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裁剪演算法opengl

裁剪演算法opengl

發布時間:2025-09-05 17:19:53

A. GIS到底能在那些類型的職業發展

【地理信息系統GIS專業的10個發展方向:】

職業生涯規劃中的路徑選擇,首先要知道自己在哪兒,要去哪兒——這是給自己的所在地和目的地定位。所在地的定位沒什麼問題,能考上大學的人,差不多都對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素質和能力、性格和品格有一定的認識,只是精度不同而已。目的地的定位卻是個大問題,大多數人只能籠統地說出找工作、做學問或創業,再想看清晰一點卻是難於上青天。竊以為這是很多人迷茫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想當初,從小喜愛地圖的我懷著一腔熱情報考GIS專業,卻也弄不清自己到底想做什麼,使得兩年的大好時光白白浪費(盡管用傳統的衡量「好學生」的標准我可謂是相當成功),加上考研,一共是三年青春向東流,現在每每想來,總是痛心不已。值此畢業之際,我將自己的思想整理了一下,希望能為迷茫的朋友做個導航。

方向1:開發工程師

畢業後要找工作的朋友,得考慮下有哪些工作和自己喜歡什麼工作。由於目前GIS就業市場的形勢是供大於求、僧多粥少,因此更多的還是考慮市場需求比較好。在眾多GIS單位中,其主營業務大多是工程開發或軟體研發和銷售。從事數據處理的單位比例也達18%」,「單位對人才需求最多的是資深開發人員,其次是程序員和項目經理。由此也可看出,如果想從事GIS行業,較強的編程能力才是『通行證』」。打開各大論壇的求職招聘版,也可

以看到幾乎每個單位都招開發人員。這里找了很典型的一則招聘啟事:

職位:GIS開發工程師

要求:熟練掌握C#/C++使用;熟練掌握ArcGIS Engine 9.0以上版本的使用;有C#/C++結合Engine項目經驗者優先;

這則啟事簡單明了,一共三點要求:語言、組件、經驗。客觀地說,對應聘者的要求還是很低的,我想一個普通的高中畢業生認真地自學一年應該能夠勝任。然而,按部就班的「優秀」本科畢業生卻未必能滿足這些要求。第一,學校基本上只教VB和C這兩門基礎的教學語言,目標是過二級、三級,然而考級對編程的要求與工作中對編程的要求完全是兩碼事,不是一個方向。第二,曾經風靡的兩種GIS組件MapX和MO正在退出社會舞台,然而在課堂上仍然是主打。第三,有開發經驗的學生太少了,很多學校完全不教二次開發,即使教,對學生的要求也不高,實現簡單的瀏覽、查詢就行了,這根本算不上項目經驗。因此,想從事開發工作的朋友們,必須在校園里開展自助學習。個人認為,認認真真地參加一次ESRI或超圖辦的開發組比賽,就可以達到普通公司的要求了。下面再看一則要求比較高的:

1、計算機或GIS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

2、熟練掌握C/C++語言、Java、JSP、C#等語言,熟悉VC++、JBuilder編程環境;

3、熟悉設計模式、UML,能用Rose等建模工具構建系統模型;

4、熟練掌握Supermap、Arcgis等主流GIS平台及二次開發技術,有GIS軟體平台底層開發背景,熟悉GIS常用演算法, 對Web Gis系統的技術架構、性能、安全等有較深刻的理解;

5、熟悉SQLServer、Oracle資料庫開發。

6、有良好的團隊精神,有良好的交流與溝通能力,具有跨平台軟體開發或嵌入式軟體開發經驗者優先;

這份工作網友們有說工資少於5000沒人乾的,也有說這種高人沒有10K是供不起的。但其實認真自學四年,滿足這些要求是綽綽有餘的。用一年自學計算機基礎、語言(除了VB或C,C#、C++、Java、VB.NET四者應當有一)、網路開發,用一學期學習商業GIS桌面軟體和組件開發(建議參加比賽),用一學期學大型資料庫和分布式系統,用一學期學軟體工程、系統分析與架構,用一年學習開源GIS軟體並練習底層開發(比二次開發技術含量高,鑽研能力強的人可以走這條路。需學習演算法與數據結構、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很多學校開了這些課,但一是跟GIS結合不緊,二是實踐不夠以至於理論不能掌握。),用一學期了解跨平台、嵌入式、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

肯定有人會指責,這樣的規劃一是過於偏重IT而輕視地學和數學,二是太理想化沒人能學出來,三是要學校還有什麼用。正常來說,應該有少數人會冷嘲熱諷或破口大罵的。下面我「未雨綢繆」,提前一一作答。第一,上文只是對想從事開發工作的人說的,對開發人員來說,計算機技術是最重要的。對這部分GISer,只要能把G的基本知識和發散思維引入IS,就非常好了,術業有專攻嘛。至於其它的路,下文還有探討。第二,世上無難事,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對於毅力匱乏、眼高手低、光說不練的人而言,這的確太理想化了。另外,上文所列的內容只是指引方向,並不是要求全部掌握,而且學校畢竟不是工作,不用每樣都學很深。第三,對於想走這一方向的人來說,除了學位證書那一紙遮羞布,學校確實用處不大。從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來看,大多數學校似乎都是想培養科研人才的——當然培養方式還有待改進。不只是GIS專業,很多學科都存在理論脫離實踐、教學脫離實際、校園脫離社會的問題,何必盲從呢?成績可以光耀門楣,可以賺取獎金,就是不能給你帶來一份好的工作——你看拿家GIS公司的招聘要求里寫了「成績優異者優先錄取」?當然,在大家能力都不行的情況下,成績好的便成了矮個里的將軍。

小結一下,這條路是通向開發工程師的,發展得好可以成為項目經理吧。這里需要補充的是,開發並不僅僅是指編程,需求分析和軟體架構也是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工作不做好,編程的時候就會比較亂,而且系統的健壯性也不容易好。不願意編程的人,比如說女生,可以考慮往這方向走,不過最好對GIS編程也有一定接觸。

方向2:三維工程師

其實也應該屬於開發,只是覺得很多初學者對三維比較感興趣,因此單列出來。還是先看一則招聘啟事吧:

職位描述: 在高級開發工程師/系統工程師指導下進行地學三維相關模塊的設計與開發工作;

職位要求:

1.計算機、地理信息系統、應用數學或者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歷;

2.掌握VC開發技巧,熟悉c/c++編程,對OpenGL或者D3D技術有一定了解,;

3.英文水平良好,閱讀英文技術資料沒有障礙;

4.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 學習能力, 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5.有三維模擬、游戲引擎開發經驗者優先

這應該出乎很多初學者的意料:搞三維也得會編程的!沒錯,三維開發可以簡單地分為兩塊:建模和編程。用GIS軟體建立的地面模型和用3DMAX等軟體建立的地物模型是靜止的,要對他們進行動態控制需要編程。舉個小例子,橋梁每時每刻都因受到風和汽車的力而發生形變,要想了解形變的情況,可以在橋樑上裝上若干GPS即時的獲取位置信息,同時用軟體建立橋梁模型,通過編程使得GPS數據和橋梁模型關聯起來並加以誇張,這樣每當GPS數據發生了改變,模型上的橋梁也就發生相應的可觀察的形變。

要想從事這種工作,在計算機方面要自學3DMAX或MAYA,在編程上要深入學慣用C++進行OpenGL技術開發,在GIS上要注重學習DEM和虛擬現實的內容。這些課堂上基本都是很少涉及的,必須自學。

方向3:數據工程師

數據是GIS的血液,一個項目很大一部分資金都是注入到數據的採集、生產和維護中的,因此這也是一個比較大的方向。還是先看一則招聘啟事:

職位要求:

1.相關專業本科畢業,應屆也可

2.有良好的專業知識,熟悉ARCGIS軟體操作

3.有地圖數字化方面工作經驗,有資料庫相關操作經驗

4.對GIS工作抱有熱情,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崗位描述:GIS數據的生產和維護

我的感覺,這是一個很辛苦的、技術含量最低的GIS工作。前些時候去江蘇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參觀,看到數據處理的地方就像一個工廠車間,很寬敞,一排排的電腦,大家就帶著立體鏡根據測量圖紙在ArcGIS中的遙感影像立體像對上矢量化,錄入到空間資料庫中。矢量化是我們的拿手好戲,這里就不贅述了。這種工作,一般中專生培訓培訓也能做。

再有就是遙感和航測數據處理,學過遙感和攝影測量課程,會用ERDAS或ENVI或ER MAPPER,以及VirtuoZO就行。

當然,隨著GPS導航的興起,導航數據和電子地圖成為了一個熱點。這一方面我沒有接觸過,因此不能提出看法。可以搜索一下做導航的一些公司的招聘啟事。

方向4:銷售/市場/企劃

越來越講究工作經驗的要求。我了解的不多。

方向5:軟體測試/技術支持

小公司能專門設置這樣的職位么?

