或支數取平均數啊
這樣演算法是不是麻煩了一點,我有一種方法:
每平方米=583/紗支SX( 經密+緯密)X39.6X0.001
"百米用紗量=(經密/經紗支數+緯密/緯紗支數)*門幅*系數
這個公式適用於快速計算,一般估算。
系數根據不同原料而分,如果是棉:系數為0.064--0.068"
一般只用於纖維素纖維(棉,麻,或者T/C,T/R),而且很重要的一點,這個公式主要針對短纖維的,中長纖維(比如:T/R仿毛)用這個公式計算會有比較大的誤差。而且,這是一個素色坯布(也就是染色布)的計算公式(色織不能用)!
另外要注意一點,公式裡面的門幅是坯布門幅,不是成品的門幅。舉例說:43/4"(成品)--47「(坯布);57/8/9"(成品)--63」(坯布),這些都是常規,無彈力的。彈力品種又分四面彈(經緯向都有氨綸);緯向彈力。用緯向彈力舉例說明,72"的坯布,成品通常只有48/50"了。門幅變化很大。因此,現在做彈力的品種通常要說明成分。含棉多少,氨綸多少。總之一句話,紡織品千變萬化,不能一概而論。
現在用上面的公式通過常規品種舉例說明:
44」全棉染色布20×16 128×60 要知道它的百米用紗量
百米用紗量=47×(128/20+60/16)×0.059054=28.17(KG)
相當於281.7G/M
呵呵,再羅嗦一句:其實百米用紗量對於面料的價格計算意義不大,因為這個數值只是得出了原料的用量,坯布的價格還牽涉到人工,機構損耗等多項因素。而且,原料的價格最近兩年由於市場放開以後上浮很大,不要說去年和今年的價格完全不同,就是上個月和本月的價格也不盡相同。所以,我認為百米用紗量的結果對於計算面料的理論克重還有一定的意義。
還那上面一個結果來說吧:44」全棉染色布20×16 128×60 每米用紗281.7G,那麼染色以後的成品克重會是多少哪?
我也提供一個公式僅供參考:每米用紗量×退漿率(通常為0.9左右,根據品種不同還有所變化)/成品門幅(要換算成米制)。因此44」全棉染色布20×16 128×60 成品克重=281.7×0.9/1.12=226.3G/SQM(平方米)。看到這里大家也許會有兩個疑問。1)為什麼染化料不計入總量?這是由於染料對於織物的影響非常小。通常增加總量也在2~5克(根據織物厚薄)。相對於總體總量影響很小。當然,上漿或者塗層整理會明顯增加克重,就不能忽略。而一旦生產出現問題,比如返絲光,返還原不僅會使織物手感有明顯變差,強力降低,也會使總量下降。2)為什麼在實際當中128×60的紗卡只能達到220~225克呢?這就得從我國紡織業的現狀說起。由於紡織業這個傳統行業性質,決定了我國紡織業除極少一部分企業以外,大家都是採用價格競爭的。互相壓價到了瞠目結舌的地步。俗話說「一分價,一分貨」,價格降低不可避免會出現偷工減料的現象。事實上,幾乎不存在不偷工減料的企業。有些企業由於年代久遠,工藝純熟。在配棉上下功夫,採用低一個標號的原料,甚至有低兩個標號的原料。一樣可以正常生產。一些年輕的企業他沒有這樣的技術,就用掛羊頭賣狗肉的方法。就拿128×60紗卡來說吧。其實熟悉面料的人都知道,市面上幾乎就沒有正宗的20S的紗線。通常都是21S,甚至是21.5S的紗代替的。這樣自然克重達不到理論總量了。還有就是,密度尤其是緯密能否達到60根的要求。事實上,多數坯布廠採用降緯密的方法降低成本。因此,購買坯布時一定要在合同中定明經向縮率。是3%還是5%。
綜上所述,我要提醒大家的一點就是。理論數據僅供參考。絕大多數情況是要打折扣的。不能盲目迷信!
