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SCO UNIX系統中,什麼命令可以查詢 當前內存使用率
可以用TOP工具查看實時狀態。
top進入視圖:
第一行:
10:01:23 當前系統時間
126 days, 14:29 系統已經運行了126天14小時29分鍾(在這期間沒有重啟過)
2 users 當前有2個用戶登錄系統
load average: 1.15, 1.42, 1.44 load average後面的三個數分別是1分鍾、5分鍾、15分鍾的負載情況。
load average數據是每隔5秒鍾檢查一次活躍的進程數,然後按特定演算法計算出的數值。如果這個數除以邏輯CPU的數量,結果高於5的時候就表明系統在超負荷運轉了。
第二行:
Tasks 任務(進程),系統現在共有183個進程,其中處於運行中的有1個,182個在休眠(sleep),stoped狀態的有0個,zombie狀態(僵屍)的有0個。
第三行:cpu狀態
6.7% us 用戶空間佔用CPU的百分比。
0.4% sy 內核空間佔用CPU的百分比。
0.0% ni 改變過優先順序的進程佔用CPU的百分比
92.9% id 空閑CPU百分比
0.0% wa IO等待佔用CPU的百分比
0.0% hi 硬中斷(Hardware IRQ)佔用CPU的百分比
0.0% si 軟中斷(Software Interrupts)佔用CPU的百分比
第四行:內存狀態
8306544k total 物理內存總量(8GB)
7775876k used 使用中的內存總量(7.7GB)
530668k free 空閑內存總量(530M)
79236k buffers 緩存的內存量 (79M)
第五行:swap交換分區
2031608k total 交換區總量(2GB)
2556k used 使用的交換區總量(2.5M)
2029052k free 空閑交換區總量(2GB)
4231276k cached 緩沖的交換區總量(4GB)
⑵ linux能用sco unix的庫文件嗎
第一節安裝准備
1.安裝分類:安裝分為單啟動安裝(只啟動UNIX)和多啟動安裝(即可選擇啟動DOS、WIN98、WIN2000等)。
2.安裝概述:硬碟最多支持四個分區,除非你用軟體來管理多重啟動。Dos及WIN98下有兩個分區即Primary 和Expand;Win2000也分為Primary和Expand分區;Unix下分為Root根分區和Swap分區。如何配置,這需要你自己選擇。注意:Unix下的兩個分區必須要裝,言外之意,你只能在選兩個分區了。建議:不要DOS、Win98及Win2000的擴展分區。
3.硬碟空間:你可以預留Free的硬碟空間給Unix,也可以在 Unix安裝過程中刪除其他的分區來安裝Unix。但必須在硬碟的8G,及1024柱面之前。
4.啟動盤製作:你可以選擇軟盤啟動安裝,也可以選擇光碟啟動安裝,只要你的機器支持光碟啟動。如果你的機器不支持光碟啟動你就要作啟動軟盤。
方*有四:
1.在windows下用gzcp:提示符下運行E:\images\gzcp E:\images\boot\install.img A:。其中A:為你的軟盤符,E為你的光碟符。
2.在windows下用floppcp:提示符下運行E:\images\floppcp d/ A: /f E:\images\boot\install.img
3.在Unix下:root注冊後,在機器上插入3.5寸軟盤,並將系統軟體光碟放入光碟機,然後敲入下面的命令: #mount /dev/cd0 /mnt<回車>#dd if=/mnt/images/boot/N00 of=/dev/rfd0135ds18<回車> OK!
