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雍正王朝》中,八阿哥胤禩死前留下一封信,雍正帝看了為何恐懼呢
《雍正王朝》中的雍正和八阿哥胤禩可以說是一對爭鬥了一輩子的敵人和對手。
康熙朝末年的“九子奪嫡”,這對兄弟之間便上演一場驚心動魄的皇位爭奪戰,而在雍正登基之後,八阿哥胤禩又是通過使用各種陰謀和陽謀手段,利用所有一切可以打擊雍正的機會,沖擊著雍正皇權統治的根基,只不過每一次勝利的天平都倒向了雍正一邊。最終,伴隨著“逼宮”行動的失敗,徹底宣告了八阿哥胤禩的失敗,而雍正則成為了這場持續了數十年的交鋒與較量的最終贏家。
或許人生就是這樣,面對強大而又持久對抗的對手時,可以不斷激發一個人的潛力與能力,並始終堅持著與之對抗到底,而真的等到分出了勝負的時候,此前一直提著的一口氣也才會就此放下。雍正與八阿哥胤禩就是這樣的一對相愛相殺的一生之敵,當胤禩因為最終的挫敗而離開人世的時候,雍正的生命也就此走到了盡頭。
然而,縱觀這次“逼宮事件”前後,雍正與胤禩可謂是兩敗俱傷。由於八阿哥胤禩等人的這次“逼宮”行動與造反篡位無異,這便給了雍正充分的理由和借口對其進行徹底的懲治。於是胤禩本人以及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被雍正削宗奪爵,抄家流放,“八爺黨”勢力就此土崩瓦解。
B. 八阿哥的結局是什麼,在雍正幾年死的
愛新覺羅胤禩,系清朝聖祖仁皇帝康熙第八子,生於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末時[1],卒於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歲。當然 我更喜歡 宮 里 八阿哥的結局八阿哥從大清朝反穿越到現代來尋覓自己的真愛晴川,當八阿哥穿著清裝出現在現代的大都市中,顯得是格格不入,引起眾路人圍觀,但他卻不顧一切的向著晴川的古董店奔去,兩人的跨時空的「峰冪之戀」終於修成正果。
C. 《雍正王朝》中的八爺,他的實力到底有多強大
八爺為什麼有魅力,最主要的還是在於他選擇的人生道路和雍正不同。正如八爺最後對弘時所說的那樣,一個賢字害了他。因為八爺自始至終就是按照社會的所認可的那一套價值觀來為人處世,希望憑借著社會的認可來爭奪皇位。他是個文雅之人,喜歡讀書,繪畫,並且非常有修養。這是當時典型的儒家知識分子形象。他辦事能力強,各種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分毫不差。他努力的維持和皇子、官員,讀書人的關系,是大家心目中威望很高的皇子。他辛辛苦苦經營了一生,假如不是八爺在一些關鍵的節點上掉鏈子,八爺黨絕對是能夠拿下皇位的。
D. 歷史上八阿哥胤祀在雍正當了皇帝之後是怎樣的下場
被幽禁至死。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駕崩後 ,經隆科多一人口頭傳達,胤禛繼位,是為雍正帝。對於胤禩(禩同祀,為祀異體字)而言,他一生最為不幸的時刻也由此開始。
雍正尚未正式登基,即命胤禩與胤祥、馬齊、隆科多共四人總理事務,示以優寵。十二月十一日加封為和碩廉親王,並將兄弟的胤字改為允字,胤禩被改為允禩。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將與胤禩親密之人盡行遣散,對胤禩予以孤立,並多次曉諭臣下不要重蹈朋黨習氣,可謂是敲山震虎。胤禩本人也多次受罰。
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十四日,雍正諭責胤禩懷挾私心,遇事播弄是非,動搖百官的意志,攪擾阻撓雍正的施政方針。胤禩又稱上駟院畜馬太多,想要裁減,並採取其他裁減的措施。
同年十一月初五日,宗人府議,胤禩應革去王爵,撤出佐領。十二月二十一日,命每旗派馬兵若干在胤禩府周圍防守,又於上三旗侍衛內每日派出四員,隨胤禩出入行走,名曰隨行,實為監視。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日,胤禩、胤禟及蘇努、吳爾占等被革去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正月二十八日,將胤禩之妻革去「福晉」,休回外家。
二月初七日,囚禁胤禩,將其囚禁於宗人府,圍築高牆,身邊留太監二人。二月十八日,先時皇三子弘時因事得罪,交與胤禩為子。
