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營長沒等上級下達命令

營長沒等上級下達命令

發布時間:2022-04-26 13:08:26

① 弱弱的問一個問題,軍隊編制中往往是三三制的,如一個團下轄三個營,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團長沒有實際兵權

一個老兵來回答你吧,第一、團長沒有營長甚至連長的任免權,要是硬說有也是建議的權利。在戰爭時期當然有執行戰場紀律的事情,但那得是營長連長違反了戰場紀律不然團長也沒生殺予奪的權力,我來說說團長的權力從哪裡來,每個當兵的人都會有一種固定的思維那就是:「服從命令」即使這個命令是錯誤的,您要是問我當兵的這種思維從哪裡來我可以告訴你是從新兵的時候就培養出來了而且根深蒂固沒辦法更改,所以團長的命令營長和連長會無條件服從的,要不歷史上也不會有兵變這個說法了。第二、團的編制有一二三營還有炮營而不是炮連戰爭時期根據情況會把炮營拆分配屬步兵連這個是團長的權力,火炮在陣地戰中的威力我就不贅述了大家都知道,還有就是團直屬分隊沒有偵察連只有特務連裡面有偵察排,偵察連是師部的直屬分隊而軍一級的是偵察營,不管是偵察排偵察連或者偵察營~他們才是實際的精英,偵察兵歷來是一根繩子一把刀,他們不喜歡用槍,不是說槍法不好相反每個偵察連的兵第一年內都會有不低於3000發子彈的發射。所以說團長師長軍長手裡掌握的都是精英士兵

②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如果命令是明顯錯誤的呢比如像亮劍里楚雲飛的一營收漢奸和日本人的賄賂要投敵,

這個問題是比較復雜的。只能由官兵在具體問題上具體把握了。
軍隊之所以要求服從性,是軍隊的特殊性質決定的。軍隊就好像一個人的身體,這具身體必須在一個大腦的指揮下才能做事情,如果全身上下的每一個細胞都有自己的想法且這些想法不一致的話,這個人是什麼事都做不成的。每一個官兵都是軍隊這個身體上的細胞,軍隊要想作戰、要想發揮戰鬥力,就必須統一服從大腦——最高指揮官的命令。當然,人不是細胞,人肯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肯定會與上級有不同,所以就必須要求官兵必須服從上級,否則就沒法打仗了。
而且,人做出判斷都是基於一定的客觀情況的,而上級往往掌握的客觀情況要多於下級,所以上級往往做出一些決定下級並不理解,但上級的決定往往是有道理的。比如,上級可能掌握一些機密情報,或者收到一些絕密命令,如果僅僅因為下級不理解就不執行命令的話,那很多作戰行動就沒法執行了。
就說投敵這個問題吧。抗戰期間新四軍有一個團就投敵了,但事實上這是新四軍精心布置的一次作戰行動,通過假投敵迷惑敵人,最終取得了勝利。如果當初這個團的戰士因為投敵而拒絕執行命令的話,那這場勝利也就沒法取得了。
所以你這個問題真的沒法回答。樓上那位朋友的回答也只能說有一定的道理,提高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質,加強他們的辨別能力,是對解決錯誤命令問題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說到底,在「絕對服從」和「錯誤命令」的選擇上,絕大多數的軍隊還是選擇了前者,這是一個「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問題,在軍隊的角度來看,不服從上級、不執行命令的危害要遠遠大於執行錯誤命令的危害。

