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
意境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 「如在眼前 」的較實的因素,稱為 「實境 」;一部分是 「見於言外 」的較虛的部分,稱為 「虛境」。虛境是實境的升華,體現著實境創造的意向和目的,體現著整個意境的藝術品位和審美效果,制約著實境的創造和描寫,處於意境結構中的靈魂、統帥地位。但是,虛境不能憑空產生,它必須以實境為載體,落實到實境的具體描繪上。總之,虛境通過實境來表現,實境在虛境的統攝下來加工,這就虛實相生 「的意境的結構原理。
意境的本質特徵是 「生命律動 」,即展示生命本身的美。在我們民族的審美心理結構中,是把宇宙境界與藝術意境視為渾然一體的同構關系。由於宇宙本身就是一種生命形式,詩人對宇宙境界的體驗就是一種生命律動的體驗,而意境恰恰就是這種生命律動的表現。人心雖小,但可以裝得下整個宇宙。詩人之心,本身就是宇宙的創化,他可以映射宇宙的詩心、宇宙的靈氣。因此我們說,藝術意境本質上是一種心理現象,一種人類心靈的生命律動。文學意境作為一種人類心靈的生命律動,有三個特點:
(1)表真摯之情; (2)狀飛動之趣;(3)傳萬物之靈趣。
Ⅱ 意境是什麼意思
意境 [ yì jìng ] 意境是指文藝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凡能感動欣賞者(讀者或觀眾)的藝術,總是在反映對象「境」 的同時,相應表現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現心境,寓心境於形象之中。
近義詞:境界。
造句:
1、這畫廊里的畫意境比較獨特,來觀賞的人不少。
2、柳永詞中曉風殘月的意境很美。
3、畫家努力使這幅仕女畫具有一種閉月羞花的意境。
(2)意境就是命令擴展閱讀:
意境基本含義:
「意境」是藝術辨證法的基本范疇之一,也是美學中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意境是屬於主觀范疇的「意」與屬於客觀范疇的「境」二者結合的一種藝術境界。這一藝術辨證法范疇內容極為豐富,「意」是情與理的統一,「境」是形與神的統一。在兩個統一過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就形成了「意境」。
Ⅲ 成語句子 句子中帶有成語的 !!!要150個
愛不釋手:形容對某種東西喜愛得捨不得放下。 《西遊記》這本書有趣極了,叫人看了~。
愛屋及烏:比喻愛一個人連帶地愛與他有關系的人或事物。 祖父最疼愛大哥,~,連帶也把大哥的女兒當心肝寶貝。
按部就班:指依著一定的次序,按著一定的步驟來計劃行事 。你不肯~地學習,老是想一步登天,難怪最後什麼也學不成。
百年樹人:比喻培養人才是長久大計。 教育是~的大計,各國政府都投下大量人力、財力在教育事業上。
百折不撓:形容意志堅強,遇到任何挫折都不退縮或屈服。 阿輝憑著~的精神,歷經多次挫折,終於開創了自己的事業。
班門弄斧:比喻不自量力,在專家或行家面前賣弄本事。有時用來表示自謙。我這篇小說,在各位作家面前,只是~之作,還請大家多指教。
半途而廢:指事情做到一半便停止。 做任何事一定要有恆心,千萬不可~。
包羅萬象:內容豐富,形形色色,應有盡有。 人們都愛到這家購物中心購物,因為這里的貨物~,應有盡有。
閉門造車:比喻人的行為與現實情況脫節。 作家想要寫一部好作品,就不能~,必須去體驗生活。
變本加厲:比喻變得比原來更加厲害。 小文時常偷同學的錢,後來還~,偷老師的錢,結果被學校開除了。
標新立異:作出新奇、獨特的事,和別人不一樣。她為了表現自己,整天在裝扮上~,浪費了不少時間和金錢。
別出心裁:表示新奇的、與眾不同的手法。 李明設計的服裝~,在本地服裝界十分突出,所以很受消費者歡迎。
賓至如歸:形容招待客人周到、殷勤,使客人感到溫暖。 這家酒店服務周到,讓人有~之感。
不恥下問:指樂意向那些學問、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與學習,一點也不覺得羞恥。老師虛心地向一位工友請教,同學都很敬佩她這種~的精神。
不攻自破:形容說話靠不住,不用攻擊,自己就站不住腳了 。 當我們以行動證明自己的行為時,謠言便~了。事實是客觀存在的,謊言在事實面前將~。
不可救葯:比喻情況嚴重到無法挽救。 【無可救葯】大財不但抽煙賭博,現在還染上毒癮,簡直~了。
不可思議:形容無法想像或很難理解。 他蒙住眼睛,也能畫出這么美麗的山水畫,真是~。
不勞而獲:不勞作而佔有別人勞動的成果。你這個懶惰蟲老是想~,我才不讓你得逞!
