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球生命進化史 地球45億年的歷史壓縮成一天24小時是怎樣的
如果把地球45億年的歷史壓縮成普通的一天,那麼,生命起始很早,出現第一批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大約是在早上4點鍾,但在此後的16個小時里沒有取得多大進展。直到晚上差不多8點30分,這一天已經過去六分之五的時候,地球才向宇宙拿出點成績,但也不過十一層靜不下來的微生物。然後,終於出現了第一批海生植物。20分鍾以後,又出現了第一批水母以及澳大利亞艾迪亞卡拉動物群。晚上9點4分,三葉蟲登場了,幾乎緊接著出場的是布爾吉斯頁岩形狀美觀的動物。快到十點的時候,植物開始出現在大地上。過不多久,在這一天還剩下不足兩個小時的時候,第一批陸生動物接著出現了。由於十分鍾左右的好天氣,到了10點24分,地球上已經覆蓋著石炭紀的大森林,他們的殘留物變成了我們的煤。第一批有翼的昆蟲亮了相。晚上11點剛過,恐龍邁著緩慢的腳步登上了舞台,支配世界達三刻鍾左右。午夜前20分鍾,它們消失了,哺乳動物的時代開始了。人類在午夜前1分鍾17秒出現。按照這個比例,我們全部有記錄的歷史不過幾秒鍾長,一個人的一生僅僅是剎那功夫。
在這大大壓縮的一天中,大陸到處移動,以似乎不顧一切的速度砰地撞在一起。大山隆起又撫平,海洋出現又消失,冰原前進又後退。在這段時間里,每分鍾大約三次,在這個星球的每個地方亮起一道閃光,顯示隕石撞擊了地球。在隕石轟擊,很不穩定的環境里,竟然還有東西能存活下來,這是令人驚嘆的,實際上,沒有很多東西能挺過很長時間。
地球上的生命有著一個極其相似的特點:生命會滅絕,而且相當經常。盡管物種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聚集起來保存自己,但它們經常崩潰和死亡。他們變得越復雜,好像滅絕的越快。為什麼那麼多生命沒有雄心壯志,這也許是一個原因。
生命如此短暫,而個體那麼渺小,我們多麼幸運,所以要慢慢享受生活,不必費盡心機。
❷ 天文學的歷史上,古代曾經約有一天的時間地球停止轉動,是為什麼
這可能是超過人類的知識范圍
首先解釋一下地球自轉的原理
我們都知道電動機的自轉原理的吧!!
當在磁場中導線在一定的條件下通過電流時,導線就受到了磁場力的作用而轉動了!!
而地球本身就存在著南北球磁場的,所以本身就是在磁場當中!!滿足一個條件的了
可是地球不是一個導線,而且也沒電流從這邊流到別一邊呀!
那它的自轉又與電動機的轉動有什麼關系呢!!?
不過試想!!那電流是什麼??
電流應該是一種能量的流動!!導線是這種能量流動的導體!
那麼地球的是否也存在著一種能量的流動呢?當然這種能量也是以地球本身為導
體的了
要有能量的流動,那一般來說就得有個能量差!一般不受外因的情況下兩對象物體總是從高能量對象
轉到底能量對象的!(本人覺得萬有引力的存在是因為能量差的平衡過程的現
象)
(白天和黑夜的溫度本身就是存在差距的!
可是溫度是什麼?冷與熱?那什麼是冷與熱?是物體本身內子(分子之類)的振
動強烈程度體現
既然是有振動,既有動,動存在著能量,那麼就由溫度差是存在能量差的了
而白天的地表黑黑夜的地表是相對的!那麼白天的地表高能量回傳到黑夜的底能
量地表!
那地球就是導體!!!)括弧是我很久前的想法,不過我今晚突然想到了!
最大能力量差是地心熱與地表的能量差呀!
這樣就是說一種能量以地球為倒替在地球內部流動,而地球周圍存在磁場,所以
產生了地球的自轉!
所以我我認為地球停止轉動是因為地磁沒產生或地磁消失
❸ 把宇宙中全部的天體壓縮到一起,可以組成一顆多大的星球
自從人類初步獲得探索宇宙的能力開始,我們就想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然而現實似乎告訴我們,宇宙只能夠用無邊無際來形容。據天文學家的介紹,目前人類在宇宙中可以觀測到的范圍大約是930億光年,而在930億光年外應該還有宇宙的范圍。正是在這無邊無際的宇宙中,存在著無數的星球。但是宇宙中除了天體、塵埃和隕石等可見物質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物質了。假設宇宙是有界的,如果把整個宇宙除了天體之外的物質都聚集在一起,那將能組成一顆多大的天體呢?