③ 謀攻篇的戰例

炮一營發射陣地布設在廈門曾山地區。
大金門舊城附近的敵炮兵經常對他們進行突然襲擊,且精度良好,威脅甚巨。全營官兵疑惑不解:真邪了門了,敵人在15000米之外,咋還這么准?營、連幹部和戰斗骨幹連開幾個諸葛亮會,上下啟發琢磨,估計敵人一定有觀察所在前沿指揮,而從敵人方面看,其觀察所最理想的位置應該是大擔島。於是,派出偵察小分隊跑到海邊,對大擔島一塊礁岩一條石隙地搜尋,三天過去,終於從一個敵兵鬼祟的行蹤中發現了蛛絲馬跡:一叢矮樹野草的背後,似乎隱蔽有兩個偽裝極佳的暗堡,早上7——8時太陽斜射,雜草中偶爾還有一閃一閃的亮點,估計可能是敵人觀測鏡片的反射光。
於是,乘著夜色,悄悄拉到前邊兩門炮,精心偽裝,等到天亮,精確測好敵方暗堡的諸元,耐心等待著。
炮戰又開。大金門舊城地區的炮彈呼呼地高吊過來。我方陣地並不急於還擊,只有兩門埋伏炮突然向大擔幾處觀察暗堡可疑處直射開火。片刻先從無線電接受器中收聽到大擔向大金門報告:我們這里很熱鬧呀!接著,又聽到一個姓杜的敵兵向大金門喊道:我現在向你們說最後一句……「話」字未出口就沒聲了。幾乎同時,大金門的敵炮突然而止。
一營陣地一片歡騰,「咱把敵人眼睛給捅瞎啦!」
打觀察所,是炮戰中雙方使用頻率均較高的戰法之一。炮兵中間流傳一種說法:壓制敵人三處炮陣地,不如狠打他一個指揮所;幹掉敵人三個小連長,不如報銷他一架炮隊鏡。確實,幾次激烈的炮戰,我方甩過去鋪天蓋地的炮彈,敵炮仍在頑強還擊,後來,改用少數炮控制他的觀察所,敵炮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沒了精神,甚至完全停止發炮。而我方也有被敵狠夯觀察所而影響了戰斗順利進展的痛苦經歷。可見,觀察所在炮戰中地位之重要。
雙方觀察所均配置在陣地前沿視界開闊的地段,位置不可能太隱蔽,但偽裝一定很精細。因此,比「打虎先打眼」更重要的是「打眼先知眼」,誰先偵察到了對方觀察所的具體位置,誰在炮戰中便處在了上風。 戰斗結束,某營官兵一致要求給通信兵小王記功,他們說,小王是我們在敵人指揮所里貼上的一隻耳朵。
為獲取准確敵情,及時了解我方射擊效果,某營安排小王整天戴著耳機竊聽敵人通話情況。
陣地戰,各級各部門間聯絡主要靠有線電話。但由於暴露電線易被打斷、通話距離過長鋪線不易以及陣地位置臨時變更等原因,有線通話仍不可能完全取代無線通話。無線通話簡易、輕便、靈活、戰場生存率高,唯一的缺點是不保密,講話時自己人能聽敵人也能聽。戰斗中,雙方晝夜監聽對方的通話那是公開的秘密,相反的,不重視監聽的司令官一定是位糊塗的將軍。但監聽也並非想像中那般容易,因為對方在通話時已使用暗語密語,敵我雙方往往同時有幾十對收發報機在工作,耳機里一片噪音,干擾極大,轟鳴的炮聲又經常壓過了一切聲音,所以,能排除各種干擾將敵人通話信息准確捕捉,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小王前邊兩個通信兵,戴上耳機如受酷刑,一天下來毫無收獲,還抱著腦袋喊頭疼。氣得營長下令他們改行去當炊事兵。誰知他們競說:只要不搞監聽,別說給人做飯,當豬倌給豬做飯也中。
這么著換上了小王。這小子天生是塊搞監聽的料,戴上耳機瞪著眼,聚精會神,穩如座鍾,身心投入,聽得津津有味,時時發笑。大家問他笑什麼,他摘下耳機說:「老張在罵他們副團長哩」,「老李又想老婆了」,「老劉是個大嫖客,一聊女人就來勁」。老張、老李、老劉都是敵人的通信兵,幾天下來,小王對他們已很熟悉,故在姓氏前邊冠個「老」字。
小王最大的收獲是破譯了敵人的暗語。根據幾次監聽內容綜合分析,他報告:敵人將我營觀察所編為01號目標,一連為04號,二連為02號,三連為03號。這等於按著了敵人的脈搏。於是,當敵指揮所下令射擊04號時,營長立即命令一連停止打炮,只留二、三連對敵還擊。敵炮剛剛轉向,二、三連又停,一連接著開火。搞得敵人暈頭轉向,互相埋怨。小王聽到敵指揮所破口大罵,還聽到敵觀察所的抱怨:「04、02、03號目標確實太狡猾。」
小王又憋不住抿嘴哧哧哧笑。 敵152高地上的32號目標,刁鑽乖巧,經常變換射擊位置發冷炮。等到你把各種觀測儀器准備好了,它又長時間地一聲不吭,讓你不知其具體位置所在,令人十分氣惱。
營指首先採取「大網撈魚」的辦法,多次集中火力對32號目標若干可疑地帶進行面積射。豈知「一網不撈魚,二網不撈魚,三網還是不撈魚」。都以為問題解決了,可一二天過後,32號又冷不丁地打出炮彈來,很有點「你逮不到我吧」的示威味道。
一參謀獻策,可用「下餌誘釣」法一試。即於晚間,在我方陣地上布設一些假工事假火炮,故意露出破綻來,作為釣餌,天明時引誘32號上鉤,各觀察所同時做好准備,只要它發射,隨時將其標定。誰又想,32號倒是咬鉤了,但它白天不咬,而是將我假設施的諸元准備好,於夜間打出炮來。夜間敵炮發射火光雖清晰明亮,卻難以將它准確標定。
一籌莫展之時,觀察所報告:發現敵人一個隱蔽觀察堡。副營長說,准備5門炮,爭取30發以內端掉它。2營長說且慢,1門炮足矣。他下令把1門152榴炮拖出工事,僅壘麻包遮蔽,其餘十幾門火炮全部上膛待命。152榴炮開始專打敵觀察堡,2分鍾一炮,不著急,有滋有味慢慢吊,慢慢校。當單炮破壞射進行至二十餘分鍾時,32號惱怒至極,終於開火還擊。苦等久矣的交會觀察所立即將它交會標定,飢渴難耐的十幾門火炮輪流撲攻,頃刻間便把它扯碎咬爛。
32號化作一般沖天而起的黑煙,指揮所內一片掌聲。眾人問營長:你用的這是個什麼法?營長說:張網網不到它,下食誘不到它,慢慢敲打它,它反而出來了。就叫個「逗魚咬鉤」法吧。
此法雖靈,卻不可濫用,因把一門火炮拖到明處,本身也是相當危險的,但正由於不常用,險中出奇,用則反收奇效。 1340號敵155加農炮兵連位於大金門西緣水頭西南,系半永久性暴露陣地,它的4根炮管直指廈門指揮機關和火車站,成為扎在我方腹背的4根芒刺。從廈門看過去,該敵完全隱設於遮蔽起伏地形,加之距離較遠,某部炮一營多次組織聚殲未果。1340似乎發現廈門原來也奈何它不得,便漸漸放肆起來,你發炮,他必定開炮,頑強對攻,毫不示弱;你不發炮,他也頻頻主動出擊,擺出一副招惹是非的架式。
營指研究,看來正面強攻難以奏效,必須考慮迂迴和側擊了。派出偵察員沿海岸線向東南方向走,果然,幾公里外的洋塘恰好位於1340號的右側翼,可看到該敵1、2炮的工事,而在馬池塘地域,則可觀察到其3、4炮的發火光位置。營指大喜,遂決定實施火炮機動。營參謀長是位業余拳擊愛好者,說:咱不能者打正面直拳,也得打側擺拳和上勾拳嘛。
火炮機動乃炮兵經常性戰術訓練課目之一,炮戰雙方均多次運用,營規模的火炮從既設堅固工事轉向臨時野戰陣地,看似容易,實際操作也很啰嗦,要領就是一個「快」字,修急造路、牽引、偽裝、送彈、設置前觀、架設通信線,須一氣呵成,愈快愈好;戰斗亦要求速戰速決,不能拖泥帶水。因機動全過程無堅強防護,遭敵反擊的可能和危險很大。
一營夜間拔寨,只留2門火炮堅守。
戰無定勢,陣無常態,確乃如此。戰前廈門前指曾對洋塘、馬池塘實地勘察,結論:地形過於平緩和暴露,不適宜炮兵構工。而當時,兩地恰恰是出其不意打擊1340號敵的最佳地域。
戰斗從原陣地的兩門火炮打響。1340如好鬥的蟋蟀,一撩撥即開牙,立即還擊。這說明它仍在原位,且毫無警覺。一營計算好諸元,採用兩門炮對付敵一門炮,逐炮分別試射,完成後,使用延期和短延期引信,用等速射和急速射交替進行轉為效力射。由於我在敵側翼,1340無法轉向還擊,被動到家,背氣到家,只有剪手挨打的份了。我反倒可以不著急,慢慢打。這場馬拉松式的戰斗持續了8小時,第一發炮彈迎著旭日飛升,第八百發炮彈伴著夕陽濺落,再觀察,敵1、2炮各被命中30餘發,3、4炮被滾滾煙塵所籠罩,至此,從1340號位置上再沒打出一發炮彈來。
組合拳擊中得分部位。 大金門古寧頭敵812號炮兵連有3門火炮,813號炮兵連有4門火炮。某營使用3個距離表尺進行打擊,兩處敵兵仍在從容發射。待拿到航空照片(為配合炮兵,空軍破例飛越金門上空1次)才曉得,平均炸點遠於目標250米,連根毛也沒擦上。氣得營長拍桌子罵娘,把偵察兵們克了個灰頭土臉,吃不下飯去。
其實怨不得偵察兵,而是敵炮配置地形復雜,營觀察所只能偵察到方向,而不能精確測算遠近。
苦無解題良策時,從廈門前指傳來好消息,在前指雲頂岩觀察所、友鄰部隊鵲鳥吉和160高地觀察所,可看到敵812、813炮位,且視界良好,便於修正射擊。
一個念頭在營長腦袋裡一閃:如果營觀察所測定方向偏差量,三個友鄰側方觀察所測定炸點距離偏差量,難題不就放屁拉稀痛痛快快解決了嗎?又一想:恐伯辦不到,雲頂岩是上級觀察所,另兩個是兄弟部隊觀察所,怎麼好向人家下達指令嘛。
但還是把想法向上級反映了。上級答復很乾脆:考慮那麼多婆婆媽媽的就別打仗了,打起來,你就是總指揮,需要哪家配合你直接通報要求!
營長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了。
射擊開始。營長以戰場最高首長名義向上級、友鄰和自己的4個觀察所下達命令,本營觀察所率先標定計算諸元;炮兵發射;雲頂岩觀察所為主修正距離;其他友鄰兩觀也交會出炸點偏差量,提供修正參考數據。
打到1543發時,下令暫停。各觀察所統計:812號冒濃墨煙5次,升起灰白色爆煙2次;813號直接命中炮床17發,3、4炮工事上有兩個大窟窿,起火6次,冒濃黑煙4次,持續燃燒2小時35分。可以判定,殲滅兩目標目的已經達成。
營長來了。指示炊事班宰豬6頭,給雲頂岩觀察所送去一片,友鄰觀察所送去2片,其餘全燉紅燒肉,一定要讓全營過一回「肉癮」,「香個夠」。
偵察兵們也神氣了,拍胸脯說:咱4個觀察所8隻眼睛瞪得電燈泡那麼大,要是還看不明白,這會兒咱就不吃豬肉吃豬屎去。 兩千年前的大軍事家孫子說過: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九地」,指各種地形,言深不可知。「九天」,指各類天候,言高不可測。
1958年的金廈海峽,善攻者精於守,攻乃守之機;善守者亦能攻,守乃攻之策。刺蔽擊防,糾合攪纏,一身二任,九地九天,炮口噴射出軍人的才智,傳統炮兵的戰術,表演得淋漓盡致,運用得爐火純青。
自保而全勝者孰?善之善者也。