不務正業:指不從事正當的職業。 大哥自從退學後就~,整天在街頭游盪,把爸爸氣得差點斷氣。
不省人事:指昏迷過去,什麼也不知道。 宇平被車撞倒後就~,司機嚇得連忙電召救護車。
不遺餘力;把所有的能力都貢獻出來,一點也不保留。 李博士十分熱愛華族文化,對華族文化活動的推動向來~。
不翼而飛:比喻東西突然不見。 我的錢明明放在這里,怎麼會~呢?
不擇手段:指為了達到目的,任何方法或手段都用得出來。 經理在發現小劉為了往上爬而昧著良心~後,就立即將他開除。
不自量力:對自己的力量估計過高。 你才懂得一點皮毛功夫就向大師傅挑戰,未免太~了吧!
長年累月:指經過長期的時間。 由於~地在外航海,阿水開始厭倦海員的生活了。
趁火打劫:比喻他人有困難或危急時,從中獲利。 小鎮停電那晚,一些歹徒~,使許多商店蒙受損失。
重蹈覆轍:比喻不吸取前人的教訓,犯同樣的錯誤。 孩子,你爸爸就是因為好賭而毀了這個家,你千萬不可~啊!
愁眉不展:形容很憂愁的樣子。 小林有兩個測驗不及格,難怪他這幾天總是~。
出類拔萃:形容才能高出一般人。 家明在多次的比賽中表現突出,是~的羽毛球選手。
川流不息:形容人群或車輛、船隻連續不斷地來來往往。 深南大道是最繁忙的街道之一,從早到晚車輛都~。
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找別人的缺點和錯誤。 他這種斤斤計較,~的作風令我不想與他合作。
垂涎三尺:形容嘴饞貪吃,也比喻貪圖或羨慕之極。 小良望著桌上的美味佳餚,不禁~。
唇亡齒寒:比喻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新馬兩國關系密切,~,在各方面都必須互相幫助。
從容不迫:形容態度非常鎮定,毫不驚慌。 當大家叫他上台唱歌時,他~地走上台,表現得落落大方。
從善如流:形容樂意聽取正確的意見。 小雲一向~,朋友們因此很樂意向她提意見。
措手不及:形容困難突然到來,一時無法應付或來不及應付 。大雨突然傾盆而下,擺地攤的小販一時~,眼巴巴地看著雨水將物品淋濕。
打草驚蛇:比喻行動不謹慎,使對方察覺而有所防備。 為了不~,老陳偷偷地在房間里打電話報警抓小偷。
大刀闊斧:比喻做事大膽而果斷。 他一上任後,就~地把公司改革一番。
大公無私:指以公正平等的態度處理事情,毫無私心。 老闆的兒子犯了嚴重的錯誤,老闆~地把他降職,同事們無不心服口服。
大言不慚:指自我誇大而一點也不覺得羞愧。他沒有什麼學識,卻~地誇自己無事不通,無事不曉,真是笑死人!
當機立斷:在緊要關頭立刻作出決定。 要不是阿里~,叫我們立刻棄船跳進河裡,我們早就被炸彈炸死了。
道聽途說:指沒有根據的話。 大廈里根本就沒有炸彈,你別相信那些~的傳言。
得寸進尺:得到一點後還想得到更多。比喻貪得無厭。 我已讓你一步,如果你還想~,我就對你不客氣了!
得過且過:形容過一天算一天,不作長遠打算。也指做事不認真。年輕人如果胸無大志,~,將來肯定沒有成就。
得意忘形:形容因過度興奮、快樂而失去常態。 他中了頭獎,不禁~,在街上手舞足蹈地哈哈大笑。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聲望很大。 黃老先生~,他說的話市民都很相信,他做的事市民很支持。
對牛彈琴;比喻找錯對象說話。 他對音樂一竅不通,你找他談音樂,不是~嗎?
