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名詞解釋重演算法

名詞解釋重演算法

發布時間:2022-05-23 05:43:12

Ⅰ 名詞解釋——演算法的復雜性

演算法的復雜性是演算法效率的度量,是評價演算法優劣的重要依據。一個演算法的復雜性的高低體現在運行該演算法所需要的計算機資源的多少上面,所需的資源越多,我們就說該演算法的復雜性越高;反之,所需的資源越低,則該演算法的復雜性越低。

Ⅱ 信息安全高手進 解釋幾個名詞解釋

1.加密演算法:數據加密的基本過程就是對原來為明文的文件或數據按某種演算法進行處理,使其成為不可讀的一段代碼,通常稱為「密文」,使其只能在輸入相應的密鑰之後才能顯示出本來內容,通過這樣的途徑來達到保護數據不被非法人竊取、閱讀的目的。
加密技術通常分為兩大類:「對稱式」和「非對稱式」。
2.對稱式加密就是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個密鑰,通常稱之為「Session Key 」這種加密技術目前被廣泛採用,如美國政府所採用的DES加密標准就是一種典型的「對稱式」加密法,它的Session Key長度為56Bits。
3.拒絕服務攻擊:拒絕服務攻擊即攻擊者想辦法讓目標機器停止提供服務或資源訪問,是黑客常用的攻擊手段之一。這些資源包括磁碟空間、內存、進程甚至網路帶寬,從而阻止正常用戶的訪問。其實對網路帶寬進行的消耗性攻擊只是拒絕服務攻擊的一小部分,只要能夠對目標造成麻煩,使某些服務被暫停甚至主機死機,都屬於拒絕服務攻擊。拒絕服務攻擊問題也一直得不到合理的解決,究其原因是因為這是由於網路協議本身的安全缺陷造成的,從而拒絕服務攻擊也成為了攻擊者的終極手法。攻擊者進行拒絕服務攻擊,實際上讓伺服器實現兩種效果:一是迫使伺服器的緩沖區滿,不接收新的請求;二是使用IP欺騙,迫使伺服器把合法用戶的連接復位,影響合法用戶的連接。
4.安全資料庫:我們所說的安全資料庫通常是指在具有關系型資料庫一般功能的基礎上,提高資料庫安全性,達到美國TCSEC和TDI的B1(安全標記保護)級標准,或中國國家標准《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劃分准則》的第三級(安全標記保護級)以上安全標準的資料庫管理系統。
資料庫的安全性包括: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資料庫在三個層次上,客戶機 /伺服器通過開放的網路環境,跨不同硬體和軟體平台通信,資料庫安全問題在這個環境下變得更加復雜。管理分布或聯邦資料庫環境,每個結點伺服器還能自治實行集中式安全管理和訪問控制,對自己創建的用戶、規則、客體進行安全管理。如由 DBA或安全管理員執行本部門、本地區、或整體的安全策略,授權特定的管理員管理各組應用程序、用戶、規則和資料庫。因此訪問控制和安全管理尤為重要。安全資料庫是指資料庫管理系統必須允許系統管理員有效地管理資料庫管理系統和它的安全,並且只有被授權的管理員才可以使用這些安全功能和設備。資料庫管理系統保護的資源包括資料庫管理系統存儲、處理或傳送的信息。資料庫管理系統阻止對信息的未授權訪問,以防止信息的泄漏、修改和破壞。
5.證書管理機構——CA:CA是PKI系統中通信雙方都信任的實體,被稱為可信第三方(Trusted Third Party,簡稱TTP)。CA作為可信第三方的重要條件之一就是CA的行為具有非否認性。作為第三方而不是簡單的上級,就必須能讓信任者有追究自己責任的能力。CA通過證書證實他人的公鑰信息,證書上有CA的簽名。用戶如果因為信任證書而導致了損失,證書可以作為有效的證據用於追究CA的法律責任。正是因為CA願意給出承擔責任的承諾,所以也被稱為可信第三方。在很多情況下,CA與用戶是相互獨立的實體,CA作為服務提供方,有可能因為服務質量問題(例如,發布的公鑰數據有錯誤)而給用戶帶來損失。證書中綁定了公鑰數據、和相應私鑰擁有者的身份信息,並帶有CA的數字簽名。證書中也包含了CA的名稱(圖中為LOIS CA),以便於依賴方找到CA的公鑰、驗證證書上的數字簽名。
6.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 即"公鑰基礎設施",是一種遵循既定標準的密鑰管理平台,它能夠為所有網路應用提供加密和數字簽名等密碼服務及所必需的密鑰和證書管理體系,簡單來說,PKI就是利用公鑰理論和技術建立的提供安全服務的基礎設施。PKI技術是信息安全技術的核心,也是電子商務的關鍵和基礎技術。

