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分布鏈式數據管理與加密技術

分布鏈式數據管理與加密技術

發布時間:2022-06-05 13:19:41

1. 數據加密技術有哪些

加密技術通常分為兩大類:「對稱式」和「非對稱式」。
對稱式加密就是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個密鑰,通常稱之為「Session Key 」這種加密技術目前被廣泛採用,如美國政府所採用的DES加密標准就是一種典型的「對稱式」加密法,它的Session Key長度為56Bits。
非對稱式加密就是加密和解密所使用的不是同一個密鑰,通常有兩個密鑰,稱為「公鑰」和「私鑰」,它們兩個必需配對使用,否則不能打開加密文件。這里的「公鑰」是指可以對外公布的,「私鑰」則不能,只能由持有人一個人知道。它的優越性就在這里,因為對稱式的加密方法如果是在網路上傳輸加密文件就很難把密鑰告訴對方,不管用什麼方法都有可能被別竊聽到。而非對稱式的加密方法有兩個密鑰,且其中的「公鑰」是可以公開的,也就不怕別人知道,收件人解密時只要用自己的私鑰即可以,這樣就很好地避免了密鑰的傳輸安全性問題。
一般的數據加密可以在通信的三個層次來實現:鏈路加密、節點加密和端到端加密。(3)
鏈路加密
對於在兩個網路節點間的某一次通信鏈路,鏈路加密能為網上傳輸的數據提供安全證。對於鏈路加密(又稱在線加密),所有消息在被傳輸之前進行加密,在每一個節點對接收到消息進行解密,然後先使用下一個鏈路的密鑰對消息進行加密,再進行傳輸。在到達目的地之前,一條消息可能要經過許多通信鏈路的傳輸。
由於在每一個中間傳輸節點消息均被解密後重新進行加密,因此,包括路由信息在內的鏈路上的所有數據均以密文形式出現。這樣,鏈路加密就掩蓋了被傳輸消息的源點與終點。由於填充技術的使用以及填充字元在不需要傳輸數據的情況下就可以進行加密,這使得消息的頻率和長度特性得以掩蓋,從而可以防止對通信業務進行分析。
盡管鏈路加密在計算機網路環境中使用得相當普遍,但它並非沒有問題。鏈路加密通常用在點對點的同步或非同步線路上,它要求先對在鏈路兩端的加密設備進行同步,然後使用一種鏈模式對鏈路上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這就給網路的性能和可管理性帶來了副作用。
在線路/信號經常不通的海外或衛星網路中,鏈路上的加密設備需要頻繁地進行同步,帶來的後果是數據丟失或重傳。另一方面,即使僅一小部分數據需要進行加密,也會使得所有傳輸數據被加密。
在一個網路節點,鏈路加密僅在通信鏈路上提供安全性,消息以明文形式存在,因此所有節點在物理上必須是安全的,否則就會泄漏明文內容。然而保證每一個節點的安全性需要較高的費用,為每一個節點提供加密硬體設備和一個安全的物理環境所需要的費用由以下幾部分組成:保護節點物理安全的雇員開銷,為確保安全策略和程序的正確執行而進行審計時的費用,以及為防止安全性被破壞時帶來損失而參加保險的費用。
在傳統的加密演算法中,用於解密消息的密鑰與用於加密的密鑰是相同的,該密鑰必須被秘密保存,並按一定規則進行變化。這樣,密鑰分配在鏈路加密系統中就成了一個問題,因為每一個節點必須存儲與其相連接的所有鏈路的加密密鑰,這就需要對密鑰進行物理傳送或者建立專用網路設施。而網路節點地理分布的廣闊性使得這一過程變得復雜,同時增加了密鑰連續分配時的費用。
節點加密
盡管節點加密能給網路數據提供較高的安全性,但它在操作方式上與鏈路加密是類似的:兩者均在通信鏈路上為傳輸的消息提供安全性;都在中間節點先對消息進行解密,然後進行加密。因為要對所有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所以加密過程對用戶是透明的。
然而,與鏈路加密不同,節點加密不允許消息在網路節點以明文形式存在,它先把收到的消息進行解密,然後採用另一個不同的密鑰進行加密,這一過程是在節點上的一個安全模塊中進行。
節點加密要求報頭和路由信息以明文形式傳輸,以便中間節點能得到如何處理消息的信息。因此這種方法對於防止攻擊者分析通信業務是脆弱的。
端到端加密
端到端加密允許數據在從源點到終點的傳輸過程中始終以密文形式存在。採用端到端加密,消息在被傳輸時到達終點之前不進行解密,因為消息在整個傳輸過程中均受到保護,所以即使有節點被損壞也不會使消息泄露。
端到端加密系統的價格便宜些,並且與鏈路加密和節點加密相比更可靠,更容易設計、實現和維護。端到端加密還避免了其它加密系統所固有的同步問題,因為每個報文包均是獨立被加密的,所以一個報文包所發生的傳輸錯誤不會影響後續的報文包。此外,從用戶對安全需求的直覺上講,端到端加密更自然些。單個用戶可能會選用這種加密方法,以便不影響網路上的其他用戶,此方法只需要源和目的節點是保密的即可。
端到端加密系統通常不允許對消息的目的地址進行加密,這是因為每一個消息所經過的節點都要用此地址來確定如何傳輸消息。由於這種加密方法不能掩蓋被傳輸消息的源點與終點,因此它對於防止攻擊者分析通信業務是脆弱的。

