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高手詳細的解答一下java的堆,棧,方法區,謝謝。
方法區(非堆):是各個線程共享的內存區域,它用於存儲已被虛擬機載入的類信息、常量、靜態變數、即時編譯器編譯後的代碼等數據。
java堆:是虛擬機中所管理的內存中區域最大的一塊,是被所有線程共享的一塊內存區域,在虛擬機啟動時創建。此內存區域的唯一目的就是存放對象實例,幾乎所有的對象實例都在這里分配內存。java堆是垃圾收集器管理的主要區域。
java虛擬機棧:線程私有的,它的生命周期與線程相同。每個方法被執行的時候都會同時創建一個棧幀,用於存儲局部變數表、操作數棧、動態鏈接、方法出口等信息。每個方法被調用直至執行完成的過程,就對應著一個棧幀在虛擬機中從入棧到出棧的過程。
Ⅱ Java的方法區和本地方法區有何不同什麼是Native Method
java的方法區在jdk7及以前是永久代,使用的是虛擬機的內存,而到了jdk8,元空間取代了永久代,使用的是本地的內存。
Native Method是本地方法的意思,非java編寫,比如c/c++,一般用於操作底層的硬體。在java中通過本地方法介面也就是帶native修飾符的方法來調用本地方法。
Ⅲ java方法區中包含哪些內容,常量池中包含哪些內容
java類載入:就是把.class文件讀進虛擬機內存,然後按照一定的結構存儲起來,類載入器,就是載入的工具類。
java虛擬機把內存分成
程序計數器:存儲程序運行指令的內存
方法區:存儲java類結構的內存
常量池:存儲java常量的內存
堆:就是存儲new對象的內存
棧:就是保存方法內局部變數的內存
名字都是jvm中翻譯過來的。有本書叫深入java虛擬機。這方面的知識講得比較完全
Ⅳ Java內存劃分到底是4個部分還是5個部分
Java把內存劃分成兩種:一種是棧內存,一種是堆內存。在函數中定義的一些基本類型的變數和對象的引用變數都在函數的棧內存中分配。當在一段代碼塊定義一個變數時,Java就在棧中為這個變數分配內存空間,當超過變數的作用域後,Java會自動釋放掉為該變數所分配的內存空間,該內存空間可以立即被另作他用。堆內存用來存放由new創建的對象和數組。在堆中分配的內存,由Java虛擬機的自動垃圾回收器來管理。在堆中產生了一個數組或對象後,還可以在棧中定義一個特殊的變數,讓棧中這個變數的取值等於數組或對象在堆內存中的首地址,棧中的這個變數就成了數組或對象的引用變數。引用變數就相當於是為數組或對象起的一個名稱,以後就可以在程序中使用棧中的引用變數來訪問堆中的數組或對象。具體的說:棧與堆都是Java用來在Ram中存放數據的地方。與C++不同,Java自動管理棧和堆,程序員不能直接地設置棧或堆。Java的堆是一個運行時數據區,類的(對象從中分配空間。這些對象通過new、newarray、anewarray和multianewarray等指令建立,它們不需要程序代碼來顯式的釋放。堆是由垃圾回收來負責的,堆的優勢是可以動態地分配內存大小,生存期也不必事先告訴編譯器,因為它是在運行時動態分配內存的,Java的垃圾收集器會自動收走這些不再使用的數據。但缺點是,由於要在運行時動態分配內存,存取速度較慢。棧的優勢是,存取速度比堆要快,僅次於寄存器,棧數據可以共享。但缺點是,存在棧中的數據大小與生存期必須是確定的,缺乏靈活性。棧中主要存放一些基本類型的變數(,int,short,long,byte,float,double,boolean,char)和對象句柄。棧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殊性,就是存在棧中的數據可以共享。假設我們同時定義:inta=3;intb=3;編譯器先處理inta=3;首先它會在棧中創建一個變數為a的引用,然後查找棧中是否有3這個值,如果沒找到,就將3存放進來,然後將a指向3。接著處理intb=3;在創建完b的引用變數後,因為在棧中已經有3這個值,便將b直接指向3。這樣,就出現了a與b同時均指向3的情況。這時,如果再令a=4;那麼編譯器會重新搜索棧中是否有4值,如果沒有,則將4存放進來,並令a指向4;如果已經有了,則直接將a指向這個地址。因此a值的改變不會影響到b的值。要注意這種數據的共享與兩個對象的引用同時指向一個對象的這種共享是不同的,因為這種情況a的修改並不會影響到b,它是由編譯器完成的,它有利於節省空間。而一個對象引用變數修改了這個對象的內部狀態,會影響到另一個對象引用變數。
Ⅳ java中先有棧內存還是先有方法區類進入內存後,先執行哪塊呢
首先為你理一下思路,java中他們不分先後,在jvm中總體結構是分好的,分別為棧內存,堆內存,方法區,寄存器和本地方法棧,類一般都會被new在堆內存中。而類的引用會在棧中。
Ⅵ java中,靜態方法被調用是,存儲在內存的哪個區域是棧還是放大區還是兩者都有
在JDK8之前,靜態成員(靜態變數和靜態方法)都是存儲在方法區(永久代)中的靜態區中(這里指類被載入後,靜態成員的存儲位置)。但在JDK8之後,永久代被移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元空間(metaspace)。但元空間中存儲的主要是.class文件的元數據信息,靜態成員的存儲位置由方法區轉到了堆內存(heap)中。
