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程序員節是優惠活動有哪些
沒有優惠。
創立「程序員節」最早是來自俄文《計算機世界》(《Компьютерра》)出版社的主編德米特里·門德列留科(Дмитрий Мендрелюк)在1996年7月15日的想法,當時計劃將節日命名為「計算機用戶節」,定在每年9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五,稱之為「純凈的星期五」(Чистая Пятница,按照當事人之一的說法,這樣命名是為了刺激那些計算機病毒製造者)。
說到程序員節的來歷,這要歸功於一名在並行技術網頁設計公司工作的職工——倫丁·巴爾特。2002年,他收集簽名向俄羅斯聯邦政府請願,請求將這一天定為程序員節。2009年7月24日,俄羅斯聯邦通信與大眾傳媒部提出了新的節日安排方案,設立程序員節。9月11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簽署了這個法案,也就成為了俄羅斯的一個官方節日。這一行動在5天內得到了9800個投票支持。
② 當顧客要求打折時,您應該如何處理(假設不打折)
你是否碰到這樣的客戶,在買東西時,會想著有或多或少的折扣拿,並且買到一些物美價廉的商品。不僅是商場會遇到這種情況,寵物店也會遇到。同時也有好多寵物店的店主不明白其中的原由。
總是在想著:在我自己的店裡面,為什麼總有客人給我砍價?
可能有下面這個原因!看看是不是被我說中了。
顧客要求打折的原因:顧客已確定購買,仍試探性講價。
客戶開始講價,但內心已經有了購買的預期,講價更多是試探的,如果講價成功了,就可以少花點錢,講價不成功也不會有啥負擔。往往只要拒絕就可以達成交易,如果你這時做出讓步,極有可能會讓客人覺得你賺頭太大而放棄購買。所以,還是盡量堅持自己賣方的立場和原則。
③ 一個人進超市光買那些打特價的東西,其他什麼都不買好意思嗎收銀員會怎麼想
買打折商品一不偷二不搶,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呢?去超市買東西當然是買性價比高的東西了,買到便宜劃算的東西是種智慧。買什麼怎麼買是顧客的權利,小小的收銀員和售貨員也是打工的,他們有可能還沒你過的好呢?何必在乎他們的眼色(他們當然希望顧客買的多花的多因為他們都有提成)自己想買什麼買什麼,想買多少就買多少。
④ 十道打折銷售應用題及答案
1.打折前,買10件A商品和5件B商品共用了400元,買5件A商品和10件B商品共用了350元.
(1)求打折前A商品、B商品每件分別多少錢?
(2)打折後,買100件A商品和100件B商品共用了3800元.比不打折少花多少錢?
(1)設打折前A商品每件x元、B商品每件y元,
根據題意得:,
解之得:.
答:打折前A商品每件30元、B商品每件20元;
(2)打折前,買100件A商品和100件B商品共用:100×30+100×20=5000(元),
打折後比不打折少花:5000﹣3800=1200 (元).
答:打折後,買100件A商品和100件B商品比不打折少花1200元.
2.一個商場打折銷售,規定購買200元以下(包括200元)商品不打折,200元以上500元以下(包括500元)全部打九折,如購買500元以上的商品,就把500元以內(包括500元)的打九折,超出的打八折.一個人買了兩次,分別用了134元、466元,那麼如果他一次購買這些商品的話,可節省多少元?
解;因為500×90%=450<466,說明第二次買的商品超過了500元,所以兩次合買這些商品,用134元買的商品要打8折.
省134×(1-80%)=26.8(元)
3.一件500元的皮衣,打折後賣425元,這是打______折,比原價便宜了______%.
解(1)425÷500=85%=八五折,
(2)(500-425)÷500,
=75÷500,
=15%,
或1-85%=15%,
故答案為:八五,15.
4.一套西服原價350元,商家搞活動後打八折出售,這套西服打折後降低了______元.
350×(1-80%),
=350×20%,
=70(元);
答:降低了70元.
故答案為:70.
