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編程語言 > 可編程邏輯器件分類

可編程邏輯器件分類

發布時間:2022-06-26 13:42:07

1. 晶元功能的常用測試手段或方法幾種

1、軟體的實現

根據「成電之芯」輸入激勵和輸出響應的數據對比要求,編寫了可綜合的verilog代碼。代碼的設計完全按照「成電之芯」的時序要求實現。

根據基於可編程器件建立測試平台的設計思想,功能測試平台的構建方法如下:採用可編程邏輯器件進行輸入激勵的產生和輸出響應的處理;採用ROM來實現DSP核程序、控制寄存器參數、脈壓系數和濾波系數的存儲;採用SRAM作為片外緩存。

2、 硬體的實現

根據功能測試平台的實現框圖進行了原理圖和PCB的設計,最後設計完成了一個可對「成電之芯」進行功能測試的系統平台。

(1)可編程邏輯器件分類擴展閱讀:

可編程邏輯器件分類:

1、固定邏輯器件中的電路是永久性的,它們完成一種或一組功能 - 一旦製造完成,就無法改變。

2、可編程邏輯器件(PLD)是能夠為客戶提供范圍廣泛的多種邏輯能力、特性、速度和電壓特性的標准成品部件 - 而且此類器件可在任何時間改變,從而完成許多種不同的功能。

2. 關於CPLD

CPLD
開放分類: CPLD

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是Complex PLD的簡稱,一種較PLD為復雜的邏輯元件。CPLD是一種用戶根據各自需要而自行構造邏輯功能的數字集成電路。其基本設計方法是藉助集成開發軟體平台,用原理圖、硬體描述語言等方法,生成相應的目標文件,通過下載電纜(「在系統」編程)將代碼傳送到目標晶元中,實現設計的數字系統。

發展歷史及應用領域:

20世紀70年代,最早的可編程邏輯器件--PLD誕生了。其輸出結構是可編程的邏輯宏單元,因為它的硬體結構設計可由軟體完成(相當於房子蓋好後人工設計局部室內結構),因而它的設計比純硬體的數字電路具有很強的靈活性,但其過於簡單的結構也使它們只能實現規模較小的電路。為彌補PLD只能設計小規模電路這一缺陷,20世紀80年代中期,推出了復雜可編程邏輯器件--CPLD。目前應用已深入網路、儀器儀表、汽車電子、數控機床、航天測控設備等方面。

器件特點:

它具有編程靈活、集成度高、設計開發周期短、適用范圍寬、開發工具先進、設計製造成本低、對設計者的硬體經驗要求低、標准產品無需測試、保密性強、價格大眾化等特點,可實現較大規模的電路設計,因此被廣泛應用於產品的原型設計和產品生產(一般在10,000件以下)之中。幾乎所有應用中小規模通用數字集成電路的場合均可應用CPLD器件。CPLD器件已成為電子產品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的設計和應用成為電子工程師必備的一種技能。

如何使用:

CPLD是一種用戶根據各自需要而自行構造邏輯功能的數字集成電路。其基本設計方法是藉助集成開發軟體平台,用原理圖、硬體描述語言等方法,生成相應的目標文件,通過下載電纜(「在系統」編程)將代碼傳送到目標晶元中,實現設計的數字系統。

這里以搶答器為例講一下它的設計(裝修)過程,即晶元的設計流程。CPLD的工作大部分是在電腦上完成的。打開集成開發軟體(Altera公司 Max+pluxII)→畫原理圖、寫硬體描述語言(VHDL,Verilog)→編譯→給出邏輯電路的輸入激勵信號,進行模擬,查看邏輯輸出結果是否正確→進行管腳輸入、輸出鎖定(7128的64個輸入、輸出管腳可根據需要設定)→生成代碼→通過下載電纜將代碼傳送並存儲在CPLD晶元中。7128這塊晶元各管腳已引出,將數碼管、搶答開關、指示燈、蜂鳴器通過導線分別接到晶元板上,通電測試,當搶答開關按下,對應位的指示燈應當亮,答對以後,裁判給加分後,看此時數碼顯示加分結果是否正確,如發現有問題,可重新修改原理圖或硬體描述語言,完善設計。設計好後,如批量生產,可直接復制其他CPLD晶元,即寫入代碼即可。如果要對晶元進行其它設計,比如進行交通燈設計,要重新畫原理圖、或寫硬體描述語言,重復以上工作過程,完成設計。這種修改設計相當於將房屋進行了重新裝修,這種裝修對CPLD來說可進行上萬次。

