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准備出發的成語有哪些
整裝待發,嚴陣待命、蓄勢待發、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朝發夕至、朝發暮至、千帆競發、希望能幫到你
② 形容命令到了就能立即執行的成語是哪個
急急如律令[ jí jí rú lǜ lìng ]
基本釋義
[ jí jí rú lǜ lìng ]
本是漢代公文用語,後來道士或巫師亦用於符咒的末尾。如同法律命令,必須立即遵照執行。
出 處
唐·白居易《祭龍文》:「若三日之內,一雨滂沱,是龍之靈,亦人之幸。禮無不報,神其聽之!急急如律令。」
③ 3.爸爸是個軍人,一接到上級命令就要馬上出發,這是因為(成語
嚴懲重罰,量刑懲罰,身手敏捷,動作敏捷,艱難困苦,困苦飽嘗
④ 形容「一聲令下,立即行動」有什麼好的成語
令行禁止[lìng xíng jìn zhǐ]:下令行動就立即行動,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 形容法令嚴正,執行認真。
雷厲風行[léi lì fēng xíng]:厲:猛烈。像雷那樣猛烈,像風那樣快。比喻執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也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言出法隨[yán chū fǎ suí]:言: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 話一說出口,法律就跟在後面。指法令一經公布就嚴格執行,如有違犯就依法處理。
聞風而動[wén fēng ér dòng]:風:風聲,消息。 一聽到風聲,就立刻起來響應。
軍令如山[jūn lìng rú shān]:軍事命令像山一樣不可動搖。舊時形容軍隊中上級發布的命令,下級必須執行,不得違抗。
⑤ 等待著准備出發的一系列成語
1、整裝待發:整理好行裝,等待出發。形容做事做好准備,隨時准備出發;
2、嚴陣以待:擺好嚴整的陣勢,等待來犯的敵人;
3、蓄勢待發:指隨時准備進攻。原意是指半蹲著的人隨時准備站起來沖出去。
⑥ 有一個成語大概意思是准備好了,等待時機立馬出發
整裝待發
整理好行裝,等待出發。[1] 解 釋:整:整理整頓 整裝 : 1.亦作"整妝"。 2.整理服裝。 3.引申為打扮裝束。4.整理好衣服,隨時准備出發。
⑦ 隨時准備出征的成語
出將入相——出征可為將帥,入朝可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職位都很高。
斷發請戰——斷:割斷。割下頭發,請求出戰。舊時指將士急於出征,士氣高昂。
干戈征戰——干戈:古兵器,泛指武器;征戰:出征作戰。指武裝作戰,轉戰南北。
⑧ 形容行動快,聽命令的成語
【大刀闊斧】原指使用闊大的刀斧砍殺敵人。後比喻辦事果斷而有魄力。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十八回:「當下催軍劫寨,大刀闊斧,殺將進去。」
【風檣陣馬檣】:船上用的桅桿。風中的檣帆,陣上的戰馬。比喻氣勢雄壯,行動迅速。
出處:唐·杜牧《李賀詩序》:「風檣陣馬,不足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為其古也。」
【風行雷厲】形容氣勢的迅疾猛烈。後多比喻執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嚴格。
出處:明·許自昌《水滸記·縱騎》:「官差緊者,為黃巾鉤黨嚴厲莫停者,怕鼠竄掉頭者,東溪望忙行邊。」
【疾走先得】比喻行動迅速的人首先達到目的。同「疾足先得」。
出處:漢·焦贛《易林·損之井》:「秦失其鹿,疾走先得。」
【疾足先得】比喻行動迅速的人首先達到目的。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計不旋踵】計:計議,打算;旋踵:旋轉腳跟。腳跟還未轉過來,計議就定了下來。形容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拿定主意。也比喻行動迅速,毫不猶豫。
出處: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夫邊郡之士……觸白刃,早流矢,議不反顧,計不旋踵,人懷怒心,如報私仇。」
【截鐵斬釘】比喻堅定不移,或果斷乾脆。佛教禪宗比喻截斷妄想。同「斬釘截鐵」。
【屨及劍及】屨:鞋;及:趕上。形容行動堅決、迅速。
出處:《左傳·宣公十四年》:「屨及於窒息,劍及於寢門之外,車及於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
【快刀斬麻】比喻做事果斷,能採取堅決有效的措施,很快解決復雜的問題。同「快刀斬亂麻」。
【雷動風行】①指萬物運動變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嚴厲迅猛。
【雷厲風行】厲:猛烈。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比喻執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也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出處: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陛下即位以來,躬親聽斷,旋乾轉坤;關機闔開,雷厲風行。」
