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程序員為什麼都穿得那麼丑
是什麼力量
讓任何地方的程序員
都享有免於體面的自由
在今天的社會里,工程師往往代表著知識水平和社會地位。每當普通人聽到這個頭銜,總會報之以敬仰的目光:
但有一種工程師,雖然也是如假包換的高級技術人員,卻很少能享受到和同類相近的社交待遇:程序員。
和工程師的耀眼形象不同,多數人眼裡的程序員更接近於一群情趣干癟的宅男,而非高智商高收入的精英群體。網路上嘲笑程序員的段子俯拾皆是,簡直發展成了一種文化現象:
客觀而言,這些評價並不公正。作為高級技術人員,多數北上廣的程序員都能做到月入萬元以上,毫不遜色於其他工程師或職業。大多數嘲笑程序員的人,實現階層逆襲的可能性都遠遠不及。
由極客學院發布的2016年程序員薪資統計
不過,程序員群體遭到戲謔的原因實在也不難理解。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們與自身收入和社會地位完全不匹配的服飾裝扮。
而且,這種現象並非僅僅存在於中國:矽谷技術精英的固定裝束,也早已引起美國人民的注意。
美國網路總結的矽谷精英日常著裝
美劇《矽谷》(2014)中的程序員形象
程序員為什麼穿得如此不講究?這種雞立鶴群的行業文化,又是如何形成的?
程序員,曾經的體面人
程序員平凡的打扮的確很難讓人聯想到頭頂光環的工程師。因為自工業革命以來,憑借技術創新帶來的財富,工程師們的服飾早不復為從前的中下層匠人可比。
在階層分明的正常社會,社會審美風尚往往是向上看齊。作為新富階層的工程師,很快就如同舊時代的貴族一樣穿著考究,其紳士派頭儼然與政客難分軒輊。
例如,發電機的發明人邁克爾法拉第出生於寒微之家,但留下的照片卻都身著禮服:
而出身農家,僅僅中學畢業的著名電氣工程師維爾納馮西門子,也總是一副上流社會的打扮:
同時期出身富商家庭的英國首相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和法拉第、西門子的著裝風格非常相近,很難看出雙方存在什麼階級差異:
即便在電腦的發源地美國,早期程序員(或者說軟體工程師)的著裝也完全是上流社會的造型。
由於計算機程序的設計基礎是數理邏輯,所以最早的軟體開發人員大多為數學家出身。他們來自美國的各大名校,其學院歷史悠久,無論師生都對穿戴正裝習以為常。
1939年的斯坦福大學舊照
1950年代的普林斯頓大學,大部分師生穿戴西裝上課。這種偏向舒適的風格被稱為常春藤聯盟風格,對美國主流西裝文化產生重大影響/圖片來自:LIFE
因此,在這批人物的活躍時期,早期程序員也都衣著體面,絕不會在著裝方面遭到企業家、政客、金融從業者的鄙夷。
被譽為計算機之父的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約翰馮諾依曼身著正裝站在計算機前
被譽為人工智慧之父的數學家約翰麥卡錫也是西裝筆挺
體面人是怎樣墮落的
然而,正是因為程序員與大學的緊密聯系,導致程序員的著裝文化發生歷史性轉折。
1960年代中期,隨著反越戰、民權運動和嬉皮士運動的興起,歐美的學院文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
尤其是在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嬉皮士運動中,學生們為了反抗既有的傳統秩序,把傳統著裝體系中整潔、體面的紳士派頭視為對個性和自由的壓迫。休閑隨性的便裝和體現流行文化的奇裝異服取而代之,在現代服裝體系中的地位陡然上升。
這場學生運動對大學著裝文化造成了深遠影響,基本摧毀了西方大學里的正裝習俗。如今,幾乎沒有哪個學生還會西服革履地前去教室上課,甚至老師們在講課時也大多身著休閑裝:
所幸的是,對於較傳統的行業,職業著裝已有行業慣例,學院時尚影響有限。即便藤校畢業的嬉皮士,一旦成為律師、醫生或商務精英,還是該穿什麼穿什麼。
1970年代初就讀於耶魯法學院的兩位嬉皮士
然而,計算機編程卻是與學院研究前沿關系緊密的新興行業,完全不存在任何職業著裝傳統,因此給了新興的高校著裝文化可乘之機。
經歷嬉皮士運動的老一代程序員,直接把學院著裝帶到工作當中,逐步形成獨具一格的著裝文化。例如 Java 編程語言的創始人詹姆斯高斯林(下圖左),其裝束非常接近程序員的標配。
與之類似的,還有 C++語言的創始人比雅尼斯特勞斯特魯普,對服裝品味同樣不講究。
程序員們隨性的著裝在經過數十年的積累和擴散後,給美國社會留下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形象。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電影里的電腦高手幾乎都是一副自由散漫的扮相:
1993年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反派程序員
2007年影片虎膽龍威4中的黑客
電影社交網路中的程序員男主角,與一旁傳統裝扮的男子形成鮮明對比
而相比於見過世面但故意逆反的美國 geek,中國程序員的不修邊幅更有底氣:因為中國大學生幾乎從未有過體面人的經歷。
1952年高校改制後,中國高校提倡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民國時代高校流行的西裝和學生裝都被革除。
當1960年代的西方大學生穿著奇裝異服在大學里反對正裝時,中國的大學生還穿著勞動人民的服裝或軍裝,最體面也不過中山裝而已。
這套傳統的服裝語言,在改革開放後迅速遭到淘汰,但體面的著裝文化至今仍未能確立。穿背心拖鞋上課已是中國高校常態。
有趣的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第一代程序員,由於大多出身於傳統技術行業,出於工程師自覺,反而是一副復古之風,普遍喜歡正裝出鏡。
機電技術員出身的王江民,作為中國程序員界的老前輩,留下的媒體照片幾乎全是西裝、領帶、白襯衫、金絲眼鏡
直到中國互聯網行業開始快速發展,程序員與傳統工程師的生涯軌跡偏離得越來越遠,信科或軟工專業的畢業生實現了高校到企業的直達,後來的幾代程序員,在著裝方面才逐漸趕上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
作為後起之秀的丁磊,服飾風格顯得休閑了許多
穿正裝,有什麼用?
