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程序員提交代碼不自測

程序員提交代碼不自測

發布時間:2025-09-13 05:48:07

『壹』 如何做好一個大頭兵

如何做好一個大頭兵

作為互聯網行業的大頭兵,即幹活的主力,主要負責執行,不承擔系統架構業務和團隊管理,對應到公司層級,大概對應阿里的P5-P6、位元組1-2和2-1。要做好這一角色,需要掌握一系列技能和方法,以下從需求對接、技術方案、代碼實現、測試和上線、閉環收尾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一、需求對接

  1. 來自產品的需求

    排期問題:產品往往希望需求能迅速上線,但開發需評估實際情況,合理提出排期問題,避免盲目承諾導致無法按時完成。

    需求不明確問題:對於模糊或一句話的需求,務必與產品溝通清楚需求背景和關鍵交付物,確保理解一致後再開發,避免返工。

    技術可行性問題:若產品提出不切實際或成本過高的需求,需與技術leader或產品溝通,探討替代方案。

  2. 來自技術leader的需求

    技術改進類:如性能優化、穩定性建設等,需按技術leader的指導執行,確保技術方案的落地。

    調研類需求:明確調研目標,及時記錄和同步信息,確保調研結果對業務有實際幫助。

  3. 來自用戶的需求

    若直接接到業務需求,需及時與產品、PM和leader同步,確保工作得到認可,避免默默付出卻未被看見。

  4. 自己給自己找事干

    發現項目改進點時,不要盲目動手,應向上匯報,由leader判斷或排期解決,避免產生新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三、代碼實現

四、測試和上線

五、閉環收尾

結語

做好一個大頭兵,不僅需要在技術上不斷精進,還需要在溝通、協作和匯報等方面不斷提升。通過精準對接需求、制定並落實技術方案、高效實現代碼、嚴謹測試和上線、及時閉環收尾,你將能夠在團隊中脫穎而出,成為值得信賴和依靠的主力軍。

以上內容涵蓋了程序員日常工作的絕大部分環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貳』 Java開發人員應當具備的哪些基本素質

1、積極,主動性:要主動的去學習,主動的去發現問題,跟進問題,其實很多技術類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了。這個放在第一位的素質。
2、有風險提前拋出來:做項目肯定有風險,沒有風險項目也就沒有挑戰了。需要每個開發同學能夠主動的發現風險,並提出規避方案,如果沒有規避方案,那提出來也行。
3、區分主次,合理規劃:對於系統中的功能進行核心/非核心、主流程/非主流程、高優先順序/低優先順序的劃分。優先完成出核心、主流程、高優先順序的部分。避免鋪地毯式的一步一步的逐步推進。
4、新的想法打算用在項目中的,自己提前搞demo驗證過:有些同學,包括我自己,都會嘗試一些新東西,例如新框架,新的工具等。但是有個前提,不要在項目開始或者進行中的時候才考慮用新東西試一下,項目一般都是有時間限制要求的。項目一般有預研階段,這個時候,如果有新的想法,可以嘗試做一些例子。為啥要這樣呢?因為新東西有學習成本,這個倒是其次,有些新東西有坑在裡面,因為這個世界沒有銀彈的方案。
5、主動承擔沒人負責的模塊:有些模塊的劃分,可能沒法劃分到具體的人,因為可能是兩個模塊銜接的,這時候,如果時間允許,建議開發同學主動的承擔一些沒人負責的模塊。例如兩個模塊的銜接、整體頁面的安全方案考慮、單元測試的集成、持續集成等。
6、自己負責的部分完成之後幫助其他同事:項目內部人員的技術素質可能是參差不齊的,有些東西可能熟悉的人幾個小時就能搞定,有的可能需要一天時間,這個時候,如果你熟悉一個模塊,而另外一個同事不熟悉,你就可以幫助一下了。
7、代碼注釋充分:由於我們參與的大多是業務項目,有個特點就是復雜。這時候,就需要有充分的注釋,當然是非常必要的環節才加。至於一看就能懂的,那就沒有必要添加了。
8、代碼自測充分,高質量的完成自己負責的模塊:這個必須提一下,開發同學代碼編寫好了之後,需要提交給測試同學進行測試,有時候測試還分幾輪。這時候,bug的情況體現了代碼的質量,而質量的保證,除了經驗和代碼review之外,還需要自己完成一些自測的事情。尤其是主流程必須有,還有就是自己覺得一些邊界的條件下。自測充分之後,後續bug就少,返工就少,討論問題就少,省了很多時間的。
9、暢通的溝通氛圍:項目中有各個角色,溝通必不可少,討論過程中,注重溝通的方式,要做到對事不對人。
10、重構:寫代碼就像寫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復的修改和重構。當你發現代碼重復、類結構不合理的時候,或者自我對代碼感覺不太好的時候,就去重構。
11、編碼前充分設計:編碼前寧可多花時間進行方案的詳細設計,千萬不要一接到需求就進行編碼。提前進行詳細設計,會縮短編碼的時間,也會降低bug的發生。
12、學會換位思考:一個項目是需要多方協作的,不同的人必然會有不同的想法,因為大家的知識積累以及經驗積累肯定不一樣,在大家想法不一致的時候,可以更多的是做個換位思考,先理解對方的觀點,了解這個觀點背後的原因,然後再來反觀自己的想法,同時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做事情的默契和結果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在協助中多一些換位思考,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和理解問題,最後大家在協作中能夠實現共贏;
•開發功能之前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假如你作為業務用戶,你對這個功能會有什麼樣的需求。
13、責任心:這個放在最後,其實並不是說排名在最後,這個我認為也是很重要的,試想一個沒有責任性的人寫出來的代碼,別人能信得過嗎。寫代碼前要進行深度的思考。寫完後要對自己的代碼進行充分的測試。上線前需要反復確認自己的代碼有沒有問題

