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程序員40歲職業規劃
國外據說會有高年齡的程序員之類的,但是在中國估計有些困難,先不說你的精力腦力是否跟得上,中國的環境可能很少有企業會用40幾歲的人來編程。所以你必須想好自己要向那個方向轉,如果技術夠牛,做管理方面我認識也不成問題,但是如果一般般的那就很危險了,早作打算。
好獵頭Linda
B. 為什麼那麼多人會認為程序員到了40歲就要轉行
30是道坎,一般人在30以後精力跟20幾歲的時候沒法比了,20幾歲,熬夜跟喝水一樣平凡,隔天補個覺就恢復過來了,上了30以後多數人都結婚生子,熬個夜,有些時候一個星期都蔫蔫的,做程序的熬個五六年,多數都不注意鍛煉,身體、腦力、精力,尤其是身體的健康程度都會不同程度的下降,雖說不是所有人都會這樣,但大部分程序員估計都是這么個情況,不依靠前幾年積累的經驗往高層擠,精力拚不過20幾歲的年輕人,收入又差別不大的話,幹嘛還透支自己的身體,不如轉行做個輕松點的職業,除了一部分埋頭鑽研的技術型人能多干幾年之外,很多人都會在適當是時候做出轉行的選擇
C. 當年變形計中不想回農村,向富爸爸要錢被拉黑的男孩,後來怎樣了
變形記是一個特別特殊的節目,因為這個節目它本身是將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進行位置的互換,初衷是為了換位思考,體驗不同的生活。知道自己現在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但是在很多場節目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富人家的孩子換到窮人家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生活,他基本都知道了,自己那樣的生活是父母努力的結果,要珍惜現在的生活有很多富家子弟也算是最終改變了。但是這對窮人家的孩子來說不見得是個好事。
不要抱怨這抱怨那的,抱怨自己的父母沒有什麼意義,你能做的就是接受現實,面向未來。改變那些能改變的事情,你的家庭狀況如何,這不是你能決定的,而且你要知道你這個家庭狀況,你父母供你上學,他已經盡自己最大所能來給你幫助了。你不能指望所有的父母都是很有錢的,你能保證你自己未來會很有錢,然後才生一個孩子嗎?不一定吧。所以說過去會影響現在,但過去不能決定現在,能真正決定現在乃至未來的,只有你自己!
D. 現在程序員到了40歲以後都什麼出路啊
現在程序員到了40歲以後可以考慮:做管理、創業、成為技術大拿、成為行業專家,詳細介紹如下:
1、做管理:
在40歲之後,程序員中的一部分人選擇做了管理,自己畢竟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許多年,對於人才和事務的管理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2、創業:
有一些人不滿足於給別人打工,自己剛好也攢到了一些錢,於是就選擇了自己創業。在40歲之前可能也積累了一部分的人脈,也學習了相關的財務知識和公司管理理念,這個時候出來創業是一件比較明智的抉擇。
3、成為技術大拿:
其實,做一輩子程序員並沒有太大的問題。重要的是,必須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程序員,也就是說要成為技術大拿,能夠解決普通程序員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4、成為行業專家:
行業專業是一個公司不可缺小的角色,他們對公司的行業知識,業務流程和細節都了如指掌。行業專家一般並不是從外部招聘的一個只懂業務,不懂技術的人員。而是從程序員經過多年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
注意事項:
1、首先創業必須要選擇自己熟悉的,不要一頭霧水的去創業,這樣反而會容易失敗,所以做自己比較懂行的才是最正確的。
2、想要成為行業專家要能夠在單位有一種創新的精神,在學習業務的同時,還應該有一種善於在學習的基礎上創新的能力。
E. 40歲以上的程序員都干什麼去了
現在的程序員,年輕的有時十幾歲,大約十八九左右就開始做程序員,我覺得40多歲以上的程序員應該是腦筋浪費比較嚴重,心理壓力也很大,而且面對現在競爭的壓力很大,現在最具有競爭優勢的就是20多歲的程序員,程序員的工作量都是很長時間,而且非常費腦費眼的工作,對以上的程序員,應該選擇放棄這份工作,從事一些簡單的工作。
F. 程序員40歲之後怎麼辦
網上大多數人認為程序員40歲之後很少的原因無非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在於40歲之後無論體力,精力,學習能力都下降,不能和年輕人在拼比了。所以40歲程序員的競爭力完全不如20多歲的小夥子。
這一點我認同一部分,的確男人在40歲之後由於生活壓力,家庭壓力 ,身體壓力 等會造成精力和體力的下降。但是40歲之後的程序員有著多年的經驗。如果一個優秀的程序員能夠在40歲之前一直學習,必然他的經驗會非常優秀。能夠學會這種優秀的框架,了解優秀框架的設計原理,懂得各種底層的技術原理,有著豐富的軟體設計架構經驗,各種編程語言的熟悉或者甚至說精通。由於技術是想通的,所以學習新的語言也會簡單很多。試想:如果設計一個能夠承受秒鍾上萬的請求的高度並發系統,優先選擇是那個人?但是前提是你能夠不斷的學習,一直努力提高自己的眼界和能力。如果天天混日子,天天做一些crud的操作,做了10年的java程序開發,連單例模式都寫不出來的人,除了java其他都不會,競爭力的確不如20歲的年輕人。
2 年齡大的程序員外面的公司會有一些歧視,供應的職位相對來說比較少。
的確,在一些小的公司,由於不需要很高的技術要求,不需要豐富的經驗,所以會有年齡的限制,希望更多的壓榨年輕人的精力和薪水。但是也存在對經驗和設計能力要求很高的公司,是不在乎年齡限制的。
3 業界的潛規則,歧視40歲之後還寫程序的人
其實國外人的人40歲之後的程序員還是非常龐大的,在中國,這是一個業界規則,暫時是沒有辦法改變的。
所以40歲應該是程序員的一個分水嶺,在目前中國這種大環境下,作為一個IT工程師,還是有必要考慮一下40歲之後的打算
個人覺得程序員無非有以下幾個方向:1 轉管理這個是很多程序員的想法,不過想想中國500W程序員,按照10:1的管理比例,有50W的管理崗位,如果大家都這樣的打算,將會是10個人競爭一個人的崗位。
2 做業務分析
現在很多公司都有復雜的業務,比如保險,電商,銀行,可以精通某一個行業,以後就專心了解這行的業務,做業務分析等等。
3 轉行很多人估計都選擇這一條路,的確挺簡單。不過也很可惜,如果真的對IT沒有興趣,幹嘛不在轉,浪費自己那麼多的時間4 架構師很多人架構師有不同的定義,認為架構師不用寫代碼,不用了解細節。我這里定義的架構師可以不用寫代碼,但是一定要了解細節。
5 獨立程序員
這個是我最近看到國外的一個獨立程序員一個blog才收到啟發的。其實隨著移動方面的成熟,完全可以開發應用來賺錢。自己在家裡辦公,自己建立一個工作室。
自己未來還是想做一個獨立程序員 自由萬歲!