不知不覺說了這么多,希望我的體會能給大家一定的幫助。如有不同意見希望能與大家交流。謝謝!
補充一點
1.單位
⑴、定長制:
A. 特克斯:1000米長度的紗在公定回潮率時的質量克數稱為特數。
公 式:Ntex =(G/L)×1000
式 中:G為紗的重量(克),L為紗的長度(米)
B. 旦尼爾:9000米長的絲在公定回潮率時的質量克數稱為旦數。
公 式: Nden=(G/L)×9000
式 中:G為絲的重量(克),L為絲的長度(米)
⑵、定重製:
A. 公支數(公支):1克紗(絲)所具有的長度米數。
公 式:Nm=L/G
式 中:1為紗(絲)的長度(米),G為紗(絲)的重量(克)
B. 英支數(英支):1磅紗線所具有的840碼長度的個數。
公 式:Ne=(L/G)×840
式 中:L為紗(絲)的長度(碼),G為紗(絲)的重量(磅)。
2、單位換算
A.特數Ntex與英制支數Ne
Ne=C/ Ntex(C為常數,化纖為590.5、棉纖為583,如果為混紡紗可根據混比進行計算,如:T/JC(65/35)45S紗線C=590.5*65%+583*35%=588,然後按公式計算便可)
B.英制支數Ne與公制支數Nm
純化纖:Ne=0.5905Nm 純棉:Ne=0.583Nm
混紡紗線:如T/JC(65/35)45S Ne=(0.5905*65%+0.583*35%)Nm
3、特數Ntex 與公制Nm
Ntex ×Nm=1000
4、特數Ntex 與旦數Nden
Nden=9*Ntex
怎樣測量布料收縮率
一、樣品布的取得及胚布單位面積的測量
,剪布時要沿同一根經(或緯)剪布。如果無法准確的沿同一根經(緯)請先剪下布樣,經拆除數根經緯紗,再剪一次即可獲得沿同一根經(緯)紗之正方形(或長方形)的樣品布。
將樣品布在精密度0.001g的天平上稱其重量並換算成胚布單位面積的重量。今舉例如下:
二、 織物分析
將前述取得樣品進行織物分析其項目如下:
1、織物組織圖之建立:利用分析鏡、由樣品左方觀察第一根經紗與第一根緯紗之交錯情形,如果是經浮請在組織圖上記上組織號。再由下而上看第一根經紗與第二、三、四…根緯紗交錯情形,一直到組織號重復出現為止。再依序觀察第二、三、四…根經紗,直到找出重復出現為止。繪出織物一完全組織圖。
2、經緯紗收縮率之測量值:
請記下經(緯)紗在布內之長度(設經紗在布內長 l1=6cm 緯紗 l2=8cm上下各留1cm以 便夾持)。在標准荷重之下,以游標尺測量拉伸後之長度,設經紗L1= 6.32cm,緯紗L2=8.22cm 則經紗收縮率S1= = 5.06%捲曲率C1= =5.33% 緯紗收縮率S2= =2.68% 捲曲率C2= =2.75% 此部分之測量最容易產生誤差,必須和後面計演算法相印記。依CNS11263L3216標准荷重250m之紗重(Bulky Yarm為125m紗重)。
(三)經緯紗密度之計測值:
計算樣品布內經紗總根數及緯紗總根數,此部份是計數值,因此可能產生之誤差為零。設前述之樣品經紗378根則經密(n1:根/寸) n1= ×2.54 = 96.01根。 緯紗252根則經密n2= ×2.54 = 80.01根。
(四)經緯紗之丹尼數:
經緯紗之丹尼數是影響經緯紗收縮率值是否正確最大變因。丹尼數之測量來源有三:1.在樣品布試織時,直接測量筒子紗丹尼數之平均值,此數值可信賴度較高,設經紗丹尼數:D1=148.9丹尼,D2=302.5丹尼。2.由客戶訂單上直接指定的經緯紗丹尼數,此丹尼數恐與樣品之丹尼數有所誤差設:D1=150 ,D2=300。
3.利用樣品布分別稱出所拆出的經緯紗重,設:W1=0.520g,W2=0.856g,則經緯紗的丹尼數可利用下列公式計算:經紗丹尼數D1= 例如 l1=8cm,a=378根,S1=5.06%,W1=0.520g,D1= ×0.520 = ×0.520 = 146.94丹尼。緯紗丹尼數D2= 例如l2=10cm,b=252根, S2=2.75%,W2=0.856g, D2= ×0.856 = ×0.856 = 297.57丹尼。
4.經緯紗的種類:可以利用燃燒法、纖維長度法、化學葯品處理法、染色法以及比重法來鑒別經緯紗的種類,本例題假設鑒別出經緯紗均為特多龍加工絲(Teteron Woolie)簡稱為T.W。
5.利用天平分別稱出樣品布中經緯紗的重。利用天平稱出經紗重W1=0.520g,緯紗重W2= 0.856g,共計1.376g,和未分析前稱重1.391g相差0.015g,即所謂實驗誤差1.08%(減輕)。因此W1修正為0.520 ×(1+1.08%)=0.526g。W2修正為0.856×(1+1.08%)= 0.865g。合計仍為1.391g。
三、由公式計算出經緯紗的收縮率
由前列公式 D1= × W1 D2= ×W2 則S2= 1-(一)樣品布的經緯紗丹尼數直接由筒子紗測出。D1=148.9丹尼,D2=302.5丹尼,其餘 l1=8g,l 2=10cm,a=378根,b=252根,W1=0.526g,W2=0.865g,均為測量值誤差極少。S1=1- =0.0489=4.89% S2=1- =0.0208=2.08%
(二)樣品布的經緯紗丹尼數直接由客戶指定。D1=150丹尼,D2=300丹尼S1=1- =0.0598=5.98% S2=1- =0.0289=2.89% *此部分和樣品實際丹尼數產生誤差。如果使用D1=150 丹尼,D2=300丹尼織造時,W1及W2之重量會產生改變。
(三)樣品布的經緯紗丹尼數直接由測出之S1及S2算出。因為直接使用S1及S2之實測值算出D1=146.92丹尼,W1=0.520g,D2=297.33丹尼,W2=0.856g,代入公式後S1及S2即為實測值。S1=1- =0.0506=5.06% S2=1- =0.0268=2.68% *此部分的經緯收縮率,可能因分析的技術以及荷重之大小影響所測出之S1及S2值。如果結果和第1項比較可以修正分析者分析織物的技巧,均將三種方式結果比較如表1。
四、如何獲得正確的經緯紗收縮率及其應用
(一)稱布樣重量時,所使用的天平必須能測出0.001g以下重量,天平精密度越高,測出數值越正確。
(二)由筒子紗測出經緯紗的丹尼數時,長度越長,荷重標准越正確,測出丹尼數越正確,而且多次測量求其平均值,可得正確的經緯紗丹尼數。(三)利用樣品布分析織物的重量,經緯紗的根數及丹尼數,量測經緯紗的收縮率時,採用樣品布的尺寸越大,測出的結果誤差越小。
