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程序員找工作有年齡要求嗎
學視頻剪輯!理由很簡單,容易學(不像其它行業學習成本高,難度大),適合短期3-4個月短期學習,而且行業缺口非常大,無論是找工作還是自己在家裡接私單,月收入輕松過萬,兩三萬也是稀鬆平常。【點擊進入】免費「短視頻剪輯後期」學習網址: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3&zdhhr-11y17r-117739072
因為現在短視頻的崛起,任何企業,任何工作室或者個人都需要製作剪輯大量的短視頻來包裝品牌,發抖音,發朋友圈,發淘寶等自媒體渠道做展示。因為每天都要更新並發布新內容,所以剪輯師根本招不夠,,供需失衡就造成了剪輯師高薪水。
而且剪輯這個技術並不需要高超的電腦技術,也不需要美術音樂造詣,基本都是固定套路,要什麼風格的片要什麼節奏,經過三四個月的培訓都可以輕松掌握。但凡有點電腦基礎會用滑鼠拖拽,會點擊圖標,會保存除非自己不想學,沒有學不會的。但是要學好學精,就一定要找專業負責的培訓機構了,推薦這個領域的老大:王氏教育。
在「短視頻剪輯/短視頻運營/視頻特效」處理這塊,【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每個城市都是總部直營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0基礎的學生。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huixueba.com.cn/school/yingshi?type=2&zdhhr-11y17r-117739072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貳』 IT程序員有沒有年齡限制,年紀大了是不是就做不了了
都說35歲是人生的一道坎,立在「三十而立」和「四十不惑」之間。在國內,過了35歲,對編程還有熱情的程序員真心不多了。編程就像登山一樣,越往上爬人越少。35歲之後,除了轉管理,仍堅持寫代碼的都是這個行業的中堅力量,必將大有可為。
因為,編程不是青春飯,技術才是硬通貨。
編程絕對是一門技術活,程序員是一門「手藝人」。甚至可以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你沒有編程到30歲,你還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程序員。所以,並不是編程編到30歲就玩完了,而是編程編到30歲才剛剛入門。」不合格的程序才會喜歡速成、好大喜功。(酷殼-陳皓:編程能力與編程年齡)
首先,數據說話:來看看編程水平和年齡關系的兩張圖。
美國學者對 Stack http://Overflow.com上的用戶進行了數據挖掘,製作了這樣兩張圖:
(Patrick Morrison & Emerson Murphy-Hill | Is Programming Knowledge Related to Age?)
1、年齡分布圖
可見,程序員年紀呈正態分布,高點在25歲左右,但是中點在29歲左右。
2、能力和年齡分布圖
程序員的能力=總聲望 / 活躍時間
令人驚訝的是,程序員的能力在從25歲左右開始上升,一直到50歲後才會開始下降。所以說,程序員吃的不是青春飯。只有靠蠻力,用體力而不是用腦力的「碼農」,才是吃青春飯的人。然後,再舉個栗子,看看這個酷酷的矽谷
Frank Jernigan
2001年,我加入了Google的工程師隊伍,那一年,我55歲。沒錯,在Google的四年時光,我一直都是那裡年齡最大的程序員。
我做了什麼?我不是團隊領導,也不是經理,我只是一個單純的程序員——和一群平均年齡小我25歲的同事一起工作。我的年齡貌似從來都不是問題,我感覺自己只是團隊的一員,同時我也是這樣被對待的。
其實,上了年紀並不意味著落後,除非你脫節。為了不和潮流脫節,我從不曾停止學習。1975年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用的是打孔卡片和大型伺服器,用Fortran 和 PL/1 語言編程。20世紀80年代,我對OOP(面向對象編程)產生了興趣。我學習了所有和它相關的東西,並且撰寫了題為《使用面向對象編程的設計方法論》的碩士論文——現在應該被埋在波士頓大學的協議棧裡面吧。
在用Lisp語言編程十年之後,1990年我開始學習使用新的面向對象編程語言C++。僅僅幾年之後,網路大爆炸出現,我又進入了網路開發領域,開始使用HTML/javaScript等新技術。學習,不斷的是學習,是我在這么多年職業生涯中實現轉變的關鍵。
我觀察到很多和我年紀一樣的程序員轉入了管理崗位,或者爬上領導崗位,或者完全轉行到和編程無關的新領域。在我早期的大多數工作中,我的經理都會注意到我是一個有天賦的編程員,然後不怎怎的就得出這樣的結論:我應該成為一名經理。如果沒有更好的機會,我可能會接受這樣的提升,但是很快我就發現我討厭當經理。我喜歡軟體開發——這就是我想從事的事情。當我的經理走到我的辦公室,看見我在專注編程的時候對我說:「你為什麼在編程?你現在是一名經理了!」一切都很清楚了
『叄』 做程序員的黃金年齡是在多少歲
黃金年齡原則上來說是越小越好,因為你的專注力比較好,而且沒有過多的生活,家庭的瑣事來干擾你。這個時候你可以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產品研發當中去。不過中年和晚年各有各的好處。
所以黃金年齡如果對於身體來說,當然是年齡越小越好。不過還是要看自己怎麼努力,就算你年齡很小,但是不學習的話那也沒有用。
『肆』 軟體公司對軟體工程師的年齡有要求嗎
在中國,一個程序員一般不會超過35歲,原因有很多,一般是自己不能跟上IT的節奏或者自己沒有終身學習的習慣!
