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命令的令可以組什麼成語
朝令夕改、
更令明號、
利令志惛、
奉令唯謹、
急急如律令、
及時應令、
從令如流、
下逐客令、
令人吃驚、
無令擅為、
令聞嘉譽、
委國聽令、
不令而信、
令人噴飯、
一著權在手,看取令行時、
令人莫測、
秋行夏令、
奉令承教、
令人起敬、
明法審令、
令人生畏
❷ 口頭指派或命令的成語
發號施令
[ fā hào shī lìng ]
釋義
[ fā hào shī lìng ]
號:號令;施:發布。發布命令。現在也用來形容指揮別人。
詳細釋義
【解釋】:號:號令;施:發布。發布命令。現在也用來形容指揮別人。
【出自】:《尚書·冏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藏。」《淮南子·本經訓》:「發號施令,天下莫不從風。」
❸ 形容「命令」的成語有哪些
1、令行禁止
【拼音】: lìng xíng jìn zhǐ
【解釋】: 下令行動就立即行動,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嚴正,執行認真。
【出處】: 《管子·立政》:「令則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
2、朝令夕改
【拼音】: zhāo lìng xī gǎi
【解釋】: 早晨發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經常改變主張和辦法,一會兒一個樣。
【出處】: 漢·鼌錯《論貴粟疏》:「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漢書·食貨志上》:「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
3、軍令如山
【拼音】: jūn lìng rú shān
【解釋】: 軍事命令象山一樣不可動搖。舊時形容軍隊中上級發布的命令,下級必須執行,不得違抗。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9回:「雲長曰:『願依軍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書。』雲長便與了軍令狀。」
4、令不虛行
【拼音】: lìng bù xū xíng
【解釋】: 指制定的法令必須切實執行。
【出處】: 《管子·重令》:「國不虛重,兵不虛勝,民不虛用,令不虎行。」
5、一紙空文
【拼音】: yī zhǐ kōng wén
【解釋】: 只是寫在紙上沒有兌現或不能兌現的東西。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6回:「近來又有了什麼外銷名目,說是籌了款項,只能辦理本省之事;將來不過一紙空文咨部塞責。」
❹ 接受上級的命令是什麼成語
接受上級的命令是什麼成語?——答案:臨危受命、軍令如山、調兵遣將。
1、臨危受命
【拼音】: lín wēi shòu mìng
【解釋】: 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
【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舉例造句】:臨危受命於先,哪兒能臨陣脫逃於後? ★夏衍《心防》第三幕
【拼音代碼】: lwsm
【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
【英文】: receive an appointment in sight of danger
【故事】: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後,昏庸無能的阿斗繼位,他只知享樂,不理朝政。諸葛亮一面聯吳伐魏,南征孟獲,積極准備兩次北伐,在出征前夕給阿斗寫《前出師表》說自己臨危受命,為了匡復漢室大業,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軍令如山
【拼音】: jūn lìng rú shān
【解釋】: 軍事命令象山一樣不可動搖。舊時形容軍隊中上級發布的命令,下級必須執行,不得違抗。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9回:「雲長曰:『願依軍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書。』雲長便與了軍令狀。」
【舉例造句】: 汝等只知刁明忠來襄陽原為探母,情有可原,卻忘記軍令如山,凡不聽約束者斬無赦。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22章
【拼音代碼】: jlrs
【近義詞】:巋然不動
【用法】: 作謂語、狀語;用於軍事
【英文】: Military orders are like a mountain.
3、調兵遣將
【拼音】: 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解釋】: 調動兵力,派遣將領。泛指調動安排人力。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七回:「寫書教太師知道,早早調兵遣將,剿除賊寇報仇。」
【拼音代碼】: dbqj
【近義詞】:興師動眾、招兵買馬
【反義詞】:鳴金收兵、班師回朝
【燈謎】: 大戰前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調動安排人事
【英文】: move troops
❺ 表示命令的成語有哪些
不得違誤、發號布令、奉令承教、俯首聽命.