『叄』 怎麼樣才算是真正合格的程序員

作一個真正合格的程序員,或者說就是可以真正合格完成一些代碼工作的程序員,應該具有的素質。
1: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把它作為基本素質,並不是不重要,恰恰相反,這是程序員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安身立命之本。把高水平程序員說成獨行俠的都是在囈語,任何個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即便如linus這樣的天才,也需要通過組成強大的團隊來創造奇跡,那些遍布全球的為linux寫核心的高手們,沒有協作精神是不可想像的。獨行俠可以作一些賺錢的小軟體發點小財,但是一旦進入一些大系統的研發團隊,進入商業化和產品化的開發任務,缺乏這種素質的人就完全不合格了。
2:文檔習慣說高水平程序員從來不寫文檔的肯定是乳臭未乾的毛孩子,良好的文檔是正規研發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作為代碼程序員,30%的工作時間寫技術文檔是很正常的,而作為高級程序員和系統分析員,這個比例還要高很多。缺乏文檔,一個軟體系統就缺乏生命力,在未來的查錯,升級以及模塊的復用時就都會遇到極大的麻煩。
3:規范化,標准化的代碼編寫習慣作為一些外國知名軟體公司的規矩,代碼的變數命名,代碼內注釋格式,甚至嵌套中行縮進的長度和函數間的空行數字都有明確規定,良好的編寫習慣,不但有助於代碼的移植和糾錯,也有助於不同技術人員之間的協作。
有些coding fans叫囂高水平程序員寫的代碼旁人從來看不懂,這種叫囂只能證明他們自己壓根不配自稱程序員。代碼具有良好的可讀性,是程序員基本的素質需求。
再看看整個linux的搭建,沒有規范化和標准化的代碼習慣,全球的研發協作是絕對不可想像的。
4:需求理解能力程序員需要理解一個模塊的需求,很多小朋友寫程序往往只關注一個功能需求,他們把性能指標全部歸結到硬體,操作系統和開發環境上,而忽視了本身代碼的性能考慮,有人曾經放言說寫一個廣告交換程序很簡單,這種人從來不知道在百萬甚至千萬數量級的訪問情況下的性能指標是如何實現的,對於這樣的程序員,你給他深藍那套系統,他也做不出太極鏈的並訪能力。性能需求指標中,穩定性,並訪支撐能力以及安全性都很重要,作為程序員需要評估該模塊在系統運營中所處的環境,將要受到的負荷壓力以及各種潛在的危險和惡意攻擊的可能性。就這一點,一個成熟的程序員至少需要2到3年的項目研發和跟蹤經驗才有可能有心得。
5:復用性,模塊化思維能力經常可以聽到一些程序員有這樣的抱怨,寫了幾年程序,變成了熟練工,每天都是重復寫一些沒有任何新意的代碼,這其實是中國軟體人才最大浪費的地方,一些重復性工作變成了熟練程序員的主要工作,而這些,其實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復用性設計,模塊化思維就是要程序員在完成任何一個功能模塊或函數的時候,要多想一些,不要局限在完成當前任務的簡單思路上,想想看該模塊是否可以脫離這個系統存在,是否可以通過簡單的修改參數的方式在其他系統和應用環境下直接引用,這樣就能極大避免重復性的開發工作,如果一個軟體研發單位和工作組能夠在每一次研發過程中都考慮到這些問題,那麼程序員就不會在重復性的工作中耽誤太多時間,就會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創新的代碼工作中去。
一些好的程序模塊代碼,即便是70年代寫成的,拿到現在放到一些系統裡面作為功能模塊都能適合的很好,而現在我看到的是,很多小公司軟體一升級或改進就動輒全部代碼重寫,大部分重復性工作無謂的浪費了時間和精力。6:測試習慣作為一些商業化正規化的開發而言,專職的測試工程師是不可少的,但是並不是說有了專職的測試工程師程序員就可以不進行自測;軟體研發作為一項工程而言,

『肆』 開發人員不固定容易造成哪些問題

1.程序編寫不能有邏輯性,傳承性,導致程序前後沖突,臃腫,運行緩慢
2.不能形成BUG list歷史
3.缺少自測:開發人員缺少自測主要是太過於自信,對自己開發的軟體下不了手也是很多開發人員的通病,開發人員往往過於自信,認為自己開發出的功能應該沒有問題,導致測試力度不夠;
4.缺少溝通:有效的溝通可以避免很多問題的發生,也可以避免重復勞動,便於開發的順利進行;通過與開發經理之間的溝通,可以學到很多敏捷開發的方法,少走很多彎路;通過與開發人員之間的溝通,可以了解很多相互借鑒的地方,互相充補,並且還可以了解公用資源,避免工作冗餘;通過與設計人員之間的溝通,可以學到很多設計理念,有助於更深入的理解需求設計等;但溝通不能流於形式,要達到應有的目的,在我們開發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需求分析人員編寫的需求文檔設計人員看不懂、設計人員編寫的設計文檔開發人員看不懂、開發人員編寫的軟體測試人員看不懂,這些都是無效溝通的結果;例如:開發過程中有時會發現,有些開發人員遇到不明白的問題,他不去問、不去跟其它同事交流,而是自己悶頭去想,等問題想明白了,代碼也寫完了,卻發現原來自己寫的功能或某個函數公用庫里已經有了,直接拿來調用就可以,這樣不僅浪費了時間還做了無用功。
5.只解決問題不思考問題:開發人員在處理問題時可以用「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來形容,能及時無誤的解決問題,還不能算是好的開發人員,好的開發人員還應該善於思考、總結,在解決完問題的情況下,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在那個階段出現的,由什麼原因引起的,並總結出在以後的開發過程中如何避免的方法,保證在同一階段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這樣才能算一名合格的開發人員;例如:開發或維護過程中有時我們會遇到比較棘手的問題,跟蹤調試半天才會有結果,最終把問題解決掉,問題解決後,有些開發人員會去分析問題的原因及解決方法,而有些開發人員則認為萬事大吉,就怕再提起該問題,更別說再去分析了;在我們現實的開發或維護中,會發現很多不足,有時只顧著處理問題,而忽略了分析問題,治標不治本,雖然問題解決了,但對開發人員的成長意義不大,所以開發人員要多思考、多研究。