Ⅲ 名詞解釋 演算法

演算法(Algorithm)是指解題方案的准確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清晰指令,演算法代表著用系統的方法描述解決問題的策略機制。也就是說,能夠對一定規范的輸入,在有限時間內獲得所要求的輸出。如果一個演算法有缺陷,或不適合於某個問題,執行這個演算法將不會解決這個問題。不同的演算法可能用不同的時間、空間或效率來完成同樣的任務。一個演算法的優劣可以用空間復雜度與時間復雜度來衡量。

Ⅳ 計算機中的一些名詞解釋

1.CRC就是塊數據的計算值,它的全稱是「Cyclic Rendancy Check」,中文名是「循環冗餘碼」,「CRC校驗」就是「循環冗餘校驗」。
2.存儲系統
存儲系統

memory system

計算機中由存放程序和數據的各種存儲設備、控制部件及管理信息調度的設備(硬體)和演算法(軟體)所組成的系統。計算機的主存儲器不能同時滿足存取速度快、存儲容量大和成本低的要求,在計算機中必須有速度由慢到快、容量由大到小的多級層次存儲器,以最優的控制調度演算法和合理的成本,構成具有性能可接受的存儲系統。

3.顯存
1、顯存的種類:

顯存的種類有EDORAM、MDRAM、SDRAM、SGRAM、VRAM、WRAM、DDR等許多種。EDO顯存曾用在Voodoo、Voodoo 2等顯卡上,但目前已銷聲匿跡。SGRAM顯存支持塊寫和掩碼,可以看作是SDRAM的加強版,曾流行一時,但由於價格較SDRAM稍高,現在也已甚少採用。目前顯卡上被廣泛使用的顯存就是SDRAM和DDR SDRAM了。SDRAM可以與CPU同步工作,無等待周期,減少數據傳輸延遲。優點是價格低廉,在中低端顯卡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DDR是Double Data Rate是縮寫,它是現有的SDRAM內存的一種進化。在設計和操作上,與SDRAM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DDR在時鍾周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能傳輸數據,而SDRAM則只可在上升沿傳輸數據,所以DDR的帶寬是SDRAM的兩倍,而DDR比SDRAM的數據傳輸率也快一倍。如果SDRAM內存的頻率是133MHz,則DDR內存的頻率是266MHz,因此在中高檔顯卡上應用廣泛。

2、顯存的容量:

顯存與系統內存一樣,也是多多益善。顯存越大,可以儲存的圖像數據就越多,支持的解析度與顏色數也就越高。以下計算顯存容量與解析度關系的公式:

所需顯存=圖形解析度×色彩精度/8

例如要上16bit真彩的1024×768,則需要1024×768×16/8=1.6M,即2M顯存。

對於三維圖形,由於需要同時對Front buffer、Back buffer和Z buffer進行處理,因此公式為:所需顯存(幀存)=圖形解析度×3×色彩精度/8

例如一幀16bit、1024×768的三維場景,所需的幀緩存為1024×768×3×16bit/8=4.71M,即需要8M顯存。

3、顯存的數據位數與帶寬:

數據位數指的是在一個時鍾周期之內能傳送的bit數,它是決定顯存帶寬的重要因素,與顯卡性能息息相關。當顯存種類相同並且工作頻率相同時,數據位數越大,它的性能就越高。

顯存帶寬的計算方法是:運行頻率×數據帶寬/8。以目前的GeForce3顯卡為例,其顯存系統帶寬=230MHz×2(因為使用了DDR顯存,所以乘以2)×128/8=7.36GB。

數據位數是顯存也是顯卡的一個很重要的參數。在顯卡工作過程中,Z緩沖器、幀緩沖器和紋理緩沖器都會大幅佔用顯存帶寬資源。帶寬是3D晶元與本地存儲器傳輸的數據量標准,這時候顯存的容量並不重要,也不會影響到帶寬,相同顯存帶寬的顯卡採用64MB和32MB顯存在性能上區別不大。因為這時候系統的瓶頸在顯存帶寬上,當碰到大量像素渲染工作時,顯存帶寬不足會造成數據傳輸堵塞,導致顯示晶元等待而影響到速度。目前顯存主要分為64位和128位,在相同的工作頻率下,64位顯存的帶寬只有128位顯存的一半。這也就是為什麼Geforce2 MX200(64位SDR)的性能遠遠不如Geforce2 MX400(128位SDR)的原因了。

4、顯存的速度:

顯存的速度一般以ns為單位。常見的顯存有7ns、6ns、5.5ns、5ns、4ns甚至3.8ns的顯存。其對應的額定工作頻率分別是143MHz、166MHz、183MHz、200MHz和250MHz。額定工作頻率=1/顯存速度。當然,對於一些質量較好的顯存來說,顯存的實際最大工作頻率是有一定的餘量的。顯存的超頻就是基於這一原理,列如將額定頻率為6ns的顯存超至190MHz的運行頻率。

