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編碼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編碼器的工作原理是由一個中心有軸的光電碼盤,其上有環形通、暗的刻線,有光電發射和接收器件讀取,獲得四組正弦波信號組合成A、B、C、D。可通過比較A相在前還是B相在前,以判別編碼器的正轉與反轉,通過零位脈沖,可獲得編碼器的零位參考位。
編碼器碼盤的材料有玻璃、金屬、塑料,玻璃碼盤是在玻璃上沉積很薄的刻線,其熱穩定性好,精度高,金屬碼盤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線,不易碎,但由於金屬有一定的厚度,精度就有限制,其熱穩定性就要比玻璃的差一個數量級,塑料碼盤是經濟型的,其成本低,但精度、熱穩定性、壽命均要差一些。
解析度—編碼器以每旋轉360度提供多少的通或暗刻線稱為解析度,也稱解析分度、或直接稱多少線,一般在每轉分度5~10000線。
(1)漢明編譯碼的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擴展閱讀
編碼器一般分為增量型與絕對型,它們存著最大的區別:在增量編碼器的情況下,位置是從零位標記開始計算的脈沖數量確定的,而絕對型編碼器的位置是由輸出代碼的讀數確定的。在一圈裡,每個位置的輸出代碼的讀數是唯一的。
因此,當電源斷開時,絕對型編碼器並不與實際的位置分離。如果電源再次接通,那麼位置讀數仍是當前的,有效的;不像增量編碼器那樣,必須去尋找零位標記。
編碼器的廠家生產的系列都很全,一般都是專用的,如電梯專用型編碼器、機床專用編碼器、伺服電機專用型編碼器等,並且編碼器都是智能型的,有各種並行介面可以與其它設備通訊。
編碼器把角位移或直線位移轉換成電信號的一種裝置。前者成為碼盤,後者稱碼尺。按照讀出方式編碼器可以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種。接觸式採用電刷輸出,一電刷接觸導電區或絕緣區來表示代碼的狀態是「1」還是「0」;非接觸式的接受敏感元件是光敏元件或磁敏元件,採用光敏元件時以透光區和不透光區來表示代碼的狀態是「1」還是「0」。
㈡ 漢明碼的歷史
人們在漢明碼出現之前使用過多種檢查錯誤的編碼方式,但是沒有一個可以在和漢明碼在相同空間消耗的情況下,得到相等的效果。
1940年,漢明於貝爾實驗室(Bell Labs)工作,運用貝爾模型V(Bell Model V)電腦,一個周期時間在幾秒鍾內的機電繼電器機器。輸入端是依靠打孔卡(Punched Card),這不免有些讀取錯誤。在平日,特殊代碼將發現錯誤並閃燈(flash lights),使得操作者能夠糾正這個錯誤。在周末和下班期間,在沒有操作者的情況下,機器只會簡單地轉移到下一個工作。漢明在周末工作,他對於不可靠的讀卡機發生錯誤後,總是必須重新開始項目變得愈來愈沮喪。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他為了解決調試的問題,開發了功能日益強大的調試演算法。在1950年,他發表了今日所稱的漢明碼。現在漢明碼有著廣泛的應用。
㈢ 解碼器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解碼器是一種具有「翻譯」功能的邏輯電路,這種電路能將輸入二進制代碼的各種狀態,按照其原意翻譯成對應的輸出信號。有一些解碼器設有一個和多個使能控制輸入端,又成為片選端,用來控制允許解碼或禁止解碼。
在圖1中,74138是一種3線—8線解碼器 ,三個輸入端CBA共有8種狀態組合(000—111),可譯出8個輸出信號Y0—Y7。這種解碼器設有三個使能輸入端,當G2A與G2B均為0,且G1為1時,解碼器處於工作狀態,輸出低電平。當解碼器被禁止時,輸出高電平。
圖2時檢測74ls138解碼器時間波形的電路,使用的虛擬儀器為數字信號發生器和邏輯分析儀。數字信號發生器在一個周期內按順序送出兩組000—111的方波信號。
圖3表明如何將兩片3線—8線解碼器連接成4線—16線解碼器。其中第二片74138的使能端G1和第一片的使能端G2A接成D輸入端。當D=0時,第一片74138工作,對0000—0111的輸入信號進行解碼輸出。當D=1時,第二片74138工作,對1000—1111的輸入信號進行解碼輸出。
在圖4中 ,7442為二—十進制解碼器,具有4個輸入端和10個輸出端。輸入信號採用8421BCD碼,二進制數0000—1001與十進制數0—9對應。當輸入超過這個范圍是無效,10個輸出端均為高電平。7442電路沒有使能端,因此只要輸入在規定范圍內,就會有一個輸出端為低電平。
圖5位BCD—七段顯示解碼器電路,LED數碼管將顯示與BCD碼對應的十進制數0—9。因為顯示解碼器電路輸出高電平,所以應該採用共陰極LED數碼管。
編碼與解碼的過程剛好相反。通過編碼器可對一個有效輸入信號生成一組二進制代碼。有的編碼器設有使能端,用來控制允許編碼或禁止編碼。
優先編碼器的功能是允許同時在幾個輸入端有輸入信號,編碼器按輸入信號排定的優先順序,只對同時輸入的幾個信號中優先權最高的一個進行編碼。在圖6中,74147為BCD優先編碼器,輸入和輸出都是低電平有效。為了取得有效輸出高電平,可在每個輸出端連接一個反相器。7417隻有1—9各輸入端,0輸入端不接入電路。這是因為7417約定,當無有效輸入時,輸出0的BCD代碼0000。
圖7是一個檢測優先編碼/解碼功能的邏輯電路,對每一個接地的邏輯開關,數碼管都會顯示一個相應的十進制數。在輸入端的8個邏輯開關中,代號為[7]的優先順序別最高,代號為[0]的優先順序別最低。
㈣ 漢明碼編解碼原理實驗指導書怎麼寫
標題:萬用表的的使用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步驟
四、實驗數據及分析
五、實驗心得體會
基本上一二照抄實驗指導書,三指導書沒有就按實驗操作過程寫,四按指導書填入實驗數據,自己分析一下誤差的原因,五自己吹吹。
㈤ 編碼器的詳細工作原理
絕對脈沖編碼器:APC
增量脈沖編碼器:SPC
兩者一般都應用於速度控制或位置控制系統的檢測元件.