④ 在部隊生活中發生過什麼引人捧腹大笑的事兒.

那會在部隊有一段時間被拉緊急集合拉出了陰影,有幾個晚上被連續拉了四次。所以每天睡覺基本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敢睡太死。有點風吹草動就醒。我們連隊大樓,三樓以上是戰士宿舍,一層四個班。頂層最裡面的是九班宿舍。大半夜,九班有個睡上鋪的兵起身上廁所,下床動作大了一點,把下鋪的副班長給弄醒了。迷糊之中以為緊急集合了,爬起來大喊一聲就開始穿衣服打背包。他的動作把別人整醒了,雖然沒有聽到哨聲,但是看別人都開始打背包了,自己也趕緊打吧。他們班宿舍的動靜把隔壁屋的也弄醒了,隔壁屋聽見別的班都開始了,自己也別躺著了,也趕緊准備吧。然後他們的下樓聲把樓下的也弄醒了。然後連鎖反應把全連都弄醒了。全部打好背包在樓下站著,等了半天沒見連長和指導員等幾個幹部出來。這下隊伍里開始議論紛紛,一排長問有誰聽見吹哨了?所有人都表示沒聽到,都說自己看見別人開動了,自己也趕緊跟著打背包。等了半天,才等著連長副連長指導員穿著背心披著衣服迷迷瞪瞪的跑下樓來了,問到我今天沒安排緊急集合啊。什麼情況這是?情況搞清楚了,連長說到,看你們這么積極,不讓你們去跑個五公里簡直就對不起你們剛才的那通折騰。九班的那個副班長最後成了眾矢之的。半路上被我們拉出去在樹上結結實實的玩了把磨杠子。回去的時候一個人背了三個背包,掛了七把槍。第二天每個班挨個挨個的散煙去陪不是。

⑤ 如果戰爭時期上級命令沖突怎麼辦

按照戰爭發展形勢看,b區敵人有可能是佯攻,引誘你部增援後對防禦較弱的a區進行攻擊,所以最好不要貿然增援,可採取派出一支後備隊到b區從後面攻擊敵人吸引火力牽制敵人的攻擊,同時呼叫炮火支援以及空中支援給予b陣地。a區更應加強巡邏同時將情況上報等待上級指令,當然如果此時b區情況危急來不及等待上級命令,你團派出增援到友軍部隊也是可行的,如果此時你軍陣地遭到攻擊並最終失守,那麼你的團長和參謀長有可能會被送上軍事法庭,也有可能會免於處罰,但是前途堪憂。所以說戰場上變幻莫測,是帥才還是蠢材只在一念之間。

⑥ 珍寶島事件是什麼啊

珍寶島事件
俄國人看珍寶島事件

今年是珍寶島事件34周年。珍寶島是烏蘇里江里的一個小島,俄羅斯稱其為達曼斯基島,長約1700米,寬約500米,島上有一些灌木,有幾條河流從中國一側流入該島,像手掌一樣。當年圍繞該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俄羅斯人如何看待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俄傳媒透露了這一事件中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

達曼斯基島疑團

1969年3月,在遠東烏蘇里江的這次戰斗行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邊境最大的戰斗行動。對此,多年來在俄羅斯存在種種猜測,眾說紛紜,真假難辨。當時蘇聯人並不明白,中國人為什麼要佔領該島,井問道:「當中國人進入該島時,我們的邊防軍人在干什麼?」, 「為什麼沒有採取措施制止類似事件的發生?」。有人說「當時中國人太多,邊防軍根本就無法對付他們,不得不動用正規軍」。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在30年前那種環境下根本就不可能說清楚。後來蘇聯政府也有意讓人們淡忘此事,也只是將這次沖突描述為《1969年3月的烏蘇里江事件》。

90年代初,在俄羅斯的版圖上再也找不到「達曼斯基島」了,於是俄羅斯人又開始猜測,開始議論當年的「秘密坦克」、議論關於伊曼邊防總隊隊長列昂諾夫上校的神秘死亡。甚至有人說「該島已不復存在,為了讓誰也得不到它,我們已將它炸毀」。達曼斯基島事件仍是一片疑團。曾當過伊曼邊防總隊隊長的退役上校康斯坦丁諾夫,在事隔30年後做了詳盡的描述。

摩擦由小到大

據康斯坦丁諾夫回憶:1968年秋,我們感到中國人在這個冬天可能會發起挑釁行動。我、列昂諾夫和當時的邊防總隊參謀長巴甫洛夫一致認為,這將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在冰上以拳相向,而是實質性的沖突。我們得到的口頭和書面命令是:運用現有的一切手段,不能讓挑釁者進入我國領土,但不準動用武器;並嚴禁官兵們傳播這里發生的事情、爭斗。因此,無論是當地居民還是國內其他人,甚至連想都想不到,正當黨的領導人宣講共產主義思想的時候,在漫長的中蘇邊界,沿阿穆爾河和烏蘇里江,幾年來兩個大國的士兵經常發生打鬥。19 68年只在伊曼邊防段雙方就發生過40次打鬥。1968年11月的一天,邊防總隊指揮部曾向軍區報告說:有可能發生武裝挑釁,請求具體的書面指示,並加強力量。

一周後,邊防總隊司令和政委被叫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並對他們說:如果發生武裝挑釁,那就還擊。但只是口頭意見,不能作為依據。