❻ 關於「服從命令」的好詞四字成語有哪些
1、俯首貼耳:俯首:低頭。低著頭,耷拉著耳朵。形容恭順服從,屈卑馴服的樣子。
2、麾之即去:命令他走就離開。形容服從指揮,聽候調遣。
3、哀告賓服:賓服:古指諸侯或邊遠部落按時朝貢,表示依服、服從。後泛指歸順、服從。指哀求饒恕,願意服從。
4、兵不由將:比喻下級不服從上級的指揮。
5、從令如流:從令:服從命令;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絕對服從命令。
6、焚香禮拜 :焚香:點燃香火。禮拜:向尊敬的人或神靈行禮跪拜。燒香跪拜,以表尊敬服從之意。
7、奉命唯謹:奉命:接受命令;唯:只有;謹:小心謹慎。指服從命令,小心謹慎。
8、夫唱婦隨:隨:附和。原指封建社會認為妻子必須服從丈夫,後比喻夫妻和好相處。
9、俯首聽命:聽:服從,順從;命:命令。形容人馴順的樣子。
10、拿三搬四:比喻不服從調派。
11舍己從人:舍:棄;從:順。放棄自己的意見,服從眾人的主張。
12、唯命是從:是命令就服從,不敢有半點違抗。
13、文從字順:從:服從,順從;順:通順。指文章通順。
14、唯命是聽:是命令就服從,不敢有半點違抗。
❼ 什麼什麼命令的成語
礙難遵命 礙:妨礙;遵:遵從。由於有所妨礙,難以遵從命令或吩咐
出處: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64回:「防務吃緊,兵不敷用,職守所在,礙難遵命。」
不得違誤 公文用語,不得違反命令,耽誤公事。
朝令暮改 早晨發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經常改變主張和辦法,一會兒一個樣。
出處:漢·鼌錯《論貴粟疏》:「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
朝令夕改 早晨發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經常改變主張和辦法,一會兒一個樣。
出處:漢·鼌錯《論貴粟疏》:「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漢書·食貨志上》:「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
❽ 表示命令的成語
【礙難遵命】:礙:妨礙;遵:遵從。由於有所妨礙,難以遵從命令或吩咐。
【不得違誤】:公文用語,不得違反命令,耽誤公事。
【朝令暮改】:早晨發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經常改變主張和辦法,一會兒一個樣。
【朝令夕改】:早晨發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經常改變主張和辦法,一會兒一個樣。
【朝令夕更】:朝:早上;夕:黃昏。早晨下命令,晚上就改變。形容政令多變,讓人無所適從。
【從令如流】:從令:服從命令;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絕對服從命令。
【發號布令】:發:發布;號:號令;布:發布;令:命令。發布命令,下指示進行指揮。
【發號出令】:發:發布;號:號令;令:命令。發布命令,下指示進行指揮。
【發號施令】:號:號令;施:發布。發布命令。現在也用來形容指揮別人。
【發號吐令】:發:發布;號:號令;令:命令。發布命令,下指示進行指揮。
【法成令修】:指有法律為依據,行政命令也恰當。
【奉令承教】:奉:遵從;承:接受。遵從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別人的命令、意圖去辦事。
【奉令唯謹】:奉:敬受;唯:助詞,只有;謹:謹慎。指遵守命令,不敢稍有違背。
【奉命承教】:奉:敬受;承教:接受教誨。指奉行命令,接受教誨。
【奉命唯謹】:奉命:接受命令;唯:只有;謹:小心謹慎。指服從命令,小心謹慎。
【奉命惟謹】:形容嚴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違背。
【佛旨綸音】:佛的旨意,皇帝的詔令。指必須執行的命令。
【俯首聽命】:聽:服從,順從;命:命令。形容人馴順的樣子。
【父母之命】:父母親的命令。指舊時兒女婚姻由父母一手包辦。
【敢不承命】:敢:反語,「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麼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麼敢不接受你的意見呢?。
【敢不如命】:敢:反語,「怎敢」、「不敢」之意。怎麼敢不遵照你的命令辦呢?。
【敢不聽命】:敢:反語,「怎敢」、「不敢」之意。怎麼敢不遵照你的命令辦呢?。
【敢不唯命】:敢:反語,「怎敢」、「不敢」之意。怎麼敢不遵照你的命令辦呢?。
【拱手聽命】:拱手:雙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順地聽從對方的命令,毫無反抗。
【行或使之】:行:所作所為;使:命令,指使。所作所為好像有人指使似的。比喻做事自覺主動。
【麾之即去】:命令他走就離開。形容服從指揮,聽候調遣。
❾ 形容命令到了就能立即執行的成語是哪個
急急如律令[ jí jí rú lǜ lìng ]
基本釋義
[ jí jí rú lǜ lìng ]
本是漢代公文用語,後來道士或巫師亦用於符咒的末尾。如同法律命令,必須立即遵照執行。
出 處
唐·白居易《祭龍文》:「若三日之內,一雨滂沱,是龍之靈,亦人之幸。禮無不報,神其聽之!急急如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