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月入兩萬的30歲程序員應該如何理財
現在舉一例子:帝都,程序員,30周歲左右,月入兩萬。
如何配置自己的資產,讓自己的錢不至於通貨膨脹貶值呢?
正常的,21-22歲大學畢業就應該開始學習理財【保險規劃/現金類資產/固定收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到了30歲應該積累了10年左右的理財經驗。
不過,從一生的角度來看,理財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抱著能看見的心裡,姑且寫一寫我對理財背後的動機和長期計劃的理解。
首先,建議先明確一下自己理財的需求,比如說,你的目的是:
*應付通貨膨脹,避免資產損失
*獲得比銀行存款更高的收益
*資產迅速增長,賺取超額收益
那麼,你能夠承擔的風險是多少呢?也就是,你的收益率期望值是多少呢?
一般來說,
現金類資產,如現金、銀行存款、貨幣市場基金和期限小於7天的債券逆回購等,平均收益3%-4%,收益較低,波動小。幾乎沒有虧損。
固定收益類資產,如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可轉債,短期融資券、央行票據和債券型基金等,平均收益5%-7%,收益低,波動較小。虧損的概率較低,也不是完全不會虧。
權益類資產(P2P、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權證等),平均收益10%-20%,收益高,但是波動較大,虧也是10%-20%左右,遇到極為不好的市場行情,虧50%以上的都有可能。
要求的10%收益率的理財產品不是沒有,但是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
一般來講,無風險收益=4%以下的年華收益率;
如果對此不滿意,那麼你們願意為多高的收益率承擔多大的風險呢?
以下是市場上比較正常的收益率與虧損的關系:
*本金不虧損,最高收益4%
*本金最多虧5%,最高收益10%
*本金最多虧10%,最高收益25%
*本金最多虧20%,最高收益40%
那麼你可能說,我也不知道我要哪種收益率,
這很正常,因為人有很多的需求,
有些需求對應長期、低波動、低收益率的理財方式,比如養老;
有些需求對應短期、高波動、高收益率的理財方式,比如樂享生活(度假、奢華旅行);
有些需求在中間,比如結婚(你是要豪華五星酒店還是老家村裡辦),買房買車(你是要買市中心老破小還是新區一流開發商大戶型,買豐田雅閣還是BMW 5系)、生娃養娃(你是要去和睦家生上赫德實驗學校還是一般公辦學校即可);
那麼就會得出不同的答案,像lz這種情況的,建議:
1.結婚的需求=短期、低波動、低收益率的理財方式,如現金、銀行存款、貨幣市場基金和期限小於7天的債券逆回購,平均收益3%-4%;
2.買房買車的需求=長期、中等波動、中等收益率,如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可轉債,短期融資券、央行票據和債券型基金等,平均收益5%-7%;
3.生娃養娃的需求=長期、中等波動、中等收益率,如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可轉債,短期融資券、央行票據和債券型基金等,平均收益5%-7%;
4.養老的需求=長期、中等波動、中等收益率,如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可轉債,短期融資券、央行票據和債券型基金等,平均收益5%-7%;
5.樂享生活的需求(度假、奢華旅行)=短期、高波動、高收益率,如P2P、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權證等。如果你膽子大,也可以去買數字貨幣,或者那種10萬塊就能入的PE。
通常來說,理財的時候要建立不同的心理賬戶,強烈建議專款專用。
今天就分享到這里啦,下次繼續分享,喜歡我的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