三月初四日,命胤禩、胤禟改名,禩在被數度催促逼迫後被迫改其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五月十七日,雍正召見諸王大臣,以長篇諭旨,歷數胤禩、胤禟、胤禵等罪。
六月初一日,雍正將胤禩、胤禟、胤禵之罪狀頒示全國,議胤禩罪狀四十款,議胤禟罪狀二十八款,議胤禵罪狀十四款。九月初八日,胤禩因嘔病卒於監所。
(4)程序員雍正八阿哥擴展閱讀:
雍正其他兄弟的下場:
1、胤禟
愛新覺羅·胤禟(1683年—1726年),雍正帝即位之後改名為允禟,清聖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異母弟,母宜妃郭絡羅氏。屬於八阿哥黨。
胤禟善於結交朋友, 為人慷慨大方, 重情重義,因為其是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大力支持者, 而被雍正深為忌恨。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駕崩,臨終以皇四子胤禛為繼承人。胤禩集團的希望徹底落空了。從此胤禟開始連遭厄運。
雍正元年(1723),奉命赴西寧駐扎。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革爵。雍正四年(1726年)初,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
同年八月,定罪狀二十八條,送往保定,加以械鎖,暫交直隸總督李紱監禁,令改名塞思黑。胤禟在獄中被折磨而死, 也有傳說是被毒死的。
2、胤䄉
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遏必隆之外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
因黨附胤禩,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被雍正帝圈禁革爵。
3、胤禵
愛新覺羅·胤禵(1688年—1755年),又名允禵,清聖祖康熙帝第十四子,清世宗胤禛同母弟,清高宗乾隆帝皇叔,生母為孝恭仁皇後,於雍正元年(1722年)改名為允禵。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作為西征統帥領兵出征,為保衛西藏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胤禵雖為雍正帝的同母弟弟,但其卻是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重要的一員,雍正帝胤禛即位後,為避名諱,除自己與胤祥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諱「胤」字而改為「允」,胤禵被改為「允禵」。
康熙帝去世後,胤禵被召回京師,隨即軟禁於景陵讀書,後因皇太後去世,被授於郡王虛銜。隨著雍正統治地位的日漸穩固,雍正對允禵也愈來愈嚴酷。
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康熙梓宮運往遵化景陵安葬後,雍正諭令允禵留住景陵附近的湯泉,不許返回京師,並命馬蘭峪總兵范時繹監視他的行動。
不久,孝恭仁皇後去世。雍正在慰「皇妣皇太後之心」的幌子下,晉封允禵為郡王,但未賜封號和給予俸銀,注名黃冊仍稱固山貝子。
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雍正展開了對當年參與儲位爭奪的兄弟的徹底打擊,允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貝子。雍正四年初,雍正革去允禵固山貝子,諭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
雍正十三年(1735年)正月,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釋放允禵和允䄉。乾隆二年(1737年),允禵被封為奉恩輔國公,乾隆十二年(1748年)封多羅貝勒,乾隆十三年(1749年)晉為多羅恂郡王,並先後任正黃旗漢軍都統、總管正黃旗覺羅學。
