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MySQL資料庫基礎+ 資料庫的基本操作
需要用的資料以鏈接的形式給需要的同學。
我用的mysql版本為: Mysql-5.5.45-win64.msi 密碼是:26zw
圖形化工具 Navicat(前期不推薦用,直接手動敲): Navicat 密碼:c7fs
開始我的MySQL之旅吧 始於2016.12.04
--WH
一、資料庫的安裝
這個就不在這里過多闡述了,因為網上實在是太多安裝mysql的教程了,有了我給的mysql,在按照這個安裝教程(MySQL安裝教程)去看,就能夠安裝完好。
安裝好mysql後,如果需要使用windows命令窗口(也就是cmd)來操作mysql,那麼就需要配置環境變數,在安裝好的mysql下找到bin,將其目錄放到環境變數path中去,就行了,檢測成功與否的方法是在cmd命令窗口中輸入mysql,就會出現一大段英文,就說明成功了,反之失敗,如果不會的話就去網路搜教程。
二、資料庫的基本操作
1、開啟mysql服務命令
net start mysql
2、進入mysql的兩種方式
明文進入:mysql -uroot -proot格式:mysql -u帳號-p密碼
密文進入:mysql -uroot -p 按enter會提示你輸入密碼(Enter pssword:),此時你寫的密碼就會顯示為***這樣。
3、查看mysql中所有的資料庫(一般在固定的單詞命令就會是用大寫,這個要習慣,看多了敲多了就認識了)
前面四個資料庫是mysql中自帶的,也就是必須的.
SHOW DATABASES;
4、創建名為test_1的資料庫
格式:CREATE DATABASE 資料庫名
CREATE DATABASE test_1;
5、刪除名為test_1的資料庫
格式:DROP DATABASE 資料庫名
DROP DATABASE test_1;
總結:學習了對資料庫的三個操作,1、查看所有資料庫 2、創建資料庫 3、刪除資料庫
三、數據表的基本操作
數據表和資料庫還有Mysql三者的關系
mysql中保存了很多資料庫、一個資料庫中可以保存很多表。
對數據表的增(創建表)刪(刪除表)改(修改表欄位)查(查詢表結構)。 注意:這里的操作對象是表,對表的操作也就是表的結構,和表中的欄位的操作(欄位和記錄要分清楚)
前提:表是在資料庫下的,所以要先確實使用哪個資料庫。
USE test_1;
1、創建數據表
格式:CREATE TABLE 數據表名(
欄位名1數據類型[列級別約束條件],
欄位名2數據類型[列級別約束條件],
欄位名3數據類型[列級別約束條件]
);
注意:格式不一定需要這樣隔著寫,完全可以全部寫成一行。但是那樣寫可觀性非常差。我這樣寫只是為了可以看的更清晰。
解釋:
1、[]中括弧中的內容表示可以有可以沒有,
2、列級別這個「列」一定要搞清楚說的是什麼,一張表中有行有列,列表示豎,行表示橫
3、約束條件後面會講到
1.1、創建沒有約束的student表
CREATE TABLE student( idINT(11), nameVARCHAR(12), ageINT(11) );
注釋:SHOW TABLES 查詢資料庫底下的所有表。
1.2、創建有約束的student表
六大約束:主鍵約束、外鍵約束、非空約束、唯一約束、默認約束、自動增加
1.2.1:主鍵約束
PRIMARY KEY(primary key):獨一無二(唯一)和不能為空(非空),通俗的講,就是在表中增加記錄時,在該欄位下的數據不能重復,不能為空,比如以上面創建的表為例子,在表中增加兩條記錄,如果id欄位用了主鍵約束。則id不能一樣,並且不能為空。一般每張表中度有一個欄位為主鍵,唯一標識這條記錄。以後需要找到該條記錄也可以同這個主鍵來確認記錄,因為主鍵是唯一的,並且非空,一張表中每個記錄的主鍵度不一樣,所以根據主鍵也就能找到對應的記錄。而不是多條重復的記錄。如果沒有主鍵,那麼表中就會存在很多重復的記錄,那麼即浪費存儲空間,在查詢時也消耗更多資源。
一般被主鍵約束了的欄位度習慣性的稱該欄位為該表的主鍵
單欄位主鍵約束
兩種方式都可以
CREATE TABLE student(CREATE TABLE student(
idINT(11) PRIMARY KEY,idINT(11),
nameVARCHAR(12),nameVARCHAR(12),
ageINT(11) ageINT(11),
);PRIMARY KEY(id) );
多欄位主鍵約束(復合主鍵)
這個id和name都市主鍵,說明在以後增加的插入的記錄中,id和name不能同時一樣,比如說可以是這樣。一條記錄為id=1,name=yyy、另一條記錄為:id=1,name=zzz。 這樣是可以的。並不是你們所理解的兩個欄位分別度不可以相同。
CREATE TABLE student(CREATE TABLE student(
idINT(11) PRIMARY KEY,idINT(11),
nameVARCHAR(12) PRIMARY KEY,nameVARCHAR(12),
ageINT(11)ageINT(11),
);PRIMARY KEY(id,name) );
1.2.2:外鍵約束
什麼是外鍵舉個例子就清楚了,有兩張表,一張表是emp(員工)表,另一張表是dept(部門)表,一個員工屬於一個部門,那麼如何通過員工能讓我們自己他在哪個部門呢?那就只能在員工表中增加一個欄位,能代表員工所在的部門,那該欄位就只能是存儲dept中的主鍵了(因為主鍵是唯一的,才能確實是哪個部門,進而代表員工所在的部門,如果是部門名稱,有些部門的名稱可能是同名。就不能區分了。),像這樣的欄位,就符合外鍵的特點,就可以使用外鍵約束,使該欄位只能夠存儲另一張表的主鍵。如果不被外鍵約束,那麼該欄位就無法保證存儲進來的值就一定是另一張表的主鍵值。
