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命令與征服有幾部
1.《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的黎明(Command & Conquer:Tiberian Dawn)》
(Aug.31 1995)
2.《命令與征服:隱秘行動》(Command & Conquer:The Covert Operations)》
(April.30 1996)
3.《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Oct.31 1996)
4.《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反戈一擊(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Counterstrike)》
(Mar.31 1997)
5.《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劫後餘生(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Aftermath)》
(Sept.30 1997)
6.《命令與征服:最後的倖存者(Command & Conquer:Sole Survivor)》
(Nov.30 1997)
7.《命令與征服2:泰伯利亞之日(Command & Conquer 2:Tiberian Sun)》
(Aug.24 1999)
8.《命令與征服2 泰伯利亞之日:烈火風暴(Command & Conquer 2 Tiberian Sun:Firestorm)》
(Mar.8 2000)
9.《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2(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2)》
(Oct.21 2000)
10.《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2:尤里的復仇(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2:Yuri's Revenge)》
(Oct.10 2001)
11.《命令與征服:變節者(Command & Conquer:Renegade)》
(Feb.25 2002)
12.《命令與征服:將軍(Command & Conquer:Generals)》
(Feb.10 2003)
13.《命令與征服 將軍:絕命時刻(Command & Conquer Generals:Zero Hour)》
(Sept.22 2003)
14.《命令與征服3:泰伯利亞之戰(Command & Conquer 3:Tiberian Wars)》
(Mar.26 2007)
15.《命令與征服3:凱恩之怒(Command & Conquer:Kane's wrath)》
(Mar.24 2008)
16.《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3(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3)》
(Oct.28 2008)
17.《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3:起義(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3:Uprising)》
(Mar.13 2009)
18.《命令與征服4:泰伯利亞黃昏(Command & Conquer 4:Tiberian Twilight)》
(Mar.10 2010)
註:其中《命令與征服:將軍》和《命令與征服 將軍:絕命時刻》(《絕命時刻》也作《零點行動》)屬於將軍系列;
其中《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反戈一擊》、《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劫後餘生》、《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2》、《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2:尤里的復仇》、《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3》、《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3:起義》(《起義》也作《起義時刻》)屬於紅色警報系列;
其餘的均為泰伯利亞系列(即:命令與征服正傳[然而《紅色警戒》的劇情卻是歸在泰伯利亞系列的前傳里的,與《紅色警戒2》的聯系反而不大。])。
另:命令與征服有一些未成功開發的游戲。《命令與征服:統一體》、《命令與征服:變節者2》、《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等。
《命令與征服:塔西佗的預言》是EA愚人節謊言。
2. 求EA的《命令與征服》系列游戲全列表
http://ke..com/view/8579.html?tp=0_01#2 1.《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的黎明(Command & Conquer:Tiberian Dawn)》
(Aug.31 1995)
2.《命令與征服:隱秘行動》(Command & Conquer:The Covert Operations)》
(April.30 1996)
3.《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Oct.31 1996)
4.《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反戈一擊(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Counterstrike)》
(Mar.31 1997)
5.《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劫後餘生(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Aftermath)》
(Sept.30 1997)
6.《命令與征服:最後的倖存者(Command & Conquer:Sole Survivor)》
(Nov.30 1997)
7.《命令與征服2:泰伯利亞之日(Command & Conquer 2:Tiberian Sun)》