『伍』 一個成功的程序員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程序員是一種技術工作.在IT的發展中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從底層硬體通訊協議的建立. 到數據傳輸層的處理.到操作系統的建設.到資料庫平台的建設.一直到應用層上各種數 據營銷平台的搭建.程序員在裡面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並為IT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 的貢獻.
中國有很多精於編碼的人.但是中國軟體行業.尤其是網路應用開發方面誤區很大.很難形成有規模的軟體開發力量和產品能力.不但比美國差距甚遠.和印度相比也是頗有不 如.這些問題不是在於中國程序員的智商和工作努力狀況.也不是在於國家和民間對開發 的投入程度.而是很大程度上.有一些對技術.對程序開發.對項目設計方面的思想誤 區.這些誤區.導致了軟體行業的產品化能力不足.缺乏規模化和大型復用系統研發能 力.可以說.改變認識誤區.是解決軟體行業小作坊模式和個體英雄模式所帶來的局限性 的重要工作.
中國有很多小朋友.他們18.9歲或21.2歲.通過自學也寫了不少代碼.他們有的代碼寫的很漂亮.一些技術細節相當出眾.也很有鑽研精神.但是他們被一些錯誤的認識和觀點左右.缺乏對系統.對程序的整體理解能力.這些人.一個網上的朋友說得很好.他們實際 上只是一些Coding fans.壓根沒有資格稱為程序員.但是據我所知.不少小網路公司的 CTO就是這樣的coding fans.拿著嚇人的工資.做著嚇人的項目.項目的結局通常也很嚇人.
一.程序員基本素質
作一個真正合格的程序員.或者說就是可以真正合格完成一些代碼工作的程序員.應該具有的素質.
1: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
把它作為基本素質.並不是不重要.恰恰相反.這是程序員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也是最 重要的安身立命之本.把高水平程序員說成獨行俠的都是在囈語.任何個人的力量都是有 限的.即便如linus這樣的天才.也需要通過組成強大的團隊來創造奇跡.那些遍布全球 的為linux寫核心的高手們.沒有協作精神是不可想像的.獨行俠可以作一些賺錢的小軟 件發點小財.但是一旦進入一些大系統的研發團隊.進入商業化和產品化的開發任務.缺 乏這種素質的人就完全不合格了.
2:文檔習慣
說高水平程序員從來不寫文檔的肯定是乳臭未乾的毛孩子.良好的文檔是正規研發流程中 非常重要的環節.作為代碼程序員.30%的工作時間寫技術文檔是很正常的.而作為高級 程序員和系統分析員.這個比例還要高很多.
缺乏文檔.一個軟體系統就缺乏生命力.在未來的查錯.升級以及模塊的復用時就都會遇 到極大的麻煩.
3:規范化.標准化的代碼編寫習慣
作為一些外國知名軟體公司的規矩.代碼的變數命名.代碼內注釋格式.甚至嵌套中行縮 進的長度和函數間的空行數字都有明確規定.良好的編寫習慣.不但有助於代碼的移植和 糾錯.也有助於不同技術人員之間的協作.
有些coding fans叫囂高水平程序員寫的代碼旁人從來看不懂.這種叫囂只能證明他們自 己壓根不配自稱程序員.代碼具有良好的可讀性.是程序員基本的素質需求.
再看看整個linux的搭建.沒有規范化和標准化的代碼習慣.全球的研發協作是絕對不可 想像的.
4:需求理解能力
程序員需要理解一個模塊的需求.很多小朋友寫程序往往只關注一個功能需求.他們把性 能指標全部歸結到硬體.操作系統和開發環境上.而忽視了本身代碼的性能考慮.有人曾 經放言說寫一個廣告交換程序很簡單.這種人從來不知道在百萬甚至千萬數量級的訪問情 況下的性能指標是如何實現的.對於這樣的程序員.你給他深藍那套系統.他也做不出太 極鏈的並訪能力.性能需求指標中.穩定性.並訪支撐能力以及安全性都很重要.作為程 序員需要評估該模塊在系統運營中所處的環境.將要受到的負荷壓力以及各種潛在的危險 和惡意攻擊的可能性.就這一點.一個成熟的程序員至少需要2到3年的項目研發和跟蹤經 驗才有可能有心得.
5:復用性.模塊化思維能力
經常可以聽到一些程序員有這樣的抱怨.寫了幾年程序.變成了熟練工.每天都是重復寫 一些沒有任何新意的代碼.這其實是中國軟體人才最大浪費的地方.一些重復性工作變成 了熟練程序員的主要工作.而這些.其實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復用性設計.模塊化思維就是要程序員在完成任何一個功能模塊或函數的時候.要多想一 些.不要局限在完成當前任務的簡單思路上.想想看該模塊是否可以脫離這個系統存在. 是否可以通過簡單的修改參數的方式在其他系統和應用環境下直接引用.這樣就能極大避 免重復性的開發工作.如果一個軟體研發單位和工作組能夠在每一次研發過程中都考慮到 這些問題.那麼程序員就不會在重復性的工作中耽誤太多時間.就會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 入到創新的代碼工作中去.
一些好的程序模塊代碼.即便是70年代寫成的.拿到現在放到一些系統裡面作為功能模塊 都能適合的很好.而現在我看到的是.很多小公司軟體一升級或改進就動輒全部代碼重 寫.大部分重復性工作無謂的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6:測試習慣
作為一些商業化正規化的開發而言.專職的測試工程師是不可少的.但是並不是說有了專 職的測試工程師程序員就可以不進行自測,軟體研發作為一項工程而言.一個很重要的特 點就是問題發現的越早.解決的代價就越低.程序員在每段代碼.每個子模塊完成後進行 認真的測試.就可以盡量將一些潛在的問題最早的發現和解決.這樣對整體系統建設的效 率和可靠性就有了最大的保證.
測試工作實際上需要考慮兩方面.一方面是正常調用的測試.也就是看程序是否能在正常 調用下完成基本功能.這是最基本的測試職責.可惜在很多公司這成了唯一的測試任務. 實際上還差的遠那,第二方面就是異常調用的測試.比如高壓力負荷下的穩定性測試.用 戶潛在的異常輸入情況下的測試.整體系統局部故障情況下該模塊受影響狀況的測試.頻 發的異常請求阻塞資源時的模塊穩定測試等等.當然並不是程序員要對自己的每段代碼都 需要進行這種完整測試.但是程序員必須清醒認識自己的代碼任務在整體項目中的地位和 各種性能需求.有針對性的進行相關測試並盡早發現和解決問題.當然這需要上面提到的 需求理解能力.
7:學習和總結的能力
程序員是人才很容易被淘汰.很容易落伍的職業.因為一種技術可能僅僅在三兩年內具有 領先性.程序員如果想安身立命.就必須不斷跟進新的技術.學習新的技能.
善於學習.對於任何職業而言.都是前進所必需的動力.對於程序員.這種要求就更加高 了.
但是學習也要找對目標.一些小coding fans們.他們也津津樂道於他們的學習能力.一 會學會了asp.一會兒學會了php.一會兒學會了jsp.他們把這個作為炫耀的資本.盲目 的追逐一些膚淺的.表面的東西和名詞.做網路程序不懂通訊傳輸協議.做應用程序不懂 中斷向量處理.這樣的技術人員.不管掌握了多少所謂的新語言.永遠不會有質的提 高.
善於總結.也是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每次完成一個研發任務.完成一段代碼.都應當有 目的的跟蹤該程序的應用狀況和用戶反饋.隨時總結.找到自己的不足.這樣逐步提高. 一個程序員才可能成長起來.
一個不具備成長性的程序員.即便眼前看是個高手.建議也不要選用.因為他落伍的時候 馬上就到了.
具備以上全部素質的人.應當說是夠格的程序員了.請注意以上的各種素質都不是由IQ決 定的.也不是大學某些課本里可以學習到的.需要的僅僅是程序員對自己工作的認識.是一種意識上的問題.

