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經理和程序員打架合適嗎

經理和程序員打架合適嗎

發布時間:2022-04-25 20:40:34

① 員工和經理打架怎麼處罰

  1. 如果有人構成輕傷以上,則按照故意傷害罪來處理。

  2. 如果都達不到輕傷,可以按照治安處罰來處理,如果雙方有報警的話。

  3. 如果沒有報警,經理在單位內有比較好的位置和地位,可能會對員工以違反紀律來處理,從開除到扣工資都有可能。

② 產品經理和程序員之間如何避免矛盾

產品汪和程序猿

一、產品經理和程序員最討厭的三句話

產品經理和程序員,就像一對情人,若即若離,有時還會撕逼,和諧的時候一切都好,撕逼的時候兩敗俱傷。

你知道程序員最討厭的三句話是什麼嗎?

1、這個需求很簡單,改一下就好了

2、你先大概弄一個,我看看再說

3、我先下班了,加油啊

我想任何一個程序員聽到這樣的話都會氣炸了,不撕逼才怪,你作為程序員會如何回答這三句話?

1、這個需求很簡單?你行你來啊!

2、大概先弄一個?請問先生(女士),什麼叫大概?

3、你大爺的

你知道產品經理最討厭的三句話是什麼嗎?

1、這個需求做不了

2、這個需求工作量太大了,估計要搞3個月

3、這個變更沒時間做,往後排吧

產品經理在前端,有用戶、有老闆、有銷售,版本發布的壓力很大,聽到這樣的話估計心情也好不了哪去?

1、這個需求做不了?又不是我提的,還不是那個2B用戶提的

2、要做這么長時間?養你們有什麼用,還不如我自己來

3、變更沒時間搞?隨便,等老闆來拍你吧。

二、產品經理和程序員本質上的差異是什麼

奶爸干過程序員,也干過項產品經理,深知這兩類工作的差異,各有各的不易。

總體上來看,做產品更側重於創造和方案能力,不需要精密的邏輯,所以試錯成本相對比較低,大不了改改原型,改改方案,這個成本是可承受的。

程序員的工作是非常精密的邏輯,一個看似很小的變更有可能對代碼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試錯成本非常高,弄不好可能會因為需求的變化導致系統的重構,這時候程序員的挫敗感是可想而知的。

三、產品經理和程序員友好相處的清單

1、產品經理收集需求後,在需求分析階段,需要把一些不合理的需求盡量和用戶溝通去掉,避免不合理需求造成產品發布時間延遲和沒有必要的成本浪費,當然這需要產品經理去說服用戶,不能只做用戶的傳聲筒。

2、需求分析時,產品經理應該根據經驗,敏銳的發現一些在技術層面實現有困難的需求,及時讓研發介入,評估技術可行性,避免後續出現需求定下來,研發說做不了的情況。

當然這需要我們的產品經理對軟體技術架構有一定了解和預判能力,你不能所有的需求都要在需求分析階段讓研發介入,這個成本也是極高的,所以要把握好這個度也是一項能力。

3、原型還是需求溝通的最好方式,這樣是避免產品和研發在需求理解上有差異的最好手段,只靠寫一些文字的需求說明書很難達到好的效果。

但這裡面要注意一點,產品經理繪制出來的原型一般是非高保真原型,是為了更好的溝通需要,所以不能完全按照原型做,需要基於我們自己的前台架構進行定製。

4、需求評審的時候,研發可能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意見,他們做了很多年的開發,會有很多好的經驗,好的經驗要虛心接受,不能覺得自己是產品就是老大,就是要按我說的做,這樣很容易造成矛盾,求同存異,目標一致,這個是最好的結果。

5、研發說這個需求做不了的時候,有兩種情況,一個是覺得這個需求實現起來比較麻煩,故意騙你;另外一種情況就是他的知識盲區,他可能確實不知道這個事能做。

產品經理需要有能力和研發進行談判,比如採用類比法(類似的需求在其它項目上咱們就做過),比如去找架構師探討技術可行性。

6、研發有時候評估的工作量會比較大,整個上線計劃拉的比較長,產品經理可以要求研發出詳細的資源配置清單,這樣能清楚的看到一個需求被分解成了多少個研發任務,每個任務的起止時間,由誰負責完成。這樣產品經理大概能看出任務的前後置關系是否合理?工作量是否合理等。