方向6:項目管理/文檔編寫

文字功底扎實,專業知識全面,洞悉行業。

方向7:提供解決方案或輔助決策服務

不開發系統,只是用桌面軟體進行空間分析,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或輔助決策的服務。比如說,某超市要選址,需要特地做個系統么?沒必要,在ArcMap中用VBA寫程序,得出最優解,寫份報告就行了。

我導師這邊就是把GIS作為區域規劃的輔助工具,在ArcGIS中進行空間分析,為國土部門提供輔助決策服務。不過有這樣的公司嗎?

方向8:轉到應用行業

在高校中走方向7的人,有很大一部分就轉到了相關應用領域工作,把GIS作為處理該領域的一種工具,而不再做一個純的GISer。比如說搞土地應用的進了國土局,搞林業應用的進了林業局,搞水利應用的進了水利局……畢竟,如果把GIS作為一種技術,那她只有在廣闊的應用領域中才能充分展現自己的魅力,需要有學GIS的人專注於把這門技術深入地應用到某一個領域中。

我導師曾說過:當GIS被融入IT主流時,是幸運也是不幸。對那些無法在 IT的浪潮中輾轉騰挪、上下翻飛、搏激弄潮的朋友們而言,不關注技術本身,轉而投身到應用中,或許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對那些無法在IT的浪潮中輾轉騰挪、上下翻飛、搏激弄潮的朋友們而言,不關注技術本身,轉而投身到應用中,或許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對那些無法在IT的浪潮中輾轉騰挪、上下翻飛、搏激弄潮的朋友們而言,不關注技術本身,轉而投身到應用中,或許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不錯,大城市的這個局那個局很少招本科生了(有關系的不算),那麼小地方呢?或是其它領域呢?為什麼不能到GIS還沒有涉足到的區域去開疆拓土呢?與其他人相比,你具有非專業優勢。胡亂打個比方,同樣做村長,你至少比學行政管理、只會紙上談兵的畢業生多了一個高科技手段,手握盜版軟體的你可以用GIS來科學地管理村子。至於怎麼應用,我一時半會吹不出來,但人類80% 的信息都和空間位置有關,肯定有你能挖掘出來的東西,當你帶著GIS的思維去工作,只要是有心人,肯定能在工作中發現用的到GIS的地方,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用了之後,只要有效果(或者吹出效果),不就成了建設新農村和創新型國家的典型?

方向9:升學

越來越多的人考研究生,據《GIS開發者》第七期的《要不要考研?考什麼樣的研?》一文,絕大部分是為了逃避就業壓力。可是研究生畢業也要工作呀,無非也就是上面那幾條路。大家知道現在的研究生教育也不咋的,有些人是「做」幾篇沒意義的論文畢業了事,與當年本科畢業的同學相比,多了一層遮羞布,卻少了三年工作經驗。精明的企業老闆是不會看重學歷的,因此研究生的就業情況也不容樂觀。有人這樣說保研:用浪費三年時間的代價換來繼續浪費三年時間的資格。當然優秀的研究生還是比本科生多一些機會,尤其是事業單位對學歷還是比較看重的吧。

讀研,第一年上課,第二年「自由活動」,第三年(或最後半年)做畢業論文。除了畢業論文,在讀研期間還需要在期刊上發表一些論文,各個學校對論文數量和質量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剩下的時間主要是做導師的項目和自己充電。項目通常分為「縱向項目」和「橫向項目」兩種。縱向項目,俗稱「國家給錢的」,是由政府長期設立的各類研究基金支持的項目,主攻前沿課題;而橫向項目,俗稱「社會給錢的」,是企業或者其他單位就某些課題委託的項目。因此這里實際上又有兩條路可選:想走科研道路的,選擇以縱向項目為主的導師;不想走科研道路的,選擇以橫向項目為主的導師。

那麼GIS科研主要做什麼呢?個人認為還可以分成四條路:基礎理論、實現技術、深度應用和新應用。基礎理論是整個學科的核心與靈魂,這里多列舉幾個研究方向:空間資料庫的准確性研究;空間關系語言研究;空間數據的多種表達方式研究;地理信息的使用和價值研究;海量空間資料庫的結構體系研究;地圖制圖的規范化研究;地理信息數據共享的研究;GIS中時空關系的研究;GIS和空間分析研究;法律、信息政策和空間資料庫關系研究;地理信息系統的互操作研究;地理世界的規范化模式研究。再舉幾個實現技術的科研方向:空間決策支持系統;空間信息的可視化研究;遙感和 GIS的集成研究;GIS的用戶介面研究;通過協作形成空間決策系統的研究。再舉幾個深度應用的科研方向:GIS在全球變化中的作用研究;在社會背景中,如何在 GIS中表達人、空間與環境的研究。至於新應用,則是讓GIS技術滲透到生產生活各個方面的,比如上面提到的村長GIS,還有在《GIS初學者》第一期中《訪南京師范大學學生胡雷地》一文中提到的家譜GIS。

搞基礎理論估計是最底層的,也是最難的,當然只有走這條路你才有可能成為院士、科學家、行業的核心引領者和推動者。想走這條路的人,在本科期間重在打基礎,尤其要有深厚的數學功底,不僅是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還有必要自學離散數學、數值分析、拓撲學等科目。在計算機上需要對C++、演算法與數據結構、資料庫原理、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有一定理解,並能熟練使用 Matlab、IDL等科研常用軟體。在GIS上,在有一定實踐能力的基礎上,更加註重對基礎理論的理解,多讀一些GIS書籍。到碩士研究生階段,根據學校及導師情況大致選擇自己的方向,進一步打基礎。這樣,在博士期間有望有所創新和突破。

搞實現技術比基礎理論少一些抽象,而對計算機的要求可能更高一些,數學仍然很重要。我在書店看到過有常用演算法與實現代碼的書,覺得比較適合本科生鑽研。

GIS只有在應用中才能體現其生命力,而深度應用最能體現GIS的強大。想走這條路的人可以在大學期間選中一兩個應用方向,如物流、礦產等,多看一些GIS在該領域的應用論文。在研究生階段,也就只專注於一個領域的應用。

我個人則希望能夠在將來成為拓展GIS應用領域的人,這需要對各種技術有所認識,但不用深入鑽研,更重要的是會用GIS的思想來思考問題。

我用活躍的思維和火熱的熱情來引導學習,或許比較適合這個方向。又想起閭國年教授的話:「做學者,不做學生」。

方向10:徹底轉行

實在對GIS沒興趣,不如徹底轉行。要捨得放棄。但請不要辱罵GIS。

GIS本科畢業如何防止結束GIS職業生涯

前言:無意中看到這篇文章,覺得受益匪淺,同時對GIS學弟學妹們也是一個指引。

當今結束GIS職業(數據矢量化,採集除外)對於中國很多GIS專業本科畢業生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危言聳聽。甚至是在國內一些GIS專業比較強院校都有類似現象,更何況其他林林總總的一般院校。當大學畢業後告別與自己4年來付出感情和心血的專業的職業是多麼痛心的事情(至少我認為)。所以如何避免自己在本科畢業就告別GIS職業生涯是每一個GIS本科生必須思考的問題。

