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中山大學讀書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1. 氣候
珠三角地區的氣候與長三家和京津冀有著很大的差別。在中大,衣櫥里大部分都是夏裝,春秋裝相對少些。至於冬季的衣服,也就只一兩件,基本用來對付突然的降溫。北方太過乾燥,而長三角地區冬天又無暖氣。所以在中山大學讀書相對於其他地方要愜意很多。雖然偶爾會有回南天這樣的災難日,但和相對較長的舒適日相比,顯得不值一提。
『貳』 魯迅全集包括什麼
包括:
魯迅全集卷一(墳 熱風 吶喊)
魯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編)
魯迅全集卷三(華蓋集 華蓋集續編 而已集)
魯迅全集卷四(三閑集 二心集 南腔北調集)
魯迅全集卷五(偽自由書 准風月談 花邊文學)
魯迅全集卷六(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
魯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魯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遺補編)
《魯迅全集》最早的版本於一九三八年印行;新中國成立後,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重新編輯的版本,該書由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編輯,所收只是魯迅的著作、譯文和部分輯錄的古籍,共二十卷,只收作者自己撰寫的著作,包括創作、評論、文學史專著以及部分書信,並加了必要的注釋,共十卷。
於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八年間印行。197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20卷的《魯迅全集》。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16卷的《魯迅全集》,目前一般教科書所選用的魯迅的文章均出自這個版本。200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18卷的《魯迅全集》新版本。
(2)孫中山pdf擴展閱讀:
學術影響:
《魯迅全集》學術影響力最大
繼《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影響力報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學術影響力報告》之後,由南京大學特聘教授蘇新寧擔任主編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圖書學術影響力報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以下簡稱報告)昨天發布。
《魯迅全集》不僅名列中國文學論文引用國內學術著作第一名,外國文學論文引用國內學術著作第一名,文化學論文引用國內學術著作第一名,還進入其他五個學科論文引用國內學術著作的前十名,成為影響力最大的著作。
報告主編蘇新寧稱,報告從策劃到數據處理,從撰寫到最終出版,歷經了近10年時間。課題組從CSSCI的論文中抽取出數百萬條被引用的圖書數據,並進行糾錯、歸並等處理,然後根據布拉德福定律和20/80規律,為各學科擬定了圖書遴選標准,共選取了3140種圖書。
『叄』 誰有楊坤明編寫的《中國姓名學》這本書啊,有點事求助!
民國人楊坤明《中國姓名學》無良寫作,弄虛作假,欺騙世人。
楊坤明是一個二道販子,他的姓名學取自日本,稍加改裝,妄稱自己是中國姓名學的鼻祖。
然而,楊坤明的寫作水平實在是不敢恭維,漏洞百出,經常毫不臉紅地編造故事,愚弄讀者。
現將楊坤明弄虛作假的三大經典公布於眾。
一、褻佛門
在《中國姓名學淺議》中,楊坤明膽敢自稱是佛。楊坤明專用一頁紙刊出自己的照片,兩旁標有小字:「本是西方一古佛,轉來東土救同胞」。解釋自己為什麼是佛的文字在第60頁,「當次子未生以前,夢一老人示曰,你本是西方一古佛,使你轉來東土救眾生」。楊坤明此舉可謂弄巧成拙,大大的虧本。因為根據佛教的經義,凡是以生人之軀自稱是佛的,皆是妖言惑眾,不是佛說,而是魔說。即使是真佛轉世,具備佛的神通,也不可直接宣稱自己是佛。如果有所暗示,被人識破自己是佛,就要及時離開人間,以保持佛法的純潔性,勿使妖魔有機可乘,宣稱自己是佛。楊坤明不知道佛家預先留下這么一手,一下子踏中機關,暴露了自己學養很低,沒讀過幾本經書,國學處於不及格水平。
民國時期,國學昌隆,高人、牛人多得是。像熊十力、章太炎都不敢宣稱自己是佛,熊十力用「十力」暗示自己是佛,已經略顯直露出格了。清末民初的大易學家杭辛齋,在易學界舉足輕重,得異人傳授,經常與孫中山一起談論易理與易道,致力於用易學改良社會,也從未宣稱自己是佛。道理很明顯,不宣稱自己是佛還有是佛的可能,再往低了說還有被尊為神、聖人、賢人、偉人、豪傑的可能,而像楊坤明那樣宣稱自己是佛就連做神、聖人、賢人、偉人、豪傑的可能都沒有了,直接就成了魔。這是一道有趣的測試題,楊坤明的表現得了零分。
二、流彈門
在《姓名學之問答》一章,楊坤明自問自答:
問:軍人改出凶名受吉名,得不戰死乎?