G. 程序員四十歲以後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適合我回答。我是99年畢業的計算機系本科生,所以同學基本上都是40歲上下做it的人士。我就撿著幾個年輕時做過程序員的同學例子給你們說說,看看這些程序員40歲以後幹啥去了。
同學A,2000年去了某大公司H做開發,因為善溝通有親和力,後來逐漸脫離技術崗,做項目經理,售前,現在負責對外投資。
同學B,2000年去了某大公司H做開發,因為天賦好,技術崗位一路上升,做到中層領導職位,後來看好某新技術,毅然離職創業任ceo,堅持寫代碼至今。如今一邊經營公司,一邊寫代碼,一邊組織小樂隊吹拉彈唱,等著風口到來好起飛。
同學C,進入對日外包行業做程序員,現在自己組建軟體開發公司做老闆,時不常的還會弄弄代碼啥的。
同學D,進入對日外包行業做程序員被外派日本,後來定居日本,目前仍然是做維護代碼工作。
同學E,進入通訊領域做程序員,在換過多家公司之後,依然以資深專家身份玩弄著代碼,並以此為樂。
同學F,經歷了北漂創業,身體健康亮紅燈後,再次回到軟體外包行業打工。如今作為資深程序員堅持在代碼第一線,還經常加班。
同學G,畢業之後不久就炒了公司,做了軟體開發個體戶。從共享軟體到如今的APP開發,總能弄出名堂在排行榜中佔有一席之地。十幾年如一日,一邊瀟灑生活,一邊弄弄代碼保持排行名次。現在生活無憂,不停生孩子玩兒。
同學H,畢業後進了某大公司Z,做程序員。如今在Z司的下屬公司做某項目負責人。
所以說,各個行業呢,都是有深度的,不僅僅是寫代碼那麼簡單。只要你願意做下去,多年的行業經驗積累會幫到你。
軟體開發,或者說程序員工作,說到底就是一種工作。跟其他工作一樣,都是用來養家糊口的。喜歡呢,就做得開心些;不喜歡呢,早點轉行也好,或者繼續靠這個賺錢同時,培養點其他愛好也好,都行。
H. 《變形計》里那個回家後找富爸爸要錢,被對方拉黑的吳宗宏,後來怎麼樣了
2006年,一檔名為《變形計》的節目開始播出了,在這檔節目當中,會讓一個自幼在窮困的山村中長大,懂事又能夠吃苦的農村娃與一個打小就居住在城市當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並且讓父母無比操心的城市小孩互換身份,用這樣的方式,讓雙方互相感受一下對方的生活。
節目的本意是讓城市中令父母不省心的孩子,通過一段時間的歷練,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從而體諒父母的難處,同時也是要讓山村中的孩子,能夠在城市當中見見世面,看看外面世界的美好,讓他們能夠擁有走出山村的動力。本意是好的,但是要實施起來,很多的地方都不是那麼的盡如人意。
在2012年所播出的一期節目當中,一個名為吳宗宏的14歲農村男孩受邀參加了這檔節目。與其他參加節目的農村孩子一樣,吳宗宏的身世也十分的令人心疼。在吳宗宏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因為意外而去世,讓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而吳宗宏的母親為了將他拉扯長大,改嫁到了另一戶人家,他也因此改姓成了吳。
最終,吳宗宏還是堅定了自己走出農村的決心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學,一邊做兼職一邊讀書,成為了一名程序員,給家中寄回了二十多萬元。而那位與吳宗宏交換的富家子弟易虎臣,則是靠著節目所帶來的流量,成為了一名網紅,但是最後卻因為借粉絲錢不還而搞臭了自己的名聲。
I. 程序員是青春飯 40歲後怎麼辦
可以繼續做程序員,也可以自主創業,或者做在線"承包"的工作,成為自由職業者。
說程序員是一碗青春飯,大多是因為這是一個需要高強度腦力勞動的工種,而超過40歲的程序員身體機能逐漸弱化,家庭瑣事纏身,往往面臨繼續做技術還是轉做管理的局面。有人考慮轉型,當然也有人選擇對這份職業矢志不渝。
但是,無論在一個社會還是公司,管理者永遠都只是少數人,大多數公司也只有一個CEO、CTO和CIO。少數就意味著激烈的競爭,盡管如此,最終達成個人目標,贏得社會贊譽的人也有很多。比如4月初接任王堅的阿里現任CTO張劍鋒,還有雅虎美女CEO瑪麗莎·梅耶爾。