不過,這時他年事已高,政治上不可能再有大的作為。乾隆二十年卒。他死後,乾隆賞治喪銀一萬兩,賜謚「勤」。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歷史上真實的九子奪嫡 為何說是康熙皇帝生涯的敗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新覺羅·胤禩
E. 雍正皇帝有八個兒子,請問,電腦的程序員最害怕雍正的哪一個兒子
八阿哥嘛,BUG~
F. 雍正王朝里八阿哥的結局是什麼
1.八爺即愛新覺羅·胤禩,於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因病薨,享年45歲。
2.愛新覺羅·胤禩(禩同祀,為祀異體字;1681—1726年),清朝宗室,清聖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異母弟,生母良妃衛氏。少時為胤禔母惠妃撫養,諸臣奏稱其賢。
3.胤禩自幼備受康熙喜愛,17歲的時候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廣善庫,重建東岳廟,署理內務府總管等等,一廢太子時,胤禩及其同黨躍躍欲試。但是康熙帝對胤禩利用張明德相面為自己立嗣的行為深惡痛絕,導致胤禩在他心裡的形象大損。胤禩的個人威望和私黨勢力元氣大傷但胤禩本人並不肯認輸,康熙朝的最後十年裡,他都沒有放棄對太子之位的爭奪。
G. 雍正把八阿哥圈禁,圈進到底是什麼操作
就是將其囚禁於宗人府,圍築高牆,是牆禁。
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十四日,雍正諭責胤禩懷挾私心,遇事播弄是非,動搖百官的意志,攪擾阻撓雍正的施政方針。
胤禩又稱上駟院畜馬太多,想要裁減,並採取其他裁減的措施。同年十一月初五日,宗人府議,胤禩應革去王爵,撤出佐領。
十二月二十一日,命每旗派馬兵若干在胤禩府周圍防守,又於上三旗侍衛內每日派出四員,隨胤禩出入行走,名曰隨行,實為監視。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日,胤禩、胤禟及蘇努、吳爾占等被革去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正月二十八日,將胤禩之妻革去「福晉」,休回外家。
二月初七日,囚禁胤禩,將其囚禁於宗人府,圍築高牆,身邊留太監二人。二月十八日,先時皇三子弘時因事得罪,交與胤禩為子。
三月初四日,命胤禩、胤禟改名,禩在被數度催促逼迫後被迫改其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
(7)程序員雍正八阿哥擴展閱讀:
被雍正囚禁的其他人:
愛新覺羅·胤禵:
康熙帝去世後,胤禵被召回京師,隨即軟禁於景陵讀書,後因皇太後去世,被授於郡王虛銜。隨著雍正統治地位的日漸穩固,雍正對允禵也愈來愈嚴酷。
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康熙梓宮運往遵化景陵安葬後,雍正諭令允禵留住景陵附近的湯泉,不許返回京師,並命馬蘭峪總兵范時繹監視他的行動。
不久,孝恭仁皇後去世。雍正在慰「皇妣皇太後之心」的幌子下,晉封允禵為郡王,但未賜封號和給予俸銀,注名黃冊仍稱固山貝子。
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雍正展開了對當年參與儲位爭奪的兄弟的徹底打擊,允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貝子。雍正四年初,雍正革去允禵固山貝子,諭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
雍正十三年(1735年)正月,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釋放允禵和允䄉。乾隆二年(1737年),允禵被封為奉恩輔國公,乾隆十二年(1748年)封多羅貝勒,乾隆十三年(1749年)晉為多羅恂郡王,並先後任正黃旗漢軍都統、總管正黃旗覺羅學。
不過,這時他年事已高,政治上不可能再有大的作為。乾隆二十年卒。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愛新覺羅·胤禩
網路——圈禁
