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吃年輕飯的程序員,到了中年以後應該怎麼辦
不少朋友選擇了回二線城市發展,大多數會選擇自己老家的省會城市,或離老家近的大城市;他們有繼續敲代碼的,也有轉產品或運營的。也有不少朋友選擇留在北京發展,據我觀察,我這個年齡還留在北京發展的,大多數已經在北京買了房子的。
在這個階段,積累技術對你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你更需要磨練的是思考能力,形成自己的思維方法和知識體系,這將是你幫助你一生的武器。
❷ 大齡程序員都幹啥去了
大齡程序員做管理、產品、創業去了。
基本上年紀很大了,還在開發一線的都是喜歡編程,喜歡技術的人。這樣的人,如果沒有什麼其他的毛病,我相信,大多數的企業都是歡迎的。
編程可能就是寫一些演算法,遞歸,解決一個8皇後問題,解決一個漢諾塔問題。但是涉及到軟體以及工程方面,一切都變了。而真正能夠駕馭大規模系統的人,本身,絕對不可能不精通開發和編程的。
也有網友說,「在我28歲的時候,我擔心30歲,結果到了30歲,我還是程序員,然後我又開始擔心35歲,等到了35歲,發現公司還有很多40歲的程序員,於是也就沒那麼擔心了。」與其擔心未來,不如踏實做好自己。
❸ 從事程序開發工作,已過33歲,還能撐多久
「程序員干到35就不行了!」這是我們IT行業普遍存在的一種說法,而且還有各種年齡版本,有的說到30歲;有的說到35歲;有的說到40歲,達到這個年齡上限就必須要調整方向去做管理、產品、業務等崗位的工作,甚至創業的也大有人在,反正就是不能再寫代碼了。但小開見過了太多國內開發者,也接觸過許多國外的程序員。負責任地講一句,到了35歲依然致力於寫代碼的人,有的是!!!
最後,有一點很重要,要一直寫代碼可以,但是千萬不要除了寫代碼其它什麼都不會,寫代碼只是解決問題的其中一環而已。抽像的說學習寫代碼就是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一個企業所面對的所有問題在大小、難易程度、重要性方面都是不同的,作為一個打工者,終極目標就是替所在企業解決最重要最核心的問題,至於解決問題的方式是通過寫代碼還是通過別的途徑,這都是沒有限制的。但在國內,普遍來說,能通過技術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❹ 現在程序員到了40歲以後都什麼出路啊
現在似乎流行販賣焦慮,還沒到40歲呢,就在擔心40歲以後的事兒了。其實除了醫生和老師,不少行業都有「青春飯」之說。比如記者(年紀大了跑不動了)、旅遊(年紀大了跑不動了)、主持人(年紀大了不好看了)、銷售、演員……等等,乍一看都很有道理。
不得不說,程序員需要青春、體力,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青春飯」這一說,我完全不同意。
35歲之後,你可能身為人夫、人父,同時還有老人要照顧。技術行業不斷變化、更新,隨著年齡增長,你的編程靈活性會下降,接受新技術的能力確實不如年輕人,這些都可能發生,都很正常。
但如果你如果從現在開始努力,35歲的時候,你已經擁有10年的行業從業經驗,無論是在IT行業繼續發展,還是像李開復一樣進行投資,轉戰其他行業,都有很多選擇。
在行業內,那時的你可以管理崗位,或者轉做軟體構架師、軟體項目經理或新程序員指導人。但還有一些涉及硬體底層匯編、C語言、驅動程序、協議等和計算機底層相關人員可以繼續深入的開發,不受年齡限制,而且越老越有經驗,
轉戰其他行業,試想比如投資,懂技術的你,看投資項目的時候,能看懂項目技術的實力、是否解決行業痛點,是不是會天生比其他人有「護城河」?
當然,也一定會有概率,有一部分人被時代所淘汰,或者沒有青春的時候那麼「吃香」,這種情況就是這部分人,像流水線上的工人,完全沒有思考和成長,隨時可能會被替代,但這種情況每個行業都有,我反而認為,程序員行業會是概率很低的。
有沒有「青春飯」這個概念,關鍵在於,你是不是在吃「青春"這碗飯!只要你從現在開始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自然有路一直給你走下去。
❺ 程序員到了中年,是最受重視的時候還是最容易面臨職場危機的時候
這個主要是分人來看的,有些程序員會因為與時俱進接觸的事物比較多而編出更好的代碼而值得被重視,而有些程序員卻因為人至中年對工作產生消極情緒而面臨職場危機。不過兩者中顯然前者佔大多數,中年程序員最容易面臨職場危機。大多數的程序員如果不在三十歲之前升為領導就會遭遇因為工作強度太大而造成的身體不適,以及年齡太大而大幅度降低工作效率的問題。
沒有人願意聘用沒有能力的員工,所以中年後的程序員最容易面臨職場危機而且所要面臨的職場危機很多。如果想要受到重視的話還是需要更加努力的豐富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只有優秀的人才不會被輕視能夠受到更多重視。
❻ 人到中年還是一名普通的程序員,究竟怎樣才能熬出頭
要麼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要麼走出自己目前的工作舒適區,其實還需要家人愛與陪伴,讓他們給你勇氣給你力量,不是你一個人在戰斗。
在國內的大環境來說,很多普通程序員的生涯在35-37歲就差不多已經定型了。
目前覺得自己熬不出頭的,你想一想自己目前在公司屬於什麼地步,自己有沒有不斷的學習,有沒有去接觸新的技術?