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相信,無窮無盡的宇宙所擁有的物質加起來還不如一個太陽系大嗎?如果以人類可測的范圍來看確實是如此,但是宇宙自從大爆炸之後就一直在膨脹。然而宇宙中的物質似乎並不會增加,除非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宇宙與宇宙之間能夠交換物質,否則宇宙的物質不會平白無故地增加,也不會平白無故地減少,也就是總質量是恆定的。
如果繼續將所有物質之間的距離繼續壓縮就能夠形成所謂的「誇剋星」,誇剋星的半徑就更加小了,大概只有地球到太陽的距離。這樣的觀點從側面也可以證明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對的,宇宙誕生於一個奇點的爆炸。
❹ 運用天文學知識解釋2012年世界末日在現實中絕不發生
天文學是六大基礎自然科學之一,和其他自然科學一樣,都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用來解釋自然以及改造利用自然的學科。
說了很邏輯很抽象的內容,有什麼意義呢?如果要證實所謂的發現,最好的支撐就是證據,鐵一樣的證據。因為恆星歲差,我們不得不接受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因為天體退行,宇宙很可能源於一個奇點的爆炸。設想一下,從日常生活中的經驗來看,廣袤的大地居然只是滄海一粟;遼闊的宇宙居然不是永恆,這是多難令人接受的結論,但是因為過硬的證據,這些才能成為主流學說,被寫進教科書。
所謂末世論的證據呢?誠然,很能引起他人的好奇心,但是都一個特點,死無對證。就此一點,就是最有利的反駁。真的么?拿點證據出來看看吧。
批駁所謂的末世論,這個問題我也真不知道怎麼回答。怎麼說呢?因為都像一團棉花,沒有證據,沒有邏輯,只有結論,末日要來了。呵呵,棉花早起來的大樓,能牢固么?隨便說兩個例子吧:
1.NIBIRU。周期3600年的一顆行星,2012年末回歸內太陽系影響地球。很簡單,2012年末回歸,怎麼一隻看不見呢?即便不考慮它的發光,2007年就能到土星軌道附近,足以成為全天最亮的星星。還有別人都看不見,你們是怎麼知道的呢?
2.光子帶。這個還算有點邏輯:瑪雅人發現昴星團每72年升起一天——地球繞昴星團公轉,周期26000年——昴星團軌道垂直方向存在光子帶——地球2012年進入光子帶。
這個樣的結論,只有第一條,也就是基礎是准確的,瑪雅人對於天文觀測的准確程度,真是讓人嘆為關注。但是昴星團為什麼推遲升起?因為地軸的進動,所有的恆星都是如此,按照這樣推論,地球應該繞著所有天體公轉。而且繞著昴星團公轉,周期為26000年,地球公轉的速度應該可以達到0.1倍的光速,多普勒效應呢?光子帶能不能存在,且不論,再者既然2012年要能看到光子帶,那早就能在天空中看到一天暗帶了,怎麼都沒有了呢?
別的論據我也都不羅列了。總之是沒有證據,沒有邏輯,經不起推敲的說法。當然,也必須如此,因為一旦說得清楚,那豈不是露了更多的馬腳?再說,發這些內容的人,也不就是為了網路上的知名度么?說的太專業,反而沒人會去關心了。
❺ 地球能不能被壓縮呢宇宙中的緻密天體是從何而來的
首先應該否定的是,人類沒有辦法壓縮地球,因此這個人為壓縮到多小不成立。
迄今為止,宇宙中還沒有發現比人類更聰明一點的生物或者文明,甚至最低等的生物在地外也還沒被發現。
雖然不能因此否定有地外生物和文明的存在,但它們有能力壓縮地球嗎?誰也不知道。因此把地球壓縮到多小,無法用文明的力量來衡量。
緻密天體都是人類可看不可近的。
宇宙中白矮星和中子星很多,這兩種特殊天體人類分別已經發現了數千顆。
這兩種特殊天體有自己的質量下限和上限。
白矮星電子簡並壓上限是美籍印度裔科學家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計算出來的,因此叫錢德拉塞卡極限;中子星中子簡並壓上限是由美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尤利烏斯·羅伯特·奧本海默提出來的,因此叫奧本海默極限。
這些特殊天體的存在說明一個通俗簡單的道理,當任何物體被壓縮到很小的體積時,質量導致的自身引力壓力就變得非常極端,也就是同等質量天體,體積越小,其自身引力壓力就越大,最終縮小到史瓦西半徑時,就會變得無限大。
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是宇宙中巨大質量天體經過特殊演化後的產物,憑人類現在的能力不但無法做到,而且都無法靠近這種天體。任何普通物質組成的物體,包括人類,只要進入這種極端天體引力圈,都毫無懸念的“有去無回“,被打壓成這種天體的一份子。
❻ 如果把地球壓縮1米,地球與月球之間距離是多少
地球的直徑是12742km。地月平均距離是384403.9km。如果你製作地月系統模型,將地球直徑設為1m,那地月之間的距離你已根據以上數值計算一下就可以求得。
❼ 把46億年縮成24小時,地球誕生是不是只需要一分鍾了
我們的星球的前身——原始地球(the proto-Earth),從無到有,整個形成過程只花了500萬年的時間。這是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地球研究所恆星與行星形成中心(Star Plan)的一項新研究提出的新理論。
❽ 假如把地球縮小為一厘米,那麼在多遠的地方大概怎樣的一個東西是太陽
這個可以算一下。
地球的直徑大約是12800公里,縮小到1.28厘米,縮小了10^10倍。像一個小糖球。
太陽的直徑大約是140萬公里,也縮小同樣的倍數,直徑大約是1.4米。像一個超大的石球。
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是1.5億公里,也縮小同樣的倍數,距離是15米。
就是說,太陽像一個直徑1.4米的大球,在距離這個大球15米遠的地方,有一個蠶豆大的小球在圍繞著大球轉圈。
大概就是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