(Aug.24 1999)
8.《命令與征服2 泰伯利亞之日:烈火風暴(Command & Conquer 2 Tiberian Sun:Firestorm)》
(Mar.8 2000)
9.《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2(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2)》
(Oct.21 2000)
10.《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2:尤里的復仇(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2:Yuri's Revenge)》
(Oct.10 2001)
11.《命令與征服:變節者(Command & Conquer:Renegade)》
(Feb.25 2002)
12.《命令與征服:將軍(Command & Conquer:Generals)》
(Feb.10 2003)
13.《命令與征服 將軍:絕命時刻(Command & Conquer Generals:Zero Hour)》
(Sept.22 2003)
14.《命令與征服3:泰伯利亞之戰(Command & Conquer 3:Tiberian Wars)》
(Mar.26 2007)
15.《命令與征服3:凱恩之怒(Command & Conquer:Kane's wrath)》
(Mar.24 2008)
16.《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3(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3)》
(Oct.28 2008)
17.《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3:起義(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3:Uprising)》
(Mar.13 2009)
18.《命令與征服4:泰伯利亞黃昏(Command & Conquer 4:Tiberian Twilight)》
(Mar.10 2010)
3. 命令與征服系列哪些較好玩
1.《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的黎明(Command & Conquer:Tiberian Dawn)》
(Aug.31 1995)
2.《命令與征服:隱秘行動》(Command & Conquer:The Covert Operations)》
(April.30 1996)
3.《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Oct.31 1996)
4.《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反戈一擊(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Counterstrike)》
(Mar.31 1997)
5.《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劫後餘生(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Aftermath)》
(Sept.30 1997)
6.《命令與征服 最後的倖存者》(Command & Conquer Sole Survivor)
1997年發行
7.《命令與征服 泰伯利亞之日(Command & Conquer Tiberian Sun)》
(Aug.24 1999)
8.《命令與征服 泰伯利亞之日:火線風暴(Command & Conquer Tiberian Sun:Firestorm)》
(Mar.8 2000)
9.《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2(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2)》
(Oct.21 2000)
10.《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2:尤里的復仇(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2:Yuri's Revenge)》
(Oct.10 2001)
11.《命令與征服:叛逆者(Command & Conquer:Renegade)》
(Feb.25 2002)
12.《命令與征服:將軍(Command & Conquer:Generals)》
(Feb.10 2003)
13.《命令與征服 將軍:絕命時刻(Command & Conquer Generals:Zero Hour)》
(Sept.22 2003)
14.《命令與征服3:泰伯利亞之戰(Command & Conquer 3:Tiberian Wars)》
(Mar.26 2007)
15.《命令與征服3:凱恩之怒(Command & Conquer:Kane's wrath)》
(Mar.24 2008)
16.《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3(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3)》
(Oct.28 2008)
個人觀點:最早的98紅警,命令與征服 泰伯利亞之日:火線風暴,紅警2尤里的復仇,命令與征服將軍,命令與征服3凱恩之怒,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3都是不錯的,比較特殊的,命令與征服叛逆者是一款主視角射擊類的游戲(類似cs),做的也很不錯!如果你對這類型的游戲感興趣,強烈建議玩玩看,畢竟可以以一個士兵單位的視角觀察以前屏幕上俯視的建築,感慨萬千啊。另外因為這系列的游戲有很多都是有不良政治傾向,尤其是將軍,所以國內管理的也比較嚴格,自己玩玩就好。
4. 命令與征服有幾個版本
泰伯利亞系列:
1.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黎明
資料片 隱秘行動
這個游戲的單獨下載很難找了,建議下載命令與征服十年版,再打上1.06b補丁,因為只有1.06才能在XP下聯區域網
2.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
資料片:AFTERMATH 和 COUNTERSTRIKE
一樣建議下載十年版
3.命令與征服2:泰伯利亞之日
資料片 火雨風暴
因單獨下載的版本問題,建議十年版.