在相鄰的基爾金島上也一直有一些小磨擦。1969年1-2月在達曼斯基島、下米哈依洛夫卡地段,經常發生沖突,雙方不再是用棍棒,而是用槍托來互相打擊。在一次打鬥中,我們從中國人那裡搶來15支槍,並發現槍膛里有子彈,我們非常吃驚,這使邊防總隊隊長列昂諾夫及其副手確信,危險正在來臨,如果說要發生什麼事情的話,那一定會發生在這里。

達曼斯基島和相鄰邊防隊有可能受到威脅的哨所值勤人員都加強到了50人,並增加了裝甲運兵車,同時,只要中國人一出現,我們的邊防人員就向他們射擊,將這些不速之客趕走。

我們的邊防軍人並不知道,還在2月底的時候,在烏蘇里江左岸(中國一側)就秘密集結了幾千人的部隊、大量的兵器,展開了通信站和指揮所。3月2日夜,約300名中國軍人進人達曼斯基島,並在那裡修建了火力發射陣地和掩體。

從最近的觀察哨到達曼斯基島才80米,為什麼邊防偵察分隊沒有發現這些情況呢?主要是當時沒有夜視設備,而中國人的行動是在夜間進行的,並且邊防分隊早晨沿達曼斯基島巡邏時也沒有發現可疑跡象,我們就從中國人的鼻子底下過去,他們也沒有驚動我們,也許是不想過早地暴露自己。

3月2日行動

康斯坦丁諾夫說:指揮這次行動的中國軍事首長足智多謀、訓練有素、十分狡猾,選擇 3月2日並非偶然。在當時的宣傳報道中並沒有提到這一天有什麼意義,實際上這一天非同尋常。

第一,3月1日晚至2日凌晨下著小雪,周圍白茫茫一片,這使中國人可以悄悄地佔領達曼斯基島,雪可以掩蓋他們行進的痕跡。

第二,3月2日是北濱海區送別冬天的節日――謝肉節。中國人估計可能會有人請邊防總隊指揮部的人去吃飯或聯歡,造成和指揮所的聯系「不暢」。的確如此,邊防總隊的領導去了維也堅斯卡亞村,很早就去了,但不是去參加聯歡會,而是去參加演習。30年來沒有人提起過演習的事。

實際上,事發前3天,進行過一次較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有兩個師參加,軍區指示由邊防總隊扮演「敵軍」。難道2個師抽不出來2個連扮演「敵軍」,而非要邊防總隊去扮演「敵軍 」嗎?可能當時軍區司令部的意圖是好的,主要是在面臨威脅的情況下提高他們的士氣。

第三,周日和周六,我們的邊防軍航空兵不飛行。

指揮這次行動的中國軍官可能正是根據上述因素,才選定在這一天開始行動的。另外,我們在演習中也出現了一點問題:一個坦克團未能及時到達指定位置,宣布進行戰術停頓。中午12點以後,康斯坦丁諾夫返回指揮所,演習指揮部里響起了「焦急」的電話鈴聲,遠東軍區司令部打電話來說:在下米哈依洛夫卡哨所,正在進行戰斗,有人員傷亡。列昂諾夫馬上下令給巴甫洛夫,讓參加演習的軍士學校和機動分隊馬上撤下,向達曼斯基島出發。

事情就是這樣,當達曼斯基島兩個哨所發生流血沖突時,整個預備隊,即軍士學校和機動分隊卻在離該島100公里以外的地方。

硝煙籠罩達曼斯基島

根據康斯坦丁諾夫的回憶,1969年3月2日技術觀察站報告,發現有兩個小隊、約30名中國人已經進入蘇聯邊界。上午11時左右,邊防哨所的伊萬•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帶領一個由 30人組成的小組,乘坐一輛裝甲運兵車和兩輛汽車去迎擊入侵者。

他們決定從兩麵包圍該島,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帶領5名邊防軍人和克格勃特別處派來的偵察員H•布依涅維奇上尉從正面接近該島。他們後面約300米是第二小組,由巴班斯基下士率領,共12人。第三小組由拉伯維奇中士率領,共13人,從側翼接近該島。突然,他們遭到正面機槍掃射,左岸火炮和迫擊炮一齊開火,斯特列利尼科夫和拉伯維奇率領的兩個小組全部陣亡,巴班斯基中士帶領的人佔領了一個環形防禦工事並進行還擊。相鄰哨所的摩托化機動小組趕去支援,帶隊的是維塔利亞•布別寧上尉。但由於左岸猛烈的炮火,他們沒有取得成功。

參加演習的邊防軍機動分隊和軍士學校接到命令後迅速返回,在蘇哈諾夫斯基峽口直升機追上了他們,機動分隊轉乘直升機火速趕往達曼斯基島,周圍一片硝煙,灌木、土地、裝備都處在火光中。觀察達曼斯基島,在一顆樹旁發現了我們的士兵,我們的人降落了。同時,裝甲運兵車也來了,是斯克拉達紐卡軍士學校的人。我們佔領了達曼斯基島,開始派人去找傷員。在斯特列利尼科夫死後接替他指揮的巴班斯基中士爬過來告訴我們,找到了斯特列利尼科夫和他的小組,全部陣亡。

列兵彼得羅夫是從邊防總隊政治處來的,在他的短大衣下發現了照相機,後來照片洗出來了,這是他死前拍攝的最後3張照片。我們在其中一張照片中看到,當斯特列利尼科夫正帶人接近時,一個中國軍人舉起手,明顯是向埋伏在戰壕里的人發信號,就在這一瞬間,戰斗開始了。

這一天的戰斗是殘酷的,蘇方共死31人,傷14人。邊防軍奪回了達曼斯基島,並挖了戰壕,一個加強班一直在那裡執勤。

上校陣亡,「秘密坦克」陷落為防止中國人再次侵入該島,由亞申中校率領的一個機動分隊來到這里,他們共有45人,4輛裝甲運兵車,車上有擲彈筒;岸上還集結了80人的預備隊,並有裝甲運兵車,3月12日夜,遠東軍區第135摩步師來到沖突地區,他們有一個摩步團、一個炮兵團、一個獨立坦克營、一個「冰雹」-BM-21火箭營。

不知為什麼,3月14日在該島執勤的分隊又接到上級命令,撤離該島。康斯坦丁諾夫至今保留著當時在島上執勤的分隊隊長沙拉金的報告筆錄,筆錄是這樣寫的:「3月14日,邊防執勤分隊聽到了對岸中國人的喊話聲,後來我們就接到命令,撤了下來」。從記錄的時間可以看出,命令是在新的戰斗開始前15小時下達的。我問過列昂諾夫是誰下的命令,他說是「軍區」。但我估計,命令並不是軍區下達的。我們走了,中國人又佔領了該島。我們不能確定這是怎麼回事,但這很不正常。

