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起源:萬物大歷史》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起源》([美] 大衛·克里斯蒂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CO0iemj6cATyyIjNTocL_g
書名:起源
作者:[美] 大衛·克里斯蒂安
譯者:孫岳
豆瓣評分:7.7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見識城邦
出版年份:2019-4-10
頁數:340
內容簡介:
人類的終極追問中,起源總是一個避不開的問題。
世界上有100多種起源故事,幾乎所有的人類文化和宗教傳統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聖經·創世記》上說萬事萬物是上帝創造的,中國的傳世神話說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古希臘神話中原始宇宙起始於大地女神蓋亞等最早的神靈,印度神話里說眾生之父梵天創造了宇宙萬物,古埃及的起源故事開始於原始海洋神努恩,等等。
這些起源故事有一個共同目的,就是為當時的人們尋找一種對世界的整體性的解釋。
與古代不同的是,今天的人們不再求助於傳世神話,對世界提出整體性的解釋,是科學家們在做的事,哥白尼、伽利略、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等都為我們認知世界做出了顛覆性的貢獻,但是我們至今沒有一個基於現代科學的、長時段的、完整的現代版起源故事。
《起源:萬物大歷史》就是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在人類積累的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歷史學等等的集體知識的基礎上,為全球70億人,重新編織現代的科學起源故事。
《起源:萬物大歷史》回歸哲學-科學的傳統,融通各個學科的新知識,講述從宇宙大爆炸到地球形成、從生命起源到人類未來的138億年的萬物歷史,不僅濃縮呈現了近百年來現代科學的成果,也開創性地提出宇宙開端、恆星誕生、恆星死亡生成新元素、太陽系形成、地球出現生命、智人問世、農耕時代、人類世來臨等8個關鍵節點,以及「集體知識」「金鳳花條件」「復雜性理論」「能量」「信息」「時間」等6個重要概念,更有人類歷史是由集體知識推動的、宇宙的故事就是關於能量的故事、信息讓我們面對復雜性並順應能量的洪流跨越下一個節點等諸多創見。
追問起源大問題的永遠是少數智者,但《起源:萬物大歷史》是寫給大多數人看的,本書為全世界的讀者編織了一個共同的宇宙演化而來的科學故事,雖然簡潔,但對我們「人類中心主義」的世界觀帶來挑戰。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Protagoras)說「人是萬物的尺度」,我們奉為圭臬,但本書會讓我們刷新認知,這句話應該改為:「萬物是理解人類的尺度」。
-------------
見識叢書(見識城邦出品):
01《時間地圖:大歷史,130億年前至今》[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02《太陽底下的新鮮事:20世紀人與環境的全球互動》[美]約翰·R.麥克尼爾
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4《資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5《帝國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6《極端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7《守夜人的鍾聲:我們時代的危機和出路》[美]麗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戰前的世界》[英]查爾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法]費爾南·布羅代爾
10《基因傳:眾生之源》(平裝+精裝)[美]悉達多·穆克吉
11《一萬年的爆發:文明如何加速人類進化》[美]格雷戈里·柯克倫 [美]亨利·哈本丁
12《審問歐洲:二戰時期的合作、抵抗與報復》[美]伊斯特萬·迪克
13《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沖擊》[美]艾爾弗雷德·W.克羅斯比
14《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裝+精裝)[美]雅克·巴爾贊
15《瘟疫與人》[美]威廉·麥克尼爾
16《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美]威廉·麥克尼爾