40歲的程序員不少見,但是你自己對你現在的工作各方面滿意嗎?
我覺得還是要相信自己,想改變有兩個方向,要麼提升自己,要麼換工作方向。
❼ 程序員四十歲以後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適合我回答。我是99年畢業的計算機系本科生,所以同學基本上都是40歲上下做it的人士。我就撿著幾個年輕時做過程序員的同學例子給你們說說,看看這些程序員40歲以後幹啥去了。
同學A,2000年去了某大公司H做開發,因為善溝通有親和力,後來逐漸脫離技術崗,做項目經理,售前,現在負責對外投資。
同學B,2000年去了某大公司H做開發,因為天賦好,技術崗位一路上升,做到中層領導職位,後來看好某新技術,毅然離職創業任ceo,堅持寫代碼至今。如今一邊經營公司,一邊寫代碼,一邊組織小樂隊吹拉彈唱,等著風口到來好起飛。
同學C,進入對日外包行業做程序員,現在自己組建軟體開發公司做老闆,時不常的還會弄弄代碼啥的。
同學D,進入對日外包行業做程序員被外派日本,後來定居日本,目前仍然是做維護代碼工作。
同學E,進入通訊領域做程序員,在換過多家公司之後,依然以資深專家身份玩弄著代碼,並以此為樂。
同學F,經歷了北漂創業,身體健康亮紅燈後,再次回到軟體外包行業打工。如今作為資深程序員堅持在代碼第一線,還經常加班。
同學G,畢業之後不久就炒了公司,做了軟體開發個體戶。從共享軟體到如今的APP開發,總能弄出名堂在排行榜中佔有一席之地。十幾年如一日,一邊瀟灑生活,一邊弄弄代碼保持排行名次。現在生活無憂,不停生孩子玩兒。
同學H,畢業後進了某大公司Z,做程序員。如今在Z司的下屬公司做某項目負責人。
所以說,各個行業呢,都是有深度的,不僅僅是寫代碼那麼簡單。只要你願意做下去,多年的行業經驗積累會幫到你。
軟體開發,或者說程序員工作,說到底就是一種工作。跟其他工作一樣,都是用來養家糊口的。喜歡呢,就做得開心些;不喜歡呢,早點轉行也好,或者繼續靠這個賺錢同時,培養點其他愛好也好,都行。
❽ 央視網評45歲程序員求職難,此事反映出了哪些問題
職場“35歲現象”一直是熱議的話題,反映了職場常態是“結構性失業” ,很多企業從成本收益的角度考慮自身利益,認為年輕人的“性價比”更高,導致很多中年職場人失業難求一職。
❾ 程序員是不是到了一定的年齡就退休了
人們常說的「35歲危機」 無非是怕人到中年,高不成低不就,不好找工作。然而程序員人到中年真的是那樣不堪嗎?不妨我們來算筆賬。
比較一個程序員和一個普通職員:
一個程序員20歲-35歲,奮斗十五年,按平均月薪2w左右,年薪30w來計算(或多或少,這里只做粗略計算):30w*15=450w
再來算一個一般事業單位,20歲-60歲,奮斗四十年,按平均月薪7k左右,年薪10w來計算(或多或少,這里只做粗略計算):10w*40=400w
一個是拚命奮斗15年,一個是安逸的40年,最終得到的報酬幾乎等同。這里不是說中年程序員就要退休,而用數字這樣客觀的計算方式來說明。
成熟的程序員遠不止一份工資
上述的報酬是按平均薪資來算,但其實程序員還有其他的「外快」。所以一個優秀的程序員能掙到的遠不止這些。
我有一個朋友小A,畢業兩年,前端工程師。
我印象中他每天都很忙,我好奇的問他,你們公司每天都這么壓榨人的嗎?
他說,不一定啊。公司項目忙的時候就忙公司的,不太忙的時候也會接一些朋友介紹的私活兒掙點外快。
我說怪不得,程序員果然是靠技術走天下啊!
前段時間支付寶領紅包的活動滿天飛的時候,相信大家也見識了很多五花八門的方式,記得看過一條新聞說,某程序員在網站上外鏈了支付寶鏈接,短短幾天掙了上百萬!掙錢的方法千千萬,用技術實現一定最方便快捷(這里只舉例,並不提倡)
還有身邊很多朋友,有自己寫博客發表文章的,也有在頭條上回答各類技術問題的,甚至有自己做自媒體公眾號很成功的。只要技術ok,程序員的收入渠道多種多樣。
選擇權在你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