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反對什麼主義,重在解決脫離實際,脫離群眾
全黨必須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以身作則。反對形式主義,重在解決作風飄浮、工作不實,文山會海、表面文章,貪圖虛名、弄虛作假等問題。反對官僚主義,重在解決脫離實際、脫離群眾,消極應付、推諉扯皮,作風霸道、迷戀特權等問題。
⑵ 什麼是官僚主義,官僚主義是什麼意思
官僚主義指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做官當老爺的領導作風。如不深入基層和群眾,不了解實際情況,不關心群眾疾苦,飽食終日,無所作為,遇事不負責任;獨斷專行,不按客觀規律辦事,主觀臆斷地瞎指揮等。有命令主義、文牘主義、事務主義等表現形式。官僚主義是剝削階級思想和舊社會衙門作風的反映。
表現形式
官僚主義是不負責任的領導作風。官僚主義的特徵是領導者脫離實際,不了解下情,高高在上,貪圖享樂,滿足現狀,做官當老爺;飽食終日,無所作為;遇事推諉,辦事拖拉,不負責任;不按客觀規律辦事,獨斷專行;講求官樣文章,繁文縟節等等
官僚主義危害
官僚主義並非不能促進經濟發展,在經濟發展的早期,它因為速度快,能夠帶動經濟發展,甚至是非常快的發展。另一方面,所有國家和地區,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多數都是由官僚主義主導。另一方面,在欠發達國家,在轉型國家中,官僚主義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展經濟的。
沒有後官僚主義這個概念
⑶ 堅決反對官僚主義的主要內容
反對官僚主義,主要是反對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包括在上唯我獨尊,不了解實際情況,不願意吃苦和自己麻煩。
⑷ 關於新形式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反對什麼主義
關於新形式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反對形式主義。
全黨必須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以身作則。反對形式主義,重在解決作風飄浮、工作不實,文山會海、表面文章,貪圖虛名、弄虛作假等問題。
反對官僚主義,重在解決脫離實際、脫離群眾,消極應付、推諉扯皮,作風霸道、迷戀特權等問題。反對享樂主義,重在解決追名逐利、貪圖享受,講究排場、玩物喪志等問題。反對奢靡之風,重在解決鋪張浪費、揮霍無度,驕奢淫逸、腐化墮落等問題。
堅持抓常、抓細、抓長,特別是要防範和查處各種隱性、變異的「四風」問題,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常態化、長效化。
黨的各級組織、全體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提高做群眾工作能力,既服務群眾又帶領群眾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把黨的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引領群眾聽黨話、跟黨走。堅決反對命令主義,堅決反對「尾巴主義」,不允許為了個人政績、選票和形象脫離實際隨意決策、隨便許願。
(4)反對脫離群眾的命令主義官僚主擴展閱讀
形式主義在一些黨員、幹部中表現得相當嚴重。比如,檢查工作前先給下面打招呼,領導來基層調研時安排個「經典線路」,往政績材料里注水……種種表現不一而足。這些表現的共性是「虛」字當頭、「空」字掛帥,凈搞一些花團錦簇、虛頭巴腦的花架子,場面上轟轟烈烈,實際上空空洞洞,中看不中用。
形式主義與黨的思想路線背道而馳。它不從實際出發,單從表面上、形式上去估量情況,只講一般原則、提空洞要求,卻不拿出正確、管用的辦法。這嚴重背離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思想路線。
形式主義背離黨的群眾路線。只有撲下身子深入群眾,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才能確保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地生根,鞏固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敲鑼打鼓、虛張聲勢,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沽名釣譽的政績工程,嚴重背離了黨的群眾路線。不為群眾辦實事、謀實利,不只會讓各方面工作垮下來,而且會在群眾中造成不良影響,為群眾所痛恨,損害群眾的積極性和黨的威信,削弱群眾對黨的信任。
在實際工作中,形式主義者嘩眾取寵、弄虛作假,上騙組織、下欺群眾,拿工作當演戲,是黨性不強、思想不純、政治動搖的表現。
「廁所革命」讓民眾用上了衛生的廁所,成為最貼心的精準扶貧。但記者調查發現,中央高度重視並陸續出台相關方案及措施的農村改廁,在一些地方卻「變了味兒」,出現了半吊子的「尬廁」——沒牆、沒頂,只有個蹲便器。在被新華社點名的山西省婁煩縣,房前屋後、鄉間路邊、山坡溝里,沒有圍牆、沒有頂棚、裸露在外的蹲便器隨處可見,成為極其突兀的「風景」。
而且浪費不只體現在廁所爛尾,像婁煩縣下轄的鳳凰村,全村常年住在村裡的也就20來戶人家,卻修建了八九十個蹲坑,戶均四五個。廁所革命,不僅要打破陳舊的農村習俗,也要防範形式主義、面子工程等落後的治理思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形式主義