3月14日快到半夜時,列昂諾夫又接到軍區的命令,要求重新奪回達曼斯基島。大約1- 2個小時後,亞申中校率領機動分隊到了。戰斗開始了,關於島上的情況並不明了。從最高觀察哨上報告說,中國人跑到島南端去了,佔領南端後准備打擊亞申的側翼。後來又有9輛坦克前來支援,列昂諾夫發現坦克後說:「我現在去島上」,說著他就匆忙出發了,甚至沒有來得及確定聯絡信號。邊防軍雖有無線電台,但他們都不知道頻率,坦克去參加戰鬥了,我們和它卻沒有任何聯系。

中國人接近了列昂諾夫的坦克,跟隨在他後面的兩輛坦克又返回去了,並且不是返回岸上指揮所,而是返回了哨所。為什麼會如此驚慌失措呢?因為有人覺得,中國人的坦克開到了我們這邊,情況非常嚴重。列昂諾夫在坦克里受了重傷。此事報告到了莫斯科,莫斯科命令迅速救出坦克和列昂諾夫上校。結果,有幾次試圖沖向坦克都未能成功。

15日夜16日凌晨,師偵察連連長勃爾特科夫斯基率領偵察營救小分隊前去營救,到達坦克時列昂諾夫上校已經陣亡。他想從下艙口出來時,被狙擊手射中心臟部位。中國人沒有動他,但拿走了坦克上的儀器。我們想用地雷將坦克炸毀,但沒有成功;後來決定用火箭炮,從烏蘇里江岸上發射每枚重達180公斤的火箭炮,並未射准。坦克被打歪了,瞄準手已經看不見它了。4月底,中國人將它拖了出來,現在已成為他們博物館的展品。

由於中國人佔有明顯的優勢,達曼斯基島久攻不下。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使用火炮。但這就意味著使沖突升級,當時沒有人有勇氣下達這樣的命令,只能原地等待上級的命令。最後,在17時才收到上級(莫斯科)的命令,用「冰雹」進行了打擊。「冰雹」在當時尚屬於「 秘密武器」,據說下達使用「冰雹」火箭炮命令的是勃列日涅夫。原199團團長、退役上校克魯別依尼科夫回憶說,「一個冰雹營和一個裝備122毫米榴彈炮的團對該島及對岸5-6公里縱深進行了猛烈打擊。隨後駐扎在上烏金斯克(現為烏蘭烏德)的一個摩步營參加了戰斗,營長是斯米爾諾夫少校。該營有很多人尚不滿20歲,在這次戰斗中有7人死亡,9人受傷,4輛 裝甲車被擊毀。最後中國人放棄了該島。開始,該島的防禦由135摩步師負責,直到4月,局勢逐步穩定下來後,該島的防守才又重新交給了邊防軍。一直到那年的9月,那裡仍能聽到槍聲,還有人員傷亡。

為什麼不講實話

康斯坦丁諾夫說,對3月2日發生的事情,當時政府的宣傳是這樣說的:「10時40分,哨所響起戰斗警報,裝甲運兵車和汽車進入戰備,哨所負責人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將情況報告給了相鄰單位的布別寧和肖霍洛夫,並報告了邊防總隊隊長列昂諾夫,得到這一消息後,為趕走中國人,首長決定……」

是誰在什麼時間向什麼人報告了這件事情,並不像上面宣傳中所說的那樣,這明顯是在捏造事實。為什麼會這樣呢?當時只有一個目的:向本國人民以及中國人表明,我們的邊防一切正常,秩序井然,一切都是在按命令行事,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而實際上機動分隊和軍士學校卻在100公里以外的地方。

當時的報道中並沒有提及有軍士學校和裝甲運兵車參加,實際上,正是由於他們的參加才使我們佔有優勢。之所以不提他們,是想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們以很少的兵力趕走了中國人。

政府在報道3月中旬達曼斯基島的第二次戰斗時說:邊防軍把毛澤東的部隊打得落花流水。但事情並不是這樣的,邊防軍的沖鋒受挫,遭受重大傷亡,中國人在人數、技術裝備和武器上佔有明顯的優勢,並且戰斗開始前該島在他們手上。宣傳中隻字未提使用正規軍和坦克的事,對列昂諾夫上校的死亡更是諱莫如深。

和平的努力

1969年3月6日,蘇聯政治局召開會議,專門討論發生在烏蘇里江的事情。政治局的委員們給邊防軍人以很高評價,但也指出了許多不足,如,在沖突區域沒有「好的部隊集群」,無論是邊防軍
還是常規軍的集群;作戰和部隊偵察組織不力;沒有夜間觀察等。會上通過了一系列加強邊防的措施。政治局的路線是:該島自古以來就是蘇聯的領土,毫不讓步、堅決對抗。

但是,此前並不是沒有和平的努力。蘇聯邊防軍就一直主張通過對話和平解決領土爭端。還有1964年時,當時的邊防軍司令濟里亞諾夫上將受命與中國就這些問題進行磋商。為完成這一使命,他又被賦予副部長的頭銜。濟里亞諾夫在一次磋商會上曾有勇氣聲明,有可能就一些島嶼做出讓步,其中就包括達曼斯基島。赫魯曉夫得知後將其從北京召回,並對其大發雷霆,進行了粗暴的訓斥。在沖突發生前一年,即1968年夏,濟里亞諾夫再次聲明:應通過對話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在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委員會舉行的會議上,曾討論過與中國邊境地區的局勢問題。主持人是當時的外交部副部長庫茲涅佐夫。在會上他讓每個人站起來回答:「您認為應該怎麼辦?」邊防軍人中沒有一個人說要用武力解決日益惡化的領土爭端。濟里亞諾夫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此外,會後他還給自己的部屬下達補充命令:「採取一切必要措施,阻止中國人進人我國領土,但不要使用武器」。只是在最後,要和大家說再見時,才暗示:「如果
情況非常嚴重,那就還擊」。

那次戰斗以後,從中國方向進入該島的所有道路上都埋設了地雷;而在烏蘇里江右岸集結了大量的軍隊。直到1969年9月,兩國政府領導人在北京會晤後,緊張局勢才逐漸平息。
現在俄中邊界劃界工作已經結束,我們已不再擁有達曼斯基島了。它已劃歸中國,因為它位於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國一側。如果在1964年時我們聽從濟里亞諾夫將軍的建議,那就不會發生1969年3月的悲劇。

