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地震眼加密

地震眼加密

發布時間:2022-05-24 22:52:16

㈠ 地震中被救人員要蒙上眼睛以防強光刺激,究竟強光刺激眼睛的哪個部位呢是視網膜還是視神經呢

地震中被救人員要蒙上眼睛以防強光刺激,強光刺激眼睛的部位當然是晶狀體和玻璃體還有視網膜,當中晶狀體和玻璃體損傷不大,只是會有流淚刺激,但是視網膜損傷很大,因為視網膜中的細胞比較脆弱,如果一旦有強光射進來,就會對視網膜中的細胞產生破壞,導致暫時性失明或被救人員情緒緊張,不利於救援行動,嚴重的可導致永久性是失明

㈡ 地震為什麼救援人員要遮眼保護眼睛哪個部位

人在廢墟下被埋幾天,所處位置是黑暗的。而人眼已逐漸習慣黑暗的環境,突如其來的強光會使人眼瞳孔驟縮,強光至瞎。所以要讓人眼慢慢習慣亮光,用一塊黑布遮眼,保護眼睛。其實即使蒙住雙眼,人還是會感到外界陽光很刺眼。

遇井難的人也如此(煤礦坍塌等)

㈢ 四川地震中被救出來的人為什麼要用布把眼睛擋住

長期處以黑暗中,若突然進入光亮的地方,眼睛會因為光線的刺激受傷,甚至致盲。

㈣ 非洲小國為汶川地震捐款4萬,被西方嘲諷,中國的回報讓各國眼紅,為什麼

《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中國一直以來都崇尚著友誼第一,更是把互幫互助發揮淋漓盡致。從古代開始,便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銜環結草,以德報恩」,還有「知恩圖報,善莫大焉」等都是前人們的一種本質精神,同樣也是前人留給後人的警醒。最為常見的還是物質上的幫助,人們常說互幫互助方能彰顯大國風范,此話的確不假。

互幫互助不僅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文化精神,在21世紀的今天,各國都秉持著睦鄰友好的政策。全世界都希望五湖四海之內皆是兄弟,各個國家共同發展,畢竟多一個朋友少一個敵人是世界人民都共同的願望。

㈤ 地震資料的預處理

1.疊前 AVO屬性處理

(1)AVO速度調整和層速度場的建立

除了振幅處理不當會造成 AVO 分析陷阱外,如果速度分析處理不當也可能造成技術陷阱,同時也會影響到資料的品質和橫向解析度。雖然常規處理中已經產生了一個比較准確的速度場,但這個速度場由於考慮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並不能完全適應AVO屬性處理。

因此,在AVO 速度分析中,首先對信噪比低的剖面段繼續採用細致的常速掃描與譜點加密的方法,保證速度拾取的精確程度 (圖5-17),從而獲得精度較高的疊加速度場。由於本區地層為傾斜地層,因此疊加速度場與均方根速度場之間存在以下關系:

VRMS=VSTK×cosθ

圖5-17 精細速度調整

式中:VRMS為均方根 速度;VSTK為 疊 加 速度;θ為地層傾角。

根據實際資料,本工區地層傾角在10°~15°之間,cosθ約在0.97~0.99之間,因此我們可以利用以上的公式將疊加速度場近似轉換為均方根速度場。

對疊加速度場進行平滑 (圖5-18),然後將平滑後的疊加速度場轉化為層速度,結合地質層位解釋對層速度場進行調整 (圖5-19),最後利用該速度場完成初次AVO 處理並對處理結果進行分析,根據實際處理效果情況再次調整速度場,完成最終 AVO速度場的建立 (圖5-20)。

圖5-18 疊加速度場

圖5-19 均方根速度場轉化的層速度場

圖5-20 排2井三維 AVO速度場建立流程

(2)AVO入射角度的試算與選擇

入射角=tan-1(offset/2 H)