家庭成員: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許多公司都開發出了CPLD可編程邏輯器件。比較典型的就是Altera、Lattice、Xilinx世界三大權威公司的產品,這里給出常用晶元: Altera EPM7128S (PLCC84)

Lattice LC4128V (TQFP100)

Xilinx XC95108 (PLCC84)

3. 有存儲器、控制器、邏輯的集成電路分類嗎

摘要 集成電路按照產品種類又主要分為四大類:微處理器(約佔18%),存儲器(約佔23%),邏輯器件(約佔27%),模擬器件(約佔13%)。

4. 開關量控制包括什麼

開關量控制系統是熱工自動化應用當中使用的一種程序控制系統,具有各種不同的工作方式。
分類
按系統構成方式分類
開環工作方式:不需要回報信號。例如:化學水處理程序,閥門的開閉,水泵的啟停通常是按照時間順序操作,不需要閥位或者過程參數等回報信號。
閉環工作方式:需要回報信號

按程序步轉換條件分類
按時間轉換:根據時間進行程序步轉換。(開環)不需反饋信號。
按條件轉換:要求有回報信號反饋到施控系統。(閉環)
混合式轉換:時間和條件均有的控制。有時某步是兩者均要,有時是只要其一。
例如:鍋爐吹灰控製程序。

按邏輯控制原理分類
時間程序式:按照預先設定的時間順序控制,每一程序有嚴格的固定時間。
基本邏輯式:採用基本的「與」「或」「非」門。觸發電路等邏輯電路構成。當輸入信號符合預定的邏輯運算關系時,相應的輸出信號成立。
步進式:整個控制電路分成若干程序步電路,在任何時刻只有一個程序步工作。

按程序可變性分類
固定程序式:根據預定的控製程序將固態邏輯元件等用硬接線方式連接。僅適用於操作規律不變的程式控制系統,控制裝置專用。
矩陣式可變程序方式:利用二極體矩陣接線方式。
可編程序方式:使用軟體編程,將程序裝入微機或PLC。

按使用邏輯器件分類
繼電器邏輯:用於構成繼電器式程式控制裝置。
晶體管邏輯器件:以晶體管分立元件數字邏輯電路為主而構成的程式控制裝置。
集成電路邏輯器件:以集成化數字電路為主而構成的程式控制裝置。
可編程邏輯器件:控制邏輯以軟體實現,主要的硬體由集成電路和微機(plc)構成。

5. 什麼是邏輯晶元

邏輯器件
英文全稱為: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PLD。PLD是做為一種通用集成電路產生的,他的邏輯功能按照用戶對器件編程來確定。一般的PLD的集成度很高,足以滿足設計一般的數字系統的需要。
這樣就可以由設計人員自行編程而把一個數字系統「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必去請晶元製造廠商設計和製作專用的集成電路晶元了。
PLD與一般數字晶元不同的是:PLD內部的數字電路可以在出廠後才規劃決定,有些類型的PLD也允許在規劃決定後再次進行變更、改變,而一般數字晶元在出廠前就已經決定其內部電路,無法在出廠後再次改變,事實上一般的模擬晶元、混訊晶元也都一樣,都是在出廠後就無法再對其內部電路進行調修。

