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程序員工作時間不到四十歲
這是一個誤區。因為20年前中國的軟體開發剛剛起步。
嘗試這種新生事物的人往往是來自大學的大學生。事業已經進入穩步區的中年人基本上不會改行搞技術。
所以看上去,好像現在的程序員都不超過40歲。
其實上,在美國,日本,也有不少50歲左右的程序員依然奮斗在開發的最前線。
所以不要認為干程序員只能幹到40歲。
㈡ IT程序員有沒有年齡限制,年紀大了是不是就做不了了
都說35歲是人生的一道坎,立在「三十而立」和「四十不惑」之間。在國內,過了35歲,對編程還有熱情的程序員真心不多了。編程就像登山一樣,越往上爬人越少。35歲之後,除了轉管理,仍堅持寫代碼的都是這個行業的中堅力量,必將大有可為。
因為,編程不是青春飯,技術才是硬通貨。
編程絕對是一門技術活,程序員是一門「手藝人」。甚至可以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你沒有編程到30歲,你還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程序員。所以,並不是編程編到30歲就玩完了,而是編程編到30歲才剛剛入門。」不合格的程序才會喜歡速成、好大喜功。(酷殼-陳皓:編程能力與編程年齡)
首先,數據說話:來看看編程水平和年齡關系的兩張圖。
美國學者對 Stack http://Overflow.com上的用戶進行了數據挖掘,製作了這樣兩張圖:
(Patrick Morrison & Emerson Murphy-Hill | Is Programming Knowledge Related to Age?)
1、年齡分布圖
可見,程序員年紀呈正態分布,高點在25歲左右,但是中點在29歲左右。
2、能力和年齡分布圖
程序員的能力=總聲望 / 活躍時間
令人驚訝的是,程序員的能力在從25歲左右開始上升,一直到50歲後才會開始下降。所以說,程序員吃的不是青春飯。只有靠蠻力,用體力而不是用腦力的「碼農」,才是吃青春飯的人。然後,再舉個栗子,看看這個酷酷的矽谷
Frank Jernigan
2001年,我加入了Google的工程師隊伍,那一年,我55歲。沒錯,在Google的四年時光,我一直都是那裡年齡最大的程序員。
我做了什麼?我不是團隊領導,也不是經理,我只是一個單純的程序員——和一群平均年齡小我25歲的同事一起工作。我的年齡貌似從來都不是問題,我感覺自己只是團隊的一員,同時我也是這樣被對待的。
其實,上了年紀並不意味著落後,除非你脫節。為了不和潮流脫節,我從不曾停止學習。1975年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用的是打孔卡片和大型伺服器,用Fortran 和 PL/1 語言編程。20世紀80年代,我對OOP(面向對象編程)產生了興趣。我學習了所有和它相關的東西,並且撰寫了題為《使用面向對象編程的設計方法論》的碩士論文——現在應該被埋在波士頓大學的協議棧裡面吧。
在用Lisp語言編程十年之後,1990年我開始學習使用新的面向對象編程語言C++。僅僅幾年之後,網路大爆炸出現,我又進入了網路開發領域,開始使用HTML/JavaScript等新技術。學習,不斷的是學習,是我在這么多年職業生涯中實現轉變的關鍵。
我觀察到很多和我年紀一樣的程序員轉入了管理崗位,或者爬上領導崗位,或者完全轉行到和編程無關的新領域。在我早期的大多數工作中,我的經理都會注意到我是一個有天賦的編程員,然後不怎怎的就得出這樣的結論:我應該成為一名經理。如果沒有更好的機會,我可能會接受這樣的提升,但是很快我就發現我討厭當經理。我喜歡軟體開發——這就是我想從事的事情。當我的經理走到我的辦公室,看見我在專注編程的時候對我說:「你為什麼在編程?你現在是一名經理了!」一切都很清楚了