式中:offset代表偏移距;H 代表目的層深度。

從共 中 心 點 面 元 道 集 內 的 高 差 變 化 情 況 看, 過 排 2 井 道 集 (x:313980,y:4982130)高程在 289~292.2m 之間,最 大 高 差 為 3.2m;工 區 南 部 農 田 區 道 集 (x:309000,y:4974410)高程在297.8~302.5m之間,最大高差為4.7m;工區南部水庫區道集 (x:309000,y:4963400)高程在319.4~306.4m之間,最大高差為13m。在完成近地表校正後,共中心點面元道集內的高差對 AVO 入射角計算的影響很小,可忽略不計。

排2井三維地層埋深差異較大,同一地層最大埋深差達1500m,因此取500~2750m為目的層深度范圍。根據現有資料,排2井油層深度為1014m,經分析,該層對應地震資料最大偏移距為1070m,根據 AVO 入射角計算公式,滿足 AVO 分析的最大入射角為43°;排2井石炭系深度為1374m,經分析該層對應地震資料最大偏移距為1400m,根據AVO入射角計算公式,滿足 AVO分析的最大入射角為45°;三維工區內石炭系最大地層埋深為2750m,按最大偏移距2870m 計算,滿足 AVO分析的最大入射角為46°。綜合分析,試處理中確定的最大入射角為45°。

為了保證 AVO 屬性分析的效果,對 AVO 屬性分析的角度進行試算,分別試算了0°~30°、0°~35°、0°~40°、0°~45°(圖5-21~圖5-24)。最終 確 定 0°~35°作 為 本 區 AVO屬性分析試處理的入射角。

圖5-21 入射角0°~45°碳氫檢測剖面

圖5-22 入射角0°~40°碳氫檢測剖面

圖5-23 入射角0°~35°碳氫檢測剖面

圖5-24 入射角0°~30°碳氫檢測剖面

(3)AVO屬性體處理

應用分選出的0°~35°角度限制道集,結合全區層速度場,利用Shuey近似公式進行AVO屬性體的疊加處理,得到 AVO屬性體。

另外也對另一種近似方程——Richards方程,抽取過排2井的縱線進行了試處理,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圖5-25,圖5-26)。

圖5-25 過排2井(排8井)縱線λ剖面

圖5-26 過排2井(排8井)縱線μ剖面

(4)P波數據體的後續處理

為了滿足後續反演處理和綜合分析的要求,還要對P波數據體進行後續的處理工作,主要是應用 Omega處理系統的STOLT偏移方法對 P波數據體進行疊後偏移處理;應用零相位反褶積、藍色濾波提高P波數據體的解析度;應用三維 RNA提高P波數據體的信噪比 (圖5-27,圖5-28)。

圖5-27 P波偏移剖面

圖5-28 提頻去噪後P波偏移剖面

對於P波屬性數據體和成果數據體,尤其是過井線,進行了詳細的對比分析,認為P波數據體與成果數據體基本相當,從合成記錄對比 (圖5-29,圖5-30)上看,兩者的頻率、相位、能量都一致,同樣都可以很好地反映地質現象,但在細節方面,P波剖面振幅的強弱關系反映更明顯,保幅性更好 (圖5-31~圖5-46)。

圖5-29 過排2井成果剖面標定圖

圖5-30 過排2井P波剖面標定圖

圖5-31 過排2井P波剖面

圖5-32 過排2井縱線成果剖面

圖5-33 過排8井P波剖面

圖5-34 過排8井縱線成果剖面

(5)AVO屬性體的歸位處理

由於 AVO屬性處理是直接應用疊前道集進行屬性體的疊加,因此 AVO 屬性體的歸位一直是一個難題。

圖5-35 過排201井縱線成果剖面

圖5-36 過排201井P波剖面

圖5-37 過排208井縱線成果剖面

圖5-38 過排208井P波剖面

圖5-39 過排9井縱線成果剖面

圖5-40 過排9井P波剖面

圖5-41 過排12井縱線成果剖面

圖5-42 過排12井P波剖面

圖5-43 過排16井縱線成果剖面

圖5-44 過排16井P波剖面

圖5-45 過排17井縱線成果剖面

圖5-46 過排17井P波剖面

在本次處理中,把P波數據體和梯度 G 數據體分別進行偏移,再將偏移後的 P、G數據體進行相應運算,獲得偏移歸位後的碳氫檢測、擬波松比等屬性體,徹底解決了這個難題,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圖5-47,圖5-48)。