17《奧斯曼帝國的終結:戰爭、革命以及現代中東的誕生,1908—1923》[美]西恩·麥克米金
18《科學的誕生:科學革命新史》(平裝+精裝)[美]戴維·伍頓
19《內戰:觀念中的歷史》 [美]大衛·阿米蒂奇
20《第五次開始》 [美]羅伯特·L.凱利
21《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精裝+平裝) [以色列] 尤瓦爾·赫拉利
22《黑暗大陸:20世紀的歐洲》[英]馬克·馬佐爾
23《現實主義者的烏托邦:如何開創一個理想世界》[荷]羅傑·布雷格曼
24《民粹主義大爆炸:經濟大衰退如何改變美國和歐洲政治》 [美]約翰·朱迪斯
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紀念版)》(平裝+精裝) [英]理查德·道金斯
26《權力與文化:日美戰爭1941—1945》 [美]入江昭
27《猶太文明:比較視野下的猶太歷史》 [美] S. N. 艾森斯塔特
28《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 [美]尼爾·波茲曼
29《從丹葯到槍炮:世界史上的中國軍事格局》 [美]歐陽泰
30《起源:萬物大歷史》 [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31《為什麼不平等至關重要》 [美]托馬斯·斯坎倫
32《認知工具:文化進化心理學》 [美]塞西莉亞·海斯
33《簡明大歷史》 [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美]威廉·麥克尼爾 主編
34《專家之死:反智主義的盛行及其影響》 [美]托馬斯·M.尼克爾斯
35《大歷史與人類的未來》 [荷]弗雷德·斯皮爾
36《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美]斯蒂芬·平克
37《歷史性的制式》[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8《希羅多德的鏡子》[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9《出發去希臘》[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40《燈塔工的休息室》[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後續新品,敬請關注……
--------------------------
【編輯推薦】
追問起源,就是追問存在的意義。融合科學和歷史,講述宇宙大爆炸至今的起源故事。比爾·蓋茨推薦:終身學習者一定會喜歡這部萬物大歷史
1.一部不以人類為中心的歷史是如何講述的
大部分人談到歷史的時候,關注的是國家的興衰、王朝的更替,視野之內也多是圍繞人類講述的歷史。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特拉的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影響至今。我們習慣了人類中心主義,卻長久地忽視了人類史之外更長時段、更息息相關的宇宙、地球、生命的大歷史。
近100年的科學成果,讓我們可以更好地追溯和書寫更久遠的萬物起源故事。《起源:萬物大歷史》打破人類中心論,從138億年前宇宙誕生講起,涵括萬事萬物。宇宙大爆炸、恆星開始閃耀、恆星瀕死後新元素的產生、太陽及太陽系的形成、地球上出現生命、微生物和大型生物、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等等一一呈現,從138億年前「砰」的一聲大爆炸開啟到6500萬年前又「砰」的一聲小行星撞擊地球,作者用了全書1/2的篇幅精彩演繹萬物的來龍去脈,這是非常罕見的。大衛·克里斯蒂安融通科學與人文,匯集數十門科學、藝術和人文學科的無數見解,用無邊界的融通知識,編織了一幅貫通宇宙萬物的演化全圖。
2.把所有新知識融合到一本書里,給我們一個關於世界的整體性的解釋有多重要
我們從我們祖先那裡繼承了對統一的、包羅萬象的知識的強烈渴望。近100年來的科技進步,讓我們對宇宙圖景的探究和描繪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到1964年阿波羅8號飛船拍出的第一張月球照片,到基因的發現,再到登陸月球、發現引力波等等,科學極大地改變了人類對於宇宙和自身的認知。
科學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答案。《起源:萬物大歷史》是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在人類積累的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歷史學等等的集體知識的基礎上,為全球70億人,重新編織一個基於現代科學的、長時段的、完整的現代版起源故事。這是第一部涵括全球萬事萬物的起源故事,它融通各個學科的最新知識,為處於全球化時代的我們提供智慧的指引。
