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操作系統 > linux下交叉編譯

linux下交叉編譯

發布時間:2024-09-10 01:56:17

linux編譯ffmpeg 以及交叉編譯並引入Android

在Linux環境下,編譯ffmpeg並進行Android交叉編譯的步驟如下:

首先,為支持mp3編碼,你需要安裝lame庫,可通過`ffmpeg -i audio.wav -acodec libmp3lame audio.mp3`進行測試。然後,編譯ffmpeg,常用的配置命令是`./configure --prefix=/usr/local/ffmpeg --enable-debug=3`,但可能會遇到錯誤,如gcc編譯器問題或nasm/yasm未找到。遇到這些問題,建議更新ffmpeg版本並檢查config.log日誌。

編譯時,可能遇到許可權問題,如`mkdir: cannot create directory '...': Permission denied`,這時需要確保有足夠的許可權。環境變數的配置也很重要,可以在.profile文件中添加`path`和`pkg_config_path`,配置後通過`source .profile`使更改生效。

在編譯過程中,如果ffplay沒有出現在bin目錄中,可能需要安裝sdl2並重新configure、make和install。如果遇到so文件鏈接問題,可以編輯`/etc/ld.so.conf`並運行`ldconfig`來解決。

為了在Android設備上使用ffmpeg,你需要下載Android NDK,然後執行`make-standalone-toolchain.sh`生成交叉編譯工具鏈。創建一個腳本(build_ffmpeg.sh),包含針對不同架構的編譯命令,注意調整工具鏈路徑、架構和輸出目錄。

在編譯ffmpeg時,可能需要額外添加x264支持以處理h264編碼。下載x264源碼後,同樣使用configure進行配置,但可能需要解決缺少nasm的問題。

總的來說,編譯ffmpeg涉及多個步驟,包括安裝依賴庫、配置環境、處理編譯錯誤和生成針對Android的交叉編譯版本。務必查閱文檔以確保正確設置和執行每個步驟。

⑵ Linux嵌入式交叉編譯工具鏈問題 淺談

簡介

交叉編譯工具鏈是一個由編譯器、連接器和解釋器組成的綜合開發環境,交叉編譯工具鏈主要由binutils、gcc和glibc 3個部分組成。有時出於減小libc庫大小的考慮,也可以用別的c庫來代替glibc,例如uClibc、dietlibc和newlib。交叉編譯工具鏈主要包括針對目標系統的編譯器gcc、目標系統的二進制工具binutils、目標系統的標准c庫glibc和目標系統的Linux內核頭文件。第一個步驟就是確定目標平台。每個目標平台都有一個明確的格式,這些信息用於在構建過程中識別要使用的不同工具的正確版本。因此,當在一個特定目標機下運行GCC時,GCC便在目錄路徑中查找包含該目標規范的應用程序路徑。GNU的目標規范格式為CPU-PLATFORM-OS。例如,建立基於ARM平台的交叉工具鏈,目標平台名為arm-linux-gnu。

交叉編譯工具鏈的製作方法

  1. 分步編譯和安裝交叉編譯工具鏈所需要的庫和源代碼,最終生成交叉編譯工具鏈。

  2. 通過Crosstool腳本工具來實現一次編譯生成交叉編譯工具鏈。

  3. 直接通過網上(ftp.arm.kernel.org.uk)下載已經製作好的交叉編譯工具鏈。

方法1相對比較困難,適合想深入學習構建交叉工具鏈的讀者。如果只是想使用交叉工具鏈,建議使用方法2或方法3構建交叉工具鏈。方法3的優點不用多說,當然是簡單省事,但與此同時該方法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局限性太大,因為畢竟是別人構建好的,也就是固定的沒有靈活性,所以構建所用的庫以及編譯器的版本也許並不適合你要編譯的程序,同時也許會在使用時出現許多莫名的錯誤,建議你慎用此方法。