(四)利用樣品布分析經緯收縮率時,截取兩點間的距離以及荷重標准(以250m加工絲125g紗重)都會影響測量結果。因此檢驗時越科學化、越多次,測量求其平均則越正確。(五)各種布機經紗張力控制大小會影響經紗收縮率,當張力大時經縮率會減少,緯縮率會增加;反之經紗張力小時經紗收縮率會增加,緯紗收縮率會減少。(六)織造時增加緯紗的曳引力則緯縮率減少,所謂增加緯紗曳引力,如供緯張力增加、水壓、水量增加、主副壓力增加等。(七)經緯紗的收縮率S1及S2和經緯紗捲曲率C1及C2要分別清楚,尤其在彈性較大的經緯紗兩者差異很大。記住下列公式: S= ×100% C= ×100% 1+C
(八)織布機上常用到的計算鋼筘公式:筘號x(筘/2寸)= ×2 筘羽y(筘/寸)= ×1
(九)織布機上常用到的計算變換齒輪數: 緯密(根/寸)n2= × 穿筘幅(R/S)
(十)經緯用紗量之計算公式:單位:經緯密 n1 :根/寸胚布幅 :寸 訂貨長度 :公尺 經紗用紗量(kg)= 緯紗用紗量(公斤)、
織物規格
一、織物規格
包括紗線原料、支數、混合比、布幅、紗線細度、織物密度、織物組織結構。
1.紗線原料與混合比表示法
1)純紡紗:單一纖維製成的紗線,如純棉紗、純滌紗等。
2)混紡紗:由二種或二種以上不同纖維按一定比例混合紡制的紗線,如滌棉混紡紗,滌粘混紡紗等。
3)包芯紗:以一種長絲或纖維為芯,被另一種纖維包纏其表面形成的紗線,如純棉紗包纏滌長絲、純棉紗包纏彈力絲等。
4)長絲:有天然長絲及化纖長絲,如蠶絲、滌長絲等。
紗線代號表示:
經線T緯紗W
精梳紗J燒毛紗G
滌棉混紡T/C滌粘混紡T/R
棉麻混紡C/Ra棉維混紡C/V
毛滌混紡W/T
2.布幅:織物的緯向寬度
坯布幅=機上布幅-下機緯縮如119.5公分(47英寸)
成品布幅=坯布幅-印染整理緯向縮率如91.5公分(36英寸)
長度表示單位:公制(cm)英制英寸
3.紗線細度:
1)號數(定長制):單位長度(1000米)紗線在公定回潮率時的重量(克)(常以「Tex」表示)。
2)但尼爾(定長制):單位長度(9000米)的長絲在公定回潮率時的重量(克)(常以「d」表示)。
3)英制支數(定重製):單位重量(1磅)的紗線在公定回潮率時的長度為840碼的倍數。幾個840碼就是英制幾支紗。(常以Ne表示)。
4)公制支數(定重製):單位重量(每公斤)紗線在公定回潮率時的長度為千米的倍數。(常以Nm表示)。
5)純棉紗公英制支數的關系:
公制支數=1.715英制支數(英制支數的回潮率為9.89%)
英制支數=0.5831公制支數(公制支數的回潮率為8.5%)
6)純棉紗號數與支數的關系:
號數=583.1/英制支數或號數=1000/公制支數
7)滌棉紗公英制支數的關系:公制支數=1.7006英制支數(英制支數的回潮率為3.70%);英制支數=0.588公制支數(公制支數的回潮率為3.20%)。
8)滌棉紗號數與支數的關系:號數=588/英制支數或號數=1000/公制支數。
4.織物密度:單位長度內紗線的根數
經的密度:緯向單位長度內經紗根數(除布邊外)(公制用根/10cm,英制用根/英寸表示)。
緯向密度:經向單位長度內的緯紗根數(除布邊外)。
如523.5*283(根/10cm)或133*72(根/時)
表示紗支粗細單位的轉換
定長制計算公式:
(1)、旦尼爾(D) =g/L*9000 其中g為絲線的重量(克),L為絲線的長度(米)
(2)、特克斯(號數)[tex(H)]: tex=g/L*1000 其中g為紗(或絲)的重量(克),L為紗(或絲)的長度(米