3.大歷史究竟是個什麼歷史
大歷史是關於你和我從何而來的故事,是關於我們周圍的一切如何形成至今的故事。比爾·蓋茨說:「大歷史可以為我們理解自宇宙大爆炸至今的一切歷史提供框架。通常,在學校里,科學和歷史是分開教授的——有專門的物理課,也有專門的講述文明起源的課程——但是大歷史打破了這一界限。每當我學到新知識,不論是生物學的、歷史學的,還有其他任何一門學科,我總是會努力將它放置在大歷史的框架中。再也沒有其他課程會對我看待世界的方式產生如此之大的影響。」
《起源:萬物大歷史》是大歷史學派創始人、《極簡人類史》《時間地圖》作者大衛·克里斯蒂安新作。立足現代科學講述大歷史,達到知識大融通,沒有人比大衛·克里斯蒂安講得更好。如今比爾·蓋茨與大衛·克里斯蒂安共建的「大歷史項目」課程已輻射全球數千所大學和中學,覆蓋歐美、澳洲,以及香港、北京和上海等中國國際學校,讓大學和中學教育發生著嶄新的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譯者孫岳教授為國際大歷史協會理事、首都師大外國語學院教授,多年來致力於大歷史研究,是翻譯本書的不二人選,譯文優美,清晰、准確,流暢可讀。
4.這本書的精彩觀點
○宇宙的本源是能量。物質由能量構成,它催生萬物,催生原子、質子、中子,催生恆星和地球,並創造生命。人類的實踐從本質上講就是獲取能量並利用它改變周圍的環境,進而改變人類的進化。它支撐科技,發動戰爭,也催生文明。如今的化石燃料革命面臨新的創新,能量的進步已然成為科技發展的主旋律。
○能量引發變革,信息指引變革的方向。宇宙中的一切變化都是信息,它是宇宙、自然和生命構成及演變的奧秘。信息與能量一起在人類歷次重大的文明進步中扮演主角。信息可以代代相傳,使知識量猛增。人類會創造和分享越來越多的信息,並利用信息以求得更大更多的能流和資源。到了現代,新信息使人類擁有強大的科技能力,讓我們有能力利用化石燃料,將世界聯成一體。
○人類史始於集體知識,它讓人類與眾不同。人類能夠集體學習,讓知識在一代人內部或是幾代人之間都可以傳播和共享。這是人類的特質,是一種全新的、更快速的「適應」環境的方法。當其他物種通過緩慢、耐心、共享基因來適應時,我們通過共享思想來適應。集體知識就是人類所共有共享的全部知識,是我們智慧的基礎。集體知識是我們作為一個物種創造的源泉,也是我們獨自擁有歷史的原因。今天人類的集體知識已經達到一個巔峰。
○復雜性理論:現代起源故事的核心觀念,對我們人類而言至關重要。每當宇宙間出現新的現象、新的特徵甚至新的物種之時,也就意味著復雜性的不斷提升,它是萬物進化的一大奧秘。本書中的起源故事便圍繞伴隨復雜性不斷提升的八個節點展開。
○金鳳花條件:是一種很罕見的特殊前提和環境,「恰好」(剛剛好)容許某種新式復雜性出現。弄清復雜事物究竟如何涌現,以及涌現需要什麼樣的金鳳花條件,對理解人類和世界的本質可謂意義非凡。
○時間:關於時間尺度,大歷史有一個絕妙的比喻,讓我們重新認識時間:如果把130億年比喻成13年,那麼宇宙大爆炸就發生在13年前,最早的恆星和銀河系出現在大約12年以前,太陽和太陽系的出現在4.5年以前,最早的生命有機體出現在4年前,恐龍大約在3個星期前滅絕,最早的智人在非洲進化大約在50分鍾以前,最早的農業繁榮大約在5分鍾以前,最早的有文字記載的城市出現在大約3分鍾以前,主導世界的現代工業革命發生在大約6秒鍾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大約2秒鍾以前,人口到達70億,第二次世界大戰,首次使用原子武器,人類登月,電子革命發生,互聯網普及,等等,都只不過是最後1秒鍾的事。
5.他們在推薦——
比爾·蓋茨是大衛·克里斯蒂安的粉絲,更是「大歷史項目」的全力支持者,他第一時間閱讀本書,多次在gatenotes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台大力推薦,並親自為中文版撰寫序言《終身學習者一定會喜歡這部萬物大歷史》。
本書獲評2018年Goodreads最受讀者歡迎「歷史類」榜單第1名,全球30多個國家相繼出版,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全球傑出教育家肯·羅賓遜爵士、《七堂極簡物理課》作者卡洛·羅韋利、世界歷史協會主席梅里·威斯納、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前所長劉鈍教授、清華大學科技史系吳國盛教授、北大哲學系劉華傑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江曉原、社科院考古所許宏研究員、FT中文網專欄作家和經濟人讀書會創始人徐瑾等紛紛推薦。
--------------------------
【名人推薦】
我一直是大衛·克里斯蒂安的粉絲。懂得了人類從哪裡來,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我們下一步要到哪裡去。《起源:萬物大歷史》用最新的知識為你講述萬物的由來,讓你對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處境有更深刻的領悟。
