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冒泡排序的演算法原理
冒泡排序演算法的運作如下:(從後往前) 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一個比第二個大,就交換他們兩個。 對每一對相鄰元素作同樣的工作,從開始第一對到結尾的最後一對。在這一點,最後的元素應該會是最大的數。 針對所有的元素重復以上的步驟,除了最後一個。 持續每次對越來越少的元素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沒有任何一對數字需要比較。
⑵ 什麼是冒泡排序法
冒泡排序(BubbleSort)的基本概念是:依次比較相鄰的兩個數,將小數放在前面,大數放在後面。即在第一趟:首先比較第1個和第2個數,將小數放前,大數放後。然後比較第2個數和第3個數,將小數放前,大數放後,如此繼續,直至比較最後兩個數,將小數放前,大數放後。至此第一趟結束,將最大的數放到了最後。在第二趟:仍從第一對數開始比較(因為可能由於第2個數和第3個數的交換,使得第1個數不再小於第2個數),將小數放前,大數放後,一直比較到倒數第二個數(倒數第一的位置上已經是最大的),第二趟結束,在倒數第二的位置上得到一個新的最大數(其實在整個數列中是第二大的數)。如此下去,重復以上過程,直至最終完成排序。
⑶ 什麼是冒泡排序演算法
冒泡排序演算法:重復地走訪過要排序的元素列,依次比較兩個相鄰的元素,如果他們的順序(如從大到小、首字母從A到Z)錯誤就把他們交換過來。走訪元素的工作是重復地進行直到沒有相鄰元素需要交換,也就是說該元素已經排序完成。
這個演算法的名字由來是因為越大的元素會經由交換慢慢「浮」到數列的頂端(升序或降序排列),就如同碳酸飲料中二氧化碳的氣泡最終會上浮到頂端一樣,故名「冒泡排序」。
(3)冒泡排序演算法優化擴展閱讀:
冒泡排序演算法的原理如下:
1,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一個比第二個大,就交換他們兩個。
2,對每一對相鄰元素做同樣的工作,從開始第一對到結尾的最後一對。在這一點,最後的元素應該會是最大的數。
3,針對所有的元素重復以上的步驟,除了最後一個。
4,持續每次對越來越少的元素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沒有任何一對數字需要比較。
⑷ 冒泡排序法
1、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種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較簡單的排序演算法。
2、它重復地走訪過要排序的數列,一次比較兩個元素,如果他們的順序錯誤就把他們交換過來。走訪數列的工作是重復地進行直到沒有再需要交換,也就是說該數列已經排序完成。
這個演算法的名字由來是因為越大的元素會經由交換慢慢「浮」到數列的頂端,故名。
冒泡排序演算法的運作如下:(從後往前)
1、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一個比第二個大,就交換他們兩個。
2、對每一對相鄰元素作同樣的工作,從開始第一對到結尾的最後一對。在這一點,最後的元素應該會是最大的數。
3、針對所有的元素重復以上的步驟,除了最後一個。
4、持續每次對越來越少的元素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沒有任何一對數字需要比較。
⑸ 選擇排序演算法是冒泡排序演算法的優化嗎
不是的,選擇與冒泡是兩種決然不同的排序方法,它們的排序思想是不一樣的。
⑹ 排序演算法使用(改進的)冒泡排序演算法。
#i nclude <stdlib.h>
#i nclude <time.h>
void maopao(int source[],int n)
{
int start=0,end=n-1;
int i;
while(start<=end)/*如果還有元素沒有確定其位置*/
{
for(i=start;i<end;i++)/*尋找剩餘元素的最大數*/
if(source[i]>source[i+1])
{
int t;
t=source[i];
source[i]=source[i+1];
source[i+1]=t;
}
end--;/*找到最大數*/
for(i=end;i>start;i--)/*尋找剩餘元素的最小元素*/
if(source[i]<source[i-1])
{
int t;
t=source[i];
source[i]=source[i-1];
source[i-1]=t;
}
start++;/*找到一個最小數*/
}
}
void output(int data[],int n)
{
int i;
for(i=0;i<n;i++)
{
if(i%10==0)
printf("\n");
printf("%4d",data[i]);
}
}
int check(int data[],int n)
{/*檢查結果數據是否已升序排列*/
int i;
for(i=0;i<n-1;i++)
if(data[i]>data[i+1])
return 0;
return 1;
}
void main()
{
int data[500];
int i;
srand(time(NULL));
for(i=0;i<500;i++)
data[i]=random(500);
printf("\nThe original data is:\n");
output(data,500);
maopao(data,500);
printf("\nAfter sort:\n");
output(data,500);
printf("\n");
if(check(data,500)==1)
printf("\nRight.");
else
printf("\nWrong.");
}
⑺ python寫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種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較簡單的排序演算法。
它重復地走訪過要排序的元素列,依次比較兩個相鄰的元素,如果順序(如從大到小、首字母從Z到A)錯誤就把他們交換過來。走訪元素的工作是重復地進行直到沒有相鄰元素需要交換,也就是說該元素列已經排序完成。
這個演算法的名字由來是因為越小的元素會經由交換慢慢「浮」到數列的頂端(升序或降序排列),就如同碳酸飲料中二氧化碳的氣泡最終會上浮到頂端一樣,故名「冒泡排序」。
中文名
冒泡排序
外文名
Bubble Sort
所屬學科
計算機科學
時間復雜度
O(n2)
演算法穩定性
穩定排序演算法
快速
導航
演算法分析演算法描述優化演算法比較
演算法原理
冒泡排序演算法的原理如下:[1]
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一個比第二個大,就交換他們兩個。[1]
對每一對相鄰元素做同樣的工作,從開始第一對到結尾的最後一對。在這一點,最後的元素應該會是最大的數。[1]
針對所有的元素重復以上的步驟,除了最後一個。[1]
持續每次對越來越少的元素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沒有任何一對數字需要比較。
⑻ java 關於冒泡排序的優化,下面這種優化的原理是什麼
冒泡排序的優化版原理在於如果循環體發生過交換那麼它的哨兵肯定是變化過的,反之哨兵還是原來的。而這個哨兵你可以用數組下標為0即首元素作為哨兵也可以,也可以藉助其它輔助變數。例如下面的演算法冒泡演算法優化版是藉助了flag作為哨兵:
//冒泡演算法優化版
staticvoidbubbleSort(int...array){
inti,j;
booleanflag=true;
for(i=0;i<array.length&&flag;i++){
flag=false;
for(j=array.length-2;j>=i;j--){//由後往前逆推
if(array[j]>array[j+1]){
inttemp=array[j];
array[j]=array[j+1];
array[j+1]=temp;
flag=true;
}
}
}
for(intitem:array){
System.out.println(item);
}
}
⑼ 冒泡排序演算法有幾種寫法
冒泡排序演算法有兩種,一種是從大到小排,另一種是從小到大排。
冒泡排序也是一種穩定排序演算法。因為冒泡排序就是把小的元素往前調或者把大的元素往後調。比較是相鄰的兩個元素比較,交換也發生在這兩個元素之間。所以,如果兩個元素相等,是不會再交換的;如果兩個相等的元素沒有相鄰,那麼即使通過前面的兩兩交換把兩個相鄰起來,這時候也不會交換,所以相同元素的前後順序並沒有改變。
⑽ 冒泡排序最好時間復雜度為什麼是O
冒泡排序的最佳時間復雜度是O(n),即是在序列本來就是正序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