第二節安裝過程
1.啟動機器:
1.無論從光碟啟動還是從軟盤啟動,機器會出現下列安裝提示符:
SCO UNIX Openserver(TM)5.0.X
Boot: *你可以在此輸入?查詢可啟動的地址或打回車。
2.安裝驅動:如果你的機器有Scsi卡或陣列卡或網卡,你需要在此輸入驅動包的地址。
如:defbootstr link=」amird slha」 sdsk=amird(0,0,0,0) Srom=wd(0,0,0,0)
其中,link=「amird slha」指出安裝時需要聯入的驅動程序名稱(BTLDs,bootime loadable
driver),sdsk=amird(0,0,0,0)指出系統根盤的位置,幾個數字分別為SCSI的適配器號
(adapter number),匯流排號(bus number),SCSI ID,邏輯單元號(lun),Srom=(0,0,0,0)指
出的是EIDE(IDE)CDROM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n,n,n,n)分別代表(IDE Controller,
Master/Slave,LUN,BUS),合*值為0和1。在上面的例子中,IDE Controller:0=primary,
Master/Slave :0=master,LUN從:0(LUN for an EIDE/IDE device is always 0),BUS:0(BUS
for an EIDE/IDE device is always 0).
3.開始安裝:
⑴.系統檢測硬體,等待出現下列提示:
⑵.Press to begin installation。回車。
⑶.安裝介質的選擇:
Media device to be used:IDE CD ROM *按空格鍵選擇另外的介質
IDE Controller:Secondary *按空格選擇Primary
Master or Slave:Master *按空格選擇Slave
Accept above choice回車
註:如果只出現Media device to be used,而不出現下列兩項,則需要組合硬碟及光碟機的接*,建議都掛主(Master)。
⑷.鍵盤類型的選擇,直接Accept above chioces
⑸.許可證:
License number:
License code:
License data:
Accept above choices 回車
⑹.安裝類型的選擇:
Upgrade(升級) Fresh(全新安裝)回車選OK
⑺.配置系統:
System name:
Domain name:
Security profile:Traditional
Time zone:China Standard Time *按空格選擇此項
Languge:Standard C (English)
Accept above choice
⑻.系統初始化:
……………………………………
……………………………………
……………………………………
……………………………………
Database services:YES *如果你的機器要運行大型資料庫按空格選YES
Accept above choices
⑼.硬碟的配置:
Hand disk setup:UNIX only :Bad Tracking ON
Optional software:SCO Openserver Enterprise System,265MB
Accept above choice *如果你的硬碟沒有其它系統打回車
註:如果你的硬碟安裝了多系統或你不打算把整個硬碟給UNIX,就要設置硬碟。
亮條移到上面,回車出現:
1.Preservation
2.UNIX only
3.Customize
4.interactive
選4
1.Display patition table
2.Use entire disk for unix(整個硬碟給UNIX)
3.Use rest of disk for unix(把剩餘空間給UNIX)
4.Create unix patition(創建UNIX分區)
5.Active(激活剛分的區)
6.Delete(刪除)
7.Create(創建)
選3或4,創建以後別忘了激活剛創建UNIX分區
⑽.選擇基本配置:
Network card: *按空格選擇
Network address: *按空格選擇
Video and graphics:VGA
Mouse:High Resolution Keyboard Mouse *按空格選擇
Email system:MMDF *按空格選擇其它
Accept above choices
⑾.設置root用戶口令
⑿.掃描硬碟的壞磁軌
