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泥石流程序員

泥石流程序員

發布時間:2022-04-28 08:25:45

㈠ 泥石流防治措施

泥石流是危害是非常大的,往往造成了重大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怎樣防治泥石流呢,首先1、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動的防治體系:通過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護和治理流域環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發生條件。
2、控制泥石流運動的防治體系:採用攔擋壩、谷坊、排導溝、停淤場等工程措施,調整和疏導泥石流流通途徑和淤積場地,減少災害破壞損失。
3、預防泥石流危害的防護工程體系: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護坡、擋牆、順壩、丁壩等工程,對重要危害對象進行保護。
4、預測、預報及救災體系:對於遭受泥石流嚴重威脅的居民、企業和重要工程設施,及時搬遷、疏散,受災時有效地搶險救災,減少災害破壞損失。
5、治水工程:修建水庫、水塘和引水、排水渠道、隧洞工程,調蓄、引導導泥石流流域的地表水,改善泥石流形成與發展的水動力條件。

㈡ 泥石流形成的人為因素有哪些

夏季,多地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造成道路交通中斷和嚴重的人員、財產損失。雖然強降雨等自然災害是其主要原因,但人為原因卻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泥石流發生的主要人為原因有:

1、地形地貌。不合理的開采開挖破壞地表。濫采濫伐導致植被減少、水土流失。

2、鬆散物質。濫伐森林、開山采礦、採石棄渣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往往也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質來源。

泥石流圖示:

㈢ 如何預防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潰壩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溝谷或山坡上產生的一種挾帶大量泥沙、石塊等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常常具有暴發突然、來勢兇猛、迅速的特點,最常見的危害是沖進鄉村、城鎮,摧毀房屋、淹沒人畜、毀壞土地,對於公路、鐵路、礦山、水利水電工程也有損毀。泥石流具備三個規律:季節性、周期性、一般發生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連續降雨後。如何預防、躲避泥石流災害?地質專家提醒,泥石流與滑坡、崩塌不同之點就是流動。一要及時對被危害區的居民及設施採取緊急疏散避災或保護措施,強制遷至安全區;二要建立臨時躲避棚,最好安置在距村鎮較近的低緩山坡或較高的平台地上,切忌建在較陡山體的凹坡處,以免出現坡面坍塌;三是專業搶險隊伍,應及時緊急加固或搶修各類臨時防護工程,排除險情;四是組織人員密切監測泥石流的發展趨勢,嚴防出現重復災害。

㈣ 泥石流勘查的基本規定

1.工程地質測繪

1)遙感解譯:從衛片和航片解譯泥石流區域性宏觀分布、地貌和地質條件;有條件時可用不同時相的影像圖解譯、對比泥石流發展狀態,編制遙感圖像解譯圖,航片比例尺宜為1∶8000~1∶34000。

2)填圖要求:所劃分的填圖單元在圖上標注的尺寸最小為2mm。對於小於2mm的重要單元,可採用擴大比例尺或符號的方法表示。在1∶500或1∶2000的地形圖上可能修建攔擋工程和排導工程地段,其地質界線的地質點誤差不應超過3mm,其他地段不應超過5mm。

3)地質地貌測繪:對全流域及溝口以下可能受泥石流影響的地段,調繪與泥石流形成和活動有關的地質地貌要素,編制相應的地貌圖與地質圖,填繪縱剖面圖與橫剖面圖。流域平面填圖比例尺宜為1∶10000或1∶50000,分區平面填圖比例尺宜為1∶500~1∶5000;縱剖面圖比例尺橫向宜為1∶500~1∶2000,豎向宜為1∶100~1∶500;橫剖面圖比例尺橫向宜為1∶200或1∶500。測繪方法以沿溝追索、實測和填繪剖面為主。

2.水文調查

1)暴雨洪水調查:泥石流小流域一般無實測洪水資料,可根據較長的實測暴雨資料推求某一頻率的設計洪峰流量。對缺乏實測暴雨資料的流域,可採用理論公式和該地區的經驗公式計算不同頻率的洪峰流量。有關計算公式見水文計算手冊。

2)潰決洪水調查:包括水庫潰決洪水、冰湖潰決洪水和堵河(溝)潰決洪水。潰決洪水流量據潰決前水頭、決口寬度、壩體長度、潰決類型(全潰決或局部潰決,一潰到底或不到底)採用理論公式計算或據經驗公式估算,並結合實際進行校核。有關計算公式見潰壩水力學。

3.泥石流體勘查

1)泥痕測繪:選擇代表性溝道,量測溝谷彎曲處泥石流爬高泥痕、狹窄處最高泥痕及較穩定溝道處泥痕。據泥痕高度及溝道斷面計算過流斷面面積,據上、下斷面泥痕點計算泥位縱坡,作為計算泥石流流速、流量的基礎數據。

2)泥石流流體試驗:

·漿體重度測定:泥石流流體重度可根據泥石流樣品採用稱重法測定。泥石流體樣品一般難以採到,可了解目擊者回憶,根據泥痕和堆積物特徵進行配製,採用體積比法測定。

·粒度分析:對泥石流體樣品中大於2mm的粗顆粒進行篩分,粒徑小於2mm的細顆粒用比重計法或吸管法測定顆粒成分。對泥石流體中固體物質的顆粒成分,從堆積體中取樣測定。取樣數量應結合粒徑來確定。