不過,不管是JDK8,還是更早的版本中,靜態方法的執行(不僅僅是靜態方法,還有普通的成員方法)都是在棧內存(stack)中進行的。每個線程都會在棧內存中開辟一個棧,在調用方法時,對應的方法都會在執行這個方法的線程的棧中創建一個「棧幀」,棧幀中保存了局部變數表(基本數據類型和對象引用)、操作數棧、動態連接和返回地址等信息。等到方法執行完畢,棧幀被銷毀,對應的內存也將被釋放。
Ⅶ JAVA中方法區是不是堆的一部分
方法區,又稱永久代(Permanent Generation),常稱為PermGen,位於非堆空間,又稱非堆區(Non-Heap space)。
方法區是被所有線程共享。
所有欄位和方法位元組碼,以及一些特殊方法如構造函數,介面代碼也在此定義。
簡單說,所有定義的方法的信息都保存在該區域,此區屬於共享區間。
靜態變數 + 常量 + 類信息(構造方法/介面定義) + 運行時常量池存 在方法區中 。
但是, 實例變數 存在 堆內存 中,和方法區無關。
以上,只是邏輯上的定義。在HotSpot中,方法區僅僅只是邏輯上的獨立,實際上還是包含在Java堆中,也是就說,方式區在物理上屬於Java堆區中的一部分,而永久區(Permanent Generation)就是方法區的實現。
Ⅷ Java構造函數(方法)存儲在jvm哪個內存里
存放到方法區當中;
new出來的是實例對象,實例對象才是存放在堆當中;
構造函數對應的是<init>方法,方法信息隨著類載入器載入到方法區當中。
棧:
以棧幀為單位,存放的不是方法具體的結構,只是通常一個方法對應一個棧幀,對應的入棧出棧就是棧幀的入棧出棧。棧幀中有局部變數表,操作數棧,方法返回地址,動態鏈接。其中局部變數表存放局部變數,包括形參,非靜態方法默認在第一個索引存放一個this變數;操作數棧用於操作局部變數表和一些值的運算,比如讀取表中變數的值進行運算,或存放相應的值到局部變數表中;方法返回地址則是用於記錄對應方法的下一條指令的地址;動態鏈接是符號引用變成的直接引用。
堆:
存放實例對象,在jdk7開始,還存放靜態變數和字元串常量池
方法區:
存放類元信息,比如完整類名全稱,public,abstract等修飾符,實現的介面有序列表等;方法信息,比如修飾符,返回類型等;JIT代碼緩存,也就是被即時編譯器編譯後的熱點代碼,用於提高性能;域信息,也就是屬性信息,比如修飾符,類型等;運行時常量池,位元組碼文件中常量池的運行時表現,類似符號引用的記錄,不過蘊含的信息更為豐富,而且具有動態性。jdk6及以前,還存放靜態變數,運行時常量池中還存放字元串常量池,到了jdk7則移到了堆中。
Ⅸ 主內存與java內存區域(堆,方法區)有什麼區別
這兩天看了一下深入淺出JVM這本書,推薦給高級的java程序員去看,對你了解JAVA的底層和運行機制有
比較大的幫助。
廢話不想講了.入主題:
先了解具體的概念:
JAVA的JVM的內存可分為3個區:堆(heap)、棧(stack)和方法區(method)
堆區:
1.存儲的全部是對象,每個對象都包含一個與之對應的class的信息。(class的目的是得到操作指令)
2.jvm只有一個堆區(heap)被所有線程共享,堆中不存放基本類型和對象引用,只存放對象本身
棧區:
1.每個線程包含一個棧區,棧中只保存基礎數據類型的對象和自定義對象的引用(不是對象),對象都存放在堆區中
2.每個棧中的數據(原始類型和對象引用)都是私有的,其他棧不能訪問。
3.棧分為3個部分:基本類型變數區、執行環境上下文、操作指令區(存放操作指令)。
方法區:
1.又叫靜態區,跟堆一樣,被所有的線程共享。方法區包含所有的class和static變數。
2.方法區中包含的都是在整個程序中永遠唯一的元素,如class,static變數。
為了更清楚地搞明白發生在運行時數據區里的黑幕,我們來准備2個小道具(2個非常簡單的小程序)。
AppMain.java
public class AppMain
//運行時, jvm 把appmain的信息都放入方法區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main 方法本身放入方法區。
{
Sample test1 = new Sample( " 測試1 " ); //test1是引用,所以放到棧區里, Sample是自定義對象應該放到堆裡面
Sample test2 = new Sample( " 測試2 " );
test1.printName();
test2.printName();
}
}
Sample.java
public class Sample //運行時, jvm 把appmain的信息都放入方法區
{
/** 範例名稱 */
private name; //new Sample實例後, name 引用放入棧區里, name 對象放入堆里
/** 構造方法 */
public Sample(String name)
{
this .name = name;
}
/** 輸出 */
public void printName() //print方法本身放入 方法區里。
{
System.out.println(name);
}
}
OK,讓我們開始行動吧,出發指令就是:「java AppMain」,包包里帶好我們的行動向導圖,Let』s GO!