——微軟創始人、蓋茨基金會主席 比爾·蓋茨(Bill Gates)
《起源:萬物大歷史》是目前我們對宇宙、太陽系、海洋、山脈和礦物、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誕生和發展,以及人類文化和成就的非凡結晶。它匯集了數十門科學、藝術和人文學科的無數見解,每一頁都有引人入勝的想法,每一頁都充滿了驚悚小說的能量。在當今時代,人類作為一個整體,更清晰、更全面地理解我們在地球上的位置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這樣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問世,可謂恰逢其時。
——全球傑出的教育家、思想家 肯·羅賓遜爵士(Sir Ken Robinson)
大衛·克里斯蒂安找到了一種令人驚嘆的方式,利用歷史來整理我們對世界的全部知識。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七堂極簡物理課》作者 卡洛·羅韋利(Carlo Rovelli)
《起源:萬物大歷史》這部非凡之作將我們自以為是的人類放在宇宙中的適當位置,同時也解釋了為什麼人類的文化和知識,即克里斯蒂安所說的「集體知識」,對於理解當下世界和塑造它的未來至關重要。
——世界歷史學會主席 梅里• 威斯納–漢克斯(Merry Wiesner-Hanks)
大衛·克里斯蒂安教授的這個起源故事講得非常之好,他為我們提供了一門現代科學的短期課程。這是宇宙的簡史,也是一部優秀的大歷史作品。
——《華爾街日報》
這是我所知道的跨學科歷史寫作中的最好的一本,沒有之一。如果今年你只讀一本書,那一定是這本。
——《時代周刊》主編 CNN人氣時評類節目主持人 法里德·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
《起源:萬物大歷史》是具有智慧和勇氣的長時段科學。
——《自然》雜志(Nature)
將宇宙的時間尺度縮小至十億分之一,其肇始距今才13年8個月,生命之花出現在地球也就是3年零9個月,而人猿揖別不過發生在兩天半以前。在這短短的時間段里,這個星球和人類社會都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從碳、氫原子和生命孢子中演繹出語言、思想與智慧,最終化成一出人類從畏懼、征服自然直至開始領悟必須與之共存的多彩大劇,但是他們能夠繼續生活在無憂的伊甸園里的時間只剩下3秒鍾了。《起源:萬物大歷史》是當代科學的「創世記」,大歷史的「警世恆言」,孫岳教授的譯文准確流暢,值得推薦給每一位關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讀者。
——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前所長 清華大學特聘教授 劉鈍
《起源:萬物大歷史》綜合宇宙史、生物史與人類進化史、人類文明史,匯成一幅宏偉壯麗的天人史詩,開闊了史家的眼界,開辟了科學與人文交匯的新疆域。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眼光還構成了一種獨特的歷史哲學。
——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 吳國盛
從種族主義、民族主義、人類中心論到萬物共生論的序列,是教條弱化、視野拓展、自我解放、人性改良的進程,也是人類世中天人系統可持續生存的必由之路。起源和演化的故事講了又講,克里斯蒂安採用新理念,整合新數據,修訂了舊版本,啟發人們克服狹隘。如果不能走出困局,將來在地外文明者的大歷史敘述中將無關痛癢地忽略人這個自負、好鬥而且貪婪的物種。
——北京大學教授 博物學文化倡導者 劉華傑
《起源:萬物大歷史》出入於科學與歷史之間,實際上是一種古代文明常用的敘述視角,只是內容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之上。
——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長 江曉原
克里斯蒂安教授延續了他「大歷史」的宏大敘事風格,從宇宙的最初時刻到人類起主導作用的「人類世」的來臨,八大歷史節點娓娓道來,高屋建瓴,讀來令人暢快淋漓。就當下與未來的問題向歷史求解,是人類探索自然和自身奧秘的永恆主題。回觀這一探索的歷史,從神話傳說到區域史,到世界史與全球史,再到窮極人類乃至生物圈起源的「大歷史」,思想認知與文明演進同步。「大歷史」的發想與探索實踐,何嘗不是始於20世紀中葉以來人類世的重要成果之一?克里斯蒂安教授貫通的史觀史識及其一系列作品,相較於既往碎片化的研究,無疑具有無可替代的里程碑的意義。讀此書,可以讓我們少些自滿和狂傲,有所忌憚有所敬畏,仰望星空而踏實前行……
——中國社科院考古學研究所研究員、二里頭考古隊隊長 許宏