產品經理絕不能說,這么簡單怎麼要搞這么長時間,類似的話一出,絕對會激怒對方,還是要有理有據進行談判。

如果實在無法壓縮工作量,如果增加人力能解決問題的話,可以考慮找領導申請資源。如果還是不行就要砍需求或者改方案了。

7、在版本計劃定好的情況,盡量不加需求,這樣很容易打亂開發的節奏,如果一定要加進來,一定要和研發說清楚,這個是用戶領導或者老闆的強制要求,轉移矛盾。如果可以的話,增加了需求盡量推遲上線計劃。

8、開發過程中如果需求有改動,需要及時更新需求文檔,同時發給我們的研發同學,否則只是靠嘴說一下,很可能研發的同事就不做了,所以一定要落到紙面上。

9、上線的時候要堅持和研發同事一起加班,這樣大家才是一個團隊,贏了一起狂,輸了一起扛。

10、最後一點,就是要多交流,沒有什麼問題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大家關系好了,很多事情溝通起來自然容易,而且也會更信任對方,這樣就萬事OK了。

③ 做產品經理還是程序員

產品經理沒有實權,基本上很多小公司產品經理就是一個人,要與設計,程序,市場,銷售,客服,各個部門溝通,而且如果產品沒做好肯定產品經理是責 任第一人。如果有一個好老闆撐腰還可以,否則很難混下去。所以這也是很多國外ceo就是直接就管產品的原因,否則根本沒有執行力, 同級別如何管? 這也是國內很多企業產品做的爛的重要原因, 產品經理實際就是打雜的。
技能要求高。 技術肯定要,設計其實也要,否則無法做原型設計。還有就是細節要求,最重要的就是大方向要把握好。否則一個完美的產品沒有市場也不行。word ppt excel 精通更是家常便飯、思維導圖、原型工具/還要不停的研究新產品。如果遇到思維活躍經常變化的領導,做PPT做到吐,本來如果寫程序寫的多還有點用。PPT做那麼多根本沒用,浪費腦細胞。
產品經理前途渺茫,除非你自己想創業,否則產品經理實際沒有太多升職空間,國內的產品總監很多都是市場或運營的人來管的。做產品的很少會做到總監級別。當然國內騰訊還是很看重產品這個職位的,但其他的公司基本沒有看重產品的。
產品經理加班的確比程序員少,但是產品發布測試的時候,也是忙死,否則自己設計的產品非功能技術性問題其他人測不出來問題在哪。
程序員以前的地位不行,但現在很多公司已經意識到技術的重要性,程序員的薪資范圍實際上限比產品高很多,60萬年薪不算什麼,國外公司年薪100萬也是有可能的。產品職位基本沒可能。
現在世界已經不同了,程序員不再是苦力了,以前國內是渠道,銷售、市場為王,產品、程序、設計都是苦力。現在產品做不好根本沒人用,銷售在忽悠也 不行了。最後實現都是技術問題。而且現在例如 apple store 發行渠道成本很低,只要能做出來好產品不愁賣不出去,微博上一傳就一大堆用戶。程序員自己創業不是夢想,程序員一個配合一個設計產品就能做出來,產品經理 就不行,畢竟自己不會技術就做不出來。
不創業也可以靠編程序活一輩子,一個團隊可能只有一個產品經理或沒有,但程序員肯定要有兩三個,程序員市場需求比產品大很多。隨著年齡提高程序員的經驗壁壘比產品高很多。
程序員可以對產品經理說 「這個因為技術問題做不出來」 但產品經理無法對老闆說「這個ppt因為我能力不行做不出來」。
最後還有程序員可以靠自己想做的技術,例如NB的技術到達人生夢想,而產品實際上都是從抄襲,在抄襲,最後創新也是技術創新帶來的產品。

④ 程序員和產品經理究竟哪條路更好

如果你本身喜歡寫代碼,那麼我覺得程序員的工作挺好的,未必要做產品經理。程序員主要是和機器、代碼打交道,工作難,但是邊界清晰、可控,事情比較聚焦。我並不建議大家都要去做產品經理。
寫代碼是純手工業勞動,大家平時用的各種互聯網產品,都是程序員一行一行代碼寫出來的,還要考慮代碼的邏輯,解決各種Bua等等。如果想做好程序員,就一定要熱愛寫代碼這件事。優秀的程序員,都能夠從自己的工作里獲得樂趣。我認識很多優秀的程序員朋友,我非常尊重他們,而且也特別佩服他們的能力,還有對於工作的熱情。