·黏度和靜切力測定:必要時進行黏度和靜切力測定,用泥石流漿體或人工配製的泥漿樣品模擬泥石流漿體,其黏度可採用標准漏斗1006型黏度計或同軸圓心旋轉式黏度計測定;其靜切力可採用1007型靜切力計量測。

3)泥石流動力學參數計算:

·流速:據調查所得泥石流流體水力半徑、縱坡、溝床糙率及重度等參數計算;也可按泥石流的性質和所在地域,選擇合適的地區性經驗公式計算。

·流量:泥石流流量可採用形態調查法(據泥痕勘測所得的過流斷面面積乘以流速)或雨洪法(按暴雨洪水流量乘以泥石流修正系數)確定。暴雨小徑流的地區性經驗公式較多,暴雨洪水流量應採用適用的經驗公式計算。

·沖擊力:泥石流沖擊力是泥石流防治工程設計的重要參數,分為流體整體沖壓力和個別石塊的沖擊力兩種。具體計算方法參照本節「六、泥石流特徵值的確定」部分內容,除此之外還可採用其他公式加以印證。

·彎道超高與沖高:參照泥石流特徵值的確定。

4)堆積物試驗:通過調查、實驗,按《土工試驗方法標准》(GB/T50123—1999)確定泥石流堆積物的固體顆粒比重、土體重度、顆粒級配、天然含水量、界限含水量、天然孔隙比、壓縮系數、抗剪強度和抗壓強度等參數,供治理工程比選和設計使用。

5)泥石流的形成區、流通區和堆積區測繪:①工程治理區實測剖面至少應按一縱三橫控制;②重點區應有1~3個探槽或探坑(井)控制;③各區測繪內容參見表56所列諸影響因素。

4.勘探試驗

(1)勘探

勘探工程主要布置在泥石流堆積區和採取防治工程的地段。勘探工程以鑽探為主,輔以物探和坑探等輕型山地工程。受交通、環境條件的限制,在泥石流形成區一般不採用鑽探工程;當存在可能成為固體物源的滑坡或潛在不穩定斜坡必須鑽探時,勘探線及鑽孔布置參照「滑坡勘查」有關規定執行。

(2)鑽探

泥石流防治工程場址主勘探線鑽孔,宜在工程地質測繪和地球物理成果的指導下布設,孔距應能控制溝槽起伏和基岩構造線,間距一般30~50m。30m寬的溝谷應有1個鑽孔控制,30~50m寬的溝谷應有2個鑽孔控制,寬50m以上的溝谷應以30~50m間距布孔。當鬆散堆積層深厚不必揭穿其厚度時,孔深應是設計建築物最大高度的0.5~1.5倍;基岩埋藏淺時,孔深應進入基岩弱風化層5~10m。

鑽孔的布置應盡可能採用一孔多用,互相結合,使得鑽探工程在勘查中發揮最好的效益。

孔徑的選擇,在鬆散岩層中,考慮其泥石流物質組成的特點,孔徑一般要求在Φ145mm以上;在基岩鑽進中,鑽孔孔徑可適當縮小,但終孔孔徑不得小於Φ91mm。

鑽孔的記錄和編錄:①鑽進中的班報表記錄應真實、及時,按鑽進回次逐段填寫,嚴禁事後追記;②鑽探現場編錄可採用肉眼鑒定、手觸方法,對岩土描述除按規范外,可採用標准化、定量化的方法(孟塞爾色標、砂土粒樣、點荷載儀、袖珍貫入儀),應計算岩心採取率和岩石質量RQD值;③鑽探成果要有鑽孔柱狀圖、岩心編錄及野外現場試驗記錄。

(3)物探

物探工作除作為鑽探工程的補充和驗證外,在施工條件差、難以布置或不必布置鑽探工程的泥石流形成區,可布置1~2條物探剖面,對鬆散堆積層的岩性、厚度、分層、基岩面深度及起伏進行推斷。物探的比例尺應大於地質測繪的比例尺,一般採用1∶25000,1∶10000,1∶50000,1∶2000或1∶100。井中測定可採用更大的比例尺。適宜使用的方法:淺層地震、電阻率法、地質雷達及聲波探測。

物探勘測的范圍:①在泥石流形成區,其測線一般不超過測區單面坡的坡長,深度在20~30m范圍之內;②在泥石流堆積區,測線應能控制住泥石流的分布,深度上也能控制堆積的厚度;③在工程勘測中,物探測線順勘探線布置,其范圍應能達到其所需物探數據;④在孔中垂直測定范圍能控制兩孔之間和孔深范圍。成果報告應按各種物探方法的要求進行編制,最終統一到一種解譯。

(4)坑槽探

結合鑽探和物探工程,在重點地段布置一定數量的探坑或探槽,揭露泥石流在形成區、流通區、堆積區不同部位的物質沉積規律和粒度級配變化,了解鬆散層岩性、結構、厚度和基岩岩性、結構、風化程度及節理裂隙發育狀況;現場採集具有代表性的原狀岩土樣。

探槽的規格:長度以需要為准,深度不超過3m,底寬不小於0.6m,其兩壁的坡度按土質和探槽的深淺合理放坡:①深1m的淺槽中,兩壁坡度為90°;②深1~3m的槽中,密實土層為70°~80°,鬆散土層為60°~70°,在潮濕、鬆土層中不應大於55°。