外鍵約束的特點:
1、外鍵約束可以描述任意一個欄位(包括主鍵),可以為空,並且一個表中可以有多個外鍵。但是外鍵欄位中的值必須是另一張表中的主鍵。
2、這樣被外鍵關聯的兩種表的關系可以稱為父子表或者主從表。子表(從表)擁有外鍵欄位的表,父表(主表)被外鍵欄位所指向的表。
3、子表被外鍵約束修飾的欄位必須和父表的主鍵欄位的類型一樣。
注意:一個表中有被外鍵修飾的欄位,就稱該表有外鍵(是「有外鍵」。而不是「是外鍵」),並會給該表中的外鍵約束取一個名稱,所以我們常說的這個表有沒有外鍵,指的不是被外鍵約束修飾的欄位名,而是指這個表是否有存在外鍵約束。也就是說,不能說這個表的外鍵是xxx(該表中被外鍵約束修飾的欄位名),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但是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了這樣,雖然影響不大,但是在很多時候需要理解一個東西時,會造成一定的困擾。
格式:CONSTRAINT外鍵名稱FOREIGN KEY(被外鍵約束的欄位名稱)REFERENCES 主表名(主鍵欄位)
英文解釋:CONSTRAINT:約束REFERENCES:參考
CREATE TABLE tableA
(
id INT(11),
name VARCHAR(22),
location VARCHAR(50),
PRIMARY KEY(id)
);
CREATE TABLE tableB
(
id INT(11),
name VARCHAR(22) NOT NULL,
deptId INT(11),
PRIMARY KEY(id),
CONSTRAINT tableA_tableB_1 FOREIGH KEY(deptId) REFERENCES tableA(id)
);
解釋:tableB中有一個名為tableA_tableB_1的外鍵關聯了tableA和tableB兩個表,被外鍵約束修飾的欄位為tableB中的deptId,主鍵欄位為tableA中的id
1.2.3:非空約束
NOT NULL. 被該約束修飾了的欄位,就不能為空,主鍵約束中就包括了這個約束
CREATE TABLE tableA
(
id INT(11),
name VARCHAR(22) NOT NULL,
location VARCHAR(50),
PRIMARY KEY(id)
);
1.2.4:唯一約束
UNIQUE 被唯一約束修飾了的欄位,表示該欄位中的值唯一,不能有相同的值,通俗點講,就好比插入兩條記錄,這兩條記錄中處於該欄位的值不能是一樣的。
CREATE TABLE tableA
(
id INT(11),
name VARCHAR(22) UNIQUE,
location VARCHAR(50),
PRIMARY KEY(id)
);
也就是說在插入的記錄中,每條記錄的name值不能是一樣的。
1.2.5:默認約束
Default 指定這一列的默認值為多少,比如,男性同學比較多,性別就可以設置為默認男,如果插入一行記錄時,性別沒有填,那麼就默認加上男
CREATE TABLE table
(
id INT(11)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2) NOT NULL,
deptId INT(11) DEFAULT 1111,
salary FLOAT
);
1.2.6:自動增加
AUTO_INCREMENT 一個表只能一個欄位使用AUTO_INCREMENT,並且使用這個約束的欄位只能是整數類型(任意的整數類型 TINYINT,SMALLIN,INT,BIGINT),默認值是1,也就是說從1開始增加的。一般就是給主鍵使用的,自動增加,使每個主鍵的值度不一樣,並且不用我們自己管理,讓主鍵自己自動生成
CREATE TABLE table ( id INT(11)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2) NOT NULL );
2、查詢表結構
2.1、查看錶基本結構語句
格式1:DESCRIBE 表名/DESC 表名這兩個的功能是一樣的,簡寫了單詞describe
DESCRIBEstudent;
2.2、查看創建表的語句
格式:SHOW CREATE TABLE 表名
SHOW CREATE TABLE student;
這樣顯示的格式很不好,看不清楚,所以有了下面這個語句
格式:SHOW CREATE TABLE 表名\G
SHOW CREATE TABLE student\G;
3、修改數據表
修改數據表包括:對表中欄位的增加、刪除、修改。 在這個裡面用的關鍵字為 ALTER
3.1、修改表名
格式:ALTER TABLE<舊表名> RENAME[TO]<新表名>;
將student表名改為student1(改完後在改回來)
ALTER TABLE student RENAME TO student1;
3.2、修改表中的欄位名
格式:ALTER TABLE<表名> CHANGE<舊欄位名><新欄位名><新數據類型>
將student表中的name欄位名改為 username
ALTER TABLE student CHANGE name username VARCHAR(30);
3.3、修改表中的數據類型
格式:ALTER TABLE<表名> MODIFY<欄位名><數據類型>
ALTER TABLE student MODIFY username VARCHAR(20);