⑸ 反對「四風」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反「四風」,即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四種不正之風。
具體說來,反對形式主義,重在解決作風飄浮、工作不實,文山會海、表面文章,貪圖虛名、弄虛作假等問題。反對官僚主義,重在解決脫離實際、脫離群眾,消極應付、推諉扯皮,作風霸道、迷戀特權等問題。
反「四風」是中國共產黨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突破口和主要任務。因為這「四風」是違背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是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
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這「四風」是違背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是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也是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根源。「四風」問題解決好了,黨內其他一些問題解決起來也就有了更好條件。
v
⑹ 1957年整風運動的主題是什麼
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克服黨內首先是領導幹部中居功自傲情緒,命令主義作風,以及極少數人貪污腐化、政治上墮落頹廢、違法亂紀等錯誤,密切黨和人民聯系。
1957年4月27日,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建設即將全面展開的歷史轉折關頭,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
其中指出,為了克服近年來黨內新滋長的脫離群眾和脫離實際的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有必要在全黨進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整風運動,以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水平,改進作風,適應社會主義改造與建設的需要。
在當時的形勢下,對極少數資產階級右派分子的進攻進行反擊是正確的,必要的,這對於分清大是大非,穩定新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由於對1957年春夏的國內階級斗爭形勢估計得過於嚴重又採取了「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的形式,在全國開展了一場群眾性的政治運動,致使反右運動被嚴重擴大化了。
一大批忠貞的中共黨員、有才能的知識分子、有長期合作歷史的民主黨派朋友、政治上「不成熟」的青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為數達55萬人。他們被下放進行勞動改造,身心受到嚴重傷害,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給黨和國家造成嚴重損失。
⑺ 反對群眾路線中的幾種錯誤傾向
群眾路線的形成和發展,是黨的一批老革命家共同培育的結果。張聞天對培育黨的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和率先垂範,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至今仍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一再強調群眾路線的極端重要性
(一)率先倡導,初步奠基。20世紀30年代初,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路線」在黨內佔了統治地位,並且採取命令主義的領導方法強行貫徹,引起了廣大群眾強烈不滿。這時,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宣傳部長的張聞天,在實際工作中逐漸覺察到這種錯誤的危害,明確主張轉變領導方式。他在1932年11月18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機關報《斗爭》周刊上發表文章,尖銳批評宣傳工作中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種種表現,把它斥之為「黨八股」,是「完全不能令人滿意的」,指出轉變宣傳鼓動工作「是使我們黨深入到群眾中去的最主要條件之一」。接著從1933年2月至9月在《斗爭》周刊上連續發表4篇論文,特別是其中一篇以《學習領導群眾的藝術》為題,對黨群關系問題作了系統的論述。他指出,在革命根據地里,共產黨已經成為「領導蘇維埃政權的黨」,要真正發揮黨的領導作用,必須樹立「正確地去代表群眾的意識」,並且進一步批評說,「那種以為黨是超於一切的,黨只能命令群眾,黨不必注意群眾的意見」,「只能造成群眾對於黨的領導的不信任。」明確提出要使黨「真正能夠變為群眾的領導者」,就「不只要教育群眾」,「而且要跟群眾學習」。