5.某商店購進600個旅遊紀念品,進價為每個6元,第一周以每個10元的價格售出200個,第二周若按每個10元的價格銷售仍可售出200個,但商店為了適當增加銷量,決定降價銷售(根據市場調查,單價每降低1元,可多售出50個,但售價不得低於進價),單價降低x元銷售銷售一周後,商店對剩餘旅遊紀念品清倉處理,以每個4元的價格全部售出,如果這批旅遊紀念品共獲利1250元,問第二周每個旅遊紀念品的銷售價格為多少元?
由題意得出:
200×(10﹣6)+(10﹣x﹣6)(200+50x)+[(4﹣6)(600﹣200﹣(200+50x)]=1250,
即800+(4﹣x)(200+50x)﹣2(200﹣50x)=1250,
整理得:x2﹣2x+1=0,
解得:x1=x2=1,
∴10﹣1=9,
答:第二周的銷售價格為9元.
6.某超市為「開業三周年」舉行了店慶活動.對A、B兩種商品實行打折出售.打折前,購買5件A商品和1件B商品需用84元;購買6件A商品和3件B商品需用108元.而店慶期間,購買50件A商品和50件B商品僅需960元,這比不打折少花多少錢?
設打折前A商品的單價為x元,B商品的單價為y元,根據題意有
答:每次打7折.
⑤ 怎樣應對那些要打折的客人
一般來說,顧客選擇商品多數是以品牌的知名度為主,其次來講是價格,如果顧客在選購商品時要求打折或詢問是否有優惠時,如不能打折,可以多宣傳一下售後和產品的質量,以及其所購商品的優點(比如運動鞋類可以增加自身彈跳力,當然不要搞虛假宣傳)
導購員的話,微笑是第一位的,保持燦爛的笑容,有時要比打折效果來的要好
⑥ 商品的折價怎麼管理
商品的折價折讓是促銷手段之一。總部對折價折讓商品品種、范圍、折價的時限和幅度,都有 嚴格的規定。由總部統一策劃,在各分店同期推行。凡經總部批准折價折讓的部分,總部對其考核 時,視同銷售額完成。
公司對業務員的核算執行出廠價,業務員對業務單位銷售原則上執行經銷價,折扣折讓在經銷價基礎上進行,公司主導、核心產品必須統一執行公司制定的經銷價,如有調整必須向市場部經理請示。批發部執行批發價銷售,折扣折讓在此基礎上進行,公司主導、核心產品,袋裝批量在10袋以上的執行批發價,否則執行零售價,盒裝產品批量在5盒以上的執行批發價,否則執行零售價;如有持貴賓卡客戶到批發中心購買產品,按零售價予以折扣,如按批發價購買,不另行享受折扣優惠。茶行、茶藝館執行零售價銷售,折扣折讓在此基礎上進行,公司統一製作只限專店使用的貴賓卡等,按貴賓卡規定的折扣折讓率予以優惠。操作程序給顧客折讓後,營業員、服務員開具銷售單、銷售清單,填寫品名(編碼)、數量、單價、總金額和折讓金額,由顧客和證明人簽名;貴賓卡客戶消費時,營業員用鉛筆將卡號復寫拓印在銷售單上。部門經理審核每日銷售單中折扣折讓情況並簽名。專店經理在「專店庫存金額日記賬」中登記折扣金額,並督促營業員在「客戶檔案登記本」上登記。折扣折讓率確認人在業務發生時未在現場的,專店經理應於3天內在銷售單上補簽名。須市場部經理、營銷總監確認時,長沙市內應於七天內在銷售單上補簽名,市外地區在每月盤點前在銷售單上補簽名。
⑦ 有那九類打折促銷方法
第一種:「餐廳吃頓飯,消費達200以上,可享受8折優惠」; 第二種:「若充值1000元,本次消費的200元可免單!」
以上問題經過實驗驗證,大部分人的第一直覺會認為第二種方式比較「劃算」。
但冷靜一想,咦?不對!
