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的公歷紀年是怎麼來的,如何計算的
公歷是現在國際通用的歷法,又稱格列歷,通稱陽歷。“陽歷”又名“太陽歷”,系以地球繞行太陽一周為一年,為西方各國所通用,故又名“西歷”。我國從辛亥革命後即自民國元年採用陽歷,故又名曰“國歷”。
我國在辛亥革命之後開始推行公歷(1912年),但是民國時代,在公歷紀年的同時,同時也還有民國紀年。新中國建立後,正式使用公元紀年,所以我們的國慶節是1949年10月1日,而不是農歷幾月幾日。我們每年的假期不管是傳統假期還是公歷的假期,都使用公歷來公布。
2. 陽歷和公歷的推算方法
一個很復雜的計算方法
【陽歷日期推算陰歷日期的方法】
陰歷日期是以月亮的圓缺為計月單位,其以逢朔為初一,以月望為十五(大月為十六日),以月晦為二十九日(大月為三十日).然而目前記時通常用陽歷日期表達,如欲將陽歷日期換算成陰歷日期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其一是查《新編萬年歷》,如查1984年6月8日是陰歷幾日?翻開萬年歷6月10日是陰歷十一,則逆推6月8日是陰歷初九.其二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陰歷日期:
設:公元年數-1977(或1901)=4Q+R
則:陰歷日期=14Q+10.6(R+1)+年內日期序數-29.5n
(注:式中Q、R、n均為自然數,R
3. 農歷和公歷是怎麼計算的
陰歷、陽歷、陰陽合歷 人類的生活與生產總離不開時間與空間,自己怎樣才能記住,向別人怎樣才能表達清楚以至准確地記錄某一事件,某一現象,都須要有一種固定的方法,這就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問題。 人們最容易觀察到的是日出、日沒、晝夜循環構成的一天,再長一些是月亮圓缺循環不已的月,更長一些是寒暑季節循環變化的年。經過長期的觀察,人們發現月亮圓缺循環一次(朔望月)大約是三十天或二十九天,季節循環一次(回歸年)大約是365或366天。如果不按這些標准,改以太陽,月亮在天球的恆星背景中的方位為標准,則在天文學上還有恆星月(比朔望月短些)和恆星年(比回歸年長一點)。其他還有近點月、交點月等,這里就不去講它們了。 年、月、日都是周而復始循環不己,本來是無所謂頭和尾的,但人們為了方便總不能不給它規定出一個開頭之處。各民族、各地區、各時代,有不同的規定,於是就產生了互相換算年首、月首的問題。 日的開頭有從天明、平旦開始,從日落開始,從夜半子時開始等幾種計演算法。 月的開頭有從月圓開始和從新月出現開始等幾種計演算法。 年的開頭有從晝夜長度由長變短的冬至開始,和晝夜長度相等的春分開始,和從其他的標志開始等多種計演算法。 最令人頭痛的問題是一個朔望月不是三十天整,而是二十九天半還多一點。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不能把一天分為兩半,使它的上一半屬於上一個月,同一天的下半天屬於下一個月,那樣太不方便了。一年365天如果規定為十二個朔望月,共354天,則還剩下十一天,朔望月29.5309天和回歸年365.2422天之間沒有一個公倍數,不能形成周期,顧此失彼,怎麼辦? 正是由於對這幾個問題處理的方法不同,在世界上有過干差萬別,各種各樣的歷法。歸納起來不外三種:陰歷、陽歷、陰陽合歷。前兩者只顧一頭,第三種是兩頭兼顧。 先說陰歷,它是單純根據月亮圓缺的周期制定的。所謂「單純」就是它只顧月亮這一頭,不管由太陽與地球的關系而產生的氣候冷熱等季節變化。月亮又叫做「太陰」所以這一類歷法叫做「太陰歷」,簡稱為陰歷。當月亮和太陽正好分處於地球兩邊的時候,柔和的月光通宵達旦地照耀著酣睡的大地,這個月亮最圓的時刻叫做「滿月」,也叫做「望」。由於月亮是時刻都在運動著的;所以嚴格地說來,真正的「望」只是極短暫的一瞬間,一剎那,一般人是觀察不到那樣的細微變化的,通常就把包括真正的「望」這一天全天叫做「望」日,或者簡稱為「望」,這是一種最容易觀察到,最顯著的—種天象。與此相反,當月亮正處在太陽與地球中間的那一天,人們根本無法看到月亮的任何一點形象,這一天就叫做「朔」,在天文學則是指月亮的黃道經度和太陽的黃道經度正正相符合的那一瞬間。天文學家把月相變化的周期,即從朔到朔或從望到望的時間長度叫做「朔望月」,藏歷中稱之為tshes-zla,也可譯為「太陰月」。多年的觀測表明朔望月的長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的平均長度為29天12小時44分,即29.5306日,這是制定歷法非常重要的一個數據,必須牢牢記住。初步可暫時粗略地記為二十九天半。
4. 農歷新歷怎麼計算
你說新的日歷是公歷,也稱為公歷。地球繞太陽公轉的時間是一年,共365天5小時以上,將近6小時,平均一年只有365天。額外的五個小時超過六個小時,平均每四年加一天到二月,所以有時在公歷的二月有29天。
你所說的農歷就是陰歷,也就是夏歷。以月亮為一個月,29天半個月。每年約355天,每月30天,每月29天。由於農歷日數與地球年(公歷)日數相差約11天,所以必須每三年設一個閏月,每十九年設七個閏月,使每年的平均日數接近地球年(公歷)全年的日數,以便調整四個季節。具體的閏月取決於太陽術語的靈活性。
由於公歷和陰歷的計算方法不同,每年的天數也不同,每年的第一天的開始時間也不同,所以公歷和陰歷的月份和日期不同步,大約相隔一個月。因為陰歷一直是我國歷史上使用的歷法,所以我國絕大多數地方都是根據陰歷來確定人們的生日,這也是一種民族習慣。然而,由於公歷時間安排的准確性和方便性,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公歷,中國早在1911年革命後的1912年就正式採用了公歷。
因此,在正式場合,出生年份是公歷,如身份證、記錄、簡歷等。您可以查看日歷,輕鬆了解上述情況。然後告訴你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看日歷。公歷的日期一般用阿拉伯數字表示,陰歷的日期用阿拉伯數字下的中文數字表示。
5. 怎麼算自己公歷生日
找出與陰歷生日相對應的陽歷時間就是了,
比如1990年正月初1出生,你去查萬年歷那一天的陽歷是多少,
以後那就是你的陽歷生日了。
6. 日期的陽歷和陰歷怎麼換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