現在一方面很多公司都找不到合適的GIS開發人員尤其是ArcGIS開發人員(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另一方面學生畢業之後找不到工作。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
因為GIS開發都是以項目開發為主,以產品研發相對較少,從成本和時間來看公司都不願意從新培養一個新手2-3個月之後才能上手開發,他們都非常想要那些有工作經驗的開發人員,直接來公司參與到項目開發中來。但是一般有工作經驗的都相對穩定,待遇也不錯,為了個人發展(到一個新公司還得適應新環境從新開始)他們也都不願意隨便跳槽。這樣就造成了需求的不平衡。
我個人認為搞GIS二次開發非常適合本科生畢業搞,研究生也可以但是我感覺沒有本科生優勢大。我身邊就有這個案例:在本科時代同一級的兩個學生都畢業於同一院校,本科生工作三年,在公司有項目驅動,開發技術實力大增,經過了3年的積累成為一個公司的項目經理,在這三年平均每年掙4萬,三年之後工資在一個二線城市到5000+,並且已買房結婚,而此時另外一個研究生這個時候剛畢業,到這個本科生的公司做開發收入2000,這就是一個二線城市GIS開發的現狀。在這三年中研究生失去的是12萬+3年工作經驗(技術強成為項目經理)+生活經驗(買房結婚)。所以我認為搞GIS開發尤其是ArcGIS二次開發還是不要上研究生好。

沒有工作經驗GIS本科生如何得到認可?找到收入相對比較高的GIS二次開發,尤其是ArcGIS二次開發的工作?我的答案是以項目驅動的方式充實本科時代GIS二次開發生活,增加自己的「工作經驗」。接下來我以「片面」的方式介紹一些自己的經驗。

1.首先必須熟悉一門高級開發語言,說白了就是c#或者Java。
有些人總愛說會一門開發語言有編程思想就Ok了,用來安慰自己不願學習新開發語言技術的懶惰心理。但是公司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他們都採用高效開發方式,尤其是GIS開發圈裡.NET平台是應用最廣的,並且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DLL庫,不可能讓你自己隨便使用個語言自由發揮的。不要認為會定義一個變數寫個循環就說我掌握了XX語言,真正掌握一門語言的特性,必須多實踐,多敲代碼。到高一級的就是學習設計模式提高自己的Design能力。

2.實習課上好好用心學習ArcGISDesktop,熟悉ArcGIS的數據模型掌握ArcGISDesktop的使用。
很多人是不熟悉ArcGISDesktop就開始從網上Down代碼修改代碼開始了自己的開發之旅,包括我,我大學時代是MapInfo的粉絲,一直沒學過 ArcGIS。這是非常不科學的,因為ArcGISDesktop就是從AO開發起來的,你只有掌握了ArcGISDesktop的使用,才能很容易理解 AO介面提供的功能。實際上ArcGIS二次開發說白了就是在ArcGISDesktop所提供的功能和業務相結合進行的創新性開發。所以熟悉 ArcGISDesktop以及ArcGIS數據模型非常重要。

3.其次必須會ArcEngine開發,如果學習力強可以再掌握ArcGIS Server開發。
現在B/S模式的開發很受學者歡迎,很多人也很想直接學習ArcGIS Server,開始研究ArcGIS Server提供的模板,我還是建議從engine開始,為什麼呢?一個GIS系統不僅僅是放d大,縮小,查詢,定位,說句不好聽的這些功能是個人培訓幾天都會,你面試說我是實現的功能是查詢,定位之類的,面試官會直接Pass你,所以要做到深度SerVer還是調用AO底層的介面進行和業務開發,所以我感覺要深入學AO通過Engine是最好的方式,因為網上資源以及相關書關於Engien的太多太多。總之在這我再說一句AO介面你熟悉的程度決定了你 Server開發能力的深度。

4.會使用Oracle資料庫,能夠自己創建管理空間資料庫。
只要學資料庫這門課程SQL Server都是實習必需的,SQL Server簡單易學很人性化,但是Oracle性能非常強大,是世界上市場佔有量最大的資料庫產品,在中國同樣只要是企業級的GIS開發應用都採用 Oracle,如果你在簡歷上添加一條會Oracle,能夠自己創建管理空間資料庫,那麼能給你在面試官心目中把你提高一個檔次,作為GIS開發人員沒有必要把自己和一個DBA來對比,自己只需會Oracle常用的操作即可。

5.必須畢業之前有1-2個項目經驗。
2008ESRI全國大學生軟體開發大賽剛剛落幕,我也有幸看了入圍總決賽的作品,非常不錯,很多本科生學生很有創新精神比我們那個時代強多了,有種沒有在本科時代參加ESRI大賽的遺憾感(我參加西安市大學生軟體設計大賽)。不管作品是他們自己的Ideas還是有項目支撐能做到這種程度非常不易。很多人團隊4-5個人做了10幾個月,這樣的本科時代生活是多麼的充實。這樣的大賽真正實現了學校,學生以及ESRI公司三贏的局面。學校得到了聲譽,學生得到了項目經驗和技術的鍛煉,ESRI公司也推廣了自己。所以建議本科生一定要多參加這樣的大賽。
另外一個就是自己多聯系學校的相關老師,讓他們給你提供些思路,實際上GIS開發到一定程度,技術已經沒什麼難度了,關鍵是和行業知識結合,解決行業問題的思路和技術路線。
當找工作時,帶著筆記本向面試人員演示自己的項目或者Demo詳細講解自己實現的思路,讓面試官對你贊賞是多麼的美。

6.良好的表達能力。
找工作和賣商品一樣,就是把自己的推銷出去,能把自己的優勢推銷出去,賣出去,除了簡歷上幾個字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培養自己有自己良好表達能力,讓面試官對你「一見鍾情」!非要你不可。
如果有以上素質了,那麼就是機會了,中國社會最大特點是不缺人,不缺人才,對於剛剛踏出校門的學生最大的恩賜是給予自己機會(牛人除外),剛開始不管給你多少只要能給你搞GIS二次開發的機會最重要,只要你能踏進這個圈裡混,那麼就有機會取得不錯的收入。不要看眼前一個月多幾百元,一年才幾千不重要,關鍵是給予自己機會的工作能和自己的興趣結合起來,這才最重要。

最後給大家點學GIS開發一個系統的建議:
1.熟悉ArcGIS的數據模型(這是核心)
2.一個GIS系統的C/S架構無非有以下幾點:
1)數據載入
2)地圖操作
3)查詢統計
4)地圖裁剪列印輸出
5)地圖圖形編輯
6)地圖數據更新
7)就是GIS和具體用戶需求的業務結合開發具體功能
8)系統維護
一個B/S的系統只能比C/S的功能少不可能多,所以最重要的就是熟悉ArcGIS的數據模型,當你理解了數據模型,其他的就是你的高級
語言的開發水平的高低以及你對業務的理解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力,這兩個因素能決定你GIS開發能走多遠!
http://www.zdor.cn/news/html/rencai/205864.html

B. 小米Note2評測:全面升級再沖高端市場

【IT168 評測】衡量一個手機品牌的發展趨勢,觀其銷量情況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根據調研公司賽諾的統計報告,小米在2016年上半年(截止到6月份)的總銷量約為2366萬台,相比2015年全年約7100萬的銷量來說僅達到了三分之一。這讓小米不得從新審視目前的手機市場,並與時俱進地改變產品策略。為此,小米開始重視線下渠道的鋪設,並邀請明星代言、重新定義品牌形象,並推出了小米5s/小米5s Plus/紅米Pro等一系列旗艦產品。不過這幾款產品雖有其各自的賣點,但由於外觀設計較為陳舊,難以將其打造成像爆款。那麼提升品牌、刺激銷量增長的重任自然而然就落到了本次評測的主角小米Note 2身上。

從產品發布的時間節點以及產品周期來看,小米Note 2可以定義為年度旗艦手機的范疇。在這一時間段,上游供應商的產能已經趨於平穩,手機廠商可選擇的定製化范圍也就更廣。所以在小米Note 2身上我們看到了多項令人興奮的升級點。除了頂級的硬體參數以外,最令人驚艷的莫過於雙曲面顯示屏和雙面3D玻璃機身,稱其為史上最美的小米手機也毫不為過。
在評測之初,我們不妨先簡單了解一下小米Note 2的參數信息。該手機共有三個版本,分別為標配版、高配版和全球版。三者均搭載了未限制頻率的高通驍龍821處理器和全網通功能。其主要區別在於內存方面,標配版配備4GB RAM+64GB ROM,高配版和全球版配備6GB RAM+128GB ROM。另外,全球版的全網通支持6模37頻,能兼容全球各地運營商的信號網路。

"小米Note 2基本參數一覽

屏幕特性
5.7英寸,解析度1920*1080

機身尺寸
156.2 x 77.3 x 7.6(mm)

機身重量
166g

處理器
高通驍龍821(2.35GHz)

網路模式
雙卡雙待(雙Nano-SIM卡槽),全網通

機身存儲
64GB/128GB

運行內存
4GB/6GB

前置相機
800萬像素,支持自動對焦

後置相機
2256萬像素,IMX318,可拍攝4K視頻,內置三軸電子防抖

產品賣點
雙曲面屏,雙面3D玻璃

電池容量
4070mAh,QC 3.0

其它功能
NFC,HIFI,前置指紋識別,紅外發射器

操作系統
MIUI 8

機身顏色
冰川銀/亮黑

銷售價格
2799/3299/3499【點擊查看】

從參數表來看,小米Note 2不僅擁有業界頂尖的硬體性能,同時也支持NFC、HIFI、紅外指紋發射器等輔助功能。除去主打的雙曲面屏、3D玻璃機身以外,小米Note 2還將機身厚度控制為7.6mm,此外還配備了4070mAh的大容量電池,重量也僅為166g。能將一款5.7寸屏幕的手機打造得如此輕薄並兼顧大容量電池,已實數難得。
"為什麼小米Note 2沒有搭載小米5s的超聲波指紋?