解釋:只能修改欄位名的數據類型,但是其原理跟上面change做的事情一樣,這里也有修改欄位名的過程,只不過修改後的欄位名和修改前的欄位名相同,但是數據類型不一樣。
3.4、修改欄位的排列位置
方式1:ALTER TABLE<表名> MODIFY<欄位1><數據類型> FIRST|AFTER<欄位2>
解釋:將欄位1的位置放到第一,或者放到指定欄位2的後面
ALTER TABLE student MODIFY username VARCHAR(20) AFTER age;
方式2:ALTER TABLE<表名> CHANGE<欄位1><欄位2><數據類型> FIRST|AFTER<欄位3>
解釋:其實是一樣的,將是欄位2覆蓋欄位1,然後在進行排序
ALTER TABLE student CHANGE username username VARCHAR(20) AFTER age;
總結
CHANGE和MODIFY的區別?
原理都市一樣的,MODIFY只能修改數據類型,但是CHANGE能夠修改數據類型和欄位名,也就是說MODIFY是CHANGE的更具體化的一個操作。可能覺得用CHANGE只改變一個數據類型不太爽,就增加了一個能直接改數據類型的使用關鍵字MODIFY來操作。
3.5、添加欄位
格式:ALTER TABLE<表名稱> ADD<新欄位名><數據類型>[約束條件][FIRST|AFTER<已存在的表名>]
解釋:在一個特定位置增加一個新的欄位,如果不指定位置,默認是最後一個。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sex VARCHAR(11);
3.6、刪除欄位
格式:ALTER TABLE<表名稱> DROP<欄位名>;
ALTER TABLE student DROP sex;
3.7、刪除表的外鍵約束
格式:ALTER TABLE<表名稱> DROP FOREIGN KEY<外鍵約束名>
注意:外鍵約束名 指的不是被外鍵約束修飾的欄位名,切記,而是我們在創建外鍵約束關系時取的名字。
3.8、更改表的存儲引擎
格式:ALTER TABLE<表名> ENGINE=<更改後的存儲引擎名>
這個存儲引擎目前我自己也不太清楚,雖然知道有哪幾種引擎,但是稍微深入一點就不清楚了,所以打算留到日後在說。
4、刪除表
4.1、刪除無關聯表
格式:DROP TABLE<表名>;
ALTER TABLE student;
4.2、刪除被其他表關聯的主表
這個是比較重要的一點,在有外鍵關聯關系的兩張表中,如果刪除主表,那麼是刪不掉的,並且會報錯。因為有張表依賴於他。那怎麼辦呢?針對這種情況,總共有兩種方法
1、先刪除你子表,然後在刪除父表,這樣就達到了刪除父表的目的,但是子表也要被刪除
2、先解除外鍵關系,然後在刪除父表,這樣也能達到目的,並且保留了子表,只刪除我們不需要的父表。在3.7中就講解了如何刪除外鍵關系。
B. mysql多表查詢
一使用SELECT子句進行多表查詢
SELECT 欄位名 FROM 表1,表2 … WHERE 表1.欄位 = 表2.欄位 AND 其它查詢條件
SELECT a.id,a.name,a.address,a.date,b.math,b.english,b.chinese FROM tb_demo065_tel AS b,tb_demo065 AS a WHERE a.id=b.id
注:在上面的的代碼中,以兩張表的id欄位信息相同作為條件建立兩表關聯,但在實際開發中不應該這樣使用,最好用主外鍵約束來實現
二使用表的別名進行多表查詢
如:SELECT a.id,a.name,a.address,b.math,b.english,b.chinese FROM tb_demo065 a,tb_demo065_tel b WHERE a.id=b.id AND b.id='$_POST[textid]'
SQL語言中,可以通過兩種方式為表指定別名
第一種是通過關鍵字AS指定,如
SELECT a.id,a.name,a.address,b.math,b.english,b.chinese FROM tb_demo065 AS a,tb_demo065_tel AS b WHERE a.id=b.id
第二種是在表名後直接加表的別名實現
SELECT a.id,a.name,a.address,b.math,b.english,b.chinese FROM tb_demo065 a,tb_demo065_tel b WHERE a.id=b.id
使用表的別名應注意幾下幾點
(1)別名通常是一個縮短了的表名,用於在連接中引用表中的特定列,如果連接中的多個表中有相同的名稱列存在,必須用表名或表的別名限定列名
(2)如果定義了表的別名就不能再使用表名
三合並多個結果集
SQL語言中,可以通過UNION 或 ALL將多個SELECT語句的查詢結果合並輸出,這兩個關鍵字的使用說明如下:
UNION:利用該關鍵字可以將多個SELECT 語句的查詢結果合並輸出,並刪除重復行
ALL:利用該關鍵字可以將多個SELECT 語句的查詢結果合並輸出,但不會刪除重復行
在使用UNION或ALL關鍵字將多個表合並輸出時,查詢結果必須具有相同的結構並且數據類型必須兼容,另外使用UNION時兩張表的欄位數量也必須相同,否則會提示SQL語句有錯誤。
e.x:SELECT id,name,pwd FROM tb_demo067 UNION SELECT uid,price,date FROM tb_demo067_tel
四簡單嵌套查詢
子查詢:子查詢是一個SELECT查詢,返回單個值且嵌套在SELECT、INSERT、UPDATE和DELETE語句或其它查詢語句中,任何可以使用表達式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子查詢.