【雷令風行】猶言雷厲風行。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比喻執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也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流星趕月】象流星追趕月亮一樣。形容行動迅速。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四回:「那一頓如流星趕月,風卷殘雲,吃得罄盡。」
【兔起鳧舉】鳧:野鴨。象兔敢奔跑,象野鴨急飛。比喻行動迅速。
出處:《呂氏春秋·論威》:「知其不可久處,則知所兔起鳧舉,死惛之地矣。」
【兔死鳧舉】象兔敢奔跑,象野鴨急飛。比喻行動迅速。
出處:《呂氏春秋·論威》:「知其不可久處,則知所兔起鳧舉,死 之地矣。」
【聞風而至】一聽到消息就來。形容行動迅速。
【毅然決然】毅然:頑強地;決然:堅決地。意志堅決,毫不猶豫。
【應機立斷】猶言當機立斷。形容在緊要關頭處事果斷。
出處:漢·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干將之器,拂鍾無聲,應機立斷。」
【斬釘切鐵】比喻堅定不移或果斷利落。亦比喻雄健有力。同「斬釘截鐵」。
出處: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一章:「又是一聲『不許動!』那麼斬釘切鐵,比前幾次嚴厲多了。
【斬鋼截鐵】比喻乾脆利落,堅決果斷。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鄧九公看他作的這等斬鋼截鐵,心裡想到昨日安老爺的話,真是大有見識,暗暗的佩服。」
【陣馬風檣】檣:船上用的桅桿。風中的檣帆,陣上的戰馬。比喻氣勢雄壯,行動迅速。
出處:唐·杜牧《李賀詩序》:「風檣陣馬,不足為其勇也。」
【疾風掃秋葉】疾:猛烈。比喻力量強大、行動迅速,象暴風掃除落葉一樣。
出處:《資治通鑒·晉記·孝武帝太元七年》:「以吾出晉,校其強弱之勢,猶疾風之掃秋葉。」 【快刀斬亂麻】比喻做事果斷,能採取堅決有效的措施,很快解決復雜的問題。
出處:《北齊書·文宣帝紀》:「高祖嘗試觀諸子意識,各使治亂絲,帝獨抽刀斬之,曰:『亂者須斬!』」
【快刀斬亂絲】比喻做事果斷,能採取堅決有效的措施,很快解決復雜的問題。同「快刀斬亂麻」。
⑨ 「一聽到消息就立即行動」,是什麼成語
「一聽到消息就立即行動」,是令行如流成語。
【成語】: 令行如流
【拼音】: lìng xíng rú liú
【解釋】: 指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樣迅速順利。
【出處】: 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奇正》:「故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用民得其性,則令行如流。」
【舉例造句】:
1、用兵得其性,則令行如流。
2、故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用民得其性,則令行如流。孫臏
【拼音代碼】: lxrl
⑩ 形容隨時准備出發的成語
朝發暮至
指早晨出發晚上就到達。形容路程很近或交通方便。
出處:語出《後漢書·烏桓傳》:「居止近塞,朝發穹廬,暮至城郭,五郡民庶,家受其辜。」
朝發夕至
早上出發晚上就能到達。形容路程不遠或交通方便。
出處: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注水》:「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唐·韓愈《祭鱷魚文》:「以生以食,鱷魚朝發而夕至也。」
出以公心
指考慮事情以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為出發點。
處實效功
處:辦理。效:效驗,效果。功:功績,成效。處理事情從實際出發,講究功效。
大公無私
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人打算。
出處:漢·馬融《忠經·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無私。」
量枘制鑿
比喻說話辦事須從實際出發。同「量鑿正枘」。
量鑿正枘
指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圓製作可與之相契合的榫頭。比喻說話辦事須從實際出發。
如意算盤
比喻考慮問題時從主觀願望出發,只從好的方面著想打算。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四回:「好便宜!你倒會打如意算盤!十三個半月工錢,只付三個月!你同我了事,我卻不同你干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