2. 數據加密技術的簡介

密碼技術是通信雙方按約定的法則進行信息特殊變換的一種保密技術。根據特定的法 則,變明文(Plaintext)為密文(Ciphertext)。從明文變成密文的過程稱為加密(Encryption); 由密文恢復出原明文的過程,稱為解密(Decryption)。密碼在早期僅對文字或數碼進行加、 解密,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對語音、圖像、數據等都可實施加、解密變換。密碼學是由密碼編碼學和密碼分析學組成的,其中密碼編碼學主要研究對信息進行編碼以實現信息隱蔽,而密碼分析學主要研究通過密文獲取對應的明文信息。密碼學研究密碼理論、密碼算 法、密碼協議、密碼技術和密碼應用等。 隨著密碼學的不斷成熟,大量密碼產品應用於國計民生中,如USB Key、PIN EntryDevice、 RFID 卡、銀行卡等。廣義上講,包含密碼功能的應用產品也是密碼產品,如各種物聯網產 品,它們的結構與計算機類似,也包括運算、控制、存儲、輸入輸出等部分。密碼晶元是密碼產品安全性的關鍵,它通常是由系統控制模塊、密碼服務模塊、存儲器控制模塊、功 能輔助模塊、通信模塊等關鍵部件構成的。
數據加密技術要求只有在指定的用戶或網路下,才能解除密碼而獲得原來的數據,這就需要給數據發送方和接受方以一些特殊的信息用於加解密,這就是所謂的密鑰。其密鑰的值是從大量的隨機數中選取的。按加密演算法分為專用密鑰和公開密鑰兩種。

3. 數據加密技術有哪些優缺點

企業對數據安全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目前對於一些較為敏感的數據進行郵件傳輸時,要求進行必要的加密。如果是個別文件的加密,手工操作量還不大。當一次需要進行加密的文件較多時,手工逐個操作起來就十分不便。
數據加密技術有哪些優缺點
1.文檔操作,實施多重保護,為不同的人分配不同的文檔許可權,每個人只能打開相應許可權的文檔。比如核心資料只能有許可權才能查看,同時防止用戶通過剪貼板、截屏,列印等方式竊取加密文檔。
2.文檔解密,支持多重審批,三種審批方式滿足了多級別辦公審批流程需要,同時也兼顧到工作便利性。
3.員工出差,也能加密管控,對於需要出差外出的同時,授予有限的離線授權。允許外出繼續使用加密文檔,文檔扔保持加密狀態,只能在被授權的計算機上使用。
文檔加密系統批量加密數據,多份文檔同步加密,保證核心數據的安全,同時也提高工作的效率。