『陸』 如何編寫高質量的代碼

1. 打好基礎
寫出高質量代碼,並不是搭建空中樓閣,需要有一定的基礎,這里我重點強調與代碼質量密切相關的幾點:
掌握好開發語言,比如做Android就必須對Java足夠熟悉,《Effective Java》一書就是教授大家如何更好得掌握Java, 寫出高質量Java代碼。
熟悉開發平台, 不同的開發平台,有不同的API, 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同樣是Java代碼,在PC上寫與Android上寫很多地方不一樣,要去熟悉Android編程的一些特性,iOS編程的一些特性,了解清楚這些,才能寫出更加地道的代碼,充分發揮各自平台的優勢。
基礎的數據結構與演算法,掌握好這些在解決一些特定問題時,可以以更加優雅有效的方式處理。
基礎的設計原則,無需完全掌握23種經典設計模式,只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設計原則即可,甚至你也可以只了解什麼是低耦合,並在你的代碼中堅持實踐,也能寫出很不錯的代碼。
2. 代碼標准
代碼標准在團隊合作中尤為重要,誰也不希望一個項目中代碼風格各異,看得讓人糟心,即便是個人開發者,現在也需要跟各種開源項目打交道。標准怎麼定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我個人職業生涯中經歷過很多次的代碼標准討論會議,C++, C#, Java等等,大家有時會堅持自己的習慣不肯退讓。可現如今時代不一樣了,Google等大廠已經為我們制定好了各種標准,不用爭了,就用這些業界標准吧。
3. 想好再寫
除非你很清楚你要怎麼做,否則我不建議邊做邊想。
你真的搞清楚你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了嗎?你的方案是否能有效?有沒有更優雅簡單的方案?准備怎麼設計它,必要的情況下,需要有設計文檔,復雜一些的設計需要有同行評審,寫代碼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前提是你得先想清楚。
4. 代碼重構
重構對於代碼質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反正我是很難一次把代碼寫得讓自己滿意、無可挑剔,《重構》這本書作為業內經典也理應人人必讀,也有其他類似的教授重構技巧的書,有些也非常不錯,遺憾的是我發現很多工作多年的同學甚至都沒有了解過重構的概念。
5. 技術債務
知乎上最近有個熱門問題《為什麼有些大公司技術弱爆了?》,其實裡面提到的很多歸根結底都是技術債務問題,這在一些大公司尤為常見。技術債務話題太大,但就代碼質量而言,我只想提一下不要因為這些債是前人留下的你就不去管,現實是沒有多少機會讓你從一個清爽清新的項目開始做起,你不得不去面對這些,你也沒法完全不跟這些所謂的爛代碼打交道。
因此我建議各位:當你負責一個小模塊時,除了把它做好之外,也要順便將與之糾纏在一起的技術債務還掉,因為這些債務最終將是整個團隊來共同承擔,任何一個人都別想獨善其身,如果你還對高質量代碼有追求的話。
作為團隊的技術負責人,也要頂住壓力,鼓勵大家勇於做出嘗試,引導大家不斷改進代碼質量,不要總是畏手畏腳,停滯不前,真要背鍋也得上,要有擔當。
6. 代碼審查
我曾經聽過一些較高級別的技術分享,竟然還不時聽到一些呼籲大家要做代碼審查的主題,我以為在這個級別的技術會議上,不應再討論代碼審查有什麼好,為什麼要做代碼審查之類的問題。同時我接觸過相當多所謂國內一線互聯網公司,竟有許多是不做代碼審查的,這一度讓我頗為意外。
這里也不想多談如何做好代碼審查,只是就代碼質量這點,不客氣地說:沒有過代碼審查經歷的同學,往往很難寫出高質量的代碼,尤其是在各種追求速度的糙快猛創業公司。
7. 靜態檢查
很多代碼上的問題,都可以通過一些工具來找到,某些場景下,它比人要靠譜得多,至少不會出現某些細節上的遺漏,同時也能有效幫助大家減少代碼審查的工作量。
Android開發中有Lint, Find bugs, PMD等優秀靜態檢查工具可用,通過改進這些工具找出的問題,就能對語法的細節,規范,編程的技巧有更多直觀了解。
建議最好與持續集成(CI),代碼審查環境配套使用, 每次提交的代碼都能自動驗證是否通過了工具的代碼檢查,通過才允許提交。
8. 單元測試
Android單元測試,一直備受爭議,主要還是原生的測試框架不夠方便,每跑一次用例需要在模擬器或者真機上運行,效率太低,也不方便在CI環境下自動構建單元測試,好在有Robolectric,能幫我們解決部分問題。
單元測試的一個非常顯著的優點是,當你需要修改大量代碼時,盡管放心修改,只需要保證單元測試用例通過即可,無需瞻前顧後。
9. 充分自測
有一種說法:程序員最害怕的是他自己寫的代碼,尤其是准備在眾人面前show自己的工作成果時,因此在寫完代碼後,需要至少跑一遍基本的場景,一些簡單的異常流。在把你的工作成果提交給測試或用戶前,充分自測是基本的職業素養,不要總想著讓測試幫你找問題,隨便用幾下就Crash的東西,你好意思拿給別人嗎?
10. 善用開源
並非開源的東西,質量就高,但至少關注度較高,使用人數較多,口碑較好的開源項目,質量是有一定保證的,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即便存在一些問題,也可以通過提交反饋,不斷改進。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花時間造的輪子,需要很多精力維護,而充分利用開源項目,能幫助你節省很多時間,把精力專注在最需要你關心的問題上。