耳濡目染:經常聽,經常看,無形之中受到感染。 小美的父母都愛好音樂,小美從小~,也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發揚光大:指繼續加以發展,並且不斷提高。 我們不但應該保留華族的優良傳統,還應該將之~。
廢寢忘食:形容非常專心努力 他~地埋頭研究,就是希望在一個月內能完成研究報告。
奮不顧身:比喻奮勇前進,不顧個人生命的安危。 為了救出年邁的母親,大永~地沖入大火中,把母親背了出來。
風馳電掣:形容速度極快,有如刮風閃電一般。跑車在路上~地橫沖直闖,把路上的司機和行人嚇得目瞪口呆。
53奉公守法:遵守法令制度,不違法徇私。我們應該做~的好公民,不要為社會帶來問題和麻煩。
54鳳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貴的人才或事物。在現今的功利社會里,像他這樣重良知輕名利的人,真有如~呀。
55敷衍塞責:指工作不認真,推卸責任,馬虎了事。小華做事一向~,我怎麼放心把任務交給他呢?
56改過自新:改正過失,重新做人。那名罪犯向法官求情,希望法官能給他一個~的機會。
57高瞻遠矚:比喻目光遠大。要不是吳老闆~,一早就制定長遠計劃,公司的業務又怎麼會發展得如此迅速呢?
58高枕無憂:形容無所顧慮。敵軍已經被徹底消滅了,我們總算可以~了。
59隔岸觀火:指對別人的危採取從旁觀望的態度,而不出手幫助 。鄰居遇到困難時,我們應盡力相助,不應~。
60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優點。大寶會畫畫,小寶會彈琴,兄弟倆真可說是~啊!
61根深蒂固:比喻基礎穩固,難以動搖。時代雖然進步了,但有些人的傳統思想仍然~,難以改變。
62功虧一簣:比喻做事因差最後一點努力而未能完成。這個實驗眼看就快完成了,誰知最後因為我的大意而~,實在可惜!
63勾心鬥角:比喻各出手段,互相爭斗排擠。為了爭著當總經理,這幾個副經理無不~,互相排擠。
64苟且偷安:只顧眼前的安逸,不顧將來。年輕人要有抱負,要肯求上進,怎能苟且偷安,醉生夢死呢?
65孤陋寡聞:形容見聞少,認識不多。阿旺久居鄉下,~,外界許多事他都不知道。
66孤掌難鳴:比喻個人的力量有限,不容易成大事。所謂~,如果沒有人支持我,這個計劃是不可能實現的。
67孤注一擲:比喻在危急時,不顧一切,盡最後的資產或能力作一次冒險。大哥不甘心虧錢而~,把所有的積蓄都拿去買股票,結果賠個精光。
68沽名釣譽:用各種手段騙取名譽。他是為了~,才捐錢給基金會,以獲取名譽主席的頭銜。
69古色古香:形容書畫、器具、建築等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他的家因為掛了幾幅書畫和擺放了一些古董傢具而顯得~。
70拐彎抹角:形容道路曲折,也比喻講話不直爽。你有什麼要求就直說吧,不要~了。
71光明磊落:比喻做事坦白誠實,正大光明。我做事一向~,絕不怕你們說我貪污!
光明正大:比喻內心公正,行為正派。我們做事一向~,絕不幹這種見不得光的事。
72海底撈針:比喻很難找到。這個城市這么大,你想在這里找回遺失的手錶,簡直是~。
73含辛茹苦:形容受盡艱難困苦。自從田叔過世後,田嫂就身兼數職,~地把兩個孩子帶大。
74好高騖遠:比喻愛追求過高的理想而脫離實際。由於他~,不願腳踏實地地工作,最後弄得一事無成。
75好逸惡勞:比喻喜愛享受,厭惡勞作。年輕人若~,不求上進,就會誤了自己的前途。
76和睦相處:比喻和和氣氣地相處在一起。我們這幾戶人家~了幾十年,從未發生過爭執。
77狐假虎威:比喻憑借他人的權勢,作威作福。他仗著經理是他的叔叔,就在公司里~,隨意命令人做事,真是可惡。
78胡思亂想:比喻隨意地亂想。你上課時總是~,不能集中精神聽課,成績當然不理想。
79胡作非為:比喻隨意地干壞事。大家可以放心了,警方已將這幾個~的歹徒繩之以法了。
80花言巧語:指美麗動聽的謊言。小德根本不止你一個女朋友,你別被他的~騙了。
81畫龍點睛:比喻寫文章或說話時在關鍵的地方加上一兩句精彩的語言,使內容變得更為生動有力。這篇文章張老師只修改了一個句子,意境就完全不同了,真有~之妙啊!
