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RK RG-928机械键盘接入电脑导致系统错误
很少遇到这情况的,可能是键盘与您现在用的系统兼容性不好。建议您换win7试试看,要是正常的话,那就是您这款键盘与您现在的系统兼容不好。
自己现在用雷柏v700 黑轴版的,就很好用。樱桃黑轴,手感很好玩游戏还挺不错的,自己挺喜欢!
Ⅱ C语言龙格库塔编程错误在哪里求指正
1、首先这是一个纯C的程序,所以你应该使用一个纯C的编译器进行编译,VC实现的是C++,所以会出现上面的错误。我使用gcc编译运行的结果是: (windows下,你可以使用turbo c来编译)
t= 0.00 y(0)=-1.000000e+00 y(1)=0.000000e+00 y(2)=1.000000e+00
t= 0.01 y(0)=-9.999500e-01 y(1)=9.999833e-03 y(2)=9.900498e-01
t= 0.02 y(0)=-9.998000e-01 y(1)=1.999867e-02 y(2)=9.801987e-01
t= 0.03 y(0)=-9.995500e-01 y(1)=2.999550e-02 y(2)=9.704455e-01
t= 0.04 y(0)=-9.992001e-01 y(1)=3.998933e-02 y(2)=9.607894e-01
t= 0.05 y(0)=-9.987503e-01 y(1)=4.997917e-02 y(2)=9.512294e-01
t= 0.06 y(0)=-9.982005e-01 y(1)=5.996401e-02 y(2)=9.417645e-01
t= 0.07 y(0)=-9.975510e-01 y(1)=6.994285e-02 y(2)=9.323938e-01
t= 0.08 y(0)=-9.968017e-01 y(1)=7.991469e-02 y(2)=9.231163e-01
t= 0.09 y(0)=-9.959527e-01 y(1)=8.987855e-02 y(2)=9.139312e-01
t= 0.10 y(0)=-9.950042e-01 y(1)=9.983342e-02 y(2)=9.048374e-01
2、如果一定要使用c++,下面是我调试好的程序:(我用g++调通的):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void Func(double * y, double *d)
// double y[],d[];
{
d[0]=y[1]; /*y0'=y1*/
d[1]=-y[0]; /*y1'=y0*/
d[2]=-y[2]; /*y2'=y2*/
return;
}
void RKT(int t, double * y,double n,double h,int k,double * z)
// int n; /*微分方程组中方程的个数,也是未知函数的个数*/
// int k; /*积分的步数(包括起始点这一步)*/
// double t; /*积分的起始点t0*/
// double h; /*积分的步长*/
// double y[]; /*存放n个未知函数在起始点t处的函数值,返回时,其初值在二维数组z的第零列中*/
// double z[]; /*二维数组,体积为n x k.返回k个积分点上的n个未知函数值*/
{
// extern void Func(); /*声明要求解的微分方程组*/
int i,j,l;
double a[4],*b,*d;
b=(double *)malloc(n*sizeof(double)); /*分配存储空间*/
if(b == NULL)
{
printf("内存分配失败\n");
exit(1);
}
d= (double *)malloc(n*sizeof(double)); /*分配存储空间*/
if(d == NULL)
{
printf("内存分配失败\n");
exit(1);
}
/*后面应用RK4公式中用到的系数*/
a[0]=h/2.0;
a[1]=h/2.0;
a[2]=h;
a[3]=h;
for(i=0; i<=n-1; i++)
z[i*k]=y[i]; /*将初值赋给数组z的相应位置*/
for(l=1; l<=k-1; l++)
{
Func(y, d);
for (i=0; i<=n-1; i++)
b[i]=y[i];
for (j=0; j<=2; j++)
{
for (i=0; i<=n-1; i++)
{
y[i]=z[i*k+l-1]+a[j]*d[i];
b[i]=b[i]+a[j+1]*d[i]/3.0;
}
Func(y,d);
}
for(i=0; i<=n-1; i++)
y[i]=b[i]+h*d[i]/6.0;
for(i=0; i<=n-1; i++)
z[i*k+l]=y[i];
t=t+h;
}
free(b); /*释放存储空间*/
free(d); /*释放存储空间*/
return;
}
main()
{
int i,j;
double t,h,y[3],z[3][11];
y[0]=-1.0;
y[1]=0.0;
y[2]=1.0;
t=0.0;
h=0.01;
RKT(t,y,3,h,11,(double *)z);
printf("\n");
for (i=0; i<=10; i++) /*打印输出结果*/
{
t=i*h;
printf("t=%5.2f\t ",t);
for (j=0; j<=2; j++)
printf("y(%d)=%e ",j,z[j][i]);
printf("\n");
}
}
Ⅲ 我的程序编译时候出现
最好截图,然后附上出错代码,具体情形
Ⅳ rklauncher.dll是什么
该DLL文件是RKlauncher.exe程序的驱动文件。该软件是桌面显示类工具,可以增加桌面显示效果等,WIN7比较常用。
如果你的电脑经常提示RKLAUNCHER.DLL错误,可以按照下面方法解决。
“开始”---“运行”,输入msconfig,在“启动”标签里把RKLauncher.dll所对应的启动项目前的勾给去掉,然后确认即可。
Ⅳ Both DataSource and DataSourceID are defined on 'rkData'
不可以这样去使用,datasourceID和datasource不能同时使用的,这样写就会错误的。datasourceID是绑定数据源控件,datasource是绑定数据源.你同时绑定了数据源控件有绑定了数据源,最终都是数据呈现。相当于你告诉了机器让它去这样做或者那样做,但是没有将什么情况下怎么做,肯定会出错的!
