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筋計算方法
直徑的平方乘以0.00617為1米長的重量公斤
例:25*25*0.00617=3.856kg
⑵ 鋼筋截面面積怎麼計算
鋼筋截面積s=π·r²。
例如:直徑為12的鋼筋截面積s=3.1415926×12²=452.39mm²。
鋼筋符號,指的是鋼筋參數符號等。鋼材理論重量計算的計量單位為公斤( kg )。鋼筋加工製作時,要將鋼筋加工表與設計圖復核,檢查下料表是否有錯誤和遺漏。
每種鋼筋要按下料表檢查是否達到要求,經過這兩道檢查後,再按下料表放出實樣,試制合格後方可成批製作,加工好的鋼筋要掛牌堆放整齊有序。
⑶ 圓中鋼筋計算方法
這個很好算,第一根的長度是10米,最後一根的長度是0,如果是直徑十米的圓每二十公分放一根,就用10米除以20公分等於50,也就是說單排一共放置50根鋼筋,50根鋼筋實際上就有49個空,也就是說用10米除以49就等於0.2040816,這個結果就是每根鋼筋的遞減數值,也就是說,用10米減去0.2040816就是第二根鋼筋的長度,再減去.02040816就是第三根的長度,以此類推一直減到第49根OK了,這是單排,再乘以2就是雙向上下兩層鋼筋了
⑷ 鋼筋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鋼筋的比重計算公式就是:X*X*0.00617(X為鋼筋直徑)。
按照數學方法計算體積,再乘以密度。「半徑的平方」用「直徑的平方除以4」表示,除直徑外,都用數字直接計算,得到1米的重量是【0.00617千克/(毫米的平方)】乘以直徑的平方,就可以了。
⑸ 鋼筋截面積計算公式是什麼
單筋矩形截面受彎構件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基本公式為:
M≤Mu=fyAs(ho-fyAs/2a1fcb)
當砼強度等級超過C50,a1取1.0.
鋼筋代換後的截面強度:
fy2As2(ho2-fy2As2/2fcb)≥fy1As1(ho1-fy1As1/2fcb)
fy2---擬代換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fy1---原設計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As2---擬代換鋼筋的截面面積
As1---原設計鋼筋的截面面積
ho2---擬代換鋼筋合力作用點至構件截面受壓邊緣的距離
ho1---原設計鋼筋合力作用點至構件截面受壓邊緣的距離
fc---砼抗壓強度設計值
b---構件截面寬度
⑹ 鋼筋的計算詳細規則
1,地下室:柱縱筋長度=地下室層高-本層凈高HN/3+首層樓層凈高HN/3+與首層縱筋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2,首層:柱縱筋長度=首層層高-首層凈高HN/3+max(二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邊長尺寸(圓柱直徑))+與二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3,中間層:柱縱筋長度=二層層高-max(二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max(三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與三層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4,頂層:角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6)鋼筋截面直徑的演算法擴展閱讀:
1,按順時針順序計算
以圖紙左上角為起點,按順時針方向依次進行計算,當按計算順序繞圖一周後又重新回到起點。這種方法一般用於各種帶形基礎、牆體、現澆及預制構件計算,其特點是能有效防止漏算和重復計算。
2,按編號順序計算
結構圖中包括不同種類、不同型號的構件,而且分布在不同的部位,為了便於計算和復核,需要按構件編號順序統計數量,然後進行計算。
3,按軸線編號計算
對於結構比較復雜的工程量,為了方便計算和復核,有些分項工程可按施工圖軸線編號的方法計算。例如在同一平面中,帶型基礎的長度和寬度不一致時,可按A軸①~③軸,B軸③、⑤、⑦軸這樣的順序計算。
⑺ 鋼筋的公稱橫截面積計算公式
鋼筋的公稱橫截面積,並不是通過計算得到的。不同型號鋼筋的公稱橫截面積是規定好的。不同型號鋼筋的公稱橫截面積如下表所示:
公稱橫截面積是指規范後的鋼筋的橫截面積。公稱機器性能、圖紙尺寸等的規格或標准,也可指產品合乎法規的准確公正的名稱標識。
⑻ 鋼筋的計算方式
鋼筋重量計算公式按照數學方法計算體積,再乘以密度。「半徑的平方」用「直徑的平方除以4」表示,除直徑外,都用數字直接計算,得到1米的重量是【0.00617千克/(毫米的平方)】乘以直徑的平方。
設任意鋼筋直徑為D,每米重量為G1=7850*D*D*3.14/4 (Kg)
而直徑10毫米的鋼筋每米重量為G2=7850*0.01*0.01*3.14/4 =0.617 (Kg)
G1/G2=D*D/(0.01*0.01)移項 G1=G2*D*D/0.0001=G2*D*D*10000
因 G2=0.617
故G1=6170*D*D (D的單位為米)
如果D的單位用毫米 則有 G1=0.00617*D*D
(8)鋼筋截面直徑的演算法擴展閱讀:
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鋼筋。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條或盤條狀鋼材,其外形分為光圓鋼筋和變形鋼筋兩種,交貨狀態為直條和盤圓兩種。
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變形鋼筋是表面帶肋的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用公稱直徑的毫米數表示。
變形鋼筋的公稱直徑相當於橫截面相等的光圓鋼筋的公稱直徑。鋼筋的公稱直徑為8-50毫米,推薦採用的直徑為8、12、16、20、25、32、40毫米。鋼種: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應力。
變形鋼筋由於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較大的粘結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鋼筋廣泛用於各種建築結構。特別是大型、重型、輕型薄壁和高層建築結構。
按在結構中的作用分