▲小米5s上所搭載的無孔超聲波指紋Home鍵
對於了解小米的朋友這個時候一定會發問,為什麼小米5s上主打的超聲波指紋沒能搭載與小米Note 2之上?對於這一問題,我們也向小米相關人士進行了詢問。得到的答復為:在小米Note 2立項的時候,並未將超聲波指紋規劃在內。根據筆者推測,超聲波指紋技術在小米Note 2立項之初還未研發成熟,無法確定可否商用。由此可見,小米Note 2的研發周期至少在一年以上。
"雙曲面屏的維修成本是否更高?

▲小米Note 2曲面屏特寫
從供應鏈的角度講,目前能夠提供柔性OLED屏幕的廠商只有三星與LG,三星的曲面屏一方面要為自家的旗艦S7供貨,另一方面也為其他國產廠商(vivo、傳言中的華為)供貨,產能吃緊,很難滿足小米龐大的出貨量,因此小米選擇了LG作為柔性OLED屏幕供應商。據悉,這款屏幕也是LG首次量產的柔性OLED屏幕,參數維持在5.7英寸+1080P的解析度,達到了110% NTSC色域。

而曲面屏的最終成型,也是需要十分復雜精密的工序,包括外部玻璃的3D熱壓成型、柔性屏幕的沖壓成型等,因此成本不菲,屏幕+3D背殼成本高達150美元左右,摺合人民幣1016元。因此我們建議大家在使用中要盡量小心,畢竟曲面屏的維修費用不菲,有條件的朋友建議購買官方保險。

"外觀部分:顏值最高的小米手機

除了延續自小米基因的高配置外,小米Note 2首次使用了一塊5.7英寸OLED柔性屏幕(LG提供),雙曲面屏幕的加入令小米Note 2當之無愧地成為了有史以來顏值最高的小米手機。相比起同樣使用雙曲面屏設計的三星Galaxy S7 edge、Note 7等國際大牌機型,也絲毫不落下風。這一部分,我們就小米Note 2的外觀設計做詳細解析。

機身正面,小米Note 2屏幕尺寸為5.7英寸,解析度為1920*1080,雙曲面屏的設計令小米Note 2呈現出視覺無邊的優秀觀感。雖然這一設計並已經不是第一次見了,但初次用在小米的手機上,還是會令人由衷地感嘆小米在外觀設計方面的進步之快,早已經不是那個將「沒有設計就是最好設計」奉為信條的小米手機了。

機身正面頂部,分布有光線距離感應器、聽筒、前置相機。機身前面板與機身背部在顏色與工藝上保持一致,在室內光線下會微微泛藍,呈現出靚麗有光澤的類金屬質感。另外一方面,兩種材質的接合處往往會成為做工瑕疵的重災區,而小米Note 2屏幕屏幕保護玻璃與金屬中框的接合十分緊密、邊緣工整,體現出了作為一款旗艦產品應有的水準。

機身正面底部,小米Note 2使用了一枚按壓式指紋識別按鍵。與小米5所使用的那顆狹長的Home鍵不同,小米Note 2的這顆Home鍵進行了調整,面積更大,在視覺上看起來也更加協調。可以看到,小米Note2其Home鍵未能做到與機身顏色一致,
究其原因,小米Note 2的指紋識別按鍵表面使用的是陶瓷材質,介電常數高,是目前最理想的蓋板材料。但陶瓷材質物理特性穩定,不容易做著色處理,這就是其未能將顏色做到與機身一致的最直接原因。

Home鍵兩側依舊是與小米5相同的兩顆小白點樣式的多任務鍵和返回鍵,在觸碰時會亮起,用戶可以在系統設置中自行關閉。

機身背部,小米Note 2使用了大面積的玻璃材質,同樣為雙曲面設計,小米稱之為3D玻璃。這樣做一方面優化了邊緣握持手感,一方面也帶來了更瑩潤透亮的質感。另外,大家也都注意到了,小米Note 2機身玻璃蓋板內並不是簡單的單色處理。在不同的光照環境下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有強烈的類金屬質感。官方暫未有關於工藝的詳細介紹,但就觀感來看,其與首次在三星Galaxy S6使用的菲林貼合工藝非常類似。簡單來說就是在玻璃蓋板下覆蓋有一層特殊的有色反光材質,在不同光線下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大家應該也有有意識到,USB Type C介面在過去一段時期內已經迅速普及,相比傳統的Micro USB介面,它能提供更大的充電電流和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優勢明顯。小米Note 2使用的便是USB Type C介面。機身底部兩端分布的揚聲器和麥克風採用對稱式設計,看起來簡潔統一。

機身頂部分布有3.5mm耳機介面、降噪Mic以及紅外發射器。MIUI內置有萬能遙控器APP,通過此可以方便地實現對空調、電視機等傳統家電的控制。目前米家智能家庭的布局已經十分廣泛,這對於小米手機來說基本上已經屬於基礎功能。

攝像頭方面,小米Note 2使用的是一顆來自索尼的IMX 318相機感測器,像素數高達2256萬,F/2.0光圈,80°廣角,能夠呈現更多的畫面細節。其它參數,該機相機支持硬體級4K視頻防抖,內置三軸陀螺儀可高速檢測抖動,進行實時補償。攝像頭周遭設計有一圈金屬保護圈,用以減少減少鏡頭被磨花的風險。相機配備雙色溫閃光燈。
外觀部分總結,小米Note 2整體的外觀設計和做工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前雙曲面屏+後3D玻璃的設計著實為這款手機增色不少。在"外觀方面小米Note 2甚至顛覆了我們平常對小米手機的固有印象,不負這近兩年時間的等待,是小米Note的強有力繼任者,「最美小米手機」實至名歸

"硬體性能解讀:依舊為發燒而生

隨著如今智能手機能承載的功能越來越多,人們對於手機的使用體驗也越來越重視。有這樣一種言論:手機的硬體性能在當前階段已經超過能提供的功能本身,因此硬體性能已經變得不再重要。但在筆者來看,優秀的硬體配置永遠是追求用戶體驗的基礎。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不服跑個分」也只能是廠商對於手機性能給予消費者最直觀的展示,有了硬體性能的保證,才能夠支持產品能有更好的用戶體驗提升的空間。因此文章的這一部分,我們就來看看,再一次沖擊高端市場的小米Note 2性能如何?