SELECT id,name,sex,date FROM tb_demo068 WHERE id in(SELECT id FROM tb_demo068 WHERE id='$_POST[test]')
內連接:把查詢結果作為WHERE子句的查詢條件即稱為內連接
五復雜的嵌套查詢
多表之間的嵌套查詢可以通過謂詞IN實現,語法格式如下:
test_expression[NOT] IN{
subquery
}
參數說明:test_expression指SQL表達式,subquery包含某結果集的子查詢
多表嵌套查詢的原理:無論是多少張表進行嵌套,表與表之間一定存在某種關聯,通過WHERE子句建立此種關聯實現查詢
六嵌套查詢在查詢統計中的應用
實現多表查詢時,可以同時使用謂詞ANY、SOME、ALL,這些謂詞被稱為定量比較謂詞,可以和比較運算符聯合使用,判斷是否全部返回值都滿足搜索條件.SOME和ANY謂詞是存在量的,只注重是否有返回值滿足搜索條件,這兩個謂詞的含義相同,可以替換使用;ALL謂詞稱為通用謂詞,它只關心是否有謂詞滿足搜索要求.
SELECT * FROM tb_demo069_people WHERE uid IN(SELECT deptID FROM tb_demo069_dept WHERE deptName='$_POST[select]')
SELECT a.id,a.name FROM tb_demo067 AS a WHERE id<3)
>ANY 大於子查詢中的某個值
>=ANY 大於等於子查詢中的某個值
<=ANY 小於等於子查詢中的某個值
=ANY 等於子查詢中的某個值
!=ANY或<>ANY 不等於子查詢中的某個值
>ALL 大於子查詢中的所有值
>=ALL 大於等於子查詢中的所有值
<=ALL 小於等於子查詢中的所有值
=ALL 等於子查詢中的所有值
!=ALL或<>ALL 不等於子查詢中的所有值
七.使用子查詢作派生的表
在實際項目開發過程中經常用到從一個信息較為完善的表中派生出一個只含有幾個關鍵欄位的信息表,通過子查詢就可以來實現這一目標,如
SELECT people.name,people.chinese,people.math,people.english FROM (SELECT name,chinese,math,english FROM tb_demo071) AS people
注:子查詢應遵循以下規則:
(1)由比較運算符引入的內層子查詢只包含一個表達式或列名,在外層語句中的WHERE子句內命名的列必須與內層子查詢命名的列兼容
(2)由不可更改的比較運算符引入的子查詢(比較運算符後面不跟關鍵字ANY或ALL)不包括GROUP BY 或 HAVING子句,除非預先確定了成組或單個的值
(3)用EXISTS引入的SELECT列表一般都由*組成,不必指定列名
(4)子查詢不能在內部處理其結果
八使用子查詢作表達式
SELECT (SELECT AVG(chinese)FROM tb_demo071),(SELECT AVG(english)FROM tb_demo071),(SELECT AVG(math)FROM tb_demo071) FROM tb_demo071
註:在使用子查詢時最好為列表項取個別名,這樣可以方便用戶在使用mysql_fetch_array()函數時為表項賦值,如
SELECT (SELECT AVG(chinese) FROM tb_demo071) AS yuwen ,(SELECT AVG(english) FROM tb_demo071) AS yingyu,(SELECT AVG(math) FROM tb_demo071) AS shuxue FROM tb_demo071
九使用子查詢關聯數據
SELECT * FROM tb_demo072_student WHERE id=(SELECT id FROM tb_demo072_class WHERE className = '$_POST[text]')
十多表聯合查詢
利用SQL語句中的UNION,可以將不同表中符合條件的數據信息顯示在同一列中。
e.x:SELECT * FROM tb_demo074_student UNION SELECT * FROM tb_demo074_fasten
注:使用UNION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1)在使用UNION運算符組合的語句中,所有選擇列表的表達式數目必須相同,如列名、算術表達式及聚合函數等
(2)在每個查詢表中,對應列的數據結構必須一樣。
十一對聯合後的結果進行排序
為了UNION的運算兼容,要求所有SELECT語句都不能有ORDER BY語句,但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在最後一個SELECT語句中放置ORDER BY 子句實現結果的最終排序輸出。
e.x:SELECT * FROM tb_demo074_student UNION SELECT * FROM tb_demo074_fasten ORDER BY id
使用UNION條件上相對比較苛刻,所以使用此語句時一定要注意兩個表項數目和欄位類型是否相同
十二條件聯合語句