系統收到了我們發出的指令,啟動了一個Java虛擬機進程,這個進程首先從classpath中找到AppMain.class文件,讀取這個文件中的二進制數據,然後把Appmain類的類信息存放到運行時數據區的方法區中。這一過程稱為AppMain類的載入過程。
接著,Java虛擬機定位到方法區中AppMain類的Main()方法的位元組碼,開始執行它的指令。這個main()方法的第一條語句就是:
Sample test1=new Sample("測試1");
語句很簡單啦,就是讓java虛擬機創建一個Sample實例,並且呢,使引用變數test1引用這個實例。貌似小case一樁哦,就讓我們來跟蹤一下Java虛擬機,看看它究竟是怎麼來執行這個任務的:
1、 Java虛擬機一看,不就是建立一個Sample實例嗎,簡單,於是就直奔方法區而去,先找到Sample類的類型信息再說。結果呢,嘿嘿,沒找到@@,這會兒的方法區里還沒有Sample類呢。可Java虛擬機也不是一根筋的笨蛋,於是,它發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作風,立馬載入了Sample類,把Sample類的類型信息存放在方法區里。
2、 好啦,資料找到了,下面就開始幹活啦。Java虛擬機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堆區中為一個新的Sample實例分配內存, 這個Sample實例持有著指向方法區的Sample類的類型信息的引用。這里所說的引用,實際上指的是Sample類的類型信息在方法區中的內存地址,其實,就是有點類似於C語言里的指針啦~~,而這個地址呢,就存放了在Sample實例的數據區里。
3、 在JAVA虛擬機進程中,每個線程都會擁有一個方法調用棧,用來跟蹤線程運行中一系列的方法調用過程,棧中的每一個元素就被稱為棧幀,每當線程調用一個方法的時候就會向方法棧壓入一個新幀。這里的幀用來存儲方法的參數、局部變數和運算過程中的臨時數據。OK,原理講完了,就讓我們來繼續我們的跟蹤行動!位於「=」前的Test1是一個在main()方法中定義的變數,可見,它是一個局部變數,因此,它被會添加到了執行main()方法的主線程的JAVA方法調用棧中。而「=」將把這個test1變數指向堆區中的Sample實例,也就是說,它持有指向Sample實例的引用。
OK,到這里為止呢,JAVA虛擬機就完成了這個簡單語句的執行任務。參考我們的行動向導圖,我們終於初步摸清了JAVA虛擬機的一點點底細了,COOL!
接下來,JAVA虛擬機將繼續執行後續指令,在堆區里繼續創建另一個Sample實例,然後依次執行它們的printName()方法。當JAVA虛擬機執行test1.printName()方法時,JAVA虛擬機根據局部變數test1持有的引用,定位到堆區中的Sample實例,再根據Sample實例持有的引用,定位到方法去中Sample類的類型信息,從而獲得printName()方法的位元組碼,接著執行printName()方法包含的指令。
Ⅹ java中內存有方法區,類載入時方法和靜態屬性都會隨類載入到其中 為什麼類名不能直接調用非靜態
類載入,網上有相關介紹在第一次創建一個類的對象或者第一次調用一個類的靜態屬性和方法的時候,會發生類載入類載入期間,如果發現有靜態屬性,就給對應的靜態屬性分配內存空間,並賦值這個過程完成之後,今後在調用該類的靜態屬性,虛擬機會直接尋找改屬性先前已經分配的內存空間地址,然後調用其值。同樣,修改這個類的靜態屬性也一樣說白了,靜態屬性將永遠佔用某一塊固定的內存空間,知道程序終止但是這里有點說不通,假如一個靜態的字元串,運行過程中,不斷修改這個字元串的值,那麼其內存空間就不可能固定,所以可以認為這個靜態字元串的引用是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