小米Note 2配備標准驍龍821處理器(2.35GHz),14nm FinFET工藝,標准版採用4GB+64GB內存(UFS 2.0+LPDDR4)。關於驍龍821這顆處理器,相信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幾乎在各個廠商的旗艦機上都採用了這款處理器。從命名上來看,驍龍821可以被看做驍龍820的一次全面提升。驍龍821仍然採用高通自研64位微架構Kryo,兩顆大核主頻由之前的2.2GHz提升為至2.4GHz,兩顆小核主頻由1.6GHz提升至2.0GHz,這代表了通過技術的演進,能夠使CPU在將運算速度穩定的提升。並且在性能方面提升了 10%,並且可以獲得更快的應用啟動速度以及更順暢的使用體驗。
當然,相比市面上其它高端處理器,驍龍821能提供的還包括處理器其它方面的全面方案。驍龍821仍然是由CPU、GPU、VPU(視頻處理器)、Hexagon 680 DSP、DPU(顯示器處理器)、X12 LTE基帶、Spectra ISP、LPDDR4內存組成。驍龍821內置的Adreno 530,相比較前代Adreno 430,在圖形處理性能、計算能力和功耗方面提升了40%,運算速度也提升了5%,並且支持OpenGL ES 3.1+ AEP、Vulkan,在未來隨著游戲編程框架的改變,之前的產品也同樣會獲得良好的體驗。配合Spectra ISP,對雙圖像信號處理能力也有所提升提升,帶來更快速的對焦速度、更強的弱光拍照表現能力以及更高的像素支持。

在網路方面,驍龍821配備X12 LTE(MDM9X40 MDM9X45兩種規格)基帶,支持Cat12/13,下行速率最高支持600Mbps(3x20MHz載波聚合),上行速度最高可達150 Mbps(2x20MHz載波聚合),原生基帶支持六模全頻。而值得一提的是,小米Note 2也網路制式上也分為國行版與國際版兩款。詳細來說,國行版仍然支持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從2G/3G/4G的網路支持,但在具體頻段沒有國際版支持的全。而全球版則支持目前所有的6模37頻。

▲整個充電過程

▲電量的80%開始調整電流

▲85%進入涓流補電
小米Note 2配備4070mAh電池,支持高通QC 3.0快充,QC 3.0採用高通自研的最佳電壓智能協商,以200mV為一個階梯,在手機上支持從3.6V到12V的電壓動態調節,允許手機在充電時可以動態調節充電電壓,達到預期的充電電流,提升充電效率。我們也對小米Note2進行了充電測試:充電總時長為1小時54分,充電均壓為6.26V,總功率大約在15W-16W之間調節,當手機充電至80%時下降至10W-11W之間,在85%之後進入6V1.5A的涓流補電環節。經過測試,小米從0-50%充電時間共計37分鍾,總的來說,小米Note 2的在沖刺階段的充電速度還是比較優秀。

在性能跑分的部分,小米Note 2在安兔兔中跑分141250,Geekbench 4單核跑分1804,多核跑分4341,這個跑分對於驍龍821也只能說屬於正常水準。而在圖形測試平台GFXBench中,小米Note 2在曼哈頓1080P離屏的測試中,得到44Fps的成績,比A9搭載的PowerVR GT7600有明顯的領先,與今年強大的A10 Fusion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對於目前處理器來說,過強的性能帶來的是對於手機溫度的挑戰,尤其是對於安卓手機更甚,手機發熱帶來的降頻也使得初頻再高的手機也無法長時間穩定運行,這也是用戶在平時使用中抱怨越用越卡的原因之一。我們對小米Note 2的發熱也進行了測試,模擬了日常使用與高性能兩種模式的情景。

在高性能環節,再經過幾輪連續的跑分軟體運行(極限發熱與平時應用場景不同,可以看做的手機使用中的最高溫度),小米Note 2最高溫度出現在機身屏幕頂部中間的位置,最高溫度為36.8℃,握在手裡只是溫熱的感覺,完全可以接受。而我們在模擬平時的使用(看視頻半小時、上網音樂半小時)的場景下,小米Note 2幾乎沒有出現發熱的表現,最高溫度也還是屏幕中間的位置,最高溫度在33.6℃。總的來說,這樣的成績對於一款驍龍821的表現非常不錯。

另外,小米Note 2採用5.7英寸1080P解析度OLED屏幕,由於眾所周知的Pentail像素點排列問題,由Pentile是一種通過相鄰像素公用子像素的方式,減少子像素個數,從而達到以低解析度去模擬高解析度的效果,使得在需要顯示精細內容的時候,屏幕內容的清晰度會大幅下降,導致小號字體無法清晰顯示。而為了彌補色彩問題,所以在Pentile技術下顯示色彩分割區的時候,分割線會產生兩倍於實際像素點距的鋸齒狀紋路,也就是會產生鋸齒狀邊緣。我們也通過簡單的屏幕翻拍來向大家表現兩者的不同。小米Note 2屏幕387 PPi,由於OLED屏幕共用像素點的原因,實際PPi應該為理論的接近2/3。因此在實際觀感上,圖像邊緣還是會略微影響顯示效果。
"MIUI 8系統體驗:依舊是小米最核心的部分

小米Note 2預裝了最新的MIUI 8系統,MIUI作為小米最為核心的競爭力,一直有著很好的口碑,全球累計用戶也已經突破2億,足見消費者對其的認可。而小米Note 2作為一款主打商務應用的手機,又是小米旗下首款雙曲面屏手機,其搭載的MIUI 8是否也進行了針對性的調整?在文章的這一部分我們進行詳細解讀。
輕奢主題呼應商務風
MIUI 8對系統的界面進行了大量的重繪,其設計靈感來源於變化多端的萬花筒,一方面追求色彩的明麗彰顯活力,另一方面追求色彩的自然變幻體現靈動,比如通知欄可根據天氣自動更換色調,日歷、錄音機、天氣等自帶軟體也可隨情景變化顏色。

MIUI 8加入了鎖屏畫報功能,可根據用戶喜好自動更換鎖屏壁紙,帶來新鮮感的同時體現品位。除了默認的主題,MIUI 8還額外提供了包括輕奢、男生、女生、女神的4套定製主題,其中輕奢主題偏商務成熟,與小米Note 2的定位相得益彰。
系統+應用分身

MIUI 8支持系統層與應用層的雙重分身。在系統層面,MIUI 8可以通過設置不同密碼/指紋登陸不同桌面空間,從而進行不同的操作管理,當然不同空間的數據也是互相隔離,加密存儲的。商務人士尤其看重個人隱私,這項功能因此會有更多意義。一方面用戶可以將個人財產、工作相關應用放置在一個空間內隱藏,營造一個相對安全隔離的運行環境。另一方面,別人暫藉手機時,悄然進入預先設置的「訪客」桌面空間,隱藏了比較私密的應用,既不會讓人察覺,又保護了自己的隱私。

在應用分身層面,MIUI 8可以實現大多數應用的分身,即手機中同時存在兩個微信、兩個QQ、兩個微博以及任何一款涉及賬戶登錄的軟體,並且雙開應用間的數據互不影響,可以同時運行。這種設計化解了一人多賬戶的尷尬,能夠在工作和生活場景中更好地切換身份。
長截屏提升效率
MIUI 8加入了長截屏功能,不僅是常規的滾動截屏,用戶可通過手滑動來調節長截屏的速度與位置,找到需要截屏的區域,做到精準的截屏。另外,MIUI 8還新增了塗鴉、馬賽克功能,便於對截屏進行下一步的處理和編輯。

應該說,長截屏功能的出現有著許多實際意義。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項功能,我們截取網頁、郵件、社交軟體(微信、QQ等)聊天記錄等,還要通過幾次截圖去拼湊,無疑增加了很多麻煩,並且最終的呈現效果並不理想。MIUI 8所提供的長截屏功能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尷尬,並且在操作過程中更加高效,呈現效果也令人滿意。
多功能計算器實用

MIUI 8集成了全功能計算器,融合了計算房貸、個稅、公積金、單位換算等實用工具,適用於多種計算場景。比如商務人士常常面臨貨幣間的匯率計算,面對陌生的貨幣單位,一些價格總不能及時反應過來,有了小米的計算器,匯率轉換快捷,並且支持多種貨幣,匯率也是及時更新,從此不再迷茫。而對於廣大上班族,計算工資個稅、獎金福利、需繳房貸等也變得清晰明了,很有實際意義。
其他針對性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MIUI 8也預裝了微軟的辦公套件,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和Outlook,覆蓋了最常用的辦公軟體。另外,關於曲面屏幕的邊緣誤觸問題,MIUI 8也進行了針對性的優化,實際操作中可以很好地屏蔽筆者手掌的誤觸,不影響正常操作。
支持小米支付

小米Note 2支持小米支付(Mi Pay),採用NFC的解決方案,實現讀卡、寫卡、卡模擬和P2P模式。不僅支持模擬的銀行卡支付,也支持模擬公交卡支付.這就意味著,攜帶一部小米Note 2出門甚至不需要再帶錢包,銀行卡、公交卡統統搞定。目前小米支付合作銀行多達20家,公交卡支持的城市與地區達到6處,包括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後續也將通過軟體升級開放更多城市。
整體來看,小米Note 2搭載的MIUI 8依舊是一款好用的系統,唯一的遺憾在於並沒有針對雙曲面屏、OLED屏幕的自發光特性進行針對性的功能打造(比如Always On Display),我們也期待通過後續的系統升級帶來更多驚喜。
"拍照測試:2300萬像素實力如何?