4. 數據在網路上傳輸為什麼要加密現在常用的數據加密演算法主要有哪些

數據傳輸加密技術的目的是對傳輸中的數據流加密,通常有線路加密與端—端加密兩種。線路加密側重在線路上而不考慮信源與信宿,是對保密信息通過各線路採用不同的加密密鑰提供安全保護。

端—端加密指信息由發送端自動加密,並且由TCP/IP進行數據包封裝,然後作為不可閱讀和不可識別的數據穿過互聯網,當這些信息到達目的地,將被自動重組、解密,而成為可讀的數據。

數據存儲加密技術的目的是防止在存儲環節上的數據失密,數據存儲加密技術可分為密文存儲和存取控制兩種。前者一般是通過加密演算法轉換、附加密碼、加密模塊等方法實現;後者則是對用戶資格、許可權加以審查和限制,防止非法用戶存取數據或合法用戶越權存取數據。

常見加密演算法

1、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對稱演算法,數據加密標准,速度較快,適用於加密大量數據的場合;

2、3DES(Triple DES):是基於DES的對稱演算法,對一塊數據用三個不同的密鑰進行三次加密,強度更高;

3、RC2和RC4:對稱演算法,用變長密鑰對大量數據進行加密,比 DES 快;

4、IDEA(International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國際數據加密演算法,使用 128 位密鑰提供非常強的安全性;

5、RSA:由 RSA 公司發明,是一個支持變長密鑰的公共密鑰演算法,需要加密的文件塊的長度也是可變的,非對稱演算法; 演算法如下:

首先, 找出三個數,p,q,r,其中 p,q 是兩個不相同的質數,r 是與 (p-1)(q-1) 互為質數的數。

p,q,r這三個數便是 private key。接著,找出 m,使得 rm == 1 mod (p-1)(q-1).....這個 m 一定存在,因為 r 與 (p-1)(q-1) 互質,用輾轉相除法就可以得到了。再來,計算 n = pq.......m,n 這兩個數便是 public key。

6、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數字簽名演算法,是一種標準的 DSS(數字簽名標准),嚴格來說不算加密演算法;

7、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級加密標准,對稱演算法,是下一代的加密演算法標准,速度快,安全級別高,在21世紀AES 標準的一個實現是 Rijndael 演算法。

8、BLOWFISH,它使用變長的密鑰,長度可達448位,運行速度很快;

9、MD5:嚴格來說不算加密演算法,只能說是摘要演算法;

對MD5演算法簡要的敘述可以為:MD5以512位分組來處理輸入的信息,且每一分組又被劃分為16個32位子分組,經過了一系列的處理後,演算法的輸出由四個32位分組組成,將這四個32位分組級聯後將生成一個128位散列值。

(4)分布鏈式數據管理與加密技術擴展閱讀

數據加密標准

傳統加密方法有兩種,替換和置換。上面的例子採用的就是替換的方法:使用密鑰將明文中的每一個字元轉換為密文中的一個字元。而置換僅將明文的字元按不同的順序重新排列。單獨使用這兩種方法的任意一種都是不夠安全的,但是將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就能提供相當高的安全程度。

數據加密標准(Data Encryption Standard,簡稱DES)就採用了這種結合演算法,它由IBM制定,並在1977年成為美國官方加密標准。

DES的工作原理為:將明文分割成許多64位大小的塊,每個塊用64位密鑰進行加密,實際上,密鑰由56位數據位和8位奇偶校驗位組成,因此只有56個可能的密碼而不是64個。

每塊先用初始置換方法進行加密,再連續進行16次復雜的替換,最後再對其施用初始置換的逆。第i步的替換並不是直接利用原始的密鑰K,而是由K與i計算出的密鑰Ki。

DES具有這樣的特性,其解密演算法與加密演算法相同,除了密鑰Ki的施加順序相反以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加密演算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數據加密

