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主流的采購管理系統品牌有哪些
主流的采購管理系統品牌有SAP、8Manage、用友等。8Manage SPM采購管理系統提供以下解決方案:
1、做好采購需求和計劃管理
好的采購需求能夠合理、客觀反映采購目標的主要特徵以及要求供應商響應的條件,要實施采購就必須弄清楚采購需求。 采購需求管理可幫助用戶輕松地處理不同類型的采購需求。對於集中式(中央式)采購需求管理,通過8Manage PR,上一層級或者中央采購部門會匯總所有不同部門對同一物料的采購需求,層層匯總形成一個更大量的總采購需求,以此能獲取更好的價格或節省成本。
企業也可以通過8Manage 的產品庫功能分析產品的細分需求,通過BOM(物料清單)功能進一步分析具體的物料需求並生成詳細的采購計劃,同時系統支持把采購計劃導出pdf報表以方便進行匯報或其它核對工作。
2、完善招標條件設置
對潛在供應商進行招投標操作的幫助指導,避免出現供應商無法操作,從而影響招投標的情況,並且在招標文件中約定資格時,適當提高資格標准,減輕「最低投標價法」存在的風險。電子招投標為企業的招投標提供最高效,最公平和最全面有力的監控。企業可按需預先設定招投標的規則,整個招投標過程系統都會嚴格遵循這些規則執行。
另外,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機制確保所有招投標過程及信息的安全,系統可通過安全代碼,一次性密碼,雙向通信加密,基於角色的訪問控制和審計跟蹤等機制實現計算機和網路的安全。
3、加強對供應商的動態管理
在供應商供應過程中,實行供應商動態管理,實行業績評價制度,定期對供應商進行考評,對優秀供應商在以後招標評分中加分;建立供應商黑名單,對業績評價「不合格」、弄虛作假、失信違約或違法違紀等行為的供應商,一經發現立即列入黑名單。
支持管理供應商的資格審核與等級,用戶可隨時查看資格審批的審批規則和設置審批流程,供應商只有通過了資格審核才能成為合格的供應商。同時,8Manage SPM 提供黑名單管理功能,有許可權的用戶可以把不好的供應商列入黑名單。
4、注重過程考核,提升物資集中采購管控能力
嚴格按照企業工作標准,對物資的供應商選擇、招投標采購、現場驗收等各個環節實施全過程式控制制,並落實到人,杜絕未按規定程序進行采購。完善集中采購的監督與約束機制,結合物資采購情況,定期對計劃、采購、合同、驗收、庫存等方面進行檢查考核,規范集中采購業務操作。8Manage SPM能夠實時追蹤采購流程,讓每一步采購都有據可依,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合規的多采購或少採購的情況,從根本上減少人為干預而導致的不必要的損失。
❷ 如何進行采購與供應商管理 pdf
的確,隨著微利時代的到來,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所面臨的經營壓力也隨之加大。為增強整體實力,大多企業開始把對產品的「經營」轉向了對供應商的「運營」,他們不再局限於僅僅降低采購產品的價格,而更多的把目光投向對供應商的管理。調整供應商結構,優化供應商群體逐漸成為他們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案例一:某家電企業非常重視采購價格,因為家電行業成本競爭非常激勵,公司采購經理迫切希望通過降低采購產品的成本來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於是在采購的過程中盡可能的壓低采購品價格。三年後,該公司產品成本確實降低了。但是三年來,只注重價格的方式讓該企業的供應商變成了規模小、質量差、價格便宜的供應商。
這是一起成本管理與風險管理失效的典型例證,是「必聯采購網」在對客戶進行調查時遇到的實例。該企業盡可能的壓低采購產品的價格,也就意味著在盡可能的壓縮供應商的利潤空間。企業與供應商之間建立的並不是一種合作雙贏關系,最終必然導致供應商群體質量下降,供應產品不達標的局面,並直接影響生產,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
市場競爭環境的不斷發展,對采購企業和供應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優化供應商群體成為企業采購的核心關鍵。只有在做任何決策的時候都把雙方共同的利益考慮進去,為合作企業的雙贏共同努力,合作關系才會持久。在實際操作中,采供雙方可以關注利益共同點,在為本企業創造價值的過程中也為合作夥伴帶來收益,而不是以犧牲合作企業為代價。另外,企業在采購的過程中,不僅僅是選擇產品,更是選擇合作夥伴,因此對供應商的選擇應更注重其服務能力、業務發展趨勢以及公司的發展前景等綜合實力方面的因素。
案例二:某大型企業制定了年度供應商實地考察計劃,要求每年對所有供應商進行實地考察,以加強對供應商的了解和管理。然而該企業有上百家供應商,這意味著每年采購部門要拜訪上百次供應商。公司采購人員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仍感力不從心。
企業建立供應商實地考察機制的計劃是正確的,但是其策略有待改進。該企業沒有對供應商進行細分,而選擇了一刀切的方式,這既不利於公司對供應商隊伍的管理,也加大了企業采購部門的工作難度。
企業可根據供應商所佔采購比例,對供應商進行ABC分類管理,采購部門可針對供應商的類別制定供應商考察計劃表,做到區別對待。如:對於A類供應商可投入更多的時間進行管理,相互配合,持續改進商品質量和服務質量,而對於對企業成本支出和生產影響較小的供應商,可適當的投入較少的時間和精力。
同時,在對供應商的管理過程中,企業還應建立健全對供應商的評審機制,尤其是對佔80%價值的20%供應商建立供應商評審體系。通過市場調研,收集供應商相關信息,並實行包括產品質量、價格水平、供應能力和服務能力在內的綜合評定。這是「必聯采購網」采購方面專家孟經理的經驗之談。
通過對以上兩個典型案例的簡單分析,可以看到,提高對供應商的管理能力,對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起著重要的作用。企業對供應商的管理,不僅要從對供應商的選擇、細分,以及供應商評估等方面著手,還應注意對供應商信息的管理。
目前,一些大型公司已開始設置采購情報管理的職位,專門從事對供應市場環境調查和行業情報收集,為采購決策和執行團隊提供最新的商業信息,以便他們能對市場環境的變化快速做出響應與正確決策。另外,更多還不能建立自己情報管理的中小型企業,也開始重視其它平台所提供的市場行情,包括供求關系、原材料行情、價格信息、貨源信息等,「必聯采購網」正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