圖5-47 偏移前過排2井-排8井縱線碳氫檢測剖面

圖5-48 偏移歸位後過排2井-排8井縱線碳氫檢測剖面

(6)AVO屬性處理效果分析

AVO疊前屬性處理取得了較好的處理效果。在過排2井附近的道集上 (圖5-49)可以看到明顯的 AVO正異常現象。

從過排2井 (排8井)P波剖面、碳氫檢測剖面、擬泊松比剖面上可以看到,油井與負相位砂體吻合很好 (圖5-50~圖2-52)。

圖5-49 過排2井道集 AVO正異常顯示

圖5-50 過排2井-排8井縱線P波剖面

圖5-51 過排2井-排8井縱線碳氫檢測剖面

圖5-52 過排2井-排8井縱線擬泊松比剖面

而過排201井 (排204井)、排203井、排208井P波剖面、碳氫檢測剖面上,沒有明顯的反映 (圖5-53~圖5-58)。

圖5-53 過排201井-排204井縱線P波剖面

圖5-54 過排201井-排204井縱線碳氫檢測剖面

圖5-55 過排203井縱線P波剖面

圖5-56 過排203井縱線碳氫檢測剖面

圖5-57 過排208井縱線P波剖面

圖5-58 過排208井縱線碳氫檢測剖面

排9井、排12井、排16井和排17井在碳氫檢測剖面等屬性剖面上均沒有明顯 AVO反映 (圖5-59~圖5-66),這與實鑽結果也是吻合的。

圖5-59 過排9井縱線P波剖面

圖5-60 過排9井縱線碳氫檢測剖面

圖5-61 過排12井縱線P波剖面

圖5-62 過排12井縱線碳氫檢測剖面

圖5-63 過排16井縱線P波剖面

圖5-64 過排16井縱線碳氫檢測剖面

圖5-65 過排17井縱線P波剖面

圖5-66 過排17井縱線碳氫檢測剖面

2.疊後屬性處理

當儲層物性和充填在儲層中的流體性質發生變化時,會造成地震反射系數、傳播速度、振幅、頻率等多種屬性的變化。這些變化表現為波形、能量、頻率、相位等一系列基於運動學、動力學的地震屬性的變化。地震屬性比地震剖面在檢測儲層或流體性質變化方面敏感得多,並且許多地震屬性都是非線性的,它將增加預測的准確性。鑒於本區目前勘探存在的困難,有必要開展疊後屬性處理工作,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1)精細標定及構造解釋

精細構造解釋是進行屬性提取工作的基礎,只有如此才能保證所提取的地震屬性能夠准確反映所研究目的層段或儲層的特徵。需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極性判斷:首先進行正演分析對比法。採取正極性子波和負極性子波分別進行排2井自激自收正演,可以看到正極性子波正演結果中儲層附近波組特徵表現為上弱波峰,下強波峰,中間夾一個強波谷的特點 (圖5-67)。而表現負極性子波正演結果中儲層附近波組為兩個相對弱的波峰夾一個相對強波谷的特徵 (圖5-68)。對照過排2井的地震剖面,可以發現地震剖面上儲層處的地震響應特徵與正極性子波正演結果一致 (圖5-69)。其次採用能量判識方法——選擇排2井靠近塔西河組下部的一套較厚的含礫細砂岩,厚度13m,地震資料可以分辨其頂底。其頂底分別對應地震的波峰和波谷。從反射系數曲線上可以看到頂部反射系數大於底部反射系數 (圖5-70),所以頂部反射在地震資料反射中對應能量應該大於底部反射能量。從地震資料讀取該反射層附近的能量,可以看到波谷能量最大在-1300附近,而波峰能量最大達到5000左右 (圖5-71),從對應關繫上看,波峰頂應該對應含礫細砂岩的頂,這只有在使用正極性子波條件下才能達到該條件,使合成記錄道和地震道相對應。再其次採用正負子波標定對比法——從排2井正負子波合成記錄對比標定剖面上 (圖5-72)可以看到正極性子波與負極性子波在目的層段標定效果都不錯,但在1.1~1.2s處正極性子波合成記錄波組與地震波組更加匹配。最後採用多口井綜合標定法——採用多口井標定對比,發現正極性子波標定結果與實際地震道對應效果良好。綜合以上四種方法,判定該區地震資料為正極性。