『柒』 系統程序員,主要學會那些技能,如何做好一個系統程序員,需要注意事項有哪些

程序員是一種技術工作,在IT的發展中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從底層硬體通訊協議的建立, 到數據傳輸層的處理,到操作系統的建設,到資料庫平台的建設,一直到應用層上各種數 據營銷平台的搭建,程序員在裡面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並為IT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 的貢獻。 中國有很多精於編碼的人,但是中國軟體行業,尤其是網路應用開發方面誤區很大,很難形成有規模的軟體開發力量和產品能力,不但比美國差距甚遠,和印度相比也是頗有不如。這些問題不是在於中國程序員的智商和工作努力狀況,也不是在於國家和民間對開發的投入程度,而是很大程度上,有一些對技術,對程序開發,對項目設計方面的思想誤區,這些誤區,導致了軟體行業的產品化能力不足,缺乏規模化和大型復用系統研發能力,可以說,改變認識誤區,是解決軟體行業小作坊模式和個體英雄模式所帶來的局限性 的重要工作。 中國有很多小朋友,他們18,9歲或21,2歲,通過自學也寫了不少代碼,他們有的代碼寫的很漂亮,一些技術細節相當出眾,也很有鑽研精神,但是他們被一些錯誤的認識和觀點左右,缺乏對系統,對程序的整體理解能力,這些人,一個網上的朋友說得很好,他們實際 上只是一些Coding fans,壓根沒有資格稱為程序員,但是據我所知,不少小網路公司的 CTO就是這樣的coding fans,拿著嚇人的工資,做著嚇人的項目,項目的結局通常也很嚇 人。 程序員基本素質: 作一個真正合格的程序員,或者說就是可以真正合格完成一些代碼工作的程序員,應該具 有的素質。 1: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 把它作為基本素質,並不是不重要,恰恰相反,這是程序員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安身立命之本。把高水平程序員說成獨行俠的都是在囈語,任何個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即便如linus這樣的天才,也需要通過組成強大的團隊來創造奇跡,那些遍布全球的為linux寫核心的高手們,沒有協作精神是不可想像的。獨行俠可以作一些賺錢的小軟體發點小財,但是一旦進入一些大系統的研發團隊,進入商業化和產品化的開發任務,缺 乏這種素質的人就完全不合格了。 2:文檔習慣 說高水平程序員從來不寫文檔的肯定是乳臭未乾的毛孩子,良好的文檔是正規研發流程中 非常重要的環節,作為代碼程序員,30%的工作時間寫技術文檔是很正常的,而作為高級 程序員和系統分析員,這個比例還要高很多。 缺乏文檔,一個軟體系統就缺乏生命力,在未來的查錯,升級以及模塊的復用時就都會遇 到極大的麻煩。 3:規范化,標准化的代碼編寫習慣 作為一些外國知名軟體公司的規矩,代碼的變數命名,代碼內注釋格式,甚至嵌套中行縮 進的長度和函數間的空行數字都有明確規定,良好的編寫習慣,不但有助於代碼的移植和 糾錯,也有助於不同技術人員之間的協作。 有些coding fans叫囂高水平程序員寫的代碼旁人從來看不懂,這種叫囂只能證明他們自 己壓根不配自稱程序員。代碼具有良好的可讀性,是程序員基本的素質需求。 再看看整個linux的搭建,沒有規范化和標准化的代碼習慣,全球的研發協作是絕對不可 想像的。 4:需求理解能力 程序員需要理解一個模塊的需求,很多小朋友寫程序往往只關注一個功能需求,他們把性能指標全部歸結到硬體,操作系統和開發環境上,而忽視了本身代碼的性能考慮,有人曾經放言說寫一個廣告交換程序很簡單,這種人從來不知道在百萬甚至千萬數量級的訪問情況下的性能指標是如何實現的,對於這樣的程序員,你給他深藍那套系統,他也做不出太極鏈的並訪能力。性能需求指標中,穩定性,並訪支撐能力以及安全性都很重要,作為程序員需要評估該模塊在系統運營中所處的環境,將要受到的負荷壓力以及各種潛在的危險和惡意攻擊的可能性。就這一點,一個成熟的程序員至少需要2到3年的項目研發和跟蹤經 驗才有可能有心得。 5:復用性,模塊化思維能力 經常可以聽到一些程序員有這樣的抱怨,寫了幾年程序,變成了熟練工,每天都是重復寫 一些沒有任何新意的代碼,這其實是中國軟體人才最大浪費的地方,一些重復性工作變成 了熟練程序員的主要工作,而這些,其實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復用性設計,模塊化思維就是要程序員在完成任何一個功能模塊或函數的時候,要多想一些,不要局限在完成當前任務的簡單思路上,想想看該模塊是否可以脫離這個系統存在,是否可以通過簡單的修改參數的方式在其他系統和應用環境下直接引用,這樣就能極大避免重復性的開發工作,如果一個軟體研發單位和工作組能夠在每一次研發過程中都考慮到這些問題,那麼程序員就不會在重復性的工作中耽誤太多時間,就會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 入到創新的代碼工作中去。 