除了著裝文化的影響,程序員不注重儀表的原因和工作性質也是分不開的。
程序員的勞動強度較大,對產品的不定期維護(升級功能,修正 bug)顯著延長了他們的加班時間。沉重的工作壓力導致許多程序員一直處於精神疲憊狀態,顧不上保養自己的個人形象。
同時,由於全天候生活在一種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社交狀態下,程序員們自然也不需要注意衣著搭配。
一旦社交需求有所升級,程序員們並不會固守刻板印象中的邋遢形象。如比爾蓋茨這類公司老闆,功成名就後,宅男氣質迅速被商業精英的氣息沖淡。
比爾蓋茨在1984年的辦公照
比爾蓋茨標准像
谷歌公司的兩位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出席一些正式場合時也會以體面的西裝示人:
反過來說,假如長期與世隔絕,那麼即使你不是程序員,你的服飾品味估計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跌落到和程序員一樣的水平,甚至更糟。
例如,在普通人眼中,狹義上的宅男(游戲宅、動漫宅)和程序員往往可共用同一張標准像,但二者的重合度遠沒有他們想像中那麼高。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㈡ 為什麼中國的程序員總被稱為碼農
最後,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程序員朋友,請你好好珍惜他,因為他們不像口中所說的那樣老土和死板,相反,他們的腦海中有一個大世界。
㈢ Java軟體工程師的工作環境如何是你喜歡的嗎
首先可以肯定的說,大多數程序員的工作環境還是和圖中相同的。至少我待過的公司基本都是寫字樓,然後是辦公大廳,相互之間有擋板這種。
目前隨著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整個互聯網行業普遍處在紅利期,程序員工作的硬體環境可以說是越來越好。很多互聯網公司會給程序員配備更加舒適的辦公室、電腦、辦公桌,以及各種符合人體功能學的座椅等,另外互聯網公司的伙食也非常不錯,也會有為程序員配備各種茶點。
㈣ 程序員是不是一份體面的工作,當個程序員好不好
不體面,就是一個機器而已,一年也就幾十萬的收入。但你的能力就很限定了只能從事與這方面了,與之對應如果你要以後創業,那麼你的技術需要在你的行業裡面達到頂端水平。
㈤ IT行業程序員的穿著為什麼那麼丑
大學時的輔導員是做職業生涯規劃的,四年的時間里他給我們做了很多次相關的講座與分享,大二下學期的一次培訓課上,有同學不愛聽,他看到後說了一句話:別看老師穿的很「IT」,但是站在你面前的也是全球職業規劃師認證培訓師。老師說這句話的意思本來是想告訴我們機會難得,但當時的我聽後卻在想為什麼不修邊幅、穿著「邋遢」卻要說是很「IT」,什麼時候IT變成了對外表著裝的形容詞?