Ⅵ 使用RK3288开发,烧录完毕,开机串口打印只有一半。
两方面原因,你需要自己分析一下:
1、烧录的程序和主控器调用的地址对应不上。比如主控本来是要去第10行调用程序,结果程序被烧录到了第12行。就出现了你描述的,串口打印输出不正常的现象。
2、对NAND Flash或者eMMC芯片烧录中的坏块位置或者分区地址有分配不正常现象,NAND 需要特别注意
3、确保你的硬件本身是好的,这是首要条件。
Ⅶ 关于RKLauncher问题
计算机重新启动
一、软件方面
1.病毒
“冲击波”病毒发作时还会提示系统将在60秒后自动启动。
木马程序从远程控制你计算机的一切活动,包括让你的计算机重新启动。
清除病毒,木马,或重装系统。
2.系统文件损坏
系统文件被破坏,如Win2K下的KERNEL32.DLL,Win98 FONTS目录下面的字体等系统运行时基本的文件被破坏,系统在启动时会因此无法完成初始化而强迫重新启动。
解决方法:覆盖安装或重新安装。
3.定时软件或计划任务软件起作用
如果你在“计划任务栏”里设置了重新启动或加载某些工作程序时,当定时时刻到来时,计算机也会再次启动。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打开“启动毕睿�觳槔锩嬗忻挥凶约翰皇煜さ闹葱形募�蚱渌�ㄊ惫ぷ鞒绦颍��淦帘魏笤倏��觳椤5比唬�颐且部梢栽凇霸诵小崩锩嬷苯邮淙搿癕sconfig”命令选择启动项。
二、硬件方面
1.机箱电源功率不足、直流输出不纯、动态反应迟钝。
用户或装机商往往不重视电源,采用价格便宜的电源,因此是引起系统自动重启的最大嫌疑之一。
①电源输出功率不足,当运行大型的3D游戏等占用CPU资源较大的软件时,CPU需要大功率供电时,电源功率不够而超载引起电源保护,停止输出。电源停止输出后,负载减轻,此时电源再次启动。由于保护/恢复的时间很短,所以给我们的表现就是主机自动重启。
②电源直流输出不纯,数字电路要求纯直流供电,当电源的直流输出中谐波含量过大,就会导致数字电路工作出错,表现是经常性的死机或重启。
③CPU的工作负载是动态的,对电流的要求也是动态的,而且要求动态反应速度迅速。有些品质差的电源动态反应时间长,也会导致经常性的死机或重启。
④更新设备(高端显卡/大硬盘/视频卡),增加设备(刻录机/硬盘)后,功率超出原配电源的额定输出功率,就会导致经常性的死机或重启。
解决方法:现换高质量大功率计算机电源。
2.内存热稳定性不良、芯片损坏或者设置错误
内存出现问题导致系统重启致系统重启的几率相对较大。
①内存热稳定性不良,开机可以正常工作,当内存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就不能正常工作,导致死机或重启。
②内存芯片轻微损坏时,开机可以通过自检(设置快速启动不全面检测内存),也可以进入正常的桌面进行正常操作,当运行一些I/O吞吐量大的软件(媒体播放、游戏、平面/3D绘图)时就会重启或死机。
解决办法:更换内存。
③把内存的CAS值设置得太小也会导致内存不稳定,造成系统自动重启。一般最好采用BIOS的缺省设置,不要自己改动。
3.CPU的温度过高或者缓存损坏
①CPU温度过高常常会引起保护性自动重启。温度过高的原因基本是由于机箱、CPU散热不良,CPU散热不良的原因有:散热器的材质导热率低,散热器与CPU接触面之间有异物(多为质保帖),风扇转速低,风扇和散热器积尘太多等等。还有P2/P3主板CPU下面的测温探头损坏或P4 CPU内部的测温电路损坏,主板上的BIOS有BUG在某一特殊条件下测温不准,CMOS中设置的CPU保护温度过低等等也会引起保护性重启。
②CPU内部的一、二级缓存损坏是CPU常见的故障。损坏程度轻的,还是可以启动,可以进入正常的桌面进行正常操作,当运行一些I/O吞吐量大的软件(媒体播放、游戏、平面/3D绘图)时就会重启或死机。
解决办法:在CMOS中屏蔽二级缓存(L2)或一级缓存(L1),或更换CPU排除。
4.AGP显卡、PCI卡(网卡、猫)引起的自动重启
①外接卡做工不标准或品质不良,引发AGP/PCI总线的RESET信号误动作导致系统重启。
②还有显卡、网卡松动引起系统重启的事例。
5. 并口、串口、USB接口接入有故障或不兼容的外部设备时自动重启
①外设有故障或不兼容,比如打印机的并口损坏,某一脚对地短路,USB设备损坏对地短路,针脚定义、信号电平不兼容等等。
②热插拔外部设备时,抖动过大,引起信号或电源瞬间短路。
6.光驱内部电路或芯片损坏
光驱损坏,大部分表现是不能读盘/刻盘。也有因为内部电路或芯片损坏导致主机在工作过程中突然重启。光驱本身的设计不良,FireWare有Bug。也会在读取光盘时引起重启。