方法1:分步構建交叉編譯工具鏈


  1. 下載所需的源代碼包

  2. 建立工作目錄

  3. 建立環境變數

  4. 編譯、安裝Binutils

  5. 獲取內核頭文件

  6. 編譯gcc的輔助編譯器

  7. 編譯生成glibc庫

  8. 編譯生成完整的gcc

由於在問答中的篇幅,我不能細述具體的步驟,興趣的同學請自行閱讀開源共創協議的《Linux from scratch》,網址是:linuxfromscratch dot org


方法2:用Crosstool工具構建交叉工具鏈(推薦)

Crosstool是一組腳本工具集,可構建和測試不同版本的gcc和glibc,用於那些支持glibc的體系結構。它也是一個開源項目,下載地址是kegel dot com/crosstool。用Crosstool構建交叉工具鏈要比上述的分步編譯容易得多,並且也方便許多,對於僅僅為了工作需要構建交叉編譯工具鏈的你,建議使用此方法。

運行which makeinfo,如果不能找見該命令,在解壓texinfo-4.11.tar.bz2,進入texinfo-4.11目錄,執行./configure&&make&&make install完成makeinfo工具的安裝

下載所需資源文件linux-2.4.20.tar.gz、binutils-2.19.tar.bz2、gcc-3.3.6.tar.gz、glibc- 2.3.2.tar.gz、glibc-linuxthreads-2.3.2.tar.gz和gdb-6.5.tar.bz2。然後將這些工具包文件放在新建的$HOME/downloads目錄下,最後在$HOME/目錄下解壓crosstool-0.43.tar.gz,命

令如下:
#cd$HOME/
#tar–xvzfcrosstool-0.43.tar.gz

接著需要建立自己的編譯腳本,起名為arm.sh,為了簡化編寫arm.sh,尋找一個最接近的腳本文件demo-arm.sh作為模板,然後將該腳本的內容復制到arm.sh,修改arm.sh腳本,具體操作如下:

# cd crosstool-0.43

# cp demo-arm.sh arm.sh

# vi arm.sh

修改後的arm.sh腳本內容如下:

#!/bin/sh
set-ex
TARBALLS_DIR=$HOME/downloads#定義工具鏈源碼所存放位置。
RESULT_TOP=$HOME/arm-bin#定義工具鏈的安裝目錄
exportTARBALLS_DIRRESULT_TOP
GCC_LANGUAGES="c,c++"#定義支持C,C++語言
exportGCC_LANGUAGES
#創建/opt/crosstool目錄
mkdir-p$RESULT_TOP
#編譯工具鏈,該過程需要數小時完成。
eval'catarm.datgcc-3.3.6-glibc-2.3.2.dat'shall.sh--notest
echoDone.

在arm.sh腳本文件中需要注意arm-xscale.dat和gcc-3.3.6-glibc-2.3.2.dat兩個文件,這兩個文件是作為Crosstool的編譯的配置文件。其中arm.dat文件內容如下,主要用於定義配置文件、定義生成編譯工具鏈的名稱以及定義編譯選項等。

KERNELCONFIG='pwd'/arm.config#內核的配置
TARGET=arm-linux#編譯生成的工具鏈名稱
TARGET_CFLAGS="-O"#編譯選項


gcc-3.3.6-glibc-2.3.2.dat文件內容如下,該文件主要定義編譯過程中所需要的庫以及它定義的版本,如果在編譯過程中發現有些庫不存在時,Crosstool會自動在相關網站上下載,該工具在這點上相對比較智能,也非常有用。

BINUTILS_DIR=binutils-2.19
GCC_DIR=gcc-3.3.6
GLIBC_DIR=glibc-2.3.2
LINUX_DIR=linux-2.6.10-8(根據實際情況填寫)
GDB_DIR=gdb-6.5

將Crosstool的腳本文件和配置文件准備好之後,開始執行arm.sh腳本來編譯交叉編譯工具。具體執行命令如下:

#cdcrosstool-0.43
#./arm.sh

經過數小時的漫長編譯之後,會在/opt/crosstool目錄下生成新的交叉編譯工具,其中包括以下內容:

arm-linux-addr2linearm-linux-g++arm-linux-ldarm-linux-size
arm-linux-ararm-linux-gccarm-linux-nmarm-linux-strings
arm-linux-asarm-linux-gcc-3.3.6arm-linux-objarm-linux-strip
arm-linux-c++arm-linux-gccbugarm-linux-objmpfix-embedded-paths
arm-linux-c++filtarm-linux-gcovarm-linux-ranlib
arm-linux-cpparm-linux-gprofarm-linux-readelf

然後將生成的編譯工具鏈路徑添加到環境變數PATH上去,添加的方法是在系統/etc/ bashrc文件的最後添加下面一行,在bashrc文件中添加環境變數

export PATH=/home/jiabing/gcc-3.3.6-glibc-2.3.2/arm-linux-bin/bin:$PATH

至此,arm-linux下的交叉編譯工具鏈已經完成,現在就可以使用arm-linux-gcc來生成試驗箱上的程序了!












⑶ LINUX交叉編譯工具鏈和GCC是什麼關系啊

編譯工具鏈一般最簡化的為binutils+gcc+glibc+kernel-header組合的環境。
GCC就是編譯器,他的輸出每次安裝只能有針對一個架構的指令輸出。如果要多個架構輸出,那就要裝多個GCC,所以編譯工具鏈裡面會有一個GCC。
交叉編譯就是跨架構編譯,編譯出來的程序不能在本機執行(當然有例外情況)。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交叉編譯工具鏈。
工具鏈光有GCC是不行的,還需要一個binutils的二進制連接器,以及一個最基本的目標架構的C庫,C庫還需要一個目標架構的內核源代碼才能完全工作(當然不是必須的,但編譯有的時候需要)
又因為GCC、binutils不能實現單軟體同時多架構輸出,所以需要單獨另裝,又加上C庫和內核頭文件需要目標架構的東西而不能用本機本地架構的數據。
所以一個交叉編譯工具鏈就是針對目標架構准備的單獨安裝單獨使用的binutils+gcc+glibc+kernel-header的集合了。
PS:這個kernel-header並不一定就是Linux,他還可以是別的系統核心開發庫,比如FreeBSD。

⑷ linux gdb 交叉編譯是什麼

一般用於嵌入式開發中。
由於嵌入式環境中的CPU/內存都很小,不能用於編譯。PC機的性能都很好,編譯起來也很快。
交叉編譯的意思就是,在PC上編譯,編譯出來的程序在嵌入式機器上運行。