4.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2
資料片 尤里的復仇
其他版本都不是官方的
5.命令與征服:將軍
資料片 絕命時刻
6.命令與征服:泰伯利姆戰爭
資料片:凱恩之怒
再加個FPS:叛逆者
======
以上所有版本,均可以聯機
只有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黎明需要附加1.06B補丁<GOOGLE搜>
5. 紅警3起義 後面還有嗎
命令與征服 一共出現過3個系列 包括泰伯利亞系列(包括叛逆者,有些人以為叛逆者是獨自一個系列,但是叛逆者用的是C&C1的劇情)、紅色警戒系列(紅色警戒是本傳的前傳,紅色警戒2是在一個新的時空中發生的,與紅警1和泰伯利亞系列無關)、將軍系列。 聯系劇情講,本傳系列與紅警系列處於的宇宙是愛因斯坦為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進行時空旅行消滅了希特勒而造就的不同於將軍系列的時空,因此在紅警系列的劇情里,沒有發生我們歷史上納粹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而發生的是蘇聯發動的超級世界大戰(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封殺紅警系列的原因);而將軍的劇情則是按照我們現在的歷史,或者說發生在我們現在的宇宙,中、美、恐怖組織之間的劇情。 紅警系列與本傳系列的聯系在於,紅警1中,盟軍勝利後,斯大林的助手凱恩沒有被處死(實際上,在蘇軍勝利,佔領倫敦之後,斯大林在振臂高呼的同時,卻被凱恩秘密地毒死,女助手發表演講被凱恩從背後殺死,之後發表了一小段演說,同樣可以作為本傳系列的前傳),逃逸後成立了NOD(關於凱恩的年齡,本傳中也介紹了凱恩不老不死,這也就解釋了凱恩可以跨兩個 命令與征服的時間軸 系列近一個世紀存在),而紅警系列中的盟軍可以就是GDI的前身。 1.《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的黎明(Command & Conquer:Tiberian Dawn)》 (Aug.31 1995) 2.《命令與征服:隱秘行動》(Command & Conquer:The Covert Operations)》 (April.30 1996) 3.《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Oct.31 1996) 4.《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反戈一擊(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Counterstrike)》 (Mar.31 1997) 5.《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劫後餘生(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Aftermath)》 (Sept.30 1997) 6.《命令與征服:最後的倖存者(Command & Conquer:Sole Survivor)》 (Nov.30 1997) 7.《命令與征服2:泰伯利亞之日(Command & Conquer 2:Tiberian Sun)》 (Aug.24 1999) 8.《命令與征服2 泰伯利亞之日:烈火風暴(Command & Conquer 2 Tiberian Sun:Firestorm)》 (Mar.8 2000) 9.《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2(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2)》 (Oct.21 2000) 10.《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2:尤里的復仇(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2:Yuri's Revenge)》 (Oct.10 2001) 11.《命令與征服:叛逆者(Command & Conquer:Renegade)》 (Feb.25 2002) 12.《命令與征服:將軍(Command & Conquer:Generals)》 (Feb.10 2003) 13.《命令與征服 將軍:絕命時刻(Command & Conquer Generals:Zero Hour)》 (Sept.22 2003) 14.《命令與征服3:泰伯利亞之戰(Command & Conquer 3:Tiberian Wars)》 (Mar.26 2007) 15.《命令與征服3:凱恩之怒(Command & Conquer:Kane's wrath)》 (Mar.24 2008) 16.《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3(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3)》 (Oct.28 2008) 17.