H. 為什麼說中國最早的程序員是沈從文什麼意思
沈從文是我國著名的程序員,代表作有《編程》 ,其實是網友故意的,正確的《邊城》。
《邊城》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該小說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
(8)程序員雍正八阿哥擴展閱讀:
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徵於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幹突出,單純而又厚實,朴訥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
沈從文以鄉村為題材的小說是典型的鄉村文化小說,它不僅在整體上與都市「現代文明」相對照,而且始終注目於湘西世界朝現代轉型過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規定的鄉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跡及歷史命運。
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一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
I. 雍正的兄弟八阿哥是怎麼死的
允禩,康熙的第八個兒子,封貝子,世稱 八阿哥 。在爭奪儲位的諸皇子中,以 八阿哥 允禩聲勢最為盛大,除了皇子的允禔、允禟等外,滿大臣有佟國維、馬齊、鄂倫岱、揆敘等,漢大臣有王鴻緒等,都是他的支持者。
八阿哥 很有籠絡能力。康熙在的時候就說:「乃若 八阿哥 之為人,諸臣奏稱其賢。裕親王存日,亦曾奏言: 八阿哥 心性好,不務矜誇。」意思就是 八阿哥 的為人,大臣們都稱贊。裕親王(聖祖之兄)也曾經說:「 八阿哥 心好,不務矜誇」。
八阿哥 也掌握著當朝諸多官員的隱私,本身也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他指使手下從事不法行當,培養惡勢力,收集的官員的隱私達數箱之多。在銀票的引誘和隱私的威脅下, 哪個官員敢不聽命於他?同時, 他處處揣度聖意,然後因勢利導, 將情況朝有利於自己的方向引導。
確實,這個 八阿哥 允禩聲勢最為盛大,好像他就是聖祖之後下一個皇位的繼承者。果然,在 八阿哥 黨步步緊逼, 事事刁難,皇帝看著長大的,對其期望最高,感情最深的太子允礽,最後落到被圈禁的地步。太子允礽第一次廢黜後,允禩便以為自己就要當太子了,於是妄自尊大,以東宮自居,又更廣結黨羽,收納九流術士,藏於家中的密室。
這一下,引起聖祖的憎惡,就說:「朕與允禩父子之恩絕矣!」,又說「此人之險,實百倍於二阿哥(允礽)也。」聖祖既然如此看他,他的幸進之路自然被堵絕。
結果,雍正坐收鷸蚌相爭的漁翁之利,也就是奪嫡(嫡指允礽)之謀,實出於允禩,弄了個兩敗俱傷,世宗登位,坐收了漁翁之利。《清史稿·允禩傳》說道:「皇太子允礽之廢也,允禩謀繼立,世宗深憾之,允禩亦知世宗憾之深也,居常怏怏。」
雍正即位後,腳跟沒有站穩,不願樹敵過多,依然封允禩為親王。這個 八阿哥 允禩深知雍正的為人,也知道自己的處境,就對致賀者說:「有什麼可喜的?不知道哪一天死呢!」
果不出所料,雍正四年(一七二六)正月,世宗在西暖閣,召諸王大臣宣布允禩罪狀,大意是:聖祖在世時,允禩竟將聖祖御批燒毀,散布謠言: 「十月作亂,八佛被囚,軍民怨新主」 「內雲災禍下降,不信者即被瘟疫吐血而死等語」,等等。
《永憲錄》記載:「及看守之日,向太監雲:我向來每餐止飯一碗,今加二碗,我所斷不願全屍,必見殺而後已。」這說明允禩已被拘禁,他自己也知道不可能「全屍」而終。
最後,上諭革去允禩黃帶子改為民王非宗室的王,後又削去王爵,交宗人府圈禁高牆。據《永憲錄》載,圈禁分數種:「有以地圈者,高牆固之。有以屋圈者,一室之外,不能移步。有坐圈者,接膝而坐,莫能舉足。有立圈者,四圍並肩而立,更番迭換,罪人居中,不數日委頓不支矣。」
如此,也不解雍正的心頭之恨,又更允禩名為「阿其那」(滿語,豬),其子弘旺為「菩薩保」(滿語,狗)。
九月, 八阿哥 允禩死在保定一帶,前人已猜測非良死,可能是被雍正害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