抄襲必究

⑦ 幫忙找一個單口相聲

1
我這個人呀,愛看書。為什麼愛看書呢?看書可以開闊眼界,增進知識。有一位古人說的好呀,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古人說的嘛?!開玩笑,這是外國人說的,古人可沒這么說過。不過古人倒真有一句話,說看書講究「三上」——哪三上呀?枕上、馬上、廁上。就是說,騎著馬也可以看書,躺在床上也可以看書,坐在馬桶上還可以看書。總之吧,不管什麼場合什麼時間都可以看書。唉,我就這樣,走哪兒我都帶本兒書。當然現在沒馬了,不過現在有車呀,我在火車上看書,在汽車上看書,在自行車上看書。。。啊。。。坐後衣架那兒。
可不是誰都跟我似的這么好學習。當然不是說您老幾位了。誰呀?我媽。唉,我媽下崗工人,也沒事兒干,每天就是洗洗衣裳買買菜,帶帶孩子做做飯,別說看書了,連報紙都不看,我們家報紙我媽都拿來墊桌子用的。您別看我媽不看書,電視倒是看得挺勤。什麼「還珠格格」呀,「雍正王朝」啊,唉,她就喜歡看這個。本文轉自http://www.coffbar.com
有時候我就勸她,「媽,您沒事兒別老看電視,您也看看書,怎麼著您也是大學生的母親不是?」您猜她怎麼說?「大學生啊?大學生,二學文,三屎憋子四尿盆。」。。。啊?大學生跟尿盆挨得上嗎?不過您還別說,經不住我老這么勸啊,我媽還真有點兒動心。這不那天嘛,我媽也說了,「得得得,你也別再煩我啦,聽你的,我也看看書,也學習學習。」嗬,我這個高興!「太好啦!那您想看什麼書呀?是文學是哲學是文化是歷史?是音樂[/b]是繪畫是金融是股票?」「股票呀?鈔票我倒愛看!」。。。啊?!有看鈔票的嗎?!「你媽我呀,就高小畢業,你說的那些個我全看不懂。乾脆,你把你中學課本兒拿出來我看看得了!」我一想,對呀,太深的我媽也看不懂,先看中學課本兒。中學課本兒看會了,不就能看其他的了嘛?!
馬上翻箱倒櫃,把中學課本兒給找了出來——畢業這么多年了,這些課本兒早收起來了。數學化學這些就甭給我媽看了,看也看不懂,就看文科的吧。語文、歷史、地理、政治什麼的。撣撣灰,給我媽預備好了。從那天起,我媽可就看上了。您還別說,我媽還真好學習,雖然每天晚上電視還看,但看完電視回房准備休息的時候都得看會兒書。每天都叫我:「二哥兒!把你那歷史課本兒給我拿過來!」要不就「把你那地理課本兒給我拿過來!」嗬!您說我怎麼攤上這么愛學習一媽呢!「唉!」每回我都答應一聲高高興興把課本兒給我媽送過去。我媽戴上老花鏡,就倚著床頭那麼看。頭天看完,第二天再給我擱書架上,我媽好歸置。過了兩天我問我媽這課本兒怎麼樣,我媽說「不錯!這書挺好!」
又過了兩天呀,我發現,我媽最愛看政治課本兒。到後來每回要書歷史地理全不要了,就要政治。「二哥兒,把你那政治課本兒給我拿過來!」「唉!」第二天又一樣:「二哥兒,把你那政治課本兒給我拿過來!」「唉!」嚯!連著看了一個星期!哎呀,看來我媽是生不逢時呀!要不怎麼也得弄個常委當當!那天中午正吃飯呢,我想起這事兒來了,跟我媽開玩笑,「媽,我看您野心不小!想當官兒,是吧?」我媽一楞:「當官兒?當什麼官兒?門插官兒?」「什麼呀,您瞧您,天天看政治課本兒,可不是為當官兒做准備嘛?!」「嗨!」我媽噗嗤樂了,「我每天看政治書啊。」「啊?」「——是看那玩意兒睡得快!」——噢,催眠哪?!

2
神話故事說的好,吃飯睡覺不用腦,大魚大肉能吃飽。「廢話」!魚肉不如菜疙瘩!牛鬼蛇神都是假,千千萬萬甭信他,大口瘦肉吃完了,哎喲!「塞牙」——觀眾叫好!
在來一個哦!我能耐大著呢!告訴你!在來一個:哎——春 眠 不絕 曉`````處 處 聞 啼 鳥。 夜 來 風 雨 聲, 花 落 知 多 少。 好~~~(自己叫)
今天吶給大家說這么一段新單口相聲,叫《傳言》新段子。
話說在春秋戰國時期,——美國,呵呵! 那玩意兒時候哪有美國呀?還沒生出來呢!但是傳統相聲都那麼說,我也沒辦法,是吧? 也不知道是哪一年吧!就是美國啦!美國大會兒都知道,那缺德玩意兒,吃喝嫖賭是樣樣精通!調戲良家婦女,前不久有一個叫伊拉克的伊姑娘的讓他給侮辱了,納為己有``````多得咱也不能說,惹禍。
發生美國某軍隊可樂的事兒!軍隊我們都知道,在世界范圍內最強的軍隊還要屬 中(國)~——哦美國!
1910年的時候有一個「哈雷彗星」的出現,就這么得傳言要經過這支部隊的上空,部隊的一個營長收到上級命令要他給下屬傳遞;事情開始了:
營長對值班軍官:明晚大約8點鍾左右,哈雷彗星將可能在這個地區看到,這種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見一次。命令所有士兵穿著野戰服在操場上集合,我將向他們解釋這一罕見的現象,如果下雨的話,就在禮堂集合,我為他們放一部有關彗星的影片。
值班軍官對連長:根據營長的命令,明晚8點哈雷彗星將在操場上空出現。如果下雨的話,就讓士兵穿著野戰服列隊前往禮堂,這一罕見的現象將在禮堂出現。
連長對排長:根據營長的命令,明晚8點,非凡的哈雷彗星將身穿野戰服在禮堂中出現。如果操場上下雨的話,營長將下達另一個命令,這種命令每隔76年才出現一次。
排長對班長:明晚8點,營長將帶著哈雷彗星在禮堂中出現,這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如果沒下雨的話。營長將命令彗星穿上野戰服到操場上去。
班長對士兵:在明晚8點如果沒下雨的話,著名的76歲哈雷將軍將在彗星的陪同下身著野戰服,開著他那「彗星」牌汽車,經過操場前往禮堂「求雨」