7.机箱前面板RESET开关问题
机箱前面板RESET键实际是一个常开开关,主板上的RESET信号是 5V电平信号,连接到RESET开关。当开关闭合的瞬间, 5V电平对地导通,信号电平降为0V,触发系统复位重启,RESET开关回到常开位置,此时RESET信号恢复到 5V电平。如果RESET键损坏,开关始终处于闭合位置,RESET信号一直是0V,系统就无法加电自检。当RESET开关弹性减弱,按钮按下去不易弹起时,就会出现开关稍有振动就易于闭合。从而导致系统复位重启。
解决办法:更换RESET开关。
还有机箱内的RESET开关引线短路,导致主机自动重启。
8. 主板故障
主板导致自动重启的事例很少见。一般是与RESET相关的电路有故障;插座、插槽有虚焊,接触不良;个别芯片、电容等元件损害。
三、其他原因
1.市电电压不稳
①计算机的开关电源工作电压范围一般为170V-240V,当市电电压低于170V时,计算机就会自动重启或关机。
解决方法:加稳压器(不是UPS)或130-260V的宽幅开关电源。
②电脑和空调、冰箱等大功耗电器共用一个插线板的话,在这些电器启动的时候,供给电脑的电压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往往就表现为系统重启。
解决办法就是把他们的供电线路分开。
2.强磁干扰
不要小看电磁干扰,许多时候我们的电脑死机和重启也是因为干扰造成的,这些干扰既有来自机箱内部CPU风扇、机箱风扇、显卡风扇、显卡、主板、硬盘的干扰,也有来自外部的动力线,变频空调甚至汽车等大型设备的干扰。如果我们主机的搞干扰性能差或屏蔽不良,就会出现主机意外重启或频繁死机的现象。
3、交流供电线路接错
有的用户把供电线的零线直接接地(不走电度表的零线),导致自动重启,原因是从地线引入干扰信号。
4.插排或电源插座的质量差,接触不良。
电源插座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簧片的弹性慢慢丧失,导致插头和簧片之间接触不良、电阻不断变化,电流随之起伏,系统自然会很不稳定,一旦电流达不到系统运行的最低要求,电脑就重启了。解决办法,购买质量过关的好插座。
5. 积尘太多导致主板RESET线路短路引起自动重启。
Ⅷ java 问题
LZ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点,我给你修改的代码都通过注释标出来了,希望能帮到你哈
==================================================================
//程序执行会找到public的类,main方法的类必须是public的,而且要编译并且运行它
public class NixKlapp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
double[] x = {1.2, 2.3, 3.4};
int n = x.length;
System.out.print("Letztes Element von x = ");
//数组越界,数组长度x.length=3
//但数组是从下标0开始,到2也就是3个长度啦哈,所以必须是x[n-1]
System.out.println(x[n-1]);
//数组时null,那么无法打印的,必须定义
int[] y = null;
//new int[]{1,2,3}
y = new int[3];
System.out.print("y[0] = ");
System.out.println(y[0]);
//没有此类,怎么可以使用呢,我根据大体意思给你定义了这个类哈,并提供两个构造方法
Initialie rk;
rk = new Initialie("vorname", "nachname");
System.out.print("Initialien von Raj Kapoor: ");
System.out.print(rk.vorname);
System.out.println(rk.nachname);
Initialie[] fussballer = new Initialie[2];
//类需要初始化
fussballer[0] = new Initialie();
fussballer[1] = new Initialie();
System.out.print("Initialien von Mesut Oezil: ");
System.out.print(fussballer[0].vorname);
System.out.println(fussballer[0].nachname);