6. 可編程邏輯器件的具體概念是什麼

可編程邏輯器件
簡介
可編程邏輯器件 英文全稱為: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即 PLD。 PLD是做為一種通用集成電路產生的,他的邏輯功能按照用戶對器件編程來確定。一般的PLD的集成度很高,足以滿足設計一般的數字系統的需要。這樣就可以由設計人員自行編程而把一個數字系統「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必去請晶元製造廠商設計和製作專用的集成電路晶元了。
特點
PLD與一般數字晶元不同的是:PLD內部的數字電路可以在出廠後才規劃決定,有些類型的PLD也允許在規劃決定後再次進行變更、改變,而一般數字晶元在出廠前就已經決定其內部電路,無法在出廠後再次改變,事實上一般的模擬晶元、混訊晶元也都一樣,都是在出廠後就無法再對其內部電路進行調修。
編輯本段固定邏輯與可編程邏輯
邏輯器件可分類兩大類 - 固定邏輯器件和可編程邏輯器件。 一如其名,固定邏輯器件中的電路是永久性的,它們完成一種或一組功能 - 一旦製造完成,就無法改變。 另一方面,可編程邏輯器件(PLD)是能夠為客戶提供范圍廣泛的多種邏輯能力、特性、速度和電壓特性的標准成品部件 - 而且此類器件可在任何時間改變,從而完成許多種不同的功能。 對於固定邏輯器件,根據器件復雜性的不同,從設計、原型到最終生產所需要的時間可從數月至一年多不等。 而且,如果器件工作不合適,或者如果應用要求發生了變化,那麼就必須開發全新的設計。 設計和驗證固定邏輯的前期工作需要大量的「非重發性工程成本」,或NRE。 NRE表示在固定邏輯器件最終從晶元製造廠製造出來以前客戶需要投入的所有成本,這些成本包括工程資源、昂貴的軟體設計工具、用來製造晶元不同金屬層的昂貴光刻掩模組,以及初始原型器件的生產成本。 這些NRE成本可能從數十萬美元至數百萬美元。 對於可編程邏輯器件,設計人員可利用價格低廉的軟體工具快速開發、模擬和測試其設計。 然後,可快速將設計編程到器件中,並立即在實際運行的電路中對設計進行測試。 原型中使用的PLD器件與正式生產最終設備(如網路路由器、DSL數據機、DVD播放器、或汽車導航系統)時所使用的PLD完全相同。 這樣就沒有了NRE成本,最終的設計也比採用定製固定邏輯器件時完成得更快。 採用PLD的另一個關鍵優點是在設計階段中客戶可根據需要修改電路,直到對設計工作感到滿意為止。 這是因為PLD基於可重寫的存儲器技術--要改變設計,只需要簡單地對器件進行重新編程。 一旦設計完成,客戶可立即投入生產,只需要利用最終軟體設計文件簡單地編程所需要數量的PLD就可以了。
編輯本段可編程邏輯器件的兩種類型:CPLD和FPGA
可編程邏輯器件的兩種主要類型是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和復雜可編程邏輯器件(CPLD)。 在這兩類可編程邏輯器件中,FPGA提供了最高的邏輯密度、最豐富的特性和最高的性能。 現在最新的FPGA器件,如Xilinx Virtex™系列中的部分器件,可提供八百萬"系統門"(相對邏輯密度)。 這些先進的器件還提供諸如內建的硬連線處理器(如IBM Power PC)、大容量存儲器、時鍾管理系統等特性,並支持多種最新的超快速器件至器件(device-to-device)信號技術。 FPGA被應用於范圍廣泛的應用中,從數據處理和存儲,以及到儀器儀表、電信和數字信號處理等。 與此相比,CPLD提供的邏輯資源少得多 - 最高約1萬門。 但是,CPLD提供了非常好的可預測性,因此對於關鍵的控制應用非常理想。 而且如Xilinx CoolRunner™系列CPLD器件需要的功耗極低,
編輯本段PLD的優點
固定邏輯器件和PLD各有自己的優點。 例如,固定邏輯設計經常更適合大批量應用,因為它們可更為經濟地大批量生產。 對有些需要極高性能的應用,固定邏輯也可能是最佳的選擇。 然而,可編程邏輯器件提供了一些優於固定邏輯器件的重要優點,包括:PLD在設計過程中為客戶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因為對於PLD來說,設計反復只需要簡單地改變編程文件就可以了,而且設計改變的結果可立即在工作器件中看到。 PLD不需要漫長的前置時間來製造原型或正式產品 - PLD器件已經放在分銷商的貨架上並可隨時付運。 PLD不需要客戶支付高昂的NRE成本和購買昂貴的掩模組- PLD供應商在設計其可編程器件時已經支付了這些成本,並且可通過PLD產品線延續多年的生命期來分攤這些成本。 PLD允許客戶在需要時僅訂購所需要的數量,從而使客戶可控制庫存。 採用固定邏輯器件的客戶經常會面臨需要廢棄的過量庫存,而當對其產品的需求高漲時,他們又可能為器件供貨不足所苦,並且不得不面對生產延遲的現實。 PLD甚至在設備付運到客戶那兒以後還可以重新編程。 事實上,由於有了可編程邏輯器件,一些設備製造商現在正在嘗試為已經安裝在現場的產品增加新功能或者進行升級。 要實現這一點,只需要通過網際網路將新的編程文件上載到PLD就可以在系統中創建出新的硬體邏輯。 過去幾年時間里,可編程邏輯供應商取得了巨大的技術進步,以致現在PLD被眾多設計人員視為是邏輯解決方案的當然之選。 能夠實現這一點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象Xilinx這樣的PLD供應商是"無晶圓製造廠"企業,並不直接擁有晶元製造工廠,Xilinx將晶元製造工作外包給IBM Microelectronics 和 UMC這樣的主要業務就是製造晶元的合作夥伴。 這一策略使Xilinx可以集中精力設計新產品結構、軟體工具和IP核心,同時還可以利用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工藝技術。 先進的工藝技術在一系列關鍵領域為PLD提供了幫助:更快的性能、集成更多功能、降低功耗和成本等。 目前Xilinx採用先進的0.13um 低K銅金屬工藝生產可編程邏輯器件,這也是業界最好的工藝之一。 例如,僅僅數年前,最大規模的FPGA器件也僅僅為數萬系統門,工作在40 MHz。 過去的FPGA也相對較貴,當時最先進的FPGA器件大約要150美元。 然而,今天具有最先進特性的FPGA可提供百萬門的邏輯容量、工作在300 MHz,成本低至不到10美元,並且還提供了更高水平的集成特性,如處理器和存儲器。 同樣重要的是,PLD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知識產權(IP)核心庫的支持 - 用戶可利用這些預定義和預測試的軟體模塊在PLD內迅速實現系統功能。 IP核心包括從復雜數字信號處理演算法和存儲器控制器直到匯流排介面和成熟的軟體微處理器在內的一切。 此類IP核心為客戶節約了大量時間和費用 - 否則,用戶可能需要數月的時間才能實現這些功能,而且還會進一步延遲產品推向市場的時間。
編輯本段PLD的編程語言
有關之前所談到的「PAL」,若要以手工的方式來產生JEDEC檔實是過於復雜,所以多半改用電腦程序(也稱:計算機程序)來產生,這種程序(程序)稱為「邏輯編譯器,logic compiler」,它與程序開發撰寫時所用的軟體編譯器相類似,而要編譯之前的原始代碼(也稱:源代碼)也得用特定的編程語言(也稱:程序語言、編程語言)來撰寫,此稱之為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硬體描述語言),簡稱:HDL。 而且,HDL並非僅有一種,而是有許多種,如ABEL、AHDL、Confluence、CUPL、HDCal、JHDL、Lava、Lola、MyHDL、PALASM、RHDL等都是,但目前最具知名也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與Verilog。