⑸ Linux下的交叉編譯環境設置

採用交叉編譯的主要原因在於,多數嵌入式目標系統不能提供足夠的資源供編譯過程使用,因而只好將編譯工程轉移到高性能的主機中進行。
linux下的交叉編譯環境重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對目標系統的編譯器gcc
2.對目標系統的二進制工具binutils
3.目標系統的標准c庫glibc
4.目標系統的linux內核頭文件
交叉編譯環境的建立步驟
一、下載源代碼 下載包括binutils、gcc、glibc及linux內核的源代碼(需要注意的是,glibc和內核源代碼的版本必須與目標機上實際使用的版本保持一致),並設定shell變數PREFIX指定可執行程序的安裝路徑。
二、編譯binutils 首先運行configure文件,並使用--prefix=$PREFIX參數指定安裝路徑,使用--target=arm-linux參數指定目標機類型,然後執行make install。
三、配置linux內核頭文件
首先執行make mrproper進行清理工作,然後執行make config ARCH=arm(或make menuconfig/xconfig ARCH=arm)進行配置(注意,一定要在命令行中使用ARCH=arm指定cpu架構,因為預設架構為主機的cpu架構),這一步需要根據目標機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配置,筆者進行的實驗中目標機為HP的ipaq-hp3630 PDA,因而設置system type為SA11X0,SA11X0 Implementations中選擇Compaq iPAQ H3600/H3700。
配置完成之後,需要將內核頭文件拷貝到安裝目錄: cp -dR include/asm-arm $PREFIX/arm-linux/include/asm cp -dR include/linux $PREFIX/arm-linux/include/linux
四、第一次編譯gcc
首先運行configure文件,使用--prefix=$PREFIX參數指定安裝路徑,使用--target=arm-linux參數指定目標機類型,並使用--disable-threads、--disable-shared、--enable-languages=c參數,然後執行make install。這一步將生成一個最簡的gcc。由於編譯整個gcc是需要目標機的glibc庫的,它現在還不存在,因此需要首先生成一個最簡的gcc,它只需要具備編譯目標機glibc庫的能力即可。
五、交叉編譯glibc
這一步驟生成的代碼是針對目標機cpu的,因此它屬於一個交叉編譯過程。該過程要用到linux內核頭文件,默認路徑為$PREFIX/arm-linux/sys-linux,因而需要在$PREFIX/arm-linux中建立一個名為sys-linux的軟連接,使其內核頭文件所在的include目錄;或者,也可以在接下來要執行的configure命令中使用--with-headers參數指定linux內核頭文件的實際路徑。
configure的運行參數設置如下(因為是交叉編譯,所以要將編譯器變數CC設為arm-linux-gcc): CC=arm-linux-gcc ./configure --prefix=$PREFIX/arm-linux --host=arm-linux --enable-add-ons 最後,按以上配置執行configure和make install,glibc的交叉編譯過程就算完成了,這里需要指出的是,glibc的安裝路徑設置為$PREFIXARCH=arm/arm-linux,如果此處設置不當,第二次編譯gcc時可能找不到glibc的頭文件和庫。
六、第二次編譯gcc
運行configure,參數設置為--prefix=$PREFIX --target=arm-linux --enable-languages=c,c++。
運行make install。
到此為止整個交叉編譯環境就完全生成了。
幾點注意事項
第一點、在第一次編譯gcc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找不到stdio.h的錯誤,解決辦法是修改gcc/config/arm/t-linux文件,在TARGET_LIBGCC2_CFLAGS變數的設定中增加-Dinhibit_libc和-D__gthr_posix_h。

⑹ 為什麼交叉編譯器要安裝在Linux系統下

交叉編譯就是 在A機器上利用編譯工具把代碼生成可以再B機器上運行。交叉編譯就是這個功能,因為如果你在電腦上生成的代碼知識適合於電腦運行的代碼,如果你放在一個開發板上,是不能運行的,因為開發板的硬體與電腦的硬體很不同,所以需要交叉編譯工具來編譯,使代碼能在開發板上運行

⑺ Ubuntu 嵌入式交叉編譯環境搭建

在一種計算機環境中運行的編譯程序,能編譯出在另外一種環境下運行的代碼,我們就稱這種編譯器支持交叉編譯,這個編譯過程就叫交叉編譯。簡單地說,就是在一個平台上生成另一個平台上的可執行代碼,而這種工具就是交叉編譯器(cross compiler)。

安裝前的絮叨,首先簡單介紹一下,所謂的搭建交叉編譯環境,即安裝、配置交叉編譯工具鏈。在該環境下編譯出嵌入式Linux系統所需的操作系統、應用程序等,然後再上傳到目標機上。 交叉編譯工具鏈是為了編譯、鏈接、處理和調試跨平台體系結構的程序代碼。對於交叉開發的工具鏈來說,在文件名稱上加了一個前綴,用來區別本地的工具鏈。例如,arm-linux-表示是對arm的交叉編譯工具鏈;arm-linux-gcc表示是使用gcc的編譯器。除了體系結構相關的編譯選項以外,其使用方法與Linux主機上的gcc相同,所以Linux編程技術對於嵌入式同樣適用。不過,並不是任何一個版本拿來都能用,各種軟體包往往存在版本匹配問題。例如,編譯內核時需要使用arm-linux-gcc-4.3.3版本的交叉編譯工具鏈,而使用arm-linux-gcc-3.4.1的交叉編譯工具鏈,則會導致編譯失敗。 那麼gcc和arm-linux-gcc的區別是什麼呢?區別就是gcc是linux下的C語言編譯器,編譯出來的程序在本地執行,而arm-linux-gcc用來在linux下跨平台的C語言編譯器,編譯出來的程序在目標機(如ARM平台)上執行,嵌入式開發應使用嵌入式交叉編譯工具鏈。