5. 你了解哪些數據加密技術 結合相關資料進行簡單介紹

加密技術是電子商務採取的主要安全保密措施,是最常用的安全保密手段,利用技術手段把重要的數據變為亂碼(加密)傳送,到達目的地後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還原(解密)。常見加密技術分類有: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專用密鑰、公開密鑰。

1.對稱加密。

對稱加密採用了對稱密碼編碼技術,它的特點是文件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鑰,即加密密鑰也可以用作解密密鑰,這種方法在密碼學中叫做對稱加密演算法,對稱加密演算法使用起來簡單快捷,密鑰較短,且破譯困難。

除了數據加密標准(DES),另一個對稱密鑰加密系統是國際數據加密演算法(IDEA),它比DES的加密性好,而且對計算機功能要求也沒有那麼高。IDEA加密標准由PGP(Pretty Good Privacy)系統使用。

2.加密技術非對稱。

1976年,美國學者Dime和Henman為解決信息公開傳送和密鑰管理問題,提出一種新的密鑰交換協議,允許在不安全的媒體上的通訊雙方交換信息,安全地達成一致的密鑰,這就是「公開密鑰系統」。相對於「對稱加密演算法」這種方法也叫做「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與對稱加密演算法不同,非對稱加密演算法需要兩個密鑰:公開密鑰(publickey)和私有密鑰 (privatekey)。公開密鑰與私有密鑰是一對,如果用公開密鑰對數據進行加密,只有用對應的私有密鑰才能解密;如果用私有密鑰對數據進行加密,那麼只有用對應的公開密鑰才能解密。因為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兩個不同的密鑰,所以這種演算法叫作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5)分布鏈式數據管理與加密技術擴展閱讀:

常規密碼的優點是有很強的保密強度,且經受住時間的檢驗和攻擊,但其密鑰必須通過安全的途徑傳送。因此,其密鑰管理成為系統安全的重要因素。

在公鑰密碼中,收信方和發信方使用的密鑰互不相同,而且幾乎不可能從加密密鑰推導解密密鑰。比較著名的公鑰密碼演算法有:RSA、背包密碼、McEliece密碼、Diffe,Hellman、Rabin、Ong?Fiat?Shamir、零知識證明的演算法、橢圓曲線、EIGamal演算法等等。最有影響的公鑰密碼演算法是RSA,它能抵抗到目前為止已知的所有密碼攻擊。

6. 網路現代加密技術分幾種

1 數據加密原理

1.1數據加密

在計算機上實現的數據加密,其加密或解密變換是由密鑰控制實現的。密鑰(Keyword)是用戶按照一種密碼體制隨機選取,它通常是一隨機字元串,是控制明文和密文變換的唯一參數。
例:明文為字元串:
AS KINGFISHERS CATCH FIRE

(為簡便起見,假定所處理的數據字元僅為大寫字母和空格符)。
假定密鑰為字元串: ELIOT

加密演算法為:
(1)將明文劃分成多個密鑰字元串長度大小的塊(空格符以″+″表示)
AS+KI NGFIS HERS+ CATCH +FIRE
(2)用00~26范圍的整數取代明文的每個字元,空格符=00,A=01,...,Z=26:
0119001109 1407060919 0805181900 0301200308 0006091805
(3) 與步驟2一樣對密鑰的每個字元進行取代:
0512091520
(4) 對明文的每個塊,將其每個字元用對應的整數編碼與密鑰中相應位置的字元的整數編碼的和模27後的值取代:
(5) 將步驟4的結果中的整數編碼再用其等價字元替換:
FDIZB SSOXL MQ+GT HMBRA ERRFY

理想的情況是採用的加密模式使得攻擊者為了破解所付出的代價應遠遠超過其所獲得的利益。實際上,該目的適用於所有的安全性措施。這種加密模式的可接受的最終目標是:即使是該模式的發明者也無法通過相匹配的明文和密文獲得密鑰,從而也無法破解密文。