宇宙學是名副其實的大歷史,而大歷史本質上就是起源,《起源》展示了與此有關的系統知識。宇宙是一個奇跡,也是一個意外,更是復雜系統不斷涌現的結果。向前看,就是為了向後看,談宇宙起源,其實為了理解人類未來。人類的偉大,恰恰在於其能從渺小的地方起步,集體學習,不斷進化;我們終將明白,人類不是地球的起點,也不是地球的終點。
——FT中文網專欄作家 經濟人讀書會創始人 徐瑾
和比爾·蓋茨一樣,我也是大衛·克里斯蒂安的「粉絲」。在第一時間購得英文版後,我酣暢淋漓、欲罷不能地一周內讀完《起源》。以區區300頁的篇幅,本書完成了講述138億年宇宙史這一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作為大歷史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對世界史的把握少有人及,本書則進一步展現了他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廣泛閱讀和深入思考。在克里斯蒂安生花的妙筆下,從宇宙起源到人類未來,關乎全球命運的大問題第一次變得如此引人入勝。
——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Reviews主編 李鈞鵬
如今,萬事萬物都好像加快了節奏,以至我們會不時感覺正在慢慢逼近某種即將發生的大變故,所以說我們在未來幾十年具體做些什麼在數千年的尺度上將產生重大影響,對人類自身以及整個生物圈都是如此。不管怎麼說,我們現在正操控著整個生物圈的命運,可能做得很好,也可能做得很糟。
——本書作者大衛·克里斯蒂安
作者簡介:
大衛•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1946— )
牛津大學哲學博士,曾專攻俄羅斯史及蘇聯史,自20世紀80年代起轉向從大尺度鑽研世界史,「大歷史」(Big History)學派創始人,國際大歷史協會首任創會主席。現任悉尼麥考瑞大學大歷史研究所所長,麥考瑞大學大型開放式網路課程(MOOC)設計師兼首席主講教師。2009—2013年,任韓國梨花女子大學「世界級大學傑出教授」。
2008年,克里斯蒂安與比爾•蓋茨一同創設「大歷史項目」(The Big History Project),旨在中學階段推廣大歷史教育,目前已在全球——美國、澳洲,以及中國香港、北京、上海等——數千所大學和中學設立大歷史課程。曾在世界各地做過多次大會的主旨演講,包括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他所做的有關大歷史的TED演講《18分鍾讀懂大歷史》(The History of Our World in 18 minutes)已有近1000萬人觀看。
主要著作有《時間地圖》(Maps of Time: An Introction to Big History)、《極簡人類史》(This Fleeting World: A Short History of Humanity)、《起源:萬物大歷史》(Origin Story: A Big History of Everything)等,深刻影響了大眾讀者對人類歷史的認知。
---------
譯者簡介
孫岳,歷史學(世界史專業)博士,首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翻譯教學及文史類跨文化研究,尤其是近年來更多致力於大歷史研究。2014年被選為國際大歷史協會理事會理事。主要譯作有《起源:萬物大歷史》、《大歷史與人類的未來》、《歷史學宣言》、《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合譯)等。
Ⅱ 《非洲現代史(第三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非洲現代史(第三版)》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NH0EHdoKSV25bsyzNSlGkw
Ⅲ 《現代藝術150年一個未完成的故事》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現代藝術150年》([英] 威爾·貢培茲)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om11pdlPhHLPe32_TEru0Q
書名:現代藝術150年
作者:[英] 威爾·貢培茲
譯者:王爍
豆瓣評分:9.1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3-1
頁數:532
內容簡介:
要掌握現代藝術的游戲規則,你需要知道些什麼?——涵括近百位藝術家及其代表作,梳理二十多個現代藝術流派的淵源流變,勾勒現代藝術的發展歷程。這一百五十年來藝術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什麼到了今天,一件看似五歲小孩也能搗鼓出來的東西,居然會是藝術史上的曠世之作?