一個軟體工程師當然不是某些軟體企業打的那種軟體工程師職位旗號的程序員,那應該是很不錯的一個職業。一般以項目管理的職能偏多!
程序員的薪水還算不錯,一般2000~4000再加點項目提成,但很辛苦!
軟體工程師則更辛苦點,不過賺的錢確實還比較多!
都是有前途的職業,如果你做一名程序員做累了,可以考慮去做培訓教師。
如果你做軟體工程師累了你可以去創業!
當然,軟體行業需要有激情!IT的靈魂是軟體,如果信息產業是國家大力扶持的,軟體絕對是很有前途的行業!
你好!你算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了!但是這個問題看要對誰了!我喜喜歡搞開發,感覺不錯!不過在我國,IT軟體人才呈現兩頭緊缺、中間不足的憂慮狀況,即一頭是IT行業的基礎性編程人員緊缺,另一頭是軟體管理人才緊缺,中間的在職IT從業者急需再「充電」。據粗略估計,中國目前有33.5萬從事軟體工作,僅目前就有近缺少20萬軟體人才。這就給人們發出了一個信號:中國有不少人,尤其是年輕人非常有機會從事軟體行業的工作。 同時,目前中國許多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大學生所學的課程教材滯後現象嚴重,造成實習和工作時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薄弱。已經在職的年輕人因IT技能不足,造成工作水平不穩定,給用人單位帶來了損失。因此不論從那裡說,人們期待著IT市場的新轉機。也期待新人的出現。
一個好的硬體工程師實際上就是一個項目經理,他/她需要從外界交流獲取對自己設計的需求,然後匯總,分析成具體的硬體實現。還要跟眾多的晶元和方案供應商聯系,從中挑選出合適的方案,當原理圖完成後,他/她要組織同事來進行配合評審和檢查,還要和CAD工程師一起工作來完成PCB的設計。與此同時,還要准備好BOM清單,開始采購和准備物料,聯系加工廠家完成板的貼裝。在調試的過程中他/她要組織好軟體工程師來一起攻關調試,配合測試工程師一起解決測試中發現的問題,等到產品推出到現場,如果出現問題,還需要做到及時的支持。所以做一個硬體設計人員要鍛煉出良好的溝通能力,面對壓力的調節能力,同一時間處理多個事務的協調和決斷能力和良好平和的心態等等。
『伍』 程序員的招聘要求
怎麼說呢,不同的程序員要求是不同的,我們以JAVA程序員為例子:
三個基本要求:
(1)學歷要求: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含本科),專業: 計算機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專科以上學歷,計算機及其相關專業,3年以上相關崗位經驗;
(2)工作經驗要求:一年以上java開發工作經驗;B/S項目開發經驗2年以上;3年以上的Java, J2EE, XML等開發經驗,1年以上架構設計經驗(Windows環境);
(3)項目開發要求:具有一定規模的項目開發經驗;
其實這三個要求,可以說,是目前大多數開發類技術崗位上,一定都有的要求。
學歷來說,只是一個敲門磚,我們沒有辦法幫你,你達到基本要求即可,當然,如果你的要求不太合適,可以強調你的技術實力。
沒辦法,這個社會就是這么殘酷,大多數公司,都不想花培養人的成本,都希望用熟手。
但另外一方面說,具有一定的項目開發經驗,工作起點就會高很多,不管是收入,還是發展,你都會站在一個比較有利的位置上。
實際上,大學生也可以通過一定的訓練,積累很多的項目開發經驗,達到工作2-3年程序員的水平,這個我們另文專門再說。
『陸』 程序員為什麼會出現35歲的職業危機,應該如何度過呢
程序員35歲危機真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而且幾乎是一邊倒,都認為35歲是絕大多數程序員結束職業生涯的年齡,程序員吃青春飯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但我想要說的是,程序員哪來的什麼35歲危機?壓根就不關程序員這個職業什麼事情。