這里還要說一說顯存的實際運行頻率和等效工作頻率。DDR顯存因為能在時鍾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能傳送數據,因此,在相同的時鍾頻率和數據位寬度的情況下顯存帶寬是普通SDRAM的兩倍。換句話說,在顯存速度相同的情況下,DDR顯存的實際工作頻率是普通SDRAM顯存的2倍。同樣,DDR顯存達到的帶寬也是普通SDRAM顯存的2倍。例如,5ns的SDRAM顯存的工作頻率為200MHZ,而5ns的DDR顯存的等效工作頻率就是400MHZ。

但要明白的是顯卡製造時,廠商設定了顯存實際工作頻率,而實際工作頻率不一定等於顯存最大頻率。此類情況現在較為常見,如顯存最大能工作在650 MHz,而製造時顯卡工作頻率被設定為550 MHz,此時顯存就存在一定的超頻空間。這也就是目前廠商慣用的方法,顯卡以超頻為賣點。

此外,用於顯卡的顯存,雖然和主板用的內存同樣叫DDR、DDR2甚至DDR3,但是由於規范參數差異較大,不能通用,因此也可以稱顯存為GDDR、GDDR2、GDDR3。

4.中斷向量
斷向量與中斷向量表
在中斷源識別方法時提到:早期的微機系統中將由硬體產生的中斷標識碼
(中斷源的識別標志,可用來形成相應的中斷服務程序的入口地址或存放中斷服務程序的首地址)稱為中斷向量。在Pc/AT中也用到這個名稱,但含義有所不同。在Pc/AT機中,中斷向量是指中斷服務程序的入口地址,包括段地址CS和段內偏移 量IP共4個位元組。在PC/AT中,規定內存儲器的最低1 KB用來存放中斷向量(共256個),稱這一片內存區為中斷向量表,如圖所示。
在Pc/AT中由硬體產生的中斷標識碼被稱為中斷類型號(當然,中斷類型號還有其他的產生方法,如指令中直接給出、CPU自動形成等),即在中斷響應期間8259A產生的是當前請求中斷的最高優先順序的中斷源的中斷類型號。中斷類型號和中斷向量之間有下面的關系:
中斷類型號×4=存放中斷向量的首地址
有了存放中斷向量的首地址,從該地址開始的4個存儲單元中取出的就是中斷服務程序的入口

7.磁軌密度
磁軌密度(TrackDensity),碟片同心圓半徑區域,每英寸所含的磁軌數

Ⅳ 復演算法的名詞解釋

復演算法是指以重復計算會計資料的有關數字為手段,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工作質量的一種查帳方法,又稱「驗演算法」或「核實法」。

Ⅵ 統計學常考的名詞解釋和簡答有哪些

1、統計學:是運用數理統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預防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中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門應用科學。具體地講,是按照設計方案去收集、整理、分析數據,並對數據結果進行解釋,從而做出比較正確的結論。

2、總體:是根據研究目的確定同質的所有觀察單位某種變數的集合。

3、變異:同一性質的事物,其觀察值(變數值)之間的差異。

4、抽樣研究:從所研究的總體中隨機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樣本進行研究,用樣本指標推論總體,最終達到了解總體的目的。這種用樣本指標推論總體參數的方法稱為抽樣研究。

5、統計描述:用統計圖表或計算統計指標的方法表達一個特定群體的某種現象或特徵。

6、統計推斷:根據樣本資料的特性對總體的特性作估計或推論的方法稱統計推斷,常用方法是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

7、概率:是指某事件出現可能性大小的度量,以符號P表示。

8、醫學參考值范圍:參考值范圍又稱正常值范圍。醫學上常把包括絕大多數人某項指標的數值范圍稱為該指標的參考值范圍。

9、正態分布規律:實際工作中,經常需要了解正態曲線下橫軸上的一定區域的面積占總面積的百分數,用以估計該區間的觀察例數占總例數的百分數,或變數值落在該區間的頻數或概率。

