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關程序員的經典名言都有哪些
程序員是IT專業人才的代名詞,他們往往沉迷電腦包不可自拔,甚至很多時候造成了忽視生活「返還原始社會"的現象,因此也被戲稱」程序猿「很多時候,人們對於程序員的世界充滿了好奇,那麼,對於程序員來說有那些經典語錄呢?
關於程序員的有關話題和程序員的段子還有更多呢,對於程序員而言他們更是出色的段子手啊!
B. 程序員,如何少走彎路,成為一名技術專家或者架構師
#1 專業技能
@首先當然基礎知識要扎實,一些經典的專業書籍一定要看。比如,設計模式,演算法,數據結構,所在領域的編程語言的專業書籍等.關於不同的能力階段,需要讀取什麼類型的書籍,請參考ThoughtWorks(中國)程序員讀書雷達,每年都有更新。
@作為架構師,review別人的代碼並給出合理的建議是基本功,比如變數或者方法命名的規則;所以代碼大全,重構,改善既有代碼的設計,Clean code 等等肯定需要看。
@ 對於某一個技術領域或者業務領域,一定要有一門技術是精通的,因為這樣你才能體會到以後遇到自己不懂的技術的時候,如何能夠快速成為這一方面的行家。
@ 平常有時間一定要多多進行代碼的訓練,也就是Martin Flower常說的Kata練習,這個比喻來自於跆拳道,跆拳道選手一般每天都會找一些基本的招式,進行反復的練習,從而訓練肌肉的條件發射,那麼對於我們程序員來說,一定也要進行持續的編程訓練,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位同事,給的建議是,雖然把大部分時間花在了溝通和協調上面,沒有機會寫代碼,但是自己一定要利用業余時間,自己找一些例子來聯系,比如,參與開源項目,或者到網上去搜索一些大師的經典Kata聯系的例子;或者看工作裡面是否有一些小工具,是否能夠提升自己的溝通效率,當然已經天天寫代碼的童鞋們除外。請參考我轉發的另外一篇文章和另外一篇介紹能在線練習Kata code的文章.
@ 最好能夠在精通一門語言的基礎之上,學習其他的語言,從而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對於程序語言有一個更高層次的抽象認識,比如,學了java之後,可以學學Ruby,Groovy,C#等等,其實語言之間都是相互借鑒的,比如Lamba表達式,連java也慢慢的向函數式編程方向靠攏。
@ 如果有時間,一定要自己維護一個博客,既然選擇了架構師,就決定了自己以後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專家,同時也要成為一個佈道師,為企業組織或者社會上的其他IT同行們貢獻自己的一些微薄之力。
@ 多參加一些社會上舉辦的軟體專業會議或者活動,了解當前比較流行的技術和框架。
@ 這條不提倡,我以前有一個同事,幾乎每年都要更新簡歷1~2次,目的不是真正的換工作,而是通過面試得到當前市場上大部分公司正在使用什麼技術和框架。對於這條,請慎用!!!!
@如果有結對編程的機會一定要好好珍惜,特別是和高手大拿一起結對的時候。
@如果大家上面都已經做的非常的好了,這個時候可以看看架構設計方面的書籍,比如企業應用架構模式,架構之美等等。
@ 去51Job上搜索架構師這個職位標簽,看看不同行業的企業對於架構師的技術要求和標准,然後結合自己當前所處的行業和你自己的技術特點,比如擅長前段或者後端,有選擇性的學習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技術或者方法。
@ 關於常用的網站,沒有定論,筆者主要是根據搜索的結果去發現適合自己的網站,所以需要讀者掌握一定的搜索的技巧,筆者一般喜歡用英文搜索,這樣的話資料比較全也比較新;如果下載電子書的話或者查看博客的話 一般會首選CSDN;如果是解決工作中的問題的話,在StackOverFlow上面被解答的概率是最大的,此外平常自己也需要去積累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技術的人氣比較旺的網站列表,比如一般和Window相關的就是MSDN;如果對Java入門比較感興趣,可以看看這個網站。對於一些開源的框架,一般都會有想對應的社區,google一搜索,很快就能找到。另外一個德國人寫的博客的非常的精緻,如果對Eclipse插件開發特別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參考它。