7. 電子專業的進,PLC,PLD,EDA,DSP,單片機,嵌入式系統都是什麼呀

額,你說的我都用過,至於那些是什麼東西你網路下可以找到一大堆如二樓說的東西,不過不便於理解我就從使用角度解釋下,單片機:英文直譯叫做微控制器,一般用於弱電,如5V,3.3V居多。說白了就是一塊計算機,里邊有CPU、RAM和ROM、控制器等,可以通過I/O口來控制一些東西,最簡單就是控制一些燈,可以閃爍的很好看,用得最多如一些只能控制,比如自動洗衣機,用按鈕設定一些參數,通過計算機來控制什麼時候洗衣、漂洗、甩乾等。你要用可以通過編程(比如C和操縱其指令)產生機器碼下載到單片機,才能讓它實現以上工作,用於工程上(考慮成本):市價PIC單片機可靠性高,便宜,51通用性高,一般用於教學、便宜,AVR功能強大,比較貴,用於比賽居多PLC:一般電氣工程的會學,工作於強電控制,220V、380V,工作模式和單片機差不多,需要通過編程下載到PLC晶元來實現控制(一般是控制繼電器、電機、開關)但是也是不同的,因為PLC指的是處理器模塊、存儲器模塊、IO模塊、電源模塊、外部設備模塊、不過這東西死貴,三菱和西門子用的會比較多,但是處理器用的大部分也就是單片機PLD:現在用的多的CPLD,C是英文復雜complex的首字母,顧名思義是可以編程的,就像實現功能單片機一樣,但是用的一般是VHDL語言,或者Verilog HDL語言來編寫,目的是相當於在這塊晶元上熔出一個數字電路,它的分類是CPLD和FPGA,CPLD是有ROM但是FPGA沒有,所以CPLD只要下載一次就可以一直用,但是FPGA每次用都要重新配置,一般FPGA要加一塊E2PROM,你可以理解為一塊高度內存。CPLD比單片機速度快得多,但是沒有單片機編程靈活EDA:這個是一種技術,CPLD和FPGA屬於這種技術,因為IP核的復用,這種技術在快速發展DSP:可以理解成為一種晶元,也可以理解成為一種技術,DSP晶元比單片機的速度快,數字信號處理能力強,工作模式和單片機一樣,需要編程下載。DSP技術運用於超高速或者特定場合,DSP晶元會吃不消,有些會用FPGA來取代。嵌入式:可以理解為功能強大的單片機和DSP,強大到可以跑操作系統,比如你的手機裡面的處理器一般都是ARM晶元。它的功能就相當於電腦里的CPU。嵌入式系統最典型的就是你的手機操作系統,基本都給予linux操作系統 所以,除了EDA,其他都可以理解成為可編程的晶元,都是用程序產生機器碼來實現控制。至於電子科學與技術這個專業學不學我就不知道了,不過你們要學不會深入的,一般和這些關系近的是電子信息類的專業歡迎追問