10、可比性:是指對研究結果有影響的非處理因素在各處理組之間盡可能相 同或相近。

11、動態數列:是一系列按時間順序排列起來的統計指標,包括絕對數、相對數或平均數,用以說明事物在時間上的變化和發展趨勢。

12、抽樣誤差:在同一總體中隨機抽取樣本含量相同的若干樣本時,樣本指標之間的差異以及樣本指標與總體指標的差異。

13、標准誤:表示樣本均數間變異程度。

14、率的抽樣誤差:抽樣過程中產生的同一總體中均數之間的差異稱為均數的抽樣誤差,率之間的差異稱為率的抽樣誤差。

15、參數估計:是指用樣本指標(稱為統計量)估計總體指標(稱為參數)。

16、可信區間:總體參數的所在范圍通常稱為參數的可信區間或置信區間,即該區間以一定的概率(如95%或99%)包含總體參數。

17、I型錯誤:拒絕了實際撒謊能夠成立的H0,這類「棄真」的錯誤稱為I型錯誤。

18、II型錯誤:接受了實際撒謊能夠不成立的H0,這類「存偽」的錯誤稱為II型錯誤。

19、檢驗效能:1-b稱為檢驗效能又稱為把握度。它的含義是:當兩總體確實有差別時,按規定的檢驗水準a,能夠發現兩總體間差別的能力。

20、四格表資料:兩個樣本率的資料又稱為四格表資料,在四格表資料中兩個樣本的實際發生頻數和實際未發生頻數為基本數據,其他數據均可由這四個基本數據推算出來。

21、列聯表資料:對同一樣本資料按其兩個無序分類變數(行變數和列變數)歸納成雙向交叉排列的統計表,其行變數可分為R類,列變數可分為C類,這種表稱為R*C列聯表。

22、參數檢驗:是一種要求樣本來自總體分布型是已知的(如正態分布),在這種假設的基礎上,對總體參數(如總體均數)進行統計推斷的假設檢驗。

23、非參數檢驗:是一種不依賴總體分布類型,也不對總體參數(如總體均數)進行統計推斷的假設檢驗。

24、秩次:即通常意義上的序號,實際上就是將觀察值按順序由小到大排列,並用序號代替了變數值本身。

25、直線相關系數:它是說明具有直線關系的兩個變數間,相關關系的密切程度與相關方向的統計指標。相關系數沒有單位,取值范圍是-1〈=r〈=1,r的絕對值越大表明兩變數的關系越密切。

26、完全負相關:這是一種極為特殊的負相關關系,從散點圖上可以看出,由x與y構成的散點完全分布在一條直線上,x增加,y相應減少,算得的相關系數r=-1。

27、正相關:它是說明具有直線關系的兩個變數間,存在有正的相關方向,即當x增加時,y有相應增大的趨勢,所算得的相關系數r為正值。

28、等級相關:是對等級數據作相關分析,它又稱為秩相關,是一種非參數統計方法。

29、評價:是通過對某些標准來判斷觀測結果,並賦予這種結果以一定的意義和價值的過程。

30、綜合評價:是指人們根據不同的評價目的,選擇相應的評價形式,據此選擇多個因素或指標,並通過一定的數學模型,將多個評價因素或指標轉化為能反映評價對象總體特徵的信息。

31、優序法:為了比較某幾個事物或方案的優劣,在選定各項評價指標後,將待評價的對象或方案就各項評價指標的測量值大小分別排列,並分別對各序號(等級)以相應的評分值即優序數,然後綜合諸評價指標,分別計算評價對象的總賦優序數,並按總賦優序大小評定其優順序的方法即優序法。

32、Topsis:Topsis法常用於系統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標決策分析,此外,也可用於效益評價、衛生決策和衛生事業管理等多領域。

33、根本死因:WHO規定,根本死因是指:「(a)引起直接導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態事件的那些疾病或損傷,或者(b)造成致命損傷的事故或暴力的情況。」

34、衛生服務需要:是指人們因疾病影響健康,引起人體正常活動的障礙,實際應當接受各種衛生服務的需要(如預防保健、治療、康復)。

35、衛生服務調查統計:是衛生統計的主要內容之一,衛生服務調查統計是從衛生服務資料的設計、收集、整理、分析的角度,來闡述衛生服務研究的特點、研究方法和注意事項,以便使衛生服務研究服務更具有科學性。