這是藝術嗎 ?這必須是藝術!——馬列維奇的黑色正方形,蒙德里安的彩色格子,杜尚的小便池… 藝術不再必須與美有關,它更多地關乎理念。那些光怪陸離、五花八門的藝術流派,在揭開了其中的奧秘之後,實際上簡單得驚人,但又絕妙乃至偉大。
如果我們還能從一百五十多年前莫奈的《日出》、梵高的《星空》中,依稀辨認出藝術「原來」的模樣,那麼,一百五十年後安迪·沃霍爾的金湯寶罐頭、達米恩·赫斯特的腌制鯊魚,還有翠西·艾敏亂糟糟的床,足以讓我們看到藝術的其他可能。回顧現代藝術一個半世紀的反叛之路,我們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何變得愈發反叛、大膽、混亂。這背後,是藝術家對「何為藝術」的無盡追問,是他們對周遭世界的回應與抵抗。現代藝術的故事仍在繼續,也許永遠不會完成。
作者簡介:
威爾·貢培茲 Will Gompertz,1965年生,一個會說「單口相聲」的藝術評論家,曾被紐約《創意》雜志評為世界上最有創意的50位思想家之一。貢培茲在泰特美術館擔任媒體主管達七年之久,並在BBC的邀請下,擔任新成立的藝術頻道的第一位主編。他二十多年來筆耕不輟 ,為《泰晤士報》和《衛報》撰寫了很多藝術評論,並擔任知名藝術批評網站 culturecritic.co.uk 的總編輯,也是英國眾多前沿藝術機構的專業顧問。
Ⅳ 《20世紀史》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20世紀史》((美)理查德・W・布利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Wua4vY9GaecKUbOFLcNVKQ
書名:20世紀史
作者:(美)理查德・W・布利特
譯者:陳祖洲等
豆瓣評分:6.2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1-1
頁數:659
作者簡介:
理查德・ W・布利特(Richard W.Bulliet)哥倫比亞大學中東研究所歷史學教授、主任。他教授的課程包括:中東史、家畜史以及關於西方社會與政治思想、西方文學名著和西方藝術名作等「經典著作」課程(均為哥倫比亞大學著名的基礎課程)。他撰寫的著作《駱駝與車輪》獲得美國技術史學會德克斯特獎。他最近出版的著作有:《伊斯蘭教:來自邊緣的觀點》。他也是世界史教科書《地球及其居民》的作者之一、《近代中東網路全書》的編者之一,以及四本小說(其中最近出版的小說是《蘇菲弦樂》)的作者。
安斯利・恩布里(Ainslie Embree)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名譽教授,曾擔任該校歷史系主任、南亞研究所主任和國際公共關系學院代院長。出生於加拿大,曾擔任美國駐印度德里領事館文化參贊(1978―1980年)、美國駐印度大使特別顧問(1994―1995年)。他最近出版的著作包括:《構想印度:印度史論文集》和《沖突的烏托邦:印度宗教與民族主義》。他是《亞洲史網路全書》總編。
希拉・菲茨帕特里克(Sheila Fitzpatrick)芝加哥大學伯納多特・E・施米特歷史學講座教授。出生於澳大利亞,在墨爾本大學和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接受教育,現為《現代史雜志》編輯之一,曾擔任「美國斯拉夫研究促進會」主席(1997年)。她最近出版的著作有:《控告實踐:1789―1989年歐洲近代史上的控告》(與羅伯特・格拉特利合編);《斯大林時代的農民:集體化後俄國農村的抵制和生存》;《俄國革命》(第二版);《文化陣線:革命俄國的權力與文化》。
克里斯托弗・弗里曼(Christopher Freeman)1965年創立英國蘇塞克斯大學科學政策研究小組(SPRU)並擔任該小組首任主任至1983年。現為該小組名譽教授。受業於倫敦經濟學院,在服兵役後成為全國經濟和社會研究所研究人員(該研究所是歐洲研究世界電子工業、化學工業技術變化以及工業研究和開發的主要機構)。他最近同盧克・索特合作撰寫了《人人有工作或大眾失業:21世紀計算機化的技術變革》。他也完成了教科書《工業創新經濟學》的第三版。
埃里克霍爾茨曼(Eric Holtzman)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學系生物學教授、系主任。1994年在完成本書中的一章後不久去世,享年54歲。他為人們了解細胞膜和細胞的置換做出了重要貢獻,並撰寫了兩本關於溶酶體(細胞內分解有害物質的結構)的著作。他與阿蘭諾維科夫合作撰寫了被廣泛使用的教科書《細胞與細胞器》。
阿基拉・艾里伊(Akira Iriye)哈佛大學查爾斯・沃倫美國史講座教授、埃德溫・O・賴肖爾日本研究所主任。他最近出版的著作包括《美洲的全球化:文化國際主義和世界秩序》、《日本與更為廣泛的世界》。
肯尼思・T・傑克遜(Kenneth T.Jackson)哥倫比亞大學雅克・巴曾歷史學和社會科學講座教授,歷史系前主任。曾任美國城市史協會主席和美國歷史學家學會副主席。他的著作《被蠶食的邊界:美國的郊區化》獲弗朗西斯・帕克曼獎和班克羅夫特獎,現為《紐約市網路全書》總編。
扎卡里・卡拉貝爾(Zachary Karabell)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寫了大量關於美國外交政策和美國文化的論著。他的出版物包括《干預的設計師:美國、第三世界和冷戰,1946―1962年)以及關於普及高等教育時代美國各大學的著作(即出)。
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McNeil)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近代歐洲史副教授,1993年在完成本書中的一章後不久去世,享年46歲。他是歐洲國際關系和貨幣政策專家,《美國貨幣與魏瑪共和國》一書的作者。