82畫蛇添足:比喻做多餘的事,把事情弄糟。客廳已經布置得很妥當了,你在門後擺這個大花盆簡直就是~。
83揮金如土:形容任意地、毫不吝惜地花錢。你這種~的作風如果不改掉,再多的錢也會花光的。
84混水摸魚:比喻趁局面混亂時取得不正當的利益。大減價期間,購物中心裡人山人海,難免會有人~,順手牽羊。
85雞犬不寧:形容喧嘩吵雜得很厲害,就連雞犬都得不到安靜。 老周一家六口成天吵架,鬧得~,煩死人了。
86集思廣益:集中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我們不妨坐下來一塊討論,~,也許很快就能定出一個可行的計劃。
87家喻戶曉:比喻人人都知道。《西遊記》里的主要人物可說是~,連三歲小孩都曉得。
88假公濟私:假借公家的名義,以謀得私利。林經理常常~,借招待客戶的名義,請自己的親朋戚友大吃大喝。
89見利忘義:比喻因利益而不顧道義。在金錢的誘惑下,小旺立刻棄朋友於不顧,真是~的小人。
90見異思遷:指意志不堅,常常改變想法。阿東是個~人,一年內就換了四、五個女朋友。
91見義勇為:看到正義的事情奮勇地去做。看到老伯被人欺負,阿山~,馬上上前把那些人趕走。
92捷足先登:形容行動很快的人必先達到目標。這是個難得的好機會,你應趕快去爭取,不要讓別人~了。
93津津有味:形容很有滋味或很有興趣。媽媽做的菜真香,大家都吃得~。
94進退兩難:比喻處於困境中,前進或後退都有困難。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我軍已陷入~的困境了。小食店的生意越來越差,結束它一定血本無歸,繼續經營又無能為力,真是~啊!
95精益求精:比喻在優異的成績上再求取更好的成績。只要我們有~的精神,我們的產品一定會越來越受歡迎。
96井井有條:形容十分整潔和有條理。玲姐把整個家料理得~,不愧是一個標準的家庭主婦。
97居安思危:處在安定的環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現危險或困難。大家平時就應該~,防患於未然,以免災禍發生時措手不及。
98鞠躬盡瘁:指不辭勞苦地貢獻出全部力量。方主任三十年來為公司~,公司決定頒「最佳服務精神獎」給他。
99舉一反三:比喻善於思維和推理,從一件事理類推而知道許多事理。這孩子很聰明,你只要教他一題數學,他就會~,自己完成其他題目。
100舉足輕重:形容處於重要位置,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大局。他是公司里~的人物,凡事重要的事情都由他決定。
101. 一擁而入:體育場的大門剛一打開,球迷們就一擁而入。
102. 怒氣沖沖:沖沖:感情激動的樣子。形容非常生氣。《不知為什麼,他怒氣沖沖地走進了教室。》
103. 聚精會神:聚、會:聚集。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教室里同學們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
104. 自言自語:自己和自己說話。《在路口經常可以看到一個老人,坐在那裡自言自語。》
105. 千鈞一發:形容情況十分危急。《就在要撞車的千鈞一發的時候,司機緊急剎住了汽車。》
106. 精兵簡政:簡:使簡化。《有些單位必須精兵簡政,不斷提高工作效率。》
107. 五光十色:《一到夜晚,五光十色的燈把廈門裝扮得更加美麗。》
108. 雨後春筍: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現。《改革開放以來,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地不斷涌現 。》
109. 琳琅滿目:比喻眼前出現了許多精美的事物。《那裡展出的的東西琳琅滿目,使我們的眼睛應接不暇。》