㈢ 你認為在中國的程序員,能夠干一輩子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科學技術變得越來越先進,很多人都開始使用計算機了,有一個職位叫程序員,我認為在中國的程序員是能夠干一輩子的,因為一方面我們的計算機發展迅速,另一方面程序員也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除此之外,只要是掌握創新的能力,當然是能夠干一輩子的,接下來跟大傢具體說明。3.只要我們掌握創新的能力,什麼東西都可以干一輩子。
對於程序員來說,現在計算機事業發展良好,應該是可以干一輩子的,但是科技的發展是我們想像不到的,未來即使有什麼變化,作為一個優秀的程序員,也應該具備創新的能力,隨時應對時代的變化,這樣一來就可以做一輩子了。
總而言之,我認為在中國的程序員是能夠干一輩子,因為一方面我們的計算機事業發展良好,未來的就業前景非常大,另一方面,程序員本身的上升空間也是非常大的,除此之外,程序員只要掌握創新的能力,當然是可以干一輩子的。
㈣ 程序員真的干到35歲就干不動了嗎
假設你從22歲開始工作,從3000開始,平均一年漲一級工資,到35歲,你應該至少16k工資,這並不算太高,但問題是,如果你做的事情,是一個剛畢業的人也能做的,我可以花五千僱傭到,怎麼會花三倍價格僱傭你呢。說白了,這十幾年的工作經驗沒有轉化為競爭力。而如果你是那種能當主程的人,不要說35了,55都有人搶著要。
㈤ 程序員是不是到了一定的年齡就退休了
人們常說的「35歲危機」 無非是怕人到中年,高不成低不就,不好找工作。然而程序員人到中年真的是那樣不堪嗎?不妨我們來算筆賬。
比較一個程序員和一個普通職員:
一個程序員20歲-35歲,奮斗十五年,按平均月薪2w左右,年薪30w來計算(或多或少,這里只做粗略計算):30w*15=450w
再來算一個一般事業單位,20歲-60歲,奮斗四十年,按平均月薪7k左右,年薪10w來計算(或多或少,這里只做粗略計算):10w*40=400w
一個是拚命奮斗15年,一個是安逸的40年,最終得到的報酬幾乎等同。這里不是說中年程序員就要退休,而用數字這樣客觀的計算方式來說明。
成熟的程序員遠不止一份工資
上述的報酬是按平均薪資來算,但其實程序員還有其他的「外快」。所以一個優秀的程序員能掙到的遠不止這些。
我有一個朋友小A,畢業兩年,前端工程師。
我印象中他每天都很忙,我好奇的問他,你們公司每天都這么壓榨人的嗎?
他說,不一定啊。公司項目忙的時候就忙公司的,不太忙的時候也會接一些朋友介紹的私活兒掙點外快。
我說怪不得,程序員果然是靠技術走天下啊!
前段時間支付寶領紅包的活動滿天飛的時候,相信大家也見識了很多五花八門的方式,記得看過一條新聞說,某程序員在網站上外鏈了支付寶鏈接,短短幾天掙了上百萬!掙錢的方法千千萬,用技術實現一定最方便快捷(這里只舉例,並不提倡)
還有身邊很多朋友,有自己寫博客發表文章的,也有在頭條上回答各類技術問題的,甚至有自己做自媒體公眾號很成功的。只要技術ok,程序員的收入渠道多種多樣。
選擇權在你手裡
㈥ 程序員可以干到多少歲,年齡到了怎麼辦
程序員可以干到多少歲?
首先說一句常識的話,人必自辱,而後人辱之。我記得以前在國內,剛開始做程序員的時候,身邊的包括程序員的朋友,很多都認為程序員這碗飯是青春飯,到了30歲就做不了了。
這些朋友當中很多後來轉行去做了文檔的工作。我當時覺得,這個有必然關系嗎?所以我一直是持懷疑態度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發現完全不是這樣子的。
最早的一次我記得,有一次感慨,當時去德國工作一年。我的領導看上去都50多歲了,頭發都花白了。我二十三四歲的小夥子。這位領導每天去公司去得很早,我一進公司門口就能聽到他敲鍵盤的聲音,噼里啪啦非常的響。他可是當時那個項目的主要編程人員。我那個時候就算個小跟班,就寫一點邊邊角角的小程序。從能力上講比他差的不是一點兒半點兒。
那個時候有一種恐懼感,哇,這些老程序員該多厲害呀,我什麼時候能追上他們?