《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3:起義(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3:Uprising)》 (Mar.13 2009) 18.《命令與征服4(Command & Conquer 4)》 (Mar.10 2010) 註:其中《命令與征服:將軍》和《命令與征服 將軍:絕命時刻》屬於將軍系列; 其中《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反戈一擊》、《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劫後餘生》、《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2》、《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2:尤里的復仇》、《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3》、《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3:起義》屬於紅色警報系列; 其餘的均為泰伯利亞系列(即:命令與征服正傳)。
6. 命令與征服3:凱恩之怒的任務時間線
(因《命令與征服3:泰伯利亞之戰》劇情銜接不佳,故《凱恩之怒》作為資料片在劇情銜接上費了很大的功夫,其劇情與《泰伯利亞之戰》是穿插的。)
本作主角:LEGION,全稱:Logarithmically Engineered Governing Intelligence Of Nod,Nod對數工程式控制制智能。前身為 CABAL,全稱:Computer Assisted Biologically Augmented Lifeform,或者是:Computer Assisted Bio-organic Artificial Life-form,計算機輔助生化增強生命。
2034 年,LEGION 首次啟動並運行,為凱恩重整 NOD 部隊。
1 凱恩之怒 第一關 煽動叛亂(里約暴動)
2 凱恩之怒 第二關 物歸原主(取得 Nod 兄弟會隱形科技資料庫的副本)
3 凱恩之怒 第三關 說服他!(凱恩讓馬吉安成為傀儡)
4 凱恩之怒 第四關 一次轟轟烈烈的的展示(用液態泰伯利亞造成一場災難)
LEGION 被凱恩關閉,陷入沉睡狀態。
2046 年,LEGION 再次被凱恩喚醒,發動並參與第三次泰伯利亞戰爭。
5 凱恩之怒 第五關 建立王國的關鍵(取得離子炮設計圖紙)
6 凱恩之怒 第六關 偷襲金庫(破壞 GDI 財政部)
7 泰伯利亞之戰 GDI 第一關 北卡羅來納荒地(消滅北卡羅來納州的 Nod 軍隊)
8 泰伯利亞之戰 Nod 第一關 戈達德太空中心(摧毀戈達德太空中心 GDI 反導彈防禦系統)
第三次泰伯利亞戰爭正式爆發。
9 泰伯利亞之戰 Nod 第二關 白宮(襲擊白宮,打擊 GDI 的士氣)
10 泰伯利亞之戰 Nod 第三關 安德魯斯空軍基地(奪取華盛頓制空權)
11 泰伯利亞之戰 Nod 第四關 漢普頓公路(摧毀 GDI 航母,奪取港口)
12 泰伯利亞之戰 Nod 第五關 華盛頓特區(消滅華盛頓的 GDI 軍隊)
13 泰伯利亞之戰 GDI 第二關 五角大樓(防禦五角大樓)
14 泰伯利亞之戰 GDI 第三關 蘭利空軍基地(奪回蘭利空軍基地)
15 泰伯利亞之戰 GDI 第四關 漢普頓公路(奪回漢普頓港口)
16 泰伯利亞之戰 GDI 第五關 白宮(奪回白宮)
17 泰伯利亞之戰 GDI 第六關 卡薩巴德(摧毀 Nod 位於埃及的泰伯利亞武器工廠)
18 泰伯利亞之戰GDI 第七關 亞歷山大(阻止 Nod 運出泰伯利亞武器組件;切斷 Nod 運兵線)
19 凱恩之怒 第七關 俘虜博士(俘虜阿方斯·格蘭德博士)
20 泰伯利亞之戰 Nod 第六關 亞馬遜沙漠(保證 Nod 位於巴西的泰伯利亞實驗室的安全)
21 泰伯利亞之戰 Nod 第七關 大西洋海岸(摧毀 GDI 炮兵陣地,把泰伯利亞武器組件運到大神宮)
22 泰伯利亞之戰 GDI 第八關 開羅(摧毀位於郊區的 Nod 核武器工廠)
23 凱恩之怒 第八關 MARV 出現(找到應對 MARV 的方法)
24 泰伯利亞之戰 GDI 第九關 克羅埃西亞(守住 GDI 基地)
25 泰伯利亞之戰 Nod 第八關 斯洛維尼亞(安全撤離泰伯利亞武器組件)
26 泰伯利亞之戰 GDI 第十關 阿爾巴尼亞(摧毀 Nod 後勤供應站)
27 泰伯利亞之戰 GDI 第十一關 薩拉熱窩(摧毀大神宮)
泰伯利亞之戰 Nod 第九關 薩拉熱窩(運送泰伯利亞武器組件;堅守大神宮)
凱恩之怒 第九關 基蓮叛變(偽裝成基蓮的部隊攻擊大神宮)
28 泰伯利亞之戰 Nod 第十關 澳大利亞內陸(奪取 GDI 核彈)
29泰伯利亞之戰思金人第一關 倫敦(摧毀城市)
30 泰伯利亞之戰思金人第二關 慕尼黑(消滅慕尼黑的人類)
31 泰伯利亞之戰 GDI 第十二關 慕尼黑(安全撤離 GDI 實驗室科學家)
32 泰伯利亞之戰 Nod 第十一關 悉尼城牆(擊敗思金人,取得 GDI 核導彈的密碼)
33 凱恩之怒 第十關 心靈與精神(消滅旅行者-59)
34泰伯利亞之戰 Nod 第十二關 悉尼城區(抵擋思金人,摧毀 GDI)