掘進中的技術要求:①人工掘進,禁止使用掘空底部、使之自然塌落的方法;②禁止採用爆破法;③槽壁應保持平整,松石及時清除,嚴禁在懸石下作業,槽口兩邊0.5m以內不得有堆放的土石和工具;④槽內有兩人以上工作時,要保持3m以上的安全距離;⑤在鬆散易坍塌的地層中掘進,兩壁應及時支護;⑥凡影響人畜安全的探槽,在取得地質成果後,必須及時回填。

探坑、探井的技術要求:①在泥石流的形成區、流通區及堆積區需要進行現場試驗的探坑(試坑),其開口的規格,圓形直徑一般為Φ500mm,方形為50cm×50cm,深度要求在剝去表層之後不小於0.5m;②泥石流勘查中,探井的規格尺寸:探井深一般不超過10m,開口為圓形的直徑為0.8~1.0m,深5m~10m,斷面尺寸長×寬為1.2m×0.8m或1.2m×1.0m,考慮到泥石流物質組成顆粒大小差異大,其開口可適當放大,也可採用梯級開挖;③探井掘進技術參數參看《地質勘查坑探規程》。

探槽、探井地質成果:①在開挖掘進時分別對不同單元體岩、土層的岩性、結構、顆粒級配等進行描述、編錄,圖文應盡量規格化;②探槽要有槽底、兩壁的展示圖,探井要有展示圖,能直觀地反映岩、土體的結構及展布,比例尺:1∶25,1∶50或1∶100;③為防治工程提供設計所需的其他資料。

(5)試驗

對壩高超過10m以上實體攔擋工程宜進行抽水或注水試驗,獲取相關水文地質參數;在孔(坑)內採取岩樣、土樣和水樣,進行分析測試,獲取岩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參數;水樣一般只做簡分析,擬建的防治工程應增加侵蝕性CO2測定內容。

採集的岩石要能滿足表5-11制樣的要求,測試數據能夠反映岩石的實際性狀。

表5-11 室內測試岩樣規格表

土樣的樣品數量及測試要求:①泥石流勘查中,泥石流堆積物的顆粒分級及容重是重要參數,根據泥石流堆積物常含有大顆粒的特點,現場測試采樣一般要求500kg左右;②在壩址土體中,每層穩定土層中試樣組數一般不少於6組,擾動土樣的數量可適當減少;③原狀土樣的大小,鑽孔取樣尺寸為直徑10cm,高20cm,在坑槽中采樣,每組樣品尺寸為15cm×15cm×15cm;④泥石流堆積物的顆粒分析,應將≥2cm以上的顆粒在野外篩分,<2cm顆粒送實驗室進行顆分。詳見表512。

表5-12 室內測試土樣規格

水試樣的室內要求:泥石流災害勘查中,對水樣一般只要求作常規項目的分析:在防治工程中,由於大部分工程的基礎置於地下水位之下,要求增加CO2的測定。一般簡分析樣品數量500~1000mL;全分析樣品數量200~300mL;侵蝕性CO2樣品數量250~300mL,加2~3g大理石粉。

5.對各類防治工程提供以下主要設計參數

1)各類攔擋壩:對各類攔擋壩提供主要設計參數是覆蓋層和基岩的重度、預載力布置值、抗剪強度,基面摩擦系數,泥石流性質與類型、發生頻次,泥石流體的重度和物質組成,泥石流體的速度、流量和設計暴雨洪水頻率,泥石流回淤坡度和固體物質顆粒成分,溝床清水沖刷線。

2)其他工程:樁林著重於樁錨固段基岩的深度、風化程度、力學性質,排導槽、渡槽著重於泥石流運動的最小坡度、沖擊力、彎道超高和沖高;導流堤、護岸堤和墩著重於基岩的埋藏深度和性質、泥石流沖擊力和彎道超高、牆背摩擦角;停淤場著重於淤積總量、淤積總高度和分期淤積高度。

6.施工條件調查

結合可能採取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技術,調繪施工場地、工地臨時建築和施工道路的地形地貌,並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測圖范圍和精度視現場情況而定。

了解泥石流防治工程周圍所需天然建築材料的分布狀況,對沙石料質量和儲量進行評價。如天然骨料缺少或不符合工程質量要求,須對就近料場的人工料源進行初查。

了解泥石流防治工程周圍的水源狀況並采樣分析,對防治工程生活用水的水質水量進行評價,提出供水方案建議。

7.監測

泥石流監測內容,分為泥石流形成條件(固體物質來源、氣象水文條件等)監測、運動特徵(流動動態要素、動力要素、輸移沖淤等)監測和流體特徵(物質組成及其物理化學性質等)監測。

1)勘查階段:只要求進行簡便的常規監測。

2)降雨觀測:必要時,根據流域大小,在流域內設置1~3個控制性自記式雨量觀測點,定時巡視觀測。觀測點的設置要避免風力影響和高大樹木的遮掩。

3)泥位、流速觀測:有條件時,可進行泥位和流速觀測。

·泥位觀測,觀測站應盡可能設在兩岸穩定、順直的泥石流流通河床段。觀測斷面可設置2個或2個以上。用簡便的斷面索法觀測泥位的漲落過程,精度要求到0.1m。條件許可時,泥位也可採用有線或無線感測器及探頭遙測(如超聲水位計、泥位檢知網、泥位檢知線等)。