圖5-67 排2井正極性子波正演結果

圖5-68 排2井負極性子波正演結果

層位及儲層標定:本次研究對車排子地區已鑽探井均進行了合成地震記錄標定,標定採用如下原則——以井點附近地震道提取子波、利用VSP做為時深關系指導、以塔西河組及沙灣組底部反射為標志層,在此基礎上進行細微的調整。通過標定認識到塔西河組底界以及沙灣組底界為連續強振幅波谷反射同相軸,全區可追蹤,對應地震反射層為TN1t、TN1s,沙一段1砂組底部為較強連續振幅反射同相軸,全區基本可追蹤,對應地震反層為 TN1s1。為方便層位解釋,採用了波峰反射的解釋作為控制層位 (圖5-73)。

圖5-69 排2井地震剖面正極性子波標定結果

圖5-70 排2井塔西河組下部含礫細砂岩頂底反射系數對比

圖5-71 排2井塔西河組下部含礫細砂岩頂底反射能量對比

圖5-72 排2井正負極性子波標定結果對比

圖5-73 排2井區標准層、控制層位、儲層標定結果

由於排2井油層只有3.9m 厚,因此地震資料對其分辨能力及其在地震剖面上的對應關系需要精細標定。從聲波時差曲線上計算得到,排2井油層砂岩平均速度2120m/s,泥岩平均速度2450~2600m/s,在油層頂為正反射系數,油層底為負反射系數,因地震資料為正極性資料,故而波谷對應油層頂界,波峰對應油層底界。由於地震資料視主頻70Hz,以1/4波長產生調諧波為最大解析度,最大分辨厚度應為9m。對於3.9m 的砂層無法區分,但由於排2井油層發育在泥岩段中,理論情況下只有砂體頂界面會產生地震反射,並且三維地震資料有效頻寬大至10~110Hz,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垂向解析度,使得排2井砂層在地震剖面上有響應。因此得到結論:①排2井區三維地震資料,在沙一段1砂組對應的地震反射中,強振幅波谷反映了砂岩存在,並對應砂岩頂界,強波谷的橫向變化反映了砂層的橫向變化;②砂層頂界對應強振幅波谷,下部較強振幅波峰與強波谷相連,波峰與強波谷之間反映了多個砂層存在,砂層總厚度較大。

斷層及層位解釋:研究區內構造解釋採用斷裂和控制層位同時進行解釋的方案,並對整個三維工區地震資料進行了解釋。主要利用了時間切片、相干體、三維可視化等多種技術,理順了斷裂結構,落實了構造 (圖5-74);編制了車排子地區排2井三維區塔西河組底界、沙一段1砂組底界、沙灣組底界、白堊系底界等4層構造圖 (圖5-75)。

圖5-74 排2三維斷裂系統圖

圖5-75 排2三維四層構造圖

(2)地震屬性提取技術研究

地震屬性的提取方式有剖面提取屬性和層面提取屬性兩種。剖面提取屬性可以獲得研究目標的縱向信息以及點與點之間橫向變化情況。沿層提取屬性獲得的是各類屬性沿界面橫向變化的信息,常用來預測薄儲層和與斷層有關的隱蔽油氣藏。各種不同屬性分類都有對應的地質意義 (表5-4),用來指導工作中採用合理的屬性提取方法。