這些論述雖然尚未直接使用群眾路線的概念,但是一開始就抓住了群眾路線的實質,在黨的建設史上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二)帶頭貫徹,大力宣傳。1935年1月中央召開遵義會議後,張聞天在領導工作中更加自覺地貫徹群眾路線,反復強調「群眾是革命力量的取之不竭的源泉」,「群眾的力量是我黨的最後依靠」。1939年11月,張聞天專門撰寫文章,把「黨與非黨員群眾的關系」作為「馬列主義論黨的學說的基本問題」來對待,全面論述了正確處理黨群關系的「幾個原則」。這篇論文在中共中央主辦的黨內刊物《共產黨人》第2期發表後,各抗日民主根據地黨的刊物普遍轉載,對全黨幹部提高認識,按照正確的原則貫徹群眾路線,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943年6月中共中央作出《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的決定,張聞天更是大力宣傳和堅決貫徹。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後,黨中央決定張聞天和陳雲等同志一道前往東北地區開展工作。怎樣才能把東北建成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張聞天堅決主張必須貫徹群眾路線。他指出:「我們唯一的巧妙辦法,就是動員群眾起來,成為人民戰爭」。「只有群眾覺悟,才有勝利的可能,同時也是我們增兵的唯一來源。」反之,如果「群眾不發動起來,我們就成為孤軍奮戰,我們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三)敲響警鍾,謹防蛻變。1949年民主革命取得決定性勝利,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的執政黨。隨著地位的根本變化,張聞天敏銳地覺察到脫離群眾的危險不是比過去減少而是增加了。當時他擔任中共遼東省委書記,發現有些黨員當了幹部就以為自己比群眾高明,於是自高自大、擺架子、耍態度,甚至打人罵人。針對這種情況,他在一次報告會上專門就革命勝利後的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問題敲起了警鍾,尖銳批評上述不良表現「是舊社會里軍閥官僚的舊思想,是剝削者和壓迫者的思想」,明確指出幹部應該「老老實實、恭恭敬敬地給人民辦事情,而不是企圖騎在人民脖子上,稱王稱霸。」
張聞天的晚年,屢遭「左」傾錯誤的打擊和林彪、江青一夥陰謀家的迫害。但他在生命都沒有保障的情況下,仍然時刻關注黨和國家的命運,冒著極大風險在筆記本上寫下了自己的憂慮和思考,極其深刻地指出: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黨最容易犯的錯誤,錯誤中最危險的和致命的錯誤,是脫離群眾」,如果某些領導者不能堅持糾正這種錯誤,就會「最後蛻化變質為同人民群眾對立的官老爺」。事實正是這樣,從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東歐的劇變來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喪失以及黨組織的瓦解,其深層次的重要原因都是同共產黨嚴重脫離廣大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
■反對違背群眾路線的兩種錯誤傾向
張聞天認為,群眾路線的形成和堅持貫徹,不只要從理論上提高認識,更重要的是在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見諸行動。因此,他從一開始就是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密切注視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錯誤傾向。他明確指出:「一方面要同群眾運動的尾巴主義作斗爭,要站在群眾的前面領導群眾向前,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同跳過群眾的現象作斗爭,要同群眾在一起,領導群眾向前。」
(一)反對脫離群眾的命令主義和官僚主義。在黨的歷史上,曾經幾度出現以空喊革命口號而又強令執行為主要特徵的「左」傾錯誤,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對於這種錯誤傾向,張聞天一再提出批評。他在1933年寫的《學習領導群眾的藝術》一文中,就尖銳地指出:「如若我們黨想用強迫命令的方法,使群眾執行我們黨的每一決定與每一口號,那我們黨決不會在群眾中得到任何信仰。」同時還指出官僚主義者不管群眾想的是什麼,要的是什麼,總是把黨所提出的任務機械地命令群眾去執行;如果群眾不執行時,他們就責怪群眾「落後」,以此掩蓋自己對於領導群眾的破產。張聞天強調指出:「黨對於群眾的最主要的方法,便是說服」,並且應該是「細心地、耐煩地去說服群眾」,「只有黨說服了群眾的最大多數,黨的領導者的資格才能得到保障。」
(二)糾正崇拜群眾自發性的尾巴主義。張聞天指出:共產黨「是群眾中先進的、覺悟的、馬列主義的、有組織的一部分」,「它必須同群眾有密切的聯系,同群眾生活在一起,處處依靠群眾;同時它必須保持它的特性,不溶化於群眾的大海中,而成為群眾的政治領袖。」如果把黨看作同群眾「沒有分別,使黨成為群眾的尾巴,崇拜群眾的自發性,也會使黨趨於滅亡,趨於瓦解」。
■必須遵循正確處理
黨群關系的基本原則
張聞天概括說:「同群眾在一起,而又領導群眾;是群眾的學生,而又是群眾的政治領袖:這就是黨與群眾的正確關系的基本原則。」從這個基本原則出發,他把正確處理黨群關系歸納為以下幾條具體原則:
一是黨必須把照顧群眾現有的政治水平(包括思想、習慣、傳統、情緒等)當做出發點,以接近群眾,同時又必須把這個政治水平提到更高的階段,以完成一定的革命任務。