@大家如果時間和精煉允許,最好能在Github開源和分享自己平常寫的代碼。這樣一方面可以熟悉git用法,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把自己平常練手的代碼免費保存,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大家平常遇到什麼問題,可以到StackOverFlow上面去尋找答案;當然,如果你能自己注冊一個StackOverFlow賬號那是最好不過的,這樣不但可以提問,還可以幫助別人,同時上面還有很多工作簽證的工作機會。
#2 軟技能(現代社會,一個合格科學家不僅僅是某一個行業的技術專家同時也是一名專業的社會活動家)
@遇到問題,一定要多想,遇到一個問題,如果解決了,就要反思為什麼能夠解決,如果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
如何更快速的解決。
@英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現在很多新技術的框架的中文文檔非常的少,即使翻譯成中文,也是二手的了(國內自己的開發的一些開源框架除外)
@ 有時間的話,看一些溝通方面的書籍,如果有參與溝通的機會的時候,一定要想如何把溝通做的更好更舒暢。
@ 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參加PMP的考試,關於如何備考PMP,請大家參閱另外一篇文章:如何備考PMP,但是如果不想參加的話,也沒有關系,至少要涉獵到項目管理方面的書籍,否則以後如果成為架構師之後,客戶或者管理者給你說一些項目管理上一些專業術語時,到時候就會一頭霧水。
@架構師其實從某種意義上就是一種角色,而不是一種職位。一定要時時刻刻保持空杯心態。
@一定要有一顆保持飢渴學習和耐得住寂寞的赤子之心。
@當前的技術節湊是非常快的,特別是結婚以後又有小孩了。一定要好好的利用自己碎片時間,對於一些技術,當時讀不懂不要緊,但是一定要記住和了解其關鍵詞,這個主要是為了拓寬自己的視野。比如,當前你想自己開發一個系統,結果已經有一個開源框架實現了,而且還很穩定,這個時候,自己就沒有必要重復發明輪子了。
@與不同的技術、編程語言、設計模式和結構等(甚至是它並沒有在日常中給予你直接的幫助)打交道。你永遠都不知道這些知識是否會在未來派上用場,但是對你絕對是有益無害。
@在工作中,能夠幫助到別人解決技術難題,一定要盡量全力以赴,因為這不但可以贏得同事的好感和口碑,同時也能增長你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提高你的技術思維能力
@ 一定要掌控好自己的時間,對工作沒有幫助的會議,能不參加盡量不要參加,當然,企業安全,公司規章制度如果是強制性的,該參加還得參加,但是如果沒有工作效率和扯皮的會議,盡量避免參加。
@程序員要耐得住寂寞,要在自己的領域深挖,不能看啥火,就學啥,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判定,如果決定不了,可以向資深的同事或者朋友溝通。
@盡量參與到項目中的編碼,因為架構師不能與項目脫離。
@ 如果有機會可以鍛煉一下自己在大眾環境下的演講和PTT的能力。
@有機會多做知識分享,因為你一旦分享了知識,你就會對這門技術有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能樹立在同事中的良好的技術形象,從而贏得更多的專家影響力而不是職位影響力。
上面只是我當前能想到的,知易行難,知道了上面的一些經驗,並不代表年輕程序員們就能馬上成功,畢竟這需要一個鳳凰涅槃和實踐的過程,但是肯定能幫助有志於於此的年輕程序員們少走一些彎路,限於筆者水平,如有總結不恰當或者不到位的地方,還望批評指正。
C.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出色的程序設計人員,想問問那些成功的朋友們,我要怎樣努力,謝謝大家!