(3)、分特克斯(dtex): dtex=g/L*9000 其中g為絲線的重量(克),L為絲線的長度(米)
定重製計算公式:
(1)、公制支數(N):N=L/G 其中G為紗(或絲)的重量(克),L為紗(或絲)的長度(米)
(2)、英制支數(S):S=L/(G*840) 其中G為絲線的重量(磅),L為絲線的長度(碼)
2、選擇換算公式:
(1)、公制支數(N)與旦尼爾(D)的換算公式:D=9000/N
(2)、英制支數(S)與旦尼爾(D)的換算公式:D=5315/S
(3)、分特克斯(dtex)與特克斯(tex)的換算公式:1tex=10dtex
(4)、特克斯(tex)與旦尼爾(D)的換算公式:tex=D/9
(5)、特克斯(tex)與英制支數(S)的換算公式:tex=K/S K值:純棉紗K=583.1 純化纖K=590.5 滌棉紗K=587.6 棉粘紗(75:25)K=584.8 維棉紗(50:50)K=587.0
(6)、特克斯(tex)與公制數(N)的換算公式:tex=1000/N
(7)、分特克斯(dtex)與旦尼爾(D)的換算公式:dtex=10D/9
(8)、分特克斯(dtex)與英制支數(S)的換算公式:dtex=10K/S K值:純棉紗K=583.1 純化纖K=590.5 滌棉紗K=587.6 棉粘紗(75:25)K=584.8 維棉紗(50:50)K=587.0
(9)、分特克斯(dtex)與公制支數(N)的換算公式:dtex=10000/N
(10)、公制厘米(cm)與英制英寸(inch)的換算公式:1inch=2.54cm
(11)、公制米(M)與英制碼(yd)的換算公式:1碼=0.9144米
(12)、綢緞平方米克重(g/m2)與姆米(m/m)的換算公式:1m/m=4.3056g/m2
(13)、綢緞的實際重量與磅重的換算公式:
磅重(lb)=每米綢重(g/m)*0.9144(m/yd)*50(yd)/453.6(g/yd)
斜紋布 T/C 65/35 14*14 80*52的克重是多少?
1. 將一英寸的經緯密化成10厘米的經緯密。
3.937 x 80=315 3.937 x 52=205
2. 588 / 14 =42 (588除以支數化成號數。588是T/C 65/35 時的常數,若混紡比不同,常數也不同)
3. 315 x42 /100=132.3 205x42/100=86 132.+86=218
( 除以100 將厘米化成米)
請教一下,3.937是定數嗎?
那T/C 80/20 時的常數又是什麼呢?
3.937=10/2.54
T/C 80/20 是 589
這里的密度是指成布經緯紗支密度,即使是計算坯布的克重也是欠妥的,沒有考慮進去織縮率。
牛仔布經紗緯紗用量計算公式
經紗是10支和6支,比例是3比1,總頭份是4850,哪位能教我一下用量演算法,
百米用經紗=經密/支數*門幅*0.0065
百米用緯紗=緯密/支數*門幅*0.0065
百米用經紗=(經紗號數*總經根數/(1-經縮率))/10000*1.01
百米用緯紗=緯紗號數*緯密*3.937*(筘幅+回絲)/100000*1.003
經紗百米用紗量計算:
=0.06×總經根數/經紗支數×(1-織縮)%×(1-預縮)%×A布率%
a經紗用量=號數×總經根數/(1-經織縮率)×1/(1-預縮縮率)×1/10000×(1-回絲率)(公斤/百米)