36、衛生服務調查:是指對衛生服務狀況、人群健康的危險因素、人群衛生服務的需求和利用、衛生服務資源的分配和利用所進行的一種社會調查。

37、統計表:是以表格的形式列出統計指標,它是對資料進行統計描述時的一種常用手段。

38、統計圖:是以各種幾何圖形(如點、線、面或立體)顯示數據的大小、升降、分布以及關系等,它也是對資料進行統計描述時的一種常用手段。

39、均數的抽樣誤差:統計學上,對於抽樣過程中產生的同一總體中均數之間的差異稱為均數的抽樣誤差。

統計學概述
統計學是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主要通過利用概率論建立數學模型,收集所觀察系統的數據,進行量化的分析、總結,並進而進行推斷和預測,為相關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它被廣泛的應用在各門學科之上,從物理和社會科學到人文科學,甚至被用來工商業及政府的情報決策之上。
統計學主要又分為描述統計學和推斷統計學。給定一組數據,統計學可以摘要並且描述這份數據,這個用法稱作為描述統計學。另外,觀察者以數據的形態建立出一個用以解釋其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的數學模型,以之來推論研究中的步驟及母體,這種用法被稱做推論統計學。這兩種用法都可以被稱作為應用統計學。另外也有一個叫做數理統計學的學科專門用來討論這門科目背後的理論基礎。
[編輯本段]統計學的發展歷程
統計學的英文statistics最早是源於現代拉丁文statisticum collegium (國會)以及義大利文 statista (國民或政治家)。 德文Statistik,最早是由Gottfried Achenwall(1749)所使用,代表對國家的資料進行分析的學問,也就是「研究國家的科學」。在十九世紀統計學在廣泛的數據以及資料中探究其意義,並且由John Sinclair引進到英語世界。
統計學是一門很古老的科學,一般認為其學理研究始於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時代,迄今已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它起源於研究社會經濟問題,在兩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統計學至少經歷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數」和「統計分析科學」三個發展階段。所謂「數理統計」並非獨立於統計學的新學科,確切地說它是統計學在第三個發展階段所形成的所有收集和分析數據的新方法的一個綜合性名詞。概率論是數理統計方法的理論基礎,但是它不屬於統計學的范疇,而屬於數學的范疇。
統計學的發展過程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稱之為「城邦政情」(Matters of state)階段
「城邦政情」階段始於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撰寫「城邦政情」或「城邦紀要」。他一共撰寫了一百五十餘種紀要,其內容包括各城邦的歷史,行政,科學,藝術,人口,資源和財富等社會和經濟情況的比較,分析,具有社會科學特點。「城邦政情」式的統計研究延續了一兩千年,直至十七世紀中葉才逐漸被「政治算數」這個名詞所替代,並且很快被演化為「統計學」(Statistics)。統計學依然保留了城邦(state)這個詞根。
第二階段稱之為「政治算數」(Politcal arthmetic)階段
與「城邦政情」階段沒有很明顯的分界點,本質的差別也不大。
「政治算數」的特點是統計方法與數學計算和推理方法開始結合。分析社會經濟問題的方式更加註重運用定量分析方法。
1690年英國威廉·配弟出版 (政治算數)一書作為這個階段的起始標志.
威廉·配弟用數字,重量和尺度將社會經濟現象數量化的方法是近代統計學的重要特徵。因此,威廉?配弟的(政治算數)被後來的學者評價為近代統計學的來源,威廉?配弟本人也被評價為近代統計學之父。
配弟在書中使用的數字有三類:
第一類是對社會經濟現象進行統計調查和經驗觀察得到的數字.因為受歷史條件的限制,書中通過嚴格的統計調查得到的數據少,根據經驗得出的數字多;
第二類是運用某種數學方法推算出來的數字。其推算方法可分為三種:
「(1)以已知數或已知量為基礎,循著某種具體關系進行推算的方法;
(2)通過運用數字的理論性推理來進行推算的方法;
(3)以平均數為基礎進行推算的方法」;
第三類是為了進行理論性推理而採用的例示性的數字.配弟把這種運用數字和符號進行的推理稱之為「代數的演算法」。從配弟使用數據的方法看,「政治算數」階段的統計學已經比較明顯地體現了「收集和分析數據的科學和藝術」特點,統計實證方法和理論分析方法渾然一體,這種方法即使是現代統計學也依然繼承。
第三階段稱之為「統計分析科學」(Science of statistical analysis)階段
在「政治算數」階段出現的統計與數學的結合趨勢逐漸發展形成了「統計分析科學」。
十九世紀末,歐洲大學開設的「國情紀要」或「政治算數」等課程名稱逐漸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統計分析科學」課程.當時的「統計分析科學」課程的內容仍然是分析研究社會經濟問題。
「統計分析科學」課程的出現是現代統計發展階段的開端. 1908年,「學生」氏(William Sleey Gosset的筆名Student)發表了關於t分布的論文,這是一篇在統計學發展史上劃時代的文章。它創立了小樣本代替大樣本的方法,開創了統計學的新紀元。
現代統計學的代表人物首推比利時統計學家奎特萊(Adolphe Quelet),他將統計分析科學廣泛應用於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領域,因為他深信統計學是可以用於研究任何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
現代統計學的理論基礎概率論始於研究賭博的機遇問題,大約開始於1477年。數學家為了解釋支配機遇的一般法則進行了長期的研究,逐漸形成了概率論理論框架。在概率論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到十九世紀初,數學家們逐漸建立了觀察誤差理論,正態分布理論和最小平方法則。於是,現代統計方法便有了比較堅實的理論基礎。

