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移動通信原理pdf

移動通信原理pdf

發布時間:2022-06-05 08:02:27

1. 求 無線電發信原理pdf

無線電是指在自由空間(包括空氣和真空)傳播的電磁波,是其中的一個有限頻帶,上限頻率 在300GHz(吉赫茲),下限頻率較不統一, 在各種射頻規范書, 常見的有三 3KHz~300GHz(ITU-國際電信聯盟規定), 9KHz~300GHz, 10KHz~300GHz。
無線電技術是通過無線電波傳播信號的技術。
無線電技術的原理在於,導體中電流強弱的改變會產生無線電波。利用這一現象,通過調制可將信息載入於無線電波之上。當電波通過空間傳播到達收信端,電波引起的電磁場變化又會在導體中產生電流。 通過解調將信息從電流變化中提取出來,就達到了信息傳遞的目的。
* 聲音廣播的最早形式是航海無線電報。它採用開關控制連續波的發射與否,由此在接收機產生斷續的聲音信號,即摩爾斯電碼。
* 調幅廣播可以傳播音樂和聲音。調幅廣播採用幅度調制技術,即話筒處接受的音量越大則電台發射的能量也越大。 這樣的信號容易受到諸如閃電或其他干擾源的干擾。
* 調頻廣播可以比調幅廣播更高的保真度傳播音樂和聲音。對頻率調制而言,話筒處接受的音量越大對應發射信號的頻率越高。調頻廣播工作於甚高頻段(Very High Frequency,VHF)。頻段越高,其所擁有的頻率帶寬也越大,因而可以容納更多的電台。同時,波長越短的無線電波的傳播也越接近於光波直線傳播的特性。
* 調頻廣播的邊帶可以用來傳播數字信號如,電台標識、節目名稱簡介、網址、股市信息等。在有些國家,當被移動至一個新的地區後,調頻收音機可以自動根據邊帶信息自動尋找原來的頻道。
* 航海和航空中使用的話音電台應用VHF調幅技術。這使得飛機和船舶上可以使用輕型天線。
政府、消防、警察和商業使用的電台通常在專用頻段上應用窄帶調頻技術。這些應用通常使用5KHz的帶寬。相對於調頻廣播或電視伴音的16KHz帶寬,保真度上不得不作出犧牲。
* 民用或軍用高頻話音服務使用短波用於船舶,飛機或孤立地點間的通訊。大多數情況下,都使用單邊帶技術,這樣相對於調幅技術可以節省一半的頻帶,並更有效地利用發射功率。
* 陸地中繼無線電(Terrestial Trunked Radio, TETRA)是一種為軍隊、警察、急救等特殊部門設計的數字集群電話系統。
電話
* 蜂窩電話或行動電話是當前最普遍應用的無線通信方式。蜂窩電話覆蓋區通常分為多個小區。每個小區由一個基站發射機覆蓋。理論上,小區的形狀為蜂窩狀六邊形,這也是蜂窩電話名稱的來源。當前廣泛使用的行動電話系統標准包括:GSM,CDMA和TDMA。運營商已經開始提供下一代的3G移動通信服務,其主導標准為UMTS和CDMA2000。
* 衛星電話存在兩種形式:INMARSAT 和 銥星系統。兩種系統都提供全球覆蓋服務。 INMARSAT使用地球同步衛星,需要定向的高增益天線。銥星則是低軌道衛星系統,直接使用手機天線
電視
* 通常的模擬電視信號採用將圖像調幅,伴音調頻並合成在同一信號中傳播。
* 數字電視採用MPEG-2圖像壓縮技術,由此大約僅需模擬電視信號一半的帶寬。
緊急服務
* 無線電緊急定位信標 (emergency position indicating radio beacons,EPIRBs), 緊急定位發射機或 個人定位信標是用來在緊急情況下對人員或測量通過衛星進行定位的小型無線電發射機。它的作用是提供給救援人員目標的精確位置,以便提供及時的救援。
數據傳輸
* 數字微波傳輸設備、衛星等通常採用正交幅度調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lation,QAM)。QAM調制方式同時利用信號的幅度和相位載入信息。這樣,可以在同樣的帶寬上傳遞更大的數據量。
* IEEE 802.11是當前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標准。它採用2GHz或5GHz頻段,數據傳輸速率為11 Mbps或54 Mbps。
* 藍牙(Bluetooth)是一種短距離無線通訊的技術。

2. 急!!!寫畢業論文中,急切需要這本《MIMO技術原理及應用》(作者:林雲)電子書或是PDF,懸賞50分,謝謝

MIMO提高通信系統的容量和頻譜利用率,是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採用的關鍵技術。

多入多出(MIMO)或多發多收天線(MTMRA)技術是無線移動通信領域智能天線技術的重大突破。該技術能在不增加帶寬的情況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統的容量和頻譜利用率,是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必須採用的關鍵技術。

那麼MIMO技術究竟是怎樣的?