2.要求與能力不匹配
35歲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還要買房買車,經濟壓力越來越大,就需要更多的收入加以支撐。
然而很多人卻沒有認清自己,認為自己資歷深,薪酬待遇要求很高,能力卻沒有達到該有的水平,進而找不到工作,出現「35歲危機」。
所以,到了35歲被淘汰了,跟職業沒有太大關系,跟個人關系很大。一名公務員年齡大了,經濟壓力也大了,被迫轉行也會面臨自己的35歲危機。
且不說程序員35歲不寫代碼,不代表全部被淘汰,還有可能是他們有了更好的選擇。就說整體與個體的關系,很多人都會搞混掉。
舉幾個例子:
2019年,中國人均月收入為8165元,然而月薪只要達到5000元,就能超越90%以上的人。
馬雲說過:「爛行業里,好企業也不少,好行業里,爛企業也一大堆」。
很多人會把「整體」看成「個體」。父母認為這所學校本科率極高,自己的孩子要是在這里讀書,將來985、211不在話下。一些人認為IT行業工資高、前景好,於是認為自己只要找到IT相關的工作也能拿到高薪,迎娶白富美。
殊不知「整體」只代表一種趨勢,會因為「個體」的不同而不同。正如新冠肺炎病死率2.7%,對於有些人而言可能有50%的概率病死,而對我而言可能只有0.01%一樣。
不可否認,「整體」代表了一種趨勢,如果有90%以上的職場人士都會面臨35歲危機,那麼大概率你也很難逃過。
但我想說的是,又有哪一個行業很輕松?知道自己可能會有35歲危機,應該做好充足的准備加以應對,而不是選擇逃避,否則只會是從一個坑出來,又跳進另外一個坑罷了。
『柒』 什麼樣的程序員在35歲以後依然被公司搶著要
創新,創新,創新。只有不斷創新,不斷學習的程序員,才不會有所謂的35歲中年危機。
所謂的創新,是在35歲時,用8小時甚至最少的時間,完成25歲時加班996才能完成的工作。
還有,那種能夠帶團隊,自己負責一個大項目的程序員,在哪裡都很吃香。就像微信之父張小龍一樣,能夠帶領團隊開發出微信這樣的全民應用,那麼其才能和創新能力,價值就超越了很多公司。很多大公司會搶著給他提供高級崗位。還有,那些走向管理層,有了自己人脈的程序員,也是各大公司搶著招攬的對象。
那些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的員工,不管年齡多大,不論到哪個公司,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職位。
『捌』 為什麼大家都會說,程序員在35歲就是職業危機
程序員35年的危機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幾乎是一邊倒的。大家都認為35歲是大多數人結束職業生涯的年齡。程序員吃青春飯是肯定的事。但我想說的是,程序員35年的危機從何而來?完全不是程序員這個職業的問題。
舉幾個例子:2019年,中國人均月收入8165元,但只要月薪達到5000元,就能超過90%以上的人。馬雲說:「壞行業有很多好企業,好行業有很多壞企業」。很多人會把「整體」當成「個體」。家長認為這個學校的本科率極高,如果孩子在這里讀書,985和211以後都不成問題。有人認為IT行業工資高,前景好,所以認為只要找到IT相關的工作,嫁給白,就能拿到高薪。眾所周知,「整體性」只代表一種趨勢,會因為「個體性」的不同而不同。正如新冠肺炎的病死率為2.7%,有些人可能有50%的死亡概率,但我只有0.01%。不可否認,「整體」代表了一種趨勢。如果90%以上的專業人士都會面臨35歲的危機,你就有很大的概率逃脫。
但我想說的是,哪個行業容易?知道自己可能有35年的危機,要做好應對的准備,而不是選擇逃避,否則只會從一個坑裡出來,跳到另一個坑裡。
『玖』 程序員最佳工作年齡不超過30歲嗎
一般來說,是35歲,因為大多數人35歲之後,身體機能開始下降,精力沒有那麼充沛。程序員又是費腦力費體力的活,所以大多數招聘程序員都要求35歲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