1.2數字簽名

密碼技術除了提供信息的加密解密外,還提供對信息來源的鑒別、保證信息的完整和不可否認等功能,而這三種功能都是通過數字簽名實現。

數字簽名是涉及簽名信息和簽名人私匙的計算結果。首先,簽名人的軟體對發送信息進行散列函數運算後,生成信息摘要(message digest)--這段信息所特有的長度固定的信息表示,然後,軟體使用簽名人的私匙對摘要進行解密,將結果連同信息和簽名人的數字證書一同傳送給預定的接收者。而接收者的軟體會對收到的信息生成信息摘要(使用同樣的散列函數),並使用簽名人的公匙對簽名人生成的摘要進行解密。接收者的軟體也可以加以配置,驗證簽名人證書的真偽,確保證書是由可信賴的CA頒發,而且沒有被CA吊銷。如兩個摘要一樣,就表明接收者成功核實了數字簽名。

2 加密體制及比較

根據密鑰類型不同將現代密碼技術分為兩類:一類是對稱加密(秘密鑰匙加密)系統,另一類是公開密鑰加密(非對稱加密)系統。

2.1對稱密碼加密系統

對稱鑰匙加密系統是加密和解密均採用同一把秘密鑰匙,而且通信雙方都必須獲得這把鑰匙,保持鑰匙的秘密。

對稱密碼系統的安全性依賴於以下兩個因素。第一,加密演算法必須是足夠強的,僅僅基於密文本身去解密信息在實踐上是不可能的;第二,加密方法的安全性依賴於密鑰的秘密性,而不是演算法的秘密性。因為演算法不需要保密,所以製造商可以開發出低成本的晶元以實現數據加密。這些晶元有著廣泛的應用,適合於大規模生產。

對稱加密系統最大的問題是密鑰的分發和管理非常復雜、代價高昂。比如對於具有n個用戶的網路,需要n(n-1)/2個密鑰,在用戶群不是很大的情況下,對稱加密系統是有效的。但是對於大型網路,當用戶群很大,分布很廣時,密鑰的分配和保存就成了大問題。對稱加密演算法另一個缺點是不能實現數字簽名。

對稱加密系統最著名的是美國數據加密標准DES、AES(高級加密標准)和歐洲數據加密標准IDEA。1977年美國國家標准局正式公布實施了美國的數據加密標准DES,公開它的加密演算法,並批准用於非機密單位和商業上的保密通信。DES成為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加密標准。

但是,經過20多年的使用,已經發現DES很多不足之處,對DES的破解方法也日趨有效。AES將會替代DES成為新一代加密標准。DES具有這樣的特性,其解密演算法與加密演算法相同,除了密鑰Key的施加順序相反以外。

2.2 公鑰密碼加密系統

公開密鑰加密系統採用的加密鑰匙(公鑰)和解密鑰匙(私鑰)是不同的。由於加密鑰匙是公開的,密鑰的分配和管理就很簡單,比如對於具有n個用戶的網路,僅需要2n個密鑰。公開密鑰加密系統還能夠很容易地實現數字簽名。因此,最適合於電子商務應用需要。在實際應用中,公開密鑰加密系統並沒有完全取代對稱密鑰加密系統,這是因為公開密鑰加密系統是基於尖端的數學難題,計算非常復雜,它的安全性更高,但它實現速度卻遠趕不上對稱密鑰加密系統。在實際應用中可利用二者的各自優點,採用對稱加密系統加密文件,採用公開密鑰加密系統加密″加密文件″的密鑰(會話密鑰),這就是混合加密系統,它較好地解決了運算速度問題和密鑰分配管理問題。

根據所基於的數學難題來分類,有以下三類系統目前被認為是安全和有效的:大整數因子分解系統(代表性的有RSA)、橢圓曲線離散對數系統(ECC)和離散對數系統(代表性的有DSA)。