產品經理要解決的問題的要更綜合、更廣。例如要考慮用戶需求,考慮市場、業務情況,還要考慮和設計、運營、研發之間的配合。

有一些人適合做產品經理,有一些人不適合。我也不太建議大家一窩蜂都去做產品經理。我建議就像做產品一樣,你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如果要做產品經理,就多了解這方面的信息,多試試,然後看看自己適不適合。

無論是學生,還是想轉行的人,往往的問題在於糾結太多,想的太多,嘗試太少。如果你想做程序員,那你先寫寫代碼,先做出一些東西,除了看你自己適不適合之外,也能夠成為你找工作時的籌碼。如果你想做產品經理,那麼多試試做做產品,哪怕是虛擬的項目,增加自己的經驗和感知,也能夠成為找工作時的籌碼。

所以,並不存在說產品經理或者程序員到底哪個更好,相比很多行業和職位,產品經理和程序員這
兩個職位都應該是非常好的了。做的事都有意思,工資待遇也都高。
關鍵在於你自己適合哪個,這個問題歸根結底別人沒法回答你,得靠你自己通過了解更多知識來做出判斷。

⑤ 產品經理與程序員矛盾的本質是什麼

產品的功能、質量、發布時間和需要投入的資源這四者不能都是封閉條件,否則可能無解。需要投入的資源和發布時間一般是大老闆定的,所以產品經理、開發經理和質量經理只能在「砍功能」、「降低質量要求」和「程序員加班加到死」這三個選擇上相愛相殺了。根源是:高層放衛星玩大躍進,那下面只好群眾斗群眾了。佛曰:與人斗其樂無窮。對於程序員來說,很多時候問題是 PM 不能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PM 要證明自己的價值有幾種可能性:

1、色的產品記錄,自己的名字就是個品牌,程序員知道跟著你做事能成功。

2、假會導致產品方向混亂項目失控,這很容易證明為什麼你需要存在。

3、通過程序員可以理解的方式把道理講明白,讓程序員信服為什麼你管理產品的方法是對的,以及為什麼程序員自身不可能做得跟你一樣好。

可能還有別的方法讓一個 PM 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但如果證明不了的話程序員就會把 PM 看作純粹的 overhead(額外負擔)。PM 對產品團隊帶來的價值和負擔是不可能客觀測量的,別人的主觀評價是什麼就是什麼。如果程序員對 PM 的主觀評價是負擔大於價值,那這個 PM 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核心原因是——好的產品經理永遠缺貨。當然,優秀的程序員哥哥也缺。既然都缺貨。產品經理是決定公司效率高低的關鍵,產品經理在一個成熟的公司成熟的團隊意味著靈魂和中樞,程序員哥哥不過代表著執行力和能力的邊界(想不明白就瞅瞅喬幫主馬化騰周鴻禕):1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產品經理,2個不經過思考的決策,他的工作量也許只增加了3倍,但他賦予程序員卻是10-1000倍的工作量。

⑥ 產品經理如何避免被程序員毆打

首先,從做人方面 產品經理還是要以身作則,雖然從職能上就已經決定了程序員和產品經理肯定是有一定矛盾在,不管是誰都是能夠相互體諒的。在我做程序員之前,我做過一段時間監理,對於剛剛畢業的畢業生來說,施工隊肯定是看不起我這樣的小孩的。所以在指出問題 或者 想要檢查的要求時,或多或少,他們都會有點反感。這個時候除去交流的技巧外,還要注意要盡可能參與其中,比如你要檢查樓頂的設備是否安裝完善,但22層的大樓,電梯也沒有,這個時候,你就應該和他們一起一樓一樓的爬,只有你參與進來,也付出汗水,其他人才不會說什麼。也不敢說什麼。產品經理也是如此,對於軟體產品的開發,不僅僅只是發號司令,我覺得更應該參與的整個環節中去;
另外,就我本身程序員的身份,我覺得程序員最苦惱的問題,無疑就是需求不明確或者不合理。這個時候產品經理不僅僅要服務好需求方,也應該為後續可能出現的情況做評估,減少需求改動並合理的拒絕一些不能接受的需求。

⑦ 我們經常能看到在互聯網公司,產品經理和程序員們因為產品需求變動而引起的斗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在互聯網創業公司,如何輕易地讓苦哈哈的程序猿們瘋狂起來呢?我在媒體待過好多年,這兩年在互聯網創業公司,見過不少程序員和產品經理之間的爭奪戰,筆者認為,這種爭奪太常見了,原因是雙方的不理解,產品經理不了解技術人員工作的辛苦,所以經常會鬧出笑話來。

好了,下面筆者列舉一下,最會得罪程序員們的幾句話。


產品汪:這個頁面兒怎麼做的這么爛,趕快改。

程序猿:不能找人設計好了再讓我做嗎,我一個編程的還要管設計?