約瑟夫・保羅・馬丁(Joseph Paul Martin)哥倫比亞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出生於英國,服完兵役後加人天主教傳教團,此後在羅馬學習,然後在當時的波札那、賴索托和史瓦濟蘭大學教書三年。他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通過一年一度的布吉納法索、烏干達和辛巴威的地區人權訓練項目繼續非洲的研究,編撰了三本人權文件集。
詹姆斯・梅奧爾(James Mayall)倫敦經濟學院國際關系教授、該校國際研究中心政治學教授、主任。他是《民族主義和國際社會》的作者,《新干預:聯合國在柬埔寨、前南斯拉夫和索馬里的經歷》的編者和作者。
羅伯特・ L・奧康奈爾(Robert L.O'Conned)美國地面情報中心高級情報分析家,《軍事史季刊》編輯。他的著作包括《關於武器、人和聖船》以及《第二騎兵的征途》。
讓一馬克・蘭・奧本海姆(Jean-Marc Ran Oppenheim)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博士,曾為該校中東研究所管理人員。出生於埃及,博士論文是關於埃及亞歷山大體育運動俱樂部的社會史。曾擔任職業賽馬教練,為全美三天賽馬項目和擊劍項目著名運動員。
威廉・N・帕克(William N.Parker)耶魯大學菲利普・戈爾登・巴特利特經濟學和經濟史講座名譽教授。在哈佛大學接受教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和美國戰略情報局老兵。他最近的著作是關於20世紀90年代在世界經濟中出現的歐洲一體化和一系列國際公私機制問題。他的研究論文和解釋性文章被收入兩卷本的《歐洲、美洲和更為廣泛的世界》。
瑪麗・科利斯・珀爾(Mary Corliss Pearl)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執行主任、哥倫比亞大學環境研究和保護中心副主任。她也是保護醫學中心的創始人之一,這是以塔夫茨大學獸醫學院為基礎的社團。她曾在耶魯大學接受醫學和人類學教育,是《21世紀保護》的編輯之一,以及兩套系列叢書「保護科學的個案和方法」和「保護科學的視野」的編纂者。
羅莎琳德・羅森堡(Rosalind Rosenberg)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歷史學教授,20世紀美國婦女史專家。她是《分裂的生命:20世紀美國婦女》和《走出分離領域:現代女權主義的根源》的作者。
大衛・羅斯納(David Rosner)哥倫比亞大學巴魯奇學院著名歷史學教授,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教授。1997年任哥倫比亞大學公共健康和歷史學教授。他是《以往的慈善活動》的作者,《病穴:紐約的傳染病與公共健康》的編者,並與傑拉爾德・馬科威茨合作撰寫和編寫了其他許多關於公共健康的著作和文章。
喬治斯薩巴格(Georges Sabagh)洛杉礬加利福尼亞大學馮格魯尼鮑姆近東研究中心社會學名譽教授、前主任。他參與研究洛杉礬、埃及和摩洛哥的人口趨勢和特徵,擔任突尼西亞、塞內加爾和馬里類似項目的顧問。他最近的出版物包括一本書中的幾章:「人口變化:移民和種族變化」、「中東人:新型移民」、「迴流移民分析:馬格裡布和墨西哥的經歷」、「洛杉礬,一個新移民的世界:未來之兆?」
傑漢・塞勒希(Jahan Salehi)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同時也是網際網路和通訊問題的著名演說家和作家。曾在特蘭西瓦尼亞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接受教育,現任J2
Ⅳ 《世界的演變19世紀史》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世界的演變》([德] 尤爾根·奧斯特哈默爾)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1BnP7kJV8Y3_9VG4-SPZQg
書名:世界的演變
作者:[德] 尤爾根·奧斯特哈默爾
譯者:強朝暉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1-1
頁數:1864
內容簡介:
人類現代史即將拉開序幕。這是一個重大政治理念匯聚的時代,是「此在」科學化的時代,是鐵路與工業的時代,是各大陸之間的大規模移民以及第一波經濟和通信全球化浪潮的時代,是民族主義和歐洲帝國主義向全球擴張的時代。但同時,在今人眼 中,19世紀卻已變得遙遠而陌生:一個輝煌的昨日世界。本書從世界史的角度描繪和剖析了這段歷史,一個歐亞美非各大洲經歷劇變與全球化誕生的時代。國際歷史學會前主席於爾根•科卡稱此書是「德國歷史寫作中的里程碑」, 奧斯特哈默也因此被譽為「有關19世紀的布羅代爾」。
【獲獎情況】
2010年萊布尼茨獎(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Prize)(德國研究基金會)
2012年格爾達・漢高獎(Gerda Henkel Prize)(格爾達・漢高基金會)
2017年湯因比獎(Toynbee Prize)(湯因比獎基金會)
德國語言與文學創作學會弗洛伊德科學散文獎
北德廣播電視台文化頻道非虛構類圖書獎
權威期刊《選擇》(Choice)2014年度「傑出學術著作」之一
《彭博商業周刊》2014度最佳圖書之一,由薩蒂亞吉特・達斯(Satiyajit Das)選出