一些好的程序模塊代碼,即便是70年代寫成的,拿到現在放到一些系統裡面作為功能模塊 都能適合的很好,而現在我看到的是,很多小公司軟體一升級或改進就動輒全部代碼重 寫,大部分重復性工作無謂的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程序員應具備的素質中 6:測試習慣 作為一些商業化正規化的開發而言,專職的測試工程師是不可少的,但是並不是說有了專職的測試工程師程序員就可以不進行自測;軟體研發作為一項工程而言,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問題發現的越早,解決的代價就越低,程序員在每段代碼,每個子模塊完成後進行認真的測試,就可以盡量將一些潛在的問題最早的發現和解決,這樣對整體系統建設的效 率和可靠性就有了最大的保證。 測試工作實際上需要考慮兩方面,一方面是正常調用的測試,也就是看程序是否能在正常調用下完成基本功能,這是最基本的測試職責,可惜在很多公司這成了唯一的測試任務,實際上還差的遠那;第二方面就是異常調用的測試,比如高壓力負荷下的穩定性測試,用戶潛在的異常輸入情況下的測試,整體系統局部故障情況下該模塊受影響狀況的測試,頻發的異常請求阻塞資源時的模塊穩定測試等等。當然並不是程序員要對自己的每段代碼都需要進行這種完整測試,但是程序員必須清醒認識自己的代碼任務在整體項目中的地位和各種性能需求,有針對性的進行相關測試並盡早發現和解決問題,當然這需要上面提到的 需求理解能力。 7:學習和總結的能力 程序員是人才很容易被淘汰,很容易落伍的職業,因為一種技術可能僅僅在三兩年內具有 領先性,程序員如果想安身立命,就必須不斷跟進新的技術,學習新的技能。 善於學習,對於任何職業而言,都是前進所必需的動力,對於程序員,這種要求就更加高 了。 但是學習也要找對目標,一些小coding fans們,他們也津津樂道於他們的學習能力,一會學會了asp,一會兒學會了php,一會兒學會了jsp,他們把這個作為炫耀的資本,盲目的追逐一些膚淺的,表面的東西和名詞,做網路程序不懂通訊傳輸協議,做應用程序不懂中斷向量處理,這樣的技術人員,不管掌握了多少所謂的新語言,永遠不會有質的提 高。 善於總結,也是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每次完成一個研發任務,完成一段代碼,都應當有 目的的跟蹤該程序的應用狀況和用戶反饋,隨時總結,找到自己的不足,這樣逐步提高, 一個程序員才可能成長起來。 一個不具備成長性的程序員,即便眼前看是個高手,建議也不要選用,因為他落伍的時候 馬上就到了。 具備以上全部素質的人,應當說是夠格的程序員了,請注意以上的各種素質都不是由IQ決 定的,也不是大學某些課本里可以學習到的,需要的僅僅是程序員對自己工作的認識,是 一種意識上的問題。 那麼作為高級程序員,以至於系統分析員,也就是對於一個程序項目的設計者而言,除了 應該具備上述全部素質之外,還需要具備以下素質: 第一,需求分析能力 對於程序員而言,理解需求就可以完成合格的代碼,但是對於研發項目的組織和管理者, 他們不但要理解客戶需求,更多時候還要自行制定一些需求,為什麼這么說呢? 一般而言,進行研發任務,也許是客戶提出需求,也許是市場和營銷部門提出的需求,這時候對於研發部門,他們看到的不是一個完整的需求,通常而言,該需求僅僅是一些功能上的要求,或者更正規些,可能獲得一個完整的用戶視圖;但是這都不夠,因為客戶由於非技術因素多一些,他們可能很難提出完整和清晰,或者說專業性的性能需求,但是對於項目組織者和規劃者,他必須能夠清醒認識到這些需求的存在並在完成需求分析報告的時候適當的提出,同時要完整和清晰的體現在設計說明書裡面,以便於程序員編碼時不會失 去這些准則。 程序設計者必須正確理解用戶需求所處的環境,並針對性做出需求的分析,舉例而言,同樣一個軟體通過ASP租用方式發布和通過License方式發布,性能需求可能就是有區別的,前者強調的是更好的支撐能力和穩定性,而後者則可能更強調在各種平台下的普適性和安 裝使用的簡捷性。 第二,項目設計方法和流程處理能力 程序設計者必須能夠掌握不少於兩到三種的項目設計方法(比如自頂至下的設計方法,比 如快速原型法等等),並能夠根據項目需求和資源搭配來選擇合適的設計方法進行項目的 整體設計。 設計方法上選擇不當,就會耽誤研發周期,浪費研發資源,甚至影響研發效果。 一個程序設計者還需要把很多功夫用在流程圖的設計和處理上,他需要做數據流圖以確立 數據詞典;他需要加工邏輯流圖以形成整體的系統處理流程。 一個流程有問題的系統,就算代碼多漂亮,每個模塊多精緻,也不會成為一個好的系統。 