產品汪:為什麼別人家的app沒有bug而你怎麼就這么多,把這些代碼復制粘貼過來不就行了嗎?

程序猿:你以為別人家的代碼伸手就能拿到?

經理:哈羅,你又在寫bug嗎?

程序猿:(假裝沒聽到)

所以筆者認為,作為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經理,需要了解一點程序員們的工作,盡管不懂程序,但需要稍微知道如果變動網站或程序多大幅度,會給程序員們帶來多大的工作量。

⑧ 產品經理怎麼和程序員打交道【3】

經常有人問我:「嗨,費傑你好!請問阿里巴巴的需求文檔怎麼寫?「,但很少聽到人談:「嗨,哥們你好!請問產品經理怎麼和程序員打交道?」你回去稍微琢磨了一下,心裡就會得到下面三種情況:1) 很多產品經理之前就是程序員,所以非常了解程序員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態;2) 很多產品經理還停留在關注自己產品規劃、設計本身,缺乏對團隊配合的思考;3) 很多產品經理,其實是有和程序員打交道的實踐技巧、心得的,但沒有重視和分享。事實上在很多產品研發體系下,產品經理和程序員因為思考方式、關注范圍、職能職責的差異,導致了溝通上的困難。如何更好的與程序員建立起一座暢通的橋梁也是每位產品經理需要思考的問題。一般情況下,產品經理和程序員溝通困難大概的原因:�0�21、得到信息不對稱;�0�2�0�2產品經理得到的信息一般集中在:商業需求、商業策略、戰略方向、產品規劃、運營數據、整體營收、目標任務等方面。產品經理往往在根據公司現階段的情況,以及市場的競爭情況,做一些產品策略或者一些產品的方案的策劃、發起、實施。
所以這個過程中,產品經理扮演的角色是翻譯:「市場需求、商業需求」,成為:「產品需求」,所有的信息全部圍繞需求本身。為什麼要做需求?怎麼做需求?先做什麼需求、後做什麼?基於怎麼樣一個思路去推送產品進行實施、從一個利益平衡獲得空間增長指標後達到另外一個利益平衡。程序員不一樣,很多時候程序員得到的信息是:有一個需求,可能是小需求、產品需求、或大到項目需求,然後得到一系列需求列表,然後產品經理會讓程序員看:「需求」哪些通過code改改就可以實現,哪些是需要開發可以實現,哪些是技術或構架或因為成本的原因不能實現。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程序員扮演的角色是翻譯:「產品需求」,成為:「技術語言」的評估,所有的信息全部圍繞開發需求本身。如何開發這些需求?是溝通資料庫增加欄位?調用介面?開發新的介面?需要開發組件?重新構架引擎?來實現滿足或支撐這些需求?那這個時候問題來了,很多情況下我們只是把程序員當做一個寫代碼,通過編程語言來操作計算機完成需求的工具了。�0�22、溝通語言不對稱;�0�2�0�2說到兩者溝通的語言,這肯定是困擾產品經理本身的。產品經理的語言是:「描述「、」形容「,我也見過很多產品經理,很多人的需求文檔就是漫天飛舞的文字,一整段的描述+描述,不要說程序員看不清,可能過段時間連自己都看不清楚。除了書面語言,產品經理的溝通語言也是含糊的,沒有太多的邏輯去組織,很多時候總是試圖去述說一個需求,被程序員的一個計算機術語而打斷。程序員的語言,更偏向於技術化。很多產品經理做過技術,有技術背景,但是還有很多產品經理不懂得技術。所以在這個時候,程序員在解說或回答一個需求的時候,會把自己習以為常的變數、函數、實現方式說出來。於是很多產品經理聽到:「Sdk、webshell、select、api、組件、插件、控制項「等等的時候會雲里霧里,那這個時候問題來了,很多情況下我們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自己的世界裡認為別人也懂自己在說什麼?實際呢?大家都是聽得一半一半,溝通沒有徹底到位。�0�23、思考角度不對稱�0�2�0�2產品經理思考的角度在於產品本身,對技術的細節、技術的性能沒有太多的發言權。很多產品經理要是的實現的業務邏輯,不管程序員是採用:c++ 、javaphp、Python、找開源代碼改的,還是自己寫的都沒有關系。