表5-4 地震屬性分類表

另外還有其他常用屬性:

方差體屬性:利用地震數據中相鄰道之間地震信號的相關性,通過計算樣點的方差值,揭示數據體中的不連續信息。其作用在於進行斷層 、岩性識別 (大時窗利於分析大斷層,小時窗利於分析岩性體、小斷層)。

地震波吸收衰減:該現象是由岩石基質的固有黏彈性,包括顆粒之間和裂隙表面的內摩擦損耗、孔隙岩石內液體相對流動、局部飽和效應以及幾何漫射等引起的。影響地震波吸收衰減的主要因素有岩石性質、岩石孔隙度和孔隙內流體成分等。當地震波在地下傳播時,隨著離震源的距離的增加,能量逐漸衰減。而一些特定的因素可能加速能量的吸收,如天然氣的存在能引起高頻段的地震波異常高的吸收率。在一定的時窗內,分析地震能量的吸收,作為頻率的函數測量能量衰減的速度,可以檢測儲層的變化。對於裂縫性油藏,裂縫、溶孔以及含油氣性都會引起儲層的孔隙度、飽和度、層速度和地震振幅頻率等屬性的變化,從而引起地震吸收系數的變化。因此,可以利用地震能量吸收分析預測裂縫儲層的發育情況。

工作中結合工區儲層特徵提取敏感地震屬性共6種:以排2井鑽遇油層為例 (圖5-76),振幅類屬性提取了均方根振幅、累加負振幅、平均波谷振幅;復地震道屬性提取了瞬時頻率、瞬時相位;頻能統計類提取了弧線長度。另外提取了方差體、地震波吸收衰減等兩種屬性。

從地震資料與屬性對比圖 (圖5-77)中可以看出,所提取的屬性異常邊界與地震資料同相軸波形、能量變化點相對應,可以說,所提取的屬性是能夠反映所研究的地質目標的。

圖5-76 沿排2油層多種屬性平面圖

圖5-77 沿排2油層多種屬性異常邊界與地震同相軸邊界對比圖

圖5-78 沿排2油層平均波谷振幅屬性分頻段平面圖

為更加深入研究頻率、速度譜信息,還採用了分頻段屬性分析、時頻分析、速度譜分析等技術手段。

分頻段屬性分析:從地震資料有效頻段中按 10~30Hz、30~50Hz、50~70Hz、70~90Hz、90~110Hz共5種頻段范圍分別進行地 震 資 料 6 種 敏 感 屬 性 提 取 試 驗(圖5-78)。通過對比分析,認識到該地震資料 50~70Hz是最佳的屬性頻段。由於50~70Hz地震資料的理論分辨厚度范圍為8~11m,而工 區 中 鑽 遇 油 層 厚 度 范 圍 為2~5m,因此,所提取的各種屬性中體現的異常並不反映砂層厚度概念,僅是地層物性、含流體性等變化的反映。

時頻分析技術:為拓展和提高該區縱向(時間軸方向)頻率屬性研究的深度,針對有利地震資料頻段50~70Hz范圍,開展此項技術研究,期望能夠發現油層段在時間軸方向存在有規律異常。工作中採用以下工作流程——首先從三維地震資料中抽取過井的二維測線,然後對其進行50~70Hz帶通濾波,再對濾波結果求取瞬時頻率屬性,最後抽取過井點CDP處瞬時頻率值與時間交匯得到成果圖件,如圖5-79。通過分析鑽遇油層井油層位置頻率特徵及相鄰井對應段的頻率特徵認識到時頻變化沒有規律,因此,該技術不能應用於該區儲層研究。

速度譜分析:速度譜資料往往在油氣分布處有異常反映,可以憑借該特徵輔助判定油氣的存在。為研究該區速度譜特徵,在原有高精度速度譜基礎上,針對目的層段,縮小速度掃描時窗,提高速度譜變化精細程度,期望能夠發現有利規律。但速度譜資料在研究目的層段沒有針對油層或可能儲層的速度異常現象,因此該技術不適用於該區(圖5-80)。