Marginal Revolution.com網站(泰勒・科文)2014年最佳非虛構圖書。
作者簡介:
於爾根•奧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1952年生,曾在倫敦德國史研究所和弗萊堡大學工作,現為康斯坦茨大學近現代史教授。他出版過大量有關18世紀以來的歐亞歷史著作。其作品包括《中國與世界:十八世紀至當代》(獲得德國史學家協會獎)《中國革命: 1925年5月30日, 上海》《世界的演變:19世紀史》等。於爾根•奧斯特哈默因其在歷史學研究中的卓越成就分別於2010年和2016年獲得萊布尼茨獎、湯因比獎。目前,他正在從事2 0世紀的去殖民化史研究,並和入江昭(Akira Iriye)合作主編6卷本《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Ⅵ 《西方現代思想史》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西方現代思想史》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KBtH_xGW5xGpNOswVGSTWw
Ⅶ 《中國現代思想史論》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李澤厚)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n0vWYxBdLtNgdhsh728PiQ
書名:中國現代思想史論
作者:李澤厚
豆瓣評分:8.8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年份:2008-6
頁數:394
內容簡介:
本書以「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作為解釋中國近現代史思想史上許多錯綜復雜現象的基本線索,在學術思想界引起巨大反響,毀譽參半。許多青年入學贊之為提供了嶄新的範式變革。緊接此文,本書以數十年的新文學歷程和哲學上「現代新儒家」等論題,簡明而深入地展示了現代中國思想的諸多重要方面和問題,或明或暗地顯現了上世紀中國六代知識分子的身影、悲歡和坎坷命運。書中論說「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長文則結合對毛澤東青年時代的思想分析,說明由民粹主義、道德主義的入侵馬克思主義,迷信戰爭經驗等等,阻礙了中國的現代化。
作者簡介:
李澤厚(1930-) 美學家。長沙寧鄉人。1948年畢業於湖南省立第一師范。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任職,1978年起任研究員。1982-1983年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訪問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思想史和美學研究,是中國美學學會副理事長。近年主要在國外講學,是德國圖賓根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威斯康辛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著有《美的歷程》、《中國美學史》、《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中國現代思想史論》、《世紀新夢》等。
Ⅷ 《寫給大家的簡明世界史:從遠古到現代從遠古到現代》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寫給大家的簡明世界史:從遠古到現代》([英] E·H·貢布里希)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Y1ydF66K02Q4b1BqTxEoJw
書名:寫給大家的簡明世界史:從遠古到現代
作者:[英] E·H·貢布里希
譯者:張榮昌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3-06
頁數:351
內容簡介:
在浩如煙海的世界史學書籍中,這是一本真正把知識性、通俗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融於一體的世界史讀物。
恩·貢布里希,出生於維也納的英籍作家,一生以奇特的方式遭遇兩次世界大戰。成功地滿足了歷史知識的普及向歷史讀物所提出的通俗性和趣味性的要求。它是一本簡明扼要的讀物,全書總共還不到20萬字,卻講述了人類5000年的充滿風雲變幻的文明史。它以生動簡練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個「從前……」的故事,描繪了一個個有歷史人物,勾畫了人類文明發展的蹤跡,展示了5000年世界風貌。
作者簡介:
恩·貢布里希,出生於維也納的英籍作家,一生以奇特的方式遭遇兩次世界大戰。他理所當然地被歸入像房龍、韋爾斯等富有濃厚的人文氣息的另類偉大作家之列,因為其著作同樣具有令人難以抗拒的激情和個性。
Ⅸ 《五四運動史:現代中國的知識革命》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五四運動史:現代中國的知識革命》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cmxxxtCe_xfUIqbuseqS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