旋轉編碼器是用來測量轉速的裝置。它分為單路輸出和雙路輸出兩種。技術參數主要有每轉脈沖數(幾十個到幾千個都有),和供電電壓等。單路輸出是指旋轉編碼器的輸出是一組脈沖,而雙路輸出的旋轉編碼器輸出兩組相位差90度的脈沖,通過這兩組脈沖不僅可以測量轉速,還可以判斷旋轉的方向。
增量型編碼器與絕對型編碼器的區分
編碼器如以信號原理來分,有增量型編碼器,絕對型編碼器。
增
量
型
編
碼
器
(旋轉型)
工作原理:
由一個中心有軸的光電碼盤,其上有環形通、暗的刻線,有光電發射和接收器件讀取,獲得四組正弦波信號組合成A、B、C、D,每個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相對於一個周波為360度),將C、D信號反向,疊加在A、B兩相上,可增強穩定信號;另每轉輸出一個Z相脈沖以代表零位參考位。
由於A、B兩相相差90度,可通過比較A相在前還是B相在前,以判別編碼器的正轉與反轉,通過零位脈沖,可獲得編碼器的零位參考位。
編碼器碼盤的材料有玻璃、金屬、塑料,玻璃碼盤是在玻璃上沉積很薄的刻線,其熱穩定性好,精度高,金屬碼盤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線,不易碎,但由於金屬有一定的厚度,精度就有限制,其熱穩定性就要比玻璃的差一個數量級,塑料碼盤是經濟型的,其成本低,但精度、熱穩定性、壽命均要差一些。
解析度—編碼器以每旋轉360度提供多少的通或暗刻線稱為解析度,也稱解析分度、或直接稱多少線,一般在每轉分度5~10000線。
信號輸出:
信號輸出有正弦波(電流或電壓),方波(TTL、HTL),集電極開路(PNP、NPN),推拉式多種形式,其中TTL為長線差分驅動(對稱A,A-;B,B-;Z,Z-),HTL也稱推拉式、推挽式輸出,編碼器的信號接收設備介面應與編碼器對應。
信號連接—編碼器的脈沖信號一般連接計數器、PLC、計算機,PLC和計算機連接的模塊有低速模塊與高速模塊之分,開關頻率有低有高。
如單相聯接,用於單方向計數,單方向測速。
A.B兩相聯接,用於正反向計數、判斷正反向和測速。
A、B、Z三相聯接,用於帶參考位修正的位置測量。
A、A-,B、B-,Z、Z-連接,由於帶有對稱負信號的連接,電流對於電纜貢獻的電磁場為0,衰減最小,抗干擾最佳,可傳輸較遠的距離。
對於TTL的帶有對稱負信號輸出的編碼器,信號傳輸距離可達150米。
對於HTL的帶有對稱負信號輸出的編碼器,信號傳輸距離可達300米。
㈥ 什麼是解碼
解碼是編碼的逆過程,同時去掉比特流在傳播過程中混入的雜訊。利用解碼表把文字譯成一組組數碼或用解碼表將代表某一項信息的一系列信號譯成文字的過程稱之為解碼。
解碼器是電子技術中的一種多輸入多輸出的組合邏輯電路,負責將二進制代碼翻譯為特定的對象(如邏輯電平等),功能與編碼器相反。解碼器一般分為通用解碼器和數字顯示解碼器兩大類。
數字電路中,解碼器(如n線-2n線BCD解碼器)可以擔任多輸入多輸出邏輯門的角色,能將已編碼的輸入轉換成已編碼的輸出,這里輸入和輸出的編碼是不同的。
輸入使能信號必須接在解碼器上使其正常工作,否則輸出將會是一個無效的碼字。解碼在多路復用、七段數碼管和內存地址解碼等應用中是必要的。
㈦ 漢明碼 問題 求教..
樓上的兩個答案貌似都不對啊。我這里就不多寫了。注意信息位(即給出的)應該是最後結果的7,6,5,1位,而要增加的校檢為是4,2,1位。只寫結果:
1100 :1100001
1101 :1100110
1110 :1111000
1111 : 1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