⒀.建立文件系統
⒁.安裝進程
⒂.重新啟動機器
4.安裝完畢:
第三節基本配置
1.重啟機器。
2.系統出現:
SCO OpenServer TM Release 5
Boot
: *回車
3.系統出現:
INIT:SINGLE USER MODE
Type CONTROL-d to proceed with normal startup,
(or give root password for system maintenance): 輸入root密碼或按CONTROL-d
4.按CONTROL-d系統出現:
SCO Openserver(TM)Release 5
Login:root
Password:
5.登錄機器,系統提示:#
6.配置滑鼠:
1 mkdev mouse
2 add a mouse to system
3 ps-2style keyboard mouse
4 high resolution keyboard-mouse
注意依次選擇:
7.配置顯卡:
1.Mkdev graphics
8.配置網卡:
1.通過custom安裝驅動
2.Install new
3.Netconfig
4.Install new lan adapter
9.啟動X Window:
配置完滑鼠和顯示器後,#下鍵入startx就可以進入圖形界面了。執行scologin enable 則開機自動進入x-windows的登陸界面。
10.關機*作:
1.一般用戶:exit;delete鍵;ctrl+d鍵
2.超級用戶:shutdown;reboot;haltsys;init 0。
3.由多用戶模式變為單用戶模式:init 1
第四節基本*作
1.Unix認識
2.UNIX發展的歷史有點悠久,所以成熟而博大。與歷史的兼容,他裡面保留了一些古老的命令和文件。熱心的擴展使得她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在UNIX中,很多問題不是只有唯一的解決辦*。這要看你使用的是什麼時候,誰的參考書。其實這並不重要,重要的就是你找到了你要的答案。因此,我認為把UNIX摸透很難,也沒有必要。因為,即使你精力充沛,你的記憶力恐怕也不會給你面子。掌握基本命令、系統的結構、設計思想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的時候再去找你的答案吧!當然,這是我個人的觀點,你也許能找到適合你的更好辦*。
UNIX家族產品很多,但其一般用戶命令均符合POSIX標准。掌握這些基本命令,我們就可以在這個產品平台上開展工作。下面簡要介紹SCO OPENSERVER 部分常用命令,其中大部分是POSIX標準的。掌握這些命令的關鍵是如何從這些命令出發找到自己需要的命令,學會使用聯機幫助就是很好的辦*。
命令執行環境
UNIX提供給用戶執行命令的環境,稱之為SHELL。有sh,ksh,csh等,其中sh為基本SHELL,其餘為根據不同用戶習慣擴展的。
用戶登錄後,系統將執行配置文件設置用戶工作環境。如果沒有在配置文件中exec一個程序或自動退出。用戶將得到命令行提示符。此時用戶的shell一般對應於/etc/passwd中的設置。
不同SHELL的配置文件為:
sh.profile
ksh.profile .kshrc
csh.login .cshrc
注意點:
用戶登錄後雖然得到指定的SEHLL環境,只是說明在這個環境中你可以執行這個SHELL的特有命令,在執行另外一個SHELL程序時如無特殊指定(見SHELL編程),被執行程序的環境為sh。
環境變數雖在不同的SHELL中有不同的設置方*,但工作環境的變數,所有運行程序均可使用。
執行程序中設置的環境變數,除非這個程序是被(. dot)調用的,程序執行完後不會帶到工作環境中來。
輸入輸出和聯機幫助
輸入輸出重定向
在UNIX的SHELL環境中,其輸入輸出的重定向的功能非常有用。其中可以使用標准輸入輸出設備,0表示標准輸入、1表示標准輸出、2表示標准錯誤輸出。
1.> filename輸出重定向(更新方式)。
將輸出定向到文件,文件為更新方式。
2.>> filename輸出重定向(追加方式)。
將輸出定向到文件,文件為追加方式。
3.< filename輸入重定向。
將文件的內容作為執行程序的輸入。
4.<< word輸入重定向。
Word為輸入結束標志符,將後續輸入的內容作為執行程序的輸入。輸入以word或control-D結束。
5.| 管道。
將前一個命令的輸出作為後一個命令的輸入。
UNIX中提供了很詳細有用的幫助,使用man 命令可以去看你所需要的命令的幫助。
Man的基本用*:man [段節] 主題
man –k 關鍵詞
段節指主題所屬的范疇,有:
ADM 系統管理命令
