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磚砌體面積怎麼計算
磚砌體,應按體積以立方米計算。砌體長度×砌體高度×牆體厚度
外牆按中心線長度,內牆按靜長度,計算長度。
Ⅱ 砌築砌體工程量基本計算方法
磚砌體工程量計算
計量單位:m3
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
V=(牆高H*牆長-S應扣)*牆厚-V構件+增加體積
式中:牆高H
外牆:平屋面算到屋面板板底,有女兒牆時,算到女兒牆頂(如壓頂為混凝土算至壓頂底);坡屋面無檐口天棚者算至屋面板底,無天棚者算至屋架下檐底另加300mm。
內牆:位於屋架下弦者,算至屋架下弦底;無屋架者算至天棚底另加100mm;有鋼筋混凝土樓板隔層算至樓板頂。 框架牆:按框架牆的凈高度計算。
女兒牆:從屋面板上表面算至女兒牆頂面(如有砼壓頂時算至壓頂下表面) 內、外山牆:按平均高度計算。
牆長L:
外牆----按外牆中心線長
內牆----按內牆凈長線長
磚垛----按折加長度合並
框架牆----按柱和柱之間凈長 磚牆厚度:按表計算
牆體應扣面積:
門窗洞口面積;過人洞面積;
每個面積大於 0.3m2的孔洞。
牆體計算應扣體積:
嵌入牆內的鋼筋混凝土柱、梁體積 。
凹進牆內的壁龕、管槽、暖氣槽、消火栓箱所佔體積。
不扣除體積:
梁頭、板頭等所佔體積;磚牆內加固鋼筋、木筋、鐵件、鋼管所佔體積;單個面積小於等於0.3m2孔洞所佔體積。 應增加體積:
附牆煙囪實體積(扣除孔洞所佔體積)通風道體積 。
不增加體積:凸出牆面的腰線、挑檐、壓頂、窗檯線、虎頭磚、門窗套的體積。
Ⅲ 磚牆計算公式的原理
一、磚基礎、磚砌體:
1.磚基礎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包括附牆垛基礎寬出部分體積,扣除地梁(圈樑)、構造柱所佔體積,不扣除基礎大放腳T形接頭處的重疊部分及嵌入基礎內的鋼筋、鐵件、管道、基礎砂漿防潮層和單個面積0.3m2以內的孔洞所佔體積,靠牆暖氣溝的挑檐不增加。基礎長度:外牆按中心線長度,內牆按凈長線長度計算。
2.實心磚牆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扣除門窗洞口、過人洞、空圈、嵌入牆內的鋼筋混凝土柱、梁、圈樑、挑梁、過梁及凹進牆內的壁龕、管槽、暖氣槽、消火栓箱所佔體積。不扣除梁頭、板頭、檁頭、墊木、木楞頭、沿緣木、木磚、門窗走頭、磚牆內加固鋼筋、木筋、鐵件、鋼管及單個面積0.3m2以內的孔洞所佔體積。凸出牆面的腰線、挑檐、壓頂、窗檯線、虎頭磚、門窗套的體積亦不增加。凸出牆面的磚垛並入牆體體積內計算。
(1)牆長度:外牆按中心線,內牆按凈長計算。
(2)牆身高度:
①外牆:斜(坡)屋面無檐口天棚者算至屋面板底;有屋架且室內外均有天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底另加200mm;無天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底另加300mm,出檐寬度超過600mm時按實砌高度計算;平屋面算至鋼筋混凝土板底。
②內牆:位於屋架下弦者,算至屋架下弦底;無屋架者算至天棚底另加100mm;有鋼筋混凝土樓板隔層者算至樓板頂;有框架梁時算至梁底。
③女兒牆:從屋面板上表面算至女兒牆頂面(如有混凝土壓頂時算至壓頂下表面)。
④內、外山牆:按其平均高度計算。
(3)圍牆:高度算至壓頂上表面(如有混凝土壓頂時算至壓頂下表面),磚圍牆柱、壓頂並入圍牆體積內。
3.空斗牆按設計圖示尺寸以空斗牆外形體積計算。牆角、內外牆交接處、門窗洞口立邊、窗檯磚、屋檐處的實砌部分體積並入空斗牆體積內。空斗牆的窗間牆、窗檯下、樓板下的實砌部分,應按零星砌磚計算。
4.空花牆按設計圖示尺寸以空花部分外形體積計算,不扣除空洞部分體積。
5.實心磚柱、零星砌磚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扣除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梁墊、梁頭、板頭所佔體積。
Ⅳ 砌磚方量怎麼計算(手工)
每立方磚牆磚消耗量公式,利用這個公式可以計算各種牆厚的磚消耗量:
磚凈用量=1/(牆厚*(磚長+灰縫)*(磚厚+灰縫))*KK-牆厚的磚數*2;牆厚的磚數指:0.5、1、1.5、2、2.5、3;