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也不停的換工作,也不停的換項目組,認識了很多不同的程序員同事。
發現在程序員文化中認為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好像是大陸獨有的一種狀態。因為我在德國工作過,在新加坡工作過,在加拿大工作過,都沒有聽說有這種問題討論。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就是,如果討論這種年齡方面的問題比較敏感,涉及到一些歧視的東西,有可能會觸犯當地的法律,所以很多人忌諱討論這種話題。
我記得有一個程序員同事稱工作了35年,看上去的確很老了,但他做的還不錯。
這個是自然的,因為一件事情你做的時間越久,實際上你越熟練,尤其是對於程序員來說,這是一個技術類的工種,你的經驗越足,你的技術的成熟度也就越高。也就越有價值。
所以我現在又看到一些論調說程序員到40歲了怎麼能做呢?我記得以前的時候說程序員到30歲就做不了了,現在我見了很多50歲還在做程序員的。
對於這些論調,我就是淡淡的一笑。凡是對此種觀點深信不疑的,有這么幾種人,一是從來沒有做過程序員的,第2種是從來沒做好程序員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做的項目越多,你接觸的人越多,你就越知道自己的價值和斤兩。
實際上作為一個基本的常識,對於一件事情,任何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觀點,但是最根本的在於你自己。別人怎麼說都是無所謂的,重要的是你自己怎麼看,你自己怎麼面對。
這里做個小結,就是對我們程序員來說,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自高自大。工作年限,不一定是資本,但也絕對不是累贅。
通過夯實我們自己的職業素質,經過長期的積累,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把工作的年限轉化為我們的職業資本。
㈦ 程序員工作只能做到 35 歲嗎之後的路是怎麼走的呢
在國外程序員可以工作到退休年齡,國內基本不行。
只到35歲有點誇張,40多都沒問題。以後有兩條路,一個是經驗豐富後從事管理工作,一個是賺足夠的錢改行干別的。
㈧ 自由程序員能幹到多大歲數還是青春飯嗎
程序員第一大職業風險就是被科技浪潮無情淘汰。
很多行業,從業者的職業生涯從入場到退場,像是在乘機場的自動傳送帶。人少的時候,你可以往前挪挪,或者伺機走一下快速道,越過那些擋在你前面的渾渾噩噩的傢伙,但你能做的也就這些,快不了太多;人多的時候,你只能耐心排著,什麼歲數到什麼位置,前面的人不離場,你不能搶下他的位置。這一路你走的慢慢悠悠,四平八穩,但好歹,不那麼辛苦,除非遇著劇變,你被踢出傳送帶的幾率不大。
程序員不一樣。從入場到退場,活脫脫一出 tomb run 的游戲:身後怪物窮追不舍,你只能不停地往前跑。雖然沿途可以收獲很多金幣(package),但你一旦放慢腳步,或者沒能及時變道,就不得不主動出局或者被清場出局。主動出局一般是體面的 —— 當 manager,當法人,轉 VC,轉 sales,去教書,做莊德撲等等, 總之換個角色浪,從此和之前的角色相忘於江湖;被清場則是不體面的 —— 錢還沒賺夠,就被服務了多年的東家無情拋棄。為了養家糊口,只得 restart,重歸賽道。可賽道哪是那麼好擠回來的 —— 略微謝頂,銀發中間或夾雜著些許黑發,肚腩厚實得,從上往下看,都看不見腳趾的奔四大叔,被二十歲出頭的毛頭小子面試:大叔,說說看,你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價值?
程序員的第二大職業風險是馬太效應過於明顯,有時候稍低的起點就意味著經年累月數倍於別人的奮斗。
2017年的計算機應屆生,我聽說到的白菜價是二十五萬。我信,但這可能是 top 10% 在北上廣深的水平。剩下的,平均收入至少要攔腰。五年後,這些 top 10% 平均水平能上五六十萬,加上股票就沒邊了;而剩下的,平均水平可能還達不到他們同齡人五年前所謂的「白菜價」。
這個游戲是這么玩的:
你學習好,卯足勁上了 985,然後大學的四到六年又認認真真地學習和開發,畢業後工作找你,拿了 BAT 等一線的 offer,兢兢業業工作,工資水漲船高,公司股票翻番,周圍還都是優秀的人,有閑得無聊讀個 MBA 的,有出國接受更大挑戰的,有跑去創業公司當 CTO 的,人比人氣死人,你也就被逼不斷學習維持優秀的狀態,好讓自己不至於墊底。市場上滿滿都是向你拋來的橄欖枝,挪個窩輕松二三成的漲幅,你卻不待見;