C 用戶命令
F 文件格式
HW 硬體屬性
M 其他的
TCL SCO Visual Tcl(TM) commands
只有一個主題有多個范疇的幫助時,才須指定你需要的段節。
Man –k 可以顯示幫助文檔中出現這個詞的所有主題。
技巧:
我們需要找一個想要的命令時,man一下我們知道的命令。從相關命令出發就可找到答案。Man –k 搜索也是很好的辦*。
在XWINDOW的HELP中找答案會更方便、詳細。
!警告:不要隨意執行你不知道是用來做什麼的命令!不要使用 .*做參數
3.基本命令:
env顯示設置命令執行環境
env [ - | -i ] [ name=values ] ... [ command [args] ]
date顯示和設置時間
date [ -u ] [ +format ]
date [ -u ] [ MMDDhhmm[YY] | -t [CC]YYMMDDhhmm[.SS] ]
clear清除當前屏幕
grep找到與字元串匹配的行
wc計算字、行數、位元組數
cat顯示文件內容
more分屏顯示文件內容
文件系統*作
ls列文件名
cp拷貝文件
mv移動文件
rm刪除文件
cd目錄切換
mkdir建目錄
rmdir刪除目錄
pwd顯示當前所在目錄
find搜索文件
sort對文件進行排序
cut對文件進行列切割
paste對文件進行列組合
ln文件或目錄鏈接
進程管理
ps顯示當前進程狀態
kill殺死進程
用戶和許可權管理
useradd添加用戶
userdel刪除用戶
usermod修改用戶
userls列可用用戶
passwd修改口令
chmod修改文件目錄許可權
chown修改文件目錄屬主
who顯示當前在線用戶
finger顯示用戶信息
設備和終端管理
mkdev 設備管理
hwconfig顯示當前設備信息
stty設置終端模式
enable打開終端
disable關閉終端
IPC管理
Ipcs顯示IPC狀態
Ipcrm刪除信號量集、消息隊列、共享內存
網路
telnet登錄遠程伺服器
ftp文件傳輸
route路由管理
netstat顯示網路狀態
traceroute跟蹤網路訪問路由
netconfig網路配置管理
/etc/hosts網路主機名文件
/etc/services網路服務埠文件
/etc/inetd.conf網路服務文件
4.
第五節機器啟動的認識:
1.Tcp/Ip的啟動:
⑴.TCP/IP受/etc/tcp腳本文件的控制,在你進入多用戶狀態時啟動,在你進入單用戶狀態時關閉/etc/tcp文件*作內容:他是一個腳本文件,其功能如下:通過配置支持TCP/IP所必須的流設備來啟動或關閉TCP/IP,並啟動或關閉與TCP/IP相關的daemon.
⑵.以ROOT登錄,使用命令行:TCP START或TCP STOP手工啟動或關閉TCP/IP。該文件與etc/rc2.d和/etc/rc0.d目錄下的文件都有鏈連關系,使得/etc/tcp在系統進入或退出多用戶狀態時,可以運行START或STOP選項。無論你通過Network Confugration Manager 來增加還是刪除一個網路介面,都會在腳本中增加或刪除 ifconfig命令,修改/etc/tcp文件,同時導致/etc/strcf文件也被修改。下面列出了啟動TCP/IP時系統的工作步驟:
。 Initializes STREAMS and sockets
。 Sets the host name
。 Configures Interfaces
。 Starts network daemons
。 Undoes all of the above on shurdown
⑶./etc/tcp的*作:TCP/IP核心支持的配置僅需一次即可完成。主要包括TCP/IP所需的STREAMS模塊棧的設置。系統核心在引導時即設置STREAMS棧。前提條件即是在BOOT:提示符下不用 ksl.disable引導串。設置STREAMS棧時,/etc/tcp腳本文件會調用slink命令,在進行任何其他設置或啟動之前先建立STREAMS棧。
2.UNIX5的啟動:
一.UNIX5 基本可分為六步:
1、PC機的BIOS將Master Boot Block 裝入內存。(讀取硬碟的Track 0 , Sector 0處的信息
2、Master Boot Block將分區引導塊(boot0)裝入。(讀取活動分區的sector0處的信息)。
3、若 Unix 分區是活動的,則繼續裝入boot1。
4、boot1裝入/stand/boot 。(讀取Unix的可引導文件系統區的信息,一般為boot文件系統)
5、/stand/boot負責執行所有在.bootrc中發現的命令,並讀取/stand/etc/default/boot 文件中的參數.