程序員只要在約定的時間里,把約定的業務邏輯開發出來就可以,產品經理不去會考慮目前伺服器的配置、程序員手上任務的配置、技術能力的情況,要的是結果。而且很情願的認為團隊中的工程師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師,想做什麼都可以做,對因為技術原因而不能支持實現需求不能接受。程序員思考的角度有點區別,我也看到不到程序員本身對產品追求完美對需求的背景、意義去研究了解;但很多程序員還是停留在自己接單子任務一樣來一個做一個的境界,做好了自己玩自己的。程序員考慮程序實現的方式同樣的一個請求是get還是post,程序員考慮代碼的性能,從而採取不一樣的方案去實現需求,考慮請求並發量壓力和安全性。但是很多情況下,程序員對技術的理解會導致有一些業務需求滿足不了,不是因為不能實現,是因為實現了覺得是廢代碼,或者構架不完美了。那這個時候問題來了,很多情況下到底傾斜誰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我之前也會碰到很多情況程序員就程序的角度說業務需求不合理,產品經理說程序員消極罷工、霸得蠻。�0�24、考核標准不對稱;�0�2�0�2誰也不尿誰,哼!你能把我怎麼樣。產品經理和程序員有為完全溝通或誤會的時候,極端情況下,有一方會罷工。這個時候主要是2個角色的各個考核標准不一樣,所以在很多情況下顯得非常的無奈。產品經理很可能考核的是方案和上線的時間、產品上線後的數據;而工程師考核的是程序的性能、很多時候產品經理催的急要的急,但程序員每天的時間有限,還是得慢慢構架慢慢開發,程序員開發時間少了,未知的執行BUG沒考慮過是要負責的。這個時候問題又來了,產品經理天天干著急!咋辦?以上是我結合幾年來的工作經驗總結出來的,當然這4大因素把很多共性的因素概況進來了。當然過程中還是會因為很多產品經理或程序員本身(個性)的溝通技巧、態度、情商等因素導致的溝通不倡,影響了彼此之間的默契。其實仔細的分析一下,產品經理和程序員打交道的過程中不管是共性的因素還是個性的因素,也不是想像中那麼困難。通過一些努力之後,我們總是會找到一些快速和程序員建立溝通橋梁的辦法。我個觀點如下:�0�21、 要看到項目層面,不要只看需求本身。�0�2�0�2上面說到的幾點不管是:「信息不對稱「、」溝通的語言不對稱「、」思考角度不對稱「還是」考核的標准不對稱「是我們常見的幾個客觀隱私。把幾個因素抽取出來剖析,發現還是由於我們站問題的視角的高度不一致造成的。產品經理只是看到自己得到了商業的需求,策劃了產品的需求,接下來會把很多事情拋給程序員做了,那還是站在需求方的角色中。那如果真正的是站在意識層面的項目經理的角度,這個時候看待問題的視眼會廣很多。這個時候你就想著為了做這個項目這個需求,程序員是不是明白了為什麼要做?是不是對這哪些需求的優先順序有了重要的認識?作為產品經理我用怎麼樣一種表達方式程序員更明白?是不是需要把時間點等劃定?目前程序員的資源和伺服器情況允許他們能做的空間是多大?怎麼樣才能拉動他們的積極性更好的完成這個項目?適當的時候,需要幫助程序員做哪些申請或讓步?對產品經理來說,同樣張羅一件事情,同樣會了得到一個結果,但是中間的過程很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因為思考角度僅僅從做完一個需求死磨硬泡上升到,站在項目的角度去考慮各個關節的風險點、時間點,得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0�22、從理解程序員開始,換位思考會更好。�0�2�0�2一直在問一個問題:「程序員是什麼一群人?「就和問自己:」產品經理是什麼一群人?「一樣,有點好笑、有點幼稚。從小工到專家,從CSDN到走出軟體作坊,發現很多很多非常優秀的程序員的心聲。程序員是什麼樣一群人?像切西瓜一樣一刀一刀切:寫php的寫Java的寫windows C的寫liunx C的寫C++的編程水平一般的編程水平還行的編程水平牛逼的編程水平大師級的構架牛的資料庫牛的勤奮的懶於思考的不會JavaScript的積極的喜歡鑽研的……好像都不太合適,因為你找不到解決和工程師溝通的好的辦法。而且這些很多是外在的條件,隨隨都在改變。