小米Note 2並未搭載目前流行的雙攝像頭,它的主攝像頭採用索尼IMX 318感測器,最高支持2256萬像素照片的拍攝,CMOS面積為1/2.6英寸,單位像素大小為1μm,最大光圈為F2.0。這款CMOS最大的亮點在於支持相位和反差復合自動對焦,最快能將對焦速度縮短至0.03秒。

▲主攝像頭稍有凸起
此外,小米Note 2不支持OIS光學防抖,轉而採用三軸電子防抖。電子防抖能夠通過演算法來實現補償修正,從而達到防抖動的目的。它的好處在於能夠縮小CMOS的厚度,更加符合手機輕薄化的定製需求。值得一體的是,索尼IMX 318將自動對焦系統和圖像穩定系統(電子防抖)集成在了處理器的DSP當中,能夠極大程度的降低功耗,節省電量。
至於具體表現如何,我們通過與iPhone 7 Plus的樣張對比進行解析。(除了簡單裁剪以外,樣張均為做任何後期處理,樣張均在兩款手機的
自動模式下拍攝。小米Note 2為工程機,與量產版存在一定差異)

▲戶外環境下,解析度對比
由於小米Note 2配備了更高像素的攝像頭,因此在照片的解析力方面佔到了先天優勢,最後所得到照片的像素尺寸也就更大。因此,將兩張樣張同時放大100%,小米Note 2能得到更多的細節。


戶外環境下,白平衡對比

白平衡的調校一直都是蘋果的傳統長項,也是各大評測機構都願意選擇它作為對比標桿的原因。對比來看,蘋果的白平衡調校風格偏向還原實物的原貌,而小米Note 2雖然整體來看與iPhone 7 Plus相差並不大,但仔細觀察還是略有偏藍。不過單純視覺觀感來講,由於小米Note 2將天空拍得更藍,因此樣張確實更加討好用戶的眼球。


戶外環境下,樣張微距對比

在近景拍攝時,主要考驗的是相機的背景虛化能力。由於iPhone 7 Plus的光圈為F1.7,相比小米Note 2來說更大一些,因此其虛化能力會稍強一些。從實際樣張的對比來看,也是是如此。但值得注意的是,小米Note 2相對來說,細節表現能力確實出色,經過樣張放大,竟還能看到花瓣上殘留的蜘蛛絲。


戶外環境下,樣張近景對比

通過筆者的
實際體驗,小米Note 2
在戶外環境下所拍攝的樣張雖然
整體與iPhone 7 Plus的差別並不大,但軟體優化方面仍存在很大提升的空間。它測光的准確度尚待提高,所拍攝的樣張相比略顯暗淡。

▲室內環境下,樣張色彩對比

在室內環境下,小米Note 2的色彩表現相比iPhone 7 Plus來說要明顯遜了一籌。不過得益於遙遙領先的像素數量,讓小米Note 2在同樣的拍攝角度,能夠獲得比iPhone 7 Plus更寬闊的拍攝視野以及更多的細節表現。這樣得到的樣張既清晰同時也方便後期的裁剪,調整構圖。

▲戶外環境下,樣張色彩對比
在夜間情況下,由於光線條件十分有限,若是保證畫面純凈度,則會導致畫面亮度降低;若是盲目增加亮度,又會導致噪點增多。因此,根據CMOS的硬體參數,選擇一個恰好的平衡點就成了演算法優化的關鍵。對比來看,小米Note 2的畫面亮度更高一些,而iPhone 7 Plus則略暗,色彩的表現相比Note 2來說也稍顯暗淡,這一回合小米Note 2可謂扳回一城。

▲戶外環境下,自發光物體樣張對比
從夜間的近景拍攝場景我們能看到,小米Note 2的白平衡調校與iPhone 7 Plus相比出現了明顯的偏差,整體畫面明顯偏冷。在對焦點選在自發光物體上時,該物體的背景亮度相比iPhone 7 Plus更暗一些。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在於HDR演算法,後期通過演算法調試能夠有效的改善這一問題。
在體驗過程中,小米Note 2的對焦速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iPhone 7 Plus在對焦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長時間的「拉風箱」現象,對於小米Note 2而言,當你的手指剛點擊屏幕時,對焦就能馬上完成,非常迅速。雖然從最終的測試結果來看,小米Note 2的整體拍照水平相比iPhone 7 Plus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但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對索尼IMX 318這款COMS的優化還不夠成熟,相信隨著日後軟體版本的更新,小米Note 2的拍照水平會更上一層樓。
"評測總結:再沖高端市場

今年的手機市場已經從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用戶的購機方式也逐漸從線上轉變為線下。線上、線下這兩條渠道無論確實哪條都很難讓一個品牌富有活力的生存下去,小米已經從前兩年野蠻式的增長逐漸回歸理性。小米之家覆蓋的城市逐漸增多,軟體內容實現資源整合。生態系統和售後服務的完善,已經可為購買小米手機的用戶提供一套完善且符合人性化的解決方案,從而全面提升用戶體驗。
在資本寒冬到來,國內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OPPO、vivo憑借超前的品牌營銷以及極強的線下市場滲透力激流勇進,上半年銷量相比小米占據上風。樂視則是依靠豐富的內容生態、強大的資本運作能力將手機的性價比做到了極致,同樣分割了小米手中的「蛋糕」。小米相較於上述而言,由於前期增長速度過猛,已經顯得有些後力不足。但由於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用戶基數,軟體系統也幾乎做到了難逢棋手的地步。對於用戶來說,這已經潛移默化的增加了自己對於小米手機的使用黏度。小米Note 2這款產品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小米的忠實用戶,將成為他們換機時的首選目標。

但就關乎於產品而言,小米Note 2確實國產手機當中難得的精品之作。硬體配置不必多說,自然是業界頂級的標准,HIFI、NFC、紅外感應一應俱全,4070mAh的電池容量也為其續航能力做了保障。MIUI的體驗也是小米一直引以為傲的優點。所以無論是從內到外,甚至到價格上,你也很難從它身上找出問題。這是一款表現十分均衡的手機,也是十分趨向於大眾審美的一款手機,而這兩點正是打造一款爆款產品的充分條件。

從我們的使用體驗來看,小米Note 2最大的優點還是在於精緻且富有玻璃質感的工業設計。另外無論是發熱情況、續航情況還是用戶體驗都令人欣喜。略顯不足之處在於屏幕在傾斜時會出現偏藍的情況。而且拍照方面的表現比較中庸,在硬體表面普遍出色的情況下,稍顯短板。(本次評測的機型為工程機,量產機或許會得到改善)
對於小米Note 2,相比於產品,或許備貨量也是大家關心的重點。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小米Note 2採用的AMOLED柔性屏幕是由LG代工出品,這也是LG第一次提供雙曲面屏幕。可以預計的是,在前期由於屏幕產能的爬坡,在初期階段一定會遇到供貨不足的情況。但考慮到產品定位,在整個產品周期內,小米也會盡量提高產能。

C. 華為安裝東西的時候會彈出簽名不一致,就不讓安裝怎麼關閉這個功能

關閉方法:

1、首先,打開手機,找到手機上面的設置選項進入。

D. 系統的學習計算機圖形學,有哪些不同階段的書籍的推薦

目錄計算機圖形學基礎教程(VisualC++版)第1章導論11.1計算機圖形學的應用領域11.1.1計算機輔助設計11.1.2計算機藝術11.1.3虛擬現實31.1.4計算機輔助教學31.2計算機圖形學的概念41.3計算機圖形學的相關學科51.4計算機圖形學的確立和發展51.5圖形顯示器的發展及其工作原理71.5.1陰極射線管71.5.2隨機掃描顯示器81.5.3直視儲存管顯示器81.5.4光柵掃描顯示器91.5.5液晶顯示器131.5.6等離子顯示器151.5.7三維顯示器151.6圖形軟體標準的形成181.7計算機圖形學的最新技術181.7.1交互技術181.7.2造型技術181.7.3真實感圖形顯示技術191.8小結19習題119第2章VisualC++6.0繪圖基礎212.1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基礎212.1.1類和對象212.1.2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222.1.3對象的動態建立和釋放242.1.4繼承與派生252.2MFC上機操作步驟282.3基本繪圖函數312.3.1CDC類結構和GDI對象322.3.2映射模式332.3.3CDC類的主要繪圖成員函數342.3.4設備上下文的調用和釋放502.3.5VC++繪制圖形的幾種方法512.4小結52習題252第3章基本圖形的掃描轉換553.1直線的掃描轉換553.1.1演算法原理563.1.2構造中點偏差判別式563.1.3遞推公式573.2圓的掃描轉換573.2.1演算法原理583.2.2構造中點偏差判別式593.2.3遞推公式603.3橢圓的掃描轉換603.3.1演算法原理613.3.2構造上半部分I中點偏差判別式623.3.3上半部分I的遞推公式623.3.4構造下半部分II中點偏差判別式643.3.5下半部分II的遞推公式643.4反走樣技術663.5直線距離加權反走樣演算法673.5.1演算法原理673.5.2構造距離判別式693.5.3計算機化693.6小結69習題369第4章多邊形填充724.1實面積圖形的概念724.1.1多邊形的定義734.1.2多邊形的表示734.1.3多邊形的填充744.1.4區域填充744.2有效邊表填充演算法754.2.1填充原理754.2.2邊界像素的處理原則754.2.3有效邊和有效邊表764.2.4邊表794.3邊緣填充演算法804.3.1填充原理804.3.2填充過程804.4區域填充演算法824.4.1填充原理824.4.2四鄰接點和八鄰接點824.4.3四連通域和八連通域834.4.4四鄰接點填充演算法和八鄰接點填充演算法844.5小結85習題485第5章二維變換和裁剪895.1圖形幾何變換基礎895.1.1規范化齊次坐標895.1.2矩陣相乘895.1.3二維變換矩陣905.1.4二維幾何變換905.2二維圖形基本幾何變換矩陣915.2.1平移變換矩陣915.2.2比例變換矩陣915.2.3旋轉變換矩陣925.2.4反射變換矩陣935.2.5錯切變換矩陣945.3二維復合變換955.3.1復合變換原理955.3.2相對於任一參考點的二維幾何變換955.3.3相對於任意方向的二維幾何變換965.4二維圖形裁剪985.4.1圖形學中常用的坐標系985.4.2窗口和視區及窗視變換995.4.3窗視變換矩陣1005.5Cohen-Sutherland直線裁剪演算法1015.5.1編碼原理1015.5.2裁剪步驟1025.5.3交點計算公式1025.6中點分割直線裁剪演算法1035.6.1中點分割直線裁剪演算法原理1035.6.2中點計算公式1035.7梁友棟-Barsky直線裁剪演算法1035.7.1梁友棟演算法原理1035.7.2演算法分析1045.7.3演算法的幾何意義1045.8小結106習題5106第6章三維變換和投影1086.1三維幾何變換1086.1.1三維變換矩陣1086.1.2三維幾何變換1086.2三維基本幾何變換矩陣1096.2.1平移變換1096.2.2比例變換1096.2.3旋轉變換1106.2.4反射變換1116.2.5錯切變換1126.3三維復合變換1136.4投影變換1156.4.1三視圖1156.4.2斜等側圖1186.5透視變換1206.5.1透視變換坐標系1206.5.2坐標系變換1216.5.3用戶坐標繫到觀察坐標系的變換1226.5.4觀察坐標繫到屏幕坐標系的變換1246.5.5透視投影分類1256.6小結127習題6128第7章自由曲線和曲面1307.1基本概念1307.1.1樣條曲線曲面1307.1.2曲線曲面的表示形式1307.1.3擬合和逼近1317.1.4連續性條件1317.2三次參數樣條曲線1327.2.1參數樣條曲線定義1327.2.2系數求解1337.2.3邊界條件1337.3Hermite樣條曲線1357.4Bezier曲線1377.4.1Bezier曲線的定義1377.4.2Bezier曲線的性質1397.4.3Bezier曲線的可分割性1397.5Bezier曲面1417.5.1Bezier曲面的定義1417.5.2雙三次Bezier曲面的定義1417.6B樣條曲線1427.6.1B樣條曲線的定義1437.6.2二次B樣條曲線1437.6.3三次B樣條曲線1447.6.4B樣條曲線的性質1467.6.5構造特殊的三次B樣條曲線的技巧1487.7B樣條曲面1497.7.1B樣條曲面的定義1497.7.2雙三次B樣條曲面的定義1497.7.3雙三次B樣條曲面的連續性1507.8小結152習題7152第8章分形幾何1568.1分形和分維1568.1.1分形的誕生1568.1.2分形的基本特徵1578.1.3分形的定義1588.1.4分形維數的定義1588.2遞歸模型1608.2.1Cantor集1608.2.2Koch曲線1618.2.3Peano-Hilbert曲線1628.2.4Sierpinski墊片、地毯和海綿1648.2.5C字曲線1688.2.6Caley樹1688.3L系統模型1698.3.1L系統文法1698.3.2Koch曲線1708.3.3分形草1718.3.4Peano-Hilbert曲線1718.3.5分形灌木叢1738.4IFS迭代函數系統模型1748.4.1仿射變換1748.4.2IFS1758.4.3Koch曲線1788.4.4Sierpinski墊片1808.4.5楓葉生成1828.5小結183習題8183第9章動態消隱1879.1圖形的數據結構1879.1.1圖形的幾何信息和拓撲信息1879.1.2基本圖形的數據結構1879.1.3立體表示模型1889.2消隱演算法分類1909.3隱線演算法1909.3.1凸多面體消隱演算法1909.3.2曲面體消隱演算法1929.4隱面演算法1949.4.1Z-Buffer演算法1949.4.2畫家演算法1979.5小結198習題9198第10章真實感圖形20110.1顏色模型20110.1.1基本概念20110.1.2RGB顏色模型20210.1.3Gouraud顏色漸變20310.2材質模型和光照模型20510.2.1物體的材質20510.2.2環境光模型20610.2.3漫反射光模型20610.2.4鏡面反射光模型20710.2.5光強的衰減20810.3紋理映射20910.3.1紋理定義20910.3.2紋理映射21010.4OpenGL簡介21010.4.1案例效果21010.4.2TestView.h文件21010.4.3TestView.cpp文件21310.4.4程序說明22010.5小結222習題10222附錄A配套實踐教程的案例設置及與本書的對應關系225

E. 學習計算機圖形學的書籍介紹

目錄

計算機圖形學基礎教程(Visual C++版)