110. 頂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氣概豪邁。《他大公無私,真是一個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111. 千方百計:方:方法。講:辦法。想盡和用盡各種辦法。《老師千方百計調動我們的學習積極性。》
112. 津津有味: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著一本漫畫書。
113. 爭先恐後:發令槍一響,運動員們爭先恐後地在跑道上飛奔起來。
114. 如飢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餓了急著要吃飯,渴了急著要喝水一樣。《同學們如飢似渴地努力學習。》
115. 興高采烈:興:興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興的神情。《慶「六一」的游園活動中,同學們興高采烈地玩了許多游戲。》
116. 小心翼翼:翼翼:嚴肅,謹慎的樣子。《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乾凈,然後輕輕地放在書桌上。》
117. 煥然一新:煥然:鮮明光亮的樣子。形容舊的面貌改變了,呈現出嶄新的面貌。《看到我們班煥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長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18. 沁透心脾:《花兒開了,飄來了一陣陣沁透心脾的香味。》
119. 贊嘆不已:看到他寫了漂亮的毛筆字,大家贊嘆不已。
120. 波瀾壯闊:面對波瀾壯闊的大海,他十分激動。
121. 初出茅廬:他雖然初出茅廬,工作起來卻是有條有理。
122. 舉世聞名:中國的萬里長城是舉世聞名的偉大建築。
123. 攻無不克:他領導的科研小組,十幾年來以攻無不克的氣勢,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124. 胸有成竹:成:完成,現成。《這次考試,我胸有成竹,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125. 迫不及待:他那迫不及待的樣子,引起了一陣鬨堂大笑。
126. 別具一格:別:別處的,獨特的。《他寫的這本書構思巧妙,別具一格。》
127. 不假思索:他復習得很全面,對於老師提的問題,他都能不假思索就回答出來。
128. 神機妙算:諸葛亮草船借箭,真是神機妙算啊!
129. 理直氣壯:他的話理直氣壯,說得大家不知如何回答。
130. 完璧歸趙:現在我把這本書完璧歸趙,請你查收。
131. 同心協力:只要我們同心協力,就一定能戰勝困難。
132. 開卷有益:要做到開卷有益,首先就要選擇讀好的書。
133. 各抒己見:在班級會議上,大家各抒己見,氣氛熱烈。
134. 忐忑不安:昨天晚上我忘了背課文,今天上語文課時,我忐忑不安,生怕被老師叫到。
135. 心驚肉跳:驚:驚慌。做了壞事的人,一遇到警察就會嚇得心驚肉跳。
136. 自作自受:他今天落到這樣的下場,完全是自作自受。
137. 大名鼎鼎:他現在已是一個大名鼎鼎的歌手了。
138. 人聲鼎沸:工地上,人聲鼎沸,一派繁忙緊張的景象。
139. 車水馬龍:節日里,大街上車水馬龍,熱鬧極了。
140. 摩肩接踵:春節前幾天的菜市場上,人們摩肩接踵,忙著買東西。
141你連電腦都不懂還一直想進網路公司,這不是刻舟求劍嗎?
142那種不顧學生能否接受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無異於拔苗助長.
143守株待兔只會讓機會擦身而過,只有不斷主動爭取,成功才屬於自己。
144圖書館在左邊,你往右走,這不是南轅北轍嗎?
145寫作文不能照搬例文,那樣會像邯鄲學步一樣,是寫不出好文章來的。
146土匪看到警察包圍了他們,就像驚弓之鳥一樣舉手投降.