二是黨必須滿足群眾當前切身的、局部的要求,取得群眾的擁護和信任,同時又必須使群眾從這種滿足中去為了遠大的理想(即全體的要求)而奮斗。
三是黨必須善於等待和帶動群眾,根據自己的切身經驗來了解黨的指示的正確,以便能夠同群眾一起前進,使黨在前進中取得群眾的直接擁護。
四是黨必須採取各種各樣的組織形式去組織群眾,參加到一切有群眾的團體中去,以便經過這些團體去實現黨的統一的領導,同時又尊重這些團體的特殊性和組織上的獨立性。
五是黨必須善於向群眾學習,總結他們在實踐中的一切新的經驗,以便能夠更好地領導群眾。總之,只有「願意做群眾的學生的黨,才能領導群眾到革命的最後勝利」;只有「向群眾學習,而又能在學習中更好地領導群眾」,才是正確處理黨與群眾的關系。
⑻ 如何反對官僚主義
反對官僚主義,重點在「務實」上。深入求實,就是要撲下身子,深入一線調查研究,確實掌握各部門的真情實況,求得真知灼見。這是我們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揭短求實,就是要勇於揭露問題和矛盾,在不斷克服薄弱環節中發展進步。當前,報喜藏憂的現象在各部門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了成績生怕領導不知道,出了問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創新求實,就是要把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結合起來,通過創造性地抓落實,不斷推動工作質量建設上台階。鄧小平說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實事求是。以效求實,就是不能搞低效、無效甚至負效勞動,要講求實效並追求工作效益的最大值。要堅持動機與效果的統一,形式和內容的統一,過程和結果的統一。高質高效的工作要多做,低質低效的工作要少做,劣質負效的工作堅決不能做。
反對官僚主義,方法是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幹部人事制度。從這個角度說,反對官僚主義最重要的就是防止在黨和國家機關中形成官僚特權階層。為此,首先要從幹部的「進口關」入手進行防範,堅決杜絕「買官賣官,跑官要官」的不良分子混入黨和國家機關。這就要實行選任類官員以公開競爭為要求的公選,讓人民群眾行使選舉權,真正實現「權為民所賦」。對考任類幹部,則要通過嚴格的公務員考試,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充滿生機活力的幹部隊伍。其次,要從「管理關」入手管好所有幹部,如嚴格責任制,實行領導幹部重大責任追究制度;實行幹部任前公示制度,群眾「滿意度」定期測評制度,領導幹部財產申報制度,落實幹部廉潔自律的督查制度等等,真正實現「權為民所用」。
反對官僚主義,關鍵中的關鍵是——必須徹底消除封建思想殘余的影響,徹底清除滋生官僚主義的土壤和溫床。開展經常性的警示教育活動,端正各級黨員領導幹部思想態度,加強黨性修養,大力加強世界觀改造,使實事求是、立黨為公的思想在頭腦中深深紮根。
官僚主義(bureaucracy),指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做官當老爺的領導作風。有命令主義、文牘主義、事務主義等表現形式。官僚主義是剝削階級思想和舊社會衙門作風的反映。
官僚主義是不負責任的領導作風。官僚主義的特徵是領導者脫離實際,不了解下情,高高在上,貪圖享樂,滿足現狀,做官當老爺;飽食終日,無所作為;遇事推諉,辦事拖拉,不負責任;不按客觀規律辦事,獨斷專行;講求官樣文章,繁文縟節等等。如不深入基層和群眾,不了解實際情況,不關心群眾疾苦,飽食終日,無所作為,遇事不負責任;獨斷專行,不按客觀規律辦事,主觀臆斷地瞎指揮等。
⑼ 中共七大取得的主要成果
(1)七大指出在抗日戰爭即將勝利的形勢下,黨的任務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領導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中國。要求全黨在爭取建立聯合政府的同時,必須警惕內戰,准備應付內戰。如果國民黨發動內戰,人民就用革命的戰爭,打倒反動派,建立新中國。(2)經過對過去經驗教訓的總結,全黨在七大綱領的基礎上實現了新的團結。七大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特別強調,黨的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黨員必須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反對脫離群眾的命令主義、官僚主義和軍閥主義的錯誤傾向,七大通過的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的或經驗主義的偏向。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使全黨有了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論基礎。(3)七大選舉產生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領導集體,使全黨在組織上達到空前的團結。七大以後,全黨緊密團結在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周圍,為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