8. 怎樣將原來是模擬量4-20ma控制的電動調節閥變為開關量控制

電流達到設定值,輸出開關閉合(打開),接入20毫安信號後,閥門全開。電流低於設定值,輸出開關打開(閉合),接入0毫安信號,閥門關閉。變壓器的溫控器所帶的繼電器的輔助點(變壓器超溫後變位)、閥門凸輪開關所帶的輔助點(閥門開關後變位)。

接觸器所帶的輔助點(接觸器動作後變位)、熱繼電器(熱繼電器動作後變位),這些點一般都傳給PLC或綜保裝置,電源一般是由PLC或綜保裝置提供的,自己本身不帶電源,所以叫無源接點,也叫PLC或綜保裝置的開入量。

開關量輸出是指數字量輸出,輸出0或1,用於控制外部信號燈、繼電器等開關信號。 開關量輸出函數有兩種,一種是按位元組輸出;另一種是按位輸出。


(8)可編程邏輯器件分類擴展閱讀:

邏輯運算關系時,相應的輸出信號成立。步進式:整個控制電路分成若干程序步電路,在任何時刻只有一個程序步工作。按程序可變性分類固定程序式:根據預定的控製程序將固態邏輯元件等用硬接線方式連接。僅適用於操作規律不變的程式控制系統,控制裝置專用。

矩陣式可變程序方式:利用二極體矩陣接線方式。可編程序方式:使用軟體編程,將程序裝入微機或PLC。按使用邏輯器件分類。繼電器邏輯:用於構成繼電器式程式控制裝置。晶體管邏輯器件:以晶體管分立元件數字邏輯電路為主而構成的程式控制裝置。

集成電路邏輯器件:以集成化數字電路為主而構成的程式控制裝置。可編程邏輯器件:控制邏輯以軟體實現,主要的硬體由集成電路和微機(plc)構成。

9. PLC 和PLD分別表示什麼他們之間有什麼關系

1、"PLD"-可編程邏輯器件:

它是做為一種通用集成電路生產的,邏輯功能按照用戶對器件編程來設計。

目前使用的PLD產品主要有:

①現場可編程邏輯陣列FPLA。

②可編程陣列邏輯PAL。

③通用陣列邏輯GAL。

④可擦除的可編程邏輯器件EPLD。

⑤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其中EPLD和FPGA的集成度比較高。有時又把這兩種器件稱為高密度PLD。


2、"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

是一種專門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的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裝置。

它採用可以編製程序的存儲器,用來在其內部存儲執行邏輯運算、順序運算、計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並能通過數字式或模擬式的輸入和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

PLC及其有關的外圍設備都應該按易於與工業控制系統形成一個整體,易於擴展其功能的原則而設計。


3、PLC 和PLD的關系:PLC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也是計算機家族中的一員,它是為工業控制應用而設計製造的 。


(9)可編程邏輯器件分類擴展閱讀:


1、PLC 工作原理:


當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投入運行後,其工作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輸入采樣、用戶程序執行和輸出刷新三個階段。完成上述三個階段稱作一個掃描周期。在整個運行期間,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CPU以一定的掃描速度重復執行上述三個階段。


①輸入采樣:


在輸入采樣階段,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以掃描方式依次地讀入所有輸入狀態和數據,並將它們存入I/O映象區中的相應的單元內。輸入采樣結束後,轉入用戶程序執行和輸出刷新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即使輸入狀態和數據發生變化,I/O映象區中的相應單元的狀態和數據也不會改變。

因此,如果輸入是脈沖信號,則該脈沖信號的寬度必須大於一個掃描周期,才能保證在任何情況下,該輸入均能被讀入。


②用戶程序執行:


在用戶程序執行階段,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總是按由上而下的順序依次地掃描用戶程序(梯形圖)。

在掃描每一條梯形圖時,又總是先掃描梯形圖左邊的由各觸點構成的控制線路,並按先左後右、先上後下的順序對由觸點構成的控制線路進行邏輯運算,然後根據邏輯運算的結果,刷新該邏輯線圈在系統RAM存儲區中對應位的狀態。

或者刷新該輸出線圈在I/O映象區中對應位的狀態;或者確定是否要執行該梯形圖所規定的特殊功能指令。


③輸出刷新:


當掃描用戶程序結束後,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就進入輸出刷新階段。在此期間,CPU按照I/O映象區內對應的狀態和數據刷新所有的輸出鎖存電路,再經輸出電路驅動相應的外設。這時,才是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真正輸出。


2、PLD分類:


①按集成度劃分:


(1)低集成度晶元。早起出現的PROM、PAL、可重復編程的GAL都屬於這類,可重構使用的邏輯門數大約在500門以下,稱為簡單PLD。


(2)高集成度晶元。如現在大量使用的CPLD、FPGA器件,稱為復雜PLD。


②按結構劃分:


(1)乘積項結構器件。其基本結構為「與-或」陣列的器件,大部分簡單PLD和CPLD都屬於這個范疇。


(2)查找表結構器件。由簡單的查找表組成可編程門,再構成陣列形式。大多數FPGA是屬於此類器件。


③按編程工藝劃分:


(1)熔絲型器件。早期的PROM器件就是採用熔絲結構的,編程過程是根據設計的熔絲圖文件來燒斷對應的熔絲,達到編程和邏輯構建的目的。


(2)反熔絲型器件。是對熔絲技術的改進,在編程處通過擊穿漏層使得兩點之間獲得導通,這與熔絲燒斷獲得開路正好相反。


(3)EPROM型。稱為紫外線擦除電可編程邏輯器件,是用較高的編程電壓進行編程,當需要再次編程時,用紫外線進行擦除。


(4)EEPROM型。即電可擦寫編程軟體,現有部分CPLD及GAL器件採用此類結構。它是對EPROM的工藝改進,不需要紫外線擦除,而是直接用電擦除。


(5)SRAM型。即SRAM查找表結構的器件,大部分FPGA器件都採用此種編程工藝,如Xilinx和Altera的FPGA器件。

這種方式在編程速度、編程要求上要優於前四種器件,不過SRAM型器件的編程信息存放在RAM中,在斷電後就丟失了,再次上電需要再次編程(配置),因而需要專用的器件來完成這類配置操作。


(6)Flash型。Actel公司為了解決上述反熔絲器件的不足之處,推出了採用Flash工藝的FPGA,可以實現多次可編寫,同時做到掉電後不需要重新配置,現在Xilinx和Altera的多個系列CPLD也採用Flash型。

10. 電子元件和電子器件什麼區別啊

元件:工廠在加工產品是沒有改變分子成分產品可稱為元件,不需要能源的器件。它包括:電阻、電容、電感器。(又可稱為被動元件PassiveComponents)(1)電路類器件:二極體,電阻器等等(2)連接類器件:連接器,插座,連接電纜,印刷電路板(PCB)