細心的你可能發現了——其實這兩種方式的折扣優惠度是一樣的!
第一種:滿200元打折8折,也就是8折的優惠;
第二種:充1000元免200元,200/1200≈8折!(恍然大悟)
那為什麼我們大部分會覺得第二種比較優惠呢?
其實,第二種就是利用了人的判斷錯覺,進行了「隱形打折」,讓人感覺比較劃算。而第一種是「直接粗暴打折」,這種容易對產品產生各種折後的副作用。
這種「隱形打折」的方式,和直接打折方式的優惠力度雖然是差不多的,但兩者的給消費者的感覺卻有很大區別。直接打折容易產生「產品價值被貶低」等副作用,而隱形打折卻讓人感覺佔到了便宜又不容易產生「該產品質量有問題」等等的認知問題。
例如我們常見的雙十一、店鋪周年慶等等的促銷打折,大部分消費者並不會認為這種打折是因為產品有問題。因為這種打折促銷活動就是利用了「隱形打折」的策略—— 「雙十一都是搞優惠的日子「這個正當理由來打折,避免了了產品價值感的貶低 。
你現在明白了「直接打折」就是直接說打幾折的方式,這種方式的副作用太大,盡量少用。而應該用第二種的「隱形打折」方式——採用各種心理錯覺或正當理由等方式去變樣打折,讓消費者感覺佔到了便宜且認為打折是合理的。
▼
如果還覺得「隱形打折」方式有點難以操作,下面怪獸先森給你總結了 「隱形打折」的5個具體操作技巧,供你參考。
1.錯覺折扣
讓消費者看起來更能佔到便宜的打折方式。
比如這兩個做法:
a. 低價高購
一件產品200元,直接說「該商品打7折優惠」,不如說「只需花140元就可以買到店裡價值200元的商品,或只用140元就可以挑選店中任何一件原價的商品」的「低價高購」打折做法。雖然同樣是打折,但後者的「低價高購」做法更能讓消費者有賺到便宜的心理感覺。
b.充值免單
什麼叫充值免單?就是充值多少錢,就可以免費享受當下的消費。
比如文章前面的「充1000元,今天200元飯錢可以免單」例子,就是充值免單的做法,這和「消費200元可以打8折」的本質雖然是一樣的,但是充值免單會讓消費者產生一種心理錯覺,心裡想:「What?還有這么爽的事?」
需注意的是,這種「錯覺折扣」的隱形打折技巧,最好結合一下某個促銷理由,比如說今天是換季或者是感恩節等原因而打折。這樣才會更好地保持產品的價值感,不但能減少消費者對打折的產品質量顧慮又可吸引了更多的購買。
2.單品特價引流
在活動期間,把店裡某款產品進行低價打折,吸引更多用戶流量進店,為其他產品引流。
有一次我和朋友去廣州某家酒店喝茶時,看到想在這家酒店喝茶吃飯的人都需要排隊,甚至排兩個小時都是常事。這樣的客流量相對其他競爭商家來說,是非常羨慕的現象。
⑧ 產品打折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預防
在打折狂潮中,商家借打折的名義招攬顧客,看似在「放血」,其實賺取利潤才是其真正的目的。
現在,商品打折已成為一種「商業風氣」,正在整個商業系統內快速蔓延開來,很多商店都將打折視為招攬顧客的一種重要手段。不管大街小巷,你總是會看見商店的門口貼著 「大放血」、「大甩賣」以及「狂甩」等字樣,而且商店內還貼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恕不講價」。老闆還在一個勁地搖頭嘆氣,一副「失血過多」的樣子。在商場中,「買一送一」、「買五送二」等廣告也無處不見。很多商場都將一周年、三周年、八周年店慶作為「答謝新老客戶的關愛」的最佳時機。「全場商品一律6折」、「滿200送80」的口號也喊得很響。而原本僅有一天的「店慶」,卻被他們一開就是幾周甚至一兩個月。就如同一些小商店,天天都喊著「最後一天大甩賣」一樣,也不知到底哪天才是真正的最後期限。
總而言之,這種打折氛圍,讓人感覺自己是在一個充滿了「便宜」的世界中,好像只要你稍稍打開自己的口袋,就能將無窮的便宜帶回家一樣。不過,面對這么瘋狂的打折潮流,我們都該清醒冷靜地對待,別因貪小便宜而吃了大虧。
商家做生意就是為了賺錢,倘若他們真的這樣「大放血」,並且整天整月地「放血」,那麼,有哪個商家的體魄會這么「健壯」啊?