你學習不好,僅僅夠上了個一本,大學有點荒廢,代碼沒寫幾行,畢業後你找工作,鞋底磨穿,勉勉強強有個外包公司收留,沒日沒夜地工作,但公司就這么個水平,薪水很難漲,周圍的同事渾渾噩噩地混日子,你稍微努力點,就顯得鶴立雞群。想跳吧,履歷不好,跳不出好結果 —— 給心儀的幾個大公司發了簡歷,卻好像荷葉上瀉過的水,連個痕跡都沒有。
這個行業就是這么操蛋:起點低一些,人生的軌跡就差了很多。你要認清這一點,如果你不幸是那個起點低,現狀差的人,那就加倍努力,想辦法證明自己不比別人差。和咨詢這種出生決定命運的行業,這一行還有很多證明你的水平的機會 —— 起碼,talk is cheap. Show me your code 是行業的共識。
程序員的第三大職業風險是誘惑太多,容易毀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這里的誘惑主要是市場機會的誘惑。前面說了,局部供需嚴重不平衡,因而不乏揮舞著巨額鈔票的工作機會。如果你沒有一個良好的職業規劃,也沒有清楚地計算機會成本,那麼就很容易被這樣那樣的高薪誘惑,從而在不合理的時間,不合適的機會上跳槽。當新的工作沒有想像的那麼好,或者新的公司遭遇崩盤,你不得不止損出局。這時候,找下一份工作就相當棘手。市場不認可你的價值,而你卻經歷了由儉入奢的過程,不願回頭,於是下一份工作依舊是一個不夠深思熟慮的選擇。當連續幾次錯誤選擇之後,你的職業生涯就岌岌可危了。
我見過五年換過八份工作的人,也見過對自己沒有穩定定位,在幾個方向上來回飄的人。我還見過履歷倒著來的人 —— 在矽谷,見得多的是 Google - FB - Airbnb 的職業切換,我卻見過 FB - Google - MS 的切換(沒有貶低 MS 的意思)。這種沒有想清楚,僅僅因為 package 一時之高低就隨意跳槽,是程序員們的《傷仲永》。
以上。希望能觸發你的思考。陷入深深的沉思前:請先不吝贊賞
㈨ 單純作為一個職業來說,程序員在中國能幹一輩子直到退休嗎
程序員的工作比較累,對身體傷害也比較大,年齡大的人不太適合做。
平均工作時間是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如果遇到產品上線或者急需處理的問題,加班通宵也是家常便飯。
但如果說每天都是這么辛苦,倒也不盡然。那要是呆在什麼公司和做什麼項目,有的公司大部分都是閑的時候閑的要死,忙的時候忙的要命。而忙閑的比例一般在2:1到3:1之間吧。忙的時候加加班是應該的,閑的時候看看小說刷刷網頁隨便你,只要別太過分,基本沒人管你。當然,也有的企業「文化」看程序閑著就難受,程序員技不壓身,開心快樂很重要。
程序員的累體現在頻繁加班以及休息期間還要及時響應線上問題。
原因有兩個:
1.整個行業對快速迭代要求很高,越快佔領市場越好。
2.產品質量難以把控,會頻繁出現bug。
具體有多累我就不廢話了,網上有不少吐槽加班的段子。
我想說的恰恰是程序員其實並不累,因為你可以很輕松找到不加班的公司而且工資還不低。魚與熊掌可以兼得哦。
1.網上有不少某工作油水高的傳言,例如金融高富帥、國企員工的隱形福利等,但是這些工作很難跳槽,程序員基本可以做到一年一跳,北上廣深杭兜一圈沒問題。
2.工資起點高。我們不說特例,有一到兩年工作經驗,人人都敢要價月薪10k。
㈩ 一個從事程序開發工作的程序員,職業壽命能夠有多久
之所以絕大部分程序員只能做到35歲左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3、性格原因,晉升或者轉型困難。
不可否認,隨著技術水平和管理經驗的提升,有一部分人是可以獲得晉升的,但是那畢竟是只是少數,相當一部分的程序員,因為長期和電腦打交道,不善於與人交流和溝通,這也成為他們晉升和轉型的最大障礙。
4、干久了,對這個行業產生了厭倦
熟悉的地方往往沒有風景,同一件事情干久了,必然會有厭倦的情緒,這就好比夫妻之間相處久了,有一種左手摸右手的感覺,工資上不去,強度那麼大,明天卻沒有奔頭,誰還沒有點兒別的想法呢?
5、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他們早早地給自己做好了職業的規劃,第二職業或者副業都做得相當的不錯。當35歲危機來臨的時候,他們依然可以從容面對,華麗轉身。
可能很多人會拿身邊的極端例子來反駁,認為程序員這個職業,只要保持空杯心態,只要你還想干,你就可以一直幹下去,干到老。還是那句話,你見過35歲以上的程序員嗎?如果你見過,你見過幾個?
在中國,程序員是一碗青春飯,這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青春漸遠,你是否做好了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