看到很多朋友一年之間經歷幾個大項目水平突然猛進,態度、一些特點也變得完全不一樣。這個時候你需要的是了解和掌握程序員,作為職場的人,和我們一樣的人共同需要的一些特點。如下4點:1) 是不是特別想被肯定、獲得尊重;理解、肯定、尊重。這3個詞或許非常的空但確確實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子。靜下心來走近程序員,聽聽他們的心聲、他們的抱怨,或許產品經理和程序員的距離將不再是那麼遙遠。雖然很多時候我們講德行說尊重,但真正領悟到心裡、落實到行動、表現在態度上的完全不一樣的。真正,你是不是一言、一行本真理解、肯定、尊重程序員的,程序員是有感知的。2) 是不是想給產品提供自己的建議,而不是僅僅做一個編程的機器;很多程序員對產品非常熱愛、對產品有獨特的想法,但多數又局限於技術情節對產品的建議常常被忽視。相信很多程序員都希望參與產品,通過自己的專長改變產品,進而打磨出一款完美的產品。所以產品經理也可以適當的給程序員一點發揮的空間,特別是在技術創新、產品需要技術驅動的方面,在商業可控的層面讓程序員發揮排頭兵的作用。這樣程序員會開足馬力投入到開發實施的過程中。3) 是不是不僅僅和人任務指派,需求更多的和諧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建立。產品經理和程序員兩者之間沒有一個良好的溝通,只是基於做與不做,做好做不好,什麼時候做好,這樣的功利性溝通肯定是不可靠的。往往兩者因默契不夠,或一方因溝通技巧不足、對待工作態度不夠積極,造成矛盾。建立一個人與人之間的良好溝通,幫助產品經理或程序員更好的認知對方、了解對方,這樣無論是在平時的溝通過程,還是在項目的合作過程中更好的促進了解、達成共致都會有一個前提保障。4)是不是需要別人的幫助,讓他在非技術領域獲得真知。看到很多產品經理朋友和程序員打成一片,和程序員一天聊天、抽煙、一起下班打游戲、打球,甚至有些時候產品頭腦風暴的時候要去幾個有產品情節的工程師參與前期的討論,效果都不錯。可能這些現象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解決我們上面的一些疑惑。3、產品經理要改善心智,不斷自我學習。�0�2�0�2最近突然覺得說得想的,有點像哲學。群里的一個朋友說了, 其實哲學就是我們生活一些事情表現出來的道路。產品經理跟程序員打交道也好,對待生活也好,我個人認為是產品經理對哲學的認識、理解、應用。產品經理越往下走,拋開產品技能本身不談,沉澱商業以及人脈資源,都是需要以一種良好、可靠的思維方式去支撐的,也就是所說的心智模型。很多時候產品經理改善心智可以不斷的增強一些事物的判斷。如:遇到程序員的拒絕的、不行的理由,這個時候你通過分析起碼要判斷得出來,這個是程序員隔個人的態度問題,還是流程問題,有一點微妙的。所以產品經理需要不斷的學習,學習提高軟技能。說到學習,回應這篇《產品經理怎麼樣和程序員打交道》中,程序員常用的一些技術原理、技術術語得去學習一下、研究一下。Right? OK, End !

閱讀全文

與經理和程序員打架合適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解壓一半可以取消嘛 瀏覽:119
住宅風水pdf 瀏覽:238
文件夾rundir什麼意思 瀏覽:971
戴爾電腦如何給硬碟加密 瀏覽:155
androidn版本特性 瀏覽:930
演算法期中試卷 瀏覽:939
php連接hbase 瀏覽:815
伺服器的威脅性應該是什麼等級 瀏覽:827
3d列印機的演算法原理 瀏覽:483
騰訊雲通信伺服器 瀏覽:891
minecraft最可怕伺服器地址 瀏覽:276
程序員選專業有必要嗎 瀏覽:32
如何重裝rpc伺服器 瀏覽:637
程序員必備的app 瀏覽:167
電動汽車加密幣 瀏覽:962
xp支持多少層文件夾 瀏覽:650
阿里雲伺服器防禦指標 瀏覽:895
cc網路編程學習 瀏覽:461
單片機又叫微控制器對嗎 瀏覽:662
安卓軟體商店如何評分 瀏覽: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