3
俗話說買的沒有賣的精,這話真算得上至理名言呀!不用我說,在座的各位,哪個沒有買東西被吃豆腐的經歷?什麼?吃豆腐是什麼意思?被人沾了便宜唄!這是我剛學的時尚詞。
本來,這商人取利天經地義,做買賣嗎,就為求個財。可君子愛財你得取之有道呀!現在很多買賣人不是想著怎麼提高服務質量,誠信經營,而是靠攙雜使假,短斤少兩來取利。這不,前幾天我們鄰居張大媽,在街上買了三斤蘋果,搞了半天價才把一快五告成一塊三,提回來用自家稱一約,兩斤四兩,白虧七毛八,氣的張大娘高血壓都犯了。還有一次,我們單位小王姑娘,下班回家路上碰到一賣桔子的,一看那桔子不錯,就想買點,經不住那小販甜言蜜語,本來想買二斤的最後楞是給裝了五斤。當然要搞價了,小販要價每斤兩塊,小王從一快五還到一快八,小販還是不肯,兩人爭來爭去的誰也不肯讓步,最後那小販壓底聲音說:「一塊八也行,不過我得到那邊賣菜的稱上給您約去。」小王莫名其妙,問他為什麼,那小販神秘兮兮地說:「那邊都是八兩稱」。小王一聽這話,嚇了一跳,尋思這事不能那麼辦了。這賬好算呀!按兩塊算,五斤十塊錢,按一塊八算,五斤九塊,便宜了一塊,可那八兩稱一稱,五斤變四斤,算下來白虧一塊錢。小王是大學畢業,挺聰明一人,哪能幹那傻事!價也不還了,讓小販稱足了斤兩提著桔子就回家了。
按說也就沒事了,可這小王的媽是細心人,退了休沒事就在家買菜做飯,伺候老公孩子。見女兒買一提兜桔子回來,掏出買菜用的方便稱就給約了,咳!三斤半,那傢伙用的是七兩稱。
短斤少兩是最常見的手段,你費勁巴拉的搞半天價,最後他全從稱上找補回來了。
不過,這短斤少兩少兩也好,攙雜使假也好,那都是見不得人的下作手段,他使起來也覺理虧,所以他得哄著你,好話一個勁兒地說,讓你高興了,最後好沾你的便宜。買東西的人雖然被騙了,可落著一大堆好話聽,倒也不是太虧。而我碰著這么一位,他既不攙雜使假,也不短斤少兩,明大明地沾你便宜還得氣著你,最後讓你吃虧還得受氣。有人說了,怎麼可能?我不買了你還能搶呀!你氣我我也氣你,還不一定誰把誰氣倒呢!可我要跟您說,不是那麼回事!怎麼回事?您聽我慢慢跟您說。
那天我下了班,正騎車往家趕,就聽電話響了,掏出手機一看,是老婆來的電話,趕緊接。老婆在電話里說,我那丈母娘病了,得了感冒,發燒呢!就想吃口凍梨,要我趕緊去買。接了電話我就趕緊往市場趕,這時間不早了,天又冷,別一會兒買不著了。要真買不著,我那老婆還不得把我給凍了!
到了市場,推車往裡走,沒走多遠就看到一賣凍梨的。不過只有三隻梨,放在一盤里,擺在地上。賣梨的是一中年男人,蹲在那耷拉個腦袋,頭都不抬,這哪象個做買賣的呀!我走到跟前一看,梨挺不錯的,又大又圓,就問這賣梨的,梨怎麼賣。「十塊!」。他看都不看我,隨口就那麼一句。我一聽氣就上來了,你這不是明搶嗎?這凍梨一斤也就三塊錢左右,這三個梨最多也就一斤多點,怎麼要十塊!我再問一句:「多少錢」?「十塊」。他還是連頭都沒抬。我心裡說:「您自個好好賣吧」!推著車就往市場里走,心想,這人怕是神經有問題吧!十塊錢三個梨你賣誰呀!你慢慢等著吧,看有哪個傻子來買你的梨。
也真出了奇了,找遍整個市場還真沒有第二個賣凍梨的。剛才那傢伙一定是知道沒有第二家,他想趁機訛人。本想騎車走人,讓他願訛誰訛誰去。可又一想,這丈母娘那怎麼辦?我要空著手回去那還不闖了天禍了!不行還得去買。趕緊就往賣梨那走。快到跟前了一看,嗨!那傢伙正在吃梨呢!一邊剝著皮,一邊又吸又唆的。走到跟前一看,盤子里就剩倆梨了。我趕緊說這倆梨我買了,多少錢?那人一邊唆著梨水,一邊慢騰騰地說:「十塊」!我簡直要氣炸了!這哪裡是賣梨,簡直一個持刀搶劫嘛!我氣的嘴都哆嗦了,手指著他說:「你……你,你想干什麼!你怎麼不去搶銀行!你怎麼不去搶金店,你怎麼不去搶……搶……搶……」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那人望了我一眼,臉上一點表情都沒有,然後繼續唆梨水,直到把梨吃完扔掉梨胡又開始舔他的手,舔完手他抬起頭看我一眼,然後伸手又去那盤中拿起一個梨轉來轉去的瞧了瞧又放下,又拿起另外一隻梨轉來轉去的瞧。天那!我差點瘋了,今天怎麼讓我碰到這么個人兒!我心想,你吃吧,別撐著了,就算你把梨白送我我也不要了。我推起車轉身就走,我怕那傢伙要真吃出個什麼毛病了還得賴我。
走出市場,剛要騎車,我又下來了。心想,我這算干嗎呀!跟一賣梨的小販生這么大氣值嗎?不值!你吃你的梨與我有什麼關系?我生那門子氣?不生氣了,回家吃飯,吃完飯看電視去。一想到回家吃飯這就完了,怎麼?又想到丈母娘了。你想,一個老人病了,發著燒,躺在床上,什麼都不想吃,就想吃口凍梨,他就吃不著,為什麼吃不著,就因為我這做女婿的不願買。我有那麼小氣嗎?我就那麼恨心嗎?沒有呀!我這平時挺孝順的呀!再說了,我真敢惹丈母娘嗎!不敢呀!我怎麼能糊塗到去惹丈母娘呢?我傻了?那嚴重後果我能不知道?想到這,我二話不說,趕緊轉頭再往市場走。進了市場又看到那傢伙在吃梨。我只覺的一陣旋暈,差點沒栽倒,我停下來,鎮定了一會,才走到那賣梨的跟前,盤子里只剩一個梨了。我用低的不能在低的聲音說:「這梨我要了……」。
「十塊」!

4在舊社會里,做買賣的都是想要發財。講究投機倒把、買空兒賣空兒。要不怎麼有這么一句話呢:「無官不貪.無商不奸。」就是在街面兒上一個做小買賣的,他都想盡辦法騙人。

久做小買賣的講究搶先兒:春秋四季,什麼東西先下來他先賣什麼,到了春天,他賣青菜。什麼韭菜啊,蒜苗啊,豌豆啊……樣一樣都刀尺(指裁衣剪刀與尺,借喻整理)得挺漂亮,擺在蒲包里。這么一吆喝,出來一位老太太買菜來啦:「賣菜的,有韭菜沒有?」「有啊您哪。」「怎麼賣呀?」「您買多少錢的吧?」瞧!他不告訴人家多少錢一斤,先問人家買多少錢的,這個地方就要騙人啦。老太太一瞅,這韭菜還挺好,打算吃包餃子:「好吧,你給我拿兩毛錢的吧。」賣菜的趕緊順蒲包底下抽出一個紙條。打蒲包里拿出來三根兒韭菜來,用紙條一裹,得,雙手捧著,遞給老太太啦:「給您哪。」老太太一瞧,三根兒:「喲,這是多少錢呀?」「兩毛的。」老太太一愣:「嘶!我說你這是賣人參哪?」「老太太,這韭菜不是咱中國的,這是進口貨。你想,連過關帶上稅,就合十二塊錢一斤。也就是您吃得起呀,貴人吃貴物嘛!」

老太太聽他這么一說呀,也不好意思不要啦,原本打算吃餃子,這么一想:「得了,吃面湯拿它做作料吧!」兩毛錢賣出三根兒韭菜去,您想他得賺多少錢哪!