當前最著名、應用最廣泛的公鑰系統RSA是由Rivet、Shamir、Adelman提出的(簡稱為RSA系統),它加密演算法使用了兩個非常大的素數來產生公鑰和私鑰。現實中加密演算法都基於RSA加密演算法。pgp演算法(以及大多數基於RSA演算法的加密方法)使用公鑰來加密一個對稱加密演算法的密鑰,然後再利用一個快速的對稱加密演算法來加密數據。這個對稱演算法的密鑰是隨機產生的,是保密的,因此,得到這個密鑰的唯一方法就是使用私鑰來解密。

RSA方法的優點主要在於原理簡單,易於使用。隨著分解大整數方法的進步及完善、計算機速度的提高以及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以使用成千上萬台機器同時進行大整數分解),作為RSA加解密安全保障的大整數要求越來越大。為了保證RSA使用的安全性,其密鑰的位數一直在增加,比如,目前一般認為RSA需要1024位以上的字長才有安全保障。但是,密鑰長度的增加導致了其加解密的速度大為降低,硬體實現也變得越來越難以忍受,這對使用RSA的應用帶來了很重的負擔,對進行大量安全交易的電子商務更是如此,從而使得其應用范圍越來越受到制約。

DSA(DataSignatureAlgorithm)是基於離散對數問題的數字簽名標准,它僅提供數字簽名,不提供數據加密功能。它也是一個″非確定性的″數字簽名演算法,對於一個報文M,它的簽名依賴於隨機數r ?熏 這樣,相同的報文就可能會具有不同的簽名。另外,在使用相同的模數時,DSA比RSA更慢(兩者產生簽名的速度相同,但驗證簽名時DSA比RSA慢10到40倍)。
2.3 橢圓曲線加密演算法ECC技術優勢

安全性更高、演算法實現性能更好的公鑰系統橢圓曲線加密演算法ECC(EllipticCurveCryptography)基於離散對數的計算困難性。

7. 數據加密技術是指什麼,怎麼加密的

加密技術是最常用的安全保密手段,利用技術手段把重要的數據變為亂碼(加密)傳送,到達目的地後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還原(解密)。
加密技術包括兩個元素:演算法和密鑰。演算法是將普通的信息或者可以理解的信息與一串數字(密鑰)結合,產生不可理解的密文的步驟,密鑰是用來對數據進行編碼和解密的一種演算法。在安全保密中,可通過適當的鑰加密技術和管理機制來保證網路的信息通信安全。