圖5-79 排8及附近井儲層時頻分析圖

圖5-80 排2、排201井點處速度譜圖

3.多井約束反演處理

(1)合成記錄標定與子波求取

反演過程中的合成記錄不同於層位解釋時的合成記錄,它的標定要求細節更加精細,合成記錄道中每個同相軸都有地震道同相軸相對應,這樣才能將地質和地震精確對應起來。

合成記錄標定的過程是反射系數與子波褶積的過程,子波求取的過程是合成記錄與反射系數反褶積的過程,兩者是正反運算的有機整體。合成記錄與地震子波是影響反演處理過程中的時深關系、初始波阻抗模型與波阻抗反演結果是否准確的重要因素,而一個高質量的合成記錄與地震子波的獲得是一個循環反饋過程:利用實際地震資料多道記錄自相關統計的方法,在一個經驗時深關系 (排2井 VSP速度)的控制下,先利用一個主頻70Hz初始標准雷克子波 (實際地震資料的主頻為70Hz)作最初的合成記錄道,將此合成記錄道與井旁地震道對比,做測井曲線與實際地震資料之間的時深關系校正,在校正後合成記錄上選目的層段的合適的時窗提取子波,並用此子波重作合成記錄,校正時深關系,如此反復,直到合成記錄與實際地震資料在能量、相位、頻率等方面都匹配程度很高時,認為所得到的合成記錄與所提取的地震子波是合適的。

為保證合成記錄標定的可靠程度,在完成單井標定後,提取標定速度與本區 VSP速度進行比較,從對比圖 (如圖5-81)中可以看到所有井的標定速度與 VSP速度一致性良好,這說明標定是可靠的。單井標定完成後,為保證標定結果在橫向上一致,還需要進行多井橫向標定。圖5-82中可以 看 到 標 定結 果 在 橫 向 上是一致 的,特別是排2井、排8井鑽遇的儲層情況與實際地質情況一致。

圖5-81 各井標定速度與本區 VSP速度對比圖

圖5-82 排2、排8井連井標定剖面

(2)地質模型的建立

建立盡可能接近實際地層沉積情況的波阻抗約束模型,是減少反演最終結果多解性的十分重要的環節。建立波阻抗模型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把地震界面信息與測井波阻抗信息正確結合起來的過程。地震資料包含著區域的構造信息,控制模型的橫向變化;測井資料包含豐富的高、低頻信息,控制模型的縱向阻抗變化關系,為波阻抗界面間的地層賦予合適的波阻抗信息。聲波、密度測井資料在縱向上詳細揭示了岩層的波阻抗變化細節,三維地震資料則在三維空間內記錄了波阻抗界面的地震反射。測井資料在三維地震地質反射界面內合理內插外推的結合,為精確地反演出地層波阻抗數據提供了有效的先驗約束模型。

地下沉積體的空間接觸關系是十分復雜的,計算機無法一次確定各個層位之間的拓撲關系,因此建立地質框架是通過地質框架結構表按沉積體的沉積順序,從下往上逐層定義各層與其他層的接觸關系。由於本區存在著上超這種現象,因此在模型的建立過程中,必須在地質框架結構表中定義出來。通過合理的定義上下層位的接觸關系,使建立的初始波阻抗模型 (圖5-83)符合實際的地下沉積模式,沙一段1砂組表現為從北向南逐漸加厚的特徵,2、3砂組則表現為基本厚度一致的特徵。