在商會上做小買賣的,還有一種賣「山裡紅」的。到天津叫「紅果兒」。他不論斤賣,用細麻繩兒串成掛兒,做個圓圈兒形的,連肩膀兒帶胳膊上一齊挎著。在胳膊上挎著那幾掛兒呀,把大個兒的都擱前邊兒,小個兒的都擱後邊兒,噴,擦得鋥光瓦亮。一吆喝出來是這種聲調:「還有兩掛兒咧唉唉唉,大山裡紅啊啊啊。」其實呀,他身上掛著好幾掛兒呢!他就吆喝還有兩掛兒。是賣「山裡紅」的全是這么吆喝。過來個買主兒:「怎麼賣呀?」

「五毛一掛兒。」

買主兒一看不值呀:「兩毛怎麼樣?」

「哼,不夠本兒啊您哪。」

其實呀,一毛五他就賣。買主兒走了,他又往下落價兒:「您給四毛吧!」

「不要。」

「三毛怎麼樣?」

「兩毛你要賣,我就拿兩掛兒。」

「您拿兩掛兒去吧!」

在這個時候哇,他的戲法兒已經變好啦:大個兒的呀早就跑後邊兒去啦,小個兒的哪,也就自動地上前邊兒來啦。結果賣出去的還是兩掛兒小的。您說這不是騙人嗎?

到了秋天賣柿子,是賣柿子的都這么吆喝:「好大個兒柿子咧,澀了喲,管換咧唉。」澀了管換。誰買柿子都要問這句:「澀不澀呀?」他要是說澀,那人家就不買了;他要是說不澀,澀了得給人家換。他這句話回答得好:「您嘗!」

買主兒一聽他的話呀,一定不澀。拿起來,「康昌」就是一口:「嗬!好澀傢伙!哎,你給換換吧,這是澀的。」他更會說:「您別帶皮兒吃呀!現在已經過了霜降了,這柿子不灠了(即不用開水焯了),保不齊有點兒皮兒憨(即澀的意思)。您把皮兒啃了去,它就不澀了。」這位還真聽話,拿起柿子來轉著彎兒這么一啃,把皮兒都啃下去了,就是中間兒再澀,也吃不出來了;怎麼?舌頭都麻了:「這不能吃,你給換換吧!」

「這我怎麼給您換哪?這一個柿子剩了多半拉啦.皮都沒了,我賣給誰去呀?」

「唉,你叫我啃的呀!」

「是啊,我沒叫您全啃了去呀,您哪怕掐一點兒呢,我還能把它賣出去,你說這個誰要?得了,您湊合著吃得了!」

「好好好!多少錢哪?」

「得了,您甭給啦。」

「不,我吃得起柿子,就花得起錢!」

「得了,您就給一毛錢吧!」

「好么,一毛錢就吃個澀柿子呀!』這位呀,越想越別扭;一賭氣兒,得,進了百貨店,買了個刮吃子。心說了:今日我叫你開不了張!這位就蹲在他的攤兒旁邊兒刮舌頭(做刮舌頭姿勢)。正在這個時候,又過來一個買主兒:「澀不澀呀?」「您問吃主兒!」(指刮舌頭那個人)這位還真聽話,過來就問刮舌頭的:「先生,這柿子澀不澀呀?」

那位心裡說啦;「你是個瞎子!沒瞅見我這刮舌頭么?」拿白眼珠兒一瞅他:「這柿子呀!不澀!」其實呀,他這是氣話、這位當真的啦。拿起來,「康昌」一口:「嚄,好澀傢伙!你給換換吧!」

「怎麼啦?」

「澀!」

「我沒告訴您不澀呀,您問的是他呀。」(指刮舌頭的)這位一想:『對呀!」又過來問那位刮舌頭的:「唉,你不是告訴我這柿子不澀嗎?」

「啊!不澀我干嗎刮舌頭哇!」

「嘶,噢,你們倆勾著哇?」

還有那麼一種做小買賣的,專研究「殺熟」,就是越和他熟識的人買他的東西,他越多算他的錢。買主兒明知道吃虧,也不好意思說什麼。還有一種做小買賣的,不熟假充熟。就拿賣柿子的說吧,在街上擺個攤兒,用這手兒就能多賣錢,我們那兒有家兒街坊王先生,就上過他的當。有一天早晨起來,領個小孩兒,拿著一塊錢出來買菜。剛走到柿子攤兒這兒,這個賣柿子的就趕緊過來給王先生請了個安:「好啊您哪!老沒見了!您可發福了?噢,您還帶著小少爺哪?來來來!拿幾個柿子吧!」這就把人的手絹兒搶過來,撿那大個兒的柿子給兜了十個。王老先生一見,說:「唉唉!吃不了這么些個!」「嗐!您拿吃去吧,擱著也壞了。」「多少錢?」「怎麼,您還給錢哪,這是哪兒的事!我這是送給小少爺吃的。」「唉,不,你要是不要錢哪,這柿子我也不要。」「吃幾個柿子算得了什麼,得了,我收您個本兒吧——您就給一塊錢吧。」王老先生一聽,心說:「嗬!這下子叫他克上了。」明知道吃了虧啦,滿臉帶笑地說;「夠本兒嗎,伙計?」「嗐!什麼夠本兒不夠本兒的,咱們自個兒吃唄!」王老先生一賭氣,拿起來就走。他還說哪:「明兒見,您哪!」王老先生心話兒:明兒個呀,你勒死我也不打你這兒走了!到了家,剛一進門兒,王老太太就問:「吃什麼菜呀?」王老先生把柿子包一舉:「吃什麼?熬柿子!」

⑧ 營長和營職參謀的關系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9

⑨ 提拔軍官是怎麼進行的。

師旅級高級幹部的任命需要軍里的推薦但不是軍長單純能決定的需要軍區以上黨委研究決定.排連營幹部的升降任免由團以上黨委下達命令,營長連長指導員教導員基本忽略不計!至於班長屬於戰士不能直接升排長,需要通過考軍校並學習畢業或提干來成為幹部,對提干這個事來說正團以下幹部的影響力也可以忽略不計了.

閱讀全文

與營長沒等上級下達命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解壓機壓什麼不爛 瀏覽:370
大牛盒子插件文件夾 瀏覽:13
用友t3如何遠程連接伺服器 瀏覽:744
保時捷行車記錄儀需要什麼app 瀏覽:717
文件伺服器中的DFS全名是什麼 瀏覽:461
365小說app現在叫什麼 瀏覽:55
海貝音樂app的獨佔usb輸出是什麼 瀏覽:400
宏觀經濟學高鴻業pdf 瀏覽:297
我的榮耀9x有方舟編譯器嗎 瀏覽:974
linux父子進程通信 瀏覽:889
程序員為什麼總是用手機 瀏覽:309
安卓9程序怎麼用 瀏覽:846
如何恢復編譯 瀏覽:853
mybatispdf 瀏覽:880
plc使用的是單片機嗎 瀏覽:816
如何讓安卓平板音量上限 瀏覽:236
代理伺服器請求超時如何設置 瀏覽:117
pdf批量蓋章 瀏覽:780
珠江寬頻網關伺服器地址 瀏覽:711
程序員練打字網站 瀏覽: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