8. 數據加密技術的加密技術

在常規密碼中,收信方和發信方使用相同的密鑰,即加密密鑰和解密密鑰是相同或等價的。比較著名的常規密碼演算法有:美國的DES及其各種變形,比如Triple DES、GDES、New DES和DES的前身Lucifer;歐洲的IDEA;日本的FEAL?N、LOKI?91、Skipjack、RC4、RC5以及以代換密碼和轉輪密碼為代表的古典密碼等。在眾多的常規密碼中影響最大的是DES密碼。
常規密碼的優點是有很強的保密強度,且經受住時間的檢驗和攻擊,但其密鑰必須通過安全的途徑傳送。因此,其密鑰管理成為系統安全的重要因素。
在公鑰密碼中,收信方和發信方使用的密鑰互不相同,而且幾乎不可能從加密密鑰推導解密密鑰。比較著名的公鑰密碼演算法有:RSA、背包密碼、McEliece密碼、Diffe?Hellman、Rabin、Ong?Fiat?Shamir、零知識證明的演算法、橢圓曲線、EIGamal演算法等等。最有影響的公鑰密碼演算法是RSA,它能抵抗到目前為止已知的所有密碼攻擊。
公鑰密碼的優點是可以適應網路的開放性要求,且密鑰管理問題也較為簡單,尤其可方便的實現數字簽名和驗證。但其演算法復雜,加密數據的速率較低。盡管如此,隨著現代電子技術和密碼技術的發展,公鑰密碼演算法將是一種很有前途的網路安全加密體制。
當然在實際應用中人們通常將常規密碼和公鑰密碼結合在一起使用,比如:利用DES或者IDEA來加密信息,而採用RSA來傳遞會話密鑰。如果按照每次加密所處理的比特來分類,可以將加密演算法分為序列密碼和分組密碼。前者每次只加密一個比特而後者則先將信息序列分組,每次處理一個組。
密碼技術是網路安全最有效的技術之一。一個加密網路,不但可以防止非授權用戶的搭線竊聽和入網,而且也是對付惡意軟體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般的數據加密可以在通信的三個層次來實現:鏈路加密、節點加密和端到端加密。 對於在兩個網路節點間的某一次通信鏈路,鏈路加密能為網上傳輸的數據提供安全保證。對於鏈路加密(又稱在線加密),所有消息在被傳輸之前進行加密,在每一個節點對接收到的消息進行解密,然後先使用下一個鏈路的密鑰對消息進行加密,再進行傳輸。在到達目的地之前,一條消息可能要經過許多通信鏈路的傳輸。
由於在每一個中間傳輸節點消息均被解密後重新進行加密,因此,包括路由信息在內的鏈路上的所有數據均以密文形式出現。這樣,鏈路加密就掩蓋了被傳輸消息的源點與終點。由於填充技術的使用以及填充字元在不需要傳輸數據的情況下就可以進行加密,這使得消息的頻率和長度特性得以掩蓋,從而可以防止對通信業務進行分析。
盡管鏈路加密在計算機網路環境中使用得相當普遍,但它並非沒有問題。鏈路加密通常用在點對點的同步或非同步線路上,它要求先對在鏈路兩端的加密設備進行同步,然後使用一種鏈模式對鏈路上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這就給網路的性能和可管理性帶來了副作用。
在線路/信號經常不通的海外或衛星網路中,鏈路上的加密設備需要頻繁地進行同步,帶來的後果是數據丟失或重傳。另一方面,即使僅一小部分數據需要進行加密,也會使得所有傳輸數據被加密。
在一個網路節點,鏈路加密僅在通信鏈路上提供安全性,消息以明文形式存在,因此所有節點在物理上必須是安全的,否則就會泄漏明文內容。然而保證每一個節點的安全性需要較高的費用,為每一個節點提供加密硬體設備和一個安全的物理環境所需要的費用由以下幾部分組成:保護節點物理安全的雇員開銷,為確保安全策略和程序的正確執行而進行審計時的費用,以及為防止安全性被破壞時帶來損失而參加保險的費用。
在傳統的加密演算法中,用於解密消息的密鑰與用於加密的密鑰是相同的,該密鑰必須被秘密保存,並按一定規則進行變化。這樣,密鑰分配在鏈路加密系統中就成了一個問題,因為每一個節點必須存儲與其相連接的所有鏈路的加密密鑰,這就需要對密鑰進行物理傳送或者建立專用網路設施。而網路節點地理分布的廣闊性使得這一過程變得復雜,同時增加了密鑰連續分配時的費用。 盡管節點加密能給網路數據提供較高的安全性,但它在操作方式上與鏈路加密是類似的:兩者均在通信鏈路上為傳輸的消息提供安全性;都在中間節點先對消息進行解密,然後進行加密。因為要對所有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所以加密過程對用戶是透明的。
然而,與鏈路加密不同,節點加密不允許消息在網路節點以明文形式存在,它先把收到的消息進行解密,然後採用另一個不同的密鑰進行加密,這一過程是在節點上的一個安全模塊中進行。
節點加密要求報頭和路由信息以明文形式傳輸,以便中間節點能得到如何處理消息的信息。因此這種方法對於防止攻擊者分析通信業務是脆弱的。 端到端加密允許數據在從源點到終點的傳輸過程中始終以密文形式存在。採用端到端加密(又稱脫線加密或包加密),消息在被傳輸時到達終點之前不進行解密,因為消息在整個傳輸過程中均受到保護,所以即使有節點被損壞也不會使消息泄露。
端到端加密系統的價格便宜些,並且與鏈路加密和節點加密相比更可靠,更容易設計、實現和維護。端到端加密還避免了其它加密系統所固有的同步問題,因為每個報文包均是獨立被加密的,所以一個報文包所發生的傳輸錯誤不會影響後續的報文包。此外,從用戶對安全需求的直覺上講,端到端加密更自然些。單個用戶可能會選用這種加密方法,以便不影響網路上的其他用戶,此方法只需要源和目的節點是保密的即可。
端到端加密系統通常不允許對消息的目的地址進行加密,這是因為每一個消息所經過的節點都要用此地址來確定如何傳輸消息。由於這種加密方法不能掩蓋被傳輸消息的源點與終點,因此它對於防止攻擊者分析通信業務是脆弱的。