實際上多進多出(MIMO)技術由來已久,早在1908年馬可尼就提出用它來抗衰落。在70年代有人提出將多入多出技術用於通信系統,但是對無線移動通信系統多入多出技術產生巨大推動的奠基工作則是90年代由AT&T Bell實驗室學者完成的。1995年Teladar給出了在衰落情況下的MIMO容量;1996年Foshinia給出了一種多入多出處理演算法——對角-貝爾實驗室分層空時(D-BLAST)演算法;1998年Tarokh等討論了用於多入多出的空時碼;1998年Wolniansky等人採用垂直-貝爾實驗室分層空時(V-BLAST)演算法建立了一個MIMO實驗系統,在室內試驗中達到了20 bit/s/Hz以上的頻譜利用率,這一頻譜利用率在普通系統中極難實現。這些工作受到各國學者的極大注意,並使得多入多出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迅速發展。

一句話,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統就是利用多天線來抑制信道衰落。根據收發兩端天線數量,相對於普通的SISO(Single-Input Single-Output)系統,MIMO還可以包括SIMO(Sing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統和MISO(Multiple-Input Single-Output)系統。

MIMO的概念

通常,多徑要引起衰落,因而被視為有害因素。然而研究結果表明,對於MIMO系統來說,多徑可以作為一個有利因素加以利用。MIMO系統在發射端和接收端均採用多天線(或陣列天線)和多通道,MIMO的多入多出是針對多徑無線信道來說的。圖1所示為MIMO系統的原理圖。傳輸信息流s(k)經過空時編碼形成N個信息子流ci(k),I=1,……,N。這N個子流由N個天線發射出去,經空間信道後由M個接收天線接收。多天線接收機利用先進的空時編碼處理能夠分開並解碼這些數據子流,從而實現最佳的處理。

特別是,這N個子流同時發送到信道,各發射信號佔用同一頻帶,因而並未增加帶寬。若各發射接收天線間的通道響應獨立,則多入多出系統可以創造多個並行空間信道。通過這些並行空間信道獨立地傳輸信息,數據率必然可以提高。

MIMO將多徑無線信道與發射、接收視為一個整體進行優化,從而實現高的通信容量和頻譜利用率。這是一種近於最優的空域時域聯合的分集和干擾對消處理。

系統容量是表徵通信系統的最重要標志之一,表示了通信系統最大傳輸率。對於發射天線數為N,接收天線數為M的多入多出(MIMO)系統,假定信道為獨立的瑞利衰落信道,並設N、M很大,則信道容量C近似為:C=[min(M,N)]Blog2(ρ/2)

其中B為信號帶寬,ρ為接收端平均信噪比,min(M,N)為M,N的較小者。上式表明,功率和帶寬固定時,多入多出系統的最大容量或容量上限隨最小天線數的增加而線性增加。而在同樣條件下,在接收端或發射端採用多天線或天線陣列的普通智能天線系統,其容量僅隨天線數的對數增加而增加。相對而言,多入多出對於提高無線通信系統的容量具有極大的潛力。

可以看出,此時的信道容量隨著天線數量的增大而線性增大。也就是說可以利用MIMO信道成倍地提高無線信道容量,在不增加帶寬和天線發送功率的情況下,頻譜利用率可以成倍地提高。利用MIMO技術可以提高信道的容量,同時也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誤碼率。目前MIMO技術領域另一個研究熱點就是空時編碼。常見的空時碼有空時塊碼、空時格碼。空時碼的主要思想是利用空間和時間上的編碼實現一定的空間分集和時間分集,從而降低信道誤碼率。

