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海水鹽度增加密度增大

海水鹽度增加密度增大

發布時間:2022-06-21 19:31:55

⑴ 影響海水密度的因素有哪些

1、海水的密度隨鹽度、溫度、壓力的變化而變化.
2、當溫度降低、鹽度增加或壓力加大時,海水的密度就大.
3、海水的密度比淡水密度大;海水的密度隨時間、空間變化幅度較小;海水的密度大,浮力也大,在海水中游泳比在淡水中不易下沉.
4、南極寒冷,鹽度高,海水的密度大.

⑵ 為什麼海水密度與溫度和鹽度有關

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而導致壓力分布不均,在壓強梯度力與地轉偏向力達到平衡時所引起的海水運動稱為密度流,又稱梯度流。海水密度與溫度和鹽度有關,溫度和鹽度的水平差異使得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勻,從而引起海水流動。根據海洋中溫度和鹽度分布特點,一般而言,溫度和鹽度效應在中緯度海區幾乎相互抵消,而在低緯和高緯海區則相互加強。此外,根據洋流水溫的高低還可將洋流分為暖流和寒流。暖流比流經海區的溫度高,寒流比流經海區的溫度低。暖流和寒流大都是偏南北方向流動的洋流。

⑶ 海水的物理性質包括哪些

海水的物理性質主要包括溫度、密度、透明度、海冰等。現簡述於下:

1.海水溫度

海水溫度是度量海水熱量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海洋熱能的一種表現形式。海洋熱能不僅驅動大部分的大洋環流,而且還制約著海洋生物系統運轉的速率。海洋熱量的收入,主要是來自太陽輻射的熱量。有研究表明,到達海面的太陽總輻射的年總量達12.6*1020~13.6*1020kJ。其中8%的熱量被反射回大氣,其他的全部被海水所吸收。海洋表面年平均溫度在-2℃~30℃,全球海洋年平均水溫為17.4℃,相比全球年平均氣溫,要高出3.1℃。

在一年四季中,海洋表層的溫度並不穩定。一般來說,低緯度海區的水溫,要高於高緯度海區的水溫。同一海區的水溫,在夏季高些,冬季低些。赤道海區的水溫是最高的。太平洋西部赤道兩側為最高,形成著名的西太平洋暖流。海洋溫度除有水平差異外,還會向深層逐漸降低,但上層降溫快,下層降溫慢,甚至趨向均勻。溫度隨深度而迅速降低的大洋水層稱為溫躍層,它是生物以及海水環流的一個重要分界面,它通常位於海面以下100~200米處。

2.海水密度

所謂海水密度,就是指單位體積內所含海水的質量。海水的密度要大於淡水的密度,約為1.022~1.028g/cm3,之所以比淡水的密度大,原因就是海水中含有許多溶解鹽類。此外,海水會隨著溫度、鹽度和氣壓的變化而變化。溫度升高時密度減小,鹽度增加時密度增大,氣壓加大時密度增大。這就是三者對海水密度的影響。

此時你可以想像一下,假設有一艘輪船從長江口進入大海,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呢?很明顯,不管是在長江還是在大海,同一艘輪船所需要的浮力都是相同的,都等於它的重量,不同的是需要排開液體的體積不同,由於海水的密度比淡水大,所以,只要排開較少體積的海水,就能獲得同樣的浮力,也就是說,輪船從長江進入大海時船體會自然而然地向上浮。

3.海水的透明度

自然世界中,並非所有的海水都是清澈透明的,有些地方的海水清澈透明,陽光可以照射很深,而有些地方的海水則比較混濁,陽光只能照射到很淺的海水。為了表示不同海域的海水能見程度,科學家們引進了透明度的概念,即透明度就是表示海水透明程度的一個量,它是人們衡量海水光學性質的重要參考。

那麼,該如何測量海水的透明度呢?首先要准備一個直徑為30厘米的白色圓板,任何材質都可以,但要保證它能沉入水中,這種圓盤被稱為透明度盤。其次在圓盤上系一根繩子,並在繩子上做好長度標記。然後把圓盤放入水中,讓它緩慢沉下去,不要讓圓盤過度傾斜。仔細觀察沉入水中的白色圓盤,直至看不見時,記下圓盤在水中的深度,這就是該處海水的透明度,也可以說是能見度深度。

海水的透明度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海水的顏色、水中懸浮物、浮游生物、海水的渦動、入海徑流,甚至天空的雲量等。

一般遠離海岸的海水透明度較高,靠近大陸的海水透明度較低。世界各大洋的透明度值並不是一樣的,平均來說,太平洋的水透明度比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水要高。

4.南極海冰

淡水結冰是在0℃,海水因含鹽度較高,冰點要低於淡水。隨著海水中含鹽量的增大,海水的冰點降低,這是海水不易結冰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海水密度最大時的溫度低於淡水密度最大時的4℃,且隨著鹽度的增大而降低。所以,海水結冰的過程較為緩慢。