SELECT * FROM tb_demo076_BEIJING GROUP BY name HAVING name='人民郵電出版社' OR name='機械工業出版社' UNION SELECT * FROM tb_demo076_BEIJING GROUP BY name HAVING name <>'人民郵電出版社' AND name <>'機械工業再版社' ORDER BY id
上面語句應用了GROUP BY分組語句和HAVING語句實現條件聯合查詢。其實現目的是先保證將'人民郵電出版社'和'機械工業出版社'始終位於名單最前列,然後再輸出其它的出版社
十三簡單內連接查詢
SELECT filedlist FROM table1 [INNER] JOIN table2 ON table1.column1 = table2.column1
其中,filedlist是要顯示的欄位,INNER表示表之間的連接方式為內連接,table1.column1=table2.column1用於指明兩表間的連接條件,如:
SELECT a.name,a.address,a.date,b.chinese,b.math,b.english FROM tb_demo065 AS a INNER JOIN tb_demo065_tel AS b on a.id=b.id
十四復雜內連接查詢
復雜的內連接查詢是在基本的內連接查詢的基礎上再附加一些查詢條件,如:
SELECT a.name,a.address,a.date,b.chinese,b.math,b.english FROM tb_demo065 AS a INNER JOIN tb_demo065_tel AS b on a.id=b.id WHERE b.id=(SELECT id FROM tb_demo065 WHERE tb_demo065.name='$_POST[text]')
總之,實現表與表之間的關聯的本質是兩表之間存在共同的數據項或者相同的數據項,通過WHERE 子句或內連接INNER JOIN … ON 語句將兩表連接起來,實現查詢
十五使用外連接實現多表聯合查詢
(1)LEFT OUTER JOIN表示表之間通過左連接方式相互連接,也可簡寫成LEFT JOIN,它是以左側的表為基準故稱左連接,左側表中所有信息將被全部輸出,而右側表信息則只會輸出符合條件的信息,對不符合條件的信息則返回NULL
e.x:SELECT a.name,a.address,b.math,b.english FROM tb_demo065 AS A LEFT OUTER JOIN tb_demo065_tel AS b ON a.id=b.id
(2)RIGHT OUTER JOIN表示表之間通過右連接方式相互連接,也可簡寫成RIGHT JOIN,它是以右側的表為基準故稱右連接,右側表中所有信息將被全部輸出,而左側表信息則只會輸出符合條件的信息,對不符合條件的信息則返回NULL
E.X:SELECT a.name,a.address,b.math,b.english FROM tb_demo065 AS A RIGHT OUTER JOIN tb_demo065_tel AS b ON a.id=b.id
十六利用IN或NOTIN關鍵字限定范圍
e.x:SELECT * FROM tb_demo083 WHERE code IN(SELECT code FROM tb_demo083 WHERE code BETWEEN '$_POST[text1]' AND '$_POST[text2]')
利用IN可指定在范圍內查詢,若要求在某范圍外查詢可以用NOT IN代替它
十七由IN引入的關聯子查詢
e.x:SELECT * FROM tb_demo083 WHERE code IN(SELECT code FROM tb_demo083 WHERE code = '$_POST[text]')
十八利用HAVING語句過濾分組數據
HAVING子句用於指定組或聚合的搜索條件,HAVING通常與GROUP BY 語句一起使用,如果SQL語句中不含GROUP BY子句,則HAVING的行為與WHERE子句一樣.
e.x:SELECT name,math FROM tb_demo083 GROUP BY id HAVING math > '95'
C. mysql多表條件查詢
兩個表中ID相同,username和adser是相同的。對吧?
select TableA.*
from TableA
left join on TableA.ID=TableB.TableAID
where TableA.type=1 and TableB.UserName='admin'=====
left join是左聯
from aaa,aaa這表是主表
left join bbb on ccc
bbb這表是副表,
ccc是條件,一定要兩個表中都存在同樣的數據才可進行這樣的聯結=====
查詢欄位在兩個表都有數據,則都顯示
主表有數據,副表沒有,副表欄位為空的值顯示為null
主表沒有數據,就不會顯示。
D. mysql查詢多表查詢指定值
四張表聯合查詢唄。
假設四張表為A,B,C,D
你要查A表某時間段內的ID,在BCD三張表內的數據。
那麼有一個問題,就是你要的是什麼結果,三張表的欄位一樣嗎?