MIMO研究狀況

目前,各國學者對於MIMO的理論、性能、演算法和實現的各方面正廣泛進行研究。在MIMO系統理論及性能研究方面已有一批文獻,這些文獻涉及相當廣泛的內容。但是由於無線移動通信MIMO信道是一個時變、非平穩多入多出系統,尚有大量問題需要研究。比如說,各文獻大多假定信道為分段-恆定衰落信道。這對於寬頻信號的4G系統及室外快速移動系統來說是不夠的,因此必須採用復雜的模型進行研究。已有不少文獻在進行這方面的工作,即對信道為頻率選擇性衰落和移動台快速移動情況進行研究。再有,在基本文獻中,均假定接收機精確已知多徑信道參數,為此,必須發送訓練序列對接收機進行訓練。但是若移動台移動速度過快,就使得訓練時間太短,這樣快速信道估計或盲處理就成為重要的研究內容。

另外實驗系統是MIMO技術研究的重要一步。實際系統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在移動終端實現多天線和多路接收,學者們正大力進行這方面的研究。由於移動終端設備要求體積小、重量輕、耗電小,因而還有大量工作要做。目前各大公司均在研製實驗系統。

Bell實驗室的BLAST系統[4]是最早研製的MIMO實驗系統。該系統工作頻率為1.9 GHz,發射8天線,接收12天線,採用D-BLAST演算法。頻譜利用率達到了25.9 bits/(Hz•s)。但該系統僅對窄帶信號和室內環境進行了研究,對於在3G、4G應用尚有相當大距離。在發送端和接收端各設置多重天線,可以提供空間分集效應,克服電波衰落的不良影響。這是因為安排恰當的多副天線提供多個空間信道,不會全部同時受到衰落。在上述具體實驗系統中,每一基台各設置2副發送天線和3副接收天線,而每一用戶終端各設置1副發送天線和3副接收天線,即下行通路設置2×3天線、上行通路設置1×3天線。這樣與「單輸入/單輸出天線」SISO相比,傳輸上取得了10~20dB的好處,相應地加大了系統容量。而且,基台的兩副發送天線於必要時可以用來傳輸不同的數據信號,用戶傳送的數據速率可以加倍。

朗訊科技的貝爾實驗室分層的空時(BLAST)技術是移動通信方面領先的MIMO應用技術,是其智能天線的進一步發展。BLAST技術就其原理而言,是利用每對發送和接收天線上信號特有的「空間標識」,在接收端對其進行「恢復」。利用BLAST技術,如同在原有頻段上建立了多個互不幹擾、並行的子信道,並利用先進的多用戶檢測技術,同時准確高效地傳送用戶數據,其結果是極大提高前向和反向鏈路容量。BLAST技術證明,在天線發送和接收端同時採用多天線陣,更能夠充分利用多徑傳播,達到「變廢為寶」的效果,提高系統容量。理論研究業已證明,採用BLAST技術,系統頻譜效率可以隨天線個數成線性增長,也就是說,只要允許增加天線個數,系統容量就能夠得到不斷提升。這也充分證明BLAST技術有著非常大的潛力。 鑒於對於無線通信理論的突出貢獻,BLAST技術獲得了2002年度美國Thomas Edison(愛迪生)發明獎。2002年10月,世界上第一顆BLAST晶元在朗訊公司貝爾實驗室問世,貝爾實驗室研究小組設計小組宣布推出了業內第一款結合了貝爾實驗室Layered Space Time (BLAST) MIMO技術的晶元,這一晶元支持最高4×4的天線布局,可處理的最高數據速率達到19.2Mbps。該技術用於移動通信,BLAST晶元使終端能夠在3G移動網路中接收每秒19.2兆比特的數據,現在,朗訊科技已經開始將此BLAST晶元應用到其Flexent OneBTS家族的系列基站中,同時還計劃授權終端製造商使用該BLAST晶元,以提高無線3G數據終端支持高速數據接入的能力。

2003年8月,Airgo Networks推出了AGN100 Wi-Fi晶元組,並稱其是世界上第一款集成了多入多出(MIMO)技術的批量上市產品。AGN100使用該公司的多天線傳輸和接收技術,將現在Wi-Fi速率提高到每信道108Mbps,同時保持與所有常用Wi-Fi標準的兼容性。 該產品集成兩片晶元,包括一片Baseband/MAC晶元(AGN100BB)和一片RF晶元(AGN100RF),採用一種可伸縮結構,使製造商可以只使用一片RF晶元實現單天線系統,或增加其他RF晶元提升性能。該晶元支持所有的802.11 a、b和g模式,包含IEEE 802.11工作組推出最新標准(包括TGi安全和TGe質量的服務功能)。 Airgo的晶元組和目前的Wi-Fi標准兼容,支持802.11a, "b,"和"g"模式,使用三個5-GHz和三個2.4-GHz天線,使用Airgo晶元組的無線設備可以和以前的802.11設備通訊,甚至可以在以54Mbps的速度和802.11a設備通訊的同時還可以以108Mbps的速度和Airgo的設備通訊。