器件:工廠在生產加工時改變了分子結構的器件稱為器件
器件分為:
1、主動器件,它的主要特點是:(1)自身消耗電能(2)還需要外界電源。
2、分立器件,分為(1)雙極性晶體三極體(2)場效應晶體管(3)可控硅 (4)半導體電阻電容
電阻
電阻在電路中用「R」加數字表示,如:R1表示編號為1的電阻。電阻在電路中的主要作用為:分流、限流、分壓、偏置等。
電容
電容在電路中一般用「C」加數字表示(如C13表示編號為13的電容)。電容是由兩片金屬膜緊靠,中間用絕緣材料隔開而組成的元件。電容的特性主要是隔直流通交流。 電容容量的大小就是表示能貯存電能的大小,電容對交流信號的阻礙作用稱為容抗,它與交流信號的頻率和電容量有關。
晶體二極體
晶體二極體在電路中常用「D」加數字表示,如: D5表示編號為5的二極體。作用:二極體的主要特性是單向導電性,也就是在正向電壓的作用下,導通電阻很小;而在反向電壓作用下導通電阻極大或無窮大。正因為二極體具有上述特性,無繩電話機中常把它用在整流、隔離、穩壓、極性保護、編碼控制、調頻調制和靜噪等電路中。電話機里使用的晶體二極體按作用可分為:整流二極體(如1N4004)、隔離二極體(如1N4148)、肖特基二極體(如BAT85)、發光二極體、穩壓二極體等。
電感器
電感器在電子製作中雖然使用得不是很多,但它們在電路中同樣重要。我們認為電感器和電容器一樣,也是一種儲能元件,它能把電能轉變為磁場能,並在磁場中儲存能量。電感器用符號L表示,它的基本單位是亨利(H),常用毫亨(mH)為單位。它經常和電容器一起工作,構成LC濾波器、LC振盪器等。另外,人們還利用電感的特性,製造了阻流圈、變壓器、繼電器等。
組合電路
集成電路是一種採用特殊工藝,將晶體管、電阻、電容等元件集成在硅基片上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器件,英文為縮寫為IC,也俗稱晶元。模擬集成電路主要是指由電容、電阻、晶體管等元件組成的模擬電路集成在一起用來處理模擬信號的集成電路。有許多的模擬集成電路,如集成運算放大器、比較器、對數和指數放大器、模擬乘(除)法器、鎖相環、電源管理晶元等。模擬集成電路的主要構成電路有:放大器、濾波器、反饋電路、基準源電路、開關電容電路等。
模擬集成電路設計主要是通過有經驗的設計師進行手動的電路調試,模擬而得到,與此相對應的數字集成電路設計大部分是通過使用硬體描述語言在EDA軟體的控制下自動的綜合產生。數字集成電路是將元器件和連線集成於同一半導體晶元上而製成的數字邏輯電路或系統。根據數字集成電路中包含的門電路或元、器件數量,可將數字集成電路分為小規模集成(SSI)電路、中規模集成MSI電路、大規模集成(LSI)電路、超大規模集成VLSI電路和特大規模集成ULSI)電路。
小規模集成電路包含的門電路在10個以內,或元器件數不超過100個;中規模集成電路包含的門電路在10-100個之間,或元器件數在100-1000個之間;大規模集成電路包含的門電路在100個以上,或元器件數在10-10個之間;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包含的門電路在1萬個以上,或元器件數在10-10之間;特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元器件數在10-10之間。它包括:基本邏輯門、觸發器、寄存器、解碼器、驅動器、計數器、整形電路、可編程邏輯器件、微處理器、單片機、DSP等。

閱讀全文

與可編程邏輯器件分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買男裝用什麼app好 瀏覽:851
文件夾合並了怎麼拆開 瀏覽:256
波段副圖源碼無未來函數 瀏覽:84
livecn伺服器地址 瀏覽:255
程序員這個工作真的很吃香嗎 瀏覽:842
程序員和數學分析師待遇 瀏覽:676
壓縮氣彈簧怎麼拆 瀏覽:319
華為公有雲伺服器添加虛擬ip 瀏覽:207
程序員和運營哪個累 瀏覽:22
抖音安卓信息提示音怎麼設置 瀏覽:454
光速虛擬機的共享文件夾 瀏覽:246
程序員培訓機構發的朋友圈真實性 瀏覽:742
天乾地支簡單演算法 瀏覽:299
下載個壓縮文件 瀏覽:298
普通人電腦關機vs程序員關機 瀏覽:628
米酷建站源碼 瀏覽:115
氫氣app怎麼搜搭配 瀏覽:619
pdf綠盟 瀏覽:505
固態硬碟編譯器重建 瀏覽:391
怎樣編輯硬碟文件夾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