·泥石流流速觀測必須和泥位觀測同時進行,數值記錄要和泥位相對應。一般採用水面浮標測速法。

4)預警預報:出現泥石流臨災徵兆時,應及時報告有關部門進行預警預報。泥石流警報,首先要確定預警預報參數臨界值,如泥位觀測報警的泥位臨界值、地聲報警的地聲臨界值、暴雨報警的雨強臨界值。

·斷面泥位觀測法:當監測斷面泥位達到警戒值時,立即發出預警信號;當監測斷面泥位達到避難泥位時,則發出警報信號。

·感測法:將泥石流感測器、地震感測器、地聲感測器、超聲泥位計、泥位高度檢知線等安裝在溝谷適當地點(超聲探頭必須安裝在流域中、下游的主河床內),這樣可以保證泥石流流量處在一個較穩定的范圍內,減少泥石流規模報警的誤差。當泥石流發生時,感測器接受信息,進行預警或報警。

5)監測資料整理分析:除對泥石流監測原始記錄進行整理編目外,還應將監測數據進行重新編號,形成泥石流監測的正式項目。如條件具備,應建立成果資料庫,把全部編目資料存入計算機,以供有關人員查閱。

㈤ 泥石流災害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並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災害很容易造成嚴重的損失和傷亡,所以,泥石流的防治就尤其重要。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有:

將生物措施與適用於某一泥石流危害區的幾項工程措施相互結合,對泥石流小流域進行全面統一整治,有效地預防和減少災害的發生;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開展泥石流的預測預報

從空間上,可根據地質、地形地貌、降雨等條件,泥石流發育程度和規模進行危險區域劃分,劃分出高度危險、中度危險和一般危險區。從時間上,可分為中長期和短歷時預報。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應急性措施

每年7~8月為泥石流易發時段,應採取應急避防措施。首先要避開泥石流危險地段,盡量在泥石流到來之前採取防範行動。在泥石流發育地區應進行必要的搬遷、臨時防護措施,對受泥石流嚴重威脅的工礦、村鎮應提前做好應急部署。

㈥ 泥石流有哪些防治措施

泥石流往往突然爆發,歷時短暫,來勢兇猛,具有強大的破壞力。泥石流爆發時,山谷雷鳴,地面震動,渾濁的泥石流靠著陡峻的山勢,沿著峽谷深澗,前推後擁,沖出山外。
防治泥石流可以採取以下幾項措施(西安科技大學地質與環境學院,2009)。
一、生物措施
採用植樹造林、種植草皮及合理耕種等方法,使流域內形成一種多結構的地面保護層,以攔截降水,增加入滲及匯水阻力,保護表土免受侵蝕。當植物群落形成後,不僅能防治泥石流,而且改變了水分和大氣循環,對當地農業、林業都有好處。
二、工程措施
(一)防治泥石流發生的措施
1.蓄水、引水工程
包括調洪水庫、截水溝和引水渠等。工程建於形成區內,其作用是攔截部分或大部分洪水、削減洪峰,以控制爆發泥石流的水動力條件。同時還可灌溉農田、發電或供生活用水等。大型引水渠應修建穩固而矮小的截流壩作為渠首,避免經過崩塌地段而應在其後緣外側通過,並防滲漏、潰決和失排。
2.支擋工程
主要有擋土牆、護坡等。在形成區內崩塌、滑坡嚴重地段,可在坡腳處修建擋牆和護坡,以穩定斜坡。此外,當流域內某地段因山體不穩,樹木難以「定居」時,應先輔以建築物穩定山體,生物措施才能奏效。
(二)攔截泥石流措施
主要為攔擋壩(圖3-3)。
圖3-3
攔擋壩布置示意圖(據西安科技大學地質與環境學院,2009)
H—壩高(m),H=L(I-I0);L—壩與壩的距離(m);I—修建攔壩處溝度縱坡(以小數計);I0—預期淤積後的坡度(以小數計)
攔擋壩基本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高壩,它有比較大的庫容,能保證發生最大泥石流時全部攔蓄。當壩體逐漸淤滿時,予以清除或將壩體加高。此種壩體按水庫設計,修建有溢洪道。水利部門在黃土地區修建較多,稱為攔泥庫。
另一種為低壩,也叫沙坊、谷坊或埝。這種壩體常成群布設。壩體高度較小,泥石流直接從壩面流過。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攔截泥沙。攔截泥沙的數量往往決定於壩的高度,由於一般壩高較小,因而攔截的數量不多。②控制或提高溝底侵蝕基準面,防止溝道下切,從而穩固兩岸的坍塌及減少滑坡移動,減少泥石流中泥沙來源。③改變溝床坡度、寬度,從而改變流動條件,使流向穩定,減輕泥石流的側向侵蝕。④調節泥沙。切口壩在流量大時有攔蓄作用,而流量小時直接通過,格柵壩有攔蓄大石塊而將其泥沙排出,也起到調節泥沙的作用。
攔擋壩的形式:漿砌塊石重力壩、干砌塊石壩、混凝土拱壩、格柵壩、護面土壩。
為降低攔壩程造價及便於修築,一般都修建3~5米高的低壩,較高的壩體也以10米以下居多。
(三)泥石流排導措施
包括排導溝、渡槽、急流槽、導流堤等,多建在流通區和堆積區。最常見的排導工程是設有導流堤的排導溝(泄洪道)。它們的作用是調整流向,防止漫流,以保護附近居民點、工礦點和交通線路(圖3-4)。
(四)儲淤工程
包括攔淤庫和儲淤場。前者設置於流通區,就是修築攔擋壩,形成泥石流庫;後者一般設置於堆積區後緣,工程通常由導流堤、攔淤堤和溢流堰組成。它們的作用是在一定期限內、一定程度上將泥石流固體物質在指定地段停淤,從而削減下泄的固體物質總量及洪峰流量。
三、綜合治理
在泥石流防治中,最好採用生物防治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的辦法。這樣既可以做到當年見效,又可以在較短時間內防止泥石流的發生,這種方法稱為綜合治理。
圖3-4
泥石流防治工程配置示意圖(據西安科技大學地質與環境學院,2009)
1—堤坊;2—導流堤