這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
D. 張小龍為什麼會被稱作「微信之父」
微信之父」張小龍近日現身「微信公開課」,以8000字的演講成為了今天的朋友圈焦點。
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的微信,讓這位產品經理成為神一般的存在。
47歲張小龍的正式頭銜是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他用20年的時間完成了一個「屌絲」程序員的超級逆襲。
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演講
1997年,「碼農」張小龍靠一己之力寫了Foxmail。有人將這款郵件客戶端列入「十大國產軟體」。但電郵軟體是免費的,當時連《人民日報》都為程序員張小龍的生計感到擔憂。
2000年3月26日,《人民日報》在第四版發表了一篇署名「魏然」的時評,題目為《免費軟體餓著肚子揮灑沖動》,文章認為:張小龍「只是個悲劇人物」。
《免費軟體餓著肚子揮灑沖動》
我的電腦屏幕上有一個火紅色如狐狸尾巴的圖標,那是FOXMAIL——一種收發電子郵件的軟體的標志。我每天都要點開它一兩次,收發稿件、聯系作者,已成為每天必做的「功課」。與我同樣的還有很多人,據粗略估算居然有100多萬,分布在美國、加拿大、瑞典、俄羅斯、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從用戶數量上來說,中國人寫的軟體中,FOXMAIL是當之無愧的冠軍。
使用FOXMAIL不用付錢,因為它是免費軟體。在任何一個稍具規模的網上軟體下載站點上,你都能找到FOXMAIL。
FOXMAIL有這么多忠實用戶,並不是因為它不要錢。應該說,目前幾乎所有的郵件軟體都是免費的。我想,佔用資源少、使用靈活方便,應該是它受歡迎的原因。
知道FOXMAIL的人很多,可知道作者張小龍的人很少。在北京見到張小龍時,他正處於失業狀態。這是一個不善言辭的年輕人,也許他的思想和沖動,都通過鍵盤,融進一行行外人看起來枯燥無味的程序之中。
最初創作FOXMAIL的沖動,來源於一個程序員懷才不遇的惆悵。他想通過寫一個好的軟體,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從1997年至今,FOXMAIL已更新了三個版本,知名度越來越高。但這並沒有給張小龍本人帶來任何經濟上或社會地位上的好處。去年起,他離開了廣州一家開發文檔管理軟體的公司,成為一個「自由軟體寫作者」,說白了,就是一個無業遊民,靠臨時給別人寫程序為生。正如一篇題為「懶散的FOXMAIL」的文章所說的,張小龍承認自己是一個懶散的人,他只喜歡天馬行空的生活,不願意呆在一個大公司中,為一個軟體數以千萬行計的程序寫其中的若干行。
然而,FOXMAIL帶給張小龍的,只有不堪重負的感覺。當初寫軟體,對他是一種挑戰。但當軟體寫成,需要一點一點完善時,他已失去了興趣。他覺得,這是商業軟體才會做的事。
像張小龍這樣的熱衷於寫免費軟體的人還有很多,但大部分都像他一樣是餓著肚子寫。「我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也許再過半年,找不到合適的發展機會,乾脆去美國算了,」張小龍這么說。
張小龍的朋友都覺得他可憐,認為這位在100多萬台計算機屏幕上留下大名的人只是個悲劇人物。張小龍目前的狀況,是中國免費軟體的一個縮影。
《人民日報》(2000年03月26日第4版)
有意思的是,就在《人民日報》為張小龍感到悲哀後不到一個月,2000年4月18日,Foxmail以1200萬元被「博大國際互聯網公司」收購,張小龍還被任命為博大公司的首席技術官。5年之後,Foxmail被騰訊收購,張小龍和他的團隊也一並入駐。
E. 很多人認為程序員是吃青春飯,你贊同這個觀點嗎
在大多數人的觀念里,都覺得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因為需要大量的腦力勞動,而且程序員加班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一些稍微歲數大一點的人,可能加班身體就承受不住,其實我覺得程序員吃青春飯這個觀點並不絕對。
還有就是在一個行業時間久了,如果做得非常出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那麼就會往這個行業的一些中高端的職位去提升,不會一直做最基礎的程序員了。所以我覺得並不能說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職業,而是程序員的工作非常辛苦,如果熬過了前期的幾年之後,還不能在這個行業有所成就和晉升,那麼可能就不會再堅持做最底層的工作,而是換做了其他的行業了。畢竟程序員還有一個戲稱,叫“代碼民工”,雖然也沒有對行業的歧視,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比喻除了程序員的辛苦。
大家對程序員吃“青春飯”的說法怎麼看呢?
F. 陳宇紅在第三屆程序員節大會上有演講嗎
有的,有的。在大會主論壇上,中軟國際CEO陳宇紅發表了題為(探索智能時代 煥新軟體工程)主旨演講。
G. 聽說程序員是適合年輕人做,年齡大了之後的程序員出路是什麼
如果是長期專注做某業務的,干這么多年都快成業務專家了,去相關行業的軟體公司做售前顧問,做需求分析師。
如果性格不是那麼內向,能跟很多同事聊得來,去學一下人力資源的知識,專做軟體行業的獵頭,相比其它獵頭,
你更了解用人單位要什麼樣的人,侯選人的技術是否匹配,如果你能幫創業公司挖一個團隊過去。
做培訓講師,可以在網上課堂講,可以去培訓機構任教,也可以去高校跟老師合作,他負責招生,你負責實戰培訓、崗前培訓。
教程寫手,寫一些給新人的入門教程。
不管是轉崗,還是去外面自己干,前提都有一個,得有干貨。做技術的同時試著關心一下外面的世界,培養其它一些能力,比如學會人際交往,學會演講,了解產品和項目管理知識,寫博客鍛煉寫作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