盡管我們必須承認,的確有一些商店,因為商品換季、生意轉行、清理庫存、建築拆遷和急需資金等很多原因而被迫降價甩賣商品,並且很多商品在打折之後,價格的確比原來要低了。可是,利用「薄利多銷」的手段來促銷的商家,依然占絕大多數。特別是那些「回報新老顧客」之類的「店慶」,這樣的目的就更明顯。他們就是借打折的名義招攬顧客,從而賺取利益的。
那麼,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商家打折的秘密吧。
大家都知道,一定數量的產品,無論你是生產1萬件還是僅生產1件,有些投資是必需的,例如廠房建築物與機器設備。而這些投資在短時間內是無法及時改變的。我們將這種短時間內在數量上無法改變的投資成本叫做「不變成本」。而另外一些投入比如勞動力,你若想生產1萬件,就多雇幾個工人,若僅想生產1件,那麼就少用幾個工人,這是隨時都可以改變數量的投資,叫做「可變成本」。不變成本與可變成本的總和,就是生產商品所需的總成本數。
倘若將一段時間內所生產出來的產品視為一個整體的話,那麼,將生產這些產品所消耗的成本(包括不變成本與可變成本)平均分攤到每件產品上,我們便可以大致知道每件產品里包含了多少可變成本與不變成本。因此就得到了「平均可變成本」與「平均不變成本」的概念,兩者的和又可以叫做「平均總成本」。而若是我們將廠家賣商品的價格視為其從每件商品中得到的收益,那我們就可以通過比較價格與上述幾方面的平均成本的大小關系,來判斷生產商願意生產商品的最高數量與願意銷售商品的最低價格。
第一種情況,商品價格高於平均總成本,說明生產商從每件商品中都能夠得到一定的利潤。而此利潤是去掉了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之後的超額利潤。因為生產是有利可圖的,而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預計商品價格會發生變化,因此生產商還會繼續生產,擴大商品的供給,來賺取更多的利潤。不過,隨著商品供給的不斷擴大,商品的價格會漸漸下滑。
第二種情況,商品價格比平均總成本低,可還是比平均可變成本(由於平均總成本大於平均可變成本,因此這種情況是存在的)高。此時,生產商的銷售收入已無法彌補耗費的全部成本了。不過,總收益除要補償工人工資和自己的勞動投入等可變成本以外,還有一部分剩餘用於彌補不變的機器與廠房的折舊成本。因為這些折舊成本是必然的,就算不生產商品也會發生折舊。因此,對於生產商而言,此時生產比不生產要好。因為生產了,起碼還有一些收入來彌補機器的折舊損失。因此,他就會繼續擴大生產。伴隨著商品供給的進一步擴大,商品的價格也會繼續下跌。
第三種情況,商品價格比商品生產中的可變成本低了。此時,商品的銷售收入連工人工資都不夠了,更別說彌補機器的折舊費用了。此時生產商就不會再生產了。
由此看見,生產商售出商品的最低價格是其生產該商品的平均可變成本。這也是其進一步生產的最低標准。若價格低於這個底線,生產商就會停止生產。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商場里的商品。不難理解,因為商場在到廠家進貨、討價還價的交易成本、運輸成本、環境布置、員工工資以及鋪面租金等很多方面多付出了成本,因此肯定就會將價格提高到一定的程度。即商場中的商品銷售的最低價格應當比生產該商品所需的可變成本高一些,唯有如此,商場才能夠得到收益。因此,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商場銷售商品也是有一個底價的。如果低於了這個底價,便會虧本。除非有在上面所說的商品換季、清理庫存、建築拆遷、急需資金和生意轉行等很多原因,不然商場是絕對不會做虧本生意的。因此,「為了答謝新老顧客」和「大放血」的說詞,是肯定不能夠盲目相信的。