受壓鋼筋、受拉鋼筋、架立鋼筋、分布鋼筋、箍筋等
配置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按其作用可分為下列幾種:
1.受力筋—承受拉、壓應力的鋼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於梁和柱內。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內鋼箍的位置,構成梁內的鋼筋骨架。
4.分布筋—用於屋面板、樓板內,與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將承受的重量均勻地傳給受力筋,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熱脹冷縮所引起的溫度變形。
5.其它—因構件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需要而配置的構造筋。如腰筋、預埋錨固筋、預應力筋,環等。
按軋制外形分
①光面鋼筋:I級鋼筋(Q300鋼鋼筋)均軋制為光面圓形截面,供應形式有盤圓,直徑不大於10mm,長度為6m~12m。
②帶肋鋼筋:有螺旋形、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種,一般Ⅱ、Ⅲ級鋼筋軋製成人字形,Ⅳ級鋼筋軋製成螺旋形及月牙形。
③鋼線(分低碳鋼絲和碳素鋼絲兩種)及鋼絞線。
④冷軋扭鋼筋:經冷軋並冷扭成型。
⑼ 一米鋼筋怎樣算公式是什麼
用鋼筋直徑 (mm)的平方乘以 0.00617
0.617 是圓 10 鋼筋每米重量。鋼筋重量與直徑(半徑)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 (Kg)=鋼筋的直徑 (mm) ×鋼筋的直徑 (mm) ×0.00617
其實記住建設工程常用的鋼筋重量也很簡單 φ6=0.222 Kg φ6.5=0.26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0kg
Φ24=2.47kg
Φ22=2.98kg
Φ25=3.85kg
Φ28=4.837kg
Φ12(含 12)以下和 Φ28(含 28)的鋼筋一般小數點後取三位數, Φ14 至 Φ25 鋼筋一般小數點後取二位數
Φ6=0.222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Kg
Φ20=2.47Kg
Φ22=3Kg
Φ25=3.86Kg
鋼材理論重量計算簡式
材料名稱 理論重量 W(kg/m)
扁鋼、鋼板、鋼帶 W=0.00785×寬×厚
方鋼 W=0.00785×邊長 2
圓鋼、線材、鋼絲 W=0.00617×直徑 2
鋼管 W=0.02466×壁厚(外徑 --壁厚)
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2 邊寬--邊厚)
不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長邊寬 +短邊寬--邊厚)
工字鋼 W=0.00785×腰厚[高+f(腿寬 -腰厚) ]
槽鋼 W=0.00785×腰厚[高+e(腿寬 -腰厚) ]
備注
1、角鋼、工字鋼和槽鋼的准確計算公式很繁,表列簡式用於計算近似值。
2、f 值:一般型號及帶 a 的為 3.34,帶 b 的為 2.65,帶 c 的為 2.26。
3、e 值:一般型號及帶 a 的為 3.26,帶 b 的為 2.44,帶 c 的為 2.24。
4、各長度單位均為毫米
鋼筋的公稱橫截面面積與理論重量表
鋼筋下料全套計算公式及實例
框架梁
一、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 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 Ln/3+端支座錨固值;第二排為 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注意:下部鋼筋不論分排與否,計算的結果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在標注梁的下部縱筋時可以不輸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在軟體中是如何實現 03G101-1 中關於支座錨固的判斷呢?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 支座寬 ≥Lae 且≥0.5Hc +5d,為直錨,取 Max{Lae ,0.5Hc +5d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 ≤Lae 或≤0.5Hc+5d,為彎錨,取 Max{Lae ,支座寬度 -保護層 +15d }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 Max{Lae ,0.5Hc +5d }
4、腰筋
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 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拉筋
拉筋長度=(梁寬- 2×保護層)+ 2×11.9d(抗震彎鉤值)+ 2d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 /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 /布筋間距。
6、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 2×保護層+梁高 -2 ×保護層)+ 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 /加密區間距 +1)×2+(非加密區長度 /非加密區間距- 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
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
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 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 8d。
7、吊筋 吊筋長度= 2*錨固+2*斜段長度 +次梁寬度 +2*50 ,其中框梁高度 >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