[編輯本段]統計學歷史中的學派
一、18-19世紀——統計學的創立和發展
德國的斯勒茲曾說過:「統計是動態的歷史,歷史是靜態的統計。」可見統計學的產生與發展是和生產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緊密相聯的。
(1)統計學的創立時期
統計學的萌芽產生在歐洲。17世紀中葉至18世紀中葉是統計學的創立時期。在這一時期,統計學理論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術派別,主要有國勢學派和政治算術學派。
1、國勢學派
國勢學派又稱記述學派,產生於17世紀的德國。由於該學派主要以文字記述國家的顯著事項,故稱記述學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海爾曼·康令和阿亨華爾。康令第一個在德國黑爾姆斯太特大學以「國勢學」為題講授政治活動家應具備的知識。阿亨華爾在格丁根大學開設「國家學」課程,其主要著作是《近代歐洲各國國勢學綱要》,書中講述「一國或多數國家的顯著事項」,主要用對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解國家組織、領土、人口、資源財富和國情國力,比較了各國實力的強弱,為德國的君主政體服務。因在外文中「國勢」與「統計」詞義相通,後來正式命名為「統計學」。該學派在進行國勢比較分析中,偏重事物性質的解釋,而不注重數量對比和數量計算,但卻為統計學的發展奠定了經濟理論基礎。但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事物量的計算和分析顯得越來越重要,該學派後來發生了分裂,分化為圖表學派和比較學派。
2、政治算術學派
政治算術學派產生於19世紀中葉的英國,創始人是威廉·配第(1623-1687),其代表作是他於1676年完成的《政治算術》一書。這里的「政治」是指政治經濟學,「算術」是指統計方法。在這部書中,他利用實際資料,運用數字、重量和尺度等統計方法對英國、法國和荷蘭三國的國情國力,作了系統的數量對比分析,從而為統計學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方法論基礎。因此馬克思說:「威廉·佩第——政治經濟學之父,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統計學的創始人。」
政治算術學派的另一個代表人物是約翰·格朗特(1620-1674)。他以1604年倫敦教會每周一次發表的「死亡公報」為研究資料,在 1662年發表了《關於死亡公報的自然和政治觀察》的論著。書中分析了60年來倫敦居民死亡的原因及人口變動的關系,首次提出通過大量觀察,可以發現新生兒性別比例具有穩定性和不同死因的比例等人口規律;並且第一次編制了「生命表」,對死亡率與人口壽命作了分析,從而引起了普遍的關注。他的研究清楚地表明了統計學作為國家管理工具的重要作用。
(2)統計學的發展時期
18世紀末至19世紀末是統計學的發展時期。在這時期,各種學派的學術觀點已經形成,並且形成了兩主要學派,即數理統計學派和社會統計學派。
1、數理統計學派
在18世紀,由於概率理論日益成熟,為統計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世紀中葉,把概率論引進統計學而形成數理學派。其奠基人是比利時的阿道夫·凱特勒(1796-1874),其主要著作有:《論人類》、《概率論書簡》、《社會制度》和《社會物理學》等。他主張用研究自然科學的方法研究社會現象,正式把古典概率論引進統計學,使統計學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由於歷史的局限性,凱特勒在研究過程中混淆了自然現象和本質區別,對犯罪、道德等社會問題,用研究自然現象的觀點和方法作出一些機械的、庸俗化的解釋。但是,他把概率論引入統計學,使統計學在「政治算術」所建立的「算術」方法的基礎上,在准確化道路上大大跨進了一步,為數理統計學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2、社會統計學派
社會統計學派產生於19世紀後半葉,創始人是德國經濟學家、統計學家克尼斯(1821-1889),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恩格爾(1821- 1896)、梅爾(1841-1925)等人。他們融合了國勢學派與政治算術學派的觀點,沿著凱特勒的「基本統計理論」向前發展,但在學科性質上認為統計學是一門社會科學,是研究社會現象變動原因和規律性的實質性科學,以此同數理統計學派通用方法相對立。社會統計學派在研究對象上認為統計學是研究體而不是個別現象,而且認為由於社會現象的復雜性和整體性,必須地總體進行大量觀察和分析,研究其內在聯系,才能揭示現象內在規律。這是社會統計學派的「實質性科學」的顯著特點。
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統計學提供更多的統計方法;社會科學本身也不斷地向細分化和定量化發展,也要求統計學能提供更有效的調查整理、分析資料的方法。因此,社會統計學派也日益重視方法論的研究,出現了從實質性方法論轉化的趨勢。但是,社會統計學派仍然強調在統計研究中必須以事物的質為前提和認識事物質的重要性,這同數理統計學派的計量不計質的方法論性質是有本質區別的。
二、20世紀——迅速發展的統計學
20世紀初以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統計學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由記述統計向推斷統計發展。記述統計是對所搜集的大量數據資料進行加工整理、綜合概括,通過圖示、列表和數字,如編制次數分布表、繪制直方圖、計算各種特徵數等,對資料進行分析和描述。而推斷統計,則是在搜集、整理觀測的樣本數據基礎上,對有關總體作出推斷。其特點是根據帶隨機性的觀測樣本數據以及問題的條件和假定(模型),而對未知事物作出的,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斷。目前,西方國家所指的科學統計方法,主要就是指推斷統計來說的。
2、由社會、經濟統計向多分支學科發展。在20世紀以前,統計學的領域主要是人口統計、生命統計、社會統計和經濟統計。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到今天,統計的范疇已覆蓋了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幾乎無所不包,成為通用的方法論科學。它被廣泛用於研究社會和自然界的各個方面,並發展成為有著許多分支學科的科學。