35 泰伯利亞之戰 Nod 第十三關 艾爾斯岩(俘虜基蓮,摧毀 GDI)
36 凱恩之怒 第十一關 奪取塔西佗(奪取塔西佗)
LEGION 被埃里克希亞用病毒感染,被迫關閉。
37 泰伯利亞之戰 GDI 第十三關 科隆(把思金人的部隊逐出科隆)
38 泰伯利亞之戰 GDI 第十四關 斯圖加特(摧毀思金人在城內的基地)
39 泰伯利亞之戰 GDI 第十五關 伯爾尼(殲滅所有思金人)
40 泰伯利亞之戰 Nod 第十四關 義大利北部(佔領催化劑發射工廠)
41 泰伯利亞之戰思金人第三關 克羅埃西亞(佔領 Nod 資料室)
42 泰伯利亞之戰 Nod 第十五關 義大利山(獲得能夠打開無限之塔的鑰匙)
43 泰伯利亞之戰 GDI 第十六關 羅馬之行(摧毀無限之塔)
44 泰伯利亞之戰 Nod 第十六關 利錐形動(用 GDI 和思金人的武器對付他們自己)
45 泰伯利亞之戰思金人第四關 無限之塔 19(保護無限之塔 19 直到建造完成)
泰伯利亞之戰 Nod 第十七關 凱恩之塔(保護最後一個無限之塔不被 GDI 摧毀)
46 泰伯利亞之戰 GDI 第十七關 零之領域(摧毀思金人控制節點,徹底殲滅全球的思金人軍隊 )
第三次泰伯利亞戰爭結束,GDI 取得最終勝利。
2052 年,LEGION 再次蘇醒,幫助凱恩奪回塔西佗。
47 凱恩之怒 第十二關 俄羅斯紅區(喚醒凱恩之印)
48 凱恩之怒 第十三關 落基山脈(從 GDI 手中奪回塔西陀)
7. 征服有幾個版本
1.《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的黎明(Command & Conquer:Tiberian Dawn)》
(Aug.31 1995)
2.《命令與征服:隱秘行動》(Command & Conquer:The Covert Operations)》
(April.30 1996)
3.《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Oct.31 1996)
4.《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反戈一擊(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Counterstrike)》
(Mar.31 1997)
5.《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劫後餘生(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Aftermath)》
(Sept.30 1997)
6.《命令與征服:最後的倖存者(Command & Conquer:Sole Survivor)》
(Nov.30 1997)
7.《命令與征服2:泰伯利亞之日(Command & Conquer 2:Tiberian Sun)》
(Aug.24 1999)
8.《命令與征服2 泰伯利亞之日:烈火風暴(Command & Conquer 2 Tiberian Sun:Firestorm)》
(Mar.8 2000)
9.《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2(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2)》
(Oct.21 2000)
10.《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2:尤里的復仇(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2:Yuri's Revenge)》
(Oct.10 2001)
11.《命令與征服:叛逆者(Command & Conquer:Renegade)》
(Feb.25 2002)
12.《命令與征服:將軍(Command & Conquer:Generals)》
(Feb.10 2003)
13.《命令與征服 將軍:絕命時刻(Command & Conquer Generals:Zero Hour)》
(Sept.22 2003)
14.《命令與征服3:泰伯利亞之戰(Command & Conquer 3:Tiberian Wars)》
(Mar.26 2007)
15.《命令與征服3:凱恩之怒(Command & Conquer:Kane's wrath)》
(Mar.24 2008)
16.《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3(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3)》
(Oct.28 2008)
8. 命令與征服
《變節者》又叫《叛國者》2001年西木公司正統出品。
根據《命令與征服》1代改變的第三人稱射擊游戲
9. 命令與征服一共有幾種版本