System.out.print("Initialien von Sami Khedira: ");
System.out.print(fussballer[1].vorname);
System.out.println(fussballer[1].nachname);
}
}
class Initialie{
String vorname;
String nachname;
public Initialie(String vorname, String nachname){
this.vorname = vorname;
this.nachname = nachname;
}
public Initialie(){
}
}
Ⅸ rk3188的uboot.img怎么编译
U-Boot编译命令对于mini2440开发板,编译U-Boot需要执行如下的命令:$makemini2440_config$makeall使用上面的命令编译U-Boot,编译生成的所有文件都保存在源代码目录中。为了保持源代码目录的干净,可以使用如下命令将编译生成的文件输出到一个外部目录,而不是在源代码目录中,下面的2种方法都将编译生成的文件输出到/tmp/build目录:$exportBUILD_DIR=/tmp/build$makemini2440_config$makeall或$makeO=/tmp/buildmini2440_config(注意是字母O,而不是数字0)$makeall为了简化分析过程,方便读者理解,这里主要针对第一种编译方式(目标输出到源代码所在目录)进行分析。2.1.2U-Boot配置、编译、连接过程U-Boot开头有一些跟主机软硬件环境相关的代码,在每次执行make命令时这些代码都被执行一次。1.U-Boot配置过程(1)定义主机系统架构HOSTARCH:=$(shelluname-m|\sed-es/i.86/i386/\-es/sun4u/sparc64/\-es/arm.*/arm/\-es/sa110/arm/\-es/powerpc/ppc/\-es/ppc64/ppc/\-es/macppc/ppc/)“sed–e”表示后面跟的是一串命令脚本,而表达式“s/abc/def/”表示要从标准输入中,查找到内容为“abc”的,然后替换成“def”。其中“abc”表达式用可以使用“.”作为通配符。命令“uname–m”将输出主机CPU的体系架构类型。作者的电脑使用IntelCore2系列的CPU,因此“uname–m”输出“i686”。“i686”可以匹配命令“sed-es/i.86/i386/”中的“i.86”,因此在作者的机器上执行Makefile,HOSTARCH将被设置成“i386”。(2)定义主机操作系统类型HOSTOS:=$(shelluname-s|tr'[:upper:]''[:lower:]'|\sed-e's/\(cygwin\).*/cygwin/')“uname–s”输出主机内核名字,作者使用linux发行版Ubuntu9.10,因此“uname–s”结果是“Linux”。“tr'[:upper:]''[:lower:]'”作用是将标准输入中的所有大写字母转换为响应的小写字母。因此执行结果是将HOSTOS设置为“linux”。(3)定义执行shell脚本的shell#Setshelltobashifpossible,otherwisefallbacktoshSHELL:=$(shellif[-x"$$BASH"];thenecho$$BASH;\elseif[-x/bin/bash];thenecho/bin/bash;\elseechosh;fi;fi)"$$BASH"的作用实质上是生成了字符串“$BASH”(前一个$号的作用是指明第二个$是普通的字符)。若执行当前Makefile的shell中定义了“$BASH”环境变量,且文件“$BASH”是可执行文件,则SHELL的值为“$BASH”。否则,若“/bin/bash”是可执行文件,则SHELL值为“/bin/bash”。若以上两条都不成立,则将“sh”赋值给SHELL变量。由于作者的机器安装了bashshell,且shell默认环境变量中定义了“$BASH”,因此SHELL被设置为$BASH。(4)设定编译输出目录ifdefOifeq("$(originO)","commandline")BUILD_DIR:=$(O)endifendif函数$(origin,variable)输出的结果是一个字符串,输出结果由变量variable定义的方式决定,若variable在命令行中定义过,则origin函数返回值为"commandline"。