答:軍人戰死於沙場,為國爭光,保民衛國,理所當然……著者曾從軍一年,每次出發討伐時,向天大呼曰「我是楊坤明」三聲。曾二三次被敵包圍,在被包圍時,著者特大呼三聲曰我是楊坤明,即為發出言靈直到靈界之無線電台。果然,每次皆得逢凶化吉,不受流彈射死矣。假如著者之名若凶惡,更快被敵人之流彈傷亡也。
按,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八日中日軍隊交戰於北京郊外之南苑,第二十九軍之副館長佟麟閣、師長趙登禹二人乘車敗逃,在車內受流彈傷亡……(淺議68頁)
很顯然這是一個人為編造的神跡故事。
這段文字前後不對應,前面講的是「被包圍」,結果應當給出是否突圍,如何突圍。但是,楊坤明好像忘了前面在說什麼,給出的結果是「不被流彈射死」!很突兀是吧?而且「流彈」這個詞還出現了兩遍,於文中殊顯怪異。子彈打出去,沒有擊中目標,子彈繼續飛繼續飛,歪打正著(或者說本來就是沒有目標亂飛的子彈),打中了另外的目標,才能稱為流彈擊中。被流彈射死只是戰爭中的一個特例,比被敵人瞄準後打死、打傷的可能性要小。楊坤明追述這個事件的時候沒有想到槍彈、炮彈、飛機投彈,一下子把危險范圍遽然縮小,直接定位到「流彈」,真是反常呀。在楊坤明的記載背後,我們好像看到了有那麼一個流彈殺人的事實,這個事實刺激了楊坤明。楊坤明把這個事實的結果反轉過來,成了「不被流彈射死」,然後把結果編排在自己身上。某個人被流彈殺死了,才是楊坤明創作這段文字時思想的起點!不然,就不能解釋為什麼後文中「突圍」不見了,卻被「流彈」所代替。果然,隔不兩行,楊坤明就帶出了佟麟閣、趙登禹被流彈擊中的例子。前面提到的「流彈」,正是由這個新聞衍生而來。可是這樣一寫,文章上氣不接下氣,倒是把自己編造故事的心理過程全展示出來了。
如此寫作水平說明,楊坤明難言智者,更非學者。
三、喪子門
楊坤明著作和熊崎健翁著作最大的交集是九九八十一數吉凶表。然而就在這個最關鍵問題上,楊坤明再一次弄巧成拙,越描越黑,主動「交代」了九九八十一數吉凶表不是他發明的。
《淺議》中有這么一段類似於「苦肉計」之類的描寫:
又著者因他人之子女不肯受凶名之實驗,不得已將自己之長子來作犧牲。命名曰「楊應允」以試驗之。此姓名計34劃系大凶為速死之數理,其名之文字意義為應允其死亡之寓意,果然,至六歲之時,出門感暑氣發熱,又被庸醫誤投以六神丸,是時,著者急速改名曰「楊復光」,然於危險之際,蘇乎新名,發出靈界之無線電話已來不及矣。為著書立說,普益世人,使長子死於非命之實驗。
楊坤明故作悲情,卻忘了一點,姓名學作為易學術數的一支,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一門學問,全中國4億人,每個人的姓名都要入格,都是試驗。數格是一種客觀實在,取名必然落入數格,任誰也逃不過。這跟命名之人是否有姓名學的理論儲備與趨吉避凶的自覺沒有關系,人人都可以看做81數吉凶表的試驗品。81數吉凶表規定的凶數多,吉數少,吉數佔三分之一弱。所以姓名學從來不缺少凶名的實驗。在信奉81數理表的人看來,凡是不佔吉數的人都是凶名的試驗品,在這種劃分前提下,凶名實驗多不勝數,只要去發現去統計就行了,楊坤明毫無用兒子做凶名實驗的必要。楊坤明這樣寫,違反了一個最根本的邏輯,那就是用極大的犧牲、漫長的時間去做一個根本沒有必要性的東西,沒人會做。大凡試驗,都具有強烈的目的性與功利性,對於拿不準、不明細的東西才會做試驗。如果81數理表是楊坤明所創,是楊坤明本人千辛萬苦推導統計出來的,那麼楊坤明統計81數理的過程就是說服自己的過程,有千萬例原材料做支撐,本已足夠,再犧牲自己的兒子做凶名實驗不是多此一舉嗎?凶名實驗的寫法,直接暴露了楊坤明的心態,81數理表乍然出現在楊坤明面前的時候,對於楊坤明來說是一個陌生的東西,人們只有對於新鮮陌生的東西才會有想做試驗的沖動,正如跟自己多年的妻子不會想到去試婚,而有沖動跟新的戀人去試婚。楊坤明從81數理表上獲得了一種想做實驗的沖動(應該沒有去真做),將之在文字中通過虛構故事發泄了出來,這說明81數理表對他來說是早已存在的,非他原創。
楊坤明的水平處於葉(野)先生、不入流的水平。他把讀者當成笨蛋來愚弄,其實真正愚笨的是他自己!
『肆』 求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最好是TXT格式的,如果沒有PDF也可以,
前提:我有資源,但是只能做成pdf版的~
《飲冰室合集》
作者:梁啟超著 頁數:11147 出版社:北京市: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1989.03
飲冰室合集,還有其他分冊版本的~~
《中國憲政論》
作者:張友漁著 頁數:158 出版社:生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1944 共分6章。從理論、歷史、實際三方面論述中國憲政問題。包括孫中山的憲政思想、國民大會、地方制度、人民自由權利等。附:關於自發的施行、保障、解釋與修正。
《章太炎政論選集》
作者:章炳麟著;湯志鈞編 頁數:891 出版日期:1977
《康有為政論集》
作者:湯志鈞 頁數:1147 出版日期:1981.02
還有一些,我把預覽地址網路hi你,你也可以自己找你需要的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