命令與征服是老牌的即時戰略游戲,首先分為三個系列。 分別是: 【命令與征服 將軍 】系列 【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戒】系列 【命令與征服 】系列 系列之後就是各個小型版本 如凱恩之怒呀 紅警什麼的 接下來詳細點: (粗體為原版游戲,普通字體為資料片) 1. 《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的黎明(Command & Conquer:Tiberian Dawn)》 (Aug.31 1995) 2.《命令與征服:隱秘行動》(Command & Conquer:The Covert Operations)》 (April.30 1996) 3.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Oct.31 1996) 4.《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反戈一擊(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Counterstrike)》 (Mar.31 1997) 5.《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劫後餘生(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Aftermath)》 (Sept.30 1997) 6. 《命令與征服:最後的倖存者(Command & Conquer:Sole Survivor)》 (Nov.30 1997) 7. 《命令與征服2:泰伯利亞之日(Command & Conquer 2:Tiberian Sun)》 (Aug.24 1999) 8.《命令與征服2 泰伯利亞之日:烈火風暴(Command & Conquer 2 Tiberian Sun:Firestorm)》 (Mar.8 2000) 9.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2(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2)》 (Oct.21 2000) 10.《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2:尤里的復仇(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2:Yuri's Revenge)》 (Oct.10 2001) 11. 《命令與征服:叛逆者(Command & Conquer:Renegade)》 (Feb.25 2002) 12. 《命令與征服:將軍(Command & Conquer:Generals)》 (Feb.10 2003) 13.《命令與征服 將軍:絕命時刻(Command & Conquer Generals:Zero Hour)》 (Sept.22 2003) 14. 《命令與征服3:泰伯利亞之戰(Command & Conquer 3:Tiberian Wars)》 (Mar.26 2007) 15.《命令與征服3:凱恩之怒(Command & Conquer:Kane's wrath)》 (Mar.24 2008) 16.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3(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3)》 (Oct.28 2008) 17.《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3:起義(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3:Uprising)》 (Mar.16 2009) 18. 《命令與征服4 [1] :泰伯利亞黃昏(Command & Conquer 4:Tiberian Twilight)》 (Mar.16 2010) 註:其中《命令與征服:將軍》和《命令與征服 將軍:絕命時刻》屬於將軍系列; 其中《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反戈一擊》、《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劫後餘生》、《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2》、《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2:尤里的復仇》、《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3》、《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3:起義》屬於紅色警報系列; 其餘的均為泰伯利亞系列(即:命令與征服正傳)。 另:命令與征服有一些未成功開發的游戲,如《命令與征服3:泰伯利亞黃昏》、《命令與征服:統一體》、《命令與征服:叛逆者2》、《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等。 《命令與征服:塔西佗的預言》是愚人節謊言。
10. 命令與征服各個版本的介紹(共三個)
樓上還沒玩過沙丘呢?你說命令與征服系列是不是有點多呢?