㈦ 遇到泥石流或山體滑坡怎麼辦

山體滑坡

山體滑坡應向兩側逃生

市國土部門技術人員提醒,如果發生山體滑坡,應向滑坡體兩側跑,而不要沿滑坡體滑動的方向跑。

如果遭遇到山體滑坡,應躲避在結實的障礙物下面,或蹲在地坎、地溝里。

一旦遭遇山體滑坡,山下房屋裡的人員一定要立即撤離,不要貪戀財物。

只要山體滑坡的危險期還沒有過,就不能回到受滑坡影響的地區居住,因為要避免第二次滑坡從而發生新的意外。

即便山體滑坡結束之後,也要先確認房屋完好安全之後,人員才可以進入。

泥石流

泥石流發生前有徵兆

當泥石流發生時,應觀察泥石流的規律採取應急措施。國土部門的技術人員解釋,泥石流與滑坡、崩塌不同的地方就是流動。

泥石流不僅本身能夠流動,而且它還具有搬運能力,浮托能力還非常強大,遠非流水所能比擬。技術人員舉例,四川涼山就曾發生過一起泥石流,竟然能夠把在河谷中洗衣服的老大娘搬運了1300米,而老大娘居然一點事兒沒有,這就說明泥石流的浮托能力很強大。所以,可以說,泥石流是一種類似洪水又勝於洪水的地質災害。

如果河流突然斷流或水勢突然加大還夾雜有樹枝等,聽到深谷或溝內傳來類似貨車轟鳴或悶雷般的聲音,溝谷深處突然變得昏暗,有輕微震動感等,就要意識到,泥石流即將發生,應立即採取逃生措施。

那麼,如果碰到泥石流,又該怎樣逃生?

市應急辦提示,應迅速跑到溝谷兩側的山坡或高地,一定不能順著溝向上或者向下跑動。不要躲在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陡坡下,不要停留在低窪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樹上躲避。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去到山地戶外遊玩,在選擇營地的時候,應選擇平整的高地,而諸如河道、溝道彎曲的凹岸或地方狹小高度又低的凸岸,溝道處或溝內平處都應該盡量避開。如果遇到強降雨或暴雨的時候,一定要警惕泥石流的發生。