147如釋重負:今天我生日,朋友們送我的禮物讓我欣喜若狂,成功的時候定會如釋重負。
148悲天憫人:周恩來年輕時候就懷有悲天憫人的胸懷。
149任重道遠:人民教師肩負著培養祖國建設接班人的重擔,真是任重道遠。
150死而後已:我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Ⅳ 意境是什麼,意境類問題如何回答
你是中學生吧?問的是語文試卷中的題吧?先祝你考個好成績哦
基本含義
「意境」是藝術辨證法的基本范疇之一,也是美學中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意境是屬於主觀范疇的「意」與屬於客觀范疇的「境」二者結合的一種藝術境界。這一藝術辨證法范疇內容極為豐富,「意」是情與理的統一,「境」是形與神的統一。在兩個統一過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就形成了「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
或: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現的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系統,及其所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像空間。他同文學典型一樣,也是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之一。
如果典型是以單個形象而論的話,意境則是由若干形象構成的形象體系,是以整體形象出現的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
文藝理論界對「境界」說的闡述雖然眾說紛紜,為軒為輊,但有一個地方卻出人意外,這就是絕大多數評論者都把「境界」和「意境」等同起來。稱之為「文學形象」、「作品中的世界」。這種看法無疑是片面的。
「境界」一詞作為一般習慣用法,如雲「境界有二,有詩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此所謂境界,便當是泛指作品中的一種抽象界域而言者。又如雲「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此所謂境界,便當是指修養造詣之各種不同的階段而言者。又如雲「『明月照積雪』『大江日夜流』『中天懸明月』『黃河落日圓』,此種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此處之所謂境界便當是指作者所描寫的景物而言者。
引證解釋
意境,是指一種能令人感受領悟、意味無窮卻又難以明確言傳、具體把握的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統一、虛實有無的協調,既生於意外,又蘊於象內。
明朱承爵 《存餘堂詩話》:「作詩之妙,全在意境融徹,出音聲之外,乃得真味。」 清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二:「 雲棲修篁夾道,意境殊勝。」 端木蕻良《關山月的藝術》:「畫梅花的,很少能闖出 林和靖 式的梅花品格,總是強調暗香疏影這般意境。」[1]
修飾詞語:恬淡閑適,華美壯麗,清新自然,安謐閑靜,雄偉壯闊,沉鬱悲涼,蕭瑟凄涼,雄渾開闊,明快高曠,慷慨激昂 ,寂靜肅穆。
辨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用「意境」這個詞。比如說,一首詩很好,我們就說:「這首詩很有意境。」一幅畫很好,我們就說:「這幅畫很有意境。」甚至看完一場電影,走出電影院,我們也會聽到有人議論:「今天的電影很有意境。」但是盡管大家都在用這個詞,對於究竟什麼是意境,很多人並沒有搞得很清楚。
意境和意象的區別在於:
1.它們所達到的層次和深度不同:意象指的是審美的廣度,而意境指的是審美的深度;
2.意境是意象的升華;
3.在中國文化中,意象屬於藝術范疇,而意境指的是心靈時空的存在與運動,其范圍廣闊無涯,與中國人的整個哲學意識相聯系。
Ⅳ 什麼叫意境有什麼用
意境是指文藝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特點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凡能感動欣賞者(讀者或觀眾)的藝術,總是在反映對象「境」 的同時,相應表現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現心境,寓心境於形象之中。
廣義而言,包括作者和欣賞者兩方面。前者由作者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評價水平決定,有真與假、有與無、大與小、深與淺之別,後者因欣賞者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評價不同而有大小和深淺之分。
作用:
1、渲染氣氛,營造意境。
意境的產生離不開意象,當眾多的意象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這些意境就會自然創造出與之特徵相符的氣氛、意境,讀者也會產生置身其中、身臨其境、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2、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在古典詩歌創作中,詩人習慣於將內心情感融入意境之中而不直接表白,這就產生了含蓄蘊藉的藝術效果,讀者品味咂摸,含英咀華,自然也受到了藝術上的熏陶感染,獲得精神上的審美快感。此時,意境不僅僅是客觀的景物,而且滿含著詩人的快樂憂傷。詩歌雖不言情,卻句句是情,字字含意,字里行間流淌著詩人汩汩情感之流。
3、借景抒情,為情鋪墊。
情景交融,講究的是感情「不著一字」,詩歌「盡得風流」。借景抒情,一般是先寫景,後抒情。或樂景寫樂情,或哀景寫哀情;或樂景寫哀情,或哀景寫樂情。在表現手法上即是襯托,前兩種為正襯,後兩種為反襯。詩人極盡意象,為下面的詩歌抒情蓄勢作鋪墊,使情感的表達水到渠成。
4、貫穿全詩,成為線索。
意境像璀璨的粒粒珍珠,耀動著自己的清輝光芒,然而時有一根絲線會將零星散落的珍珠穿在一起,串成一掛奪目漂亮的項鏈。絲線這個意象,就成為了詩歌的線索。這條線索,把詩人的所見所聞所感貫穿在一起,融情於景,渾然天成。
(5)意境就是命令擴展閱讀:
意境理論的提出與發展,使中國傳統繪畫﹐尤其是山水畫創作在審美意識上具備了二重結構﹕一是客觀寧靜曠遠的意境事物的藝術再現﹐一是主觀精神的表現﹐而二者的有機聯系則構成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意境美。
為此傳說美術所強調的意境﹐既不是客觀物象的簡單描摹﹐也不是主觀意念的隨意拼合﹐而是主﹑客觀世界的統一﹐是畫家通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藝術美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諧的體現。
意境的構成是以空間境象為基礎的是通過對境象的把握與經營得以達到「情與景匯意與象通」的﹐這一點不但是創作的依據同時也是欣賞的依據。繪畫是通過塑造直觀的具體的藝術形像構成意境的為了克服造型藝術由於瞬間性和靜態感而帶來的局限。
畫家往往通過富有啟導性和象徵性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法顯示時間的流程和空間的拓展。如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散點透視虛實處理計白當黑﹑意象造型等﹐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展現時空境象而採取的表現手法。這些手法一方面使畫家在意境構成上獲得了充分的主動權。
打破了特定時空中客觀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給欣賞者提供了廣闊的藝術想像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間和形像蘊含著無限的大千世界和豐富的思想內容。從這個意義上講﹐意境的最終構成﹐是由創作和欣賞兩個方面的結合才得以實現的。
創作是將無限表現為有限,百里之勢濃縮於咫尺之間﹔而欣賞是從有限窺視到無限,於咫尺間體味到百里之勢。正是這種由面到點的創作過程和由點到面的欣賞過程,使作品中的意境得以展現出來二者都需要形像和想像才能感悟到意境的美。
Ⅵ 什麼是"意境"
什麼是意境?