圖5-83 排2三維反演初始波阻抗模型圖

(3)反演參數選擇

針對不同地區的資料特點選擇適合該區的反演參數是反演項目的質量保證。結合對該區基礎資料及地質特徵的認識,對稀疏脈沖反演中的多個敏感參數進行試驗和選擇,特別針對λ、子波影響、頻帶補償、色標范圍調試等四個方面。根據稀疏脈沖反演的目標函數可知,地震反射系數的稀疏和合成記錄與原始地震道的殘差最小這兩項是相互矛盾的,這是由於在演算法上,它遵循以下原則:λ值小,強調反射系數之和最小,即強調稀疏性,稀疏脈沖反演剖面細節少,解析度低,殘差大;否則反之。但是λ值太大,過分強調地震殘差最小,一味地使合成記錄與原始地震道吻合,結果使一些噪音也加到了反演剖面中,同時由於忽略了反射系數的稀疏,使得反演結果失去了波阻抗縱向變化的低頻背景。因此,在反演參數調試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尋找一個合適的λ值,使得反演剖面既保持細節又不損失低頻背景,這個工作是通過對井旁邊合成記錄與原始地震道吻合程度的控制來完成的。λ值可以用Jason軟體反演的質量控制工具來確定。據此選定本次反演應用的λ值為16。

該區反演面積比較大,實際地震子波受施工因素及實際地層物性特徵的影響在能量、相位、頻率等特徵上會有微小差異,針對這種情況,採用空間特徵變化的空變子波進行反演 (圖5-84),這有助於對地下地層特徵進行正確反演,使得到的反演結果更加接近地下岩層的真實地質特徵。保證空變子波在有效頻帶范圍內基本穩定而略有差異,滿足了該區反演的實際需要。

圖5-84 排2三維空變子波圖

針對本區儲層,尤其是油層厚度薄的情況,採取了合理的高頻補償,補償示意圖見圖5-85,這使得儲層解析度得到合理的提高。

圖5-85 排2三維反演高頻補償示意圖

色標調試是正確反映儲層的關鍵步驟之一。本次反演採用了剖面色標調試和三維立體色標調試兩種方法。剖面色標調試採用將油層頂底投在剖面上,調整色標,逐漸使色標變化范圍與厚度一致,同時注重儲層橫向變化 (圖5-86),最終得到色標調試結果。三維立體色標調試採用三維立體鏤空方法,將鑽遇油層范圍鏤空出,調整色標范圍,使油層范圍與實際鑽探范圍一致,並記錄色標變化點 (圖5-87)。結合兩種色標調試方法,再精細調整,最終得到合理色標范圍,並將油層顏色調整為醒目的黃紅色。

圖5-86 排2三維反演結果剖面色標調試圖

圖5-87 排2反演結果三維立體色標調試圖

(4)稀疏脈沖反演處理

上述合理的時深關系、准確的層位斷層數據、校正過的測井數據、空變子波及高精度的三維約束模型等是下一步反演處理的數據基礎。在反演處理時首先選擇多條二維連井骨架剖面進行了大量、反復的試驗,採用嚴格的質量控制,檢查並適當調整反演參數,最大程度地保障反演結果的可靠性。

考慮到反演出的波阻抗數據體仍然相對缺乏高頻、低頻信息,我們對其做了高低頻信息補償。將前面生成的含有豐富高頻和低頻信息的初始模型數據體與所得到的帶陷阱的反演波阻抗結果做匹配合並,補償其缺乏的頻率成分。

約束地震反演過程,是所用測井數據、鑽井、試采數據、構造層位解釋數據、地震數據等各種數據緊密結合反演,並根據地質儲層變化情況不斷加深認識、反復修正,逐步完善反演結果的過程。每反演出一次結果,處理、解釋人員就結合在一起,對效果進行反復對比、分析,根據掌握的地質和各井鑽探,鑽采資料提出下一次反演處理應改進的問題和措施,如此反復循環處理。通過以上處理技術和質量控制手段,得到最終反演數據體。