240牆一方用多少塊磚(灰縫取10mm、牆厚0.24、磚長+灰縫0.25、磚厚+灰縫0.063、K取2):
磚凈用量=1/(0.24*0.25*0.063)*2=529塊
120牆一方用多少塊磚(灰縫取10mm、牆厚0.115、磚長+灰縫0.25、磚厚+灰縫0.063、K取1):
磚凈用量=1/(0.115*0.25*0.063)*1=552塊
370牆一方用多少塊磚(灰縫取10mm、牆厚0.365、磚長+灰縫0.25、磚厚+灰縫0.063、K取3):
磚凈用量=1/(0.365*0.25*0.063)*3=522塊請問240牆一方多少塊磚?答:531.4塊/m3。
(4)建築隊砌磚規范計演算法擴展閱讀:
砌築工程又叫砌體工程,是指在建築工程中使用普通黏土磚、承重黏土空心磚、蒸壓灰砂磚、粉煤灰磚、各種中小型砌塊和石材等材料進行砌築的工程。包括砌磚、石、砌塊及輕質牆板等內容。砌磚、砌石、砌塊磚砌體對砌築材料的要求,組砌工藝,質量要求以及質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磚砌體的砌築方法有"三一"砌磚法,擠漿法,刮漿法和滿口灰法。其中,"三一"砌磚法和擠漿法最為常用。"三一"砌磚法:即是一塊磚,一鏟灰,一揉壓並隨手將擠出的砂漿颳去的砌築方法。這種砌法的優點:灰縫容易飽滿,粘結性好,牆面整潔。故實心磚砌體宜採用"三一"砌磚法。
砌塊上、下皮應對孔 ,搭砌長度不小於砌塊長的 1/2,也不應小於 120mm,如果搭錯縫長度滿足不了規定的搭接要求,應根據砌體構造設計規定採取在水平灰逢中設置 2 根直徑 6mm 的鋼筋或直徑 4mm鋼筋網片,加筋長度不應小於 700mm。
Ⅳ 建築上算磚塊數的計算公式是什麼呢12牆、24牆、37牆一立方多少塊磚
12牆一個平方需要64塊標准磚
18牆一個平方需要96塊標准磚
24牆一個平方需要128塊標准磚
37牆一個平方需為192塊標准磚
49牆一個平方需為256塊標准磚
計算公式:
單位立方米240牆磚用量1/(0.24*0.12*0.6)
單位立方米370牆磚用量1/(0.37*0.12*0.6)
空心24牆一個平方需要80多塊標准磚
Ⅵ 如何計算砌牆時磚、水泥、沙、
以25平米的院牆面為例:
查《工程定額》可知,抹灰層按2.5cm的厚度來計算:
水泥用量,10.6kg/m2,每增加5mm厚度就加上 2.12kg/m2,減少也同理;
砂子用量,42.8kg/m2,每增加5mm厚度就加上 8.56kg/m2,減少也同理。
這樣可知25平米的院牆,需內外兩面抹灰共50平米,按2.5cm的抹灰厚度來計算:
水泥需用量為10.6kg/m2×50m2=530kg,也就是11包水泥。
砂子需用量為42.8kg/m2×50m2=2140kg,也就是2噸多砂子。
查《工程定額》可知,抹灰層按2.5cm的厚度來計算:
水泥用量,10.6kg/m2,每增加5mm厚度就加上 2.12kg/m2,減少也同理;
砂子用量,42.8kg/m2,每增加5mm厚度就加上 8.56kg/m2,減少也同理。
25平米的牆,考慮用紅磚(標准磚),規格240×115×53 即其體積為0.0015m3。
砂漿採用1:3配比(由於是院牆,強度要求稍高點)。
砂漿含量為0.265m3/m3(每平方用量×水泥沙漿厚度 即:10.6×0.025=0.265)
砌240牆,一共是6立方磚,需紅磚4000塊。
(25×0.24=6 6/0.0015=4000 4000×0.8=3200)即實際需要3200塊磚,或者用128×25=3200也能得出這個數值。128塊/平米為經驗值,像老泥工都是直接用這個數值來計算的。
需砂漿0.265m3/m3×6m3=1.59m3,水泥用量 401kg/m3 ×1.59m3=637.59kg 也就是13包,砂子用量 1593kg/m3×1.59m3=2532.87kg 也就是2.5噸。
砌120牆,一共是3立方磚,需紅磚2000塊。
需砂漿0.265m3/m3×3m3=0.795m3,水泥用量 401kg/m3 ×0.795m3=318.8kg,也就是7包。砂子用量 1593kg/m3×0.795m3=1266.44kg,用個1.5噸也就夠。
註:其以上均為理論值,如在實際裝修過程中應考慮到砌牆中的縫隙問題。
如1m2砌牆所需磚為理論值為160塊,則在實際中只需要128塊,即164×0.78=128塊(24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