9. 什麼是區塊鏈技術

事實上,區塊鏈是一種金融解決方案!它包括:貨幣、技術、金融等三個功能。Libra想成為貨幣做支付,但各國央行不允許,因為這會影響各國的金融秩序,這里用到了貨幣功能;建行以及螞蟻金服用到區塊鏈技術做數據存儲及轉賬等。而區塊鏈金融技術,因為用到區塊鏈金融解決方案,可以實現像上市一樣的目的及結果,可以實現很小的投資大幅翻倍,所以,受到各方關注,也是大多數人實現財富及人生彎道超車的最好機會。未來,你的財富是否會翻倍以及你的人生是否會逆轉,取決於你如何判斷及選擇區塊鏈項目。

三,必須要有投資保障機制。

投資保障機制容易理解,執行起來比較難。投資保障機制包括:法律層面的保障機制以及回報方面的保障機制。

法律方面的保障機制當然指的是要合法合規,最好是用合同協議的形式體現,這種做法就是把跑路的後路給斷了,讓某些居心叵測的人沒有可乘之機。

回報方面的保障就是直接現金分紅。這一點也是投資標准裡面極其重要的一點。必須給予用戶現金分紅,分幣分股權都是假的,不如現金拿到手裡最實在。大多數人都是屬於中小投資者,沒那麼多錢來虧,不像大戶,虧了就算了。中小投資者如果投資虧了,那可是要命的事情,甚至一家人從此就沒了活路。所以,分現金看起來要求苛刻,這實際上是投資者對自己的一種保障。要想多活幾天,就得這樣要求。

有些分紅盤拆分盤,給你一些幣,你拿著有用嗎?根本都賣不出去,那不還是等於零。如果給現金就不同了,給現金,拿到手馬上就能使用,硬通貨。

同時,分現金這個也可以看出項目方的決心以及是否真正做事的,一份投入對應一份分紅,要不是真正做事的項目,能有現金拿出來分嗎?直接分死它!所以,分現金這個做法,也是對目前很多項目一個投資標准。

閱讀全文

與分布鏈式數據管理與加密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net文件是偽編解碼嗎 瀏覽:147
伴隨矩陣的matlab編程 瀏覽:61
單片機和h橋是什麼意思 瀏覽:312
51單片機光控設計論文 瀏覽:650
渦旋式壓縮機無油 瀏覽:727
企業網搭建及應用pdf 瀏覽:744
symanteclinux 瀏覽:876
程序員朋友化妝改造 瀏覽:493
應用被加密但不知道密碼 瀏覽:586
百度雲黑馬android 瀏覽:773
java格式化long 瀏覽:893
汽車如何加密文檔 瀏覽:625
公司理財第9版pdf 瀏覽:524
微信個人表情在文件夾 瀏覽:833
加密狗密碼監控 瀏覽:437
重載發生在編譯時 瀏覽:417
怎麼用app買東西 瀏覽:532
ug後處理多坐標宏命令 瀏覽:34
性教育pdf 瀏覽:863
解釋方式編譯方式名詞解釋 瀏覽: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