壓縮包arm-linux-gcc-4.4.3.tar.gz存放在一個目錄下,這個目錄就是你等會解壓縮的目錄,以後這個目錄就不能隨便刪掉了,我的存放路徑是 /home/song/software,如下圖,記住這個路徑,等會還會用到。

使用tar命令:tar zxvf arm-gcc-4.4.3.tar.gz將software文件夾下的arm-linux-gcc-4.4.3.tar.gz解壓縮安裝到當前目錄下如下圖

通過下圖可以看到解壓成功了,並且解壓後的文件存放在了/home/song/software/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文件夾下,如下圖所示,這個存放路徑可得記住,如下圖

接下來配置系統環境變數,把交叉編譯工具鏈的路徑添加到環境變數PATH中去,這樣就可以在任何目錄下使用這些工具。記下上一步中的安裝路徑,使用命令:vim /etc/profile 編輯profile文件,添加環境變數。

在profile中最後一行添加:export PATH=$PATH:/home/song/software/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bin這個路徑就是那個bin目錄所在的路徑,可能你的不一樣,按照你實際的目錄填就可以了,如下圖32行, 編寫完退出並保存

使用命令:source /etc/profile 使環境變數生效

在終端上輸入命令arm-linux再按Tab鍵,可以看到下圖,說明環境變數設置成功了

使用命令:arm-linux-gcc -v 會出現下面的錯誤提示:/home/song/software/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bin/arm-linux-gcc: 15: exec: /home/song/software/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bin/.arm-none-linux-gnueabi-gcc: not found

意思是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是由於Ubuntu12.04用的是64位的,解決方法就是使用命令:sudo apt-get install ia32-libs 裝一些32位的庫。

待安裝完32位的庫之後,再使用命令:arm-linux-gcc -v,這一次就成功了,如下圖

驗證,編譯一個hello.c文件

使用命令:arm-linux-gcc hello.c -o hello 看是否編譯成功 可見成功生成了二進制文件。

總結:其實在安裝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一般就是庫文件安裝不完整,大家可以把錯誤信息直接復制,到網上搜索一下,一般都能解決,這里希望大家在學習Linux時多一點耐心。

閱讀全文

與linux下交叉編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術殺戮命令宏 瀏覽:179
用sdes加密明文字母e 瀏覽:356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試題 瀏覽:421
易語言開啟指定文件夾 瀏覽:33
馬思純參加密室大逃脫 瀏覽:319
文件夾冬季澆築溫度 瀏覽:710
京東有返點的aPp叫什麼 瀏覽:601
如何查看u點家庭伺服器是幾兆 瀏覽:261
python應用介面怎麼接 瀏覽:66
腐蝕怎麼進不去伺服器啊 瀏覽:358
linuxcpiogz 瀏覽:630
安卓中的布局是什麼文件 瀏覽:397
dex反編譯部分代碼無法查看 瀏覽:463
linuxandroid編譯 瀏覽:603
程序員電視劇20集 瀏覽:910
怎麼擴建文件夾 瀏覽:160
波普諾社會學pdf 瀏覽:98
通風網路理論與演算法 瀏覽:740
win8如何關閉伺服器 瀏覽:383
醫護比例演算法 瀏覽: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