可以說,作為一名管理者,你不僅需要精湛的技術水平,同時也要求背負團隊進度和效率,也要求任職者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卓越的領導力。
從一名普通的"碼農"晉升為上市公司的CTO或者CEO,整個晉升之路就像是一個漏斗,很少有人能沉澱下來。但是,這仍然是程序員尋求一條專業化最理想的道路。
自由職業者當國內對於自由職業者的定義還停留在無業遊民或藝術工作者的時候,很多國家的程序員已經實現在家掙錢的夢想。很多國家成熟的IT環境讓程序員成為IT自由職業者似乎並沒有那麼難,方式主要可以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
程序員應該都知道或者接過一點兒"私活兒",少則三五百,多則成千上萬。其實這也是成為程序員自由職業者線下盈利的最重要的一種方式。只是,這需要程序員認識一幫能夠給你私活兒的朋友,還需要擅長和對方談業務。相比線下利用人情關系接私活兒的方式,在線眾包業務似乎更適合自由職業者。
類似於freelancer的網站在國外已經出現很久,目前國內也出現一些相似的網站。程序員可以通過在線"承包"的方式,憑自己出眾的業務能力和好運氣來搶工作。
J. 40歲程序員轉行能幹啥
對於題主的困惑場長大大非常理解,作為超35歲的程序員們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這種「中年危機感」,人到中年要和剛出來的IT小鮮肉些拼體力我們肯定是拼不過了,有來自家庭的壓力和牽絆這些和20多歲的嫩嫩些比較起來也定沒有他們瀟灑自在,這些都是事實。所以,我們就甘願認命了??當然不!必須不!小鮮肉些不過是在走你的老路,而你自己曾經用時間和精力堆砌起來的經驗、閱歷、行業認知才是你的利劍和致勝法寶。簡單點講,拼體力我們是拼不過了,拼老辣才是我們絕對的優勢。如果真如題主所說自己擁有IT從業10年的經驗,目前卻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個人學得要麼是題主比較謙虛,對自身長板和能力缺少復盤;要麼是題主真真「混」到頭了,想要突破現有的舒適,給身心和靈魂來一次徹底的拷問;但無論哪一種,都說明題主還是不願意認命的,這個時候好好復盤一下自己這10年的工作、技術、經驗,一定是一個找准面對所謂「中年危機」的最佳選擇。說到復盤,建議可以讀一下陳中的《復盤:對過去的事情做思維演練》,照著裡面的方法一步一步來,同時也是一種項目管理或產品經理必須掌握的技能,讀完不僅解決人生職業發展問題,也是一次學習提升的機會。 如果題主把自己認識得差不多了,那就會印證那句俚語: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自然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後還是來說說IT從業者職業規劃的事吧,其實40歲就是一個階段,人生的一個階段,職業的一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機會,當然每個階段也會有每個階段的挑戰,關鍵的問題只是你得面對它,別用時間和年齡給自己設限,給自己做個清晰的職業規劃,你會發現條條路都通羅馬。有經驗的IT從業者可以走的路:技術方向(不斷鑽研技術,單純的技術大咖養成記)、管理方向(技術為基礎,項目管理PMP能力加持,管人管現管運營,復合型大咖養成記)、培訓帶新人(公司內部培訓,培訓機構任教,10年IT從業經驗在培訓教育圈子裡就是國寶級待遇,誇張了一點點兒,不過真心是條好路子)、創業自立門戶(有一個能解決社會問題的點子、有幾個合夥人、在保證虧損有下限收益無上限的基礎上實現低風險創業,互聯網人最拿手了),當然我們還趕上個好時代,在移動互聯網發展成熟的今天我們的路可以說寬太多:寫技術博客出書(場長大大以前帶的學生就已經成功的實現了這個目標,出了一本關於Python的教程),直播技術教學(中國1億多大學生熱捧的互聯網視頻教學)。所以,最後場長大大想說,中年是到了,危機不危機其實只看你怎麼機對它,弱者總是抱怨社會的殘酷,強者只是掌握各階段的機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