海冰形成的過程非常復雜。從物理學上講,寒冷的天氣使表層海水散失熱量,隨之海水溫度降低、密度增大,於是海水產生下沉,而底層海水密度偏小,便要上升到表層。這樣海水的垂直的對流過程開始進行,對流會使整個水體的密度保持穩定。當海水對流停止時,海水就會逐漸結成冰。

⑷ 為什麼海水鹽度越高密度越大

因為鹽會浸入水底(過飽和可見),密度自然比水大。那麼自然鹽度越高密度越大。

⑸ 為什麼海水鹽度越高密度越大但鹽度高不是溫度高就應該密度小嗎

海水鹽度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向兩側的高緯度和低緯度遞減。海水鹽度大密度大。相對而言同緯度海域海水海水溫度高,鹽度大。但是緯度不同的海域鹽度高的海水不一定水溫高。赤道附近的海水溫度高,但是鹽度低,密度小。

你需要把完整的題目傳上來。

⑹ 為什麼海水鹽度高,密度大後,水面就低

海水的鹽度是指溶解於海水中的鹽類物質(主要是氯化鈉和氯化鎂)與海水質量的比值。
海水密度是指單位體積內所含海水的質量,一般來說,海水鹽度越大,海水密度越大。
當某一個海區中蒸發量遠大於降水量時,水位自然就低,同時海水鹽度變高,密度變大。

⑺ 瓊東海域鹽度高,密度高的原因

瓊東海域鹽度高,密度高的原因?海水的鹽度是指溶解於海水中的鹽類物質(主要是氯化鈉和氯化鎂)與海水質量的比值。
海水密度是指單位體積內所含海水的質量,一般來說,海水鹽度越大,海水密度越大。
當某一個海區中蒸發量遠大於降水量時,水位自然就低,同時海水鹽度變高,密度變大。基於珊瑚骨骼X射線照片,使用CoralXDS軟體,對海南島(瓊)東部海域的橙黃濱珊瑚生長特性進行研究,獲取了百年來的年生長率(ER),骨骼密度(D)和鈣化速率(CR)3種生長參數.結果表明:該橙黃濱珊瑚ER的變化范圍為0.491.10...

⑻ 什麼因素導致海水密度變化呢

‍‍

海水的密度是指單位體積內海水的質量。海水密度一般在1.02~1.07之間,它取決於溫度、鹽度和壓力(或深度)。在低溫、高鹽和深水壓力大的情況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溫、低鹽的表層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況下,由赤道向兩極,溫度逐漸變低,密度則逐漸變大。到了兩極海域,由於水溫低,海水結冰,剩下的海水鹽分高,所以密度更大。在大洋上層,特別是表層,海水密度主要取決於海水的溫度和鹽度分布情況。赤道區溫度最高,鹽度較低,因而表層海水密度最小,約為1.0230g/cm。由赤道向兩極,密度逐漸增大。在副熱帶海域,雖然鹽度最大,但因溫度下降不大,仍然很高,所以密度雖有增大,但沒有相應地出現極大值。海水最大密度出現在寒冷的極地海區,如在南極海區,密度可達1.0270g/cm以上。對於固定深度來講,海水密度只是溫度和鹽度的函數。因此,隨著深度的增加,密度的水平差異與溫度和鹽度的水平分布相似,在不斷減小,至大洋底層則已相當均勻。大洋中,平均而言,溫度變化對密度變化的影響要比鹽度的大。

因此,密度隨深度的變化主要取決於溫度。海水溫度隨著深度的分布是不均勻地遞降,因而海水的密度即隨深度的增加而不均勻地增大。約從1500m開始,密度垂直梯度變小;在深層,密度幾乎不隨深度而變化。在赤道至副熱帶的低中緯海域,與溫度的上均勻層相應的一層內,密度基本上是均勻的。向下,與大洋主溫躍層相對應,密度的鉛直梯度也很大,被稱為密度躍層。凡是能影響海洋溫度、鹽度變化的因素都會影響海水密度的變化。大洋密度的日變化,由於影響因素的變化小,因此微不足道。在深層有密度躍層存在時,由於內波作用,可能引起一些波動,但無明顯規律可循。其年變化規律,由於受溫度、鹽度年變化的影響,其綜合作用也導致了密度年變化的復雜性。中國近海表層海水密度的分布和變化主要取決於溫度和鹽度。在中國海近岸地區,特別是河口地區,海水的鹽度變化大,因而那裏海水密度主要由鹽度決定;在距河口較遠的海區,海水密度主要由溫度決定。表層海水密度總的分布特點是:冬季密度最大,夏季最小;春季為降密期,而秋季為增密期。由於海水密度是溫度和鹽度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其分布不如溫度、鹽度那樣規則,但總的趨勢是沿岸密度小,海區中央密度大,河口地區密度最小。