第1章 導論1
1.1 計算機圖形學的應用領域1
1.1.1 計算機輔助設計1
1.1.2 計算機藝術1
1.1.3 虛擬現實3
1.1.4 計算機輔助教學3
1.2 計算機圖形學的概念4
1.3 計算機圖形學的相關學科5
1.4 計算機圖形學的確立和發展5
1.5 圖形顯示器的發展及其工作原理7
1.5.1 陰極射線管7
1.5.2 隨機掃描顯示器8
1.5.3 直視儲存管顯示器8
1.5.4 光柵掃描顯示器9
1.5.5 液晶顯示器13
1.5.6 等離子顯示器15
1.5.7 三維顯示器15
1.6 圖形軟體標準的形成18
1.7 計算機圖形學的最新技術18
1.7.1 交互技術18
1.7.2 造型技術18
1.7.3 真實感圖形顯示技術19
1.8 小結19
習題119第2章 Visual C++6.0繪圖基礎21
2.1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基礎21
2.1.1 類和對象21
2.1.2 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22
2.1.3 對象的動態建立和釋放24
2.1.4 繼承與派生25
2.2 MFC上機操作步驟28
2.3 基本繪圖函數31
2.3.1 CDC類結構和GDI對象32
2.3.2 映射模式33
2.3.3 CDC類的主要繪圖成員函數34
2.3.4 設備上下文的調用和釋放50
2.3.5 VC++繪制圖形的幾種方法51
2.4 小結52
習題252第3章 基本圖形的掃描轉換55
3.1 直線的掃描轉換55
3.1.1 演算法原理56
3.1.2 構造中點偏差判別式56
3.1.3 遞推公式57
3.2 圓的掃描轉換57
3.2.1 演算法原理58
3.2.2 構造中點偏差判別式59
3.2.3 遞推公式60
3.3 橢圓的掃描轉換60
3.3.1 演算法原理61
3.3.2 構造上半部分I中點偏差判別式62
3.3.3 上半部分I的遞推公式62
3.3.4 構造下半部分II中點偏差判別式64
3.3.5 下半部分II的遞推公式64
3.4 反走樣技術66
3.5 直線距離加權反走樣演算法67
3.5.1 演算法原理67
3.5.2 構造距離判別式69
3.5.3 計算機化69
3.6 小結69
習題369第4章 多邊形填充72
4.1 實面積圖形的概念72
4.1.1 多邊形的定義73
4.1.2 多邊形的表示73
4.1.3 多邊形的填充74
4.1.4 區域填充74
4.2 有效邊表填充演算法75
4.2.1 填充原理75
4.2.2 邊界像素的處理原則75
4.2.3 有效邊和有效邊表76
4.2.4 邊表79
4.3 邊緣填充演算法80
4.3.1 填充原理80
4.3.2 填充過程80
4.4 區域填充演算法82
4.4.1 填充原理82
4.4.2 四鄰接點和八鄰接點82
4.4.3 四連通域和八連通域83
4.4.4 四鄰接點填充演算法和八鄰接點填充演算法84
4.5 小結85
習題485第5章 二維變換和裁剪89
5.1 圖形幾何變換基礎89
5.1.1 規范化齊次坐標89
5.1.2 矩陣相乘89
5.1.3 二維變換矩陣90
5.1.4 二維幾何變換90
5.2 二維圖形基本幾何變換矩陣91
5.2.1 平移變換矩陣91
5.2.2 比例變換矩陣91
5.2.3 旋轉變換矩陣92
5.2.4 反射變換矩陣93
5.2.5 錯切變換矩陣94
5.3 二維復合變換95
5.3.1 復合變換原理95
5.3.2 相對於任一參考點的二維幾何變換95
5.3.3 相對於任意方向的二維幾何變換96
5.4 二維圖形裁剪98
5.4.1 圖形學中常用的坐標系98
5.4.2 窗口和視區及窗視變換99
5.4.3 窗視變換矩陣100
5.5 Cohen-Sutherland直線裁剪演算法101
5.5.1 編碼原理101
5.5.2 裁剪步驟102
5.5.3 交點計算公式102
5.6 中點分割直線裁剪演算法103
5.6.1 中點分割直線裁剪演算法原理103
5.6.2 中點計算公式103
5.7 梁友棟-Barsky直線裁剪演算法103
5.7.1 梁友棟演算法原理103
5.7.2 演算法分析104
5.7.3 演算法的幾何意義104
5.8 小結106
習題5106第6章 三維變換和投影108
6.1 三維幾何變換108
6.1.1 三維變換矩陣108
6.1.2 三維幾何變換108
6.2 三維基本幾何變換矩陣109
6.2.1 平移變換109
6.2.2 比例變換109
6.2.3 旋轉變換110
6.2.4 反射變換111
6.2.5 錯切變換112
6.3 三維復合變換113
6.4 投影變換115
6.4.1 三視圖115
6.4.2 斜等側圖118
6.5 透視變換120
6.5.1 透視變換坐標系120
6.5.2 坐標系變換121
6.5.3 用戶坐標繫到觀察坐標系的變換122
6.5.4 觀察坐標繫到屏幕坐標系的變換124
6.5.5 透視投影分類125
6.6 小結127
習題6128第7章 自由曲線和曲面130
7.1 基本概念130
7.1.1 樣條曲線曲面130
7.1.2 曲線曲面的表示形式130
7.1.3 擬合和逼近131
7.1.4 連續性條件131
7.2 三次參數樣條曲線132
7.2.1 參數樣條曲線定義132
7.2.2 系數求解133
7.2.3 邊界條件133
7.3 Hermite樣條曲線135
7.4 Bezier曲線137
7.4.1 Bezier曲線的定義137
7.4.2 Bezier曲線的性質139
7.4.3 Bezier曲線的可分割性139
7.5 Bezier曲面141
7.5.1 Bezier曲面的定義141
7.5.2 雙三次Bezier曲面的定義141
7.6 B樣條曲線142
7.6.1 B樣條曲線的定義143
7.6.2 二次B樣條曲線143
7.6.3 三次B樣條曲線144
7.6.4 B樣條曲線的性質146
7.6.5 構造特殊的三次B樣條曲線的技巧148
7.7 B樣條曲面149
7.7.1 B樣條曲面的定義149
7.7.2 雙三次B樣條曲面的定義149
7.7.3 雙三次B樣條曲面的連續性150
7.8 小結152
習題7152第8章 分形幾何156
8.1 分形和分維156
8.1.1 分形的誕生156
8.1.2 分形的基本特徵157
8.1.3 分形的定義158
8.1.4 分形維數的定義158
8.2 遞歸模型160
8.2.1 Cantor集160
8.2.2 Koch曲線161
8.2.3 Peano-Hilbert曲線162
8.2.4 Sierpinski墊片、地毯和海綿164
8.2.5 C字曲線168
8.2.6 Caley樹168
8.3 L系統模型169
8.3.1 L系統文法169
8.3.2 Koch曲線170
8.3.3 分形草171
8.3.4 Peano-Hilbert曲線171
8.3.5 分形灌木叢173
8.4 IFS迭代函數系統模型174
8.4.1 仿射變換174
8.4.2 IFS175
8.4.3 Koch曲線178
8.4.4 Sierpinski墊片180
8.4.5 楓葉生成182
8.5 小結183
習題8183第9章 動態消隱187
9.1 圖形的數據結構187
9.1.1 圖形的幾何信息和拓撲信息187
9.1.2 基本圖形的數據結構187
9.1.3 立體表示模型188
9.2 消隱演算法分類190
9.3 隱線演算法190
9.3.1 凸多面體消隱演算法190
9.3.2 曲面體消隱演算法192
9.4 隱面演算法194
9.4.1 Z-Buffer演算法194
9.4.2 畫家演算法197
9.5 小結198
習題9198第10章 真實感圖形201
10.1 顏色模型201
10.1.1 基本概念201
10.1.2 RGB顏色模型202
10.1.3 Gouraud顏色漸變203
10.2 材質模型和光照模型205
10.2.1 物體的材質205
10.2.2 環境光模型206
10.2.3 漫反射光模型206
10.2.4 鏡面反射光模型207
10.2.5 光強的衰減208
10.3 紋理映射209
10.3.1 紋理定義209
10.3.2 紋理映射210
10.4 OpenGL簡介210
10.4.1 案例效果210
10.4.2 TestView.h文件210
10.4.3 TestView.cpp文件213
10.4.4 程序說明220
10.5 小結222
習題10222附錄A 配套實踐教程的案例設置及與本書的對應關系225

閱讀全文

與裁剪演算法opengl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lphacam軟體3d曲面加工編程視頻 瀏覽:365
安卓手機換iphone後怎麼辦 瀏覽:664
ug40車床編程 瀏覽:818
怎麼給機房伺服器配網路地址 瀏覽:466
微信打開顯示文件夾 瀏覽:317
洛陽傳動式空氣壓縮機 瀏覽:714
自建伺服器和虛擬主機是什麼 瀏覽:187
演算法工程師主管 瀏覽:157
為什麼很多軟體不支持安卓平板 瀏覽:401
內網伺服器直接使用公網地址 瀏覽:591
二次架構造柱需要加密嗎 瀏覽:484
java實現歸並排序 瀏覽:748
簡訊加密了還能收到簡訊嗎 瀏覽:867
怎麼做最棒的程序員 瀏覽:753
個人學習買什麼雲伺服器 瀏覽:612
程序員那麼可愛電視劇免費觀看88 瀏覽:419
查看linux在線用戶 瀏覽:924
使用python解析xml報文 瀏覽:779
伺服器雙線三線是什麼意思 瀏覽:542
如何查接收郵件伺服器 瀏覽: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