意境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
關於意境,一般論者規定為:意與境渾,情與景化,即所謂主客交融,物我一體,這正是大名鼎鼎的王國維的「境界說」的內涵。
這種藝術境界是由主觀思想感情和客觀景物環境交融而成的意蘊或形象,其特點是描述如畫,意蘊豐富,啟發讀者的聯想和想像,有著超越具體形象的更廣的藝術空間。
Ⅶ 什麼是意境
意境是指文藝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現的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系統,及其所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像空間。他同文學典型一樣,也是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之一。
意境的構成是以空間境象為基礎的﹐是通過對境象的把握與經營得以達到「情與景匯﹐意與象通」的﹐這一點不但是創作的依據﹐同時也是欣賞的依據。
「意境」是藝術辨證法的基本范疇之一,也是美學中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意境是屬於主觀范疇的「意」與屬於客觀范疇的「境」二者結合的一種藝術境界。
這一藝術辨證法范疇內容極為豐富,「意」是情與理的統一,「境」是形與神的統一。在兩個統一過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就形成了「意境」。
(7)意境就是命令擴展閱讀:
意境的結構特徵是虛實相生。意境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 「如在眼前 」的較實的因素,稱為 「實境 」;一部分是 「見於言外 」的較虛的部分,稱為 「虛境」。
虛境通過實境來表現,實境在虛境的統攝下來加工,這就虛實相生 「的意境的結構原理。
意境的本質特徵是 「生命律動 」,即展示生命本身的美。文學意境作為一種人類心靈的生命律動,有三個特點:
1、表真摯之情;
2、狀飛動之趣;
3、傳萬物之靈趣。
Ⅷ 所謂的意境是什麼
什麼是意境?意境是什麼意思? 很多人都把「意境」和「意象」混為一談。很多人說:什麼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這種解釋大概是從清代開始的。清代有一位畫論家布顏圖,他就把「境界」規定為情景交融。後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和其他一些著作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釋也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國傳統美學中,情景交融所規定的是另一個概念,就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國傳統美學認為藝術的本體就是「意象」,而「意象」的基本規定就是情景交融(這一點後面還要談到)。任何藝術作品都要創造意象,因此任何藝術作品都應該情景交融。但是並不是任何藝術作品都有「意境」。「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規定性(情景交融)之外,還有自己的非凡的規定性。「意境」的內涵大於「意象」,「意境」的外延小於「意象
「意境」的哲理性意蘊
從審美活動(審美感興)的角度看,所謂「意境」,就是超越具體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場景,進入無限的時間和空間,即所謂「胸羅宇宙,思接千古」,從而對整個人生、歷史、宇宙獲得一種哲理性的感受和領悟。一方面超越有限的「象」(「取之象外」、「象外之象」),另方面「意」也就從對於某個具體事物、場景的感受上升為對於整個人生的感受。這種帶有哲理性的人生感、歷史感、宇宙感,就是「意境」的意蘊。我們前面說「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的規定性之外,還有非凡的規定性。這種象外之象所蘊涵的人生感、歷史感、宇宙感的意蘊,就是「意境」的非凡的規定性。因此,我們可以說,「意境」是「意象」中最富有形而上意味的一種類型。
繪畫、詩歌、園林的意境
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可以舉一些例子。