(5)反演效果分析

稀疏脈沖反演是測井約束地震反演技術中最為可靠的技術,在目前的儲層描述與評價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該技術成功地將地震資料與高頻豐富的測井資料相結合,充分發揮了地震在平面上連續採集、測井在縱向上解析度高的優勢,使點與面達到和諧的統一,把用於構造解釋的常規地震資料的界面型剖面轉換成可與鑽井資料直接對比的岩層型測井剖面,給儲層的追蹤、描述以及預測工作帶來了方便。其反演結果與地震資料所具有的振幅、頻率、相位等特徵都有較好的對應關系。

縱觀反演結果,其具有以下顯著特點:常規地震剖面,其波峰、波谷的極值點對應地層的分界面,是界面型剖面;而測井反演處理的資料,其波峰、波谷對應的是岩層,是岩層型界面,實質是層速度剖面。

反演結果如何,可以通過以下兩點分析:

1)井點處反演的結果與井的吻合程度。反演結果是否與實鑽井吻合,可以通過參與反演的井和未參與反演的井加以驗證。反演結果與排2井、排8井等的鑽井結果吻合的很好 (圖5-88)。

2)反演結果符合地質變化規律。可以從反演資料同一層系地層波阻抗的變化是否均勻,反演結果的沉積模式是否與地質規律吻合等進行驗證。如排201-排204連井反演剖面(圖5-89)上,排201井鑽遇沙灣組I砂層,排204井沒鑽到該砂體,這與實際地質情況是吻合的。

圖5-88 過排2-排8井反演剖面

圖5-89 過排201-排2-排204井反演剖面

㈥ 為什麼地震被困人員上來後要帶眼罩什麼時候可以摘眼罩

地震被控人員上來後要戴眼罩,那是因為長期在黑暗的地方,眼睛已經適應了黑暗,上來受不了強烈的陽光刺激會使眼睛受傷害的 。要保護眼睛,所以戴上眼罩 。指引幾個小時應該鹽灶就可以摘掉的,但是不要去陽光強烈的地方 。

㈦ 地震區框架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長度內的構造要求有何規定

梁端:

6.3.9 柱的箍筋配置,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柱的箍筋加密范圍,應按下列規定採用:
1)柱端,取截面高度(圓柱直徑)、柱凈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2)底層柱的下端不小於柱凈高的1/3;
3)剛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於2的柱、因設置填充牆等形成的柱凈高與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於4的柱、框支柱、一級和二級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2
柱箍筋加密區的箍筋肢距,一級不宜大於200mm,二、三級不宜大於250mm,四級不宜大於300mm。至少每隔一根縱向鋼筋宜在兩個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約束;採用拉筋復合箍時,拉筋宜緊靠縱向鋼筋並鉤住箍筋。

3
柱箍筋加密區的體積配箍率,應按下列規定採用:1)柱箍筋加密區的體積配箍率應符合下式要:(略)

㈧ 地震中獲救的災民眼睛為什麼要朦起來

-因為他們在黑暗中困了太久。

-如果不蒙住眼睛的話。

-一下子就見陽光會使眼睛變盲。 = =

-懂?

閱讀全文

與地震眼加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卡爾曼濾波演算法書籍 瀏覽:764
安卓手機怎麼用愛思助手傳文件進蘋果手機上 瀏覽:841
安卓怎麼下載60秒生存 瀏覽:800
外向式文件夾 瀏覽:233
dospdf 瀏覽:428
怎麼修改騰訊雲伺服器ip 瀏覽:385
pdftoeps 瀏覽:490
為什麼鴻蒙那麼像安卓 瀏覽:733
安卓手機怎麼拍自媒體視頻 瀏覽:183
單片機各個中斷的初始化 瀏覽:721
python怎麼集合元素 瀏覽:477
python逐條解讀 瀏覽:829
基於單片機的濕度控制 瀏覽:496
ios如何使用安卓的帳號 瀏覽:880
程序員公園采訪 瀏覽:809
程序員實戰教程要多長時間 瀏覽:972
企業數據加密技巧 瀏覽:132
租雲伺服器開發 瀏覽:810
程序員告白媽媽不同意 瀏覽:333
攻城掠地怎麼查看伺服器 瀏覽: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