自此以後我就從中關村開始,留意起了遇到的那些IT從業者,似乎他們的穿著確實普遍沒那麼「體面」。畢業後身邊也有一些朋友從事了IT行業,發現他們無一例外地穿著都不太講究。於是我逐漸確定,這種風格是IT行業整體的特點。可是這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在中國,很多IT的從業者都戲稱寫代碼是「搬磚」,並自嘲是「程序猿」、「碼農」、「搬磚的」,其實從工作性質上來說,程序猿也是工程師,可他們跟新聞聯播里那些工程師的形象完全不符,讓人很難從外表上將二者劃等號。
奇怪發型的IT男
在我看來,這是在校生穿著風格的延續。也就是說,中國現在的大學生在校期間穿著本身就不講究,大部分學生只有在畢業前參加面試時才可能會置辦人生中第一套正裝。走上工作崗位後,如果不是工作性質要求著正裝,自己也就怎麼舒服怎麼穿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穿著不那麼體面也不是IT從業者的專利,其他行業很多人也是類似的狀況,只不過他們沒有受到太多的關注而已。而IT從業者,平時工作很忙,遇上項目上線動不動就是幾個通宵,所以經常能見到他們兩個黑眼圈、滿臉冒油光,頂著一頭奇怪的發型行色匆匆地走在人群中。
雖然IT行業的程序猿與我們概念中的工程師形象有出入,但是他們卻是貨真價實的工程師,並且收入都很高,動輒月薪三五萬。只不過他們的工作量也確實很大,所以很不容易,可以說掙的都是辛苦錢。他們會自嘲,而社會也逐漸熟知並接受了這種自嘲,所以大家也都是在開著各種善意的玩笑。而且因為大家了解他們工作的忙碌程度,所以對這種IT的穿著也欣然接受,甚至很多人會對那些衣著光鮮的程序猿的技術表示懷疑,中看不中用的可能性太大了。畢竟現在社會上動不動就穿西裝的人不外乎是:搞推(chuan)銷的、賣葯的和賣保險的,都很難給人安全感。所以IT風格的穿著反而是平易近人了,讓人一見就能放下心裡的防線,產生與之交流的慾望。
本人的工作單位與聯想和網路相鄰,下班後我也經常去附近的籃球場打球,所以有幸認識了一些IT行業的人士,感覺這群理工男一點不悶,並且都很「騷」,溝通起來很順暢也很舒適,更為重要的是現在的年輕人也已經逐漸不再是大家腦海中那些不修邊幅的油膩男,他們都是體面而不俗氣、睿智不乏幽默的陽光大男孩。
從技術到外表,由內而外地征服你,IT男,走在為自己正名的路上。
敬請關注,以期交流!
㈥ 假如你是互聯網大廠程序員,你會辭去工作去當司機嗎
我肯定不會辭掉工作去當司機的。即使做程序員很累,但是我在大廠里我的工作至少是體面的,每個月拿到的薪酬也是比較固定的,要比我去當司機賺的更多一些,所以我會堅持在大廠做程序員。
其實每一份職業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司機相比於程序員,程序員說出去肯定會更體面。畢竟我曾經在大學讀了四年的書,花了父母很多錢,他們肯定希望我以後能夠找一個體面的工作,在和別人說起自己孩子的時候也是自己的驕傲,所以我不會去做司機。
㈦ 程序員可以光靠技術度過中年危機嗎
說起來是一個很悲催的話題。程序員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到了45歲就應該退休了。這是因為你的大腦你的才華已經跟不上趟了。
如果想重新創業,那麼就要重新的面對你並不了解的現實世界,去認真的觸摸它們,採取小投資慢慢進的方式,從小的商業成功,來積累大的成功。
所以程序員沒有什麼中年危機。只是說生活在中年的時候可能變得會更寬闊一些,而自己要學會適應。
㈧ 程序員簡歷需不需要放照片
簡歷的關鍵在介紹自己的過往的學習及工作能力,實績等。放不放照片沒有多大關系。
㈨ 程序員容易得哪些疾病,平時如何預防
程序員群體是職業病高發人群。程序員常見的職業病有:
1、頸椎病
2、腰椎病
3、久坐對前列腺的危害以及肥胖問題
4、眼疲勞、用眼過度
5、飲食、作息不規律導致的胃病等一系列問題
鍛煉方法:
1.要在平時操作電腦能搖擺脖子,不定時進行。空下來時,脖子做前後,左右拉伸。
2.騎單車上下班,周末背相機散步。
3.平時多喝菊花茶,偶爾喝個功夫茶。
4.花錢買個機械鍵盤,找個鎖屏軟體,定時強迫自己站起來。
5.養個小植物,抽空侍弄一下換換腦子。晚上早點睡,加班一定要加餐。
㈩ it界5大女神程序員 和張功一樣漂亮的還有誰
1、小米張功
小米張功和雷軍的一張單位合照,引來大量吃瓜群眾的圍觀。她在微博上的介紹也很簡單「IT民工……苦逼碼農,前端開發。」
小米張功看上去給人一種很清純的形象。
2、語希范
結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手機」團隊研製工程師之一,由於超高的顏值,被稱為新一代「度娘」。
3、趙潔瓊
哈爾濱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能專業本科結業後,變成人人網的前端工程師。
一組名為《這世界唯一的你》的相冊在人人網走紅,裡面數百張照片都是同一個女孩。
趙潔瓊清麗脫俗,不施粉黛的姿容,深深地撩動了不少宅男的心弦。
4、360三娘
360三娘平時短發凌亂、黑框眼鏡。為了360年會,戴上了假發,精心化妝,妝後卻直接逆襲成女神模樣。看來程序員男同胞們還是好好珍惜身邊的女程序員。
5、清宵
雲棲社區首批女技術博主――阿里雲資深研發工程師「清宵(花名)」
清宵作為「飛天」技術部的資深開發工程師,負責阿里雲雲存儲的功能開發與穩定性,每天要面對數萬行代碼。為了保持身體健康,清宵堅持清晨慢跑。
在工作之外,讀書與旅行都是清宵的最愛。
她曾表示,「我將讀書看成是一種修行,堅持每天讀書1-2小時,我的書大多數是技術書籍,是我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