中國古代山水畫家喜歡畫「遠」,高遠,深遠,平遠。中國山水畫家為什麼要畫「遠」?因為山水本來是有形體的東西,而「遠」突破山水有限的形體,使人的目光伸展到遠處,從有限的時間空間進到無限的時間空間,進到所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所以,「遠」,也就是中國山水畫的意境。
同樣,中國古代詩人也都喜歡登高望遠。屈原、阮籍、李白都寫過登高望遠的詩。為什麼要登高望遠?也是為了從有限的時間空間進到無限的時間空間,從而引發一種人生感和歷史感。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的園林大概最能說明問題(最能說明什麼是意境)。中國園林藝術在審美上的最大特點也是有意境。中國園林的特點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築物的美,也不是一片孤立的風景的美,而是有意境。那麼什麼是中國園林的意境呢?就是突破小空間,進入無限的大空間。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建築物,樓、台、亭、閣,它們的審美價值主要不在於這些建築物本身,而在於它們可以引導游覽者從小空間進到大空間,從而豐富游覽者對於空間的美的感受。明代有位造園學家,名叫計成,他有一部書叫《園冶》,其中有這么一段話:「軒楹高爽,窗戶虛鄰,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縵。」這段話說得非常好。中國園林中的建築物,為什麼柱子這么高,為什麼窗戶這么大?就是為了「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也就是使游覽者把外界無限的時間、空間的景色都「收」、「納」進來。
「意境」給人一種非凡的美感www.58live.com.cn
中國藝術的這種意境,它給人的美感有什麼特點?或者說,它給人的美感是一種什麼樣的美感?康德曾經說過,有一種美的東西,人們接觸到它的時候,往往感到一種惆悵。意境就是如此。我們前面說過,意境的美感,實際上包含了一種人生感、歷史感。正因為如此,它往往使人感到一種惆悵,忽忽若有所失,就像長久居留在外的旅客思念自己的家鄉那樣一種心境。這種美感,也就是尼采說的那種「形而上的慰藉」。中國古代詩人喜歡登高遠望,這樣來引發自己對於人生的哲理性感悟,這種感悟,帶給詩人的就是一種惆悵。這種惆悵也是一種詩意和美感。也帶給人一種精神的愉悅和滿足。在這種美感中,包含了對於整個人生的某種體驗和感受,所以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最高的美感。
西方藝術作品也有意境
西方藝術作品有沒有意境?我們說,「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獨特的范疇,這是從美學范疇說,這個范疇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提煉出來的,同時也是中國歷代許多藝術家有意識去追求的。但是這不等於說西方藝術沒有意境,因為「意境」的非凡意蘊在於它包含有哲理性的人生感。西方藝術中當然有這樣的作品。貝多芬的交響曲就布滿了人生感、歷史感和宇宙感。當然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藝術家的人生感、歷史感會有不同的內容。但只要有人生感、歷史感就有意境。例如俄羅斯民歌《伏爾加船夫曲》,它不僅唱出了伏爾加纖夫的苦難,也不僅唱出了俄羅斯民族的苦難,而且唱出了人類共同的苦難,所以它引起全世界聽眾的共鳴。有人聽我說電視劇《紅樓夢》缺乏意境,就問:是不是電影這種藝術形式比較難於產生有意境的作品?我想也不一定。如我看電影《日瓦戈醫生》,就感到它布滿了人生感。它不僅寫出了時代的悲劇,而且寫出了人生的悲劇。
意境的五種境界:
(1)為滿足生理的物質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 www.58live.com.cn
(2)因人群共存互愛的關系,而有倫理境界;
(3)因人群組合互制的關系,而有政治境界,
(4)因窮研物理,追求聰明,而有學術境界; www.58live.com.cn
(5)因欲返本歸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
功利境界主於利,倫理境界主於愛,政治境界主於權,學術境界主於真,宗教境界主於神。但介乎後二者的中間,以宇宙人生的具體為對象,賞玩它的色相、秩序、節奏、和諧,藉以窺見自我的最深心靈的反映;化實景而為虛境,創形象以為象徵,使人類最高的心靈具體化、肉身化,這就是"藝術境界"。藝術境界主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