6、/stand/boot 顯示Boot:提示符,引導成功。
⑶ 如何備份SCO UNIX里的文件
sco UNIX的備份 gamerhx» 2006-6-11 19:54:00
方法一:利用hd
它是一個真正的硬碟物理拷貝軟體,要求兩塊硬碟的物理結構必須相同,hd支持任何文件系統。以下舉例說明:
若待復制的空白目標盤為:clys=4969,heads=16,sec=63,SCO UNIX系統源盤為:clys=2484,heads=16,sec=63,源盤中SCO UNIX分區佔528M(cly=1024,heads=16,sec=63),那麼:
1.將目標盤與需要備份的SCO UNIX系統源盤在同一台機器上接好並且目標盤作為第二硬碟。
2.啟動機器,進入CMOS設置將上述兩塊硬碟參數均設為:clys=1024,heads=16,sec=63 (注意本例中此處clys值應大於或等於1024)。
3.重新啟動,在用DOS盤引導後,運行hd,該設置簡單,按照提示輸入clys=1024,heads=16,sec=63後,出現提示行:Please sure cly=1024,sec=63,heads=16 [Y/N],輸入「Y」就開始復制了。
此種方法製作系統備份快,上例復制過程只需要4分鍾。
方法二:利用Ghost復制系統
在安裝SCO UNIX操作系統分區時,會把65個軌道保留給啟動和診斷用,而不把它分配給UNIX分區。若採用Ghost「盤對盤復制」,其過程中會自動把這剩餘的65個軌道加入UNIX分區中,這樣就會造成一些應用程序不能正常使用。所以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應選用Ghost提供的另一種方法進行克隆:分區到分區。方法為:
1.同上先接好SCO UNIX系統源盤和作為第二硬碟的空白目標盤。
2.首先對目標盤進行分區,使之與源盤中的分區完全一致,具體做法有兩種:
(1)使用aefdisk.exe,它是一個DOS下的磁碟分區程序,支持所有分區格式,使用簡單,能夠創建、刪除目前所知的任何分區格式。先用DOS盤引導系統後執行aefdisk命令行,假設要在第二硬碟建1.2G的SCO UNIX分區並激活引導分區,則輸入如下命令:
aefdisk 2 /pri:1200:63:1(2表示第二硬碟,63表示Unix分區,1為分區號)
aefdisk 2 /activate:1(激活引導分區)
(2)開機以root身份進入源盤UNIX系統,鍵入fdisk命令。fdisk將對/dev/rhd00設備也就是源盤進行操作。按數字1顯示分區表,記下SCO UNIX分區的起始位置和結束位置,然後退到命令狀態,安裝第二塊硬碟。
#mkdev hd 10(安裝第二個IDE介面上的主硬碟)
這里會出現三個選項。如果要增加的硬碟是IDE類型,則選擇1;如果是SCSI類型,則選擇2。然後要求一些硬碟的有關信息,一般按預設值輸入即可。其間有fdisk菜單選項,它是對/dev/rhd10進行操作的,可以對目標硬碟按需要進行分區。此例中應把剛才記下的SCO UNIX分區的起始位置和結束位置輸入新的分區,激活引導分區。當出現提示:
Hard disk initialization procere completed.