㈧ 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及防範措施

對計算機信息構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 其中包括人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和偶發的因素。其中,人為因素是指,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計算機網路存在的漏洞,或者潛入計算機房,盜用計算機系統資源,非法獲取重要數據、篡改系統數據、破壞硬體設備、編制計算機病毒。人為因素是對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威脅最大的因素,垃圾郵件和間諜軟體也都在侵犯著我們的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計算機網路的脆弱性
互聯網是對全世界都開放的網路,任何單位或個人都可以在網上方便地傳輸和獲取各種信息,互聯網這種具有開放性、共享性、國際性的特點就對計算機網路安全提出了挑戰。互聯網的不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幾項:
(1)網路的開放性,網路的技術是全開放的,使得網路所面臨的攻擊來自多方面。或是來自物理傳輸線路的攻擊,或是來自對網路協議的攻擊,以及對計算機軟體、硬體的漏洞實施攻擊。
(2)網路的國際性,意味著對網路的攻擊不僅是來自於本地網路的用戶,還可以是互聯網上其他國家的黑客,所以,網路的安全面臨著國際化的挑戰。
(3)網路的自由性,大多數的網路對用戶的使用沒有技術上的約束,用戶可以自由地上網,發布和獲取各類信息。
2、操作系統存在的安全問題
操作系統是作為一個支撐軟體,使得你的程序或別的運用系統在上面正常運行的一個環境。操作系統提供了很多的管理功能,主要是管理系統的軟體資源和硬體資源。操作系統軟體自身的不安全性,系統開發設計的不周而留下的破綻,都給網路安全留下隱患。
(1)操作系統結構體系的缺陷。操作系統本身有內存管理、CPU 管理、外設的管理,每個管理都涉及到一些模塊或程序,如果在這些程序裡面存在問題,比如內存管理的問題,外部網路的一個連接過來,剛好連接一個有缺陷的模塊,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計算機系統會因此崩潰。所以,有些黑客往往是針對操作系統的不完善進行攻擊,使計算機系統,特別是伺服器系統立刻癱瘓。
(2)操作系統支持在網路上傳送文件、載入或安裝程序,包括可執行文件,這些功能也會帶來不安全因素。網路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文件傳輸功能,比如FTP,這些安裝程序經常會帶一些可執行文件,這些可執行文件都是人為編寫的程序,如果某個地方出現漏洞,那麼系統可能就會造成崩潰。像這些遠程調用、文件傳輸,如果生產廠家或個人在上面安裝間諜程序,那麼用戶的整個傳輸過程、使用過程都會被別人監視到,所有的這些傳輸文件、載入的程序、安裝的程序、執行文件,都可能給操作系統帶來安全的隱患。所以,建議盡量少使用一些來歷不明,或者無法證明它的安全性的軟體。
(3)操作系統不安全的一個原因在於它可以創建進程,支持進程的遠程創建和激活,支持被創建的進程繼承創建的權利,這些機制提供了在遠端伺服器上安裝「間諜」軟體的條件。若將間諜軟體以打補丁的方式「打」在一個合法用戶上,特別是「打」在一個特權用戶上,黑客或間諜軟體就可以使系統進程與作業的監視程序監測不到它的存在。
(4)操作系統有些守護進程,它是系統的一些進程,總是在等待某些事件的出現。所謂守護進程,比如說用戶有沒按鍵盤或滑鼠,或者別的一些處理。一些監控病毒的監控軟體也是守護進程,這些進程可能是好的,比如防病毒程序,一有病毒出現就會被撲捉到。但是有些進程是一些病毒,一碰到特定的情況,比如碰到5月1日,它就會把用戶的硬碟格式化,這些進程就是很危險的守護進程,平時它可能不起作用,可是在某些條件發生,比如5月1日,它才發生作用,如果操作系統有些守護進程被人破壞掉就會出現這種不安全的情況。
(5)操作系統會提供一些遠程調用功能,所謂遠程調用就是一台計算機可以調用遠程一個大型伺服器裡面的一些程序,可以提交程序給遠程的伺服器執行,如telnet。遠程調用要經過很多的環節,中間的通訊環節可能會出現被人監控等安全的問題。
(6)操作系統的後門和漏洞。後門程序是指那些繞過安全控制而獲取對程序或系統訪問權的程序方法。在軟體開發階段,程序員利用軟體的後門程序得以便利修改程序設計中的不足。一旦後門被黑客利用,或在發布軟體前沒有刪除後門程序,容易被黑客當成漏洞進行攻擊,造成信息泄密和丟失。此外,操作系統的無口令的入口,也是信息安全的一大隱患。
(7)盡管操作系統的漏洞可以通過版本的不斷升級來克服, 但是系統的某一個安全漏洞就會使得系統的所有安全控制毫無價值。當發現問題到升級這段時間,一個小小的漏洞就足以使你的整個網路癱瘓掉。
3、資料庫存儲的內容存在的安全問題
資料庫管理系統大量的信息存儲在各種各樣的資料庫裡面,包括我們上網看到的所有信息,資料庫主要考慮的是信息方便存儲、利用和管理,但在安全方面考慮的比較少。例如:授權用戶超出了訪問許可權進行數據的更改活動;非法用戶繞過安全內核,竊取信息。對於資料庫的安全而言,就是要保證數據的安全可靠和正確有效,即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完整性。數據的安全性是防止資料庫被破壞和非法的存取;資料庫的完整性是防止資料庫中存在不符合語義的數據。
4 、防火牆的脆弱性
防火牆指的是一個由軟體和硬體設備組合而成、在內部網和外部網之間、專用網與網之間的界面上構造的保護屏障.它是一種硬體和軟體的結合,使Internet 與Intranet 之間建立起一個安全網關(Security Gateway),從而保護內部網免受非法用戶的侵入。
但防火牆只能提供網路的安全性,不能保證網路的絕對安全,它也難以防範網路內部的攻擊和病毒的侵犯。並不要指望防火牆靠自身就能夠給予計算機安全。防火牆保護你免受一類攻擊的威脅,但是卻不能防止從LAN 內部的攻擊,若是內部的人和外部的人聯合起來,即使防火牆再強,也是沒有優勢的。它甚至不能保護你免受所有那些它能檢測到的攻擊。隨著技術的發展,還有一些破解的方法也使得防火牆造成一定隱患。這就是防火牆的局限性。
5、其他方面的因素
計算機系統硬體和通訊設施極易遭受到自然的影響,如:各種自然災害(如地震、泥石流、水災、風暴、物破壞等)對構成威脅。還有一些偶發性因素,如電源故障、設備的機能失常、軟體開發過程中留下的某些漏洞等,也對計算機網路構成嚴重威脅。此外不好、規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水平較低、操作失誤、瀆職行為等都會對計算機信息安全造成威脅。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對策,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進行防護:
1、 技術層面對策
對於技術方面,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主要有實時掃描技術、實時監測技術、防火牆、完整性保護技術、病毒情況分析報告技術和系統安全管理技術。綜合起來,技術層面可以採取以下對策: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包括系統管理員和用戶在內的人員的技術素質和職業修養。對重要部門和信息,嚴格做好開機查毒,及時備份數據,這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2)網路訪問控制。訪問控制是網路安全防範和保護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網路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訪問。它是保證網路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訪問控制涉及的技術比較廣,包括入網訪問控制、網路許可權控制、目錄級控制以及屬性控制等多種手段。
(3)資料庫的備份與恢復。資料庫的備份與恢復是資料庫管理員維護數據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操作。備份是恢復資料庫最容易和最能防止意外的保證方法。恢復是在意外發生後利用備份來恢復數據的操作。有三種主要備份策略:只備份資料庫、備份資料庫和事務日誌、增量備份。
(4)應用密碼技術。應用密碼技術是信息安全核心技術,密碼手段為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證。基於密碼的數字簽名和身份認證是當前保證信息完整性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密碼技術主要包括古典密碼體制、單鑰密碼體制、公鑰密碼體制、數字簽名以及密鑰管理。
(5)切斷途徑。對被感染的硬碟和計算機進行徹底殺毒處理,不使用來歷不明的U 盤和程序,不隨意下載網路可疑信息。
(6)提高網路反病毒技術能力。通過安裝病毒防火牆,進行實時過濾。對網路伺服器中的文件進行頻繁掃描和監測,在工作站上採用防病毒卡,加強網路目錄和文件訪問許可權的設置。在網路中,限制只能由伺服器才允許執行的文件。
(7)研發並完善高安全的操作系統。研發具有高安全的操作系統,不給病毒得以滋生的溫床才能更安全。
2、管理層面對策
計算機網路的安全管理,不僅要看所採用的安全技術和防範措施,而且要看它所採取的管理措施和執行計算機安全保護、法規的力度。只有將兩者緊密結合,才能使計算機網路安全確實有效。
計算機網路的安全管理,包括對計算機用戶的安全、建立相應的安全管理機構、不斷完善和加強計算機的管理功能、加強計算機及網路的立法和執法力度等方面。加強計算機安全管理、加強用戶的法律、法規和道德觀念,提高計算機用戶的安全意識,對防止計算機犯罪、抵制黑客攻擊和防止計算機病毒干擾,是十分重要的措施。
這就要對計算機用戶不斷進行法制教育,包括計算機安全法、計算機犯罪法、保密法、數據保護法等,明確計算機用戶和系統管理人員應履行的權利和義務,自覺遵守合法信息系統原則、合法用戶原則、信息公開原則、信息利用原則和資源限制原則,自覺地和一切違法犯罪的行為作斗爭,維護計算機及網路系統的安全,維護信息系統的安全。除此之外,還應教育計算機用戶和全體工作人員,應自覺遵守為維護系統安全而建立的一切規章制度,包括人員管理制度、運行維護和管理制度、計算機處理的控制和管理制度、各種資料管理制度、機房保衛管理制度、專機專用和嚴格分工等管理制度。
3、安全層面對策
要保證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安全、可靠,必須保證系統實體有個安全的物理環境條件。這個安全的環境是指機房及其設施,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計算機系統的環境條件。計算機系統的安全環境條件,包括溫度、濕度、空氣潔凈度、腐蝕度、蟲害、振動和沖擊、電氣干擾等方面,都要有具體的要求和嚴格的標准。
(2)機房場地環境的選擇。計算機系統選擇一個合適的安裝場所十分重要。它直接影響到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選擇計算機房場地,要注意其外部環境安全性、可靠性、場地抗電磁干擾性,避開強振動源和強雜訊源,並避免設在建築物高層和用水設備的下層或隔壁。還要注意出入口的管理。
(3)機房的安全防護。機房的安全防護是針對環境的物理災害和防止未授權的個人或團體破壞、篡改或盜竊網路設施、重要數據而採取的安全措施和對策。為做到區域安全,首先,應考慮物理訪問控制來識別訪問用戶的身份,並對其合法性進行驗證;其次,對來訪者必須限定其活動范圍;第三,要在計算機系統中心設備外設多層安全防護圈,以防止非法暴力入侵;第四設備所在的建築物應具有抵禦各種自然災害的設施。