事實上,正如上面所說的,因為種種特殊原因,商場被迫降價銷售商品,價格常常比實際造價還要低,那麼,消費者就會得到較實在的優惠。不過,就算在一般緊急的情況下,這樣的情況也不多見。因為,平時商品銷售的價格都要比實際成本高很多,而在比較緊急時只要將價格下調,調到高於可變成本一點點,消費者就已很滿足了,商品就容易賣出去,而且會比原來的銷量更大,這才是最常見的打折現象的真相。很多商場就是利用這種手段來吸引消費者,從而達到「薄利多銷」的效果,盡管在單件商品上的利潤減少了,可是銷量增多了,因此只要商品打折的程度合理,就完全可以在打折的情況下,得到比原來還要多的銷售收益。
⑨ 商品折扣如何做會計分錄
商品折扣分為三種情況:商業折扣,現金折扣和銷售折讓。
商業折扣是直接從應付的商品款中直接扣除,也就是以折扣後的價格入賬。分錄處理為:
借:原材料等(折扣後的金額)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折扣後的金額*稅率)
貸:銀行存款
發票上的銷售折扣屬於商業折扣,會計分錄為:
借:應收賬款、庫存現金等
貸:主營業務收入 (折扣數據)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9)程序員遇到商品打折擴展閱讀:
按照供應商規定的付款期限,在付款期限內付款後享受的一種折扣。入賬時按照應支付的金額入賬,在期限內付款後,將享受的折扣沖減財務費用。增值稅是否沖減,要看與供應商合同規定,如果合同規定折扣不包含稅額,那增值稅就不做沖減。
編制多借多貸的會計分錄。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為了反映經濟業務的全貌,也可以編制多借多貸的會計分錄。
據稅法規定,銷售貨物並給購買方開具專用發票後,如發生退貨或銷售折讓,對於購貨方已付款或貨款未付已作賬務處理,發票聯和抵扣聯無法退還的情況下,購貨方必須取得當地稅務機關開具的「進貨退出或索取折讓證明單」送交銷貨方,作為銷貨方開具紅字專用發票的合法依據,並開具紅字專用發票。
⑩ 如何應對砍價顧客
遇到砍價顧客可以這樣說:
1、實在抱歉哦,我們的價格本身就很實在了哦,現在我們還有滿299立減50的活動了,您可以多看看。
2、我們店鋪正在做促銷活動,現在已經是非常優惠的價格了噢,您可以放心的選購。
如果商品還有不錯的利潤,大可以用滿多少優惠、小禮物等應對砍價,最後退一步抹零之類的促成交易。但如果商品利潤很薄、無法再讓,也一定不能生硬地拒絕客戶,或不耐煩,因為這樣給客戶的體驗感會很差的。
砍價的客戶類型
1、試探型
能不能便宜點?/給優惠點吧
這類客戶大部分不是特別堅持能砍下多少錢,覺得試著看一下,說不定還有的優惠呢。對於這類客戶可以禮貌地拒絕他們的還價,再進一步觀察客戶的反應。
如果客戶沒再堅持,欣然選購商品,那我們就保住我們的利潤了。如果客戶表示還想堅持砍價,我們再進一步應對。
2、對比型
隔壁店的衣服都比你店裡的便宜,你就便宜點吧。
面對這樣的砍價,一開始我們總會納悶,為什麼客戶不買那個便宜的,其實這個時候客戶心裡已經比較過了,顯然他是更青睞我們這個「貴一點」的,但是又擔心買貴了吃虧,那麼這時候我們服裝銷售員要做的就是增加客戶的信任感,堅定他購買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