3、統計預測和決策科學的發展。傳統的統計是對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物進行統計,提供統計資料和數據。20世紀30年代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由於經濟、社會、軍事等方面的客觀需要,統計預測和統計決策科學有了很大發展,使統計走出了傳統的領域而被賦予新的意義和使命。
4、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與統計學的相互滲透和結合,使統計科學進一步得到發展和日趨完善。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在許多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等方面有著共同之處,三者從不同角度、側面提出了解決共同問題的方法和原則。三論的創立和發展,徹底改變了世界的科學圖景和科學家的思維方式,也使統計科學和統計工作從中吸取了營養,拓寬了視野,豐富了內容,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
5、計算技術和一系列新技術、新方法在統計領域不斷得到開發和應用。近幾十年間,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使統計數據的搜集、處理、分析、存貯、傳遞、印製等過程日益現代化,提高了統計工作的效能。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益擴大了傳統的和先進的統計技術的應用領域,促使統計科學和統計工作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如今,計算機科學已經成為統計科學不可分割組成部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統計理論和實踐深度和廣度方面也不斷發展。
6.統計在現代化管理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統計在現代化國家管理和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一切社會生活都離不開統計。英國統計學家哈斯利特說:「統計方法的應用是這樣普遍,在我們的生活和習慣中,統計的影響是這樣巨大,以致統計的重要性無論怎樣強調也不過分。」甚至有的科學有還把我們的時代叫做「統計時代」。顯然,20世紀統計科學的發展及其未來,已經被賦予了劃時代的意義。
[編輯本段]統計學現狀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統計學廣泛吸收和融合相關學科的新理論,不斷開發應用新技術和新方法,深化和豐富了統計學傳統領域的理論與方法,並拓展了新的領域。今天的統計學已展現出強有力的生命力。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實踐發展的需要對統計學提出了新的更多、更高的要求。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成長和不斷完善,統計學的潛在功能將得到更充分更完滿的開掘。
第一,對系統性及系統復雜性的認識為統計學的未來發展增加了新的思路。由於社會實踐廣度和深度迅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人們對客觀世界的系統性及系統的復雜性認識也更加全面和深入。隨著科學融合趨勢的興起,統計學的研究觸角已經向新的領域延伸,新興起了探索性數據的統計方法的研究。研究的領域向復雜客觀現象擴展。21世紀統計學研究的重點將由確定性現象和隨機現象轉移到對復雜現象的研究。如模糊現象、突變現象及混沌現象等新的領域。可以這樣說,復雜現象的研究給統計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
第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集成法將為統計分析方法的發展提供新的思想。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集成方法是錢學森教授於1990年提出的。這一方法的實質就是將科學理論、經驗知識和專家判斷相結合,提出經驗性的假設,再用經驗數據和資料以及模型對它的確實性進行檢測,經過定量計算及反復對比,最後形成結論。它是研究復雜系統的有效手段,而且在問題的研究過程中處處滲透著統計思想,為統計分析方法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維方式。
第三,統計科學與其他科學滲透將為統計學的應用開辟新的領域。現代科學發展已經出現了整體化趨勢,各門學科不斷融合,已經形成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由於事物之間具有的相互聯系性,各學科之間研究方法的滲透和轉移已成為現代科學發展的一大趨勢。許多學科取得的新的進展為其他學科發展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機遇。模糊論、突變論及其他新的邊緣學科的出現為統計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科學方法和思想。將一些尖端科學成果引入統計學,使統計學與其交互發展將成為未來統計學發展的趨勢。統計學也將會有一個令人振奮的前景。今天已經有一些先驅者開始將控制論、資訊理論、系統論以及圖論、混沌理論、模糊理論等方法和理論引入統計學,這些新的理論和方法的滲透必將會給統計學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統計學產生於應用,在應用過程中發展壯大。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學科相互融合趨勢的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統計學的應用領域、統計理論與分析方法也將不斷發展,在所有領域展現它的生命力和重要作用。
[編輯本段]學科分支
一些學科大量地利用了應用統計學,以至它們自己已經各自獨立成為一門學科。