就完成了對目標盤的安裝和分區。
3.關機。再用DOS盤啟動計算機運行Ghost,選擇local下面的Partition to Partition。用滑鼠選擇源分區和目標分區,Ghost將給出一個警告提示,確認一遍,按「yes」按鈕,復制過程開始。
方法三:利用Ghost映象
步驟一:利用Ghost製作.GHO映像文件
將DOS分區的硬碟與需要備份的SCO UNIX系統源盤在同一台機器上接好。前者作為第二硬碟,用於存放映像文件。啟動機器,用DOS盤引導後,運行Ghost(5.0以上版本),選擇Local→Partion→To Image,再分別指定源分區和映像文件所在盤與文件名(如Unix.GHO),選定「高壓縮比」並確認後,Ghost開始工作。
步驟二:利用Ghost恢復備份系統,其操作舉例說明:
1.製作備份的系統源盤中SCO UNIX分區為1.2G(如果不知道大小,在運行Ghost時可以從已生成的映像文件描述中看出其源UNIX分區大小),在目標盤上新建1.2G SCO UNIX分區,激活引導分區(做法同方法二相關介紹)。
2.將存放有映像文件(假設名為Unix.GHO)的硬碟與目標盤接好並且目標盤作為第二硬碟。用DOS盤引導系統後運行Ghost,選擇Local→Partion→From Image,指定映像文件名Unix.GHO和目的分區1.2G,這時Ghost就開始恢復映像文件了。
方法四:利用「dd」命令和「cpio」命令
此方法可以在UNIX分區大小不同的硬碟之間拷貝製作UNIX系統備份,而Ghost要求目標盤UNIX分區比源盤UNIX分區大或者相等,但此方法比使用Ghost速度慢。以下是在SCO OpenServer5.0.4環境下的備份過程。
1.同上先接好SCO UNIX系統源盤和作為第二硬碟的空白目標盤。然後開機,以超級用戶root進入源盤增加一塊硬碟rhd10,對目標硬碟按需要進行UNIX分區,激活引導分區(具體做法在方法二中有介紹)。
2.用「dd」命令將SCO UNIX硬碟自舉程序從源盤拷入目標盤:
#dd if=/dev/hd0a of=/dev/hdla bs=1024 count=40
3.用「divvy」命令在目標盤上建立可安裝的文件系統:
#divvy-im/dev/rhdla
該過程提示清楚,一般按預設值輸入即可完成。
4.用「divvy」命令查看內分區名:
#divvy/dev/rhdla
記住0、1、2內分區名d1150、d1151、d1152並輸入「q」退出。
5.將目標盤引導文件系統安裝到源盤上,其拷貝其內容:
#mount/dev/d1150/mnt
#cd/stand
#find.-print|cpio-pmv /mnt
#umount/mnt
6.將目標盤根文件系統安裝到源盤上並其拷貝其內容:
# mount/dev/d1152/mnt
#find/-mount print|cpio-pmv/mnt
7.建立目標盤根文件系統中的文件系統安裝點:
#cd /mnt
#mkdir mnt stand;chmod 755 mnt stand;chgrp bin mnt stand
#umount/mnt
這樣就成功地備份了UNIX系統
⑷ SCO UNIX和HP UNIX有什麼區別
SCO UNIX很老了。現在公司用的伺服器一般都不是SCO的了。
一般的UNIX命令在SCO和HPUX上都是適用的。
⑸ UNIX系統Sco5.0.5下如何查詢MAC地址的命令是什麼,請大蝦幫忙!
應該和linux或Mac
OS是一樣的
ifconfig,所有網卡的Mac地址都能看到
直接在終端里敲ifconfig,然後回車
會列出所有網卡,類似en0、en1之類的,en0是有線的網卡,en1是無線網卡,下面會有類似d2:2e:df:ef:b8:c8之類的,這個就是網卡的mac地址
⑹ sco unix中為什麼 不能用history命令,會報history:not found
shell環境不對。默認的shell下不能找到該命令,進入ksh或bash後就可以運行history命令了。
login: root
Password:
Last login: Tue Oct 18 13:58:58 from 172.24.161.145
Sun Microsystems Inc. SunOS 5.10 Generic January 2005
# history
history: not found
# bash
bash-3.00# history
1 prtdiag
2 top
3 prsinfo
4 df -k
⑺ SCO UNIX操作系統下如何裝網卡驅動8139的網卡~
1.以root身份注冊,在「#」提示符下鍵入「custom」或「scoadmin soft」,按「Enter」鍵,進入「軟體管理」主菜單,選擇「software」子菜單中的「add new software」選項來安裝網卡驅動程序。