3. 急需要關於wcdma方面的書籍

書籍名稱:WCDMA關鍵技術詳解
作者:姜波
版本:PDF
資料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深入地介紹了WCDMA系統核心技術的各個方面。本書所涉及的技術細節分析包括:系統結構與網路結構、傳輸技術、空中介面、物理層、網路選擇/小區選擇、接入過程、同步技術、功率控制、切換和測量、系統安全、呼叫信令流程、分組域過程、HSDPA技術、SIP、IMS技術等。本書力圖以移動終端與網路的交互過程為主線,生動形象地介紹所涉及的WCDMA關鍵技術。本書側重點在於WCDMA,而WCDMA與TD-SCDMA的共通部分,如呼叫信令流程、系統結構、IMS、系統安全等部分,也可供TD-SCDMA學習者參考。

本書適合移動通信行業的從業技術人員閱讀,如通信運營商或者設備廠商的技術部門和研發機構的從業人員。同時,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的在校學生也可以通過閱讀本書對WCDMA通信系統有全面感性的認識。

作者介紹:

姜波1972年生於山東省淄博市,畢業於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現就職於諾基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碩士畢業後,一直從事移動通信領域的工作,工作經歷涉及移動通信市場、手機終端、網路設備、標准、研發等多個領域。在從事移動通信標准工作期間,曾有文稿被3GPP接納並確立為R5版本中新的國際技術規范:曾作為設備廠商負責人,全程參與了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領導和組織的3G測試工作。

地址: http://www.xuexi111.com/book/jisuanji/2012-03-17/6366.html

4. 《大話移動通信(第2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大話移動通信(第2版)》(張海君)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Kd09uU9SN9SKbFzfEq6I5A

提取碼:z3eh

書名:大話移動通信(第2版)

作者:張海君

豆瓣評分:6.2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4-1

頁數:322

內容簡介:《大話移動通信(第2版)》是暢銷書《大話移動通信》的全新升級版,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移動通信技術讀物。作者力求用通俗、幽默、風趣的語言,從身邊的通信講起,歷數古代通信到現代通信的發展歷程,以及從最基礎、最通用的通信理論與技術到1G、2G、3G、4G通信系統所特有的技術特點。本書用白話風格的語言和生活中的例子,將移動通信的知識娓娓道來。為了增強內容的可讀性,書中穿插了多幅專門為本書繪制的漫畫,並提供了大量的原理圖。閱讀完本書,您會發現原來移動通信技術也可以很白話,很生活,很幽默,很好玩……

《大話移動通信(第2版)》書共12章,分3篇。第1篇介紹了移動通信的前世今生、移動通信要用到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術、信息安全與無線資源管理技術等。第2篇介紹了從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到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網路架構、關鍵技術、空中介面、基本呼叫與信令流程等技術的演進過程。第3篇介紹了移動通信的標准化,還介紹了移動通信中的網路規劃及優化的基礎知識與應用。

《大話移動通信(第2版)》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將艱深復雜的通信理論進行了通俗的解讀,適用於移動開發人員、通信專業的學生、基站建設人員、基站服務人員、移動通信研究人員等閱讀。對於那些沒有任何通信理論基礎的非專業人員,也可以在本書的引領下了解很多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的移動通信知識。希望本書能讓您在一種愉悅的心境下對移動通信有一個立體而直觀的認識,並能快速掌握移動通信的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術,特別是對3G和超LTE、4G的相關知識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整體的概念。

作者簡介:張海君,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獲博士學位。長期從事第四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究與標准化工作,提交了多項LTE-Advanced系統相關的標准提案。主要研究方向為LTE-Advanced關鍵技術和無線資源管理。多次參加了相關國際會議和標准化會議。發表論文數篇,並申請發明專利多項。作為子課題項目組長參與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863計劃的多個項目。

鄭偉,博士,北京郵電大學講師。長期參與ITU、3GPPLTE-Advanced和CCSA等標准化工作。提交並被接受多篇LTE-Advanced系統相關的標准提案。目前已在國內外期刊和重要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8項,並負責完成了多項國家級重大項目。