如果三張表的欄位一樣,那麼就一張一張查,然後union all就可以了。
如果不是而是要的B的一個欄位,C表的幾個欄位,D表的幾個欄位,那麼就是四張表聯合查詢就可以了,只是where後面的條件寫的多一些。
比如
where a.id=XXXXX(子查詢) and a.id=b.id and b.id=c.id and c.id=d.id and a.id=c.id and a.id=d.id and b.id=d.id
說白了就是為了保險起見,你要寫6個,兩兩都相等,這樣就絕對不會有問題(其實寫4個(分別和a.id相等),或者遞歸相等可能也對,但是寫六個絕對不會有錯,所以我就寫了六個,具體的寫法要只能去試),前面的select就是a.id ,b.某某欄位,c.某某欄位,XXXXXXX之類的就可以了
E. 「mysql 」多表聯合查詢語句怎麼寫
一使用SELECT子句進行多表查詢SELECT 欄位名 FROM 表1,表2 … WHERE 表1欄位 = 表2欄位 AND 其它查詢條件SELECT a.id,a.name,a.address,a.date,b.math,b.english,b.chinese FROM tb_demo065_tel AS b,tb_demo065 AS a WHERE a.id=b.id
注:在上面的的代碼中,以兩張表的id欄位信息相同作為條件建立兩表關聯,但在實際開發中不應該這樣使用,最好用主外鍵約束來實現。
F. mysql常用查詢命令
1. SELECT:查詢內容,語法:SELECT 列名稱 FROM 表名稱
2. SELECT DISTINCT 查詢非重復內容,語法:SELECT DISTINCT 列名稱 FROM 表名稱
3. WHERE 查詢條件, 子句中可以指定任何條件,條件與條件之間用and 和 or 隔開
語法:SELECT 列名稱 FROM 表名稱 WHERE條件1 AND 條件2
4. AND 和 OR 運算符,將 WHERE 中的多個條件結合起來。操作符包括:=(等於)、<>或=!(不等於)、>(大於)、<(小於)、>=(大於等於)、<=(小於等於)
空值條件:IS NULL;非空值IS NOT NULL;查詢多個值IN()
5. ORDER BY 排序,默認為升序,欄位後加DESC為降序
6. GROUP BY 分組 ,對結果進行分組
7. LEFT JOIN 左連接,兩張表合並保留左表的全部內容,只要掌握左連接
語法:SELECT列名稱 FROM 表1 LEFT JOIN 表2 ON 表1.某列 = 表2.某列
了解:RIGHT JOIN(右連接),INNER JOIN(內連接)、FULL JOIN(全連接)
8. UNION all上下合並,兩張表上下合並(了解)
9. LIKE 模糊查詢(了解)
語法: SELECT 列名稱 FROM 表名稱 WHERE 某列 like 「%字元%」
10.SUM 求和
語法:SELECT SUM(列名稱) FROM 表名稱
11. COUNT 計數
語法:SELECT COUNT(列名稱) FROM 表名稱
12. IF 判斷 語法:同excel
13. MIN,MAX等
14. round 四捨五入
15. concat 字元串連接
16. UPDATE:修改內容,語法:update 表名 set 修改欄位= 新內容 where 修改條件
17. substring 字元串截取
18. cast 定義數值類型(了解)
19. CASE … WHEN … THEN …. END 滿足某一個條件時執行/替換,可用於條件計數
20. DATEDIFF 兩個日期之間間隔的天數
21. SUBDATE 日期往前數 ,語法:SUBDATE(date,INTERVAL expr unit)
例子:SUBDATE(「2018-10-1」,INTERVAL 1 day) 代表10月1日往前數1天,結果是9月30;SUBDATE(「2018-10-1」,INTERVAL 1 month) 代表10月1日往前數1月,結果是2018-9-1
G. MySQL多表查詢(超過10個相關的表)
你可以試試下面這個:
select * from table as a inner (join) table_2 as b on (a.ch=b.ch) inner (join) table_3 as c on (c.ch=b.ch) inner (join) table_4 as d on (d.ch =c.ch) inner (join) table_5 as e on (e.ch = d.ch) inner (join) table_6 as f on (f.ch =e.ch) inner (join) table_7 as g on (g.ch=f.ch) inner (join) table_8 as h on (h.ch=g.ch) inner (join) table_9 as i on (i.ch =h.ch);
其實這個sql的查詢命令你可以用一個循環來做,將字元串搞好就可以了。
H. MySQL 資料庫常用命令 簡單超級實用版
1、MySQL常用命令
create
database
name;
創建資料庫
use
databasename;
選擇資料庫
drop
database
name
直接刪除資料庫,不提醒
show
tables;
顯示表
describe
tablename;
表的詳細描述
select
中加上distinct去除重復欄位
mysqladmin
drop
databasename
刪除資料庫前,有提示。
顯示當前mysql版本和當前日期
select
version(),current_date;
2、修改mysql中root的密碼:
shell>mysql
-u
root
-p
mysql>
update
user
set
password=password(」xueok654123″)
where
user='root';
mysql>
flush
privileges
//刷新資料庫
mysql>use
dbname;
打開資料庫:
mysql>show
databases;
顯示所有資料庫
mysql>show
tables;
顯示資料庫mysql中所有的表:先use
mysql;然後
mysql>describe
user;
顯示表mysql資料庫中user表的列信息);