Ⅶ 求教數據結構 名詞解釋

數據元素(Data Element):是數據的基本單位,由數據項組成。在不同的條件下,數據元素又可稱為元素、結點、頂點、記錄等。數據元素是用一組屬性描述定義、標識、表示和允許值的一個數據單元。

演算法(Algorithm)是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清晰指令,演算法代表著用系統的方法描述解決問題的策略機制。

堆棧其實是兩種數據結構。堆棧都是一種數據項按序排列的數據結構,只能在一端(稱為棧頂(top))對數據項進行插入和刪除。要點:堆:順序隨意棧:後進先出(Last-In/First-Out)

遍歷(Traversal)是指沿著某條搜索路線,依次對樹中每個結點均做一次且僅做一次訪問。訪問結點所做的操作依賴於具體的應用問 題。 遍歷是二叉樹上最重要的運算之一,是二叉樹上進行其它運算之基礎。

Ⅷ vb名詞解釋,演算法 急用

vb學的不好.而且都忘了
caption
:標題
label:
標簽控制項
enable:
激活(使它能夠正常使用)
tnt
不知道
abs
:
應該是絕對值函數
setfocus:
使目標獲得焦點
flag:
標記,標示
len:
好象是求字元串長度的函數吧
val
:(value,值)
by
val
是參數傳遞方式,按值傳遞.在這種方式下,當被調用的函數修改形式參數時,不改變實際參數
string:
字元串
ubound:
上界
%
表示整型的吧.
dim
c%
相當於
dim
c
as
integer

Ⅸ 《企業運營管理》名詞解釋(急)

1.流水線:流水線是在一定的線路上連續輸送貨物搬運機械,又稱輸送線或者輸送機。
2.生產與運作戰略:生產與運作戰略是企業總體戰略下的職能戰略,是在企業總體戰略框架下,按照所選定的目標市場和確定的競爭戰略,對企業經營領域的生產系統的建立和運行制定全局性的規劃,它根據企業各種資源要素和內部、外部環境的分析,構建和運行一個能使企業獲得競爭優勢、適應市場需求並不斷發展的生產與運作系統,保證企業總體戰略目標的實現。
3. 節拍:節拍是指在一個工作站上完成相鄰兩個產品的實際時間,又可稱之為產品間隔時間。
4.聚集效應:是指各種產業和經濟活動在空間上集中產生的經濟效果以及吸引經濟活動向一定地區靠近的向心力,是導致城市形成和不斷擴大的基本因素。
5. Johnson演算法:Johnson演算法適用於求All Pairs Shortest Path. Johnson演算法應用了重標號技術,先進行一次Bellman-Ford演算法,然後對原圖進行重標號,w'(i,j)=h[i]-h[j]+w(i,j)。然後對每個點進行一次Dijkstra,每次Dijkstra的復雜度為O(nlogn+m),於是演算法復雜度為O(n^2logn+m)。
6.生產系統的柔性:所謂柔性生產即通過系統結構、人員組織、運作方式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的改革,使生產系統能對市場需求變化作出快速的適應,同時消除冗餘無用的損耗,力求企業獲得更大的效益。
7.經濟訂貨批量:即Economic Order Quantity是固定訂貨批量模型的一種,可以用來確定企業一次訂貨(外購或自製)的數量。當企業按照經濟訂貨批量來訂貨時,可實現訂貨成本和儲存成本之和最小化。
8. 假定產品:是指按各種具體產品工作量比重構成的一種實際上不存在的產品,為結構與工藝差異大的產品假定的一個統一的計量單位,來核定企業的生產種具體產品的生產能力能力的方法。
9.精益生產:是通過系統結構、人員組織、運行方式和市場供求等方面的變革,使生產系統能很快適應用戶需求不斷變化,並能使生產過程中一切無用、多餘的東西被精簡,最終達到包括市場供銷在內的生產的各方面最好的結果。與傳統的大生產方式不同,其特色是「多品種」,「小批量」。
10.生產一體化:指生產過程的全球化,是從生產要素的組合到產品銷售的全球化,跨國公司是生產一體化的主要實現者。
11.質量:質量是產品或服務的總體特徵和特性,基於此能力來滿足明確或隱含的需要。
12.5S:它對生產現場環境全局進行綜合考慮,並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與措施,從而達到規范化管理。
13.全面質量管理:是指在全面社會的推動下,企業中所有部門,所有組織,所有人員都以產品質量為核心,把專業技術,管理技術,數理統計技術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學嚴密高效的質量保證體系,控制生產過程中影響質量的因素,以優質的工作最經濟的辦法提供滿足用戶需要的產品的全部活動。
14.PDCA循環: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全面質量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就是質量計劃的制訂和組織實現的過程
15.牽引式生產系統 :在加工裝配式生產中,從市場需求出發,由市場需求信息牽動產品裝配,再由產品裝配牽動零件加工,將物料流和信息流是結合在一起的的生產系統。

閱讀全文

與名詞解釋重演算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ython基礎教程pdf下載 瀏覽:123
如何統計伺服器 瀏覽:742
蘋果和安卓怎麼贈送模組 瀏覽:803
伺服器倒計時怎麼弄 瀏覽:30
excel文件夾更新 瀏覽:433
億點連接app哪裡好 瀏覽:788
java掃碼支付 瀏覽:873
單片機行車記錄儀 瀏覽:391
oppo雲伺服器什麼意思 瀏覽:82
51單片機可以編譯多少公里 瀏覽:27
用什麼工具製作安卓應用 瀏覽:486
單片機數碼管的代碼 瀏覽:779
第一款安卓手機是什麼牌子 瀏覽:396
java非同步web 瀏覽:274
51單片機讀tf卡 瀏覽:940
linux下獲取文件 瀏覽:320
加密文件電腦顯示無屏幕截取許可權 瀏覽:356
虛榮安卓用什麼充值 瀏覽:754
阿里雲沒有伺服器如何備案 瀏覽:708
python用戶特性總結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