假若在命令行中执行了“exportBUILD_DIR=/tmp/build”的命令,则“$(originO)”值为“commandline”,而BUILD_DIR被设置为“/tmp/build”。ifneq($(BUILD_DIR),)saved-output:=$(BUILD_DIR)#.$(shell[-d${BUILD_DIR}]||mkdir-p${BUILD_DIR})若${BUILD_DIR}表示的目录没有定义,则创建该目录。#Verifyifitwassuccessful.BUILD_DIR:=$(shellcd$(BUILD_DIR)&&/bin/pwd)$(if$(BUILD_DIR),,$(erroroutputdirectory"$(saved-output)"doesnotexist))endif#ifneq($(BUILD_DIR),)若$(BUILD_DIR)为空,则将其赋值为当前目录路径(源代码目录)。并检查$(BUILD_DIR)目录是否存在。OBJTREE:=$(if$(BUILD_DIR),$(BUILD_DIR),$(CURDIR))SRCTREE:=$(CURDIR)TOPDIR:=$(SRCTREE)LNDIR:=$(OBJTREE)……MKCONFIG:=$(SRCTREE)/mkconfig……ifneq($(OBJTREE),$(SRCTREE))obj:=$(OBJTREE)/src:=$(SRCTREE)/elseobj:=src:=endifCURDIR变量指示Make当前的工作目录,由于当前Make在U-Boot顶层目录执行Makefile,因此CURDIR此时就是U-Boot顶层目录。执行完上面的代码后,SRCTREE,src变量就是U-Boot代码顶层目录,而OBJTREE,obj变量就是输出目录,若没有定义BUILD_DIR环境变量,则SRCTREE,src变量与OBJTREE,obj变量都是U-Boot源代码目录。而MKCONFIG则表示U-Boot根目录下的mkconfig脚本。2.makemini2440_config命令执行过程下面分析命令“makemini2440_config”执行过程,为了简化分析过程这里主要分析将编译目标输出到源代码目录的情况。mini2440_config:unconfig@$(MKCONFIG)$(@:_config=)其中的依赖“unconfig”定义如下:unconfig:@rm-f$(obj)include/config.h$(obj)include/config.mk\$(obj)board/*/config.tmp$(obj)board/*/*/config.tmp\$(obj)include/autoconf.mk$(obj)include/autoconf.mk.dep其中“@”的作用是执行该命令时不在shell显示。“obj”变量就是编译输出的目录,因此“unconfig”的作用就是清除上次执行make*_config命令生成的配置文件(如include/config.h,include/config.mk等)。$(MKCONFIG)在上面指定为“$(SRCTREE)/mkconfig”。$(@:_config=)为将传进来的所有参数中的_config替换为空(其中“@”指规则的目标文件名,在这里就是“mini2440_config”。$(text:patternA=patternB),这样的语法表示把text变量每一个元素中结尾的patternA的文本替换为patternB,然后输出)。因此$(@:_config=)的作用就是将mini2440_config中的_config去掉,得到mini2440。因此“@$(MKCONFIG)$(@:_config=)”实际上就是执行了如下命令:./mkconfigmini2440即将“mini2440”作为参数传递给当前目录下的mkconfig脚本执行。在mkconfig脚本中给出了mkconfig的用法:#Parameters:TargetArchitectureCPUBoard[VENDOR][SOC]因此传递给mkconfig的参数的意义分别是:mini2440:Target(目标板型号)arm:Architecture(目标板的CPU架构)arm920t:CPU(具体使用的CPU型号)mini2440:Boardsamsung:VENDOR(生产厂家名)s3c24x0:SOC
Ⅹ 调用业务包RKG_GSY_PROCESS.P_MAIN函数:出错ORA-06502:PL/SQL; 数字或值错误:字符串缓冲区太小
超出了字段长度,或不符合字段的设置。比如字段设为not null,你插了个空值,或者字段设置最大长度5位,你插了6位。