當然,做好流程分析並選擇好項目設計方法,都需要在需求分析能力上具有足夠的把 握。 第三,復用設計和模塊化分解能力 這個似乎又是老調重談,前面基本素質上不是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嗎? 作為一個從事模塊任務的程序員,他需要對他所面對的特定功能模塊的復用性進行考慮,而作為一個系統分析人員,他要面對的問題復雜的多,需要對整體系統按照一種模塊化的分析能力分解為很多可復用的功能模塊和函數,並針對每一模塊形成一個獨立的設計需求。舉個例子,好比是汽車生產,最早每輛汽車都是獨立安裝的,每個部件都是量身定做的,但是後來不一樣了,機器化大生產了,一個汽車廠開始通過流水線來生產汽車,獨立部件開始具有一定的復用性,在後來標准化成為大趨勢,不同型號,品牌甚至不同廠商的汽車部件也可以進行方便的換裝和升級,這時候,汽車生產的效率達到最大化。軟體工程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個成熟的軟體行業,在一些相關項目和系統中,不同的部件是可以隨意換裝的,比如微軟的許多桌面軟體,在很多操作模塊(如打開文件,保存文件等等)都是復用的同一套功能模塊,而這些介面又通過一些類庫提供給了桌面應用程序開發者方便 掛接,這就是復用化的模塊設計明顯的一個佐證。 將一個大型的,錯綜復雜的應用系統分解成一些相對獨立的,具有高度復用性的,並能僅 僅依靠幾個參數完成數據聯系的模塊組合,是作為高級程序員和系統分析員一項最重要的 工作,合適的項目設計方法,清晰的流程圖,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保證。 第四,整體項目評估能力 作為系統設計人員,必須能夠從全局出發,對項目又整體的清醒認識,比如公司的資源配置是否合理和到位,比如工程進度安排是否能最大化體現效率又不至於無法按期完成。評估項目整體和各個模塊的工作量,評估項目所需的資源,評估項目可能遇到的困難,都需要大量的經驗積累,換言之,這是一種不斷總結的累計才能達到的境界。在西方一些軟體系統設計的帶頭人都是很年長的,比如4,50歲,甚至更老,他們在編碼方面已經遠遠不如年輕人那樣活絡,但是就項目評估而言,他們幾十年的經驗積累就是最重要和寶貴的財富。中國缺這么一代程序員,主要還不是缺那種年紀的程序員,而是那種年紀的程序員基本上都是研究單位作出來的,都不是從專業的產品化軟體研發作出來的,他們沒有能積累 那種產品化研發的經驗,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程序員應具備的素質下 第五,團隊組織管理能力 完成一個項目工程,需要團隊的齊心協力,作為項目設計者或研發的主管人,就應當有能 力最大化發揮團隊的整體力量,技術管理由於其專業性質,不大同於一般的人事管理,因 為這裡面設計了一些技術性的指標和因素。 首先是工作的量化,沒有量化就很難做到合適的績效考核,而程序量化又不是簡單的代碼 行數可以計算的,因此要求技術管理人員需要能真正評估一個模塊的復雜性和工作量。 其次是對團隊協作模式的調整,一般而言,程序開發的協作通常分為小組進行,小組有主 程序員方式的,也有民主方式的,根據程序員之間的能力水平差距,以及根據項目研發的 需求,選擇合適的組隊方式,並能將責權和成員的工作任務緊密結合,這樣才能最大發揮 組隊的效率。 一個代碼水平高的人,未必能成為一個合格的項目研發主管,這方面的能力欠缺往往是容 易被忽視的。 綜上可以看到,作為一個主管研發的負責人,一個項目設計者,所需要具備的素質和能力並不是程序代碼編寫的能力,當然一般情況下,一個程序員通過不斷的總結提高達到了這種素質的時候,他所具有的代碼編寫能力也已經相當不簡單了,但是請注意這裡面的因果關系,一個高水平的項目設計者通常已經是代碼編寫相當優秀的人了,但是並不是一個代碼相當優秀的程序員就可以勝任項目設計的工作,這裡面存在的也不是智商和課本的問題,還是在於一個程序員在積累經驗,逐步提升的時候沒有意識到應當思考哪方面的東西,沒有有意識的就項目的組織和復用設計進行揣摩,沒有經常性的文檔習慣和總結習 慣,不改變這些,我們的合格的項目設計者還是非常欠缺。 另外,為防止有無聊的人和我較真,補充一點,本文針對目標是作商業化的軟體項目和工程,那些科研機構的編程高手,比如演算法高手,比如圖象處理高手,他們的工作是研究課題而非直接完成商業軟體(當然最終間接成為商業產品,比如微軟研究院在作的研究課題),因此他們強調的素質可能是另外的東西,這些人(專家),並不能說是程序員,不 能用程序員的標准去衡量。 最後補充一點東西,一個軟體項目研發的設計流程是怎樣的呢?以通常標準的設計方法為 例,(不過筆者喜歡快速原型法)。 第一個步驟是市場調研,技術和市場要結合才能體現最大價值。 第二個步驟是需求分析,這個階段需要出三樣東西,用戶視圖,數據詞典和用戶操作手 冊。 