=總經/840/支數×(1+織縮)×(1+回絲率)/(1-預縮縮率) (磅/碼)
b緯紗用量=緯密/10×號數×總經/(筘號×2)×2.54×1/10000×(1-回絲率)×1/(1-預縮縮率) (公斤/百米)
=總經/筘號/2/840/支數×緯密×(1+回絲率)/(1-預縮縮率) (磅/碼)
--------
以上是百米用紗量的計算,然後乘以紗線的單價就得到了牛仔布的原料成本。
後整理程序,比如絲光,定型,塗層,都是固定的每米加上多少錢。
每個公司都有固定的管理成本和利潤規劃需要加上去,就是牛仔布的出廠價格了。
具體的肯定不能多少的,希望樓主明白。
❸ 怎麼計算每平方米的克重是多少
每平米克重=總重/總面積。
具體計算:
每一節的面積=0.1*0.2=0.02平方米。
每一節的重量=110/200=0.55克。
每平方米的重量=0.55/0.02=27.5克 。
就等於110/200/(0.1*0.2)。
衣物克重:
克重越高的面料,質量越好,價格越昂貴;相反,低克重的面料,價格低廉,質量也會差一些。紡織絲綢產品評價常用單位,是每平方米織物的重量,單位是「克/平方米」(g/m2),縮寫為FAW。
面料的克重一般為平方米面料重量的克數,克重是針織面料的一個重要的技術指標,粗紡毛呢通常也把克重作為重要的技術指標。牛仔面料的克重一般用「盎司(OZ)」來表達,即每平方碼面料重量的盎司數,如7盎司、12盎司牛仔布等;紡織品評價常用單位。
絲綢面料常用「姆米(m/m)=2.5/0.58064=4.3056克/平方米」表示重量/單位。紗線則以支數和號數表示重量(長度)/單位。
(3)經紗的演算法擴展閱讀:
克重演算法(經紗)
1平方米經紗克重為:Ax100xB/9000x(1+2%)
A為化纖布經向的密度(每1厘米經紗的根數,用緯密鏡可測出)
100是1米為100厘米
B為經紗的粗細,單位為D (是化纖紗的國際單位,可以原料盒上找到或用儀器測出,還有另一種單位分特,下回分解,
9000為將B轉算為克得的基數)
1平方米緯紗克重為:Cx100xE/9000x(1+2%)
C為化纖布經向的密度
E為緯紗的粗細,單位為D(是化纖紗的國際單位,可以原料 盒上找到或用儀器測出,還有另一種單位分特,下回分解)
化纖布每平方米的克重為[Ax100xB/9000+Cx100xE/9000]x(1+2%)
一磅(指454克)重的棉紗或其他紗),長度為840碼(0.9144碼/米)時,紗的細度為一支。如果一磅紗,其長度是10×840碼,其細度是10支。
也可以用:切出100平方厘米大小的試樣,然後用精度為0.01克的天平稱出重量,乘以100就是織物的每平方米的克重。
"百米用紗量=(經密/經紗支數+緯密/緯紗支數)*門幅*系數這個公式適用於快速計算,一般估算。系數根據不同原料而分,如果是棉:系數為0.064--0.068"。
❹ 牛仔布經紗緯紗用量計算公式
向您推薦一本書《棉紡織計算》,那裡的例子通俗易懂。簡單說經密是一平方英寸里經紗的數。門幅是幅寬是47英寸,還是67英寸。號數及支數是表示紗的粗細的。 經緯是用專門的紡織的放大鏡去測量出來的,或者是應客戶的要求設計的,這個不用另外計算。號數也是這樣,這是紡織里最基本的問題了。
❺ 如何算出總經根數緯密還有經紗和緯紗的支數望能夠詳細講解,謝謝!