‍‍

⑼ 影響海水密度的因素有哪些

溫度和鹽度。

在中國海近岸地區,特別是河口地區,海水的鹽度變化大,因而那裏海水密度主要由鹽度決定;在距河口較遠的海區,海水密度主要由溫度決定。

表層海水密度總的分布特點是:冬季密度最大,夏季最小;春季為降密期,而秋季為增密期。由於海水密度是溫度和鹽度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其分布不如溫度、鹽度那樣規則,但總的趨勢是沿岸密度小,海區中央密度大,河口地區密度最小。

其相關含義:

海水密度是單位體積海水所含有的質量。符號為ρ,單位為kg/m3。它是海水溫度、鹽度和壓力的函數。

相對密度是指在給定的物理條件下海水的密度與在4℃和1個大氣壓下沒有溶進空氣的蒸餾水密度之比,又稱比重,符號為α。因為4℃蒸餾水的密度可取為1,所以密度與比重有相同的量值。

現場密度是根據現場溫度t、實用鹽度s和壓力p計算出的海水密度,用符號ρs,t,p。表示。在海表面取P=0時的現場密度,以符號ρs,t,p表示。若水溫t=0℃,則現場密度僅為鹽度的函數,以符號ρs,0,0表示。

⑽ 海水的物理性質

1.海水顏色

海水的顏色決定於海水對陽光的吸收與散射狀況。海水對陽光中紅、橙、黃等色光吸收較強,而對藍、紫等色光散射較強,所以海水多呈蔚藍色。如果沿岸海水中泥沙顆粒較多或水生生物繁盛,則顏色呈黃或紅、綠色。如紅海海水富含紅色藻類,海面呈紅色。我國黃海則因黃河攜帶大量泥沙而呈黃色。

2.海水鹽度

海水鹽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體與海水質量之比。全球海洋的平均鹽度約為35‰。一般來說,邊緣海和陸表海,氣候對海水鹽度的影響非常明顯,降水充沛及有江河注入的海域含鹽度較低;降水稀少、蒸發量大的海區(如紅海)含鹽度高達40‰以上。在開闊的大洋里,海水的不斷運動、充分循環,使含鹽度趨於均勻,為35‰。

3.海水溫度

海水的溫度主要來自太陽輻射。海洋表層溫度分布不均,在赤道海區,是25~28℃,最高可達35℃,在中緯度海區為10℃左右,在極地海區可降低到0℃以下,最低可達-10℃。全球海水平均水溫為17.4℃,比全球年平均氣溫14.3℃,高出3.1℃。此外,海水溫度隨著海水深度增加而降低,但表層海水中熱的傳導僅限於200~300m以內,300m以下海水溫度變化很小,一般在2~3℃之間。

值得指出的是,海水的溫度變化不但可以驅動大洋環流,制約海洋生物系統運轉的速率,而且還會出現定期表層水溫異常升高,造成魚類大量死亡的現象——「厄爾尼諾」現象,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厄爾尼諾」現象已成為全球氣候異常的「罪魁禍首」,是當今世界氣候研究的主要課題之一。

4.海水密度

海水密度略大於純水(純水在4℃時密度為1g/cm3),約為1.022~1.028g/cm3。它隨溫度、鹽度和壓強而變化。溫度升高,密度減小;鹽度增加,密度增大;氣壓加大,密度增大。

5.海水壓力

海水的壓力隨深度增加而加大。海水深度每增加70m,其壓力增加1.013×105Pa。水深1000m處,壓力為1.0013×107Pa,這種壓力可使木材的體積壓縮至1/2而下沉。水深7600m處的壓力可以使空氣密度變得像水一樣大。

閱讀全文

與海水鹽度增加密度增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己購買雲主伺服器推薦 瀏覽:421
個人所得稅java 瀏覽:761
多餘的伺服器滑道還有什麼用 瀏覽:191
pdf劈開合並 瀏覽:28
不能修改的pdf 瀏覽:752
同城公眾源碼 瀏覽:489
一個伺服器2個埠怎麼映射 瀏覽:297
java字元串ascii碼 瀏覽:79
台灣雲伺服器怎麼租伺服器 瀏覽:475
旅遊手機網站源碼 瀏覽:332
android關聯表 瀏覽:945
安卓導航無聲音怎麼維修 瀏覽:332
app怎麼裝視頻 瀏覽:430
安卓系統下的軟體怎麼移到桌面 瀏覽:96
windows拷貝到linux 瀏覽:772
mdr軟體解壓和別人不一樣 瀏覽:904
單片機串列通信有什麼好處 瀏覽:340
游戲開發程序員書籍 瀏覽:860
pdf中圖片修改 瀏覽:288
匯編編譯後 瀏覽: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