㈨ 什麼原因會發生泥石流

泥石流的活動強度主要與地形地貌、地質環境和水文氣象條件有關。崩塌、滑坡、岩堆群落地區岩石破碎、風化程度深易成為泥石流固體物質的補給源;溝谷的長度較大、匯水面積大、縱向坡度較陡等可為泥石流流通提供條件;水文氣象因素可直接提供水動力條件。

泥石流形成必須同時具備以下3個條件,即陡峻的便於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豐富的鬆散物質;短時間內大量的水源。泥石流地貌通常可分形成區、流通區和堆積區三部分,上游形成區地形多為三面環山、一面出口的瓢狀或漏斗狀。

地形比較開闊,周圍山高坡陡、山體破碎、植被生長不良,這樣的地形有利於水和碎屑物質的集中。中游流通區地形多為狹窄陡深的峽谷,谷床縱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瀉。下游堆積區地形通常為開闊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階地,使堆積物有堆積場所。

發生地方

泥石流常發生於地質構造復雜、斷裂褶皺發育、新構造活動強烈、地震烈度較高的地區,其地表岩石破碎以及崩塌。錯落、滑坡等不良地質現象的發育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豐富的固體物質來源。另外、岩層結構鬆散、軟弱、易於風化、節理發育或軟硬相間成層的地區因易受破壞也可為泥石流提供豐富的碎屑物來源。