3、grant
創建一個可以從任何地方連接伺服器的一個完全的超級用戶,但是必須使用一個口令something做這個
mysql>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user@localhost
identified
by
'something'
with
增加新用戶
格式:grant
select
on
資料庫.*
to
用戶名@登錄主機
identified
by
「密碼」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monty@localhost
IDENTIFIED
BY
'something'
WITH
GRANT
OPTION;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monty@」%」
IDENTIFIED
BY
'something'
WITH
GRANT
OPTION;
刪除授權:
mysql>
revoke
all
privileges
on
*.*
from
root@」%」;
mysql>
delete
from
user
where
user=」root」
and
host=」%」;
mysql>
flush
privileges;
創建一個用戶custom在特定客戶端it363.com登錄,可訪問特定資料庫fangchandb
mysql
>grant
select,
insert,
update,
delete,
create,drop
on
fangchandb.*
to
custom@
it363.com
identified
by
『
passwd'
重命名表:
mysql
>
alter
table
t1
rename
t2;
4、mysqlmp
備份資料庫
shell>
mysqlmp
-h
host
-u
root
-p
dbname
>dbname_backup.sql
恢復資料庫
shell>
mysqladmin
-h
myhost
-u
root
-p
create
dbname
shell>
mysqlmp
-h
host
-u
root
-p
dbname
<
dbname_backup.sql
如果只想卸出建表指令,則命令如下:
shell>
mysqladmin
-u
root
-p
-d
databasename
>
a.sql
如果只想卸出插入數據的sql命令,而不需要建表命令,則命令如下:
shell>
mysqladmin
-u
root
-p
-t
databasename
>
a.sql
那麼如果我只想要數據,而不想要什麼sql命令時,應該如何操作呢?
mysqlmp
-T./
phptest
driver
其中,只有指定了-T參數才可以卸出純文本文件,表示卸出數據的目錄,./表示當前目錄,即與mysqlmp同一目錄。如果不指定driver
表,則將卸出整個資料庫的數據。每個表會生成兩個文件,一個為.sql文件,包含建表執行。另一個為.txt文件,只包含數據,且沒有sql指令。
5、可將查詢存儲在一個文件中並告訴mysql從文件中讀取查詢而不是等待鍵盤輸入。可利用外殼程序鍵入重定向實用程序來完成這項工作。例如,如果在文件my_file.sql
中存放有查
詢,可如下執行這些查詢:
例如,如果您想將建表語句提前寫在sql.txt中:
mysql
>
mysql
-h
myhost
-u
root
-p
database
<
sql.txt
I. MySQL的基本命令
啟動:net start mySql;
進入:mysql -u root -p/mysql -h localhost -u root -p databaseName;
列出資料庫:show databases;
選擇資料庫:use databaseName;
列出表格:show tables;
顯示表格列的屬性:show columns from tableName;
建立資料庫:source fileName.txt;
匹配字元:可以用通配符_代表任何一個字元,%代表任何字元串;
增加一個欄位:alter table tabelName add column fieldName dateType;
增加多個欄位:alter table tabelName add column fieldName1 dateType,add columns fieldName2 dateType;
多行命令輸入:注意不能將單詞斷開;當插入或更改數據時,不能將欄位的字元串展開到多行里,否則硬回車將被儲存到數據中;
增加一個管理員帳戶:grant all on *.* to user@localhost identified by "password";
每條語句輸入完畢後要在末尾填加分號';',或者填加'\g'也可以;
查詢時間:select now();
查詢當前用戶:select user();
查詢資料庫版本:select version();
查詢當前使用的資料庫:select database();
1、刪除student_course資料庫中的students數據表:
rm -f student_course/students.*
2、備份資料庫:(將資料庫test備份)
mysqlmp -u root -p test>c:\test.txt
備份表格:(備份test資料庫下的mytable表格)
mysqlmp -u root -p test mytable>c:\test.txt
將備份數據導入到資料庫:(導回test資料庫)
mysql -u root -p test
3、創建臨時表:(建立臨時表zengchao)
create temporary table zengchao(name varchar(10));
4、創建表是先判斷表是否存在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students(……);
5、從已經有的表中復製表的結構
create table table2 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1<>1;
6、復製表
create table table2 select * from table1;