用黑筆抹黑一毫米的范圍,然後把這一毫米的經紗或者緯紗數清楚,就好計算了。有經驗的人員可以通過放大鏡數清楚。
❻ 如何計算經緯紗的用量
1. 經紗用量
⑴漿紗用量(kg/M)=頭份*1.012*0.49/(840*支數)
如:漿染7S紗,頭份4200,紗長為13500米,總用紗量為4781.7kg,單位用紗量:0.3542kg/M。
⑵坯布經向織縮率:根據品種和緯紗不同,織縮率相差較大。一般如下數據計算:緯向彈力紗織縮8-9%,純棉紗11-13%,但也有些緯紗粗或復合組織,織縮率高達15-17%。如:10*200D+40D漿紗長15000米,交織布廠織造,織縮約為9%,則應交回坯布:15000*91%=13650米。
⑶成品布縮率:將坯布送後整廠做預縮,要求出來的成品布余縮率在3%以下,一般後整加工率預縮率在11-12%,如上述10*200D+40D2/1→13650米坯布,經後整預縮後,成品布長為:13650*89%=12148.5米。為防後整廠留布,除布長核對外,還要核對交布時的匹數。
綜上所述,如全面核算成品布用紗量則為:
頭份*1.012*0.49/(840*支數*0.91*0.89)
其中:0.91為(1-坯布織縮率9%)0.89為(1-後整預縮率11%)
2. 緯紗用紗量
坯布緯紗用紗量(kg/M)=70*緯密*0.49/(840*紗支)
如緯紗為7S,坯緯為40根,則用紗量為:70*40*0.49(840*7)=0.2333 kg/M
成品布緯紗用量=坯布用紗量/(1-後整預縮率)=0.2333/(1-12%)=0.265 kg/M
❼ 一平方米經紗乾重計算方法
B.1.6經紗總伸長率、經紗總飛花率以及經紗織縮率是計算一平方米織物重量 的依據,不是規定指標。 B.2常用織物一平方米無漿乾重快速計算方法
❽ 布料的克重演算法是什麼
面料克重一般指平方米克重,最常用的用克重測試器,一切就是10平方厘米,用天平稱完,得到的克數乘以1000,就是克重。
針織面料算克重:
就是面料長度1米*寬度1米的重量,如果手上沒有那麼大片的面料的話,可以稱0.5米*0.5米的克重,然後再換算成為平方米的重量即可。
克重:紡織絲綢產品評價常用單位,是每平方米織物的重量,單位是「克/平方米」(g/m2),縮寫為FAW。
要計算首先要弄清兩個公式:
1、紗支(英支)也就是我們通常用S表示的,與旦尼爾(用D表示)的換算公式:S=5315/D
2、旦尼爾數表示9000米紗線的克數,比如我們經常說的100D就表示9000米紗線的重量為100克。
知道這兩點,理解公式就很容易了。
舉例:40S*40S/133*7263",133*72表示的就是每英寸經紗和緯紗的根數,63"表示面料的門幅為63英寸。
計算公式:
每米經紗用量:133×63×(5315÷40)÷9000×1.1(織縮)=136克,其中織縮根據緯紗粗細及密度不同而有差別,緯紗越粗、越密,織縮也越高。
每米緯紗用理:72×63×(5315÷40)÷9000=70克
然後再用每米用紗量乘以紗價,比如40S的精梳紗是25元/公斤,則該面料紗的成本為(136+70)÷1000×25=5.15元
然後再加上織造費用,一般箭桿機是3分一緯,即:72*0.03=2.16元
該面料的總價則為:5.15+2.16=7.31,其中有的地方就可以四捨五入了。
梭織彈力布克重及價格的計算方法
大家先看一下,緯彈布的原理與此相同。
一般彈力面料坯布做到72",染色成品門幅僅有48"/50"。一般坯布上機門幅與成品門幅比例在:1.44~1.48:1,具體要看織物是平紋、斜紋還是緞紋。也有廠家為了偷工減料故意將上機門幅減少的。
舉例說明:40S*40S+40D/133*7248"/50",此為成品的門幅和經緯密,坯布門幅則要做到72"。
每米經紗用量:133(成品經密)×50(成品門幅)×(5315÷40)÷9000×1.1=108克
每米緯紗用量:72(緯密)×72(門幅)×(5315÷40)÷9000*1.1=84克
72(緯密)×72(門幅)×12(旦數)÷9000=7克,註:40D的氨綸一般換算成12D,70D的氨綸一般換算成25D
每米緯紗用量為:84+7=91克
❾ 紡織業中,紗線的百米克重和支數關系是什麼
一克棉紗能拉出多少米就多少紗支,比如拉60米就是60S
❿ 織帶經紗,緯紗克重幾怎麼計算的
一般可採用稱稱的方法來計算,取單位長度的織帶拆散後分別稱取其重量即可計算出克重。
推薦《織帶報價系統V3》與《織帶采購系統》,都可很方便而精確的計算出克重與采購量,讓您省心省力省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