用戶視圖是該軟體用戶(包括終端用戶和管理用戶)所能看到的頁面樣式,這裡麵包含了 很多操作方面的流程和條件。 數據詞典是指明數據邏輯關系並加以整理的東東,完成了數據詞典,資料庫的設計就完成 了一半多。 用戶操作手冊是指明了操作流程的說明書。 請注意,用戶操作流程和用戶視圖是由需求決定的,因此應該在軟體設計之前完成,完成 這些,就為程序研發提供了約束和准繩,很遺憾太多公司都不是這樣做的,因果顛倒,順 序不分,開發工作和實際需求往往因此產生隔閡脫節的現象。 需求分析,除了以上工作,筆者以為作為項目設計者應當完整的做出項目的性能需求說明 書,因為往往性能需求只有懂技術的人才可能理解,這就需要技術專家和需求方(客戶或 公司市場部門)能夠有真正的溝通和了解。 第三個步驟是概要設計,將系統功能模塊初步劃分,並給出合理的研發流程和資源要求。作為快速原型設計方法,完成概要設計就可以進入編碼階段了,通常採用這種方法是因為涉及的研發任務屬於新領域,技術主管人員一上來無法給出明確的詳細設計說明書,但是並不是說詳細設計說明書不重要,事實上快速原型法在完成原型代碼後,根據評測結果和 經驗教訓的總結,還要重新進行詳細設計的步驟。 第四個步驟是詳細設計,這是考驗技術專家設計思維的重要關卡,詳細設計說明書應當把具體的模塊以最』干凈』的方式(黑箱結構)提供給編碼者,使得系統整體模塊化達到最大;一份好的詳細設計說明書,可以使編碼的復雜性減低到最低,實際上,嚴格的講詳細設計說明書應當把每個函數的每個參數的定義都精精細細的提供出來,從需求分析到概要設計到完成詳細設計說明書,一個軟體項目就應當說完成了一半了。換言之,一個大型軟 件系統在完成了一半的時候,其實還沒有開始一行代碼工作。 那些把作軟體的程序員簡單理解為寫代碼的,就從根子上犯了錯誤了。 第五個步驟是編碼,在規范化的研發流程中,編碼工作在整個項目流程里最多不會超過1/ 2,通常在1/3的時間,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設計過程完成的好,編碼效率就會極大提高,編碼時不同模塊之間的進度協調和協作是最需要小心的,也許一個小模塊的問題就可能影響了整體進度,讓很多程序員因此被迫停下工作等待,這種問題在很多研發過程中都出現過。編碼時的相互溝通和應急的解決手段都是相當重要的,對於程序員而言,bug永遠存在,你必須永遠面對這個問題,大名鼎鼎的微軟,可曾有連續三個月不發補丁的時候 嗎?從來沒有! 第六個步驟是測試 測試有很多種: 按照測試執行方,可以分為內部測試和外部測試 按照測試范圍,可以分為模塊測試和整體聯調 按照測試條件,可以分為正常操作情況測試和異常情況測試 按照測試的輸入范圍,可以分為全覆蓋測試和抽樣測試 以上都很好理解,不再解釋。 總之,測試同樣是項目研發中一個相當重要的步驟,對於一個大型軟體,3個月到1年的外 部測試都是正常的,因為永遠都會又不可預料的問題存在。 完成測試後,完成驗收並完成最後的一些幫助文檔,整體項目才算告一段落,當然日後少 不了升級,修補等等工作,只要不是想通過一錘子買賣騙錢,就要不停的跟蹤軟體的運營 狀況並持續修補升級,知道這個軟體被徹底淘汰為止。 寫這些步驟算不上賣弄什麼,因為實話講我手邊是一本《軟體工程》,在大學里這是計算機專業的必修課程,但是我知道很多程序員似乎從來都只是熱衷於什麼《30天精通VC》之類的,他們有些和我一樣游擊隊出身,沒有正規學過這個專業,還有一些則早就在混夠學 分後就把這些真正有用的東西還給了老師。 網上現在也很浮躁,一些coding fans亂嚷嚷,混淆視聽,實際上真正的技術專家很少在網上亂發帖子的,如筆者這樣不知天高地厚的,其實實在是算不上什麼高手,只不過看不慣這種對技術,對程序員的誤解和胡說,只好挺身而出,做撥亂反正之言,也希望那些還 沉迷於一些錯誤人士的coding fans們能認真想想,走到正途上,畢竟那些聰明的頭腦還 遠遠沒有發揮應有的價值。

閱讀全文

與程序員提交代碼不自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掛機腳本命令 瀏覽:47
vhdl編程軟體 瀏覽:106
sparkjava編程 瀏覽:997
私活給源碼嗎 瀏覽:509
如何在虛擬機里安裝伺服器 瀏覽:841
vs2022如何編譯c語言 瀏覽:75
自學數控車床編程 瀏覽:195
伺服器地址一般在哪找 瀏覽:328
北京bgp伺服器租用雲主機 瀏覽:130
android美化ui 瀏覽:69
我的世界賣東西伺服器指令是什麼 瀏覽:651
違抗命令罪 瀏覽:208
空間加密對方不能進去 瀏覽:194
pycharmpython路徑 瀏覽:376
pythonrestful介面測試 瀏覽:166
linux中的查找命令 瀏覽:5
程序員提交代碼不自測 瀏覽:773
凱恩帝數控編程軟體 瀏覽:87
我的世界指令方塊命令是啥 瀏覽:128
日劇命令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