濫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開山采礦、採石棄渣等人類工程活動往往也可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質來源。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發條件和搬運介質(動力來源),泥石流的水源存在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庫(池)潰決水體等形式,中國大部分泥石流的水源是暴雨、長時間的連續降雨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泥石流災害

㈩ 什麼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介於流水與滑坡之間的一種地質作用。

典型的泥石流由懸浮著粗大固體碎屑物並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漿組成。在適當的地形條件下,大量的水體浸透山坡或溝床中的固體堆積物質,使其穩定性降低,飽含水分的固體堆積物質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發生運動,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種災害性的地質現象。泥石流經常突然爆發,來勢兇猛,可攜帶巨大的石塊,並以高速前進,具有強大的能量,因而破壞性極大。泥石流所到之處,一切盡被摧毀。右圖就是一幅泥石流所造成破壞的照片。

我國泥石流的分布有什麼特點?

我國泥石流的分布明顯的受地形、地質和降水條件的控制。特別是在地形條件上表現得更為明顯。

1、泥石流在我國集中分布在兩個帶上。一個是青藏高原、盆地與東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過渡帶。

2、在上述兩個帶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沿大斷裂,深大斷裂發育的河流溝谷兩側。這是我國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動最頻繁,危害最嚴重的地帶。

3、在各大型構造帶中,具有高頻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崗岩、千枚岩等變質岩系及泥岩、頁岩、泥灰岩、煤系等軟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積物分布區。

4、泥石流的分布還與大氣降水、冰雪融化的顯著特徵密切相關。即高頻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氣候干濕季較明顯、較暖濕、局部暴雨強度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區。如雲南、四川、甘肅、陝西、西藏等。低頻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東北和南方地區。

泥石流的種類:

泥石流按其物質成分可分成 3 類:

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徑不等的砂粒、石塊組成的叫泥石流;

以粘性土為主,含少量砂粒、石塊,粘度大,呈稠泥狀的叫泥流;

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塊組成的謂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質狀態可分為 2 類:

一是粘性泥石流,含水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徵是:粘性大——固體物質占 40—60% ,最高達 80% 。水不是搬運介質,而是組成物質。稠度大——石塊呈懸浮狀態,暴發突然,持續時間短,破壞力大。

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體物質占 10—440% ,有很大分散性。水為搬運介質,石塊以滾動或躍移方式前進,具有強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積物在堆積區呈扇狀散流,停積後似「石海」。

以上分類是我國最常見的兩種分類。除此之外還有多種分類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類有:冰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溝的形態分類有:溝谷型泥石流,山坡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類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發展階段代發類有:發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泥石流對人類有哪些危害?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發突然、來勢兇猛、迅速之特點。並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壞的雙重作用,其危害程度往往比單一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為廣泛和嚴重。它對人類的危害具體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對居民點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見的危害之一是沖進鄉村、城鎮,摧毀房屋、工廠、企事業單位及其他場所、設施。淹沒人畜,毀壞土地,甚至造成村毀人亡的災難。例如1969年8月,雲南大盈江流域弄璋區南拱泥石流使新章金,老章金兩村被毀,97人喪生,經濟損失近百萬元。

2、對公路、鐵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沒車站、鐵路、公路、摧毀路基、橋涵等設施,致使交通中斷,還可引起、正在運行的火車、汽車顛覆,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事故。有時泥石流匯入河流,引起河道大幅度變遷,間接毀壞公路、鐵路及其他構築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線,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例如甘川公路394公里處對岸的石門溝,1978年7月損失。例如甘川公路394公里處對岸的石門溝,1978年7月暴發泥石流,堵塞白龍江,公路因此被淹1公里,白龍江改道使長約兩公里的路基變成了主流線、公路、護岸及渡槽全部被毀。該段線路自1962年以來,由於受對岸泥石流的影響已3次被迫改線。建國以來,泥石流給我國鐵路和公路造成了無法估計的巨大損失。

3、對水利、水電工程的危害:主要是沖毀水電站、引水渠道及過溝建築物,淤埋水電站尾水渠,並淤積水庫、磨蝕壩面等。

4、對礦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毀礦山及其設施,淤埋礦山坑道、傷害礦山人員、造成停工停產,甚至使礦山報廢。
參考資料:http://www.stcsm.gov.cn/learning/lesson/course/detail.asp?id=42&lessonnum=5&coursenum=13

閱讀全文

與泥石流程序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java文件流下載 瀏覽:336
編程工作工資多少 瀏覽:437
專業安全文件夾 瀏覽:777
表格里的根號演算法怎麼打 瀏覽:193
javacorepdf 瀏覽:573
pdf轉換word編輯 瀏覽:446
35歲程序員實習期恐慌 瀏覽:701
如何做一個系統u盤文件夾名字 瀏覽:968
如何確認哪個ip重啟了伺服器 瀏覽:130
照片壓縮軟體綠色版 瀏覽:109
pgp基於什麼體系加密 瀏覽:637
python合法賦值語句格式 瀏覽:713
程序員數學線性代數 瀏覽:624
看幀率app如何使用 瀏覽:525
從DHC伺服器租用IP地址 瀏覽:477
編譯怎麼學 瀏覽:333
數碼管顯示0到9plc編程 瀏覽:667
伺服器是為什麼服務的 瀏覽:769
java定義數據類型 瀏覽:878
安卓pdf手寫 瀏覽: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