泰伯利亞的黎明
初代《命令與征服》,又名《泰伯利亞的黎明》(Tiberian Dawn),1995年8月發行。游戲描述大約公元1995年,也就是斯大林死後50年,一顆巨大的隕石墬落在義大利泰伯河(Tiber)附近,並帶來了一種被叫做Tiberium的物質,開始了泰伯利亞時代。世界兩大勢力,全球防衛組織(Global Defense Initiative,GDI)與凱恩(Kane)領導的Nod兄弟會(Brotherhood of Nod),為了爭奪從外星而來的異變資源——泰伯利亞礦(Tiberium)而發動的一連串攻防戰。本游戲與資料片都有PlayStation版本。
Kane的發音與聖經人物該隱(Cain)相同。Nod指的似乎就是該隱被放逐到的挪得之地。然而,游戲中沒有證據顯示Kane就是真正的該隱,而Kane的來歷一直不明。
重回殺戮戰場
《命令與征服:重回殺戮戰場(C&C: The Covert Operations)》,是初代《命令與征服》的資料片。1996年4月發行。
泰伯利亞之日
《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之日》(C&C: Tiberian Sun,或C&C-TS),1999年8月發行。盡管Kane已經被傳死亡(沒有發現他的屍體)了三十年,Nod兄弟會(Brotherhood of Nod)依然繼續運作,繼續研究Tiberium。
2030年費城太空站(GDI SPACE STATION Philadelphia)收到地表有小型戰爭的訊息,GDI防禦據點遭到Nod突襲,同時Kane干擾費城太空站訊號,向GDI最高指揮官所羅門將軍宣示其野心以及尚在人世的消息,在此同時所羅門將軍通知在加州菲尼克斯基地的McNeal下達對抗Nod的命令。
火線風暴
《命令與征服:火線風暴》(C&C: Firestorm,或C&C-FS),《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之日》的資料片,2000年2月發行。
劇本延續C&C Tiberian Sun GDI劇本結尾。
●GDI劇本:
在沖突之後,Kane被McNeal(GDI戰略指揮官)在Nod神殿殺死後,GDI開始找尋研究之前Kane從墜毀外星船(Scrin)的泰伯利亞與DNA科技,卻發現異變人出現奇怪的攻擊與異變傾向以及突變人領袖Tratos遇害身亡,同時地表的植物被泰伯利亞礦石輻射污染的更加嚴重,出現了新的異變體;此外GDI占據以及修復Nod戰略主機系統:Cabal,准備進行資料解讀與研究工程時,Cabal開始攻擊GDI以及Nod。Cabal同時開始操縱異變的非人類生物,GDI倉皇自Cabal撤出,GDI也注意到Cabal已經壯大到組織所有Nod Cyborg部隊並竊取GDI火風暴防禦技術,並且攻擊Nod,Nod被擊敗之後,GDI與Nod指揮官安頓·斯拉維克與GDI部隊合作,GDI部隊在取得Cabal相關的能源控制後,向Cabal進軍,經過奮戰後擊敗Cabal順利解讀科技,同時Nod殘余勢力也在GDI控制之中。
●Nod部分劇本:
在Kane死後,Nod失去重要精神領袖以及戰略指揮系統Cabal,Nod指揮官-安頓·斯拉維克找尋失落的Cabal資料與零件,准備先暗地重整旗鼓,Cabal重整之後開始與安頓·斯拉維克以及Nod重要將領說明Kane生前的計劃以及戰術執行;Nod開始使用Cabal指示的神經毒素攻擊平民,並進攻異變人,異變人攻陷後,其領袖也已經去世,Cabal取得異變人相關資料,並且開始除去所有Nod將領及指揮官,軍備稍遜的斯拉維克免於一難,斯拉維克誓言以Kane之名復仇,竊取GDI EVA戰略電腦並切斷Cabal的泰伯利亞供應來源之後,此時GDI的戰略部隊與空軍已經被Cabal滲透與控制,Cabal也取得了火風暴防禦系統,在Nod切斷能源控之後,向Cabal進軍,經過奮戰後擊敗Cabal,此時GDI與Nod都是殘敗狀態,但Nod擊敗Cabal之後獲得重整,同時Cabal的核心深處是Kane的生化復制中心,Cabal乃是數位化的Kane分身,Kane在等待機會,覺醒時東山再起。
泰伯利亞之戰《命令與征服3:泰伯利亞之戰》(C&C3: Tiberium Wars),Westwood在被電子藝界惡意解散之前宣稱即將發行的游戲。因為電子藝界現在專注於其他游戲的製作,前Westwood職員因對EA不滿解散Westwood以及非常商業化的風格而大量離職,但此游戲由EALA以及前Westwood不到12名人員參與的方式下製作,2007年3月26日全球同步發行。
陣營除了GDI及Nod外,還有在人類居住的太陽系休眠了幾世紀的Scrin加入戰事。
2047年,戰爭於費城太空站遭到Nod在地面發射核彈以攻擊揭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