7、對表重新命名
alter table table1 rename as table2;
8、修改列的類型
alter table table1 modify id int unsigned;//修改列id的類型為int unsigned
alter table table1 change id sid int unsigned;//修改列id的名字為sid,而且把屬性修改為int unsigned
9、創建索引
alter table table1 add index ind_id (id);
create index ind_id on table1 (id);
create unique index ind_id on table1 (id);//建立唯一性索引
10、刪除索引
drop index idx_id on table1;
alter table table1 drop index ind_id;
11、聯合字元或者多個列(將列id與":"和列name和"="連接)
select concat(id,':',name,'=') from students;
12、limit(選出10到20條)<第一個記錄集的編號是0>
select * from students order by id limit 9,10;
13、MySQL不支持的功能
事務,視圖,外鍵和引用完整性,存儲過程和觸發器
14、MySQL會使用索引的操作符號
<,<=,>=,>,=,between,in,不帶%或者_開頭的like
15、使用索引的缺點
1)減慢增刪改數據的速度;
2)佔用磁碟空間;
3)增加查詢優化器的負擔;
當查詢優化器生成執行計劃時,會考慮索引,太多的索引會給查詢優化器增加工作量,導致無法選擇最優的查詢方案;
16、分析索引效率
方法:在一般的SQL語句前加上explain;
分析結果的含義:
1)table:表名;
2)type:連接的類型,(ALL/Range/Ref)。其中ref是最理想的;
3)possible_keys:查詢可以利用的索引名;
4)key:實際使用的索引;
5)key_len:索引中被使用部分的長度(位元組);
6)ref:顯示列名字或者"const"(不明白什麼意思);
7)rows:顯示MySQL認為在找到正確結果之前必須掃描的行數;
8)extra:MySQL的建議;
17、使用較短的定長列
1)盡可能使用較短的數據類型;
2)盡可能使用定長數據類型;
a)用char代替varchar,固定長度的數據處理比變長的快些;
b)對於頻繁修改的表,磁碟容易形成碎片,從而影響資料庫的整體性能;
c)萬一出現數據表崩潰,使用固定長度數據行的表更容易重新構造。使用固定長度的數據行,每個記錄的開始位置都是固定記錄長度的倍數,可以很容易被檢測到,但是使用可變長度的數據行就不一定了;
d)對於MyISAM類型的數據表,雖然轉換成固定長度的數據列可以提高性能,但是占據的空間也大;
18、使用not null和enum
盡量將列定義為not null,這樣可使數據的出來更快,所需的空間更少,而且在查詢時,MySQL不需要檢查是否存在特例,即null值,從而優化查詢;
如果一列只含有有限數目的特定值,如性別,是否有效或者入學年份等,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考慮將其轉換為enum列的值,MySQL處理的更快,因為所有的enum值在系統內都是以標識數值來表示的;
19、使用optimize table
對於經常修改的表,容易產生碎片,使在查詢資料庫時必須讀取更多的磁碟塊,降低查詢性能。具有可變長的表都存在磁碟碎片問題,這個問題對blob數據類型更為突出,因為其尺寸變化非常大。可以通過使用optimize table來整理碎片,保證資料庫性能不下降,優化那些受碎片影響的數據表。 optimize table可以用於MyISAM和BDB類型的數據表。實際上任何碎片整理方法都是用mysqlmp來轉存數據表,然後使用轉存後的文件並重新建數據表;
20、使用procere analyse()
可以使用procere analyse()顯示最佳類型的建議,使用很簡單,在select語句後面加上procere analyse()就可以了;例如:
select * from students procere analyse();
select * from students procere analyse(16,256);
第二條語句要求procere analyse()不要建議含有多於16個值,或者含有多於256位元組的enum類型,如果沒有限制,輸出可能會很長;
21、使用查詢緩存
1)查詢緩存的工作方式:
第一次執行某條select語句時,伺服器記住該查詢的文本內容和查詢結果,存儲在緩存中,下次碰到這個語句時,直接從緩存中返回結果;當更新數據表後,該數據表的任何緩存查詢都變成無效的,並且會被丟棄。
2)配置緩存參數:
變數:query_cache _type,查詢緩存的操作模式。有3中模式,0:不緩存;1:緩存查詢,除非與 select sql_no_cache開頭;2:根據需要只緩存那些以select sql_cache開頭的查詢; query_cache_size:設置查詢緩存的最大結果集的大小,比這個值大的不會被緩存。
22、調整硬體
1)在機器上裝更多的內存;
2)增加更快的硬碟以減少I/O等待時間;
尋道時間是決定性能的主要因素,逐字地移動磁頭是最慢的,一旦磁頭定位,從磁軌讀則很快;
3)在不同的物理硬碟設備上重新分配磁碟活動;
如果可能,應將最繁忙的資料庫存放在不同的物理設備上,這跟使用同一物理設備的不同分區是不同的,因為它們將爭用相同的物理資源(磁頭)。
J. MySQL 如何多表查詢
我覺得:
表結構不同的話,用你的方法比較好,速度快。
寫成這樣:select count(*) from `b` where `nid` = '123';
直接統計出數目了
2.表結構相同的話:
寫成這樣select count(*) from `a` where `nid` = '123' UNION ALL select count(*) from `b` where `nid` =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