2.啟動系統進入單用戶維護方式,或在多用戶狀態下執行「init 1」命令,將系統切換到單用戶狀態,在「#」提示符下鍵入「scoadmin network」或「netconfig」命令,進入「網路配置」主菜單,選擇「Hardware」子菜單中的「Add new LAN adapter」選項,按「Enter」鍵,屏幕顯示網卡驅動程序列表,移動游標亮條,選擇正確的網卡驅動程序,按「Enter」鍵,屏幕顯示:
「Do you wish to search for a adapter name」?選擇「Yes」
屏幕顯示默認的網卡配置,按「Enter」鍵繼續。系統提示:輸入網卡的I/O基地址和中斷值。選擇正確的I/O地址和中斷值,按「Enter」鍵繼續。屏幕顯示:
select one networking proct to be added to adapter name
選擇網路通訊協議,移動游標亮條,選擇正確的網路通訊協議,按「Enter」鍵繼續。
屏幕顯示:
Local Host Name:輸入主機名
IP Address:輸入本機IP地址
Net Masker:輸入子網掩碼
Broadcast Address:輸入廣播地址
Domain Name:輸入域名
TCP Connection:輸入TCP連接數
Pseudo Ttys:輸入偽終端數
輸入完畢,選擇「OK」,接下來系統返回到「網路配置」主菜單。選擇「Exit」退出。
接著當屏幕分別顯示「do you want to re_link the kernel now ?」、「do you wantthis kenel to boot by default ?」和「do you want the kenel environment rebuilt?」時,都回答「Yes」。
系統重建kernel後返回到「#」狀態下,並提示重新啟動系統。
⑻ sco unix下的雙硬碟
1. HP-UX環境 a. 確認pfs_mountd和pfsd進程已經啟動 b. 確認一個mount點,這里有兩個假設 1) 假設mount點是/isocdrom 2) 假設我們要mount一個格式是ISO的光碟 c. 使用ioscan -fnC disk命令來查看光碟機的硬體設備名稱,假設光碟的硬體設備名稱是/dev/rdsk/c0t0d0(當然了,如果是通過FTP上傳的ISO格式的文件,只要用這個來替換光碟機的硬體設備名稱就行了) d. 載入 #pfs_mount -f -t iso9660 /dev/rdsk/c0t0d0 /isocdrom 說明:這是一個零時的辦法,類似mount命令,其實pfs_mount命令也有自己的配置文件:/etc/pfs_fstab,也可以通過修改這個配置文件來操作。和mount命令其實是一樣的,這里就不再重復描述。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pfs_mount命令其實是一個很老的命令了,如果HP-UX裡面patch足夠新,mount命令已經可以完全替換掉pfs_mount命令的這個功能,即mount命令一樣可以操作ISO格式的文件。具體請查看當時操作系統的man手冊。 2. AIX環境 a. 創建一個邏輯卷(lv),大小要大於等於這個ISO文件,假設這個lv的名稱是cdlv b. 檢查/etc/filesystems文件,如果該文件有了剛剛創建的lv的信息,檢查該lv的vfs信息:「vfs = cdrfs」 c. 使用dd命令將ISO文件的信息導入到這個lv中 #dd if=/<ISO文件的路徑>/<ISO文件的名稱> of=/dev/cdlv d. 確認mount點已經存在(仍然假設這個mount點是/isocdrom) e. 載入 #mount -v cdrfs -o ro /dev/cdlv /isocdrom 說明:mount可用的參數,請參見所在系統的man手冊。 3. Solaris環境 a. 假設mount點仍然為/isocdrom b. 使用lofiadm命令 #lofiadm -a /<ISO文件的路徑>/<ISO文件的名稱> /dev/lofi/1 c. 載入 #mount -F hsfs -o ro /dev/lofi/1 /isocdrom 說明: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卸載—— 1) umount /isocdrom 2) lofiadm -d /dev/lofi/1 如果想知道更多,請參考lofiadm和mount的man手冊。 4. Linux環境 a. 假設mount點仍然為/isocdrom b. 載入 #mount -t iso9660 -o loop /<ISO文件的路徑>/<ISO文件的名稱> /isocdrom 我試驗過Solaris和HP-UX,這個可以使用
⑼ SCO UNIX 下如何中端ping命令。一般是用CRTL+X,但這個好像不行,哪位大俠幫忙
試試 CTRL+c
CTRL+z
CTRL+br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