李傑,畢業於重慶郵電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從事通信領域的工作。通過幾年的努力,成為了業界的後起之秀。在IP網路建設、管理和運維及數據通信和軟交換領域享有一定的聲譽。對TD-SCDMA和LTE等網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並且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曾經參與了華為和中興等眾多知名企業的通信項目合作。是移動、電信和聯通LTE建網初期的技術支持,並為各家通信技術企業進行過多場LTE培訓。

5. 學計算機應用(移動通信開發)買什麼書

《通信原理》

6. 《大話移動通信(第2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大話移動通信(第2版)》(張海君)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yNgbuzT7xlGBhPIPH7xcWA

提取碼: p94j

書名:大話移動通信(第2版)

作者:張海君

豆瓣評分:6.2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4-1

頁數:322

內容簡介:

《大話移動通信(第2版)》是暢銷書《大話移動通信》的全新升級版,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移動通信技術讀物。作者力求用通俗、幽默、風趣的語言,從身邊的通信講起,歷數古代通信到現代通信的發展歷程,以及從最基礎、最通用的通信理論與技術到1G、2G、3G、4G通信系統所特有的技術特點。本書用白話風格的語言和生活中的例子,將移動通信的知識娓娓道來。為了增強內容的可讀性,書中穿插了多幅專門為本書繪制的漫畫,並提供了大量的原理圖。閱讀完本書,您會發現原來移動通信技術也可以很白話,很生活,很幽默,很好玩……

作者簡介:

張海君,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獲博士學位。長期從事第四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究與標准化工作,提交了多項LTE-Advanced系統相關的標准提案。主要研究方向為LTE-Advanced關鍵技術和無線資源管理。多次參加了相關國際會議和標准化會議。發表論文數篇,並申請發明專利多項。作為子課題項目組長參與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863計劃的多個項目。

鄭偉,博士,北京郵電大學講師。長期參與ITU、3GPPLTE-Advanced和CCSA等標准化工作。提交並被接受多篇LTE-Advanced系統相關的標准提案。目前已在國內外期刊和重要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8項,並負責完成了多項國家級重大項目。

李傑,畢業於重慶郵電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從事通信領域的工作。通過幾年的努力,成為了業界的後起之秀。在IP網路建設、管理和運維及數據通信和軟交換領域享有一定的聲譽。對TD-SCDMA和LTE等網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並且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曾經參與了華為和中興等眾多知名企業的通信項目合作。是移動、電信和聯通LTE建網初期的技術支持,並為各家通信技術企業進行過多場LTE培訓。

7.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本科通信工程專業各個學期都學什麼課程,課程所用教材都是什麼謝謝

通信工程專業涉及到的課程比較多,除去基礎課程外,主要學習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
專業基礎課程是通信工程的入門課程,主要包括<電路分析基礎>,<線性電子電路>(低頻),<通信電子電路>(高頻),<信號與系統>等
專業課一般包括<通信原理>(學通信的必學科目),<數字信號處理>,<數據通信>,<移動通信>等...
另外因為現在通信專業和計算機聯系非常緊密,所以一般通信工程也會要求學習<C語言>,<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微機原理>等課程.
當然,如果只是考研究生的話不會涉及這么多科目,還是考政治,英語,數學一和專業課.其中專業課根據報考學校而定,一般是考<通信原理>,<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中的幾門.比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的通信工程專業課考試就是考通信原理和信號與系統,重慶郵電大學考的是<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或者<數字信號處理>二選一,北京郵電大學則只考<通信原理>...樓主可以根據自己報考的學校進行了解

閱讀全文

與移動通信原理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企業網搭建及應用pdf 瀏覽:742
symanteclinux 瀏覽:876
程序員朋友化妝改造 瀏覽:491
應用被加密但不知道密碼 瀏覽:586
百度雲黑馬android 瀏覽:773
java格式化long 瀏覽:893
汽車如何加密文檔 瀏覽:625
公司理財第9版pdf 瀏覽:524
微信個人表情在文件夾 瀏覽:833
加密狗密碼監控 瀏覽:437
重載發生在編譯時 瀏覽:417
怎麼用app買東西 瀏覽:532
ug後處理多坐標宏命令 瀏覽:34
性教育pdf 瀏覽:863
解釋方式編譯方式名詞解釋 瀏覽:851
wrf編譯出現module 瀏覽:616
插入演算法最基礎代碼 瀏覽:27
powermill和ug編程 瀏覽:843
vf命令按鈕 瀏覽:283
塗鴉王國app怎麼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